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十課 我看大明湖

一. 主旨
作者曾在濟南生活三年,對大明湖瞭解透徹,鑒於一般人對大明湖的誤解,故以其所見、所聞
所感,指出大明湖景色與《老殘遊記》所述並無不同,問題在於在不同的季節和從什麼角度去觀
賞它。作者指出大明湖的特徵是安靜樸素、含蓄有用、人傑地靈,孕育了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
作者還通過本文抒發了對大明湖、山東和祖國的深厚感情。

二. 段落大意
全文共六段,大意如下:
(1) 讀了劉鴞的《老殘遊記》去遊大明湖的人感到失望,是因為化他們沒有注意時間和地點。
(2) 指出大明湖的景物並沒有改變,如要看它的全貌,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
(3) 說明大明湖的特徵是安靜樸素、含蓄有用,並分別從環境和先哲言論說明它安靜樸素的特
點。
(4) 從大明湖沿岸的亭臺樓閣、古物文獻、對聯扁額,說明大明湖充滿文化色彩,「濟南名士
多」,並不是空話。
(5) 將大明溮和中國其他湖泊比較,說明大明湖具有經濟價值和有用的特徵。
(6) 大明湖具有厚重瀟灑、純樸靈秀的特徵,而言也是中華民族的特徵。

三. 寫作技巧
本文集議論、記敘、描寫、抒情於一身,寫來明快、生動,飽含哲理。
(1) 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2) 先破後立,突出論點
(3) 記敘為主,抒發觀感
(4) 引用語例,加強效果

四. 思考題

(一) 根據《我看大明湖》一文,回答以下兩問:
(1) 文中提到「常聽人說,讀了《老殘遊記》去遊大明湖,一定會感到失望或幻滅。」這些人為
什麼會感到失望和幻滅?【1990 年會考試題】
答: 一般遊人對大明湖感到失望和幻滅的原因是:
 百花陽沒有花
 歷下亭碰不到名士。
 大明湖不是湖,只是一條夾岸長滿蘆葦的小河。
 找不到千佛山的倒影,看不到鵲華秋色。

(2) 大明湖自劉鴞寫《老殘遊記》以來,變化大不大?為什麼?
答: 從劉鴞寫《老殘遊記》到作者梁容若寫《我看大明湖》,大約過了半個世紀,這五十年來
其實大明湖的變化並不大,因為「荷花世界柳絲鄉」的風貌依舊,只不過荷花被一排一排
的葦牆圈起來,難以輕易看見罷了。

P.1/4
(二) 解答下列兩問:
(1) 作者認為在什麼時間、地點才可以看到大明湖的真貌?【1983 年會考試題】
答: 作者認為要在下列情況下才能欣賞到大明湖的全貌:
 從蘆葦縫中去窺看荷花。
 在北極閣或城頭馬路上看湖的全貌。
 在天高氣清的秋天,在鐵公祠的湖面寬處看千佛山的倒影,才會看得分明。
 秋天冬天蘆荷枯萎後在千佛山上興國寺的敝廳遠眺,或是坐上飛機向下看,才能看
到大明湖光明如鏡的景色。

(2) 為什麼遊人會覺得大明湖不是湖,只是一條小河?又大明湖的景緻有何特色?
答: 由於白吃蓮蓬、亂摘蓮花的人太多,於是那些種荷花的人,便培植了一排一排的葦牆,
把荷花一區一區的圈起,只留下幾條深水的通路,給閒人蕩槳,因而使人覺得大明湖只
是一條小河。
大明湖最吸引遊人的景色有「一城山色半城湖」、「滿湖荷花繞湖柳」等。

(三) 解答下列兩問:
(1) 作者認為「濟南名士多,這句話是有根據的,試舉例證明。
答: 文中提到與濟南有關的名士共十人。其中
杜甫、李邕在歷下亭歌詠過;
曾鞏、蘇轍寫過有關百花隄滄浪亭的的文章;
李清照、張養浩曾在離湖不遠處居住;
李滄溟、王漁洋、周書昌、馬國翰又都是當地的詩人學者;
上述等人均留下了不少歌頌大明湖的墨跡和晝簡。

(2) 作者說:「大明湖的特徵是安靜樸素,有含蓄,有用處」。試分別從「安靜」、「樸素」、「含
蓄」、「有用」四方面加以說明。
答:  大明湖安靜的特徵如下:
1. 許多泉水整年流進流出,都不發出聲響,即使是颳風和下雨,也沒有洶湧的波濤
和洪流。
2. 畫舫上聽不見笙歌管絃,也不聞暮鼓晨鐘,整天都是靜悄悄的。
3. 水上的鴛鴦安詳自在,鷺鷥在凝神養氣,青蛙也守口如瓶,氣氛寧靜。
4. 賣花的兒女也只是拈花示意,不發一聲。
 大明湖樸素的特徵如下:
1. 湖中雖有畫舫穿梭往來,但聽不見笙歌管絃。
2. 湖岸房舍多為幽雅的住所以及古樸的名剎,予人以樸素之感。
 大明湖含蓄的特徵如下:
1. 賣蓮花的小兒女,只是拈花示意,並不高聲叫價。
2. 齊魯的先哲們,教人要寡言慎行,也是一種含蓄的特徵。
3. 「會須盡剪青蘆葉,教放花香到客般」的題壁,語帶雙關,也是含蓄的表現。
 大明湖是「有用處」的湖泊,其特色如下:
1. 湖田肥,水量足,蓮藕又大又清甜,蓮子飽滿,有分量。
2. 有魚秧、水稻的出產,消費市場又近,極具經濟價值。

P.2/4
(四) 解答下列兩項:
(1) 作者為什麼認為齊魯的先哲們和大明湖的德性有一脈相通之處?

