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學位創作理念

《融化的糖衣》之創作論述
—以「易卜生主義」為論述觀點詮釋愛情類型電影
Creative Discourse of the Film The Melted Sugar-coat

指 導 教 授:何 平
共同指導教授:石光生
研究生:李燿州

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
摘要

本創作是由胡適文選(1985)提出對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以寫實主義所撰寫之劇本,
而詮釋出的〈易卜生主義〉做為基礎,將易卜生對於社會批判風格之劇作所延伸出的
背景意義加以論述,再用好萊塢分類的愛情類型電影加以印證。由此論證後轉換而撰
寫成劇本,再以古典好萊塢電影敘事風格拍攝,成為具有戲劇理論架構的電影創作。

文本中將先論述其理論對中國當代社會的影響,再藉由類型電影來加以論證與其
劇本觀點相同處。之後根據探討的故事類型,用集合式的劇情短片之表現形式與敘事
手法,透過劇中當代都會人的觀點,以及劇中人物對於情愛關係的糾葛,運用鏡頭語
言和場面調度等技巧所產生戲劇化的影像形式與風格,滿足當代閱聽眾欣賞電影最基
本的娛樂功能;並企圖將影片背景意義下對於道德的解讀,為〈易卜生主義〉做影像
式的解讀與詮釋。

無論是偏向娛樂價值的商業電影,或是純粹導演創作的藝術電影,其幕後均有記
錄、反思當代社會價值的意涵功能。讓導演思維透過映像美學來置入、詮釋,使閱聽
眾能夠探索、窺究影片背景故事深層意義所要傳達的哲學意涵,也為當代社會做時代
性的觀察記錄,試圖讓電影藝術跟當代社會能產生關連性的責任與意義。

關鍵字:易卜生、胡適、易卜生主義、古典好萊塢電影、導演思維、類型電影


Abstract

Selected Works of the Creation by Hu Shi (1985) proposed by the Norwegian playwright
Henrik Ibsen wrote the screenplay of the realism, whi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bsenism>
as a basis for the Ibsen play style of social criticism Significance of the extension to be
discussed out of context, then the type of Hollywood film classification to be confirmed in
love. After the conversion of this argument written into the script, then shoot the classical
Hollywood narrative style, into a dramatic film production theory framework.

The activity of writing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theory of the impac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then by type of film to be demonstrated at the same point with the script.
A Discussion of the story after a type of short story with a collection of style and narrativ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through the city's point of view of contemporary Juzhong, and the
lov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Duiyu disputes, the use of camera techniques such as language
and scenes of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dramatic form and style of the image, audiences
enjoy the film meets the basic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and the sense of trying to film
background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rality, for the <Ibsenism> for image The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Entertainment value, whether it is more commercial films, or simply the art of creative
director, film, behind the scenes are recorded to reflect on the meaning of contemporary social
value of the price function. To the director to put into thinking through the image aesthetics,
interpretation, so that audiences can explore and study video glimpse of the back story to
convey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do for the
observation times, trying to film art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can produce relation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bsen, Hu Shi, Ibsenism, classical Hollywood film, the director thinking, type of
film


目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錄................................................................Ⅲ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創作動機...............................................2
一、創作緣起...............................................2
二、創作動機...............................................3
三、影片宗旨...............................................3
第二節 創作理念...............................................4
第三節 創作基礎...............................................5
一、創作形式與結構.........................................6
二、電影技巧與電影鏡頭.....................................6
三、場面調度...............................................7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影片評析.......................................8
第一節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8
一、易卜生生平.............................................8
二、重要劇作...............................................8
第二節 胡適論述之易卜生主義...................................9
一、易卜生對中國的影響.....................................9
二、易卜生主義論述時代背景.................................10
三、易卜生主義論述面向.....................................11
第三節 易卜生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之異同.......................13
第四節 相關影片評析...........................................13
一、影片劇情大綱...........................................13
二、解讀影片內容...........................................16

第三章、劇本創作...................................................19
第一節 影片題材概念...........................................19
第二節 劇情構思...............................................19
一、影片名稱...............................................19
二、影片架構...............................................19
三、劇情大綱...............................................20
四、角色性格...............................................21
第三節 對白劇本...............................................21


第四章、關於製作...................................................39
第一節 前製期.................................................39
一、製作會議...............................................39
二、拍攝器材規劃...........................................39
三、拍攝行程規劃...........................................39
四、道具準備與製作.........................................40
五、演員及工作人員.........................................40
六、影片製作進度規劃.......................................41
第二節 製作期.................................................42
一、攝影器材清單...........................................42
二、影片製作預算表.........................................43
第三節 後製期.................................................47
一、音樂與配樂設計.........................................47
二、行銷宣傳...............................................47

第五章、結論與討論分析............................................48
第一節 劇本寫作...............................................48
第二節 鏡頭設計...............................................50
第三節 演員表現...............................................51
第四節 聲音設計...............................................52
第五節 行程安排...............................................52
第六節 預算與實際花費.........................................52
第七節 剪輯與效果處理.........................................53
第八節 首映宣傳規劃...........................................53
第九節 首映與觀眾互動.........................................54
第十節 創作後記...............................................54

附錄
《附錄一》 拍攝工作照片..............................................58
《附錄二》 劇照......................................................61
《附錄三》 平面宣傳設計品............................................65
《附錄四》 公開展演座談會紀錄........................................67
《附錄五》 公開放映暨座談會照........................................69

參考文獻.............................................................76


第一章 緒論
人類自從有了社會性的群體生活,相互接觸與互相影響下,自然產生人與人之間的
情愛感受;並可由此感受延伸、轉變至個人行為,幫助個人評估群體間之關係並修正
其行動,是具有引導效果的重要生活與價值觀之認知。但社會變遷下,很多實體的進
步不得不讓人類養成對事物、對工作、對情感有種快速回饋的需求及滿足感,也因此
不斷地扭曲了原有社會化的價值觀。
易卜生最後所作的《我們死而再生時》(When We Dead Awaken)一齣戲裡面有一段
話,很可表出易卜生所作文學的根本方法。這齣戲的主人翁,是一個美術家,費了全
副精神,完成一座雕像,名為「復活日」。這位美術家自己說他這座雕像的歷史道:

我那時年紀還輕,不懂的世事。 我以為這“復活日”應該是一個極精緻、
極美的少女像,不帶著一毫人世的經驗,乎空地醒來,自然光明莊嚴,
沒有什麼過惡可除。 ……但足我後來那幾年,懂得些世事了,才知道這
“復活日”不是這樣簡單的,原來是很複雜的。 ……我眼裡所見的人情
世故,都到我理想中來,我不能不把這些現狀包括進去。 我只好把這像
的座子放大了,放寬了。 我在那座子上雕了一片曲折爆裂的地面。 從
那地的裂縫裡,鑽出來無數模糊不分明、人身獸面的男男女女。 這都是
我在世間親自見過的男男女女(二幕)。 這是“易卜生主義”的根本方法。
(胡適,胡適文選,1985)

如胡適所言,「易卜生的人生觀是寫實主義,他把家庭社會的實在情形都寫了出
來。表面上看去,像是破壞的,其實完全是建設的。」(胡適,胡適文選,1985)胡
適所詮釋的〈易卜生主義〉。其實就是所謂健全的個人主義。是在面對社會種種腐敗、
齷齪的情形下肯說出實話,雖要個人有自由選擇之權,但還要個人對自己的行爲肩負
起責任,而造就出真正「獨立的人格」,這就是「真的個人主義」。是建立在「獨立
思想」和「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全部責任」的基礎之上,正如同中國古
諺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有事情的根源都來自於自我,自我先做好修
身的準則,其他的齊家、治國,甚至平天下將如出一徹。更如同在定義「自由」是不
能侵犯到別人「自由」一樣,追求幸福相對的也不是自我無限上綱的去侵犯、破壞別
人,而成就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類型電影的分類方式,陳中指出 「在電影產業有著龍頭地位的好萊塢,對於
商業電影賣座早有多年的分析跟印證,舉其愛情、真人真事、人生困境、懸疑片、時
空片、法庭、情慾等類型」(陳中,電影中的故事賣點,2006),均有相當多影片賣
座的實證。尤其在愛情故事類型上,從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東方的《梁山伯
與祝英台》,從《情定巴黎》到《麥迪遜之橋》,從《喜宴》到《斷背山》。在不同
性別、年齡、社會階級與時空背景等時代環境因素下,皆有反應當代社會的愛情故事
發生,反推至〈易卜生主義〉的論點探討上,可以印證出每部電影的故事情節裡,有
著不同的自由選擇權利,更為自己所追逐的結果負責;並且在開放式的結局上,皆可
讓觀者透過自我與客我不同的角度,而有所省思的空間,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就如
同易卜生所寫的劇本,只是忠實地說出社會的病情,讓觀者自己去尋求
1
判斷與醫治的藥方,因為他知道社會國家是時刻變遷的,不能指定哪一種方法才是解
決之道,而一昧地把結局答案說死。
本創作之中心思想,是將戲劇劇作家用寫實手法所詮釋出的〈易卜生主義〉,套
入好萊塢的愛情類型電影架構,透過各式媒介的報導資訊與自我社會觀察,發現當前
台北社會在與國際接軌後的民眾,生活上已經接受累積多年西方社會觀念,並且有了
文化拼貼的表象效應,僅一味地接受西方資訊與價值觀而加以稜模;但因世代不同且
處於不同家庭環境,漸漸學會自我調適而混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庭觀念,企圖由
〈易卜生主義〉所論述的家庭四大惡德與社會的三大勢力,無限擴張使用在情感方面
的處理方式,並來強化、移轉他們本身內心的認知協調,而造成積非成是的扭曲價值
觀。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在創作題材本身,將結合當下台北社會的生活形態與情愛故
事,將故事情感狀況融入當下社會價值觀形態,來做影片劇本之根據。企圖沿襲易卜
生中年創作的寫實手法,運用在劇情的敘事架構上,真實來反應社會既有現象與省思。
更期待在毫無票房壓力之下,能將商業電影題材融入更多寫實與視覺、人格特質等的
母題(motif)型式展現。

第一節 創作動機
近幾年來透過新聞報導可發現當代社會價值觀,與一、二十年前的價值觀有所不
同,當然這是因為社會變遷、國際化等因素而產生的,但面對許多負面新聞的報導,
不論是政府官員、高階軍官、影劇圈,甚至企業界皆爆發出許許多多的婚外情,撇除
社會階級不談,人們對於情感追求的慾望,似乎在當代社會中更加有屬於自己解讀的
一套方式,才會讓這麼多新聞事件發生,這也是〈易卜生主義〉要談的部份。
因此,本章節由創作緣起、創作動機與影片宗旨,是一步步由知名電影、書籍文
獻來加以探討,再藉由探討結果做為劇本創作的中心思想與依據。

一、創作緣起
在影片類型上,就如同陳中書上所言:「浪漫愛情文藝片一直是好萊塢電影慣用
的故事題材,因為此類型電影少用到特效技巧,相對於商業成本考量上不用太高,完
全是以故事賣點取勝。」(陳中,電影中的故事賣點,2006)而愛情也是大部分的個
人人生歷程中,可能重複過好幾次的成長階段,在人們追求情愛時,會與二人彼此家
庭、工作、社會產生結合、互動甚至衝突,而引發更複雜而具有戲劇張力的故事架構。
我 們 可 從 過 去 知 名 電 影 , 如 : 1957 年 的 《 金 玉 盟 》 ( An Affair to
Remember),1980 年的《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6 年的《愛你九週
半》(9 1/2 Weeks),同年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和《窗外有藍天》( A
Room with a View),1989 年的《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甚至
1995 年 的 《 麥 迪 遜 之 橋 》 (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 , 1997 年 的 《 鐵 達 尼 號 》
(Titanic),以及 1998 年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等耳熟能詳的電影(廖金
鳳,電影指南,2001),和電影史上數不盡的愛情文藝片,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階
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遭遇……,導演雖運用不同的鏡頭語言,來加以詮釋劇中兩
人間的關係,或是以全知觀點來解釋當時的社會背景等等,幾乎都套用了三幕劇的劇
情發展模式,而完成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愛情文藝長片。所謂的三幕劇,以劇情上來
說,第一幕是人
2
物主角介紹與前提,第二幕是遭遇危機或衝突,第三幕則是解決危機。如此架構通常
都用在長片之中。
好萊塢在愛情題材上,區分了有下列八種模式:「婚禮前一刻的慌心、花心或多
情男人的探討、女權主義與男權主義的探討、愛情實驗法、對婚姻的矛盾、兩性新興
服務業、女人三十拉警報與女人白馬王子的情節」 (陳中,電影中的故事賣點,
2006)。每一種故事類型上,幾乎都集中在敘述兩人之間追求、交往等進行式的過程
來做為前景故事,表面上多半描繪個人情感的私密層面,不論是披露愛情的本質、纏
綿的戀情,或是顛覆傳統的人際關係模式;而背景故事則是隱藏於視覺畫面與情節之
外,探討故事中當下社會所反映的現狀,企圖讓閱聽眾在觀賞之後,能對當今社會現
象有所反思,這也是〈易卜生主義〉所論述的重點。

二、創作動機
2006 年我觀賞過《巴黎,我愛你》這部影展開幕片。 原以為是部單純在巴黎發生
的愛情電影,但欣賞後才得知,是部集合歐美各國知名導演、演員所拍攝出來的電影。
片中潛移默化地運用每位導演不同風格,將他們所認知的巴黎各區場景融入劇情之中。
甚至在 2007 年初,我前往巴黎自助旅行,在 14 天的旅程中,深刻感受到巴黎這城市帶
給人們浪漫的感覺。不僅在當時以平面攝影方式,拍下了「情牽巴黎」主題攝影,並
在同年 5 月以攝影展方式發表做為研究所之資格審作品,更確切地讓我想把《巴黎我
愛你》這樣短篇敘事的節奏、感覺,內化轉換為畢業創作之影片。
選擇《巴黎我愛你》這樣的短片結構來集結影片,一來是受到原本影片給人的感
覺,平順而每段各有特色。二來是認為畢業創作很難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演員與
其他資源等方面來籌拍一部長片。但因個人不想僅顧及畢業作品影片之長度而將敘事
節奏變緩而無戲劇張力,考慮甚久還是以短片集合的方式來詮釋整個台北的當下,雖
然關於台北的題材已早有人拍攝,如《一頁台北》、《台北晚九朝五》等多部國片,
但希望透過戲劇與電影之理論基礎及探討,為影片增加更多的文本深度,也希望能為
電影與當代社會之間,做出一些可以值得印證、玩味的作品。
在研究所修業期間,本人不斷地在電影所、戲劇所修課與旁聽,甚至參與新聞局
主辦的國際製片研習班加以學習,為了吸取更多關於電影、劇本、理論、影像、運鏡、
實務等觀念及跟片實務,來做為畢業製作前的準備工作。在確定以台北生活形態為背
景來呈現的情愛主題後,更積極在尋求深入的故事情節、人文形態與互動模式,企圖
用單一情節來堆砌人物特性,並在每一部短片放映次序中交錯,給予蒙太奇式的視覺
思考邏輯,讓劇中人物經由他們生活背景所發生的某事件加以詮釋、擴大,而在彼此
生命中產生情感交流與衝擊,來做為前景故事;而背景故事則是期許能引發閱聽眾對
當下社會感情觀、價值觀與人性互動來加以省思。

三、影片宗旨
從台灣電影市場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國片輔導金資助拍攝的電影,或是企業投資
拍攝的電影而言,要讓原本已經習慣到戲院欣賞外片的閱聽眾,在習慣好萊塢大片慣
有之卡司、作風、敘事方式等模式後,能再度引起他們對國片小成本建構拍攝出來的
手法,實屬不易。期許此次製作可以儘可能考慮到將電影是藝術、電影是文化、電影
是工業、電影是商業、電影是政治(曾偉禎譯,原著:鮑德威爾,1992)等多方面向
做一次全面性通盤考量。在導演方面,原先希望在每部短片中,運用不同導演對於每
個故事不同情節的敘事技巧、手法與角度之不同詮釋方式,創造出另一種感官與視覺
的刺激;但基於畢業創作須由個人以導演的作品為審查重點,因此打消以不同導演風
3
格來詮釋不同的片子,而以研究生本人根據不同劇情與節奏,選擇不同的表現形式與
運鏡的手法,再經由後製階段時將畫面色彩的整合串連,來完成一部具有不同風格的
情愛短片集作品。
在編劇方面,希望透過易卜生式的寫實手法,與「古典好萊塢強調敘事重心在於
人物的心理因素:抉擇、決定或人物 性格特質 」 (曾偉禎譯 ,原著 :鮑德威爾 ,
1992)來推展劇情,並運用重複性的情節、畫面等視覺與劇情的母題,達到蒙太奇理
論所言之視覺效果與觀眾之想像。對於閱聽眾而言,影片宗旨除了劇情片該有的感動
之外,期許能藉由剪輯與運用電影運鏡語言,將發生在當下社會的平民故事,讓生活
在同樣都市裡的人們,可以感受到切身或周遭人物與劇情的雷同,而產生感動、移情
與共鳴之情愫;更期待閱聽眾可以透過故事呈現方式、影片結構與內容,反思自己對
於當下社會現象的投射與自身的價值觀。
期待藉由本片不同故事的敘事形態,能吸引適婚甚至已婚年齡層閱聽眾的共鳴與
迴響;讓閱聽眾可以透過影片劇情的感動與投射,自我改變這當下現實社會極盡扭曲
的價值觀。這也是作者想透過情愛與堅持、執著的中心思想,來抓取藝術電影與商業
電影之間微妙的平衡點,讓台灣的電影可為當代社會付出點貢獻。

第二節 創作理念
從聖經中的〈創世紀〉,或是古希臘的戲劇,就得知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愁。
直到現在不論是神話、傳說或是現實世界,不管是聚落、鄉村或是先進城市,不同的
社會化有著不同的人際關係,不同的互動模式。就因為社會化的關係,造就了社會學
所說的自我跟客我不同層次的面向。不同的面向影響不同的個人,不同的社會環境影
響不同的個人。因此,情愛這個話題,是自古至今每天不斷在人們之間發生、消失、
重組、幻化的。
畢業創作乃屬於指導教授同意與指導後所發展之學生影像創作。雖本創作有參考
《巴黎我愛你》、《05、06、07 年奧斯卡得獎短片》及歐美各大影展之短片結構、敘
事方式及剪輯技巧而引導發想;但基於個人對畢業創作要有理論基礎架構印證之堅持 ,
與期許對當代社會需有社會責任之前提下,將拍攝主題背景融入台北都會區域,希望
能藉由都會中各種不同行業、環境、人物之人格特質,與當下社會生活形態做一結合 ,
配合各種族群之行為模式,加以詮釋現代情愛觀之社會關係,與劇情背後值得省思的
社會現象。
由於短片敘事模式與長片不同,因此每部短片皆只會著重在描述一件故事的重要
情節,為的是凸顯劇情的重點,讓閱聽眾可由此觀點自我加以擴散、聯想,而無法整
體交代出完整前因後果,從問題產生到情節衝突,到最後解決結束的三幕劇形式。短
片企圖營造的是在短短數分鐘內,將劇情精彩度、衝突點,運用鏡頭語言表達出來,
讓觀眾可以確實地感受到劇中人物所發生的故事,再藉由閱聽眾本身的解讀能力來省
思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觸及到深層社會不確定的價值來激發觀眾情緒,達到〈易卜
生主義〉所論述寫實且批判的觀點。
本片將以多段集合式做為最終整體架構,其表現方式則參考《巴黎我愛你》之短
片結構加以融合呈現。但為創造出另一種影像的節奏與形態,將儘可能讓本身擔任編
劇角色時,能在每段故事中發展出的故事,儘可能採用某些相同符號意象或運用劇情
做一完整性的串聯,成為整部影片擁有如出一撤的大概念架構後,卻可以運用不同的
敘事手法和節奏,發展出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短片表現方式。
由於畢業製作形態屬於電影創作。因此將屏除一般電視節目敘事架構與誇大手法
來做區隔,確實讓影片不論在質感、手法甚至鏡頭運用上,都可以達到電影影片的聲
4
光影像效果;甚至在螢幕景框縱橫比(aspect ratio)上,捨棄 1930 年代好萊塢影藝學
院制定的 1.33:1 的學院比例,而採用這 1950 年代新藝綜合體橫向壓縮而設下的標準
2.35:1;甚至在燈光部份,將承襲古典好萊塢電影的習慣,有主光、補光、逆光三種
光源來源,讓景框裡的場景有層次感。因有此目標,故除了在劇情、演員等軟體上需
要加強外,在拍攝硬體部份,將使用自行添購的 HD 高畫質數位攝影機,並儘可能在
預算容許情況下,配合 P+S 轉接環結合電影定焦鏡頭加以處理,讓每部短片銜接後的
整體感覺,平順而有內蘊。就因本身對畢業製作的要求,但考量獨立製片製作上經費
的現實因素,期許的是影片形式與風格的一致性而不是影片長度。

