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8

依附还是自主 ?

———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郎振婳

【内容提要】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长期以来主流国际政治研究范式却对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未给予足够重视。
通过历史梳理和现实回顾可以发现, 国际体系中居于重要地理位置、 拥有优
越资源禀赋的关键小国对国际体系的影响日渐凸显, 对关键小国生存发展与
外交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因国家实力、 国际地
位的不同导致小国对外战略选择与大国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国政治所具备的
敏感性与脆弱性、依赖性及灵活性也使小国在国际体系中呈现一体两面的作
用。一方面,关键小国通过制度性权力可在维护世界和平、 参与国际争端的
调停和斡旋中发挥独特作用; 另一方面, 关键小国自身也可能成为引发大国
冲突和国际动荡的 “麻烦制造者”。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对关键小国对外战
略选择的分析理应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议题。
【关 键 词】 关键小国 对外战略 国际体系 战略博弈
【作者简介】 郎振婳,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
域为国际 关 系 理 论、 小 国 政 治 与 国 际 安 全, 电 子 邮 箱: langzhenhua @ fox-
mail. com
【DOI 编码】10. 16717 / j. cnki. 53 - 1227 / f. 2023. 01. 002.

随着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深度调整, 冷战后相对和谐的大国关系开始逐
渐转向显性对抗,地区秩序变幻不定、 大国竞争日趋激烈。 在现实主义话语体
系中,惯以大国为主导, 小国的作用并未得以凸显。 但国际体系中能称之为大
国的国家屈指可数,反而是小国的数量占据了大多数, 尤其是那些处于重要地
缘位置、拥有重要战略资源的关键小国, 在地区秩序和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与
日俱增。在特定条件或背景下,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大
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部署。 但由于小国群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国际政治学术

· 16·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界对小国问题的研究乏善可陈,对小国概念缺少一个统一且清晰的界定。① 本文
将关键小国作为研究对象, 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小国概念进
行界定分析,试图归纳概括出小国政治的特征和小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并在
此基础上得出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逻辑与战略选择。

一、既有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冷战的结束 , 小国逐渐摆脱两极格局对其外交的诸多限制 , 多边合


作组织赋予成员国的制度性权力成为小国弥补实力差距 、 维护安全利益的低
成本外交策略 。 但国际政治的现实情况依然是 , 大国主导国际体系与国际秩
序走向 , 而小国因其影响力微弱而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 关于小国的研究也一
直处于学科的边缘性地位 。 通过文献梳理可发现学术界关于小国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小国的概念分析 、 小国地位与作用以及小国的权力与战略选择
三个方面 。
第一,对小国的概念分析。 一个被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小国概念是推动
小国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罗伯特 · 基欧汉 ( Robert O. Keohane) 认为
小国是这样的国家,其领导人认为它不能单独或通过一个小集体的行动对体系
产生重要的影响。② 罗伯特·罗斯坦 ( Robert L. Rothstein) 则认为,小国不能够
主要通过运用其自身的力量来获取安全, 为了实现自身的安全, 它必须基本上
依赖于其他国家、 制度、 进程和发展的帮助。③ 国际政治理论对小国研究的缺
失,也可归结为学界对 “小” 的边界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领土面积、 人口规
模、经济体量、军事能力等因素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 但
国家能力 ( 包括国家治理能力、 文化软实力、 国民素质、 领导人因素等 ) 却无
法运用量化的方式进行精确划分。 即便是可以量化这些指标, 也很难在 “大 ”
与 “小” 之间划清界限。尽管如此, 在对小国概念的诸多界定中, 依然可以筛
选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界定。 如部分学者单一或复合地采取领土面积、

① 受小国群体的高度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规模衡量的相对性,国家认知的多维度、多视角、多方式特
征,界定主体的倾向性以及国际语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且能够被广泛接受
和应用的小国界定标准。参见韦民: 《小国概念: 争论与选择》,《国际政治研究》 2014 年第 1 期,第 60-
62 页。
② Robert Keohane, “Lilliputions Dilemma: Small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23,
No. 2,1996,pp. 291-310.
③ Robert L. Rothstein, Alliances and Small Powers,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28.

· 17·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人口规模等物理维度指标以及军事力量、 经济实力、 国际影响力等能力维度指


标对小国进行界定。① 通过文献梳理可将小国概念界定分作三派: 一派以 “人口
/ 领土面积” 的客观数据界定; 一派以 “能力” ( 将客观数据和 “软实力 ” 结合
起来的综合指标) 界定; 一派则以主观认知来界定。②
国际组织倾向于采用 100 万或 150 万左右的人口尺度作为界定 “小国 ” 的
标准,③ 有学者将国家按照人口数量分为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并从小国中分
离出 “极端小国 ” 和 “弹丸小国 ”; ④ 也有学者将小国的人口规模作为界定标
准,详细列出了小国的数量及小国在联合国成员国的比重; ⑤ 还有学者将领土面
积作为界定小国的标准。⑥ 大卫 · 维特尔 ( David Vital) 将人口规模与经济实力
相结合得出小国的一个大致的指标; ⑦ 米兰·贾兹贝 ( Milan Jazbec) 采用人口与

① 张艳璐: 《小国对外战略的逻辑与偏好分析: 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例—兼论波罗的海三国对华关系和政策的