答: 因為大明湖具有安靜、樸素、含蓄、有用、不重修飾、只重實際的特徵;而齊魯先哲則教
人要「訥於言而敏於行」
、「吉人之詞寡」
、「惡夫佞者」
、「多言多敗」,要人們說話謹慎小心,
這正是安靜、含蓄的特徵;「惡夫佞者」厭惡花言巧語的人,正是樸素的特徵;「敏於行」
要求人們注重實際,正是大明湖「有用處」的特點,所以二者有相通之處。

(2) 大明湖和洞庭湖、太湖、烏梁素海、昆明湖、西湖等湖泊,在性質上有何不同?

答: 作者在文中將大明湖和其他湖泊比較,目的在指出大明湖不是儲水的湖及點綴風景的
湖,而是潤澤民生、具有水田作用的湖,強調它的經濟價值。至於洞庭湖、太湖和烏梁素
海是儲水的湖;昆明湖和西湖則是供遊人遊覽的湖。

(五) 從「山光水一望收」到「臨湖築圃,負郭耘香」等對聯扁額,「有的形容活現,有的韻味深長
有嚴正的教條,有蘊藉的嘲諷。」試分別說明那些屬於:
(1) 形容活現
(2) 韻味深長
(3) 嚴正教條
(4) 蘊藉嘲諷

答: (1) 屬於「形容活現」的有:「山光水色一望收」,把北極閣居高臨下,將大明湖的山光
水色一覽無遺的生動情形活現出來。
「臨湖築圃,負郭耘香」,將花圃的位置和花農種花的情形生動地描寫出來。
(2) 屬於韻味深長的有:
「宛在水中央」:既指出歷下亭位於湖中的位置,又隱含對賢者(上古時舜曾耕於
歷山)思慕之情。
「天心水面」:出自北未邵雍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方面指出水心
亭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將月夜水心亭幽美的意境描繪出來,情韻兼備。
(3) 屬於嚴正教條的有: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這是鐵公祠前的對聯,讚揚明代忠臣鐵絃的忠貞不屈 ,
死節守義,可作為後世的典範。
(4) 屬於蘊藉的嘲諷的有:
「會須盡剪青蘆葉,教放花香到客般」這是一副語意雙關的對聯。表面上是說要
剪去無用的蘆葦,才能使荷花的香氣傳到畫舫。其實是以青蘆葉比喻小人,以花香
比喻安寧,以客般比喻朝廷或社會。故整句的意思是說只有剷除當政的小人,朝廷
或社會才能獲得安寧。

P.3/4
(六) 根據《我看大明湖》一文,回答以下兩問:
(1) 為什麼說「大明湖正是山東人的徵」?大明湖的特徵和山東人的性格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答: 作者說「山東人在厚道裏有瀟灑,在純樸裏有靈秀,在平凡裏有器用。」
「大明湖正是山
東人的象徵。」因為山東人的性格和大明湖的特徵相似:
1. 大明湖安靜純樸,泉水流進流出,沒有聲響,鳥不鳴叫,蛙不鼓吹,連晝舫中也沒有
笙歌管絃,寺院也沒有暮鼓晨鐘,這些都是厚重和純樸的表現。
2. 大明湖的亭臺樓閣都有雅緻的對聯湖邊有圖書館,陳列金石文物,漢畫堂有古代雕繪,
羅泉樓有歷代貨幣,張公祠、匯泉寺有字畫碑帖,這些都是瀟灑、靈秀的表現。
3. 大明湖是水面的一種,出藕、出魚、種稻,收穫甚豐,具有用處,這正是平凡裏有器
用的表現。

(2) 作者在「山東人在厚道裏有瀟灑……我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方面和地靈人傑的真意
義」一段文字裏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答: 此段文字是作者客居大明湖三年的深切體會,作者認為「地靈人傑」正是大明湖可愛之
處,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抒發了作者愛齊魯,愛大明湖,愛中華民族文化
的深厚感情。

五. 會考題

(一)《大明湖》的作者為甚麼有下列的看法?
甲 大明湖 的真面目,有辦法看得到。
乙 齊 魯 先哲的名言與大明湖 的德性有相通之處。
丙 「濟南 名士多」不是空話。《我看大明湖》

答: 甲 遊人能注意時間(如在秋冬蘆荷枯萎後),並在適當的地點觀看大明湖,站的高一點兒、
遠一點兒(如在千佛山頭興國寺的敞廳遠眺,或是坐上飛機往下看),就可以見到大明
湖的真面目。
乙 齊、魯先哲曾月名言「訥於言而敏於行」、
「吉人之詞寡」,教人說話簡潔,這與大明湖的安
靜、撲素,有一眽相通的地。
丙 大明湖湖畔的樓閣、亭臺、祠廟、畫舫,都有不少唐宋以來文人、才子、名家創作的聯語、文
章、詩歌、書簡等遺跡,可見「濟南名士多」並非空話。

(二) 本篇的寫作手法是從反面起筆。試據文章內容加以說明。
答: 本文從反面入手,先說出許多人讀《老殘遊記》後遊大明湖,都感到非常失望,認為它名不副
實,對大明湖加以貶抑。作者根據曾在大明湖作客三人的親身體會,逐一澄清人們的誤解,介
紹怎檥才能欣賞到大明湖的美景。

(三) 《我看大明湖》的作者梁容若 在本文文末表達了哪一種感情?他為什麼具有這種感情?


答: 作者在文末稱讚大明湖是山東人的象徵,由此表達出他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原因是
他曾在湖畔作客三年,欣賞過大明湖的美景,理解甚深。
離開

P.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