第三節 創作基礎
所有電影的呈現,皆可透過戲劇理論、蒙太奇理論、電影語言、符號學等理論基
礎與影像作品加以支撐和歸類。當電影一出現時,就屬於跨國際的呈現,當然所有電
影理論也就會有不同國家的學者專家來加以詮釋。
就俄國戲劇導演史丹尼斯拉夫斯基(K. Stanislavsky)所言,電影表演理論源自於
舞台表演理論,但戲劇動作是連續不間斷的,而且演出方式著重於對白與姿勢動作;
而電影的表演是按照一個鏡頭一個鏡頭,不同時不同地的非連貫性演出,著重在氣氛
與影像感的抒發;雖基本原理相同,都是要「全神貫注」(absorption)的表演原理。
(劉森堯譯,原著:普多夫金,2006)但電影又要與實際世界有所區別時,則需要透
過剪接手法,將現實世界的元素加以整理出影片要給觀眾的韻律與步調。如果說運用
剪接來感動觀眾的情感與意念是重要的,那蒙太奇理論在影片鏡頭上的運用,則是非
常重要的關鍵。俄國導演普多夫金曾解釋說:

劇本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主宰著整部電影的結構,也左右著整部電影的影像風
格。(劉森堯譯,原著:普多夫金,2006)

電影結構來自劇本,不同類型與題材的電影,有著不同的影像風格。如愛情類型電
影,就不會有短畫面緊湊的節奏感出現;動作片則是一連串鏡頭快速的剪輯,造成影
像的壓迫感,讓觀眾在視覺上有著來不及想像的滿足感。因此,故事題材決定了影片
結構與步調,而影像的形式與風格也在同時產生,全部定調後,接下來就是拍攝位置
與剪輯的方式了。

電影拍攝好之後每一個鏡頭的使用就和詩人所運用的文字一樣,經過不斷的
深思熟慮、選擇、淘汰,他站在這些拍攝下來的素材面前,只有經過一種自
覺的藝術性組織之後,把這些散漫的剪接片段一步一步加以組合起來,這就
是一部電影了。(劉森堯譯,原著:普多夫金,2006)

與其說電影是被「拍攝」而成,不如說是被「建造」、「累積」而成。因為電影
是透過一幕幕的畫面剪接累積而來的,每一個畫面只要單一地傳達出想要表達的重點,
就完成了他的任務;每一場的任務都很明確的完成,剩下的就是剪接時的去蕪存菁,
把節奏感剪輯出來,如此電影就誕生了。

就如同布烈松書上所言:
我的影片首先再我的腦海中誕生,死於紙上;我所用的活人和實物使它
5
復活了,但這些人和物死於膠片上;不過當他們排列成某種次序,放映到
螢幕上,便重現生機,如花朵之綻放於水中。(譚家雄、徐昌明譯,原
著:布烈松,2000)

此段短文娓娓道出電影創作的流程起伏,也訴說出每個階段最重要的取決於何處
當電影劇本從劇作家手中交至導演手中時,其故事內容大致砥定;接下來就在於導演
如何運用鏡頭語言來詮釋劇作家所描述之場景畫面,與讓觀眾想得到哪些觀念的認知;
待拍攝完畢進入後製剪接時,再度將故事節奏性與意義做最後一次的排列組合,方可
在光影與聲音相呼應的螢幕上綻放光芒。

一、創作形式與結構
電影是融合聲光影像的敘事模式,將故事情節展現其中。與文學不同之處在於運
用真實世界裡的元素架構出一個影片世界,再藉由鏡頭運用誘導觀眾思維,而達到影
片能與觀眾有所共鳴之處, 如亞斯楚克所言,

電影如同文學一樣,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於它的確是一種
能夠表達任何思想內涵的語言。(吳珮慈,在電影思考的年代,2007)

電影之所以與現實世界不同,是將現實世界裡的元素,透過某些預設的視覺觀點
敘事觀點與意識形態的觀點,再運用不同景框所帶給觀眾的心理層面,來詮釋電影中
的社會情境。搭配上背景音、話語、音樂與靜默等聲音,和畫面剪輯韻律的處理,形
成符合片中劇情的表現形式。
每部電影都是運用每場戲的事件裡,誘導觀眾串連成一個故事,而觀眾也是運用
自己生命中認識的各種狀態,來尋找秩序與意義,以及新的經驗。因此,影片與觀眾
兩者是相互依賴而密不可分的。而本創作影片的形式,會將七部不同情節的短片,在
每段影片前後都做相同的運鏡模式,並以確立空間鏡頭(establishing shot)讓運鏡整體
視覺影像上有所整合,也會很平順地讓觀眾了解接下來又換了一部短片。由於短片的
敘事模式與長片不同,會以人物單軸的劇情故事做為發展,因此在一連串不同鏡頭組
合下,因應每部短片不同故事節奏與步調,在不同的時間點,適時營造出可以讓觀眾
聯想與期待的處理形式。

二、電影技巧與電影鏡頭
電影由劇本題材產生該有的敘事模式與節奏,在搭配導演鏡頭的表現手法,來產生
影片的張力。「電影從劇本開始,就已經啟動預設的空間、地點。而敘事電影中的社
會情境,也是被場面調度後的社會。」(吳珮慈,在電影思考的年代,2007)因此,
要重現寫實主義的觀點,更需要透過鏡頭角度來告知敘述觀點,才能抓住劇中角色的
神韻與感情讓觀眾明白;劇情的目的與意義,將大大影響角色表演的張力,而與預設
中的時空更須貼切的表達當時的情境,觀眾才能在演員身上得到反應。如適時在情節
事件中加入角色的小動作,累積之後即可成為演員在觀眾心中的人物性格。所以用事
件烘托人物面對與處理事情的個性,將是電影中逐漸給觀眾累積印象,這也是導演在
鋪陳整部片子中重要的一環。
一連串的鏡頭剪輯,成為導演想要讓觀眾看到、了解到、感受到,甚至聯想到接下
來的劇情發展。透過不同的長短鏡頭,讓觀眾可以清楚地了解時間、地點與事件,也
可以藉由鏡頭裡角色的互動距離,將劇情中彼此的相互關係做交代,這些都是鏡頭
6
長短、切換的目的。而透過導演排列鏡頭的組合,讓導演思維潛移默化地強迫觀眾觀
看與了解,讓電影用現實再創造出另一個新的現實,呈現在螢幕上。導演在建照電影
內容和預備用來結合成未來電影形式的片段的次序時,他不僅只是考慮內容,而且也
要考慮每個片段的長度,換句話說,他除了考慮內容之外,同時也要顧及作為電影空
間和電影時間要素的這些片段。(劉森堯譯,原著:普多夫金,2006)因為這些因素,
都是影響電影節奏律動的調性與鏡頭風格的呈現。

三、場面調度
既然電影拍攝是個在畫框內建構出來的時空,那一定需要重製還原成原有時空的模
樣。「場面調度之法文原文為 mise-en-scene,意為「將動作舞台化」,被引申為導演戲
劇的能力,也就是指導演為攝影機安排調度某事件的場景,以利拍攝。」(曾偉禎譯,
原著:鮑德威爾,1992)「場面調度之因素有四:場景、服裝與化妝、燈光、演出。
場景部份會影響觀眾對劇情的了解,為符合劇情需要而設計場景時,有些道具也將應
運而生。」(曾偉禎譯,原著:鮑德威爾,1992)因此在拍攝時,將考究時空背景與
劇情需要,將對白沒有表現出來的人物內心情感,運用適當的道具做為符號學的道具
置入景框中。而在服裝與化妝中,須考究服裝款式、色彩、線條,以及每套服裝在各
場景中的意義,甚至演員化妝,尤其電影演員的表演非常依賴他們的眼睛,因此眼部
化妝修飾將是拍攝前的一個重點。在燈光上將考究古典好萊塢打燈方式,以主光、補
光及逆光營造出景框中明暗與構圖,以利引導觀眾去注意某些物體或動作;並在打燈
上考究其燈光質感、方向、來源與色彩。在演員演出方面,場面調度可賦予這些「人
物」表達情感、思想的能力,也可賦予他們動感。(曾偉禎譯,原著:鮑德威爾,
1992)這必須在前製作業時,導演就必須與演員溝通的部份,讓演員能對角色背景、
習慣、思想、行為有所了解,方可在表演時表現出劇中人物的特色。
經過創作形式與結構的確認,讓影片節奏能定下基調,再透過導演思維讓鏡頭語言
產生畫面上的變化,而確立影片要給觀眾的觀點,經過畫框內場景的陳設、服裝與劇
中人物心情的投射而確定服裝材質與顏色,每個環節的考究,為的是要讓觀眾能更
投入於劇情之中。

7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影片評析
本章節將從易卜生的生平重要事件,以及他所撰寫的重要劇作開始談起。再來談到
易卜生如何影響中國,包括胡適、魯迅等人都受到易卜生的寫實主義影響,進而影響
中國的劇作寫作風格,也因此胡適論述出〈易卜生主義〉。
另外一部份就是挑選不同年代數部電影,除了重點描述電影大綱之外,還針對影片
中以人物觀感跟情境套用〈易卜生主義〉加以評析,來證電影裡確有〈易卜生主義〉
在其中。

第一節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
本節內容將從易卜生生平重要時間截點做重點式介紹,讓讀者可以了解易卜生的創
作階段與創作動機,並可瞭解易卜生的重要劇作。

一、易卜生生平
1828 年,易卜生出生於挪威南部小城斯基恩一個木材商人的家庭,15 歲時因家道中
落而離開父母,16 歲到格里姆斯塔做藥點學徒並開始學習寫劇。由於青年時期受歐洲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影響,曾參加挪威民族獨立運動。1848 年開始寫作詩歌和劇本,第
一部劇本是三幕詩劇《凱替萊恩》。到了 1850 年易卜生到奧斯陸報考大學,但未被錄
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劇作,但這部劇未被上演,而他的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劇是同年
的《墓地》。
1851 年 10 月進入卑爾根劇院任編劇和舞台主任,開始職業戲劇家的生涯。此段工作
期間,他參與其他作家、導演和製作者 145 部劇作的製作。雖然沒有自己寫劇,但是
從工作中獲得了許多實際經驗,而這些經驗後來對他的劇作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857 年他回到奧斯陸,1859 年結婚。因對挪威的生活非常不滿,因此 1864 年離開家
鄉前往義大利。27 年後他再回到挪威時,已經是一個備受爭議,但有名的劇作家。他
的兩部劇作,1865 年的《火災》和 1867 年的《皮爾·金特》帶給他一直希望的注意和經
濟上的成功。這些成功所帶來的自信,讓他開始將他對自己的信任和判斷加入他的劇
作之中,而稱此為「思想的話劇」。他此後的一系列劇作被稱為是他的黃金時代。他
的威信不斷增強,他本人越來越成為歐洲劇作爭論的中心,1906 年 5 月 23 日逝世于奧
斯陸,被稱為現代戲劇的創始人。

二、重要劇作
易卜生在他的戲劇創作上可分三個時期。最早期的劇作大多採用挪威古代英雄傳奇、
歌謠和歷史來加以改編創作,是屬於富有民族色彩的浪漫主義戲劇。其創作是根據挪
威古代英雄傳說和用中世紀的民間創作,改編了多部劇本,如《凱替萊恩》、《英格
夫人》、《奧拉夫.利列克朗》、《覬覦王位的人》等。《英格夫人》描寫十六世紀
挪威北方女英雄英格夫人的故事,《覬覦王位的人》則是寫挪威從封建割據到民族統
一時期的鬥爭,作品借歌頌古代英雄宣傳民族團結,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並以此倡
導挪威的民族戲劇。稍後的《布朗德》、《彼爾.金特》開始向現實主義轉變。
8
中期創作約在易卜生前往義大利時期的 1869 年至 1890 年期間,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
後,巴黎公社革命引起歐洲社會矛盾的激化,這使易卜生對資本主義社會和制度的認
識有所加深。他把注意力從中世紀民間文學轉移到當前現實生活方面來。他的創作從
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他往往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從多方面剖析社會問題,揭露和
批判的鋒芒直指資產階級社會的種種弊端,觸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國家、政黨、
體制等各個領域。因此當時人們稱之為「社會問題劇」,是屬於具有社會批判角度的
創作類型。重要劇作有《青年同盟》、《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
《人民公敵》等。
1891 年,易卜生六十三歲時回到祖國,在奧斯陸度過晚年。他晚期的創作,不像中
期那樣熱情、犀利,顯得冷峻、深邃,轉向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也有悲觀情緒和象
徵主義色彩,作品有《野鴨》、《建築師》等。1898 年易卜生七十壽辰時,挪威文化
界聚會慶祝他的生日,挪威國家劇院為他樹立了一尊銅像以示敬意。易卜生一生共寫
過二十六個劇本和許多詩篇。他的劇作對現代戲劇發展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故而
被稱譽為「現代戲劇之父」。(陳思和,現代主義批判—易卜生在中國,2009)

第二節 胡適論述之易卜生主義
本節內容先從易卜生對於中國的影響談起,甚至談到對於五四運動的深層意義,然
後再由此意義延伸到胡適對於易卜生的論述,而產生〈易卜生主義〉三大勢力及四大
惡德部份。

一、易卜生對中國的影響
易卜生的戲劇創作反映現實社會的尖銳跟禁忌的問題,已經達到了批判現實主義戲
劇的高峰,它震動了歐洲的劇壇。早在清末、民初翻譯家林紓已把《群鬼》譯成中文。
易卜生逝世的第二年,也就是 1907 年,魯迅在《文化偏至論》裏稱易卜生「瑰才卓
識」,「其所著書,往往反社會民主之傾向,精力旁註,則無間習慣信仰道德,苟有
拘於虛而偏至者,無不加之抵排」。「易卜生之所描寫,則以更革為生命,多力善鬥,
即迕萬眾不懾之強者也」。同年又在《摩羅詩力說》中推崇易卜生「憤世俗之昏迷,
悲真理之匿耀」,讚賞《人民公敵》裏斯多克芒「死守真理,以拒庸愚」,「而終奮
鬥,不為之搖」的鬥爭精神。魯迅是旨在激勵國人成為易卜生式的「精神界之戰士」。
一九一四年,春柳社首次把《玩偶之家》搬上了中國的舞台。易卜生之所以被魯迅一
再地讚揚,是因為當時中國剛面臨改朝換代,更需要用戲劇來教化人民,給人民更多
的新觀念,而易卜生的戲劇結構,正符合當下的中國社會。
「五四」時期,由於易卜生的戲劇和戲劇觀點與當時中國進步青年追求民主和個性
解放的思想相當契合,易卜生的戲劇因此在中國的劇壇上掀起一片漣漪。一九一八年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推出了「易卜生專號」,發表了羅家倫、胡適合譯的《傀儡
家庭》(即《玩偶之家》)劇本,《國民公敵》、《小愛友夫》的劇本節譯,以及胡
適的論文《易卜生主義》、袁昌英的《易卜生傳》等。魯迅在他辦的《莽原》雜誌上
也編輯過易卜生的特集。由於他們的倡導,易卜生的《群鬼》、《人民公敵》、《海
上夫人》、《野鴨》等劇作亦前後在中國上演。

9
1921 年,潘家洵有系統的翻譯了易卜生之劇本,易卜生的戲劇在中國廣為傳播。其
中《玩偶之家》的影響最大,「娜拉出走後將怎麼樣」也成為中國青年和觀眾熱議的
問題,1923 年 12 月 26 日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過《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

魯迅說:「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
就是回來」。「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裏,經濟權就見得最
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
男女相等的勢力。可惜我不知道這權柄如何取得,只知道仍然要戰鬥;或
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要用劇烈的戰鬥」。(陳思和,現代主義批判—易
卜生在中國,2009)

1925 年,魯迅寫的短篇小說《傷逝》也是寫婦女出路的。中國的戲劇家歐陽予倩、
洪深、曹禺等亦都受過易卜生的深刻影響。

曹禺曾說:「我開始對戲劇及戲劇創作產生的志趣、感情,應該說,是受
了易卜生不小的影響。中學時代,我就讀遍了易卜生的劇作。我為他的劇
作嚴謹的結構,樸素而精練的語言,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所發出的
銳利的疑問所吸引」。 ("易卜生," 2004 , para. 4)

1920 年 1 月在胡愈之《近代文學上的寫實主義》裡亦曾提到對易卜生之論述。

易卜生之戲劇,因未能把上面的各種人生問題,一寫出,把現實社會的一
切病症,細細的講出,所以於近代人心感動得很厲害。(陳思和,現代主
義批判—易卜生在中國,2009)

從胡適的劇作《終身大事》,曹禺的《雷雨》、《日出》,我們都可以看到易卜生
寫作的風格對他們的影響。
易卜生影響了幾代中國的戲劇人,他的劇作至今仍然活在中國的 舞台上,並且一直
是戲劇學院和大學中文系的必讀教材。2006 年,當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時,北京導演
林兆華重編作品《娜拉的兒女》,並於北京上演。劇本是當今挪威導演約瑟夫.哈勒
(Jesper Halle)的手筆,這是挪威兩代劇作家的對話;而林兆華夥拍挪威副導演古飛德
(Frede Gulbrandsen),則是中國和挪威劇場導演的對話。

二、易卜生主義論述時代背景
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推出了〈易卜生專號〉,發表了羅家倫、胡
適合譯的《傀儡家庭》劇本,和《國民公敵》、《小愛友夫》的劇本節譯,以
及胡適的論文〈易卜生主義〉,此主義從此成為代表易卜生劇作的風格與形式。隔年
10
一九一九年發生「五四運動」,主要是由北京大學為首的高等知識份子所策動的學生
運動,希望清末民初後,能藉由白話文運動的推廣,將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西方思
想加以傳播發揚。同時,並且因北洋政府接納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無理的要求,
而引發對政府不滿的反日情緒。由「五四運動」延伸的不只是當時青年的愛國運動,
更影響當時整個社會背景與發展,不論從政治、經濟、教育甚至文學藝術方面,都有
相當卓越的改革。
易卜生當年的戲劇環境,還處於維多利亞式的家庭價值觀和禮儀,才是社會的主流
標準。而任何對這個標準提出疑義和挑戰的看法,都被看做是不道德和可憎的。在易
卜生之前,戲劇總是一場場道德的教育宣導劇,每個結局都是好人有好下場、不道德
的人應該受到懲罰。但易卜生用毫不留情的眼光來看實際的生活,許多劇作在當時都
被認為是醜聞,而易卜生顛覆原本的戲劇模板,把當時社會不願看到的實際現象推上
舞台,等於是對當時的社會信仰發出挑戰,更是摧毀觀眾原有的制式幻想,在當時被
稱為是「社會問題劇」,其戲劇觀點是以社會批判之角度加以撰寫,但事實的呈現卻
又不給任何解決之道,如此的繼續風格,後來被胡適解讀為〈易卜生主義〉。
在此濃烈生活改革推動的時代,讓易卜生所主張的戲劇觀,能契合當時中國進步青
年,所追求民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因此,在當代中國透過知識分子的宣導,讓易卜
生成為眾所推崇的外國劇作家,而他的劇作模式主張,也成為胡適論文所詮釋解讀的
〈易卜生主義〉。

三、易卜生主義論述面向
胡適在胡適文選裡所撰寫之〈易卜生主義〉,是解讀易卜生用寫實主義的手法,
在劇作裡以不同於當下歌功頌德的寫作方式來詮釋與表現,將社會上醜陋的情事完全
展露無疑,企圖在表面上看似破壞社會和諧的論調,實際卻是建設省思的角度,來做
為「自我救贖」的「為我主義」,其實是最有價值的利人主義。

他有一封信給他的朋友 GeorgeBrandes 說道:


我所最期望於你的,是一種真正純粹的為我主義,要使你有時覺得天下只有
關於我的事最要緊,其餘的都算不得什麼,……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好的
法子莫如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都像海上
撞沉了船,最要緊的還是救出自己(《尺牘》第八十四)。(胡適,胡適文選,
1985)