演变》,《俄罗斯与东欧中亚研究》2019 年第 5 期,第 55-75 页。
② 这里的主观认知可理解为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认同,即其对自身是否属于小国的认知。这一派对小国
概念的界定标准较为抽象,存在的争议也最大,故本文不再展开论述,关于前两派对小国的概念界定详见
下文。
③ 联合国训练和研究所 ( UNITR) 在 1971 年、英联邦咨询小组 ( CCG) 在 1985 年采用前者,后者由英联邦秘书处
于 1997 年提出,之后被世界银行 ( WB) 、世界贸易组织 ( WTO)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等机构采纳。后
两个机构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如世界银行将小国界定为 “人口在 200 万以下的主权国家”,按照这
一概念,共有 47 个成员属于小国。参见 World Bank,“Economic Growth and Integration of Small States to the World
”Concept Paper for A U. S. Aid Project on Small States,Dec. 2005; Colin Clarke & Tony Payne eds. ,
Economy,
Politics,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 Small States. London: Allen & Unwin,1987;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A Future
for Small States: Overcoming Vulnerability. London: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1997.
④ 按人口、面积等指标把国家分为微型国家、小国、中等国家、大国,根据国家综合国力可分为弱国、一般
国家、强国。参见胡宗山: 《国际政治学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189 页; 大国是指人
口数量在 3000 万及以上的国家,中等国家指人口数量在 1600 万 - 2900 万之间的国家,小国指人口数量少
于 1600 万的国家,一般认为以人口标准即 1000 万人口作为小国的最高限,这能够反映当今世界的客观现
实与观念认知。参见韦民: 《小国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36 页。
⑤ 按照人口规模低于 1000 万的主权国家这一小国界定标准,联合国的 193 个成员国中有 113 个国家属于小国
范畴 ( 根据 2011 年数据统计) ,占世界国家总数的 58. 5%。参见韦民: 《小国与国际关系》,第 56 页。
⑥ 小国是那些领土规模在 1 万 -10 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在 150 万 - 1500 万之间的国家; 领土面积的 “可测
间断点” 主要存在于 25 万平方公里 ( 涵盖 68%的小国) 、12. 5 万平方公里 ( 涵盖 58%的小国) 、4 万平方
公里 ( 涵盖 41%的小国) 和 7000 平方公里 ( 涵盖 25%的小国) 。参见 Tom Crowards,“Defining the Category
of ‘Small’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Vol. 14,No. 2,2002,pp. 143 - 179; Milan Jazbec,
The Diplomacies of New Small States: The Case of Slovenia with Some Comparison for the Baltics,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2. p. 42.
⑦ 小国 ( Small Countries) 指人口在 500 万 -1600 万之间的国家。其中,发达小国的人口应低于 1000 万 -1500
万,欠发达小国的人口应低于 2000 万 -3000 万, “极端小国” ( Extremely Small Countries) 指人口低于 100
万的国家,“弹丸小国” ( Very Small Countries) 指人口介于 100 万 - 500 万的国家。参见 David Vital,The
International of States: A Study of the Small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p. 8.
多米尼克·萨尔 瓦 托 则 认 为 小 国 是 人 口 在 1600 万 以 下 的 国 家,参 见 Domink Salvatore,et. al. ed,Small
Countries in a Global Economy: New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New York: Palgrace,2001,pp. 72-73.

· 18·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领土的复合指标对小国进行界定, 认为一个国家所占用的绝对或相对的权力资
源是衡量国家规模的重要标识。 国内学者李向阳在与其他国家对比之后得出小
国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多数情况下是指讨价还价且能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① 米
莉亚姆·艾尔曼 ( Mirian Fendius Elman) 认为小国的 “小 ” 是 “实力和力量的
不足,而不是尺寸和规模不足 ”; ② 威廉 · 内斯特 ( William Nester) 仅选取军事
能力这一项指标对小国进行界定,③ 汤姆 · 克鲁沃兹 ( Tom Crowards) 的 “集群
分析法” ( Cluster Analysis) 是将人口、 领土面积和经济收入这三个指标作为基
本的分析变量,④ 简·吕克·韦鲁特 ( Jean - Luc Vellut) 则认为小国是至少一个
指标处于 “一般规模” 之上的国家。⑤ 本文中对关键小国的概念界定,采用的是
人口与领土的复合性指标,这类小国或占据重要战略位置或拥有重要战略资源,
虽领土与人口规模有限, 却能够在国际社会有较强自主性、 在大国竞争博弈中
能够起到战略支点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大国的外交政策甚至是整个国际
安全秩序产生直接的关键性影响。
第二,关于小国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对小国地位的论述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
代末 60 年代初,主要集中于小国在某一领域或在某种情形下也能成为强国以及
小国联盟可以起到制衡大国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如美国学者安妮特 · 贝克 · 福
克斯 ( Annette Baker Fox) 在著作中提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存在某些特定小

① 李向阳: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当代亚太》2008 年第 3 期,第 35 页。


