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DOI:10.19359/j.cn31-1004/j.2014.04.

005

2014 年第 4 期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杨晓琴

内容提要: 音乐中是否具有现实主义特征曾引起学界的广泛争议,以布索尼、勋伯格以及库特·魏尔为代
表的作曲家们认为音乐中根本没有现实主义特征,“艺术性”与“现实性”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
盾体。以达尔豪斯以及尚弗雷里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 19 世纪的音乐中清晰地体现出现实主
义的特征。该文以威尔第的歌剧为例,从题材的现代性、悲喜剧的反讽及音乐技法的革新等三
个方面论证了现实主义特征的具体体现。并得出结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音乐风格,虽不是这

史 个时代的主流,却真实地存在于部分作曲家的作品之中。
·

统 关 键 词: 威尔第; 歌剧; 现实性; 悲喜剧; 茶花女; 弄臣

中图分类号: J6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270( 2014) 04 - 0042 - 10

19 世纪 40 年代,意大利歌剧面临着青黄 目的,旋律适应戏剧的对话以及歌词的含义。
不接 的 尴 尬———罗 西 尼 ( Gioachino Antonio 与瓦格纳歌剧所追溯的宗教性或史诗性风格
Rossini,1791 ~ 1868) 早已辍笔,贝利尼( Vin- 不同的是,“威尔第更想成为音乐中的莎士比
cenzo Bellini,1801 ~ 1835) 已经去世,多尼采 亚,即戏剧中的现实主义,着重真实反映人性

蒂( Gaetano Donizetti,1799 ~ 1848) 也即将告 的特征和人的现实经验。”
别人 生。 威 尔 第 ( Giuseppe Verdi,1813 ~
一、什么是音乐中的现实主义
1901) 正是 在 这 个 时 候 开 始 了 歌 剧 创 作,自
1840 年的《一日之王》后,威尔第共写了近 30 音乐中是否存在“现实主义”特 征 一 直
部歌剧,不仅使意大利歌剧恢复了昔日的盛 颇具 争 议。20 世 纪 作 曲 家 费 鲁 乔 · 布 索

况,而且成功地抵御住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 尼 、勋伯格( Arnold Schoenberg,
1874 ~ 1951)

国歌剧的影响。威尔第早期歌剧大多是委约 以及库特·魏尔 等认为音乐在本质上是一
作品,戏剧风格受制于委约人及歌手的趣味 门“非 现 实 性”的 艺 术,不 存 在“现 实 主 义”
和喜好。结束这段被他称为“在罗马的旧船 一说。

上苦役劳作的桨手” 生活之后,威尔第的歌 按照布索尼的观点,现实主义的原则根
剧创作开始走向成熟,主题大多取自现实世 本不可能在舞台上发生: “从美学的角度看,
界的人与事,着意于现实人性的描写以及对 要让演员的演唱和表演看起来合乎情理的唯
人物命运的关注。音乐的形式服务于戏剧的 一办法就是在‘不可信的、非真实的以及不可

收稿日期: 2014 - 01 - 12
42 作者简介: 杨晓琴( 1974 ~ ) ,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成都 610021) 。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14 年第 4 期


能的’范围内去设置戏剧动作。” 勋伯格认 期性结构被一种类似于说话般的音调取而代
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非现实性的艺术,表达 之,音乐 以 及 情 感 描 写 的 范 畴 大 大 扩 展 了。

的也是最不现实的事情。” 这意味着那些令 悲剧和喜剧也不再是两种不同的歌剧风格,
观众动 情 的 东 西 在 本 质 上 必 然 是“艺 术 性 而是辩证地出现在同一部作品中,如《弄臣》
的”,因 为 音 乐“从 来 不 能 唤 起 同 情 本 身 ”。 中利哥莱托在宫廷中供人玩弄逗乐的喜剧形
因此,虽 然 勋 伯 格 曾 经 提 出 过“真 实 的 ”美 象和他作为父亲的悲剧身份的集合,以及《茶
学,
但绝不等同于音乐中的现实主义,也许这 花女》中维奥列塔临死前的悲痛夹杂着隔壁
之间会有某种联系,但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因 欢乐的 舞 曲 等 等。针 对 音 乐 中 出 现 的 新 现
果关系。 象,我们似乎有理由去修正有关这个时代的
库特·魏尔的看法与布索尼如出一辙。 统一性原 则。正 如 达 尔 豪 斯 所 言 “毫 无 疑
根据“任何带有现实主义特质的东西都与音 问,浪漫主义文学与 19 世纪下半叶占主导地

乐无关” 这一美学前提,他创作了《三分钱 位的现实主义流派是同时存在的,现实主义
歌剧》,该剧的内容以讽刺德国生活为主,爵 音乐的确存在,尽管已经被浪漫主义音乐的

士化的旋律,五光十色的配器烘托出那特定 光芒所掩盖。” 历

年代的气氛,歌剧上演之后大获成功。魏尔 从本质上看,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是对无 ·