易卜生從自我就贖的角度來看整個社會結構,是希望由自己開始反省做起,他認
為發展個人的個性,是要個人有自由的意志,跟個人願意擔關係、負責任這兩點開始,
只有如此約束自己,才能成就出自己獨立的人格,也才可以開始擴大至家庭、社會、
國家。
胡適認為易卜生在論社會時將社會分為三種大勢力,也就是法律、宗教和道德;
而在闡述家庭四大惡德裡,區分為自私自利、依賴性與奴隸性、假道德跟裝腔作勢,
還有懦怯沒有膽子四個部份。易卜生對於法律的認知,其好處是沒有任何偏私,但壞
處卻是因為規範是死板條文,不通人情事故,因此無法辨別犯同一罪行的原始動機跟
居心,導致無法公正審判。而易卜生所認知的宗教,認為宗教裡出現機械式的教條,
11
是一種頂著宗教無形的誡律來讓人們信從,但其實這些教條都是人為傳承下來的。在
道德部份,更認為是跟社會輿論劃上等號,只要是順從社會習性的就歸屬是道德的,
反之就被認為不道德,而社會並不會因應時勢而有所變通,反而只是用道德的框臼來
掩飾住不同的意見,形成一種「服從多數的迷信」。而易卜生所寫的家庭四大惡德之
首,是自私自利;就因自私自利且有嚴以待人寬以利己的雙重標準,才會造就了與正
義反差更大的惡德。而依賴性與奴隸性,常會出現在家庭裡的男女雙方。當先生具有
奴隸性而妻子具有依賴性,有此性格結構的家庭,成員通常會因怕彼此的關係被社會
冠上另一種負面的標籤,因此選擇逃避問題。當人們拿著道德的令牌無限上綱地裝腔
作勢時,表面上似乎是替天行道,但實際可能自身另一個面向是背地裡做出些違反社
會道德之事,也就等於說是用道德來掩飾不道德。而四大惡德之末的懦怯沒有膽子,
將會使自身遇見不平之事無法有正義的改革介入其中,所有不平之事將因沒有膽子而
回歸到沒有發現問題之前,或是在發現問題而束手無策之後。

易卜生所寫的寫實主義戲劇,其實就是所謂的社會問題劇。
如同一八八二年,他有一封信給一個朋友,信中說道:
我做書的目的,要使讀者人人心中都覺得他所讀的全是實事(尺牘一五九
號)。
人生的大病根,在於不肯睜開眼睛來看世間的真實現狀。明明是男盜女娼
的社會,我們偏說是聖賢禮義之邦;明明是臟官、污官的政治,我們偏要
歌功頌德;明明是不可救藥的大病,我們偏說—點病都沒有!卻不知道:若
要病好,須先認有病;若要政治好,須先認現今的政治實在不好;若要改
良社會,須先知道現今的社會實在是男盜女娼的社會!易卜生的長處,只在
他肯說老實話,只在他能把社會種種腐敗齷齪的實在情形寫出來叫大家仔
細看。(胡適,胡適文選,1985)

而這些以寫實手法詮釋出的劇本,都只有赤裸裸的問題呈現,易卜生並沒有給予
任何答案線索或方向,其原因在於社會國家是時刻變遷的,當時代感、社會化與民族
性皆不同情況下,一件事情可能因時間、地點而有屬於自己當下不同的解決之道,因
此他只開脈案、說病狀卻不肯下藥。這樣的一種屬於社會批判的戲劇劇本模式,也就
被稱之為〈易卜生主義〉。
其實不同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只要用寫實主義並且有所社會批判的的創作方式,
其實皆可用〈易卜生主義〉來加以研究與論證,因為易卜生主義的重點,是以社會批
判為導向,將社會上各種醜陋的面貌真實地呈現出來,讓身處當下社會的普羅大眾,
不管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體制、任何階層或任何角色扮演上,都能真實的面對問題
了解問題,而不是一昧地用假道學的觀念蒙蔽跟催眠自己,逼迫去面對且無條件合理
化社會上不合理甚至罪惡的情事,讓那些直接或間接都跟自我有關係的事件,都可癱
在陽光下接受全民的檢視與討論,進而達到自我投射而達到淨化心靈的作用,這也就
是〈易卜生主義〉最終的目的。

12
第三節 易卜生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之異同
胡適所詮釋的〈易卜生主義〉,將社會分成法律、宗教與道德三種勢力,將家庭分
成自私自利、依賴性與奴隸性、假道德跟裝腔作勢,以及懦怯沒有膽子等四大惡德。
而〈古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手法,讓劇情是由人物做為因果關係的中心,透過人物
的慾望與需要而成為目標,進而發展達到目標的過程。
其實兩者間的論述,〈易卜生主義〉是由大至小,以寫實主義角度,將社會現象濃
縮至劇情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將社會問題提出,而不在於給予任何方式的解決方
案;而〈古典好萊塢電影〉則是由小見大,透過劇中人物之心理因素而產生言行,給
予情節事件發生的動機,再由累積事件達到目標而產生結局。
〈易卜生主義〉在於以社會問題劇方式,呈現出當代社會底層沒有浮出臺面的問題,
忠實的呈現問題,用問題來推動劇情,提供給閱聽眾省思的空間;而〈古典好萊塢電
影〉則是運用人物心理鋪陳來推動劇情發展,最終明確地達到目標。兩者相同皆在於
運用人物心理層面的激盪,所產生的行為反應來推展劇情,但相異之處,則在於前者
提供了相當大的思考空間給觀眾,讓觀眾自我省思,而後者則是很完整的表達劇中人
物的因果關係。

第四節 相關影片評析
〈易卜生主義〉是胡適對易卜生所創作的戲劇文本來加以詮釋,而好萊塢類型電影
則是以導演思維所詮釋的電影形態,其成果是以影像、剪輯、聲音等因素加以結合的
表現形式。
之所以選擇以下電影,因為取樣中的影片,都從愛情類型電影著手,而愛情類型電
影有幾個主題性的分類,包括婚禮前一刻的慌心、花心或多情男人的探討、女權主義
和男權主義的對抗、愛情實驗法、對婚姻的矛盾、兩性新興服務業、女人三十拉警報
以及女人白馬王子的情節等八項主題。(陳中 06)而在可尋找的電影資料中,早期電
影採隨機取樣挑選出來,而近一二十年的影片,則挑選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著手,因
此挑選了從 1945 年的《相見恨晚》、 1953 年的《紅杏出牆》、1968 年的《面孔》、
1984 年的《墜入情網》、1987 年的《致命的吸引力》、1989 年的《性、謊言、錄影
帶》、1995 年的《麥迪遜之橋》、2002 年的《出軌》、2007 年的《將愛放逐》到 2010
年的《愛情療傷》,其實橫跨這些年代電影作品,都有個相同的主題,就是對婚姻的
矛盾。以此類型電影的選擇,為的就是要證實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易卜生主義〉內涵
的電影題材,而且所挑選的都屬於〈易卜生主義〉裡關於道德這部份的論述,亦就是
說都選擇與外遇有關的類型電影。

一、影片劇情大綱

(一)《麥迪遜之橋》
羅伯遠赴愛荷華州麥迪遜郡拍攝兩座有名的遮篷橋,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他迷路
了。並且巧遇單獨一人在家的芬西絲卡,雖然已經結婚 15 年,但芬西絲卡一直過著平
淡無味的生活,直到羅伯向她問路而闖入她的內心,而她的生活正以不尋常的方式慢
慢 改變……。與陌生男子相處的四天之中,內心對浪漫愛情的渴望彷彿就此被喚醒,
一場遲來的黃昏戀情正緩緩地發酵…..而家庭責任與美好戀情該怎麼抉擇呢?

13
(二)《東京鐵塔》
小透與耕二、吉田是高中同學,小透與耕二對熟女人妻有著一股追求的慾望,結果
耕二在高中時與吉田的母親交往;而小透在十八歲時,與媽媽的朋友詩史開始交往,
詩史也是人妻,直到小透二十一歲時才被媽媽發現,媽媽前往詩史準備派對時的場地
興師問罪,離開時詩史先生進來,發現詩史一身狼狽要她進去換衣服,結果無意接到
小透的來電,小透與詩史先生在游泳池邊的跳水高臺談判,原來詩史先生一直知道他
們的情事,也在這天午夜,小透打電話給詩史,說他會永遠消失。
詩史與先生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但當詩史看到離婚協議書時,發現先生把小透在
巴黎的地址寫給了她。為情遠走巴黎,詩史前往法國去找小透,在最後一幕裡,詩史
叫小透不要再過來,而是她跑過去跟他說,這次是我回到你身邊。

(三)《墜入情網》
法蘭克與茱莉都有著各自的家庭,原本只是經常搭同班通勤火車但並無交集,之後
卻因在書店裡拿錯書,事隔多月後又相逢而認識,他們原本都對彼此坦白自己有家庭,
但卻因為一成不變的居家生活,而讓兩人對彼此有好感而開始約會、交往,彼此陷入
愛戀的激情之中。法蘭克答應主管前往他地工作,同時並對他太太坦承他認識茱莉。
以〈易卜生主義〉加以解讀,這是種自私自利的行為,用兩種不同的標準來對待他
人與自己;而茱莉為了見法蘭克最後一面,不顧先生的阻攔執意要去,表面上是為了
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實際上卻同樣地犯了自私自利的錯誤,最終還是踏上離婚之路。
但因為法蘭克的坦承,對社會與家庭來說,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雖然妻子離他而去,
但卻也是〈易卜生主義〉的一種解決之道,至於事後兩人再度重逢,彼此都已是單身
身份,追求未來幸福的事,就已無道德之疑慮。

(四)《出軌》
愛德華和康妮是一對相敬如賓的恩愛中年夫妻,他們有一個 8 歲大的兒 子,在紐約
郊區過著人人豔羨的生活。但是,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他倆快樂的婚姻
和對彼此的熱情,終於也有被 日復一日的呆板磨耗的一天。

一切,就從康妮在蘇活區街道上那次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了的邂逅開始…。這樣的
一段豔遇,對她來說神秘、充滿未知又深具吸引力,當然,也危機四伏…康妮不可自
拔的陷溺,常常情不自禁地去找保羅。

當愛德華發現妻子對他說謊,滿心的懷疑逼得他一步步去揭發妻子的不忠貞背後所
有驚人的細節。當徵信社把照片拿給愛德華時,事實讓他痛苦得坐立難安,也讓愛德
華不得不去找保羅,就在找保羅時,看到他凌亂的床想起保羅跟康妮曾在此翻雲覆雨,
於是失手殺了保羅,他在保羅那拿回康妮送保羅的那顆水晶球,這也是讓康妮在家再
度發現這水晶球時,才知道愛德華知道一切;而當警探上門詢問時,他們同時撒了謊。

(五)《紅杏出牆》
桃樂絲長期照顧體弱多病而導致性格古怪的丈夫,還有過分溺愛的兒子的凶悍婆婆,
一直都顯得可憐無助而落寞。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丈夫朋友把喝醉的丈夫扛回
14
來,而這位體型壯碩的卡車朋友勞倫斯初見到桃樂絲,二人眼神交互重疊產生情愫,
後來經常幽會甚至從後門讓勞倫斯進到房間。為了長相 廝守,勞倫斯要求桃麗絲和他
私奔,就此桃麗絲和丈夫鬧翻,她丈夫並連夜要把桃樂絲帶到巴黎姑媽家中把她軟禁。
在火車出發前桃樂絲告知勞倫斯這件事,勞倫斯開車追趕火車,在途中勞倫斯乘上
了他們搭的那班火車。勞倫斯找到了桃麗絲後,被她丈夫發現而扭打,勞倫斯失手把
她的丈夫推下火車死亡。這一幕 剛好被與他們搭同個包廂的水兵看到,於是水兵向他
們勒索五十萬法朗,否則就報警。勞倫斯最後答應了他的要求,在交付錢的時候並要
求水兵寫下切結書,之後然水兵拿錢就離開,不料剛走出門要騎摩托車的水兵,被輛
為了閃躲小孩而失控的貨車直接撞死。
但水兵早留下伏筆,在他在要前往桃樂絲家拿錢之前,就向酒店的服務生交了一 封
密函,並告知要是他五點沒有回來,就馬上把這封信寄出去。而就在勞倫斯跟桃樂絲
以為事情結束的同時,警笛聲響起。

(六)《致命的吸引力》
原本育有一女的律師丹尼,在客戶的發表會讓是了擔任編輯的艾莉,恰巧又在公司
加班開會時巧遇,在開會後用餐時,艾莉表現出現代女子的獨立自主來勾引丹尼,因
此回艾莉家發生關係,待丹尼隔天要離去時,艾莉自殘,讓丹尼不得不再留下一晚,
當然恰巧太太貝絲帶女兒回娘家渡假,也順道去看房子。
之後艾莉一直打電話給丹尼,甚至用丹尼最喜歡的蝴蝶夫人的入場券來吸引他,但
都被丹尼婉拒了,也告知她不要再連絡了。有天夜裡艾莉再度打電話來,要丹尼隔天
一早跟她碰頭,結果一碰頭的情況,是告知丹尼她懷孕了。丹尼趁艾莉出門上班時溜
進她房子,才發現艾莉原本說她爸爸住在別的城市根本是謊言,她爸爸早已去世,丹
尼也找到艾莉的醫生,才知道她是有精神疾病的人。
丹尼把家裡電話都換了,但艾莉假裝要買丹尼市區房子的買家,讓丹尼老婆貝絲留
下她的私人電話,丹尼只好提早搬家。但有天丹尼買了女兒最想要的兔子要回家時,
發現他的車被破壞全毀,只好買台二手車開回家,而這時,艾莉在後面跟蹤他。
接下來艾莉趁他們全家出門時,把兔子殺了抓去煮,也在這時丹尼跟太太承認有這
段關係,貝絲抓狂把丹尼趕出去。丹尼當著貝絲的面打給艾莉,貝絲把電話接過去要
她不要接近她的家人。但艾莉有天去學校把小孩接走,讓貝絲四處找小孩,到最後出
車禍。出院後丹尼回家照顧貝絲,當貝絲要洗澡時,把霧氣擦掉時發現艾莉拿把刀在
她身後,邊跟貝絲說話邊自殘,之後拿起刀要殺貝絲,丹尼在樓下發現有狀況時趕緊
上樓,在浴室裡把艾莉淹在水裡,原本以為把她淹死了,但艾莉又起來要殺丹尼時,
貝絲開槍把艾莉殺了。

(七)《性.謊言.錄影帶》
安一直因為與先生性生活不協調而看心理醫生,而約翰邀則是會溜班去跟太太的妹
妹約會偷情,辛西亞是個外向又性自主的女性,有什麼話都會直說。有天約翰請九年
沒見的大學同學葛藍到家裡住,而約翰請安帶葛藍去找房子,之後在餐廳吃飯聊天,
在安帶葛藍去找房子時,約翰約安的妹妹來家裡偷情。
原本葛藍的出現會讓安感覺不安,她以為葛藍跟約翰是同個調調,但面對心理醫生
時,她卻覺得很有趣,是個有藝術氣息的人。安來葛藍家探望他時發現一堆錄影帶,
安很想知道他在研究什麼?葛藍在追問下才跟她說是屬於性行為的訪談,安聽了
15
之後很快的離開,回家後安打給妹妹,叫她不要去找葛藍,但最後還是給她地址。
安在打掃家裡時找到辛西亞遺失的耳環,她決定去找葛藍,告訴他他們偷情的事,
葛藍才跟安說她在錄影帶上說了。安想拍錄影帶,但葛藍不建議她這麼做,但還是拍
了,直到晚上安才回到家。
安回到家後跟約翰說要離婚,告訴他去葛藍那邊也告訴他有拍錄影帶,約翰當場奪
門而出去找葛藍,在葛藍那看了安的錄影帶,葛藍也在錄影同時,說出對安的性幻想。
安想角色對換去了解葛藍為何要拍錄影帶,也告知葛藍她現在離婚的一部份原因是因
為他,之後葛藍跟安在一起。

(八)《將愛放逐》
帶著妻兒返鄉定居的男主角,在展開新生活之際,卻從妻子口中得知即將誕生的孩
子不是他的骨肉。於是先生希望太太把孩子拿掉,太太同意後先生請哥哥找的醫生幫
太太做流產手術,等到手術結束後先生照顧太太時發現不大對勁,於是哥哥又請當地
的醫生朋友前來,醫生朋友一來時才發現,太太服用太多鴉片止痛劑而過世。
先生為了太太的死相當難過,一直認為是他殺了他太太。其實當他哥哥的醫生朋
友來時就發現了一封信,這信裡是驗孕報告,後面有太太寫的字,其實那孩子是他先
生的,只不過她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她先生。

(九)《面孔》
理查、弗雷迪在高級妓女珍妮住處喝酒聊天,盡情地取笑生活上的瑣事,兩個男人
為了取悅珍妮百般獻殷勤,但情緒在酒精催化下漸漸失控不歡而散。不愉快的理查回
到家,看到妻子瑪麗亞跟弗雷迪的太太通電話,理查把電話接過來聽,才知道她們在
談弗雷迪外遇的事情,兩人在掛完電話後為了弗雷迪的事觀點不同而有分歧,被激怒
的理查揚言要離婚之後,面對著她太太打電話給珍妮後就離家。
而瑪麗亞為了排解剛剛吵架後的情緒,跟三位姊妹淘去酒吧打發時間,一位年輕的
男士來邀約她們跳舞,之後這位叫切特的年輕男子就跟她們四位人妻回到理查的家,
在家裡繼續喝酒狂歡。在其他三位女性陸續回家後,切特與瑪麗亞發生關係,隔天一
早切特發現瑪麗亞服藥自殺,他把她救醒,就在此時查理回來,看到由窗戶逃出的切
特,此時讓她們夫妻關係再度陷入低點,而這時瑪麗亞也向查理說她受不了他了,兩
人在同一幢屋子裡形同陌路。

二、解讀影片內容
以下影片題材,由好萊塢類型電影分類時,是屬於愛情類型電影,而其手法在此分
類中則是屬於對於婚姻的矛盾。而若以〈易卜生主義〉來加以解讀電影中的觀點,則
有以下簡短結論:

(一)《麥迪遜之橋》
以全知觀點而言,羅伯所挑戰的是社會的法律與道德,而妻子則是一樣地背負了社
會上的道德勢力,而在家庭裡便成了自私自利、假道德跟裝腔作勢部份,為了以為找
到的幸福而背叛家庭。

16
(二)《東京鐵塔》
以全知觀點而言,牽扯到法律與道德兩種勢力,而在家庭裡,人妻部份是有著假道
德與裝腔作勢,只能自己找套理由來說服自己是正確的。對小透跟耕二這二名年輕人
而言,他們去勾引人妻則是法律跟道德的部份,而在家庭部份則是便成了自私自利,
只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顧及到底有沒有抵觸到其他人的權利。

(三)《墜入情網》
這是種自私自利的行為,用兩種不同的標準來對待他人與自己;而茱莉為了見法蘭
克最後一面,不顧先生的阻攔執意要去,表面上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實際上卻
同樣地犯了自私自利的錯誤,最終還是踏上離婚之路。但因為法蘭克的坦承,對社會
與家庭來說,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雖然妻子離他而去,但卻也是〈易卜生主義〉的
一種解決之道,至於事後兩人再度重逢,彼此都已是單身身份,追求未來幸福的事,
就已無道德之疑慮。

(四)《出軌》
以全知觀點而言,妻子是背負了社會上的道德勢力,而在家庭裡便成了自私自利、
假道德跟裝腔作勢部份。為了自己認知的幸福無法自拔地去跟外遇對象約會,但在顧
及原有家庭的和諧裡,卻又要用另一套標準來自我解讀。
(五)《紅杏出牆》
以全知觀點而言,桃樂絲面對的是道德勢力跟家庭裡的自私自利跟懦怯沒有膽子。
為了自己認知的幸福,不顧外界可能對她的批判,選擇了投靠外遇對象,到最後成了
殺夫共犯。而就丈夫的角色而言,則是有著依賴性與奴隸性,由他為中心地使喚妻子,
甚至要將她軟禁,這似乎是因懦弱而自大的展現。

(六)《致命的吸引力》
以全知觀點而言,丹尼面對的是法律與道德的勢力,以及在家庭裡的自私自利、懦
怯沒有膽子,深怕自己的偷情被知道。原本以為簡單的一夜情,卻發展出不可收拾的
後果。而以貝絲的角度而言,原本在家庭裡有著依賴性與奴隸性的對等關係,最後為
了捍衛家庭,以及自己長久以來的懦怯沒有膽子的狀況豁出去。

