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楊曉薔 109104021 哲學一

精神分析哲學期末報告
2020/1/7

從紀錄片《獄成正果》(The Work)淺談宣洩心理治療

研究動機
這學期我修了兩門哲學選修,分別是蔡偉鼎老師的「醫學與哲學:存在主義
與存在治療」和李維倫老師的「精神分析哲學」,兩門課所談論的內容有幾分
相似之處,但也有幾分不同之處,對於宣洩心理治療有著各自的詮釋,對此,
更加助長了我對心理治療的興趣。
但因我知道的案例不是很多,也不是很詳盡,因此,希望藉由學期初時在
蔡偉鼎老師的課程中看的一部紀錄片《獄成正果》(The Work)中的案例來討不同
心理治療方法。紀錄片是以一群心理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工到男子監獄裡
面做集體強化治療專案為主題進行拍攝,這個專案是罪犯改造計畫的一部份,
兩年一次,為期四天,多數的犯人是因暴力或幫派長期服刑。並且在紀錄片的
最後提到,參加過專案的出獄者沒有再次進入過監獄,多少顯示了專案的成效。

研究內文
在整部紀錄片中大多是採取談話或動作的情緒「宣洩治療」,大多的時候
心理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工和罪犯們交錯圍圈坐,也有部份時候是兩三人
的小組談話,以及一個人沈澱的時間。而我認為使用宣洩治療對於這個案例較
為合適的原因和參加者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是參加者的性別,這個專案
的參加者皆為男性,而男性在社會的框架下被期待著表現堅強,以致他們很多
的情緒受到壓抑。其次是參加者的身份,參加者多數因暴力或幫派長期服刑的
犯人,同樣的在暴力和幫派的文化下,「軟弱」似乎也是不被允許的。這些情
緒長期的被壓抑和忽略,多少導致他們偏差的行為。
宣洩(catharsis)一詞源自希臘文 Katharsis,指透過淨化以達到一種「新」
的狀態。在心理治療方面,各學者也對宣洩治療抱持著自己的看法。在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五講〉中有提到他和 Breuer 用宣洩治療來使病人回想到已被遺
忘的過去記憶,並伴隨著情緒宣洩的過程將內心的壓抑釋放,那些原先受阻的
慾力開始暢通,因而使病人感受到情緒上的釋放。心理劇創始人莫雷諾認為透
過宣洩,個體可從過去保守角色的束縛中釋放,例如,紀錄片中的犯人將原本
受社會和自己期待「剛強」的性格釋放。
另外,在專案中多數的時候採取的是宣洩的「團體治療」。我認為是因為
此專案的參加者的共同點是皆為男性且為服刑者,符合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理
論與實務》團體治療中的療效因子「普同性」(Universality)和「團體凝聚力」
(Group cohesiveness) ,採取團體治療讓參加者可以有認同感,能以比較輕鬆的心
情去面對。還有「希望重塑」(Instillation of hope) ,參加者為自願參加,在獄中
屬於較願意改變的一群,也對出獄後對生活抱持著希望和期待。以及「人際學
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和「提高社交技巧」(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不管是對當前的獄中生活或是出獄後的人際互動都有幫助。當然團
體治療也有缺點,當參加者是一群男性服刑者時,除了「普同性」和「團體凝
聚力」的優勢外,是不是容易有比較的心態、放不下自尊心、不敢完全袒露內
心?宣洩的個別治療和團體治療各有優缺,在個別治療中病人要面對的只有治
療師一人,然而在團體治療中則還要擔心團體其他成員的眼光,引響宣洩的效
果。但這個專案會選擇以團體治療的形式完成,必定有他的原因,而我認為其
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這個專案是採自由參加,而在獄中或想參加的認多少有
著想要改變的決心,並且對未來抱持著希望。採取團體治療,聚集有心人,一
起努力,相對有利。
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一位社會人士以志工的身份加入專案,
在某位犯人發表他內心的想法時,這位志工總是以帶有歧視性的言語去回覆,
在多次的言語交鋒後,和這位犯人大打出手,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