认为歌剧中的“现实主义戏剧动作”与“非现 处不在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反叛。反叛 统
实主义音乐”是一种辩证 关 系,大 部 分 情 况 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主题的选择上,“艺术领
下,
音乐并非机械地重复歌词,而是与歌词各 域的现实主义标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
自独立,相互对应。音乐正是通过它的“反现 对主题的选择。甚至在音乐上也是如此,现
实主义”特质才能够表现作品所涉及的现实 实主义风格和主题是相互依存的,这一点必
性内容: “音乐的现实性只是一种假象,歌词 ⑩
须得到 足 够 的 认 知。” 从 现 实 主 义 的 角 度

才是其真正的载体。” 看,



以约翰·路德维希·蒂克 和 E. T. A. 霍
尽管有部分作曲家极力反对音乐具有现 瑢


夫曼 为代表的奇迹美学中,神话和童话故事
实主义的特质,但我们确实在 19 世纪下半叶 遭到了现实主义者们无情的批判,对当代现
的歌剧中看到了一些反常的新变化———歌剧 实主题的关注变成了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的主题从遥远的往昔和历史人物转向了现实 19 世纪 50 年代,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
世界,那些曾经被认为不适合艺术表现的带 评论家 马 克 斯 ( Adolf Bernhard Marx,1795 ~
有煽动性和反叛性的主题开始成为戏剧艺术 1866) 在批判瓦格纳的《汤豪舍》和《罗恩格
的新宠儿,真实可信的历史事件以及现实的 林》中的神话主题时,曾明确指出未来的音乐
社会现象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歌剧的大门; 生 戏剧将从具体的现实中寻找主题,只有通过
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不再是喜歌剧中插科 选择当代的主题,现实主义才能获得最理想
打诨的对象,他们的悲苦命运受到了更多的 的效果,而且这种现实主义从历史和社会的
关注和描写; 歌剧的演唱也不再一味追求优 角度看都是有效的:
美动听的旋律,一种更真实的演唱方式出现 但这种戏剧是未来的戏剧模式吗? 我们未来
在舞台上,如维奥列塔临死 前 的 咏 叹 调“再 的画面难道是中世纪? 我们曾经希望的是什么样
见,往昔的美梦”中那充满哭腔的说白,以及 的戏剧 呢? 不 可 能! …… 不。这 不 是 未 来 的 歌
《丑角》中的咏叹调“穿上戏装”那真实的哭 剧。这位德国艺术家对现实几乎没有什么兴趣,
43
泣声,无不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音乐的周 而是沉迷于过去,曾经我们视他为年轻的新秀,不
2014 年第 4 期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音乐艺术

断地从古罗马和古希腊寻求灵感,我们编织着德 1948) 的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用鲁莽的手段报





国荣誉的幻想,沾沾自喜,以此为荣。 道 现 实 主 义 世 界,从 音 乐 中 寻 找 新 的 秘



音乐中的现实主义很大程度上受到 19 密。” 这里的“鲁莽”就是指对传统规则的颠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文学和艺术理论的影响。 覆,这些规则曾一度被歌剧台本排斥在外,认
法国艺术 评 论 家 及 小 说 家 儒 勒 · 尚 弗 雷 里 为他们并不适合音乐表达。
( Jules Champfleury,1820 ~ 1889) 曾在他撰写 但是,尽管致力于客观性以及描写社会
的《现实主义》( Le realisme,1857 ) 一书中将 现实是其基本特征,我们仍然很难用一个准
“现实主义”定义为: “尽可能客观地呈现社 确的定义去囊括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
会现实,要么关注当前的时代要么是真实的 与浪漫主义没有绝对的分水岭,现实主义并
过去,现实性也可以是那些曾经认为不适合 不排斥浪漫主义的世界,它以古典主义式的
艺术表达的领域,表达的手法不断地突破原 冷静和客 观 态 度 来 描 绘 浪 漫 主 义 的 狂 热 激



有的风格传统。” 尽管这些松散的概念集合 情,小心 翼 翼 地 从 外 部 来 描 绘 着 这 个 世 界。
并没有囊括所有现实主义的特征,但也并非 因此,在讨论音乐中的现实主义这一论题时,
历 是一些苍白的反浪漫主义的概念和理论。 我们必须将歌剧的本质限定为一种戏剧的体

· 很显然,致力于“客观性”是现实主义艺 裁,即我们所讨论的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史

统 术不可或缺的标准,但是这种客观性切不可 上的美学现象,并非指赤裸裸的现实,而是将
等同于纯粹的实证主义精神,否则我们就走 其视为一个具有现实性特征的特定体裁。小
进了另一个误区。通过比较迈耶贝尔的《先 说或戏剧中自然主义特质在歌剧中必须遵守
知》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我 新的规则和标准。
们发现,那些醉心于理论的歌剧作曲家在追
二、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求现实主义风格的时候,并非源自个人的兴
而已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这直接决
趣, 19 世纪 40 年代,也正是意大利历史上争
定了作曲家对主题的选择以及对神话故事的 取民族解放和统一的复兴运动时期。这场运
诠释。自古希腊以来,悲剧的主要任务就是 动的目的是要使意大利摆脱外国统治者的领
描写王公贵族,而喜剧被认为只适合表现普 导,使分散的意大利各州建立起一个中央集
通大众的生活。这种美学标准非常明显地对 权的统治。这时的意大利浪漫主义艺术极力
社会现实进行了一种预设,现实主义者们打 排斥那种病态的个人主义。诗人兼音乐家亚
破了这个 规 则,也 就 意 味 着 对 传 统 的 批 评。 历山大·曼佐尼( Alessandro Manzoni,
1785 ~
18 世纪的中产阶级悲剧以及 19 世纪的乡村 1873) 认为一个痛苦的拜伦式主角是“悲惨而
悲剧开启了一个明确的信念: “真正”的现实 无能”的,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物不应该一味
( 而非带有偏见的现实性,也不是有意为之的 地关注和沉溺于个人的痛苦,应该“教导整个
风格化的现实性) 至少可以在戏剧中有一席 人类站 起 来 直 面 上 帝,安 抚 那 些 苦 难 的 灵