(七)《性.謊言.錄影帶》
以全知觀點而言,約翰跟小姨子的偷情,以及約翰年輕時跟好友的女友發生關係,
都是屬於道德勢力部份。而在家庭方面,則充滿自私自利、假道德跟裝腔作勢,約翰
可以自己在外面亂來,但卻不容許自己的太太對朋友的好。而以太太的角度,原本是
懦怯沒有膽子,但在發現先生的出軌,以及跟葛藍關係的相互吸引,而造就了如同告
知了〈玩偶之家〉的結局。

(八)《將愛放逐》
以全知觀點而言,先生以社會上的道德角度,來要求太太墮胎;而在家庭的角度,
則是擁有假道德跟裝腔作勢,一切都是以社會對他們的觀點出發,要能符合社會
17
觀點,才是正確的。但萬萬沒想到,如此一來是因為夫妻間的誤會,而破碎了一個完
整的家庭。

(九)《面孔》
以全知觀點而言,理查在社會上是運用道德的勢力,用普羅大眾對道德的規範來約
束妻子;而家庭裡是擁有自私自利、假道德跟裝腔作勢部份,他自己可以去找妓女,
但面對他自己的太太的一夜情卻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以上所論述的影片,全部都以寫實主義觀點來加以詮釋,而在結局方面,〈東京鐵
塔〉、〈致命的吸引力〉、〈性.謊言.錄影帶〉與〈紅杏出牆〉,都有著封閉性的
結局,這是與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相反之處,因易卜生認為時代的變遷會有不同的解
決之道,而這些影片固定式的結局,似乎已經讓觀影者不用再去思考,直接給了該怎
麼做的答案。

而論述裡的影片中,〈致命的吸引力〉及〈出軌〉是同個導演在不同年代的作品,
同樣的社會問題劇,但在〈出軌〉這部片中,他一改之前有固定式的結局,反而是讓
觀影者有思考的空間。並且依照論述的影片創作年份來看,以〈易卜生主義〉成為劇
本創作的社會問題劇,已經沒有年代的考量,之為何會如此,原因在於這是探討人與
人之間的關係、距離,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體制內,都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也就是
說〈易卜生主義〉能適用於各個社會、年代、階級的社會問題劇之影片中。

以上這些影片除了題材雷同之外,卻分屬於不同年代及國家之導演所拍攝。與未來
要拍攝的影片除了題材選擇部份相同之外,我承襲各影片中所屬之當代社會裡人際關
係互動的節奏,轉換成當代台北都會人的價值觀來加以撰寫內容對白,為的就是要讓
影片在未來可呈現出與當代社會有密切的時代感。

18
第三章 劇本創作
本章節將由影片題材概念提起,然後開始探討如何取片名以及影片架構,接下來
將影片大綱、人物特性及完整劇本一併完整呈現。

第一節 影片題材概念
由先前章節對於〈易卜生主義〉的論述,可在好萊塢類型電影劇情中印證後,證
實影片創作能融入〈易卜生主義〉的寫實主義手法,來做社會批判的影片詮釋。加上
台灣社會從早期的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甚至隨著全球經貿往來以及科技發達,
造成地球村的迅速擴張,相對的增進了國人對他國任何訊息的吸收管道,因此不論好
與壞、道德與不道德等方面,國人會因社會環境的變遷,而有所機會加以仿效而扭曲
價值觀。
反觀這幾年新聞裡的情感事件中,不論社會階級高或低,均有傳出劈腿、外遇、
不倫戀等男女情事,不但造成雙方家庭的憾事,有時更會浪費許多的社會資源。有鑑
於電影要對當代社會要有所關連及影響之前提下,如易卜生就以他生平時代的社會現
象撰寫成劇本,電影亦該用影像方式,將現代社會出現的問題同樣地表現出來;因此,
本創作影片題材因而產生。

第二節 劇情構思
針對〈易卜生主義〉延伸而來的影片創作,在基於片名與行銷的直接、間接關係,
做了一個隱喻性的名稱,而故事是將影片分成七段式的情節加以串接起來,每一部短
片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考慮到所有情節或事件都有其正反兩面的意義,因此七部影
片中有四部的感覺是正面的,另外三部則是負面的,想藉由正反兩面的落差,讓影片
主題能更加明確。
而本影片的劇情與當下台灣社會的關係與連結點,在於當代台灣社會裡,充斥著
許多不倫戀、婚外情,其關係人之社會階層,從高級將領、立法委員到企業級大老闆、
醫師,甚至普通上班族、小老百姓都有。而且延伸出來的問題,可能涉及到兇殺、毀
謗、爭產等負面關係;而這跟〈易卜生主義〉裡面所論述的道德有相當契合的角度,
因此用台灣當代本土題材來撰寫本劇,以呼應〈易卜生主義〉之論述觀點。

一、影片名稱
劇本是以易卜生的寫實主義手法來做社會批判的詮釋,將社會上極度寫實且不堪
的一面呈現在影片上,但在片名部份,必須考量潛在閱聽眾對於片名的感受度及認知
性,因此選擇了生活中每個人都品嚐過的「糖衣」字眼,來隱喻糖衣融化後的真實滋
味;片名選擇並且需要考慮與後端行銷的關連性、新聞性、話題性,方可激起閱聽眾
的好奇與觀影慾望,故定名為《融化的糖衣》做為整片名。

二、影片架構
劇情設定在當下台北都會生活裡為背景,並將劇中人物職業設定在大台北地區較
多會有的行業,如演員、公關公司等等…。整個短片集是以七段情節集合而成,解構
為每一段影片時,皆有一個明確的小主題,而七部短片集合起來,則是另一種完整的
故事情節。之所以如此集合七部短片,而不是運用剪接手法合而為一,是希望將影片
的放映媒介擴張至當下新媒體部份,如網路、手機等媒介,如此一來才能讓未能
19
在戲院上映的影片有更多的閱聽眾,這也是考量到未來對於宣傳、行銷,甚至影展參
賽部份的多元化。
三、劇情大綱
影片故事將藉由易卜生主義所言,將社會上真實存在的情愛故事,透過寫實手法
詮釋出來。每部短片銜接處並透過前後呼應的攝影技巧,來做視覺延續與段落空間,
如在每部短片開端都從仰望的天空往下看開始,而每部結尾也都以主觀者視角往天空
仰望,準備銜接下一部的片頭,表面上是企圖營造的是空間感換置的表象,以及期待
閱聽眾思考的空間,而另一方面的延伸,則是想留些思考空間跟時間給閱聽眾;再藉
由配樂與音效的節奏,為七段影片塑造出情緒延續的統一性。

《What Are Friends For》


主角在前往好友家的途中,接到了通信用卡催款的電話,主角表示等等借到錢就
可以匯款了。等他來到好友的住處,按了門鈴進門,好友一如往常的哈拉問候,但男
主角總是有所心事的樣子。旁敲側擊地想問方不方便借他錢,這時好友太太提高嗓門
地叫好友記得繳小孩學費,為的就是要讓主角打退堂鼓。主角離開默默走在路上,他
朋友從後面追來,拿了一疊錢給他。
單一重點:友情的可貴

《母性》
演員在片場裡拍片,當導演喊卡之後,工作人員忙著移動攝影器材與燈光,而演
員則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腳本休息。這時演員拿起手機撥給小孩,跟小孩噓寒問暖,
看吃飯了沒?功課做好沒?……。這時執行製片提著一堆飲料過來,分送給工作人員,
也拿了杯咖啡給演員,正在講電話的演員,點頭示意拿了一杯咖啡,繼續講著他的電
話。
單一重點:母愛的關懷

《壓力出口》
活動公關公司的老闆,也是男主角的好友正偉,在公司裡接到客戶打來數落部屬
的電話,他試著去轉圜,接著他打電話給下屬,沒想到下屬居然掛他電話,讓他氣憤
難平時,他拿起電話打給 Meggy,其實 Meggy 一聽就知道他有事,但他總說沒事,還
約老婆晚上下班去吃日本料理私房菜,開心地還邀請她老婆的姊妹淘也一起去,說完
就給她一個飛吻,開心地掛電話倒咖啡去了。
單一重點:情愛的依歸

《重生》
男主角在路邊擺地攤,但生意並不好,這時他的好友剛好開車路過,馬上請同行
的同事載他轉個彎去買咖啡,之後好友打個電話給男主角,男主角跟好友說他在拍戲,
之後好友出現在男主角面前,遞了杯咖啡給他,兩個人相視一陣子,好友拍拍男主角
肩膀,兩人努力叫賣了起來。
單一重點:放下自尊

20
《始作俑者》
男主角殷勤地送午餐給女友、陪她逛街,一切討好的動作,一看就知道是在追求 ,
但剛開始很冷漠的女性友人都是拿了東西就走,不然就連東西不拿就離開。直到有一
天,這位女性友人終於願意上男主角的車,讓她載她回家,之後,原本送午餐、逛街
的場景,就顯得甜蜜。
單一重點:愛情的追求
《詛咒》
好友妻子來她旗下藝人的住處,發現她都魂不守舍的遊蕩在天台上,她默默地下
樓去買杯咖啡再找她。藝人喝了杯咖啡後,心情好了一些,她好奇的詢問之下,才知
道這藝人之前有位交往的男友,而且他是個有婦之夫,再不斷的追問下,才知道他原
來是他先生的好友。而且在分手時詛咒他永遠沒有通告,只能靠擺地攤過活。
單一重點:重生的起源

《真愛不真》
男主角帶著女友跟朋友去 KTV 唱歌後回到住處,男主角當個好男人曬著衣服,而
女友開始因為剛剛聚會別人給她的眼光,而要求男主角趕快離婚,男主角也只能哄著
女友。有天女友接到男主角電話,要他不用來接她下班,男主角自己回到住處後,又
開始當個好男人整理家裡時,突然發現女友書裡夾著一封喜帖,原來他的女友,早已
是人妻。
單一重點:使壞的不只一個

四、角色性格
立帆:三十出頭歲,從事演員工作但不紅,花心愛交女友。
麗麗:四十出頭歲,立帆元配,資深演員,與立帆離婚後獨自帶二個孩子。
正偉:三十出頭歲,與立帆有十來年交情,為人剛正不婀,是個廣告設計公司老闆 。
Meggy:三十歲,正偉老婆,經紀公司主管,因知立帆花心,不喜歡正偉與立帆碰頭。
德玥:二十五歲左右,Meggy 旗下剛出道藝人,是立帆外遇對象之一。
紫君:二十八歲,從事活動公關業,女強人型,是立帆外遇對象之一。
Brinne:二十五歲,是正偉公司員工。

第三節 對白腳本
片頭
△ 白色桌布
△被水沾溼的彩色糖衣錠撒落白色桌布
△一隻手抹開彩色糖衣錠,留下印在白布上的色彩
字幕:融化的糖衣

〈What Are Friends For〉


第一場 A 地點:路邊
時間:日 人物:立帆
21
△立帆在街上走著,突然聽到電話鈴響,他走到路旁接起電話,原來是信用卡公司來
催款,他也只好撒謊扯一堆理由。
立帆:喂,你好。
立帆:嗯,我是。
立帆:喔...
立帆:喔...那個...過期了是不是?
立帆:喔...我之前都出差啦,所以沒注意到帳單。
立帆:喔...罰那麼多喔!
立帆:那這樣子...那我如果說...我今天如果就先去繳的話...
立帆:可不可以就不要罰那個違約金啊!
立帆:喔...好,好,好。
立帆:我繳那個最低應繳款。
立帆:好好,我馬上去處裡喔,不好意思。
△當立帆還在跟信用卡公司說抱歉的同時,又來通插撥,原來是前妻來電要小孩的教
育費。立帆真的兩頭燒,請前妻再給她一點時間,之後他只好硬著頭皮去借錢啦。
立帆:等一下,我...我電話插播,我先掛...掰掰。
立帆:喂...
立帆:嗯...怎麼啦?
立帆:弟弟補習班費用要繳是吧。
立帆:要繳二個月喔。
立帆:我現在...
立帆:我現在...真的不夠用啦。
立帆:妳再多給我幾天,我再想辦法好不好?
立帆:好...O.K.

第一場 B 地點:好友正偉家
時間:日 人物:正偉、正偉妻 Meggy、立帆

△立帆來找他昔日好友正偉,正偉的老婆來開門,一看到立帆就冷冷地應酬一下,就
進去找正偉出來。
Meggy:來了。
Meggy:誰呀?
立帆:喔 大嫂
Meggy:嘿,你怎麼會來
立帆:我...我找正偉。
Meggy:好,你等一下,你坐一下。
Meggy:正偉,立帆來找你了。
△正偉聽到立帆來找他,開心地跑出來招呼,還是用以前唸書時調侃的語調在交談。
正偉:立帆,好久不見了。
立帆:嘿...呵呵...好久不見了。
正偉:鼻子這麼靈啊,我才在煮咖啡你就來。
正偉:要糖還是要奶?...要奶不要糖吧,是吧?
△正偉拿出立帆放在他家的專用杯,倒了杯咖啡給他。
正偉:喝喝看,Roger 這次的豆子還不錯。
22
立帆:喔...我聞聞看。
正偉:你的專用杯呢!
正偉:它的主人,多久沒來了你。
△正偉要跟立帆聊天的時候,突然電話響,他面對久未碰頭的好友,不接電話繼續聊
天。
正偉:不好意思,接個電話。
正偉:哎,不重要,不管。
正偉:怎麼樣?最近好不好?
△立帆有點不自然的回答。
立帆:最近...最近還不錯啊。
立帆:前陣子...拍些戲啊。
立帆:然後...還過的去。
△正偉有點質疑。
正偉:還過的去。
立帆:對啊。
△正偉再關心起立帆跟前妻的關係,立帆就簡單說說。
正偉:你老婆那邊呢?
立帆:就...偶爾還是會回去啊,看看小孩啊。
立帆:大概就這樣囉。
△正偉總是偏向自己的好友,有點抱屈,但對於立帆因為外遇而離婚的事實,又想找
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讓好朋友的家庭可以圓滿。
正偉:小孩不能沒有爸爸陪在旁邊嘛。
正偉:什麼叫偶爾回去看看?
正偉:是跟你講實在話啦。
正偉:你老婆...哎呀...
正偉:你就跟她...說一說嘛。
正偉:怎麼讓小孩...跟著她呢?
正偉:當爸爸的每天不能看到小孩,哪對呀?
正偉:是啊 是不是
正偉:我問你。
正偉:那個女的你處理掉沒?
立帆:喔...
立帆:那個到後來...處理掉了。
正偉:那就好啊。
正偉:那就好好回去跟你老婆講嘛。
正偉:幹嘛弄的離婚那麼難看,還上頭條 。
正偉:你既然那邊都處理掉了,那就回去跟你老婆好好講嘛!
立帆:嗯
正偉:幹嘛走到離婚那麼難看的路呢?
正偉:就跟她跪,跟她求。
正偉:你想想看,一切都以小孩當目標嘛
正偉:小孩最重要,好不好?
△立帆聽到自己好友這樣說,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好友的好意。
立帆:好,有道理。
23
正偉:沒事啦,大男人。
立帆:......O.K.啦,嗯。
△正偉其實知道立帆這麼久沒來找他,一定是因為混的不好,所以就一直勸他要去找
個經紀人,但立帆有點心灰意冷。
正偉:說真的啦...
正偉:到底混的怎麼樣?
正偉:我是...覺得...最擔心你就是...
正偉:工作比較不穩定。
立帆:工作啊...
正偉:你看...你又不簽經紀人。
正偉:在這圈子裡混,你沒有經紀人,你怎麼跟人家混啊。
正偉:少一個人幫你推,少一個人幫你擋...
正偉:我知道你是個性的關係。
正偉:人家外面怎麼說你...哎,我都不管他們。
立帆:嗯...
正偉:咱們哥們我們很清楚。
立帆:其實...我也很努力。
立帆:只是...
立帆:哎...
立帆:哎...剛剛好嘛...而且我也不會做別的。
立帆:就只能在這圈子,混一混啊...
正偉:怎麼講這種話勒...
△立帆突然想到不想理他的 Meggy,怎麼進去就都不出來,是不是還在生他的氣。
立帆:這樣子...
立帆:我......
立帆:ㄟ,大嫂忙完了沒?
△突然間正偉想到午餐時間到了,就叫 Meggy 弄點菜出來吃,但 Meggy 還是不想看到
立帆,躲在廚房裡回應也不出來。
正偉:啊...
正偉:喔...你等一下。
正偉:要不要吃點東西?
正偉:吃點東西...吃點東西。
正偉:老婆...
正偉:嘿...
正偉:弄點吃的好不好?
正偉:我跟立帆很久沒吃吃飯。
正偉:啊,幫我弄個酒...
正偉:開個啤酒...熱死啦...啊...
Meggy:喔...好...
正偉:喝個啤酒,天氣熱喝個啤酒好不好?
立帆:謝謝大嫂喔...麻煩妳了。
△正偉繼續關心立帆,而立帆也打開心防跟正偉說目前真實的處境實在是混的不好,
正偉也跟他說既然混不好,那就改行。
正偉:後面沒什麼事吧?
24
立帆:後面啊...哈...
正偉:就先吃...先吃...先不要談,先過好現在的生活。
立帆:你知道...其實我也很努力嘛。
立帆:啊...你知道...跟她分了之後呢...
立帆:每個劇組...只要用了她,就不會用我啊...
立帆:所以就...過的比較辛苦一點。
正偉:不要這樣想嘛。
正偉:既然演藝圈不好混...那就不要混...好不好?
正偉:看到新聞才在報
正偉:現在很多年輕人,就之前裁...裁...裁員之後,都出來擺地攤。
△Meggy 一聽到正偉講到地攤的事,就知道正偉想幫立帆,馬上使出太太的本性,叫
正偉去繳學費,來讓立帆打退堂鼓。
Meggy:嘿...正偉。等一下記得幫 Tina 繳學費,已經拖很久勒。
正偉:好,我知道我知道。
Meggy:還有那個水電、瓦斯、電話費也順便繳一繳啦...
正偉:這...這不是銀行轉的嗎?...好啦好啦,我再去查一下。
△立帆聽到 Meggy 講的話就知道意思了,就找個理由準備起身走人。
立帆:正偉,我跟你說...我...哇,對了...
立帆:我這時間...我要先去...試個鏡。
正偉:不...吃個飯嗎?
立帆:我試鏡不能遲到啦,所以...要趕時間啦。
立帆:沒關係,沒關係。我那個試完鏡以後怎麼樣,我再跟你連絡好了。
立帆:謝謝喔,謝謝你咖啡,真的很好喝。
正偉:好好好...嘿,要通電話...不要再消失了喔,好不好?
△立帆走在街上,還在煩惱剛剛兩通電話該繳的費用。
△正偉畫外音
正偉:哎呀,這立帆怎麼會這麼粗心啊。
正偉:ㄟ,老婆。
Meggy:ㄟ
正偉:立帆他把…手機掉我們家,我拿下去給他,我一會兒馬上回來。

△正偉從家裡追出來,找個立帆小孩快生日的理由,包了個紅包給他,最主要的是希
望能幫到立帆。
正偉:嘿,立帆。
立帆:嘿,你怎麼跑出來啦?
正偉:弟弟生日要到了,先包個紅包給他。
正偉:多的你就先留著,就當我先投資你擺地攤的事。
立帆:嗯,謝謝喔。
正偉:謝什麼啦...趕快去試鏡。
立帆:喔...對,試鏡。...我,馬上去了喔
正偉:趕快趕快
立帆:幫我跟大嫂打聲招呼
正偉:好...沒問題沒問題
正偉:加油!加油!
25

