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2018 年 6 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n. 2018

第 21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1 No. 3

【历史文化研究】

论《安禄山事迹 》自注
刘治立
( 陇东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安禄山事迹》是唐代的一部杂史著作,记述了安禄山等人的活动,较为具体地叙述了安史之乱的全过
程。姚汝能采用自注的方式来补益正文、条列异说、解释地理、介绍人物、阐发见解,既能使正文文气通畅,又能充
实其书的内容,自注中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在史书自注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安禄山事迹》; 自注; 姚汝能
中图分类号: I206. 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777X( 2018) 03 - 0026 - 04

记类别录之属存目,只存目,未全文收录,简短的提
一、姚汝能与《安禄山事迹》
要中在记述其内容后,还讥讽其书“琐杂 ”,对其评
姚汝能,唐武宗会昌 ( 841—846) 末乡贡进士, 价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书在清代以后的
生平事迹及邑里不详,只知道曾任华阴县尉等职。 传播。晚清学者缪荃孙以鲍氏《知不足斋丛书 》本
姚汝能喜好文史,大致在唐宣宗大中 ( 847—859) 后 为底本,用秦敦夫石研斋本参校,整理而成藕香零拾
期任职华阴县尉期间撰写了《安禄山事迹》,《新唐 本,是现存诸本中较为完好的一种。
[1]1468
书》记载,“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华阴尉 ” ,其
二、《安禄山事迹》自注
时距安史之乱百年左右。《安禄山事迹 》是以记载
安禄山生平活动为主线,兼述安庆绪、史思明、史朝 胡玉缙根据吴昌绶辑《劳氏碎金 》所附丁敬身
义等人的叛乱行迹。 书中汇聚了大量相关材料,对 题识,认为《安禄山事迹》“笔法明练、最足据依,盖
[3]
安史之乱的发生、延续、失败及其恶劣影响等做了专 出同时有心人手,非掇拾悠谬之作也 ” 。 能得到
门记述。全书共 3 卷,“上卷序禄山始生,至玄宗宠 “笔法明练,最足依据 ”的评价,是因为姚汝能在谋
遇,起长安三年,尽天宝十二载事。中卷序天宝十三 篇布局时合理地使用自注,既能保证正文文气通畅,
四载禄山构乱事。下卷序禄山僭号被杀,并安庆绪、 又能收录大量支撑或辅助资料,增加了内容的丰赡
[2]
史思明、史朝义事。下尽宝应元年,记述颇详” 。 性,提高了观点的可信度。 书中“出同时有心人手 ”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 的随文细字双行加注很多,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宋以前记载这个事 1. 补益正文
件的史籍还比较多,如包谞撰有记载安禄山、史思明 虽然《安禄山事迹》只是一部杂史,但姚汝能却
[1]1468
活动的《河洛春秋》2 卷, 仅《资治通鉴考异 》涉 按照史书体例的要求编次,务求正文的简明扼要,文
及的就有十余种。但这些著述大多散佚,除了新、旧 气畅达。开元二十四年 ( 736) ,安禄山擅自打破边
《唐书》外,保存下来的杂史仅有《安禄山事迹 》一 界的安宁,恃勇冒进,被契丹人击败。张九龄曾向唐
种,因此,《安禄山事迹 》成为研究安史之乱不可多 玄宗建议杀掉作战失利的安禄山,唐玄宗却因惜其
得的重要文献。《四库全书总目 》将之编入史部传 勇锐而免除。 史书记载,“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