② Mirian Fendius Elman,“The Foreign Policies of Small States: Challenging Neorealism in its Own Backyard,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Cambridge,1995,Vol. 25.
③ 小国是那些在军事上只能维护本国国内安全,避免外部最低限度入侵,而无法威胁他国的行为体。如果按
照军事实力将国家进行分类, “大国” —英国、法国、中国和以色列拥有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但在海外作
战的力量有限; 区域性或 “中等强国” 有强大的常规力量,但缺乏向本地区以外投送的力量; 那些在军事
上维持国内秩序、防止外敌入侵的最小威慑,乃至不能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国家,都可被称之为 “小国”。
参见 [美] 威廉·内斯特: 《国际关系———21 世纪的 政 治 与 经济》,姚 远、汪 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95 页。
④ 汤姆·克鲁沃兹对所有国家进行了集群分析,然后将国家分为 “微小国” “小国” “中等国家” 和 “大
国”,并在其中分离出了 “极大国”。其中,他将 189 个国家中的 80 个 ( 42. 3%) 归类为 “小国”,又在
这 80 个小国中选出 50 个归类为 “微型国家” ( 国家总数的 26. 5%) 。参见 Tom Crowards, “Defining the
Category of‘Small’ States,” pp. 143-179.
⑤ 大国是指在以下指标中至少有三项居于顶端的国家: 人口 ( 1 亿及以上) 、国内生产总值 ( 250 亿美元或
更多) 、特殊的政治地位 ( 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 、军事实力 ( 30 万军人及以上) ; 中等国家是两个
主要指标至少有一个 ( 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处于各自对数分布的前三 ( 人口至少 5000 万、国内生产总
值至少 100 亿美元) ; 而 “更小国家” 分为两个级别,一是人口 500 万或国内生产总值 10 亿美元的国家,
二是两个指标均低于前者的国家。这里的 “一般规模” 指的是人口至少 1000 万,国内生产总值至少 20 亿
美元。参见 Jean-Luc Vellut,“Small States and the Problem of War and Peace: Some Consequences of the Emer-
gence of Small States in Africa,”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4,No. 3,1967.

· 19·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国,通过外交手段发挥着大国无法替代的作用; ① 戴维 · 维特 ( David Vital) 也


认为弱国的外交不一定弱,有时弱国可能是外交强国; ② 彼得· 卡赞斯坦 ( Peter
J. Katzenstein) 指出,欧洲某些军事力量弱的小国会在外交的创造性和弹性方面
表现不俗,甚至比它周围的大国更加出色。③ 与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相
比较, 小 国 地 位 并 不 高, 且 在 国 际 舞 台 上 的 影 响 也 是 微 弱 的, 巴 斯 滕
( R. P. Barston) 曾在一篇文章中将小国的作用归纳为六点。④ 那些国家规模较小
却因占据重要地理位置与战略资源而拥有更大范围影响力与辐射力的关键小国,
在某些具体的功能性领域或在某项国际进程中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甚至发
挥着超出本国能量的影响力。 在某种情形之下, 那些拥有强大军事及经济实力
的大国,也会受到某个关键小国以及由关键小国引发的地区冲突的掣肘。
第三,关于小国权力与战略选择的研究。 汤姆 · 隆 ( Tom Long) 在其文章
中按照权力的来源将小国权力分为内生权力 ( Intrinsic Power) 、 衍生权力 ( De-
rivative Power) 和集体权力 ( Collective Power) 三种。⑤ 耶莱娜 · 拉多曼 ( Jelena
Radoman) 将小国的权力分为物质性权力与理念性权力,⑥ 陈旭将小国的权力分
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行为权力,⑦ 王剑锋则专门探讨了小

① Annette Baker Fox,The Power of Small States: Diplomacy in World II,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59.
转引自夏立平、谢茜: 《北欧国家国际作用的新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重构后的小国国际作用理论
的分析》,《山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年第 3 期,第 63-72 页。
② David Vital,The Inequality of States: A Study of the Small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1967,p. 109.
③ Peter J. Katznstein, Small States in World Markets: Industrial Policy in Europ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p. 234.
④ 小国的六大作用包括: 如果大国感觉小国的地理位置有战略意义,并且准备用军事力量来帮助,小国的
“弱” 可能是讨价还价的来源; 如果小国卷入军事冲突,那么讨价还价的资本还会增加; 为实现共同的目
标,小国联合起来拥有巨大的力量; 一个小国有时也可以同大国作对,而不会遭到惩罚,因为大国的反应
主要由威胁的类型、介入的程度和对影响它与地区内其他国家关系的报复行为的担心来决定的; 小国能够
利用国际组织争取支持,扩大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如果它得到邻国的支持,或者集体制裁没有被国际组织
内成员普遍和 平 等 的 实 施,小 国 也 能 够 抵 制 集 体 的 非 军 事 制 裁。参 见 R. P. Barston, The Other Powers:
Studies i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Small States,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73,p. 23.
⑤ 内生权力包括特定的资源 ( 例如,石油、天然气) 和地理位置 ( 例如,位于重要海上通道) 等,衍生权
力包括结盟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影响大国的政策等; 集体权力包括建立和加入国际制度、地区组织并在制
度内部以规则调解国家间关系等。参见 Tom Long, “Small States,Great Power? Gaining Influence through In-
trinsic,Derivative,and Collective Pow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 19,No. 2,2017,pp. 194-200.
⑥ Jelena Radoman,“Small States in World Politics,” Journal of Regional Security,Vol. 13,No. 2,2018,pp. 186
-187.
⑦ 小国的自然性权力可以理解为一国在特定时期内的内在固有权力,来源自其地缘、资源、领土等; 制度性
权力可理解为国际制度赋予国家行为体的权力; 结构性权力主要产生于地区安全的互动中; 行为权力来源
于一国的外交行为和策略。前三种权力是小国权力的资源或客观条件。参见陈旭: 《国际关系中的小国权
力论析》,《太平洋学报》 2014 第 10 期,第 40-45 页。

· 20·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国在联合国中的制度性权力。① 一方面,小国权力受到地缘政治环境、资源禀赋
条件、国内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 小国权力还影
响着小国自身对国际体系的依赖程度。 一般而言, 一国的潜在资源或自然条件
越差,其权力就越小; 权力越小, 对国际体系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领土人口、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 经济规模、 自我认知与外部认同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小
国特性以及小国面临的内外环境,直接决定着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综上,以往文献从小国概念、 小国作用与小国权力的角度为深入探讨小国
的对外战略特点与战略选择提供了诸多价值, 但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第
一,对小国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作为国际体系中不明显的存在, 国际
政治学界对小国的研究较少, 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 缺少一个权威的、 通
用的小国概念。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分析目的驱动, 更倾向于从不同的理论视
角和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小国进行概念界定, 这就导致小国概念具有多样性和不
确定性等特征。第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小国在国际体系中国小势微的特点,
并没有针对性地强调小国尤其是关键小国的特征与对外战略特点。 关键小国在
国际体系中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某些领域或国际议程中, 这些国家发挥的作用
甚至远远超过了其国家实力的限度。 现实表明, 小国既可充当促进国际安全的
催化剂,发挥有别于大国的独特作用, 亦可成为国际争端与冲突的诱因, 甚至
演变为引发大国冲突和国际动荡的 “麻烦制造者”。②