〈母性〉
第二場 地點:拍片片場
時間:日 人物:立帆前妻

△立帆前妻在片場拍片,導演喊卡後,她就到休息區休息,其他工作人員開始忙起來。
演員:每天都忙到三更半夜才回來,工作有這麼忙嗎?
演員:莫名其妙嘛!
△演員甩上門之後,導演喊卡。
導演:卡,o.k.
導演:好,這場 O.K.啦。
副導:好,換個鏡位
△副導對大牌明星都會必恭必敬的說話。
副導:姐仔,不好意思,等一下,等一下喔,換個鏡位。
演員:ㄟ,劇本勒?
△化妝師想替演員補個妝,但演員想做其他事情,就打發化妝師,要等等再補。
化妝:ㄟ, 姐仔要不要補個妝?
演員:不急,等他們弄好來再補。
演員:麻煩一下,謝謝,謝謝。
△副導開始吆喝現場的東西。
副導:便當來了沒有?
副導:妳他媽的中午便當在哪裡呀?
△演員與經紀人通電話,告知現在的進度。
演員:喂...倩,...嗯。
演員:拍戲呀,今天天黑就收工了。
演員:嗯,好啦,忙完再打給妳。
演員:嗯,掰掰。
△副導看到演員沒補妝,又要化妝師去補,演員還是把化妝師擋掉。
副導:ㄟ,小妹,看 姐仔要不要補妝啊? 好。
演員:沒有關係啦,等一下正式錄再補就好了。
△演員打電話給她的小孩,關心他們在家吃什麼。
演員:心肝...
演員:起床了沒?
演員:喔,剛起來喔。
演員:那你中午想吃什麼?
演員:啊...家裡只剩水餃了喔。
演員:嗯。
演員:不然你到外面買。
26
演員:嗯哼。
演員:啊姐姐勒?
演員:喔...好啦。
演員:你也不能一直玩電腦喔。
演員:嗯。
演員:功課要做,要複習,好不好?
演員:對呀...
演員:還有...幫媽媽掃地一下。
演員:嗯,謝謝囉!
演員:嗯,好啦,掰掰。
△副導看到演員喜歡喝的咖啡還沒來,又開始罵工作人員。這時演員敷衍一下後,她
另外一個小孩打來,她又拿起來接,交代小孩出門要小心之類的話。
副導:小偉, 姐仔的咖啡勒?
演員:不急...不急...
演員:我很急呢!...好啦...
演員:喂...寶貝...
演員:嗯...
演員:媽媽就想說妳剛剛在玩電腦呀!
演員:嗯哼...
演員:這樣子喔。
演員:好啦...
演員:跟同學出去要小心喔。
演員:嗯...
演員:好...
演員:好...
演員:媽媽天黑就收工了。
△這時片場的燈光亮起,準備要開拍了,演員只好跟孩子說掰掰了。
演員:嗯...燈光打好,媽媽要錄影了喔。
演員:好...好...掰掰。
△演員這時想到沒補妝,趕緊叫化妝師來補妝,而副導一邊說不急,一邊其實急得要
死。
演員:我...補妝一下...補妝一下。
副導: 姐仔,沒關係。
副導:不急不急不急, 姐仔慢慢來沒關係喔。
演員:吼...副導...
演員:我光你的聲音,我就很急了啦。
△副導對大夥喊,準備開拍事宜,也請導演稍等一下,告知要拍的鏡頭。
副導:好,都差不多了喔。
副導:馬上來...馬上來喔。
副導:導演...稍等一下,稍等一下。
副導:對,對,對,馬上好。
副導:補個 Long 景,補個 Long 景。
△演員對著副導調侃自己。
演員:好了啦...好了啦...我就知道啦。 現場準備,現場準備。
27
演員:你一定要講說:不急,不急,就等妳。
演員:來啦...來啦...來啦
演員:好了,導演,我來了。
副導:謝謝姐仔,謝謝姐仔。
△副導發現側錄的機器還在他們身邊拍來拍去,就把腳本放在鏡頭前面,不要它拍啦。
副導:哎...不要拍了啦。

〈壓力出口〉
第三場 地點:正偉辦公室
時間:日 人物:正偉

△正偉在公司裡找著資料,突然間電話響,他拿起來接,原來是客戶那邊打來數落正
偉下屬的,他只好幫 Brinne 找理由。
正偉:喂...嘿,Betty。
正偉:有有有有有,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對。
正偉:不是...,我跟妳講,這件事情是這樣子的...
正偉:一開始...,客戶說找我們的時候就已經談定的嘛,妳知道。
正偉:對..
正偉:可是我把這次 pass 給 Brinne 的時候
正偉:不是,不是 Brinne 的問題。
正偉:我知道他年輕,他有他的狀況...
正偉:但是...
正偉:客戶那邊也是有他們的問題呀。
正偉: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嘛。
正偉:對...
正偉:對,因為當初客戶說有安排這個預算也有安排這個人力呀。
正偉:對,我知道...
正偉:我知道。
正偉:好好好好好,那妳跟客戶那邊也講一下,拜託。
正偉:好,我知道,我跟 Brinne 說一聲。
正偉:好好好,O.K. O.K. O.K. ,好好好...
正偉:好,掰掰。
△正偉掛了 Betty 的電話後,馬上打給 Brinne,但 Brinne 很年輕氣盛的回答,最後還掛
正偉電話,讓正偉很生氣。
正偉:喂,Brinne。
正偉:對。
正偉:好好好,你等一下,我跟你說喔。
正偉:對...,你先聽我講嘛!
正偉:你不要急嘛。
正偉:我跟你說...
正偉:好,你聽我講,你...
正偉:你先等一下,你先聽我講...
28
正偉:我跟你...
正偉:好...,我剛剛都跟 Betty 講過了...
正偉:對...,你聽我講...
正偉:我剛剛都跟 Betty 講過了...
正偉:她也會跟客戶說,好不好...
正偉:對,我知道不是我們的事,沒有錯...
正偉:ㄟ,ㄟ,ㄟ,拜託...
正偉:老弟呀,我拜託你,不要那麼衝嘛。
正偉:事情都可以解決...
正偉:你不要嗆這種話,拜託你好不好...
正偉:喂...
正偉:不是...,喂...
△正偉再回撥過去,已經打不通了,他只好留言。
正偉:喂,Brinne。
正偉:布萊恩先生。
正偉:我是你的上司,也是你的老闆。
正偉:我可不可以求求你...
正偉:不要做這種...幼稚的行為。
正偉:跟人家講話講到一半把電話掛了,是非常不禮貌的事。
正偉:還有,請你聽到這個留言之後...
正偉:馬上儘速 as soon as possible 打電話給我
正偉:我們把事情講清楚,可以嗎?
正偉:謝謝。
△正偉掛了電話後,為了撫平情緒,打了通電話給 Meggy,其實 Meggy 聽到電話就知
道他有事情,結果正偉還在哈拉說他在看窗外等咖啡。
正偉:喂,妳在幹嘛?
正偉:我...,看窗外...等咖啡啊。
正偉:對呀。
正偉:沒有...,沒事。
正偉:晚上想吃什麼?
正偉:ㄟ...對...
△正偉為了平撫剛剛的生氣,就想約自己的老婆去吃日本料理。
正偉:ㄟ,我跟妳講,我同事跟我說大安區那邊開了家新的日本料理店。
正偉:對...,而且是那種私房菜喔...
正偉:私房菜的日本料理店喔。
正偉:特別吧!
正偉:要先訂位的...
正偉:對呀,所以我才先問妳...
正偉:可以啦...,回來後跟她講一聲就 O.K.的啦。
正偉:我看,那個人聽說是...老闆是日本人。
正偉:對...
正偉:然後老闆的兒子...是拍廣告片的耶。
正偉:對呀...,超屌的。
△Meggy 問正偉如果姊妹淘也要去可不可以,正偉當然說沒問題。
29
正偉:可以可以...,沒問題...。
正偉:好啊...好啊...
正偉:那就找她們幾個一起過來嘛。
正偉:好不好?
正偉:O.K. O.K. O.K.
△Meggy 再次確定正偉沒事,他直說沒事,那 Meggy 為了證明正偉沒事,要他在電話
那端親她一下。
正偉:沒事...沒事...沒事
正偉:好啦...好啦...好啦
正偉:好...,我知道我知道
正偉:可以啦...
正偉:好啦...
正偉:好啦...,先這樣...,掰掰,掰掰。

〈重生〉
第四場 地點:忠孝東路商圈路旁
時間:夜 人物:正偉、立帆、Brinne、臨演

△正偉跟 Brinne 剛開完會,開車準備回公司。這時路過擺很多地攤的地方,正偉看到


立帆在那,就叫 Brinne 在路邊放他下來。
正偉:反正 Betty 那邊的事,我會幫你打點好了。
正偉:你就不用再跟她衝,好不好?…好。
正偉:Brinne,你待會前面先放我下來就好。
Brinne:這裡嗎?
Brinne 嗯,你自己先回公司。
△立帆整理著地攤上的貨品。
△這時正偉打來,他一看是正偉,馬上很有精神地回答,但怕穿幫急忙找理由把正偉
掛電話。
立帆:喂,正偉啊。
立帆:喔…沒有啦,我正好在外面拍戲,真的。
立帆:ㄟ,拍一齣那個八點檔,最新的。
立帆:是啊…是啊
立帆:ㄟ,不好意思,導演要喊 Action 了,我先去拍了喔
立帆:好…好…掰掰…掰掰。
△立帆整理好地攤,開始叫賣起來。
立帆:參考看看喔,韓國進口的領帶喔。
立帆:很便宜喔,兩條還有特價喔。
立帆:參考看看,各種顏色都有。…來來來,參考一下嘛,男朋友生日可以買喔。
△正偉在咖啡廳帶了兩杯咖啡
△正偉走向立帆的地攤,遠遠的立帆還看不到他。
△正偉走到立帆面前,把咖啡遞給他,立帆有點錯愕。正偉還是在那邊虧立帆攝影機
在哪裡。
30
正偉:立帆,喝咖啡。
立帆:你怎麼來啦?
正偉:你今天拍的是…擺地攤,是不是啊?
正偉:鏡頭在哪?我不會入鏡吧?
△正偉關心立帆的生意,立帆全盤說出現在的生活形式。
正偉:開玩笑的啦…
正偉:生意做多久啦?
立帆:生意…就從上次去完你家之後,就開始擺啦。
正偉:好不好?…生意做的好不好?
立帆:還…普普通通。
正偉:那你現在還有在接拍戲嗎?
立帆:多少還是有一點啦。
立帆:不過現在都擺攤比較多,只要沒下雨呀,我都出來擺。
正偉:也好啦。
正偉:擺地攤賺的錢比較踏實,也多一點時間陪孩子嘛。
正偉:孩子還那麼小。
△立帆自我揶揄。
立帆:而且還有贍養費要負責呢!
正偉:你看…當初要不是你愛玩,需要有用到這一條嗎?
立帆:當初啊,反正年少不懂事嘛!
立帆:不過最近也還好啦
立帆:她呢,把小孩帶的也不錯,所以...也還 O.K.。
正偉:事情過去就好了嘛,是不是啊?
△正偉穿著休閒,有點開玩笑的問立帆,有沒有適合他的領帶,立帆真的仔細幫他挑。
正偉:怎麼樣...有沒有適合我這一身穿的?
立帆:你喔...,我幫你看一下喔。
立帆:這一身打扮呢...
立帆:就這條,就這條。
正偉:不貴吧。
立帆:這…當然不貴啦。
立帆:我賣你怎麼會賣貴呢?
立帆:你是股東耶!
正偉:怎麼這麼說,怎麼這麼說。
立帆:出資的股東是你耶
正偉:不是…做生意…做生意。
正偉:那我多帶兩條,有沒有算便宜點?
立帆:多帶兩條…就說不算你錢啦,你帶三條都 o.k.。
立帆:我怎麼可以跟你收錢勒?
正偉:這是做生意,不一樣,不一樣。
立帆:要什麼呢?就直接拿,沒問題的。
△這時正偉看到有小姐逛街走過來,馬上幫忙立帆招呼客人。
正偉:小姐,參考一下,參考一下。
立帆:我這邊韓國進口的高級領帶,全部各種顏色款式都有。
31
立帆:買一條送給男朋友嘛!
立帆:他一定開心的。
正偉:爸爸節也可以送禮物。
立帆:父親節,父親節快到了嘛!
立帆:你看,送這條,這都名牌,不是假的。
△逛街的小姐看了一下,沒有挑到喜歡的,轉身就走,立帆還是繼續要挽回客戶。
立帆:參考一下嘛,很便宜的。
立帆:多買一條,我算妳便宜...O.K.?
立帆:來來來來來...參考一下,參考一下…。
立帆:參考一下嘛!...小姐,別走,看一下嘛!...很便宜的
△正偉看著沒買的客戶離開的背影,轉過來安慰立帆。
正偉:生意難做喔。
立帆:是啊。

〈始作俑者〉
第五場 A 地點:信義商圈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紫君同事

△立帆排隊買便當,怕別人認出他是藝人,不時地把帽子壓低。
△立帆把便當拿上車,在車上發簡訊。
△立帆陪紫君逛街,要幫她拿東西她都不領情。
△立帆在紫君公司樓下等她跟同事出門吃飯,把便當拿給她,但她看了立帆一眼就走
了,旁邊的同事邊走邊虧紫君。

第五場 B 地點:辦公室
時間:下午 人物:紫君、紫君公司同事、送花小弟

△紫君在公司收到花,一看到是立帆送的,往垃圾桶一丟。
第五場 C 地點:咖啡廳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公司同事

△立帆在咖啡廳碰到紫君同事,紫君同事自己過來跟他打招呼。
同事:嗨。
立帆:嗨,妳好,這麼巧丫。
同事:恩丫,你自己一個人丫?
立帆:沒啦,剛跟個劇組討論些東西,自己在這先看個劇本。
同事:怎麼沒約紫君丫?
△鏡頭遠遠地看著立帆跟紫君同事聊天

第五場 A 地點:信義商圈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紫君同事

32
△立帆拿二份便當給紫君同事
△力帆送兩份飲料給紫君同事
△紫君看到立帆跟她同事在公司門口,手上提著便當

第五場 B 地點:辦公室
時間:下午 人物:紫君、紫君公司同事
△紫君發訊給立帆謝謝他,也跟立帆說她今天幾點下班
△立帆與紫君買票準備看電影,兩人有說有笑
△立帆送便當給紫君,紫君開心的收下
△立帆開車送咖啡給紫君,紫君開車門跟立帆親熱一下才離開
△立帆跟紫君手牽手在信義計畫區逛著

第六場 地點:信義商圈路邊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

△立帆開車,紫君在車上,談起她同事似乎知道他們在一起的事讓她感到煩心
立帆:怎麼都不說話,心情不好喔?
紫君:我同事好像知道我們在一起。
立帆:嗯。
紫君:他們知道你有老婆,但我卻還跟你在一起。
△立帆馬上把車停到路邊
立帆:對不起,讓妳受苦了。
紫君:我不喜歡他們看我的眼光,好像我是壞女人一樣。
立帆:對不起,都是我不好。
紫君:其實…我很喜歡跟你在一起,很開心…沒有壓力。
△立帆的手輕輕地擦掉紫君臉上的淚,紫君轉身過來抱住立帆
△立帆的主觀鏡頭,紫君過來的身子擋住鏡頭
△黑畫面,紫君的話外音
紫君:我們能不能不要管別人的眼光

〈詛咒〉
第七場 A 地點:立帆外遇住處
時間:下午、 人物:Meggy、德玥(立帆外遇對象)

△德玥在住家頂樓加蓋的露台上淋雨,地上佈滿喝完的酒瓶。
△Meggy 在公司一直撥不通電話,索性拿著包包出門。
△德玥邊喝著酒,口中喃喃有詞。
△Meggy 從計程車上下來。
△地上的雨滴打在酒瓶上的特寫。
△Meggy 按電梯上樓後電梯門關閉
△德玥邊喝著酒邊敲打著欄杆。
33
△Meggy 爬上頂樓,發現德玥在露台上喝酒,隨即轉身離開。
△德玥跟 Meggy 走入屋內,德玥喝醉腳步不穩,Meggy 把她扶著坐下,勸著她不要喝
這麼多。
Meggy:不要再喝了啦。
Meggy:我買咖啡給妳。
德玥:謝謝。
Meggy:妳今天是怎樣?
Meggy:打電話給妳都不接。
△德玥看著 Meggy,許久不說話,後來低頭小聲地說他離開我了。
德玥:他...離開我了。
第七場 B 地點:立帆外遇住處
時間:夜 人物:立帆、德玥(立帆外遇對象)

△立帆與德玥在德玥住處,甜蜜的討論要去吃什麼晚餐,這時立帆的電話響,而立帆
看了看後並沒有接起來,這舉動引起德玥的起疑。
立帆:晚餐時間...肚子餓了...妳今天想吃什麼?
德玥:隨便呀...都可以...你決定好了。
德玥:誰呀?...你為什麼都不接呢?
立帆:啥? 沒有啦 那可能是什麼...應該推銷員還是什麼的吧!
△德玥一聽到立帆的解釋,馬上知道是立帆妻子的來電,開始對立帆咆哮,而立帆也
盡量在安撫她,可是德玥並不領情。
德玥:又是她。
德玥:你不是說她都不管你了嗎?
德玥:她幹嘛還一直打電話來?
立帆:這不重要嘛。 反正我也不想理她,對不對?
立帆:妳先換衣服嘛,我們準備去吃飯啦。
德玥:我不想吃了。
△兩人僵在住處,眼神完全沒有交集,此時電話簡訊響起,立帆拿起來看了一下。
△德玥開始懷疑立帆說為了給她真正的名份,答應德玥要跟老婆離婚的事。
△這時德玥又看到立帆在看簡訊,就開始直接了當地問他現在的狀況;此時立帆跟德
玥說明了剛剛那通簡訊的內容,是因為他小孩發燒,他想回去看一下。
德玥:你們現在到底是什麼關係?
德玥:你不是跟我說...你們在談離婚了嗎?
立帆:是啦...只是...
立帆:好啦...就...
立帆:我小孩他生病了。
立帆:現在發高燒。
立帆:我要回家看他一下。
立帆:然後...很快就回來了嘛,我就回家跑一趟就好了呀。
△德玥覺得這是立帆想離開的藉口,絕對不是因為小孩,開始大聲且咄咄逼人的問立
帆離婚的事情。
德玥:小孩發燒?
德玥:還是你突然良心發現,想回去跟她復合。
34
德玥:想回去就回去,反正你一直都這樣,...隨便找個理由堂塞就走人。
立帆:不是這樣 好不好
立帆:我跟她再怎麼不合 小孩我還是要顧嘛,對不對?
德玥:對...對...對,你要顧小孩。
德玥:那我問你 你真的會離婚嗎?
立帆:當然會呀。
立帆:只是說...離婚那種手續很麻煩
立帆:妳再多給我一點時間嘛,好不好?
德玥:給你時間? 給你時間? 多久啊?
德玥:一星期? 一個月? 一年? 還是一輩子啊?
△立帆看到德玥這樣生氣,開始小聲地跟她講,讓他回去看小孩。
立帆:哎優 什麼一輩子,不要講那麼誇張嘛,對不對?
我就只是回去看看小孩,就回來啦。 不要這樣子嘛!
△而德玥這時開始問立帆,是不是以後結婚也要疼他現在這兩個小孩的事。
德玥:那我問你...
德玥:是不是以後我還要疼你的小孩?
德玥:把他們兩姐弟當做自己親生的一樣?
德玥:為什麼我要疼你跟她生的小孩? 關我什麼事?
立帆:小孩是無辜的嘛!
德玥:對 小孩無辜的。 那我就罪有應得喔?
△立帆看到德玥這樣,態度比剛剛又更軟化,想要讓德玥息怒,卻沒想到一句讓他負
責任的話,讓德玥更生氣。
立帆:我不是那個意思嘛!
立帆:我也知道那很委屈妳呀...但是...
立帆:妳知道我...就回去看看小孩嘛...
立帆:讓我負這個責任,然後馬上就回來啦。
德玥:回來? 這是你的家嗎?
德玥:你現在要回的,才是你的家吧!
立帆:我真的只是回去一下 妳不要這樣子,好不好?
立帆:妳知道我心裡面只有妳的嘛,O.K.?
△德玥看破了,表明就此分手。
德玥:算了啦,我真的受夠了。
德玥:我不想要再這樣偷偷摸摸下去了。 不要這樣子嘛。
△德玥推著立帆要他離開,而立帆本來心裡就是想先回去看小孩,就跟德玥說他等等
就回來。
德玥:你走 你走,你回去看你的小孩。
德玥:我們到此結束吧。
立帆:好...我就去去我馬上就回來,好不好?
△立帆起身穿鞋,開門後離開,臨走前還請德玥不要生氣。
立帆:妳在這邊等我...妳不要生氣喔。
立帆:我等一下就回來。
△立帆一離開,德玥繼續坐在沙發上生氣,然後跑到門邊開門一看,立帆早已不見人
影,只好默默地回到沙發上坐著,一個人自言自語。
德玥:你走了,就不要再回來。
35
德玥:我詛咒你...
德玥:這輩子孤苦無依...當不了演員...
德玥:一輩子...
德玥:只能去...
德玥:擺地攤。

第七場 A 地點:立帆外遇住處
時間:下午 人物:Meggy、德玥(立帆外遇對象)