收稿日期: 2018 - 02 - 20
基金项目: 2013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汉唐简史注研究( 13BZS007)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治立( 1965—) ,
男,河南洛阳人,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教授,
史学博士,
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 26·
奏,气骄蹇,九 龄 谓 裴 光 庭 曰: ‘乱 幽 州 者,此 胡 雏 味地纵容包庇,以致酿成不可收拾的祸患。《旧唐
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 书》记载: “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
曰: ‘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 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
行于军, 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曰: ‘禄 羊称是。”有人揭发安禄山有反叛的企图,“玄宗必
[5]5369
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
’帝曰: 大怒,缚送与之。” 《安禄山事迹 》卷中: “自是,
‘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帝后在蜀, 或言禄山反者,玄宗缚送禄山,以是道路相目,无敢
思 其 忠,为 泣 下,且 遣 使 祭 于 韶 州,厚 币 恤 其 言者。”自注: “奏还者告禄山反,乃囚于商州。 将送
[1]4429 - 4430 [4]19
家。” 姚汝能在记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以自 之,遇禄山 起 兵,乃 放 之。” 通 过 这 样 一 个 小 插
注来揭示唐玄宗事后的追恨以及唐德宗对张九龄的 曲,表明正文的记述不虚,显示出唐玄宗误信安禄山
肯定,
“玄宗至蜀,追恨不从九龄之言,遣中使至曲江 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潼关之战是关乎国都安
祭酹,
其诰辞刻于白石山崖壁中。至建中元年十一月 危的大事,卷下正文关于潼关之战的情况,仅称“六
[4]2
五日,
德宗以九龄先睹未萌,
追赠司徒” 。 月八日乙酉,哥舒翰出兵潼关,为禄山将崔乾祐所
为了行文的简洁,姚汝能将大量描述性的语言 败,十四日辛卯,潼关失守 ”。 三十几个字就将影响
置于自注,以渲染和深化正文。 卷上在述及安禄山 朝廷命运的潼关战役交代完了,显然是无法揭示其
长安的豪华宅第时说: “敕所司穷极华丽,不限财 复杂的过程,从正文中很难看出战场的变化及其历
物,堂皇院宇,重复窈窕,匼帀诘曲,窗牖绮疏,高台 史教训。作者将战役风云变幻的过程以自注形式做
曲池,宛若天造,帏帐幔幕,充牣其中。”这里勾勒安 了全面的记载,自注文字达 800 多字。
禄山府第的富丽堂皇,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其在朝廷 其书名为《安禄山事迹 》,主要叙述安禄山叛乱
中的炙手可热之势绝伦,而自注中流水账似的记载 的始末,对于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的活动,正文中没有
则更增 加 了 说 服 力。 自 注 曰: “九 载,禄 山 献 俘 入 过多的记述,而是以自注的形式揭示,自注的字数达
京,方命入此信居,玄宗赐银平脱破方八角花鸟药屏 1 300 多。对于史思明、史朝义父子的活动,则作为
帐一具,方圆一丈七尺; 金铜铰具、银凿镂、银 二 安禄山反叛的余绪全部以自注来表述 ,字数达 1 800
具,色丝绦一百副,夹颉罗顶额织锦帘二领; 各紫 多字,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史思明的出身、相貌及性
帘罗金铜钩,分错色丝绦贴白檀香床两张,各长一 情,兼并安庆绪势力、继承伪燕政权、史朝义杀史思
丈,阔六尺; 并水蔥夹贴绿锦白平䌷背席二领,绣茸 明自立、宝应元年 ( 762) 史朝义被李怀仙所杀的过
毛毯合银平脱帐一具,方一丈三尺; 金铜铰具、绣绫 程等。
颉夹带、碧绫 ( 峻 ) 旗、色丝绦百副; 贴文牙床二张, 2. 附列异说
各长一丈,阔三尺; 水蔥夹贴席、红锦缘白平䌷背、红 中国古代史家对于无法确定的问题,在撰史中
异文绣方绣褥、紫䌷床帐兼黄金瑶光等并全两内帐 采取诸说并存的办法,以示谨慎,以俟来者。关于安
设。续赐青罗金鸾绯花鸟子女立马鸡袍裤等,屏风 禄山出身等问题有不同的记载。《安禄山事迹 》采
六合,红瑞锦褥四领,二色绫褥八领,瑞锦屏两领,龙 用一种说法,同时将异说附列于自注中。 卷上“母
须夹贴席一十四领,贴文柏床一十四张,白檀香木细 后嫁胡将军安波注兄延偃 ”,自注: “史思明令伪史
[4]6
绳床一张,绣草墩子三十个” ,此条自注非常详细 官官 稷 一 撰《禄 山 墓 志 》云: 祖 讳 逸 偃,与 此 不
[4]1
地罗列所赏赐有关衣食住行的奢华用品,一般读者 同” 。卷上“乃冒姓安氏 ”,自注: “案: 郭汾阳请
[4]2
读起来觉得是些陈年旧账,索然寡味。 但作者的用 削安思顺表云: ‘本姓康,亦不具本末 ’” 。 这几
意是要说明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偏袒和骄纵无以复 条自注反映出姚汝能对资料的审慎,即便是一部杂
