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論)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 論 孝 》 原文與白話譯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1。」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不違背禮儀。」

樊遲御 2,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3。」〈為政〉第二

樊遲駕著馬車時,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道,我回答他:『無
違』。」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就是指父母在世時,要依照禮
節對待他們;父母離世時,也要依照禮節安葬跟祭拜他們。」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4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 5

乎!」〈為政〉第二

子游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現代的孝道,就是指能夠供養父母。而馬匹、小
狗也能夠得到人類的供養,但如果你對父母沒有心存敬意,又跟飼養馬匹、小狗
有什麼差別?」

子曰:「事父母幾諫 6,見志不從 7,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8。」〈里仁〉第四

孔子說:「侍奉父母時,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要記得婉轉的勸告,看到自己的
勸告沒有被父母所採納,依然要合乎禮節尊敬他們,為他們感到擔心但不抱
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9。」〈里仁〉第四

孔子說:「不能不知道父母的年紀,一方面要為父母的長壽感到歡喜,另一方面
要為父母的年事已高而感到恐懼。」

編號 原句 註釋

1 無違 違:違背。此處指不違背禮節。
2 御 驅車

3 生,事之以禮;死,葬 生:活著。此處指在父母活著的期間與死去
之以禮,祭之以禮 之後,都要合乎禮節對待、侍奉父母。

4 養 養(joeng6),意指供養,作動詞使用。整句
意思:能夠供養父母即可。

5 別 差別、分別。整句意思:又有什麼差別呢?

6 事父母幾諫 幾(jī):微婉、輕微。諫:勸諫、勸告。整
句意思:侍奉父母時,如父母有不正確的地
方,請婉轉地勸告。

7 見志不從 志:心志、意見。此處指孩子對父母的勸
告。從:聽從、接納。

8 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此處指當父母沒有聽從孩子的勸告時,孩子
應該展現尊敬的態度,為父母擔憂但不怨
恨。

9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此處指因父母長壽兒感到歡喜,令一方面以
父母年事已高感到擔憂。

論孝 内容大意

論孝 段落大意

原文 大意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行孝就是用不違背禮儀的方式對待父母。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 無論父母在世或去世後, 依然合乎禮儀對
我對曰,無違。」 待父母。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
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 行孝不僅是供養父母,還要對父母保持敬
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 意。
別乎?」

子女勸告父母時,要保持婉轉恭敬的態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 度,並尊重父母的決定,不因為父母沒有
不違,勞而不怨。」 聽從而抱怨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 做子女的要記得父母的年紀,要把握在父
以喜,一則以懼。」 母有生之年盡孝道。
《論孝》重點修辭寫作手法

排偶寫作手法介紹 :
排偶是透過相同或相近的句型結構接連使用,達到語氣一致、字數相近的
寫作手法。除了閱讀起來有韻律感之外,也能夠增強文章閱讀起來的氣勢。
排偶又分成了對偶與排比修辭法,對偶是指兩句話在字數、平仄上都嚴格
要求一致;而排比則為相似的句型,以兩句或三句接續使用即可。以下整
理選入 DSE 十二篇範文中倫仁、論孝、論君子使用到的排偶修辭法。

排比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雙重否定句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

對比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孝》 註釋問題

問題 1
「事父母幾諫」(幾:輕微、婉轉)

問題 2

問題 3

問題 4

《論 孝 》修辭手法問題
問題 1

問題 2
《論孝》含義問題
問題 1

根據《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一文,在空白處填寫最重要的涵義。

論述項目 孝
涵義 無違

問題 2

問題:《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談及孝道中的「無違」包括了哪些行
為?這與當時人們對孝的看法有甚麼分別?

(1) 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指父母在生
時,要依照禮節來侍奉他們;父母離世後也依照禮節來埋葬、祭祀他
們,強調了行孝要及時的重要性。

(2) 當時人們認為行孝就是供養父母,並沒有提到「禮節」,孔子便指出
行孝也要符合禮儀規範與敬意。

問題 3
試根據以下《論仁、論孝、論君子》中論孝的章節回答所附問題。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 可 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i)「無違」和「不違」分別指什麼 ? ( 2 分)

A . 「無違」指不要違反自己的心志 ;「不違」指不要違反父母的意願。

B . 「無違」指不要違反父母的意願 ;「不違」指不要違反自己的心志。

C · 「無違」指不要違反禮法 ;「不違」指不要違反父母的意願。

D . 「無違」指不要違反父母的意願;「不違」指不要違反禮法。

問題 4

(ii)孔子說要做到「無違」和「不違」才是孝 ,但是有人批評在實踐時可
能會有矛盾。試指出在什麼情況下兩者可能會有矛盾 。

如果父母之意願不合乎禮法,兩說或有矛盾 。/

如果父母要兒子為他們的過失圓謊,子女如這樣做便違反禮法。

問題 5
(iii)孔子會怎樣回應以上批評 ?試就有關章節或研習所得略加說明 。

兩者實踐時沒有矛盾,不違父母的意願是重親情,說無違於禮是重義,
父母命如不合禮法。

如不從則有傷親情,惟見父母不對亦肓從,即置父母於不義,也是不
孝,如能夠委婉勸說父母處事合乎禮法,規勸恭敬有禮,父母不從或
責難也不會埋怨,這樣做便可以做到情理兼備,既不直接違反父母的
意願又合乎禮法。

寫下粗體標示字詞的詞性與詞意。

句子 詞性 詞意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助詞 只

問題 6

《論孝》中提及依照禮制盡孝有兩個階段,指出這兩個階段分別的情況及
具體的行孝方式。

第一個階段是雙親健在的時候,子女應該按照禮節來事奉他們,不
要違背禮節;第二個階段是父母離世的時候,子女應該按照禮節舉
行下葬儀式和定期祭祀。

問題 7

《論孝》中什麼地方運用了類比說理?試舉出一個例子,並說明類比
說理如何增強說理效果。

作者以在供養父母時不敬的行為類比飼養 犬馬。因養活父母和飼養犬
馬同時有「養」的行為,所以作者指出 若人們在供養父母時心存不敬
的話就和飼養畜生沒有任何區別,由此強調必須對父母抱有敬意,並
非止於供養。
問題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