二、关键小国的特征分析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21 世纪的国际关系进入重组体系结构、 重置问题议


程、重构价值观念的新阶段。 随着关键小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显, 小国这
一个数量庞大群体才有了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实现国家利益的可能。 本文分析
关键小国特征的前提是假设其作为一类国家具有同质性, 即小国的属性一致、
均为理性行为体、推行对外战略选择的动机一致。 小国的领土规模和人口数量
差别不大,人口规模小意味着小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领土面积小则意

① 小国的制度性权力是指在由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等制度性要素构成的国际制度框架下,小国在
组织机构中投票权和固定席位资格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通过设置议事议程和选择议题,联系性战略以及
创建国际机制等制度性手段作用于其他行为体并迫使行为体改变其行为的权力; 作者专门探讨了小国在联
合国中的制度性权力,并特别强调主权平等与 “一国一票” 是小国制度性权力的重要来源。参见王剑锋:
《小国在联合国中的制度性权力探析》,《国际关系研究》 2018 年第 3 期,第 78-92 页。
② 韦民: 《小国与国际安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 1 页。

· 21·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味着小国的战略纵深不足。 但在小国群体中也存在一部分关键小国, 如工业先


进的瑞士和瑞典、能源富足的中东石油国卡塔尔、 贸易发达的新加坡、 医疗队
伍庞大的古巴等,在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远超其体量的重要作用。 抛
开最重要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领土面积、 人口规模、 地缘位置、 历史文化、 政
党政治等因素也在共同影响和塑造着小国的内部特性, 即小国具有敏感性与脆
弱性、依赖性、灵活性。①

( 一) 敏感性与脆弱性

敏感性是指在某种政策框架内作出反应的程度———即一国变化导致另一国
家发生有代价变化的速度有多快,所付出的代价多大。② 与大国着眼于国际秩序
构建不同,先天性物质要素不足、 在国际体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小国更易受到
外部因素的制约,全球性大国、 地区性大国甚至是周边邻国的外交政策都有可
能直接影响小国所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 故小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更加有限。
同时,国际体系中显著存在的权力分配不平等、 小国对平等的内在需求也使得
小国对外部认知更加敏感多疑。 小国在遭受权力歧视、 主权侵犯等不公正对待
时,更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这一心理状态也让小国对外部世界的认可
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 外部认可一方面可以缓解小国因其敏感与脆弱性而导致
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是小国凸显自身存在感、 获得他国尊重的重要途径。
大多数小国都有被殖民统治的历史, 在独立之后因其自身局限性而在维护主权
独立方面有着强烈的自主意愿,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
与敏感性相伴而生的是小国的脆弱性, 越是敏感, 就越是脆弱。 小国的脆
弱性是指小国受其国家体量的局限而不能够凭借自身实力主导国家发展, 一旦
遭受外来冲击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缺陷。③ 相对于体系内的大国而言,小国对
体系变化的影响更为剧烈, 抵御或化解外部冲击的反应能力也更为脆弱。 容错
率更低的小国,在面对压力时更为脆弱, 面对逼迫时更有可能屈服, 政治选择
更为有限。小国在寻求自身安全的过程中以及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更容易滋

① 文中所提到的小国敏感性与脆弱性两种特性并非特指复合相互依赖中的敏感性与脆弱性,而是强调小国在
与其他行为体尤其是与大国之间的非对称性互动中,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状态。
② [美] 罗伯特·基欧汉、[美] 约瑟夫·奈:
《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第 12-14 页。
③ 这里的脆弱性指行为体在受到外部事件影响时,即使做了政策调整也要为之付出成本的一种倾向。参见
[美] 詹姆斯·多尔蒂、[美] 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拉格拉夫: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 第五版) ,阎
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第 116 页。

· 22·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生一种 “渺小感”,相对更强的脆弱感是小国的普遍心态,尤其是在夹缝中生存
的小国在巨大力量 ( 如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 ) 面前更易产生一种 “无
力感” 和 “无助感 ”。 小国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大国, 其经济发
展、科技进步等也需要依靠大国的扶持, 一旦大国出了问题, 小国想避免损失
也难以找到有效的对策。 从这一角度来看, 国际体系对小国的发展进程具有更
大的影响。脆弱性是小国无法改变的普遍特征, 缓解安全脆弱性是小国安全的
终极目标。小国即便是有后天的进取、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平衡大国的能力, 也
无法彻底摆脱其固有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自然也无法摆脱其对周边其他国家
( 尤其是域内外大国) 的依赖性。