加,紧接着正文所说的“虽宫中服御殆不及也 ”,也 史,材料的应用上也很强调可靠性,对于无法确定的
就不难理解了。因此这条自注与正文之间有承前启 材料只 是 在 自 注 中 列 出,而 不 轻 易 采 信。 后 来 的
[5]5367
后的关系。唐玄宗多次对安禄山予以重赏,如果把 《旧唐书 · 安禄山传 》云: “本无姓氏 ” ,而《新
这些流水账放在正文中,会显得文句拖沓滞碍,姚汝 唐书·安禄山传 》则称其“本姓康,冒姓安,更名禄
[1]6411
能选择以自注形式来补充说明,不仅延伸了正文,所 山” 。两《唐书 》都对姚汝能的记述有所继承,
罗列的奇异装饰品为我们了解唐代上层社会的奢华 但省略了自注的旁证环节。
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保留了许多不可多得的唐代 3. 阐明地点
社会生活史资料。 姚汝能生活在唐朝,对当时的地名及方位还比
安禄山权倾天下,狼子野心渐露,唐朝政府却一 较清楚,如果不把这些地名的方位及参照地阐明 ,若
· 27·
[4]3 - 4
干年后读者就无法判定具体位置了 。唐玄宗在长安 宗,皆此之类也。” 姚汝能认为这些所谓的祷虫
亲仁坊选择宽敞之地为安禄山建造府宅,其具体方 消灾、灵芝瑞应、人神协从的幽赞,实在是虚妄荒谬,
位何在? 自 注: “今 亲 仁 坊 东 南 隅 玄 元 观,即 其 地 其目的是用来蒙蔽并取媚唐玄宗 。然而唐玄宗却不
[4]6
也” 。后来唐玄宗“又赐永宁园充使院 ”,自注: 辨是非,盲信这类滑稽的谎言。唐太宗曾对侍臣说:
[4]9
“今司天台,是其地也 ” 。 这两条自注,对于后人 “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 ”,结合秦始皇、汉武帝
了解唐朝长安城的建筑布局、还原唐都的历史面貌 的求仙问神而一无所获的教训,认为“神仙不烦妄
[6]
提供了宝贵资料。 求也” 。虽然唐玄宗继“贞观之治 ”后开创“开元
4. 介绍人物 盛世”的局面,却没有记取先辈的睿言。 姚汝能指
安庆绪和严庄设计杀掉安禄山,而具体实施刺 斥安禄山纵虚妄,与唐太宗的思想倾向一致。 保存
杀安禄山的是李猪儿,对于李猪儿有必要介绍,姚汝 这样的材料、提出这样的认识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
能以自注补叙说明: “猪儿,契丹之降口也,年十岁 地认识安禄山的阴险狡诈,进而认识到灵芝瑞应的
余,事禄山颇谨。宫刑之时,流血数斗,殆死,数日方 荒诞性。安禄山等起兵反叛后,“所至郡县无兵御
苏,幼时禄山最信之。 禄山腹大,每著衣服,令三四 捍”,因而得以长驱直入,这与唐朝虚内而强边、放
人擎腹,猪儿头戴之,始得系衣带。玄宗赐禄山华清 松对边将的驾驭不无关系,自注: “兵起之后,列郡
池浴,猪儿得入宫与禄山解著衣裳。然禄山性残暴, 开甲 仗 库,器 械 朽 坏,皆 不 可 执,兵 士 皆 持 白
[4]39 [4]24
鞭挞猪儿最多,遂有割腹之祸 ” 。 这段自注告诉 棒” 。安禄山“蕴蓄奸谋,潜行恩惠,东至靺鞨,
人们,李猪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仆从,因此最有条件 北及匈奴,其中契丹委任尤重,一国之柄,十得二三,
刺杀安禄山; 安禄山性情残暴,李猪儿遭遇的鞭挞最 行军用兵,皆在掌握。蕃人归降者以恩煦之,不伏者
多,心怀怨愤,有杀安禄山的动机,安庆绪找李猪儿, 以劲兵讨之,生得者皆释而待,锡以衣资,赏之妻妾
自然是 一 拍 即 合,安 禄 山 割 腹 之 祸 成 为 必 然。 在 ……禄山悉解九夷之语,恭自抚慰,曲宣威惠,夷人
《旧唐书》中,以补叙的方式记述李猪儿的生平及刺 朝为俘囚,暮为战士,莫不乐输死节,而况燕蓟之士
[4]25
杀主子安禄山的缘由,“初,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 乎? 及狼顾负恩,其所由来者渐矣 ” 。 唐朝内地
岁事禄山,甚黠慧。 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 州县安享太平,军备懈怠,而安禄山则招揽死士,伺
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因为阉人。 禄山 机谋反,一旦起兵则势如破竹,唐军土崩瓦解。这里
颇宠之,最见信用。 禄山肚大,每著衣带,三四人助 实际在总结历史教训,告诫统治者在和平时期也不
之,两人抬起肚,猪儿以头戴之,始取裙裤带及系腰 能放松 备 战,自 注 中 称“所 谓 天 下 虽 安,忘 战 必
[4]24
带。玄宗宠禄山,赐华清宫汤浴,皆许猪儿等入助解 危” ,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5]5371 - 5372
著衣服,然终见刳者,猪儿也。” 可以看出,
三、《安禄山事迹》自注的价值
这段材料就来源于《安禄山事迹》的自注。
安禄山蓄谋反叛,暗中培植羽翼,“外示御寇, 自注又称子注,注文以双行细字列于正文之下,
内贮兵器,养同罗、降奚及契丹曳落河 ”。 何谓“曳 如子从母,故有此称。《史通 · 补 注 》曾 对 萧 大 圜
落河”? 曳落河是突厥语“壮士”的意思。“曳落河 ” 《淮海乱离志》、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
曾经是安禄山手下最精锐的亲兵,史称“八千曳落 风俗传》、王劭《齐志 》等书“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
河”,经安禄山一手选拔训练,并收为假子,都是些 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 ”的编纂方法
骁勇善战之士。 自注中做了说明: “蕃人谓健儿为 提出批评,“若萧、羊之琐杂,王、宋之鄙碎,言殊拣
[4]10 [7]
曳落河。” 金,事比鸡肋,异体同病,焉可胜言 ” 。 刘知几指