之地。



魂。” 艺术的功能不仅是要唤醒生活在社会
正是在这种美学观念的驱使下,现实主 底层的劳苦大众,也要唤醒那些受过教育的
义不仅关注一些现实的个例,而且特指对一 阶层,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而行动。著名的浪
个时代的现实性描写。德国艺术史学家奥斯 漫主义 文 学 批 评 家 佩 卡 姆 ( Morse Peckham,
卡·滨 ( Oscar Bie,1864 ~ 1938 ) 曾 评 论 普 契 1876 ~ 1944) 曾经坦率地说过: “要想推翻奥
44
尼 和 焦 尔 达 诺 ( Umberto Giordano,1867 ~ 地利人的统治,必须要大部分意大利人奋起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14 年第 4 期




反击。” 所有的民族艺术都担负着双重的功 力排众议 为 其 谱 曲,将 其 搬 上 了 歌 剧 舞 台。
能: “为唤起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所有的艺 从时间上看,小说的问世到歌剧的成型,只有
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无论是历史传奇故 短短的 4 年时间,这在歌剧史上是前所未有
事、绘画还是歌剧都将意大利人描绘成野蛮、 的先例。威尔第几乎原封不动地保持了小说
残忍和报复心重的形象。他们是具有强烈进 中的时代 背 景,使 作 品 具 有 强 烈 的 现 代 性。
攻意识的意大利人。一部意大利小说或歌剧 最大胆的是,剧中的女主角并不是意大利正
中的反面人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以及双重的功 歌剧中高贵的夫人或纯洁的少女,而是以一
能———去唤起反压迫的意识,并展示意大利 个妓女的生活与爱情为主题,将一个被社会
人强 烈 的 进 攻 意 识 和 掌 握 并 运 用 权 力 的 唾弃的风尘女子转化成道德上的圣洁楷模,



能力。” 从一个纵情享乐的名妓成长为一个甘愿自我
19 世纪的意大利民族复 兴 运 动 积 极 地 牺牲的圣女。这在 19 世纪 50 年代还是一件
推动了那些具有民族意识的政治先驱们的行 非常具有挑衅性的事情,这是在明目张胆地
动,同时也包括一批饱含爱国热情的艺术家 攻击古典主义者的戏剧原则。威尔第毫不畏
惧地声称: “这是一个时代的主题” 。只有



们。威尔第的歌剧就曾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特 历

性被民众视为争取民族自由的代言人。 一个受到复兴运动精神影响的作曲家才能如 ·

1. 题材的现代性 此紧密地将艺术与时代的脉搏联系在一起。 统
尽管威 尔 第 喜 欢 视 自 己 为 传 统 的 坚 守 2. 悲喜剧的反讽
者,是一个完全依靠灵感创 作 的“无 知 的 农 莎士比亚创立的悲喜剧在威尔第成熟时
民”。但通过分析他的歌剧,我们发现他对同 期的歌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戏剧同时
时代的音乐所发生的变化的关注远远超出了 结合了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融合了庄重与
他愿意承认的程度。作曲家从未刻意强调需 滑稽、感动与卑贱等彼此对立的因素,表现出
要更具现实主义特征的当代主题,但其歌剧 对现实人性的思考和关注。美国文学评论家
中的社会环境确实已经与瓦格纳音乐戏剧中 和小说家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1929
的神话背景完全不同。“与瓦格纳相比,威尔 ~ ) 曾论及悲喜剧与传统史诗的区别,也是瓦
格纳和威尔第之间的区别: “即使在莎士比亚



第是一个更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作曲家。”
威尔第曾在《西蒙·波卡涅拿》( 1856 ~ 1857) 悲剧和威尔第那首次反映人类笑声的歌剧最
的修订版中明确表现出对以莎士比亚为代表 黑暗的时期,人性中反复的狡诈的活力也即
的现实主义的关注: “莎士比亚是一个现实主 将到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拉辛以
义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 及瓦格纳等大师们都只着意于将整个世界浓



是一个充满了灵感的现实主义者。” 缩在一个巨大的冲突之中; 相反,莎士比亚和
毫无疑问,《茶花女》的题材是最具现实 威尔第都深知,即使在阿伽门农被杀( 埃斯库
主义意义的。歌剧改编自小仲马 ( Alexandre 罗斯的悲剧) 的时刻,隔壁也完全可能正在开