( 二) 依赖性

小国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催生了其在制定国内外政策时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
而对外部世界的严重依赖又更加印证且加剧了小国本身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这
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小国自身实力不足, 难以在物质
资源、市场消费及军事安全等领域实现自给, 更难以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博弈
中形成 “以小制大” 的均势状态。 尤其是在安全能力建设方面, 小国有着无法
避免的内在缺陷, 对外部环境一般存在较大的依赖性。 在不对称相互依赖中,
更依赖对方的一方权力更小,更被依赖的一方权力更大。① 在这一情形之下,小
国想要摆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 需要尽可能地保持战略自主, 并努力与其他
国家尽量保持一种公平的对话合作关系。② 小国的依赖性还体现在其对大国实力
增强的影响怀有期待, 即小国希望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能够给本国或本地区带来
积极影响。以 “一带一路 ” 倡议为例,中国与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全方位
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投资与经贸往来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小国对大国的依赖。
与前文中提到的依赖加剧敏感性与脆弱性不同, 这种依赖是一种正向的良性互
动—不仅促进了小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维护了沿线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此外,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小国意识到自身在双边外交中的困境并逐渐
转向多边外交舞台,利用多边组织赋予的制度性权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以摆
脱对他国的过度依赖,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

①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 Fourth Edition) ,Boston: Pearson,2012,
pp. 7-16.
② 小国所处的现实安全处境也需要其 “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互相负有支援义务和法律约束力的安全同
盟,防止任何一个大国或大国集团在本地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参见李少军: 《国际战略学》,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第 96-97 页。

· 23·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总体而言,小国的依赖性特征及由此形成的安全弱势导致了其对外战略选
择居于被动地位,对外交往亦存在劣势。 领土面积小使得小国普遍缺乏战略纵
深,人口数量少影响着小国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 在体系中的有限作用力则
决定小国只能在功能性层面的 “低政治 ” 领域活动。 国家规模小, 国内资源稀
缺、生存空间狭小、 国际影响力弱的现实必然形成了小国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敏感性与脆弱性则催生了小国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以及小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边
缘性地位。

( 三) 灵活性

小国的灵活性体现在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国内外政策, 即 “船
小好调头”。与大国之间实力差距的现实存在使小国不安全感更甚,而国家经济
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使小国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遵循一种灵活且务
实的对外行为逻辑。在理性主义原则的支配下, 小国的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必
须具备极大的灵活性, 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中须时刻警醒、 必要时及时做出
适应性调整。这是小国在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实现目的的前提下, 做出的
最大程度上维护本国利益的真实反应。 生存危机感强烈、 对周边环境保持警惕
的小国,对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认知和政策并非始终如一, 而是经历着从怀
疑、观望、了解、认可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断向前推进的依据是小
国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 这一变化本质上也是其自身对国际环境的折射。 尤
其是在多极化背景下, 小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较两极体系更加复杂, 完善的国际
组织和国际规范是小国的保护机制, 小国可以通过区域性和全球性多边组织来
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在国际社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① 因此,为实现其国家利益最
大化,小国往往采取灵活且务实的外交政策, 根据本国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外
交政策的重点,一方面争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
另一方面也尽量保持战略自主性, 不与任何一个国家集团结成捆绑性的盟友关
系。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域外大国或大国集团在本地区力量均衡 ( 或相互制约 )
状态,才能够灵活制定对外政策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总之,以上几种特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小国的认知及其对自身的定位, 进
而影响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在国际交往过程中, 小国虽无法改变物质资源不
足带来的缺陷,却可以通过外交政策的制定尽量规避敏感性、脆弱性与依赖性,

① Thorhallsson,B. & Steinsson,S. ,Small State Foreign Policy,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Politics,2017,


pp. 1-25.

· 24·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保持灵活务实性的对外战略选择, 以改善小国的边缘性地位。 在某些情况下,


如何运用它们非常有限的权力资源比拥有多少权力资源更为重要。① 关键小国虽
然因天然劣势无法拥有同大国一样全面而综合的国家实力, 但其自身的脆弱性
和依赖性却成为推动其奉行开放性外交政策的有力抓手, 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国际机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势, 积极参与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
配置,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关键小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是影响国际安全格局及其演进的主要推动者, 关键小国
则是主要大国布局全球战略的重要场域, 是国际事务的参与者, 而不只是 “国
际体系的服从者”②。大国是国际体系中起引领作用的主导角色, 小国可以在国
际安全环境中居于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 尤其是某些关键小国在
地区秩序及全球治理领域有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一) 关键小国可以通过制度性权力参与国际事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在这一背景之下, 关键小国特殊的地理位


置以及其本身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势, 可能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超出其
预期的影响力。
关键小国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 , 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 各国对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的认同增
加 ,传统以大国为中心的话语导向有所改变 。 小国因此能够凭借自身的某些特
性对外施加影响 , 且这种影响有时甚至可以超过其自身实力赋予它们的影响
力 。③ 如不丹所倡导和创立的 “国民幸福总值” ( CNH) 的理念已经被联合国接
受,④ 素有 “和平卫士” 之称的北欧小国挪威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热点争端区的

① 陈晓晨: 《小国研究视域下太平洋岛国的外交策略》,《国际关系研究》2020 年第 2 期,第 108-158 页。


② 这里关于 “国际体系服从者” 的提法,强调的是小国在国际体系中没有话语权,不能够主导并引领国际议
事议程设置与国际格局走势的现状。
③ 曾向红、李孝天: 《中亚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 基于国家主义的小国分析路径》, 《新疆师范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3 期,第 116-131 页。
④ “幸福指数” 由此成为联合国衡量一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2011 年第 65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题为 《幸
福: 走向全民发展之路》 的决议。Iftekhar Ahmed Chowdhury,“Small States in UN System: Constraints,Con-
cerns and Contributions,” http: / / www. files. ethz. ch / isn /154305 / ISAS_ Working_ Paper_ No_ 160_ -_ Small
_ States_ in_ UN_ System_ 24102012161034. pdf,pp. 7-8,访问时间: 2022 年 11 月 13 日。

