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5 年 3 月 宁夏社会科学 No.2.M缸·.

,2005
第 2 期(总第 129 期) Social Scienc巳s in Nin阻ia Gen.No . 129

西夏译本〈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 门〉述略

聂鸿音
(中国 社会科 学院民 族 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 (削81)

摘要: 〈持诵圣佛母A生若多心经妥门〉走西夏罔师 i怠慧从梵丈翻译的一部“念诵法


录 。 本文对这部佛教作品加以标点整理,目的是为西夏佛教史补充一份新资料 。
关键词:西夏;佛经;翻译;般若心经;国师
中图分类号: K246.3;G256 . l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0292(200引02- 0087- 03

〈圣佛母般若多心经〉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摩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简称〈般若心经〉,是历史上
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之一 。 自从这部堪称是篇幅最短的佛经被译成汉文以后,围绕它出现的注疏
和“念诵法”之类的著作数不胜数 。 本文介绍西夏国师德慧从梵文翻译的一部“念诵法”一一〈持诵
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这部作品不见于历代著录,它的问世可以为佛教文献学补充一份新的资
料 。 另外,由于我们目前见到的西夏文佛经不是译自汉文的就是译自藏文的,所以这部译自梵文的
作品还可以多少加深一些我们对西夏佛教史的认识 。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1909 年和大批西夏文献一起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
遗址,随即被科兹洛夫率领的俄国皇家蒙古四川地理考察队携往圣彼得堡,今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
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编号 TK . 128 。 原件刻本经折装,曾由俄国汉学家孟列夫在 1984 年详加著
录[! ) (四),全文照片则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96 年刊布 [2)( 1'13 -刑 。 卷中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一、卷首
版画“一切如来般若佛母众会”;二、德慧译本〈圣佛母般若披罗蜜多心经 〉 ;三、德慧译本 〈 持诵圣佛
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四 、 西夏仁宗皇帝御制后序 。 四个部分以 〈 持涌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篇幅
最大,可以看成是全书的主体,下面是经过标点的全文: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兰山觉行国师沙门徒. 这奉幸生传译
奉天豆i运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悻睦然恭皇帝详定
敬礼般若佛母!
夫般若者,三世诸佛出现之源,六度万行究竟之因 。 理智冥符,空有元,碍,远离二边,即契中道。
所以暂时忆念,顿摧止障,悉增福惠,等同佛行 。 超越二来,为菩萨首,济三涂之苦,施人天之乐 。 若
复有人昼夜时中修此现行,读诵受持,所获功德,尽劫元,穷 。 故龙树菩萨见此功德,依彼佛款,集成
一本〈 圣佛母多心经现行要门 〉 ,祖祖相传,至于今尔广获其益矣 。

收稿日期: 2005 -01-10


作者简介:聂鸿音( 1954 -),男,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妥研
究方向为西夏学 。