1824 ~ 1895) 创作于 1848 年的同名小
Dumas, 生日庆典。”
说。故事题材源自小仲马与巴黎上流社会的 这种 悲 喜 剧 的 新 风 格 在 威 尔 第 的《弄
高级妓女玛丽·杜普莱西的爱情经历。当威 臣》和《茶花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曲家
尔第在巴黎接触到这部作品时,人们正在热 在歌剧中大量使用反讽的手法来组织歌剧的
烈地讨论它的“离经叛道”,并试图从理论的 结构和布局,采用融合与对比的双重特质革
45
角度去诠释这种文学现象。1852 年,威尔第 新了意大利歌剧。
2014 年第 4 期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音乐艺术

《弄臣》中的利哥莱托既是宫廷 里 供 主 要她认清公爵好色的本性。这里的场景分成
人逗笑取乐的小丑,也是一位对女儿百般呵 旅馆内和旅馆外两个相互独立的场景,剧中
护的父亲,既是邪恶的化身也是善良的代言 人物也分成两组,屋内是好色的公爵和淫荡
人。该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自娱自乐 的玛达莱拉,屋外是愤怒的利戈莱托和心碎
的国王》( 1832) ,威尔第因在剧中发现了“莎 的吉尔达。四 重 唱“爱 之 娇 子”是 威 尔 第 最
士比亚式”的主题,遂决意 将 其 搬 上 歌 剧 舞 著名的重唱,不仅有威尔第特有的优美旋律,
台。从他写给台本作者皮亚维的信中我们可 大量的旋律和节奏的重复也强调了剧作法上
以清楚地看到这点: 的讽刺效果。确切地说,这实质上是两首二
《自娱自乐的国王》有最伟大的主题,可能也 重唱的叠加———公爵与玛达莱拉的喜剧二重
是最伟大的现代戏剧。利哥莱托是莎士比亚式的 唱和吉尔 达 与 利 哥 莱 托 的 悲 剧 二 重 唱 的 重
人物! ! 与埃尔纳尼是何其相 似啊?! ! 这 个 主 题 合。48 小结的引子,采 用 喧 闹 的 说 白,取 代
不可能失败。你知道,六年前,我在看到《埃尔纳 了传统意义上的宣叙调,引子之后也并非早
尼》的 剧 本 时 就 说 过: 哦,上 帝,这 不 容 错 过。今 期歌剧中的那种四个角色共同演唱一首咏叹
历 天,看了好 几个 剧本,当 看 到《自 娱自 乐的 国王》 调的模式,而是为公爵准备了一首分节歌,其
史 时,它闪耀着光芒,激发着我的灵感,我也说了同
· 他三人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加以评论。动作
传 样的话: 哦,上帝,这不能错过。

统 没有停止,以完全矛盾的方式非常具有讽刺
《弄臣》的故事情节建立在一个深刻的 意味地在继续。公爵的第二诗节的音乐与其
反讽之上。剧中的男主角利哥莱托是一位职 他三人形成对位的方式。玛达莱拉卖弄风骚
业的宫廷弄臣,他地位卑贱,身体残疾,为博 的旋律,与吉尔达的叹息式音调对应,从高音
取主人的欢心,作恶多端,丧失了基本的道义 区绝望地下行至低音区,愈发动人心弦。利
和良知,因嘲弄一个被公爵玩弄的女孩的父 戈莱托的 音 乐 从 和 声 上 给 了 女 儿 更 多 的 支
亲而遭到诅咒———“你必将经历一个父亲的 持。在尾声处,两个女人的声音占据主导地
痛苦”。面对 女 儿,他 是 一 位 令 人 尊 敬 的 父 位,相互形成对比和讽刺: 吉尔达的声音带着
亲,视女为命,百般呵护。即便如此,吉尔达 悲伤爆发出来,音乐是每两个十六分音符加
仍然没能幸免于公爵的魔爪。面对仇恨和羞 两个同时值的休止符。玛达莱拉的笑声也采
利哥莱托又成了残忍的刽子手,他雇请职
辱, 用断奏的十六分音符,正好填充在吉尔达的
业杀手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颇具讽刺意味 休止符的地方。在尾声重复的时候,屋里和
的是,最后被杀死的不是公爵而是他的女儿 屋外两对人物的对比变得更加尖锐不和谐,
吉尔达。故事的结局没有遵循传统的因果善 屋里的一对情人相互拥抱,他们的激情与欢
恶逻辑,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世界也没 乐与吉尔达的绝望、利哥莱托的愤怒混合到
有为个人的悲伤驻足。第一幕的诅咒发生之 一起。描写爱情的旋律优美抒情,平稳连贯,
前,
歌剧完全是喜剧性的风格; 第二幕的雇凶 描写吉尔达与利哥莱托的旋律则采用断断续
杀人则是纯粹的悲剧,延续的是意大利正歌 续的十六分音符,屋里的喜剧气氛与屋外的
剧的传统; 第三幕,则是前所未有的喜剧和悲 悲剧同时出现在一首重唱中,既形成鲜明的
剧的融合,混合了讽刺和颠覆,也是威尔第所 对比又构成强烈讽刺。从戏剧手法上来看,
有歌剧中最“莎士比亚”特色的场景。 这是威尔第最绝妙的构思,同时也是最具莎
第三幕,公爵来到小旅馆与玛达莱拉约 士比亚式的戏剧场景。
46
会,利哥莱托把吉尔达带到破旧的小旅馆外, 从声部配置上看,以往歌剧中的反面角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14 年第 4 期