△回到 Meggy 去找喝醉德玥的場景,Meggy 聽完德玥說的故事,只好安慰德玥。


Meggy:分了就分了啦。
Meggy:不用為這種事情難過啊。
△Meggy 的直覺德玥的男友身分也是演員,就問德玥她前男友的名字。
Meggy:他也是演員?
Meggy:叫什麼名字?
德玥:立帆
△Meggy 一聽到是立帆,知道是她先生正偉的多年好友,馬上拿起電話打給正偉,斥
責他交那什麼爛朋友,之後就把電話給掛了。
Meggy:喂,蕭正偉。
Meggy:你交那什麼爛朋友啊!
Meggy:對啊。
Meggy:他搞什麼?
Meggy:我不想跟你講啦。

〈真愛不真〉
第八場 地點:KTV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正偉、一群朋友

△立帆跟紫君去大賣場買了很多家庭用品,剛買好回家的路上,立帆接到電話,朋友
約要唱歌,立帆問問紫君後,就往 KTV 開去。
立帆:喂…,在哪一間,…你們現在到了喔,…嗯,好,我等等過去。
立帆:我朋友約要唱歌,妳要不要跟我去?
紫君:好啊,你朋友我還沒認識幾個呢!…不然,你捨得我自己回去打掃喔。
立帆:我哪有丫,打掃當然要我丫,哈哈。
△正偉跟一群朋友去唱歌,大家唱的正開心的時候,立帆牽著紫君出現,朋友跟他們
打招呼。
朋友甲:吼,你來了喔,坐坐坐坐坐。
朋友乙:歐,新同學喔。
立帆:她叫紫君啦。
朋友丙:喔,大嫂…大嫂。
△正偉瞄了紫君一眼,有點不悅的說。
正偉:大嫂?我看是二嫂吧!
36
朋友丙:幹嘛啦,喝啦喝啦。
△朋友丙拿起酒杯跟正偉喝酒。
△紫君聽到剛剛的話之後,感覺很受委屈,立帆握握她的手,嘴唇輕輕地跟她對不起。
立帆:對不起。

第九場 地點:車上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紫君

△紫君剛剛在 KTV 被污辱的氣還沒消,大聲地對立帆吼叫。


紫君:下次你有活動,不要再找我去了,我沒事去讓人家污辱幹嘛。
立帆:對不起啦,妳也知道正偉就嘴巴壞,都幾十年的哥們了,我也不好說什麼啦。
紫君:你是不好說什麼丫,因為人家說的都沒錯丫,我的確不是大嫂丫,我只是你婚
姻的第三者丫。
立帆:不要這樣說嘛。…第三者,是沒有感情那個才是第三者啊。
紫君:不然你說,你什麼時候離婚,你給我一個時間,最晚哪一天要離婚。

第十場 地點:紫君公司
時間:下午 人物:紫君、同事
△紫君接電話,很不耐煩的掛掉。
紫君:你讓我靜一靜好不好,不要再打來煩我了。
△花店送花來給紫君,紫君簽收後,姊妹淘同事酸她。
同事:紫君,沒想到妳都那個了,還這麼夯喔。
紫君:去死啦。
△紫君打開隨花來的卡片,上面是另外一個愛慕者。

第十一場 地點:車上
時間:下午 人物:紫君、同事

△立帆接到紫君電話,紫君說不用接她下班,也不用買晚餐等她。
立帆:我沒事了喔,幾點去接妳?…是喔,那想吃什麼,我先買回去。…喔,那妳先
去陪妳媽吧,我先回去整理家裡,明天再打電話給妳喔,掰掰。

第十二場 地點:紫君住家
時間:下午 人物:立帆

△立帆回到他跟紫君的住處,開門開燈特寫。
△立帆跪著拖地 Long 景
△立帆拖地手部特寫
△立帆曬衣服中景
△立帆洗廁所全景
37
△這時電話響起,立帆把手擦乾出來接
立帆:喂,…撤通告,為什麼?…換角?……喔,她答應要演,所以你們有顧忌喔,
…嗯…我知道,沒關係,還有其他配合機會,…嗯,謝謝喔…嗯,掰掰。
△立帆因為她太太不想跟立帆演同一部戲,所以劇組打來跟他撤通告,讓立帆呆坐在
桌前。
△這時立帆看到桌上的書有點凌亂,開始整理起來。
△突然間看到書裡夾著厚厚紅紅的東西,他順勢把書拿起來,一下子就翻到那頁。
△立帆看到紅色的喜帖,上面寫著紫君跟他先生的名字。

The End
38
第四章 關於製作
本章節將對於影片拍攝各階段工作做一個全面性的解析,並從前製期、製作期到
後製及宣傳期做階段性任務分配、時程規劃,以及估算出影片拍攝的成本。希望藉由
前製細節的精心安排,能讓拍攝及後製期更加順遂,讓影片規劃能按照現有計畫進行
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一節 前製期
在前製期中分為製作會議、拍攝器材規劃、拍攝行程規劃、道具製作、工作人員
確定到預算編列,希望藉由這部份相關細節及環節都能溝通完畢,才能進一步推展至
拍攝期的工作,亦可在此階段發現原有劇本場景設定或其他部份的問題所在,方可一
步步進行解決與整合。

一、製作會議
影片製作是整體劇組人員分工合作的完美展現,更是技術與藝術融合的結晶,拍
攝片場每個人各司其職,舉凡最重要的導演、攝影、燈光、執行製作,小至處理行政
的製片人員都缺一不可。因此為了讓拍片步調順暢,並且整合團體的默契,製作會議
便是影片開拍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因為此次畢業創作為獨立製片,首先需確定如何籌組據組人員。預計將會採部份
付費加入專業團隊協助,另外再請對於電影有熱忱、有經驗的同學支援。並且在確認
拍攝主題及拍攝行程後,針對製片團隊在製作會議中確認每位工作成員的任務分組及
職掌。
由於台灣拍片產業多以獨立製片為主,經常都是導演兼製片。但本部影片希望能
回歸到製片制,所有行程規劃由製片掌控各組進度,而導演組則是專心於影片構圖與
演員表演部份。

二、拍攝器材規畫
目前規劃為使用 HD 規格之數位攝影機加上電影鏡頭拍攝,使其影片效果能接近電
影原貌。本片拍攝時將以個人名義添購高畫質攝影機器,並邀請業界專業攝影師、燈
光師加以協助,達到拍攝電影團隊中,在攝影機運動與跟焦準確度的問題。
為讓影片能有流暢性的攝影機運動,讓觀者有多變的視覺效果,讓影片畫面充滿
流暢的律動。未來將會朝電影定焦鏡頭模式採用多種焦段鏡頭,搭配小型吊臂、台車
及軌道等相關的攝影輔助器材以利拍片工作順利遂行。
此外,燈光佈置是影像再現的基礎,也是創造映像的精神所在。因此在與攝影、
燈光討論過劇情與場景之後,再決定劇情的調性,利用燈光配置與光源特性,營造劇
情所需之模擬光源,勾勒出景深與層次,使場景空間更具立體感。

三、拍攝行程規畫
為使拍攝工作順利進行,行程規劃階段將會先行與工作人員開會研判其執行可行
性與狀況模擬。預計在分場腳本、堪景完成後方可規劃。其規劃將以縮短拍攝時間與
場景做出最佳調配,盡可能把相同場地及相同演員規畫在集中的時間來拍攝,即使一
天所需趕場的部份亦減到最低,甚至將預勘的場景盡可能的集中,以必免在拍攝途中
因舟車勞頓使得人仰馬翻;並會在拍攝期間為每位工作人員投保意外險。
39

四、道具準備與製作
此畢業創作將以短片集之作品呈現,而道具部份將針對每部短片所需加以準備製
作,因應劇本所需之場景、背景、角色加以蒐集或選購。並將道具依照每場所需加以
分類、保管,並由專人將每日拍攝所需列表管理,以免疏漏。

五、演員及工作人員
演員部份:
〈What Are Friends For〉
陶立帆、蕭正偉、鄭雯婷
〈母性〉
潘麗麗
〈壓力出口〉
蕭正偉
〈重生〉
陶立帆、蕭正偉、劉岳明
〈始作俑者〉
陶立帆、張沛婕、許瑜珊
〈詛咒〉
陶立帆、林希亞、鄭雯婷
〈真愛不真〉
陶立帆、子芸、蕭正偉、劉岳明、劉叡慈

工作人員部份:
指導教授:何平、石光生
監製:廖金鳳
共同監製:謝嘉錕
製片:薛易欣
編劇:李燿州
導演:李燿州
勘景導演:陶立帆
攝影:李燿州
收音:周心宇
服化:陳淑津
剪輯:李燿州
美術指導:李燿州
劇照攝影:李燿州
平面廣宣:李燿州

40
六、影片製作進度規劃
項次 時間 工作項目
一 1. 企劃書撰寫
2. 提出本片企劃書審查申請
8/1/10~10/6/10
3. 初稿劇本大綱敲定
4. 與指導教授討論並修改企劃書內容
二 10/13/10 1. 提出口試計畫
三 1. 第二稿劇本確定
10/14/10~10/31/10 2. 招募工作小組人員
四 1. 召開第一次前製會議(所有工作人員列席)
11/1/10~11/7/10 2. 演員試鏡
五 1. 正式劇本定稿
2. 勘景作業
11/8/10~11/14/10 3. 與攝影燈光人員勘查場地,確定拍攝地點
4. 與美術設計討論場地陳設
5. 分鏡作業開始
6. 演員確認
六 1. 分鏡劇本定稿
2. 確定道具及服裝
11/15/10~11/20/10 3. 製作分場、分景拍攝工作表
4. 確認各項器材狀況及參與作業演職人員
5. 完成道具佈景先期製作
七 1. 召開開拍前製作會議(所有工作人員及演員出
11/21/10
席)
八 1.製作期
11/22/10~11/30/10
九 12/1/10~12/2/10 1. 檢查篩選拍攝帶並擷取輸入電腦初剪
十 1. 剪輯後製工作開始
2. 與配樂人員討論音樂製作事宜並開始製作配樂
12/2/10~12/14/10
3. 提交初剪帶與指導教授討論
4. 剪接完畢進行調光
十一 1. 配樂完成
2. 拍攝經費結算
12/15/10~12/20/10
3. 平面宣傳設計與官方網站完成
4. 影片壓片製作
十二 12/22/10 影片發表會
十三 1.提出畢製口試申請
12/30/10 2.創作說明寫作完成
十四 1/15/10 舉行學位口試

41
第二節 製作期
一、器材清單
攝影相關器材 數量
攝影機 PANASONIC AG-HVX200 1
P+S 轉接環 1
20mm、35mm、50mm、85mm、135mm 之定焦鏡頭 1
遮光斗 1
油壓腳架 1
監視器 2
Mac Book Pro 2.16MHz 手提電腦 1
P2 卡 32G 2
P2 卡讀卡機 1
陣列式硬碟 2
燈光器材
Lowel1KW 燈具 4
ARRI1.2HMI 燈具 2
ARRI575 燈具 3
場務器材
輪座 2
大陽傘 2
旗板架 3
黑旗板 3
七號杆+芭樂頭 8
C STAND 5
沙包 8
蘋果箱(大、中、小) 6
收音相關器材
指向性麥克風 1
監聽耳機 2
Boom 桿 1
把手、防風罩 1
後製剪接相關器材
非線性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6.0) 1
Mac Pro2.66MHz 主機 1
1G 記憶體 8
陣列式硬碟 2
註:
某部份表列器材需對外租用攝影輔助器材,拍攝用之攝影機、鏡頭及剪接電腦硬體部份則由個人購買,
以利畢製拍攝使用。
42

二、影片製作成本預算表
(1.)分項預算表
編號 項目 金額 佔總預算比例
前製期總預算 $25,000. 2%
一 編劇費用 $10,000.
二 籌備費用 $15,000.
製作期總預算 $1,201,650. 91%
三 演員酬金 $68,400.
四 職員酬金 $538,500.
五 器材租金 $435,000.
六 場地租金 $30,000.
七 食宿費用 $69,750.
八 交通費用 $45,000.
九 美術/道具費用 $10,000.
十 造型服裝費 $15,000.
後製期總預算 $93,500. 7%
十一 後製費用 $30,000.
十二 歌曲/配樂 $10,000.
十三 後製錄音 $20,000.
十四 字幕製作 $13,500.
十五 後製行政 $20,000.
合計 $1,320,150. 100%

(2.)細項預算表
前製期費用
一、編劇費用:合計$1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劇本原創費 $10,000.
2 故事/劇本版權費 $0.
3 其他 $0.

二、籌備費用:合計$15,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籌備行政費(含人員薪資、器材、材料、雜支) $2,000.
2 籌備期餐飲/交通 $5,000.
43
3 劇本/企劃案/文件打印 $3,000.
4 辦公室(含租金、水電、電信、設備、文具等) $0.
5 外景勘察(含餐飲、交通、住宿、材料等) $3,000.
6 定妝(含場地、餐飲、化妝材料、攝影材料等) $2,000.

拍攝期費用
三、演員酬金:合計$68,4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主要演員 x2 $40,000.
2 其他主要演員 x2 $20,000.
3 次要演員 x2 $6,000.
4 特約/臨時演員 x4 $2,400.

四、職員酬金:合計$538,5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製片組(監製、經理、製片、助理製片×2) $50,000.
2 導演組(導演、選角、副導、助導、場記、技藝指 $50,000.
導)
3 攝影組(攝影師、大助、助理×2) $100,000.
4 燈光組(燈光師、大助、助理×3) $92,500.
5 美術組(美術、道具×2、陳設×2) $40,000.
6 造型組(造型、梳妝、化粧×1、服裝管理×1) $116,000.
7 錄音組(現場人員×2、設備) $60,000.
8 剪接組(人員×1、設備) $30,000.
8 場務組(生活場務、現場場務×2、攝影場務×2) $70,000.
8 宣傳組(含宣傳行政、劇照師) $30,000.

五、器材租金:合計$435,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攝影器材(含器材公司提供車、濾鏡等) $100,000.
2 燈光器材 $120,000.
3 剪接器材(剪接組預算含) $30,000.
4 錄音器材(錄音組預算含) $45,000.
5 場務器材 $120,000.
6 發電機(含租車、人員、電纜等) $5,000.
7 現場材料(含攝影、燈光、錄音材料等) $15,000.
44

六、場地租金:合計$3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外景場地 $30,000.
2 器材停置場地 $0.
3 才藝訓練場地 $0.

七、食宿費用:合計$69,75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拍攝餐飲 $64,750.
2 拍攝住宿 $0.
3 後製餐飲 $5,000.
4 其他食宿(含陳設、進出燈、加班等) $0.
八、交通費用:合計$45,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拍攝交通(含租車、燃料、過路、停車費等) $40,000.
2 後製交通 $5,000.
3 其他(含人員、器材長程運輸、機票等) $0.

九、美術/道具費用:合計$1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搭景(含人工、材料、交通、棚費等) $0.
2 改景(含人工、材料、交通等) $0.
3 戲用道具(含租賃、製作、購買) $5,000.
4 陳設道具(含租賃、製作、購買) $5,000.
5 其他 $0.

十、造型服裝費:合計$15,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服裝(含帽、鞋、配件)之設計、製作、租賃、購 $15,000.
買、清洗
2 髮型材料(含假髮、特殊髮型等) $0.
3 化妝材料(含特殊化妝等) $0.
4 其他 $0.

45

後製期費用
十一、後製費用:合計$3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過帶 $0.
2 過 TC $0.
3 調光 $20,000.
4 預告片製作 $5,000.
5 其他材料(含錄影、音帶、光碟等) $3,000.
6 其他雜支 $2,000.

十二、歌曲/配樂:合計$1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原創歌曲 $5,000.
2 原創配樂 $5,000.
十三、 後製錄音合計:$2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錄音技術費 $20,000.
2 錄音設備費 $0.
3 轉光學 $0.
4 其他 $0.

    
十四、 字幕製作:合計$13,5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中文字幕 $3,500.
2 外文字幕(含多國字幕、翻譯費等) $10,000.

十五、後製行政:合計$20,000.
編號 項目 費用
1 後製行政費(含人員薪資、材料、雜支) $1,5000.
2 後製餐飲/交通 $5,000.
3 辦公室(含租金、水電、電信、設備、文具等) $0.

合計總拍攝費用預估為:新台幣$1,320,150.
46

第三節 後製期
後製期是針對影片拍攝完畢到公開播映時期的各項工作規劃,讓影片剪輯、音效、配
樂等方面能達到預期目標;在宣傳行銷部份,亦將利用媒體、網路等宣傳路徑做整體
性的宣傳,方可達到最大的行銷效益。

一、音樂與配樂設計
影片欣賞時音樂隨而互動之和諧在戲劇中有加乘之功效,透過音樂的陪襯,不僅
可凸顯影片中高潮起伏之情緒表現,更能使觀眾從聽覺的感受之中強化整體視覺效果。
本影片為求充分掌握劇情節奏及情緒調和,且免除版權問題之困擾,特別情商邀請音
樂大師陳世興跨刀,針對影片劇情內容加以編曲製作,讓此這部短片集能透過音樂而
提升影片潛在意義,以及閱聽眾之觀影情緒與思考空間。

二、行銷宣傳
本片期待能以好萊塢試片規格下做一系列的行銷宣傳。在公開首映前將分為平面
媒體與電子媒體兩種類別分階段加以曝光,再藉由首映會的互動記錄,做為日後學位
口試時之書面報告。

(1.)平面設計部份
在平面宣傳部份,預計將以拍片時側拍的平面照片,與特別為片名設計之標準字,
製作輸出大型海報、酷卡、與首映媒體專用 File 夾(內含劇照、新聞稿、工作人員名
單、演員名單,以及導演、編劇和演員之訪談)。
(2.)平面宣傳部份
於首映前二週時,將海報與庫卡發放至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並依好萊塢宣傳手
法,製作劇照 File 夾並將此 File 夾在首映時發送給前來欣賞的媒體或相關人士。

(3.)電子媒體部份
將在首映前一個月成立官方網站,並將 30 秒 TV Spots 上傳至創作者部落格及 You
Tube 頻道;待放映前二週,再將 TV Spots 改成二分鐘 Trailer,並透過相關獨立製片網
站進行串連式連結;放映前一週,更將放映消息透過公關手法寄給各電視新聞媒體,
以話題性博得新聞置入性行銷。
根據以上之宣傳方式,達到平面與電子媒體交叉宣傳之相乘效果,來創造首映會
曝光之聲勢。

47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分析
本章節將對於影片創作告一段落後,開始進行各大重要環節的檢討,為的是找出先
前策劃與實際執行之間的落實度,以及瞭解為何在執行上並無按照先前計畫執行之原
因。此目的是讓創作者本身瞭解自我的盲點,進而在未來創作時,能有所改善,而能
讓所創作之影片達到更完美的呈現。
因此,就以下數個章節來加以討論與分析。

第一節 劇本寫作
其實在劇本創作部份,並無特意因易卜生哪個劇作來發展這部短片,而是以易卜生
主義的精神,以及易卜生對於社會問題劇的表現手法來做這部片的依據。因此在劇本
創作部份,我大膽地採用分段式的方式,獨立分成《朋友篇》、《母性篇》、《壓力
出口篇》、《重生篇》、《始作俑者篇》、《詛咒篇》跟《真愛不真篇》七個部份。
在敘事的邏輯上,採用的是單一分段裡要敘述單一主軸,在劇情中是以觀眾角度來做
為觀點,但在劇情上已經先行設定懸疑的事件在其中,是要由其他部來解密的。如
《重生篇》之所以在擺地攤,表面上是朋友正偉的鼓勵,但實際劇本設計的是《詛咒
篇》的劇情讓主角冥冥中落入的結局;又如《朋友篇》裡為何正偉的太太只露了一下
臉,然後就都沒出現,原來是因為《詛咒篇》裡讓她知道主角立帆是如此花心的人,
而且還勾搭上了她帶的藝人,透過前後順序的置換,讓《朋友篇》裡的她是不屑立帆
來她家的。
至於七部影片原有設計可分可合部份,一來是想讓片子能透過新媒體的方式,分段
式在手機或網路上可多元性的播出。二來是想嘗試集合後的短片,是否能讓觀眾除了
看出每部原有設定的主軸之外,能否在看完完整七部後,能再聯想出整個大架構的概
念,這也是希望觀眾能參與的部份,而不是一味地給結果跟答案。至於七部短片的順
序,其實並不是可以隨意置換的。因在撰寫腳本時,其實已經把懸疑未交代的劇情,
放在其他部裡面;如前後順序跟目前不同時,其實可以預期的到就是有些設定的梗被
提早說出,而讓原有的設定的張力無法凸顯。如此設計也是希望利用每一部來成為放
大版的蒙太奇概念,用一部一部影片前後順序的對調,來營造影片張力。