馬上介入解決。在諮商師的引導下他坦承,他很容易和人起衝突,但同時也對
自己很沒信心,時常覺得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在諮商師的引導下,藉由談話追
朔到他的童年記憶。小時候,爸爸在修車時他在一旁看著,很想幫上一點忙但
卻什麼也幫不上,直到爸爸開又請他幫忙去拿一隻螺絲起子,他連忙跑去找,找
了好多次卻多不是爸爸要的那一隻。最後爸爸對他說一句:「算了,你去房子
裡休息吧,我自己來。」年幼的他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時常對自己沒自信,
和爸爸的相處模式也不是很融洽。而在紀錄片中,治療師給他的治療方法是宣
洩情緒,他們讓男子盡情地大吼大哭,並且搭起一到人牆,將它比擬成那些負
面的情緒,讓男子衝撞過去。剛看完這個案例時我想,為什麼單純的情緒發洩
真的能讓患者消除多年來心裡過不去的那個坎嗎?我認為針對這個案例,除了
讓男子發洩情緒外,是不是也可以讓男子和爸爸好好聊聊,才能更進一步地解
決問題?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爸爸被判五十五年有期徒刑正在監獄服刑,他真的很愛
很愛他年幼的兒子,很想見到他,他願意為了他改變,兒子是他活下去的唯一
動力,但他的太太則是都不願意讓他見他兒子一面。五十五年是個不小的數字,他
將錯過兒子的成長,如今他已經失去活著的意義了。專案的工作者除了給他建
議,希望他能找到其他生命的意義,並且答應他在未來九十天內,會盡快和他的
太太聯繫,帶他兒子來探監。而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和上一個案例很不一樣
的地方是在於,治療過程中除了治療師和他的談話外,以及讓他大哭釋放情緒
的宣洩治療外,還搭配了其他的社會工作者,一起幫助男子解決困難。
承如亞隆在《存在心理治療》所說的,「宣洩身雖不會造成改變,卻在治
療過程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亞隆《存在心理治療》,第 304 頁)、「引
發情感的目的不只是宣洩而以,而是幫助病人重新發現自己的願望完成治療的
主要問就是許多治療師過於重視引發情感的技巧,而沒有看見更深層的目
的。」(亞隆《存在心理治療》,第 309 頁)。此外,書中也提到,佛洛伊德
對於伊莉莎白小姐喜歡姐夫的案例,在精神分析報告中只有提及他使用了宣洩
技巧,讓伊莉莎白小姐說出心中的不舒服,而治療好它的病。但是事實卻不僅
如此,佛洛伊德除了讓伊莉莎白小姐說出心中的不舒服外,他還鼓勵伊莉莎白
小姐去探視姊姊的墳墓,和伊莉莎白小姐的家人溝通過等一系列的行動,才治
好了伊莉莎白小姐的病。
「人會因為勸告而改變,這種天真的期望直接來自道德的哲學信念,認為
如果人真的知道什麼是善,就會據此而行。……根深蒂固的精神病裡不會輕易
居服於勸告,還需要更多的治療力量。」(亞隆《存在心理治療》,第 292
頁),由此可見,我認為,單純的情感宣洩或是治療談話中單方面的勸告,都
不是個絕對有效的方法。我認為當一位患者會主動去找治療師或是選擇接受治
療時,肯定是有一定程度的出於自己的意願,且在日常生活中碰上了某些困難,
而這些困難時常不只單單只是心理的因素,可能還有現實的問題。想要完全醫
治患者,治療師該做的不僅僅是單純對患者的心理治療,甚至得擴及患者身邊
的人,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宣洩治療或其他的談療法。或許可以做跨領域的結合,
結合社工師等和患者一起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而治療的目的正是「改變」,不
管是改變患者的意志,使他進而去改變它的行動,或是做跨領域的結合,幫助
他一起做出改變的性動,都是進行治療的核心關懷。

結語
承如李維倫老師在課堂上所說的,沒有絕對「對」和「不對」的治療,只
有適不適合個案的治療。

參考資料
紀錄片《獄成正果》(The Work)
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亞隆《存在心理治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五講〉
楊明磊(1986) 〈諮商與輔導〉,126 期 30-33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