- 87 一
若善男子、善女人持诵 〈 圣佛母多,心经〉 者,每日早晨或空闲时,于寂静处扫室令净,遍布名花,
洒妙香水 。 其室中央直般若佛母等像,其像面前,花 、 香、灯等诸般供养随力直之,并置一盘白净施
食。 然善男子、善女人其像面前端身而立,焚烧妙香,应发愿云:
为利法界一切有情,离苦获乐,故我今持诵 〈 圣佛母般若多,心经〉。
如发愿己,而礼三拜 。 其像面前软稳毡上翩跪合掌,专观佛像,应诵“所有十方世界中”,乃至
“回向众生及佛道” 。 如诵一边,而礼三拜 。 结脚政坐,二手合掌而执花米,应如是想:自己面前,于
虚空中顿想般若佛母,一面二臂,身具金色,二手心前作说法印,左右胁下而出两根优钵罗花,过于
二肩,其二花台上各直 〈般若经〉 ,头发结系,具喜悦容,额产宝冠,身严衣珞,花月轮上结脚政坐,光
明伎洁,佛母徘徊,顿想无量诸佛 、 菩萨、声闻、罗汉,如是想已 。 然善男子、善女人专观佛会,应诵
〈 圣佛母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乃至“信受奉行” 。 诵一边己,手中花米抛在空中般若佛会,
即时佛会犹如霎雨,从空而来,入自己顶,遍满一身 。 想为不二,自从元始所积业障 、 诸恶重罪,犹如
墨汁流出足底,入于地中,无尽福惠,想令圆满 。 如是周而复始,诵 〈 圣佛母多心经〉 三遍、七遍、二十
一边,至百八遍,随力诵已 。 奉施食者应如是作:于施食上诵“哈哑啡”咒三遍,其食变成百味甘露,
自己,这间出光,照耀虚空,以九召请般若佛会,至于面前,意作供养,诵奉食咒曰:
9奄啊渴 n琅么渴 萨崎斡l嗨麻捺啊哺拽啊与切你身钵捺咄恒哈哑啡受英坷
兄三或一遍,其彼佛会受食欢喜,求索愿事,想令九许 。 其彼佛会从空而来,入自己顶,遍满一
身 。 想为不二,然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念顷,顿舍妄念,不思不虑,凝然而住 。 久久习之,若起妄念、
心散乱时,所见万象如梦如幻,虚虚影彰,而令观之,应作回施云:
诸佛正法菩萨僧 直至菩提我归依
我以施等诸善根为有情故愿成佛
如诵一遍,起般若佛母,慢方可起之,随意游行 。 依如是例,每日持诵,则其善男子、善女人持诵
一遍〈圣佛母多心经〉者,等诵一部 〈 大般若经 〉。 所获功德,于现身上,不适八难,众人爱敬,心无邪
见,恒契真理,所作所为,皆同佛行,不成过借 。 元,始以来所和、宿障,十不善业、五元间等诸恶重罪,
顿然消灭无漏,福惠自然增进 。 所有冤敌,一切邪魔,总心相向,恒常覆助 。 辩才智惠,诸病不侵,永
无夭寿,所祈随意 。 十方诸佛、一切菩萨忆念其人,一切诸天常随拥护 。 临终之时住于正念,十方诸
佛速来接引,安慰称善,随意往生诸佛净土 。 无量功德,悉得庄严,速能证得无上菩提也 。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竞 。
德慧译本〈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不见于历代著录,我在现有的汉文佛教著作中也没有
找到同名的译本,只看到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密教部三”所收的唐不空译〈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
观行念诵仪轨〉及宋施护译〈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 和它的主旨有些相近 。 前苏联
学者弗鲁格在 1933 年曾提示读者比较施护译本 [3](凹剧,但事实上施护译〈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
明观想仪轨〉的具体内容和德慧译〈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迥然不同。西藏大藏经(北京版)
里没有和不空、施护这两个译本相应的著作,署名龙树菩萨撰集的作品中也没有〈般若心经〉的念诵
法 。 这篇作品的最终勘同问题还有待佛学专家来解决 。
我们讨论的这个经卷末尾有 一 篇天盛十九年( 1167 年)五月初九日的夏仁宗皇帝御制后序,讲
述了经文翻译的缘起,史金波先生在 1988 年公布了全文 (4)( 1酬 。 文中说道:
版睹胜因,遂陈诚愿 。 寻命兰山觉行国师沙门德慧重将梵本,再译微言,仍集 〈具空观门施食仪
轨〉附于卷末,连为一轴 。 于神生比皇太后用忌之辰,开板印造番汉共二万卷,散施臣民 。 仍请觉行国
师等烧结灭恶趣中围坛仪,并拽六道及讲演 〈金刚般若经 〉 、 〈般若心经 〉 ,作法华会大来忏悔,放神
幡、救生命、施贫济苦等事,恳仲追荐之仪,用达材劳之德 。
后序中说的〈真空观门施食仪轨〉想必就是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 从文中可知,这部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 〉是由西夏仁宗 皇 帝命沙门德 慧 根据梵文经本重新翻译的,目的是在
皇太后逝世的纪念大法会上供散施之用 。 据孟列夫估计,散施经文的时候是太后曹氏三周年忌辰 。
- 88 一
〈持诵圣佛母般若多心经要门〉由仁宗皇帝具名校定,具有“兰山( Alashan )觉行国师”封号的德
慧也无疑是直接服务于西夏王室的高僧 。 德慧后来也许又被封为“兰山智昭国师”,他还以这个身
份在乾括十五年( 1185 年)把〈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和〈圣大乘胜意菩萨经〉译成了汉文 [ I ] (阳、剧 。
值得注意的是,德慧这个人名前并没有冠以汉族或党项族的姓氏,这似乎表明他是个来自吐蕃的僧
人,他在法会上主持了一个“烧结灭恶趣中围( dk州-执 khor )坛仪”,仪式的字面上也带有浓厚的藏传
佛教风格。我们也许可以把“德慧”还原成藏文的“云丹罗古罗思”( Yon-tan blo-伊s )或者“云丹益
西气 Yon- tan ye-ses )之类,不过我在手边的佛教史著作中完全找不到有关这个人的记载。从西夏本
土的佛教文献看, 12 世纪中期以后到西夏境内弘法的吐蕃僧人很多,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那些僧
人的名字好像都不能和藏文史籍中保存的人名形成对应 。
德慧这个译本据称是从龙树菩萨的梵文原本译出的,不过不难看到,其中的第一段讲述经文撰
集的缘起,文体带有中原汉地的骄文风格,显然不像是龙树菩萨的撰述,而应该是德慧在翻译时自
己加写的小序 。 西夏人写的佛经序跋存世不多,这一段文字可以为我们补充一份西夏原创文学作
品的资料。其实,经文尽管通篇都在教授藏传密教式的“观想”,但其中还是显露出了译者深受中原
民间佛教影响的痕迹。比较有趣的例子就是德慧在翻译经题时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作了
“般若多心经”一一竟然把梵文喉若波罗蜜多”( pr响paramita ,智慧到彼岸)的最后一个音节割裂了
出来。德慧是个有能力翻译梵本的高僧,当然不会不知道译音字“多”在这里是不能单独使用的,这
只能解释为他在有意地追随中原汉译佛经的传统 。 事实上这样的说译在初唐以后的碑铭和敦煌遗
书中相当常见[5 ] (PI ),早在西夏时代之前就已经成了简称这篇经文的一种世俗习惯。