5. 表达观点 责南北朝史书自注为琐杂鄙碎,与《安禄山事迹 》自
安禄山多次挑起民族纠纷,乘机侵伐以扩大自 注所展示的文体风格颇为相似。 关于这种指责,历
[8]
己的威势,满足唐玄宗拓边的虚荣心。 在征讨的途 代学者多有驳议,我在另文中曾做过分析 ,兹不
中还不忘假造瑞梦以取悦唐玄宗,自注曰: “禄山又 赘述。姚汝能所作自注,并非捡拾“鸡肋 ”以扩充篇
奏: 臣昨讨契丹,军次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勣、李 幅,也不能简单地视为琐杂鄙碎的赘语 ,而是有着重
靖于臣求食,乃令立庙,兼伸祷祈。 荐奠之日,神室 要的价值。
梁生芝草,一本十茎,状如珊瑚盘叠。 臣当重寄,誓 1. 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史料
殄东夷,人神协从,灵芝瑞应。 伏请宣付史馆,以彰 王世贞说: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
[9]
幽赞之功。从之。禄山恃恩宠,纵虚妄,以取媚于玄 忌讳,不 可 废 也。” 作 为 一 部 野 史,征 是 非、削 忌
· 28·
讳,保存不为史官所重视的史料,阐发正史中不能或 正文之外,夹杂着大量低一字的自注,“是采用南北
[11]
不便提出的问题,无疑是其特点之一。 安禄山多次 朝时期流行的和本子注的方式写成的 ” 。 除了具
假造灵芝瑞应或假托梦境上奏来取悦玄宗 ,以表白 有明显的史料价值之外,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史体价
其忠诚,借以取悦唐玄宗,卷上自注记载: “是时,禄 值,即先于《通典》大量运用了自注的形式,“它所采
山奏云: 去年七月,部内生紫方虫食禾苗,臣焚香告 用的自注形式和内容是如此的完备,绝不在《通典 》
[12]
天曰: 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食臣心; 若不欺正 之下” 。
道,事主竭诚,其虫请便消化,启告必应。 时有群鸟 民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心民
[13]
食其虫,其鸟赤头而青色。 伏请宣付史馆。 又其时 情,真切地抒发了民众的爱憎情感。 《安禄山事
选人张奭者,御史中丞倚之子也,不辨菽麦,假手为 迹》比较注意引用民谣、谶语及野闻,以增强历史叙
判,中甲科。时有下第者,为蓟令,以事白禄山。 禄 事的生动性。为了不影响正文的通畅,往往将搜集
山恩宠渐盛,得见天子时,具奏之。玄宗乃大集登科 到的童谣、野闻放置在自注中。 如卷下记述安禄山
人,御花萼楼,亲试升第者一二。 奭手持试纸,竟日 在洛阳就任大燕皇帝事,自注: “禄山起逆方初,童
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玄宗大怒,出吏部侍郎宋遥 谣曰: ‘燕 燕 飞 上 天,天 上 儿 女 铺 白 氈,氈 上 一 贯
为武当太守,倚淮阳太守,敕‘庭闱之间,不能训子, 钱’。燕者,禄山国号,重言燕者,史思明亦称天子。
[4]3
选调之际,仍以托人 ’。 士子皆为戏笑焉。” 安禄 天上女,安字也。 铺白氈者,禄山入洛阳之日,大雪
[4]30
山以拙劣的手段假造灵瑞、焚香告天以表忠诚,与他 盈尺。氈上一贯钱,言禄山只得一千日。” 这些
后来的倒行逆施形成巨大的反差,是很有讽刺意味 童谣反映了人们对安禄山的憎恶,表达了民众的愿
的。张奭靠造假中甲科,说明当时的科举制度还存 望,说明安禄山不得人心。 自注中还记载了史思明
在着很多的漏洞,安禄山的揭发为自己赢得了“清 出身草莽却附庸风雅作诗的故事,对刻画其形象很
誉”。安禄山父子死后,史思明曾令人撰写安禄山、 有帮助。在这类材料的辑录中,体现了作者对《洛
安庆绪墓志,但都是些夸大其词、隐恶虚美的谀墓文 阳伽蓝记》自注方法的继承和发扬。
章,因此姚汝能在正文和自注中均未采录,“其墓志
[4]42
[参考文献]
叙述凶逆,语非典实,所纪亦无可取,故略也 ” 。
这实际上提出了保留材料的标准 ,即是否属实,有无 [1] 宋祁,欧阳修.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可取之处。对于语非典实、荒诞无稽、没有史料价值 [2] 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 中华书局,1965: 576
- 577.
的墓志铭,自注中只是做了说明,说明在遴选材料时
[3] 胡玉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M]. 台北: 木铎出版
是有着一定准则的。
社,
1971: 131.
章学诚称 赞 史 书 自 注 为“近 代 良 法 ”,益 之 尤
[4] 姚汝能. 安 禄 山 事 迹 [M].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大。吕思勉解释说,史书自注“既可自明其去取,并
社,
1983.
可考定史事真伪,实与读者大有裨益,章氏称为近代 [5] 刘昫.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10]
良法,洵不诬 也 ” 。 检 视《旧 唐 书》《新 唐 书 》及 [6] 吴兢. 贞 观 政 要 [M].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资治通鉴》有关安史之乱的文字,尽管详略有所不 1978: 196.
同,但其所记述的内容基本上不出《安禄山事迹 》的 [7] 刘知几. 史通[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3: 46.
范围,说明这部出自有心人手的著作,确实起到了为 [8] 刘治立.《史通·补注》与史注[J]. 史学史研究,
2015,