48
圖 1:《融化的糖衣》角色關係圖

由上圖之相對關係可明顯得知,立帆是主角而正偉是配角,反而前妻跟立帆只有薄
薄的一層關係存在,就因為只有一點點關係,因此在戲份上只有《母性》這部,而沒
有再與其他人有交集。反而正偉因是立帆的好友,且當初設定角色時,正偉就是個正
面的對照組,因此他的戲份會比其他人物來的多,為的就是要有類似古希臘戲劇裡正
義使者的角色。而其他三位外遇對象,每個人都僅有一部,是希望能透過三部外遇戲
來累積立帆花心的角色。而這樣的邏輯意函,其實也反應到社會現實面,好友之間的
情感累積,會比某一段短暫外遇或戀情還來的深厚。再就關係圖來看,其實立帆與正
偉的位置,正可以對外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關係鏈,亦就是說立帆與正偉皆為一個獨
立個體。
在《朋友篇》裡,主要是需表現出正偉跟立帆那種有革命情感老哥們的感覺,有些
部份並不從對話中直接說明,而用動作或眼神去串連他們彼此間不用說話就可得知對
方狀況的關係,也在此部裡先鋪個正偉老婆都沒出來招呼立帆,顯然是不喜歡立帆的
一種情緒。
在《母性篇》裡,主要的是潘麗麗飾演媽媽的角色,在片場短暫休息時對自己子女
的那種關心。這也是為了巧妙隱喻《朋友篇》中,立帆在說跟老婆離婚,老婆又是演
藝圈內人的一種連結,讓觀眾去聯想《母性篇》裡的角色就是立帆的前妻。而單在片
中幾通給兒女的電話,要傳述單親媽媽的辛苦是很難的,但以編劇的角度是希望能藉
由單一點的發生,來誘導觀眾去聯想這個題材的其他面向。
在《壓力出口篇》中,其實是為了要塑造正偉與太太甜蜜的形象,來跟立帆外遇花
心的形象做對照,但在對白中與太太講話的對白並不多,但在肢體語言上,可讓觀眾
了解那種夫妻間細微的小親密。
《重生篇》是延續《朋友篇》的話題,讓立帆看開而去弄個地攤來擺。而在這部
49
裡其實看到的也是朋友間的情誼,正偉再怎麼說也是個公司老闆,但他為了朋友,可
以在大庭廣眾下一起叫賣,這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最後一幕我讓立帆回到租屋處,與
房東太太有所對話,為的是要讓房東太太的話,成為一句正面的言語。
《始作俑者篇》其實就是立帆外遇的堆疊情境之一,表面上是個男性追求女性的故
事,但在劇本中,我讓女生因朋友提醒而有點反思,而立帆還是那種想呼嚨過去的樣
子,來塑造他一直在外遇的處理習慣性。
《詛咒篇》算是《朋友篇》與《重生篇》的謎底揭曉。原來在《朋友篇》裡,正偉
太太之所以對立帆很冷漠,是因為立帆他追求了正偉太太手下的小藝人,讓她覺得正
偉有這樣的朋友是不好的。而在這部裡,立帆雖然外遇,但他對小孩的那種愛,已經
超越了他習慣性的外遇,他自己知道哪個輕哪個重。而這部裡的外遇對象,在立帆離
開後所下的詛咒,剛好是為《重生篇》來個巧合式的雷同。
《真愛不真篇》其實也是與《始作俑者篇》雷同,都是屬於外遇的情節,但在《朋
友篇》時,就已經破梗立帆外遇、離婚。所以在這部結尾片的編劇上,如果只是一個
交代,那觀眾會覺得了無新意。因此在故事情節上,讓正偉這樣正面角色也出現,來
凸顯出外遇對象的真實一面。而立帆部份,設計出他似乎為了愛什麼都願意為那外遇
對象做,但最後在無意間,才發現這外遇對象早已是人妻。這樣的結局,會讓觀眾感
覺結尾比較有趣,以及留下觀眾對這樣角色、話題有些省思的空間,因此做一個開放
式的結局。這樣的外遇敘事題材正符合〈易卜生主義〉裡在論社會時的三大勢力裡的
道德部份;而劇中主角外遇的行徑亦符合闡述家庭四大惡德裡的自私自利和假道德與
裝腔作勢。相對地,開放式的結局完全符合易卜生當年劇作的結尾模式,為的是要讓
觀眾能有所省思的空間。

第二節 鏡頭設計
在鏡頭設計部份,《朋友篇》除了剛開始開場時,用俯角來顯示主角的渺小外,其
餘均採用的都是 eye level 的角度。而拍攝《母性篇》時,其實也可以用分鏡的方式來拍,
但為求每部短片的戲劇性與貼切性,因此採用手持鏡頭全程一鏡到底拍攝。而 《壓力
出口篇》時,整齣戲的焦距都在冒煙的摩卡壺前,而正偉僅止於他的表演而完全失焦,
單一鏡位一鏡到底的做法,讓觀眾更有興趣想看到他戲裡要呈現的是什麼。
《重生篇》拍攝時採用了大型車拍周邊,來營造真正坐在車裡沿街跑的感覺,而在地
攤部份,因怕後面路人停著看戲而入鏡,攝影時都盡量地以中景處理。
到了《始作俑者篇》時,因拍攝地點幾乎難以申請到場地拍攝,所以拍攝時更換了
原有攝影機,而採用與觀光客同樣的小型家用攝影機拍攝,這樣也讓男女主角就在很
自然逛街的情況下,拍完這部;而電梯那段戲,因演員彼此飆戲,而我以導演的角度
認為這是男性在追求女性時,一種費洛蒙刺激而想要迅速討好對方的反應,因此保留
這樣真實的畫面進來。
在《詛咒篇》時,剛開始為了營造失戀的感覺,特選在下雨時拍攝,而室內的戲反
而等到沒雨的時候才再拍攝。鏡頭部份這部片用比較的空鏡頭來帶感覺,試著用少台
詞多畫面來營造氣氛。
而《真愛不真篇》時,為了彰顯外遇對象那種強勢,以及立帆那種軟弱的對比,攝
影幾乎都靠的很近主角,讓畫面充滿誇張的表情。而最後一幕當立帆發現外遇對象原
來是人妻時那種感覺,為了有種頭皮發麻整個腦子都瞬間空掉的感覺,我們用電視反
射到牆面的多重顏色,來抽離出那種不真實感,最後完整版時,甚至把聲音整個抽離,
讓畫面感覺很空很沈悶,其實這也是要讓觀眾看到這邊時,有所省思與沈澱的部份。
50
另外在每部短片銜接過程,我捨棄了獨立章節一段落一段落的方式,而去攝取台北
市各區域中容易辨識的場景,企圖用這樣的方式來顯現影片發生的地區,也讓每部影
片在符號意向上有串連之意,更能與當代台北社會有直接性的聯想,進而能讓觀眾在
欣賞完影片之後,能對當代台北現有的社會狀況有所省思。另外一處符號學的部份,
就是在《詛咒篇》與《真愛不真篇》裡,在鏡頭裡都出現相同男女相擁的雕塑道具,
在與當時的劇情情境有著相反落差的視覺效果,來呼應本片片名的深層意涵。
第三節 演員表現
在演員表現部份,《朋友篇》主要以立帆跟正偉的戲為主,正偉需要演出那種老朋
友關心的樣子,而立帆必須有種有苦難言欲言又止的感覺,在這部份立帆會有些習慣
性的動作來表現他的情緒,在經過這幾部一起看過後,在後製時將這部份剪掉。
《母性篇》以一鏡到底又要有臨演走位,演員潘麗麗部份完全可以掌控拍攝的情境
感覺,反而是周邊臨演比較難控制,原因不在於臨演的走位,而是真的周邊有休息聲
音的話,收音部份會與演員台詞搭到,而沒聲音的話,又不像工作現場的樣子,但最
後還是調釋出聲音輕重的部份。
《壓力出口篇》其實是最好操作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部。不想分鏡是因為想嘗試不同
的攝影風格,加上畫面設計感覺是有視覺張力的,因此在確定好鏡位後,一鏡到底。
這期中完全都要靠演員的表現,正偉在這部裡,短短三通電話,表現出對客戶的專業
及溝通、對下屬的包容,以及當他遇到挫折後,打電話給老婆舒壓時,老婆一下就知
道他心情不好,而且在對著手機做親密動作,站起來摳摳屁股之類的小動作,讓這段
影片充滿生活的真實感。
《重生篇》的重點在於正偉與立帆,原本設計正偉是個大老闆,為了朋友當街賣起
東西來這種友誼的感覺,但在現場看到兩人互動的感覺時,發現原本設定的感覺,可
能需要更年長才會有那種感覺,因此改變策略,讓兩人有點亂哈拉地談論立帆擺地攤
後的心境。
《始作俑者篇》其實在原本設計上,是要誤導觀眾,以為立帆因追求不到轉而追求
另一位女性,因此在他們倆人在咖啡廳巧遇時,最後一段鏡頭把聲音拿掉,似乎要讓
觀眾去猜測他們的談話內容。而這部片最即興的在於電梯那場戲,原本可以短短結束
的送咖啡探班過場,但演員間彼此飆戲增加了打情罵俏的橋段,讓這場戲更凸顯出男
性在追求女性上,有些很無俚頭的表現。
《詛咒篇》拍攝淋雨場面時,其實感覺都還不錯,但在室內立帆與外遇對象對戲時,
那種小三吃醋的感覺一直都很難在畫面上看出,因此這系列只有這部在拍攝時,有採
部份的分鏡式拍攝,讓女演員一段段溝通修正。
《真愛不真篇》這部其實飾演外遇女性角色的演員,由於她的外型與我設定的高傲
個性相當搭,由其她的聲音屬於音頻較高,因此一講起話來,就會有咄咄逼人的感覺。
在談演員表現的部份,其實反過來亦是在討論導演如何與演員溝通的部份。短片的
拍攝,由於時間短,跟演員互動與瞭解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因此在溝通上會有些盲點
出現。但因為每場戲我均知道要的重點在哪?因此在跟演員溝通時,我會把前因後果
講一次,讓他們先沈浸到這樣的感覺後,再進行拍攝。

51
第四節 聲音設計
在聲音部份分為收音跟音效兩部份。收音部份因攝影機本身可與收音系統相連,因
此在拍攝現場收錄之聲音與畫面同步匯集在檔案中,這也省去剪輯時對同步的時間。
而音效部份,並沒有特別去收錄及加強戲劇細節的聲音,但本片再一創舉是將全片
三十八分鐘都鋪上一軌山林間空曠的鳥叫聲,基礎意義在於嘗試運用各種鳥叫的那種
自由感覺,與片中情愛糾葛做一個強烈的對比,可說是一種諷刺;但其實在影片中因
為有對話及語氣高低,因此所出現的鳥叫聲並不大,如同現實環境音一般。但在最後
一幕完全無聲狀態中,鳥叫聲亦隨即停止,乃因導演想營造長時間無聲的壓抑感及觀
眾思考空間,如有鳥叫聲則將會破壞其原始想法,因此空了一段無鳥叫聲後,待字幕
出現時再讓鳥叫聲重現來做反差。
第五節 行程安排
這系列短片裡,其實拍攝時間都在預計的掌控之中,唯一比較麻煩的是每一部拍攝
完後,經剪接後感覺都還好,但全部七部短片放在一起時,在視覺協調性上會覺得有
所不足的地方,也因此後續又多加拍了些部份,以及空景轉場時的感覺及合理性。
在拍攝行程安排上,由於前製作業以及場地取得部份,製片組有先行下工夫去溝通
及取得同意,因此在場景使用上大致順利圓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重生》這部短片
場景取得部份,在開拍前我們依照申請相關規定,向忠孝派出所取得拍攝許可證明,
但在敦化南路安和路口的敦南誠品門口之公共空間拍攝時,剛架好攝影機器,就出現
五名穿著新光大樓制服的大漢,表明不能在他們的土地上拍攝,而我們也提出派出所
申請文件,但他們強硬的態度,一度讓拍攝進度暫停,直到他們說我們申請的地方僅
在人行道上時,才不干與我們的拍攝。
而在演員接送方面,由於場地均在台北市區且均有捷運,因此在演員方面就省去集
合、接送等情事,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也讓工作進度及拍攝上能有很積極的
動力。

第六節 預算與實際花費
在預算編列中,其實是按照專業劇組分工編列。但在最終執行上,由於資金取得相
當不易,因此在製作團隊與器材使用上做了相當大幅度之調整。例如:攝影機,原本
設定要用 Full HD 規格,搭配電影鏡頭處理,但當租用電影鏡頭時,攝影組成員就必須
增加;燈光的部份,原先有使用燈光拍攝,但有場戲因為燈光插上插座時跳電,而當
初根本沒預算跟人力去增加發電車及電工,因此連燈光的部份,都減少到用自然光,
甚至運用現場的燈源來做調整調度。
其實劇組只要正常編列,時間就差不多可以算出多久能殺青,但由於本片資金相當
有限,因此在人員上做相當大的縮減,但身為導演角色,該堅持而不妥協的是演員部
份,我極力強調要用專業演員而不用素人,為的是要讓演員間互相對戲時,不會產生
落差,且該要求的情緒都能到位。
原本在宣傳部份就設定少許比例之預算,但由於全部拍攝經費大幅縮水後,後製宣
傳費用比例將會相對提高。在宣傳品部份,已盡量做到一般電影行銷宣傳該有的項目,
包括宣傳海報、庫卡、電子版邀請卡、文字消息稿、 DVD 包裝設計、周邊商品設計、
T 恤設計等項目。
52

第七節 剪輯與效果處理
剪輯,是影片創作中,第三階段能予以創作的階段。本片在剪輯過程中,第一步驟
是將檔案傳輸至電腦並轉檔。由於採用之攝影機是無壓縮之檔案格式,在影像品質上
有相當程度之堅持,相對地在檔案量上需要非常大的儲存空間,也因此必須有個獨立
作業的硬碟系統來儲存所有原始檔。由於本畢業製作中的每部片皆為獨立拍攝,一部
部完成之後再來進行銜接,所以在每部拍攝完畢後就開始剪輯;當所有的片子剪輯好
之後,逐步處理每部片子中過場的部份。
在影片色彩基調部份,因劇情本身屬於以寫實主義的表現形式,但希望在題材表現
上能讓聽眾有些壓抑沈悶的元素,因此在調光部份,將影片基調調至電影模式,並且
壓低色彩飽和度且增加黑白對比,企圖營造不是很陽光面很開心的色彩基調,而是在
色彩中加入些許的灰色調。
由於本片屬於電影創作,因此在剪輯技巧上只用了卡接之效果,讓每個鏡頭銜接上
達到無痕的轉換。最後在銜接每部片的過場部份,運用了淡入淡出的效果,把前後場
景銜接起來,由於前後場景的色溫有所差異,因此在差異處加入短片名稱,讓畫面注
意力轉一到標題上。
唯獨在剪接上較麻煩的問題,在於《詛咒》的音軌部份,由於當時錄音設備是向學
校單位申請借用的,因此在沒拍攝的時間必須歸還,待拍攝時再借出。殊不知在拍攝
《詛咒》時,由於當天下雨,因此在監聽上沒有仔細過濾,產生剪接時才發現聲音軌
部份有嚴重雜音,因此整部片僅能用攝影機機身麥克風之收音加以使用,故在聲音品
質上會有所落差。
由於每部短片攝影風格有所不同,並且在七段影片串連後,必須達到影片主題。因
此從《重生》最後一個畫面,就開始導入了一個長的空景,讓影片節奏變緩而促使讓
閱聽眾有思考的空間;到了最後一部《真愛不真》時,開始運用雙軸的剪輯方式,讓
不同地點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交叉出現;之後在男主角打電話之場景部份,捨棄打電
話的特寫畫面,而由車上單一空景搭配劇情對白,讓男主角情緒轉折時,畫面由亮變
暗來隱喻男主角當時的情境。在本片最後一場戲時,由於是整個劇情大逆轉的思維,
為了營造出結局的壓抑感與思考性,配合演員表情將最後數秒將整個環境音抽掉,以
無聲的畫面當做結局,讓整部片以情緒低調結尾,更與片頭相互呼應,如此營造是企
圖要讓閱聽眾在這時候能對影片主題有所省思。

第八節 首映宣傳規劃
在確定首映日期在 2011 年 5 月 28 日後,開始展開所有製作宣傳物的文案校正。此次
首映在宣傳部份,分為網路與平面實體二部份。
在網路部份,將在首映前二週(5 月 14 日)透過微博、臉書發送首映訊息,並讓網
友可連結至 youtube 網站觀看預告片花;並在首映前一週(5 月 21 日)透過臉書之活動
項目,寄發活動通知給朋友,邀請他們來參加,且運用原有朋友之 e-mail 名單,寄發
電子式邀請函。
在平面宣傳部份,將印製宣傳庫卡與海報。庫卡預計在(5 月 14 日)起放在研究所
辦公室、三六三劇場以及相關類型店面供人自由拿取。至於海報部份則會貼在學校及
三六三劇場以供宣傳。而在首映當天,會將其他宣傳製作物一併展示出來,內容包括:
馬克杯、紀念版 DVD、T 恤、海報、媒體用 File 夾及宣傳照等部份。
53

第九節 首映與觀眾互動
在首映部份中,除了實體的公開播映外,還加入新媒體元素,運用臉書做為宣傳及
邀請管道,並以 Youtube 作為網路虛擬放映平台,讓無法參與實際首映的觀眾朋友,能
透過網路欣賞到網路的首映場,並且可透過留言與導演做問答互動。
實體首映部份,選擇在台北市復興南路上的三六三小劇場,原因之一在於本畢業創
作文本乃由戲劇劇作家易卜生之戲劇理論開始,因此選擇回歸到小劇場做為映演場地。
原因之二在於小劇場實質意義在於突破傳統劇場的限制,打破舞台與觀眾的藩籬,純
粹為了表演來完成意念的傳達,而不僅是娛樂的效果,正與本片創作理念相符,為的
是要讓閱聽眾欣賞完後,對當代社會現象能有所省思。
而虛擬首映部份,除了與實體首映時間同步之外,更開放一週時間公開播映,在播
放前透過臉書、電影人論壇等網站公開宣傳,讓觀眾的廣度增加,也讓虛擬的互動模
式有更多元及公開公正的提問內容,而不落入一般學生作品座談時,先佈暗樁提問問
題,這樣的目的是希望能更公正地去審視觀眾對影片的真實感受,也好讓導演真正對
自己的作品能瞭解哪裡還有有改善之處。
至於完整的映後座談內容,請詳見附件之資料。