色通常都是男中音或男低音演唱,如《唐璜》 也许,大部分 19 世纪的观众都没做好准


中的男中音 和《利 波 莱 洛》中 的 男 低 音。剧 备去接受如此反传统的结局,但是又不得不
中好色淫乱的公爵由英雄性男高音演唱( 这 承认他们正在见证一次伟大的革新。批评家
种声音类型在 19 世纪 40 年代之前的歌剧中 的抗议无不说明了新颖性的特殊本质以及它
几乎没有出现过) ,无疑也具有现实主义的革 所暗含的征兆。该剧在威尼斯首演后,翌日
新意义,预示了作曲家将采用讽刺的手法以 就受到官方报纸最尖锐的批评:
及对戏剧传统的颠覆,而这种讽刺和颠覆完 我们很难在一个晚上对这种类型的歌剧加以
全是由公爵轻浮好色的举止以及他那具有标 评判。昨天晚上,我们被歌剧的大胆新奇所震撼。
志性的 男 高 音 音 色 来 完 成 的。公 爵 演 唱 的 这种新奇不仅表现在主题上有些古怪,音乐、风格
《女人善变》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咏 以及形式都同样如此。我们并没有完全明白整部
叹调,也是最好的“反讽”例证。咏叹调欢快 作品。它有点像半正歌剧 ( opera semiseria) ,用一
的情绪使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这种快乐暗含 段舞蹈音乐开始,他的主角是一个驼背。它开始
着一种精心设计的讽刺。当公爵唱着这首欢 于一个盛宴,结束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屋,在这个小
乐的咏叹调来到破旧的小旅馆与玛达莱拉约 屋里,爱 情 遭 遇 背 叛,人 的 生 活 被 约 束。总 而 言 历

会时,这里的讽刺还仅仅是欢乐的旋律和阴 之,维克多·雨果的《自娱自乐的国王》质朴而简 ·
洁,该剧具有所有原著的特征。作曲家和诗人都 传
暗、破旧的旅馆背景之间的不协和。随着剧 统
情的发展,这首歌曲逐渐成为一个预示性的 屈服于目前已经过时且几乎灭绝的撒旦学派死后
的效果。他们在一种畸形和恐怖中寻找美丽的理
主题,成为整部歌剧中最揪心的音乐。谋杀
想,他们避免以传统( 亚里士多德式) 的方法去表
结束之后,当利哥莱托洋洋得意地用宣叙调
现同情和 恐 怖,而 是 着 力 于 灵 魂 的 痛 苦 和 憎 恶。
诉说着杀死公爵而后快之时,远处突然再一
凭良心说,我们不能苟同这样的趣味。

次传 来 公 爵 的 声 音,他 一 边 唱 着《女 人 善
变》,一边心满意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对于 但是,威尔第丝毫没有曲意迎合 19 世纪
公爵而言,这不过是很平常的一天。而这首 意大利观众的戏剧趣味,而是根据自己独特
欢乐的歌曲却意味着麻袋里装的绝不会是公 的戏剧观念和敏锐的历史判断力为雨果这部
爵的尸体,它不仅暗示了走运的公爵仍然还 并不走运的戏剧谱曲,并最终大获成功。
活着,而且给了利戈莱托和观众一个可怕的 《茶 花 女 》也 不 乏 悲 喜 剧 结 合 的 案 例。
暗示———第一 幕 的 诅 咒 可 能 在 这 里 成 为 现 维奥列塔拖着虚弱的病体周旋在贵族们欢乐
实。极大的讽刺和羞辱向利戈莱托袭来,他 的舞会上,面对阿尔弗雷多的爱情既渴望又
的洋洋得意完全是最残忍的自我嘲讽,这里 彷徨,她既是堕落的风尘女子又是甘于自我
再也没有喜剧和悲剧的交织,而是悲剧的延 牺牲的圣洁楷模。人性的善与恶真实地结合
伸,戏剧上的讽刺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同一个戏剧人物中,让我们看到的是更真
这种戏剧手法完全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喜 实可感的人性。该剧的最后一场也是悲喜剧
剧风格,正如韦斯( weiss) 所言 “在这里,一个 成功结合的优秀案例,维奥列塔临死前的悲
国王( 或公爵) 是一个傻子,一个傻子 ( 或弄 剧旋律伴随着幕后传来的寻欢作乐的笑声,
臣) 是一个悲剧的主角。故事情节并没有遵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地将悲剧和喜剧融合在一
循善恶因果的固有逻辑发展,而是带来了非 起,对于威尔第和莎士比亚而言,这才是真正
常意外的结局,善良的吉尔达最终成为父亲 的现实生活。正如斯坦纳所言“在茶花女中,


 47
阴谋下的牺牲品。” 饮酒作乐的巴黎人的欢笑声击打着垂死中的
2014 年第 4 期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音乐艺术