· 25·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斡旋以及国际禁雷行动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① 又如 “承袭海 ”② 概念的提


出是拉美小国联合的成 果 , 其 在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下 通 过 建 立
对话和建立桥梁的尝试 , 推动了联合国气候谈判的进程 。 在和平与发展这一
时代主题背景下 , 之前作为国际体系附属 角 色 的 小 国 的 作 用 也 在 不 断 变 化 ,
虽然小国很难通过综合国力影响地区秩序的走向 , 但却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
品来参与具体议题领域的治理 , 进而实现维护本国利益与发挥地区性影响力
的目的 。
关键小国可以通过发挥制度性权力参与国际事务。 由于物质实力不足、 外
交资源有限,小国难以在国际事务中真正享有同大国一般的权力, 但国际制度
规范的不断完善和多边合作组织的出现成为小国弥补实力差距、 维护安全利益
的低成本外交策略。小国在对外交往中可利用国际组织争取支持, 扩大活动的
空间和舞台。③ 一方面,小国可利用多边治理机构中的 “一国一票原则 ” 表决权
和固定席位资格,增加其在参与国际治理过程中获取制度性权力的可能性; 另
一方面,小国可通过积极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作用, 保障其参与的多边机
构在处理地区事务及全球事务中的地位。 尤其是在联合国的制度框架内, 小国
所拥有的投票权和固定席位资格赋予了其可以利用国际制度, 获得 “通过说服
和设置议程的方式,去影响和控制他者的能力 ”④。在这一情形之下,小国 / 弱国
最起码拥有了在制度规范上同大国 / 强国一样的权力,而这样一种 “平等的投票
权给了小国在各类不同的国际机制中发挥影响和实施控制的机会 ”⑤。 同时, 小
国能够针对国际事务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利、 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就赋予了小国

① 孔寒冰: 《小国中的 “大国”: 挪威现象》,《世界知识》 2005 年第 5 期,第 36- 37 页; 王剑锋: 《小国在


联合国中的制度性权力探析》,第 78-92 页。
② “承袭海” 是指邻接领海的海洋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 200 海里; 沿海国对承袭海水域、
海床和底土中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1955 年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等国
在中美洲国家组织成立大会上签署的 《安提瓜危地马拉宣言》 中,提出了 “承袭海” 的概念; 1972 年 6
月 9 日,又有墨西哥等 10 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国家通过了 《圣多明各宣言》,坚持保卫 200 海里
海洋权的立场,并提出了 200 海里 “承袭海 ( Patrimonial Sea) ” 的主张。对承袭海内的科学研究和海洋
环境保护享有管辖权; 其他国家在沿海国的承袭海内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及铺设海底地缆和管道的自
由。由此,拉丁美洲国家兴起了维护海洋权的斗争,并迅速发展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维护 200 海里海洋权的
运动。https: / / baike. baidu. com / item / 承袭海 /9792425? fr = aladdin,访问时间: 2022 年 7 月 27 日。
③ R. P. Barston,The Other Powers: Studies i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Small States,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73,p. 23.
④ 孔凡伟: 《欧盟的国际行为权力体结构分析》,《国际论坛》 2008 年第 6 期,第 2 页。
⑤ [美] 斯蒂芬·D·克莱斯勒: 《结构冲突: 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李小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74 页。

· 26·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在联合国大会中压倒性的投票权势力量。① 这是小国通过发挥制度性权力实现国
家利益的最明显的体现。
小国在日臻成熟的国际规范与机制下运用制度性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发挥自
身权力优势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多边组织使小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得
到了更好的保障,小国在国际法上拥有了同大国平等的地位并充分发挥了联合
国等多边国际机构的作用。 在推动全球治理进程中, 小国在发展过程中获取了
更大的自主性,为本国争取了制度性权力, 维护了国家利益, 完善了全球治理
议题,推动了相关治理进程的发展和相关理念的落实。

( 二) 关键小国可能成为引发冲突和动荡的 “麻烦制造者”

关键小国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或因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能够突破因物质
能力不足导致的发展桎梏, 对周边邻国及所处区域发挥远超其国家规模的影响
力,甚至某些关键小国利用 “杠杆 ”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平衡大国的战
略能力。但是,关键小国动荡的国内政局也可能会恶化周边安全局势, 从而成
为引发战争冲突的导火索。
具备特殊地理位置和优越资源禀赋的关键小国, 早已超出了一个普通小国
的战略价值。一方面, 小国会吸引他国的关注乃至争夺; 另一方面, 小国对外
施加影响的能力会随之增强。 比如, 卡塔尔石油资源极为丰富, 从优越资源禀
赋中获得了经济实力、 强化了国际地位, 在本地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尤其在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 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不断增强, 国家安全的外
溢效应使小国的国内安全问题可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安全状况, 更有甚者可能会
波及全球。通常,国家物质资源短缺导致小国的国际治理能力不足, 而维持政
体和政治进程的能力不足又进一步增加了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 一旦一国国内
发生大的动荡或战争, 势必会影响区域安全, 甚至有引发地区战争或更大范围
冲突的可能。例如,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以及冷战后阿富汗
与叙利亚等国由于其内部战乱引发的整个中东地区安全威胁程度的上升。 这些
处于特殊地缘位置的关键小国, 一旦出现国内安全外溢情况, 冲突的范围就极
易扩大,从而对周边安全局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
此外,体系中拥有较强自主性的关键小国还有可能通过利用 “小国标签 ”②

① Amry Vandenbosch,“The Small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Organizations,


” 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 26,
No. 2,1964,p. 308.
② 这里的小国标签指的是小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与小国自身的敏感性、脆弱性与依赖性。