参考文献:
[1 ]且. H. MeHblill!KOB, 0阳似ue KW1叫CXOU 1UU:ITUL Ka/1.ileKUUU 113 X甲1,-xomo[M] . Moc阳: HayKa, 1984.
[2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
第 3 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
[3]K.φ巧r' "Ilo TTOBO町 KH1百HC阳X 毗CTOB, H3JI.aHHbIX B CH CH"[A]. Bu61l阳阳阳阳moKa[M]. Bbm . 2 - 4(1933).
[4 ]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 M ] ι良 Ji I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
[5 ]方广错般若心经详注集成[ M ]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angut Version


the Praying Methods to A明-Bhagavati-prajiiaparamita-h!,fayα:- sutra
NIE Hong-yin
( Institute of Ethnology & An由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ng 1α刀81, China)
Abstract: The Pr,吵咆 Methods to Arya.. B.归gm皿tιprajiiφarmnil,iir h~daya..siftra, not found in any editions of Tripi~a阳 so f:町, is

some kind of'‘ chanting method ” translated from a Sanskrit original by a Xixia State Preceptor named Yon-tan bl仔gros. This work is
punctuated and coll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n order to add a new material for the history of Xixia Buddhism.
Key words : Xixia; Buddhist siftra ;阳isl.ation ;丹q阅后rmnil,iir h~出如; state preceptor

(责任编辑 孙颖慧 )

- 89 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