维奥列塔的窗户,这不是嘲讽,而是丰富的生 阿尔弗雷德与维奥列塔的爱情二重唱“幸福



活原本就不会为个人的悲伤驻足。” 的日子”的音乐非常自然地融入了从隔壁房
为了获得真实的戏剧效果,威尔第的剧 间传来的华尔兹的舞曲旋律,深刻地表现出
中人物都保持着他们特有的个性与特征,利 他们对炙热爱情的矛盾心理———产生于风流
哥莱托既是奸诈的弄臣又是慈祥的父亲,维 舞会上的爱情热烈而直接,却又隐含着许多
奥列塔身为一名风尘妓女却有着甘于自我牺 不确定的因素,这种环境下所诱发的激情对
牲的圣洁灵魂,真实的人性把种种事件和力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考验和威胁。
量的幻影都召唤出来化为实体,就像灵魂在 从音乐戏剧的历史来看,威尔第歌剧中
魔灯的照射下把影子投向宇宙,那就是现实,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说白
那就是围绕在人物身边的悲剧或喜剧,呼吁 式的旋律”。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歌剧不断地
他们的权利或救赎他们的罪行。 使用这 样 的 音 乐 手 法 来 表 现 真 实 的 情 感。
3. 音乐中的现实主义 《茶花女》从第一幕“他也许是我最渴望见到
当然,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并不等同于音 的人”前面的独白到第二幕与乔治·亚蒙的
历 乐的现实主义。因此,是否采用当代的主题 二重唱,再至第三幕在病榻上读乔治·亚蒙

· 并不是我们区别《茶花女》与《埃尔纳尼》和 的来信,女主角都采用了说白式的旋律,这样

统 《弄臣》的 音 乐 戏 剧 风 格 的 唯 一 标 尺。音 乐 的演唱方式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的,为了获
必须为来自文学领域的现实主义题材提供新 得真实的戏剧效果,传统的形式已经被抛弃。
的手段和技法,将文字的力量转化为音乐的 为了获得戏剧的真实性,维奥列塔的咏
动力,二者合二为一,自然天成,方能称为音 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用了非常



乐的现实主义。施内贝尔 曾经提到威尔第 细微甚至可以称为雕琢的技法来描写女主角
的现实主义特征虽然受到文学题材的影响, 的内心变化。在咏叹调开始之前女主角有一
但真正让他的歌剧绽放光彩的却是音乐: 段独白,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阿尔弗雷
威尔第的音乐戏剧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可能是 多,但又羞于承认,内心既兴奋又彷徨。为了
音乐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展示的是他所生 让观众听清歌词,作曲家采用节奏性的音乐
活的现实社会和环境中真正的人,同时也直接关 来支撑朗诵,旋律线条简洁明了,音阶式上、
注到这些人物真实的内心 情感———虚伪、真 实 的 下行和同音反复,时断时续的旋律充分描绘
情感———甚至他们纯粹是出自一种本能或无意识 了维奥莱塔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宣叙调之
的行为———这些都明确无误地阐明了: 当然,所有 后的咏叹调“啊,梦中的人儿”,旋律异常舒
这些光芒都直接来自于音乐。


缓柔美,薇奥列塔在想象真爱的来临,幻想她
《茶花女》的题材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但 会得到幸福,向上的八度跳进表现出她难以
对威尔第而言,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不过是 抑制的激动心情。经过对爱情的幻想和陶醉
为音乐的结构安排提供新的环境和机会。第 之后,她又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身为风尘女
一幕中的舞会场景并不是单纯地为咏叹调和 子不可能得到真爱,在随后的卡巴莱塔“及时
二重唱提供欢乐的背景,而是为剧中角色提 行乐”中她决意要回到原来纸醉金迷的生活,
供戏剧动作和矛盾冲突的动机。阿尔弗雷多 消耗生命直至死亡。旋律采用轻快华丽的圆
的《祝酒歌》既是外部的、社会的因素,也是 舞曲风格,快速的节奏且伴以大量的花腔,表
内在的、个人的因素,上流社会的浮华与贵族 现出维奥列塔身为妓女的轻佻与浅薄,同时
48
阶级的享乐主义同时结合在这首咏叹调中。 也是她在思量爱情后的兴奋与自嘲。快速的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14 年第 4 期

华尔兹舞曲成功地烘托出维奥列塔情感的爆 多,用一种较慢的速度产生了卡巴莱塔的效
发,而热烈的情感又反过来衬托出华尔兹轻 果。从“快 - 慢”的速度处理与传统的“慢 -
快活泼的特点。这段长大的音乐非常细腻地 快”完全相反。这首二重唱的速度变化非常
刻画了茶花女复杂的内心变化———从对爱情 细微频繁,使速度的变化在戏剧的发展中起
的沉思、向往、热情、徘徊、犹豫到最后的自我 到了一定的修饰作用。每首旋律表达一种情
放逐等内心变化,戏剧层次丰富多变,音乐手 感类型,从 中 快 板 的“阿 尔 弗 雷 多 在 哪 里 ”
法却极其精炼有效。 “极其活泼的”( vivacissimo) : “哦,你不知道
维奥列塔与乔治·亚芒的二重唱已经超 我多么爱 他 ”到“还 需 更 有 生 气 的 ”( Ancor
出了歌剧的传统。两人的对话经历了几个回 piu vivo) 的“没有阿尔弗雷多,我宁愿死”,速
合,
第一次对话是亚蒙严厉斥责维奥列塔,薇 度到节奏都有丰富的对比和变化,成为表现
奥列塔的反应也很激烈,以强硬的态度请他 戏剧张力的最好手段。二重唱结束后的尾声
出去。两人的交锋采用对白式的宣叙调,没 采用卡巴莱塔的旋律,音乐在一个慢板的哭
有明确的旋律; 第二次对话,亚蒙拿出女儿做 泣式的旋律中结束,而非传统的强烈的情感
挡箭牌,因儿子长期与一名妓女同居,不仅影 结尾。这样的戏剧手法无疑具有明确的现实 历