· 27·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对大国及国际组织进行 “道德绑架”。对容错率更高的小国来说,国家战略目标
较大的国家更为单一, 生存居于第一要位, 实现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迫切, 更
容易在涉及安全事务的议题中采取 “拉锯战 ”, 大有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之
势。同时,小国由于技术条件有限, 缺乏更广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难以对大国的真实意图和发展动向进行有效评估, 也更易采取冒险行动以期在
冲突中获得短期利益。 而且, 小国道德压力较小, 采取行动的道德风险较低,
这一情形也增加了小国做出极端回应的可能性。 总体上, 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
造就了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幻莫测, 地区性的安全问题则会引起小国国内的
动荡不安,但某些关键小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脆弱性亦使其更容易
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节点。

四、依附与自主: 多重特性塑造下的关键小国对外战略选择

不同于成为大国需要天赋异禀的综合国力,小国身份的确立几乎与生俱来,
而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也决定了 “如何生存 ” 与 “保持安全状态 ” 是每个小
国必须直面的问题。国内先天条件和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塑造了小国的对外战略
选择。一般情况下,关键小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原则会始终保持稳定,
但由于自身实力的缺陷, 其具体的外交策略与政策选择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一些关键小国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最优的生存发展方式, 并因此发挥
了数倍于本国规模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
首先,关键小国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催生了其务实性的对外战略选择。 由于
缺乏足够的实力和外交资源, 小国对外部环境更为敏感, 其生存与发展面临更
大的威胁,包括人口稀少、 国土面积狭小导致的资源稀缺、 战略纵深不足、 抵
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 面临市场空间有限的劣势等。 同时, 小国的敏感性与
脆弱性也使其对外政策更加务实。作为国际体系内的 “弱势群体 ”,小国的外交
政策理应首先维护本国国家安全, 进而形成一套生存法则以缓解自身的敏感性
与脆弱性,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其中, 最根本的就是根据自身具体情
况确定外交政策的重点。 一方面, 争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
和资金援助; 另一方面,尽量保持战略自主性, 避免与他国 “过度捆绑 ” 造成
不必要的损失。通常, 一国所追求的利益应该与其实力相匹配, 小国在经济相
对落后、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情况下, 只能寻求那些成本更低、 更为经济的互
动方式。故国际制度和国际规范成为小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如小国可

· 28·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通过多边外交、国际会议与地区性组织实现利益诉求。 同时, 大力倡导双边或


多边的国际合作,以减少威胁自身安全的隐患并化解政治经济外交危机, 通过
适时地建立信任和开展预防性外交以缓解不安全状态并寻求维持一种有利于自
身和地区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灵活性的外交政策是小国确保国家安全、 促进
国家利益的基本保障, 这是小国在国家能力较弱的现实条件下遵循务实性原则
的重要体现。
其次,关键小国的依赖性特征使其对外战略选择缺少自主性。 小国在领土、
人口与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催生了其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而出于对生存和安
全的追求,小国会根据所面临威胁的大小来决定外交政策的选择, 这就导致小
国更倾向于依赖某一大国或某一地区组织, 从而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争端中容易
出现立场上的 “摇摆”。同时,小国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天然劣势也导致其收集信
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欠佳, 对大国关系的走向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 因而, 在
局势失控之时,小国很难保持战略自主性, 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就会出现 “墙头
草” 的特征。一般而言,在行为光谱上,小国更有可能出现 “沉默 ” 或者 “冒
险” 两个极端,意在避免或努力引起关注。① 选择沉默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冲突,
而选择冒险则是为了激化矛盾引起更多的关注。马奈斯·伊斯特 ( Maurice East)
认为小国的外交言行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在全民参与世界事务方面处于低水平、
比较积极参与政府间组织、 坚决支持国际法准则、 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避免使
用武力、避免采取对自己与强国关系不利的行为和政策、 对外政策只局限在简
单的功能和地理范围之内、对国际问题一般采取道义和标准化的立场。② 在这一
背景之下,那些手握重要战略性资源、 处于特殊战略位置的关键小国可能会被
域外大国 “收买” 或充当 “代理人 ” 的角色,通过制造安全摩擦、挑起外交事
端甚至是建立军事基地等蓄意挑衅的方式去挑战域内外大国。领土与人口有限、
实力相对不足的现实条件影响着小国的战略逻辑并制约着其战略选择, 但小国
可通过相对更优的外交手段来提升存在感和话语权, 以博得可与周边国家、 域
内外大国竞争的地位。从这一角度来讲,小国其实比大国更需要高质量的外交,
以弥补国家实力先天不足的固有缺陷。
再次,关键小国的灵活性使得其对外战略选择具备足够的可塑性。 小国在

① 韦民: 《大国如何应对小国的行为倾向》,《北京日报》,2016 年 6 月 20 日,第 20 版。


② Maurice A. East, “Size and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A Test of Two Models,” World Politics,Vol. 25,No. 4,
1973,p. 557; 魏炜: 《李光耀时代的新加 坡 外交研究 ( 1965 - 1990) 》,华 东 师 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06 年,第 188 页。

· 29·
依附还是自主?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与大国的不对称互动中存在明显劣势, 但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 大