后来 史 书 编 纂 提 供 基 本 史 料 的 作 用。 光 绪 甲 辰 ( 2) : 44 - 48.
[9] 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361.
( 1904) 十月缪荃孙所作《原跋 》,除了根据《四库全
[10] 吕思勉. 史 学 四 种 [M].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书总目》交待作者情况及概述分卷的内容外,进一
1981: 117.
步补充评论道: “分纲列目,兼有论议,较正史纪述
[11] 周生杰. 合 本 子 注 的 由 来[J]. 古 典 文 学 知 识,2006,
颇详。据《通鉴考异 》与《叹幸蜀记》《天宝乱离记 》 ( 6) : 44 - 49.
《河洛春秋》《蓟门纪乱 》等书相出入,今诸书不存, [12] 黎文远. 简论《安禄山事迹》的史体价值[J]. 四川师范
[4]49
独此书尚为完帙,洵属可宝 ” 。 司马光《通鉴考 1991,( 1) : 48 - 53.
大学学报,
异》所参据过的相关书至今大多亡佚不存,故《安禄 [13] 杨剑龙. 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M]. 上海: 上海文化出
山事迹》提供基本史料的作用更显可贵。 版社,
2008: 268.
2. 对史书自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责任编辑 朱小琴]
《安禄山事迹》在记载上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 ( 下转第 44 页)
· 29·
[J]. 东方论坛,
2008,( 4) : 97 - 104. 题资料·关于 1929 年青岛工人大罢工的调查[M]. 济
[6] 严中平. 中国棉纺织史稿 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 南: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6.
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M]. 北京: 科 [11] 青岛日纱厂之工潮[N]. 申报,
1929 - 7 - 22( 8) .
学出版社,
1955: 183. [12] 张研,孙燕京. 民国史料丛刊( 779 册) [M]. 郑州: 大象
[7] 郑 中 夏. 中 国 职 工 运 动 简 史[M]. 沈 阳: 东 北 书 店, 出版社,
2009.
1947: 113. [13] 青岛工潮再起之汹涌[N]. 申报,
1929 - 8 - 9( 11) .
[8] 中共青岛市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 青岛党史资料 [14] 青岛工潮中之流血惨剧[N]. 申报,
1929 - 11 - 26( 9) .
( 第三辑) ·1929 年青岛工人大罢工专辑[M]. 济南: [15] 青岛日厂开工,一部分工人复工[N]. 申报,1929 - 11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6. - 28( 5) .
[9] 王建初,孙茂生. 中国工人运动史[M]. 沈阳: 辽宁人 [16] 青岛工潮有解决趋势[N]. 申报,
1929 - 10 - 23( 9) .
民出版社. 1987. [责任编辑 朱小琴]
[10]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中共党史专