响了家庭的荣誉,也影响到女儿的婚姻。直 主义特征。 ·

到他演 唱 的 咏 叹 调《上 帝 给 了 我 一 个 好 女 《弄臣》中也不乏现实主义音乐的例证。 统
儿》时,两人的对话中才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完 第二幕,吉尔达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去维
整的旋律。第三次对话,由亚芒先发球,说男 罗纳,而是悄悄返回了小旅馆外。屋里的兄
人不可靠,你的美貌最终会消失,以此来击倒 妹俩与屋外的父女俩演唱的四重唱仍然用一
薇奥列塔。薇奥列塔虽然一听到男人不可靠 段说白式的旋律引入,“莎士比亚式”的暴风
的“忠告”时,内心就已经被击中,但仍然坚 雨音乐继续响起。最大胆的现实主义手法是
持。她的独白以同主音小调出现。在亚芒的 将男声合唱置于幕后,用哼唱的方式来模仿
威逼下,薇奥列塔经历了愤怒、反抗、请求、退 呼啸的狂风。也许我们将这种人声模仿暴风
让到最后的妥协,薇奥列塔的性格和内心情 雨的手法称为现实主义听起来有些不那么可
感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与变化,从对爱情的 靠,但是,艺术的现实主义并不等同于完全忠
无限憧憬和坚决捍卫到证实现实痛彻心扉的 于真实的 自 然,而 是 忠 于 情 感 的 自 然 状 态。
悲切哀鸣,到牺牲视为生命的爱情成全他人 当吉尔达决定挽救公爵的性命,敲门去做替
幸福。这 种 矛 盾 冲 突 过 程 中 情 感 的 复 杂 转 死鬼时,乐队用木管的断奏模仿暴风雨的呼
换,是通过说白式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等不同 啸,同样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这种描绘
音乐形式来推进和实现的,从速度到节奏都 自然的音 响 为 戏 剧 的 发 展 带 来 了 无 形 的 张
有丰富的变化。 力。暴风雨音乐预示了悲剧性的结局,带给
为了配合戏剧的发展,威尔第在速度上 最后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戏剧效果。音乐的
也对传统的形式做了颠覆。这首二重唱的前 高潮是一首两个诗节的三重唱,屋里是这对
半部分维奥列塔与亚芒的对话: “阿尔弗雷多 残忍的兄 妹 为 了 是 否 杀 死 公 爵 而 发 生 的 争
在哪里”的速度还是 中 快 板 ( allegro modera- 吵,屋外是偷听到争吵而愤怒的吉尔达。当
to) ,在亚芒唱到“你的美貌最终会消失,男人 吉尔达敲门去做公爵的替死鬼时,谋杀发生
不可靠”时采用“缓慢移动”( andante piuttosto 了,管弦乐队描绘的暴风雨音乐拼尽全力第
mosso) 的速度来诱导维奥列塔放弃阿尔弗雷
49
四次爆发,大量采用了不协和的小型音阶与
2014 年第 4 期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音乐艺术

减七和弦。 主导地位,却清晰地表现在柏辽兹、威尔第、
歌剧的结尾同样是反传统的现实主义的 比才、穆索尔斯基、亚纳切克、马斯卡尼、施特



手法———舞台上只有两个角色: 死去的吉尔 劳斯以及马勒等作曲家的作品中。”
达和悲痛欲绝的利哥莱托,而且只有一个还
活着。为了“真 实”的 描 写 人 物 所 处 的 具 体 参考文献:
环境,歌剧的结束并没有按照惯例让所有人 1.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ins,
物都出场,而是让利戈莱托独自活在世界上, London,2000.

没有亲人没有爱,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对传统 2. Carl Dahlaus,translated by Mary Whittall,Real-

的颠覆。 ism in nineteenth - century music,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1985.
结 语 3. Charles Rosen and Henri Zerner,Romanticism and
Realism - The Mythology of Nineteenth - century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将 19 世纪的音乐归
Art,The Viking Press,New York,1984.
为“浪漫主义”这一大的时代范畴之内,浪漫
4. Erruccio Busoni,Entwurf einer neuen Asthetik der
历 主义音乐占据着时代的主流,显赫的地位一
史 Tonkunst,Frankfurt am Main,1974.
· 度遮蔽了其他音乐风格的光芒。而浪漫主义

5. Arnold Schoenberg,Style and Ldea,end edn,
统 艺术兴盛于一个现实主义的时代,这一概念 London,1975.
本身就说明艺术在本质上并非都相同,浪漫 6. Oscar Bie, Die modern mudic und Richard
主义音乐和现实主义文学之间并非是绝对的 strauss,Berlin,1906.
对峙。 7. Morse Peckham,Romanticism and Ideology,Hano-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既体现出 ver,N. 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95.
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特征,也表现在具体的音 8. To Giulio Ricordi,20 November 1880,in Letters
乐变化。在题材的选择上,更为关注社会底 of Giuseppe Verdi,sel,transl. and ed. by Charles
层人物的悲苦命运、人性的特征、人的现实经 Osborne,London,
1974,pp. 212 ~ 213.