国承担的国际责任更大、 更重视国家形象的树立, 而国际社会对大国会提出更
高的道德要求并施加更大的舆论压力。 相比而言, 国际社会对小国一方的行为
则倾向于理解和同情,小国因 “小 ” 而博得国际舆论、 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
的同情和关注及外来援助。① 较大国而言,小国政治的灵活性使其在制定国内外
政策时可根据内外部环境及时调整, 以便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
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这使得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更具有可塑性。 当前, 全球
化的持续推进使国家在利益诉求的驱使下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国
家的趋利性特征是其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 不会因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角
色轻重、能力强弱而发生改变。 此外, 小国的灵活性还体现在较强的政府协调
能力和国家凝聚力,② 这使小国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动员国家资源实施制衡、参
与国际事务与议题讨论, 在与大国间的互动中保持优势, 在遇到瓶颈时迅速调
整外交政策。虽然小国自身的实力存在缺陷, 但小国一方面可以灵活地运用外
交手段去争取别国的理解与支持, 甚至是拉拢别国, 然后借助其他国家的影响
力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 小国的现实性和灵活性也能够使其扮演
“缓冲器” 的角色,通过调整国家目标和对外战略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小国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使其对大国和国际体系存在某种形式的依赖, 而小
国的灵活性又使其对外战略选择更具可塑性。尤其是在利益相关者效应③ 下形成
的小国集团,可重塑小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 实现维护与促进
国家利益的目标。当然,小国与大国之间的双向互动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客观上,小国需拥有较高的战略价值, 才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和投入; 主
观上,小国还需拥有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样才能够通过平衡各
方利益、更好地实现本国诉求。 同时, 小国群体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也正呈上升
趋势,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不对称性互动正共同塑造着国际局势的形态与前景,
关键小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将随着国际体系的动态发展和国际安全机制的
完善得以提升,其战略选择也需要在依赖性和自主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① 韦民: 《小国与国际安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 70-71 页。


② 关于小国的灵活性体现在政府协调能力强的分析,参见施韦勒的 “国家凝聚力论” ( State Coherence) ,即
国家在面对国际体系中的潜在威胁时会出现制衡不足 ( Underbalancing) 的原因,在于国内政治中若干制
约因素导致的国家凝聚力问题。缺乏凝聚力的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往往会因为国内政治考量的制约
而难以采取行动制衡 外 部 威 胁。参 见 Randall L. Schweller,Unanswered Threats: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Balance of Power,Princeton & Lond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p. 68.
③ “利益相关者效应” 指以共同价值观为前提,可以构建国家之间的共同意识,进而构建国家之间的共同利
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扶持的效应。

· 30·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结 语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国际体系


中的关键小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积极参与地区治理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
领土面积、人口规模、 地缘位置、 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和塑造着小国
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依赖性与灵活性。 敏感性和脆弱性催生了小国更加务实的
对外战略选择,依赖性使小国对外战略选择缺少自主性, 而灵活性特征又使小
国的对外战略具备足够的可塑性。 随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深度调整, 当今
世界正呈现出力量对比深刻变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 小国自主意识的觉
醒令大国不能随意对其进行干涉, 这是小国在与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取得的初步
成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大小国家间联系逐渐加强、 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
深,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也令小国的劣势地位得以改变, 居于重
要地理位置、拥有优越资源禀赋的关键小国的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关键小国的对外战略逻辑与战略选择也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国际安全的重要因
素之一。

( 责任编辑 朱翠萍)

· 31·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 2023 /1)

Difficulties and Academic Enlightenment of Regional & Areas Studies


Zhu Cuiping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Area Studies to the first - level discipline means the
real rise of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in China,and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ies of Chinese school.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include regional
studies and country studies. Regional studies are based on country studies,and country
studies need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policy func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that
the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based on is very important,and the “knowledge repro-
d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d area “knowledge systems” and “dis-
course systems” are equally important.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is interdisciplinary,which requires the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How to reflect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become a major difficulty in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emphasis of each discipline,which discipline is more important to be emphasized in in-
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r which discipline should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
opment depends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r particular issue,as well as research per-
spectives and research dimen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in the face of major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China's regional and area studies should not only contrib-
ute to the production of extraterritorial knowledge to the world,but also need to pay at-
tention to the spread,influence and sharing of ideas in other regions based on Chinese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can mitigate the
interference and negative impact of the“theoretical hegemony”and“discourse hegemo-
ny”created by Europe and the U. S. o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regional countries,and
promote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This is also the value of regional and areas stud-
ies.
Key Words: Regional & Area Studies,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discipline,
Indian Ocean

Dependence or Autonomy?
———Choices of Foreign Strategies of Key Small States
Lang Zhenhu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choices of foreign strategies of key small states has

· 151·
CONTENT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but for a long time the mainstream interna-
tional political research paradigm h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foreign strategies
of key small states. Through reviewing the history and reality,it can be found that key
small states with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superior resource hav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key small states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tate pow-
er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between small states and big
countries in their foreign strategic choices. Th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dependence and flexibility of small states’politics also make small states play a du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key small states can play a unique
role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medi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
putes through institutional power; On the other hand,the key small states themselves
may also become the “troublemakers”that cause conflicts between major states and a-
mong international turbulence. With this realistic background, this analysis of the
choices of foreign strategies of key small stat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international po-
litical research.
Key Words: Key Small States, Foreign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ystem,
Strategic Game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India's “Indo -Pacific”Policy
Wan Jia

Abstract: The Indian concept of “Indo - Pacific”has experienced a deductive


process from vagueness to clarity, from debate to consensus, until finally Prime
Minister Modi gave a complete policy elaboration at the Shangri - La Dialogue. In
general,the “Indo - Pacific”policy of the Modi government has experienced a path
from “freedom ” and “openness ” to “alliance ” and “confrontation ”.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actice,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of Indian government's“Indo -Pacif-
ic”policy in recent years. Restricted by India's strategic capabilities and the tradition of
its diplomatic autonomy,coupled with the balance behavior from“third party”,the In-
dian “Indo -Pacific policy”is still in a dynamic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lthough India'
s “Indo -Pacific”policy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it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 15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