Research on Qingdao Strike Movement in 1929


DONG Hong-ting
(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History,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recovered Qingdao in 1929,the force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still exis-
ted. The Japanese enterprises,represented by the textile industry,have always occupied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Qingdao. Chinese workers in Japanese factories were persecuted by Japanese capitalists,and consequently they
launched a massive strike movement which can be called“Qingdao Strike Movement”by historians. The workers in
this movement actively pursued their ow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struggled against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Kuomintang reactionary forces. In contras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layed a very good coordina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this movement,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disadvantaged working class failed in the end due to the
powerful reactionary forces.
Key words: Qingdao strike movement; labor strike; anti-Japanese struggle

( 上接第 29 页)

On Self-annotation of An Lushan's Story


LIU Zhi-li
( Colleg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China)

Abstract: An Lushan's Story,a miscellaneous historical book of the Tang Dynasty,chronicled An Lushan's activi-
ties,with details of the“Rebellion of An Lushan and Shi Siming”. Yao Runeng adopted self-annotation to interpret
the text,illustrate with rich examples,explain the geography,introduce the characters and present his views,
which can make the body part coherent in the style and solid in the content. The book,with a large number of pre-
cious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elf-annotation,plays a role of link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book with self-anno-
tation.
Key words: An Lushan's Story; self-annotation; Yao Runeng

·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