验以及社会机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社会背 9. Richard Taruskin,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景在这里绝不是偶然的因素,戏剧动作源自 Music,Volume3,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10. George Steiner,“Maestro”,The New Yorker,19
社会的因素,固定的动机被戏剧的机制所取
April,1982.
代。音乐的手段服务于戏剧的目的,为了戏
11. 沈旋主编: 《西方歌剧词典》,上海音乐学院出
剧的真实性,传统的形式遭到了抛弃。用音
2011。
版社,
乐模仿情感的真实效果,让旋律适应戏剧的
12. 杨燕迪: 《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和心理洞察》,
对话以及歌词的冲突,所有的音乐形式以及
载《音乐爱好者》,
2000,第 20 ~ 22 页。
音乐手段都让位于强烈的戏剧动作,为了与
13. 【法】罗杰·加洛蒂: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吴
这些戏剧动作匹配,形式结构和音乐都被最
2008。
岳添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大化的改变了。威尔第歌剧中音乐的现实性 14. 【丹麦】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三
与文学的现实性是完全一致的,这种现实主 分册《法国的反动》,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
义的特征可能表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 2009。
社,
已经带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最后,我们借用 15. 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
卡尔·达尔豪斯的观点来结束全文: “现实主 义———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薛鸿时
50
义作为一种音乐风格,虽未在这个时代占据 1988。
译,三联书店出版,
音乐艺术 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2014 年第 4 期

16. 将承 勇: 《十 九 世 纪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 现 代 阐 义时期的重要诗人,小说家,被视为德国浪漫
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派文学的发起人,为浪漫派艺术童话的发起奠
17. 曾繁亭: 《文学自然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定了基础。
2008。
出版社, 瑢 E. T. A. Hoffmann ( 1776 ~ 1822) ,德国 著述家,


音乐评论家、作曲家、指挥家。作有 10 部歌剧,
注释: 所写的评论文章以幽默犀利著称。
① Richard Taruskin,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瑣 同⑦,第 61 ~ 62 页。


Music,Volume3,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瑤 同⑦,第 60 页。


p. 568. 瑥 同⑦,第 59 页。


② 同①,第 576 页。 瑦 Oscar Bie, Die modern mudic und Richard


③ Ferruccio Busoni ( 1866 ~ 1924 ) ,意 大 利 作 曲 strauss,Berlin,1906,p. 28.
家,指挥 家 和 钢 琴 家,他 的 钢 琴 演 奏 技 巧 辉 瑧 同①,第 570 页。


煌,以宏伟和诗意著称。早期作品是古典兼浪 瑨 Morse Peckham,Romanticismand Ideology,Han-


漫的风格,受到李斯特音乐的影响。后期的音 over,N. 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乐大胆进入了韦伯恩、巴托克和梅西安的和声 1995,p. 33. 历

和节奏 领 域。最 精 致 的 作 品 是 歌 剧《浮 士 德 瑏
 瑨.
瑩 同
瑏 ·

博士》。 瑠 同①,第 564 页。

 统
④ Kurt Weill( 1900 ~ 1950) ,德国出生的作曲家, 瑡 To Giulio Ricordi,20 November1880,in Letters


1943 年加入美国籍。曾在德国担任多年歌剧 of Giuseppe Verdi,sel,transl. and ed. by Charles
院合唱指挥,创建了新的通俗歌剧乐派,在德 Osborne,London,1974,pp. 212 ~ 213.
国引起广泛关注。代表作有《马哈根尼城的兴 瑢 同①,第 580 页。


衰》和《三分钱歌剧》等。 瑣 George Steiner,“Maestro”,The New Yorker,19


⑤ Ferruccio Busoni,Entwurf einer neuen Asthetik der April 1982,p. 171.
Tonkunst,Frankfurt am Main,1974,p. 23. 瑤 同①,第 583 页。


⑥ Arnold Schoenberg,Style and Ldea,end edn, 瑥 同①,第 593 页。


London,1975,p. 450. 瑐
 瑥。
瑦 同

⑦ Carl Dahlaus,translated by Mary Whittall,Real- 瑐
 瑣。
瑧 同

ism in nineteenth - century music,Cambridge uni- 1930 ~ ,德国作曲家,信奉只有
瑨 Dieter Schnebel,


versity press,1985,p. 11. 放弃音乐才能拯救音乐的理论,作品包括有非
⑧ 同⑦。 音乐音响与噪音,如《怀旧》。著有论述施托克
⑨ 同⑦,第 12 页。 豪森和卡格尔的专著。
⑩ 同⑦,第 58 页。 瑩 同⑦,第 64 页。


瑡 Johann Ludwig Tieck( 1773 ~ 1853) ,德国浪漫主

 瑠 同⑦,第 120 页。

5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