第十節 創作後記
這一章節是我個人對於這次創作後的自我剖析,為的就是要真實地呈現自己在創作
過程中,遇到什麼、思考什麼、完成什麼、遺漏什麼,做為碩士學位階段對於創作理
解度與執行度的檢討與忠實記錄。
本畢業創作原始構想由 2007 年取得研究所資格審開始,但在 2008 年由石光生教授所
教導的課程中學習到〈易卜生主義〉後,隨即喜歡上易卜生開放式的劇作風格,進而
轉換題材構思。剛開始在蒐集〈易卜生主義〉之資料時相當不易,碩博士論文網並無
相關發表過的論文,僅能透過網際網路找到些許的二手資料,直到 2010 年發現中國有
本剛出版的書籍,以專書記載易卜生對於中國的影響,這也讓我在文獻探討部份,著
實加強不少。
在劇本創作階段,我是先確定片名後,希望用新媒體手機短片的方式來呈現,為的
就是想嘗試短片是否可分可合,目的在於現代都會步調太快,喜歡節奏快的人可以透
過單部短片,看到一種主題與面向;能夠從頭看到尾的人,就可以看到整部片的全貌。
其實七部片還是有著章節的結構,只不過用每一部片做為一個大切面的蒙太奇,讓劇
情前後順序的對置來增加戲劇的衝突性,也讓觀眾可以透過沒拍攝或已有的畫面來連
接前後劇情。
在選角部份,《詛咒》的女主角是經紀公司朋友力薦的藝人,在拍攝前曾與經紀人、
女主角碰面,因沒試過戲也沒看過作品,但發現她還有些企圖心,因此選用了她。而
《真愛不真》的女主角,則是我麻煩立帆幫我找劇中那種人格特質的演員;雖在拍攝
前都尚未碰面,但有了《詛咒》選角及拍攝的經驗,我相信立帆幫我找的人一定比經
紀公司靠譜,當然事後她的演技已經證明一切。除此之外,其餘主要演員都是我熟悉
的口袋名單,尤其是立帆、正偉、沛婕與雯婷,因之前皆有與他們合作的經驗,彼此
也瞭解我在拍攝的導戲風格;而潘麗麗部份,是由於當初拍攝這系列時是搭另一專案
的順風車,故才會之後變成讓觀眾無法聯想立帆前妻角色的疑慮。
場景部份幾乎皆由我個人所聯繫與確認,《朋友》在寫劇本時就想到朋友家有哪些
鏡位可使用;《母性》則是把自己家裡當成拍攝片場的場景;《壓力出口》則是由立
帆幫我找劇本裡所設定的有個性的辦公室場景;《重生》則是我自己考量真的地攤
54
場景不易控制現場與燈光情況下,以刻板印象選擇敦南誠品前做為擺地攤的場景;但
實際拍攝時,原本擔任顧客的演員未到,相對的在取景上顯得相當薄弱,完全看不出
是個地攤市集。因此在剪接之後,找了某個晚上至原來現場補拍其他地攤畫面,試著
去補足地攤的感覺,也為下個畫面鋪陳。而《始作俑者篇》則是情商了劇組常吃的店
家、還有好友家銘辦公室做為場景,《詛咒》與《真愛不真》為了營造居家感,則挑
選租賃了兩家民宿做為場景,選擇點在於《詛咒》想要有個城市印象,所以挑選可看
到 101 大樓的民宿;而《真愛不真篇》則是希望拍攝角度有些風格變化,所以選擇影
片中這個場景。
而在七部影片串起來之後,發現《重生》的結尾有點弱,因此再加一場房東太太的
戲進去,但由於立帆當時正在拍攝其他影片,而我考慮整部片最後一場戲的風格後,
決定以影音不同步,用單一長鏡頭畫面來鋪陳,除了《重生》之外,《真愛不真》裡
立帆在車子裡講電話的場景,亦是用單一長鏡頭,配合語氣與光影來營造劇情心境,
讓這樣的視覺風格可延續到最後。
關於拍攝,七部短片拍攝完全由自己掌鏡,易欣擔任收音工作。當初考量點有三項:
預算、溝通跟行動力。一來因預算有限,二來是如果我自己掌鏡可免去與攝影師溝通,
以及可以一台車搞定演員與工作人員之交通問題,不用再另行租車。
關於攝影的檢討,先從每一部前後串場說起,原本是想要有種城市行銷的感覺,融
入台北市每個有特色的建築場景,因此設定用鏡頭 pan 到天空時做轉場,而實際拍攝時
用一天的時間很快的拍攝,為的就是怕天空顏色不同,但到了後製剪接時才發現另外
一個問題,就是鏡頭移動速度不同,而且跟後面劇情的場景氣候也不同,因此又補拍
了幾次,但鏡頭移動的速度問題仍無法克服。
再來以每部短片加以檢討攝影部份:在《朋友》這部拍攝時,就有想到要營造
Meggy 為何僅開門後就沒出現的懸疑,所以重點都擺在正偉與立帆的對話身上。當初
只設定原本正偉正在煮咖啡恰巧立帆來訪,而 Meggy 是在看電視,是看到立帆後才躲
進去房裡。拍攝時鏡頭有稍微跟著移動,但由於腳架油壓頭等級不高的關係,所以在
移動時畫面會卡卡的;而在外景的部份由於立帆身高較高,原本想要以俯角取得上帝
看人的角度,卻因無高臺而無法呈現,所以僅稍微小俯角呈現。而在《母性》部份,
當初就設定以手持攝影機一鏡到底的呈現方式,為了就是要有種後設電影的呈現。在
拍攝時最困難的是畫外音的部份,音量跟對話都很容易與主角的對白重疊,而假裝是
戲中戲的工作人員又無法很像真的工作人員的走位,所以在鏡頭上有點小穿梆的感覺。
拍攝《壓力出口》時,是第一次看到拍攝現場,因那間辦公室很符合原有的設定,在
現場勘好攝影機位後,就決定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但因是廣角的關係,在沒有無
線電麥克風的情況下,我認為應該要有現場空音的感覺,才會讓收音比較靠近咖啡壺
而不是在正偉旁邊躲著收音。而《重生》是稍許有災難的一部,原本已向警察單位申
請路權拍攝,但到了敦南誠品現場,新光大樓來了五位大漢阻擋攝影,當時為了拍攝
順利,只好退而求其次到了人行道上,也因此在收音還有鏡位上都受到限制,甚至原
有安排充當逛地攤的演員沒來,在工作人員不足而無法假裝的情況下,只好讓演員乾
演而沒有反應鏡頭;這部的拍攝也讓我知道,現場調度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很多可
變因素時,那就代表先前作業跟場景考量不周詳。而《始作俑者》這部的場景最多,
因有至信義計畫區拍攝,但因沒有向相關商場申請,導致大型攝影機無法進入誠品,
而改用一般家用攝影機喬裝成觀光客加以拍攝,相對地在收音方面就變得更差。《詛
咒》這部在現場拍攝時,收音時太大意沒有監聽,導致原本跟學校借的器材出問題而
不知道,讓整步片的收音僅剩下機器原有的麥克風。而拍攝當時尚未知道聲音不行時,
我已經忙著要想著如何跟女主角溝通,因為她的情緒跟口條完全不到位,
55
最後僅能一句句慢慢拍,也導致情緒不連貫產生。最後一部《真愛不真》,是花最多
時間拍攝的,因為涉及場景跟演員能拍攝的時間問題,而且有場 KTV 的戲碼,我為了
真的有 KTV 的感覺,捨棄立帆建議用社區裡的 KTV,而真的跑到 KTV 裡偷偷拍攝;當
然這也是用家用攝影機手持拍攝出來的,為了收音清楚,還特別讓正偉拿著麥克風講
話假裝酒醉。全場要裝成唱歌喝酒的桌面,因此在拍攝前真的吃了一輪,讓整個桌面
杯盤狼藉後再開始拍攝。而最後一場在房間裡的戲,我是先在網路上看到房間還蠻像
租的小套房,因此我拿了許多擺設進去增加真實感,再搭配電視機位置可以讓鏡頭有
所運動,所以這場戲用的鏡位算是最多元的。
總結在攝影部份,由於自己掌鏡想省去與攝影師溝通的問題,但因自己操作機器反
而對於演員演出的細節無法一一審視,而導致演員演出出現有些不是很到位的情況。
這些在未來拍片時,都是最好的警惕,畢竟正規拍片無法讓一個人處理完所有的行政
跟專業事宜。
再來是後製剪接的檢討,這次影片拍攝後,所有後製剪接亦是我一手包辦。而且是
我第一次學剪接軟體,因此幾乎是在摸索中剪接完成;碰到不會的部份,就要想辦法
到處問人,看朋友何時要剪接再趁機去請教。為何不給剪接室或發包給專業會剪接的
人士處理呢?原因無他,還是在於預算不足,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來。剛開始的狀況
最為嚴重,就是拍攝完畢要輸入電腦的轉檔問題,轉檔時發生影音不同步的問題,足
足花了一星期的時間,連租賃器材的廠商都幫我找業界的人來處理,去了很多地方,
問了許多位之後,才找到曾經也發生過這樣問題的前輩,照著他的教法回來轉檔,才
把拍攝資料順利轉到軟體裡。在真正執行剪接部份,我是先看過各個拍攝鏡頭,初剪
時依照對白重點與順暢度加以剪接,然後再細修畫面卡接的流暢度。每一部都獨立檔
案剪接,然後再集結成一部。
至於聲音部份,由於是在剪接軟體裡進行,並無透過專業聲音軟體加以微調,甚至
把主要對白音量提高,或事後請演員配音及加強細節聲音,所以在僅能稍微調整大小
聲的情況下,環境音的干擾讓劇情的聲音情緒大大減分。而在配樂部份,之所以沒有
配樂,是因為我不擅長哪裡該下音樂。因我個人認為配樂最好的狀況是放了但卻清淡
不油膩甚至渾然不知,而在沒有這樣的專業訓練下,我怕把音樂變得像劇情 MV 般的
搶了戲劇的主題性,因而寧願捨棄不用。這部份也是在未來拍攝時,能有配樂師了解
剪接節奏的配合才能完成。
總歸在後製部份,應該是我沒受過專業剪接訓練,以及軟體不熟的情況,再加上沒
有其他人的意見加以制衡,因此在影片節奏或畫面上會有所不順,而我渾然不知。這
部份也代表說未來影片拍攝後,需要有第三方的角度來給予影片意見,當然反過來說,
就是當初在拍攝時,導演對於鏡頭的運用就要更加仔細跟小心,因為這樣的環環相扣,
才能讓最後一道剪接關卡能有相當程度的表現。
在宣傳部份,我依照前指導教授杜子樹(Ron Norman)的教導,以好萊塢試映會的
標準,將劇照、新聞稿、演職員表一一準備到位。唯一太過於粗心的是周邊商品的呈
現,原有設計稿發包後沒再確認,也沒提早作業而導致只有設計稿而無成品。其他宣
傳部份,不論網路或實體,我均依照自己設定的時間點,將 30 秒預告、平面宣傳品、
新聞稿等部份做階段性露出。
一部電影的成敗,終究要導演一手扛起,不能怪罪演員、攝影、燈光、收音等部份,
因為導演就是位發號施令的船長,片子拍不好有瑕疵就是導演指揮、溝通、調度不當,
沒有任何理由或藉口尋求原諒。畢竟未來如以商業考量拍片,我們是無法讓觀眾買票
進來後罵著出去,然後再來開記者會向大眾說對不起的,這也讓我體會到「平時就是
戰時」這句話的意義。
56
畢業創作就這樣拍完了放映完了,種種不成熟的做法也在首映時受到業界導演們的
批判,我認為那場批判是我在研究所期間,最後一堂最寶貴的課程。畢竟沒有人有義
務需要告訴我這麼多,告訴我真話不是為了打擊我,而是希望我未來拍片時能更戰戰
兢兢地去面對、處理劇裡劇外每一個環節,畢竟每個環節都仔細顧及到位,整部片的
紮實度就會有一定的水準。
57
《附錄一》 拍攝工作照片

圖 1:工作人員與演員在拍攝現場休息時之照片。(2010.12.14.李燿州攝)

圖 2:車輛行進時之車拍周邊器材架設。(2010.12.14.李燿州攝)

58
圖 3:導演(左)與演員(中)及收音人員(右)之合影。(2010.12.15.李燿州攝)

圖 4:導演與演員溝通劇情。(2010.12.15.李燿州攝)

59
圖 5:導演兼攝影師於拍攝前之準備狀況。(2010.12.15.李燿州攝)

60
《附錄二》 劇照

圖 1:《友情》劇照。(2010.12.14.李燿州攝)

圖 2:《母性》劇照。(2010.12.15.李燿州攝)
61
圖 3:《壓力出口》劇照。(2010.12.16.李燿州攝)

圖 4:《重生》劇照。(2010.12.17.李燿州攝)
62
圖 5:《始作俑者》劇照。(2010.12.18.李燿州攝)

圖 6:《詛咒》劇照。(2010.12.19.李燿州攝)

63
圖 7:《真愛不真》劇照。(2011.01.2012.李燿州攝)

64
《附錄三》 平面宣傳設計品

圖 1:海報設計稿。

圖 2:DVD 精裝版外包裝貼紙設計稿。

65
圖 3:DVD 外盒設計稿。

圖 4:周邊商品 T 恤設計稿。

66
《附錄四》 公開展演座談會紀錄

日期:二 O 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時間:下午二點三十分至四點
地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三六三小劇場
主持人:蕭正偉
會後座談:導演

指導教授何平導演講評:
1. 某些劇情的空洞感,來自於沒有設定好當初劇中時空裡各演員原有的情境。
2.每段短片中間如無字幕,還是成立整體故事架構。
3.演員角色辨識度沒有特別處理,應該要每個人物都要給他一個特點,如個性或服裝,
如此才能讓觀眾有所分辨。
4.對於人物部份還不夠關心,沒有給人物心理層面的動機。
5.導演的個性問題要做修正,對於演員表演更有所堅持,在拍片當下不要想太多。

觀眾問題:《母性》那章節,導演想表達的是甚麼?
導演回答:其實那一段的劇情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在闡述母親對子女的關心,另外一
部份就是希望觀眾能夠去連結劇情,而發現這部片女主角就是立帆前妻。

觀眾問題:攝影的 Layout 都被卡掉一些而失去完整性。


導演回答:原有的畫框 Layout 是以 2.35:1 的模式拍攝,但由於試映場地投影幕的關
係,因此有些畫面部份沒有完整呈現。

觀眾問題:對演員指導方面,有些演員情緒並沒有到位。
導演回答:因拍攝外景時發生些場地被拒之變數,因此為了如期拍攝,只好在現場妥
協一些問題,完全以時間做為考量,而導致情緒不到位之情事。

觀眾問題:為什麼要以敦南誠品做為擺地攤之場景,而且旁邊也沒有其他攤販。
導演回答:當初設定是以敦南誠品為擺地攤之場景,但因如果要有其他擺地攤之畫
面,將會牽扯到更多,例如夜戲需要燈光、需要更多臨時演員來當路人與
其他攤販,如此一來將會拖到拍攝之時間,故只好僅以一代全來完成拍
攝。

觀眾問題:每部短片之聲音與畫面顏色沒有調好。
導演回答:因拍攝場地之限制,因此有兩款不同的攝影機拍攝,但由於無多餘經費在
後製處理,因此在畫面與聲音上都有所瑕疵。

觀眾問題:建議男主角的特色,能因追求的女性個性之不同,而有所改變相對應之態
度。
導演回答:其實當初有在想營造男主角對每個追求者有不同的態度,但執行後發現除
了最後一部因女主角的個性明顯而有所不同外,其餘都讓男主角落在男女
情愛追求時的狀態,這也是未來拍片時必須要在突破之處。
67
觀眾建議:
1.關於《壓力出口》裡的對白跟人物之間,並無壓力產生。
2.立帆就劇中人物特性,既然會一直習慣性出軌,且在劇中無法當個主角演員時,那他
應該在現實世界中更要有所獨當一面,而不會去擺地攤。
3.想當導演,要學會「殘忍」,其實應該是說一種「堅持」,拍到想要的畫面。

68
《附錄五》 公開放映暨座談會照

圖 1:投影幕就定點準備架設。(2011.05.26.李燿州攝)

圖 2:舞台總監李智翔與主持人蕭正偉完成投影幕裝設。(2011.05.26.李燿州攝)
69
圖 3:階梯式觀眾區位置。(2011.05.26.李燿州攝)

圖 4:入場前接待展示區之一,來賓簽名板。(2011.05.28.李燿州攝)

70
圖 5:入場前接待展示區之二,精裝版 DVD 成品、劇照、新聞稿。(2011.05.28.李燿
州攝)

圖 6:試映會會場劇照、海報區之一。(2011.05.28.李燿州攝)

71
圖 7:試映會會場劇照、海報區之二。(2011.05.28.李燿州攝)

圖 8:試映前主持人蕭正偉介紹導演李燿州。(2011.05.28.李宜珊攝)

72
圖 9:映後座談之一,由主持人解說劇場觀賞注意事項。(2011.05.28.李宜珊攝)

圖 10:映後座談之二,導演講述影片主題由來。(2011.05.28.李宜珊攝)

73
圖 11:映後座談之三,指導教授何平導演之評論。(2011.05.28.李宜珊攝)

圖 12:映後座談之四,導演聆聽觀眾觀影後之問題。(2011.05.28.李宜珊攝)

74
圖 13:映後座談之五,來賓廣告導演張明興提出問題。(2011.05.28.李宜珊攝)

圖 14:映後座談之六,來賓黃駿樺導演提出問題。(2011.05.28.李宜珊攝)

75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井迎兆譯(2007),《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原作者:Steven d.katz,原著
出版年:2005),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達義、曹玉玲譯(2004),《解讀好萊塢》(原作者:Deborah Thomas,原著出版
年:2001),台北,書林出版社。
胡 適(1985),《胡適文選》,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吳宗璘譯,(2007),《導演思維》(原作者:Ken Dancyger,原著出版年:2006),
台北,城邦文化事業。
吳珮慈(2007),《在電影思考的年代》,台北,書林出版社。
徐昌明、譚家雄譯(2000),《電影書寫扎記》(原作者:布列松,原著出版年:
1975),台北:美學書房。
陳文暉(2004),《數位剪接實務》,台北,旗標出版社。
陳 中(2006),《電影中的故事賣點》,台北,新觀念出版社。
陳思和主編(2009) ,《批判—易卜生在中國》,南昌,高校出版社。
陳珊珊譯(2007),《100 種電影拍攝手法》(原作者:Chris Kenworthy,原著出版
年:2006),台北:電腦人文化出版。
曾偉禎譯(1992),《導演功課》(原作者:David Mamet,原著出版年:1987)台
北, 遠流出版社。
曾偉禎譯(1992),《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原作者: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原著出版年:1994)台北,遠流出版社。
曾西霸譯(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原作者:Syd Field,原著出版年:
1979),台北,遠流出版社。
劉森堯譯(2006),《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原作者:普多夫金,原著出版年:
1928),台北:書林出版社。
廖金鳳編(2001),《電影指南(上)—警匪犯罪、恐怖驚悚、歌舞音樂、文藝愛
情》,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二、影像
Producer, Adelman,Kim. & Director, Gordon, Josh. et al.(2002)American Shortshorts of
DVD(1999~2001 年美國短片精選集),Available from Paramount Pictures。
Producer, Clemente,Pia. & Director, Pearlstein,Rob. et al.(2005)A Collection Of 2005
Academy Award Nominated Short Films of DVD(2005 年奧斯卡短片集),
Available from 不詳。
Producer,Coward,Noel. & Director, Lean, David. (1945)Brief Encounter of DVD(相見恨
晚),Available from 不詳。
Producer, Davis,John. & Director, Lyne, Adrian. (2002)Unfaithful of DVD(出軌),
Available from 福斯。
Producer, Eastwood, Clint. & Director, Eastwood, Clint.(1995)The Banishment of DVD(麥
迪遜之橋),Available from Warner Bros.。
Producer, Foschi,Lorenzo. & Director,Jublin,Andrea. et al.(2007)A Collection Of 2007
Academy Award Nominated Short Films of DVD《2007 年奧斯卡短片集》,
Available from 不詳。
76
Producer,Goulian,Ludmilla. & Director, Carne, Marcel. (1953) Therese Raquin of DVD(紅
杏出牆),Available from STUDIO CANAL
Producer, Hardy,John.& Director, Soderbergh, Steven.,(1989)Sex, Lies, and Videotape of
DVD(性.謊言.錄影帶),Available from AMLF。
Producer,Lansing,Sherry. & Director, Lyne, Adrian.(1987)Fatal Attraction of DVD(致命的
吸引力),Available from Paramount Pictures。
Producer, Lesnevski,Dmitri. & Director, Zvyagintsev, Andrei. (2007)The Banishment of
DVD(將愛放逐),Available from TFl。
Producer,Radoor,Tomas. & Director, Kainz, Kenneth. (2010)Parterapi of DVD(愛情療傷
),Available from Nordisk Film Distribution。
Producer,Roban,AI. & Director, Cassavetes, John. (1968)Faces of DVD(面孔),
Available from 不詳。
Producer, Ossard, Claudie. & Director,Auburtin,Frederic. et al.(2006) Paris, Je T'aime of
DVD(巴黎我愛你),Available from La Fabrique de Films。
Producer, Vaguelsy,Pascal. & Director,Sandel, Ari. et al.(2006)A Collection Of 2006
Academy Award Nominated Short Films of DVD《2006 年奧斯卡短片集》,
Available from 不詳。
Producer,Worth,Marvin. & Director, Grosbard, Ulu. (1984)Falling in Love of DVD(墜入
情網),Available from Paramount Pictures。
Producer,奧田誠治 & Director,源孝志,(2005)Tokyo Tower of DVD(東京鐵塔),
Available from 松竹。

三、網路
亨利克·易卜生. (2008, March 25).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March
25,2008,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93%E5%8D%9C%E7%94%9F
五四運動. (2008, March 25).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March 25, 2008,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五四運動&variant=zh-tw

7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