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文言鑒賞《岳陽樓記》 范仲淹

第一層:第一段
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以及撰寫此文的緣起。

作記的原因 / 緣起
時間:慶曆四年春天
地點:岳陽樓
事情起因:滕子京被貶謫到巴陵郡任太守
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興辦各種原本荒廢了的事務
事情經過:➔ 重修岳陽樓,擴大規模,刻上唐代賢人和時人的詩作

時人的詩作
事情結果/作記原因:滕子京囑咐作者撰文記述修建岳陽樓的事

第二段
總寫岳陽樓上所見洞庭湖壯觀景色。

岳陽樓的勝景
巴陵郡的勝景:集中在洞庭湖
在岳陽樓看到的景物 (空間角度):
「銜遠山」:遠處的山巒
「吞長江」:長江壯闊的水勢 前人已詳細描述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失意文人看到這些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 ➔ 有所觸動
廣闊無邊的洞庭湖

早晚景色變化 (時間角度):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早晨、傍晚、晴天、陰天 ➔ 各有不同

為甚麼作者僅以幾筆帶過巴陵勝狀?
岳陽樓的大觀,前人著作已有詳盡描寫

第 2 段中哪個句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試找出該句子。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
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第三段︰描述天氣惡劣時登樓所見的景象,以及遷客騷人因而觸發的悲傷心情。

覽物之悲

天氣
雨勢:「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大雨連綿,連月不放晴
風勢:「陰風怒號」:風大而寒冷,風聲不斷
天色: 「薄暮冥冥」:天色昏暗

湖上景色
水面:「濁浪排空」:濁浪湧向天空
陸地:「山岳潛形」:山岳形迹隱藏起來
天象:「日星隱耀」:太陽和星星的光輝都隱藏起來

人事 / 動物
人事:「商旅不行,檣傾楫摧」:商人和旅客不敢前行,船隻損毀
動物:「虎嘯猿啼」:老虎吼叫,猿猴悲啼

營造憂慮不安的氣氛
天氣惡劣
色調昏暗
狀態以動態為主,變化激烈

觀者感受:悲
「去國懷鄉」:懷念京城或故鄉
「憂讒畏譏」:擔心被誣陷或非議
「滿目肅然」;滿眼景色皆淒涼冷落

因為眼前景色黯淡,風急浪高,危機處處,使人掛念遠方,也因而聯想起自己命途坎坷而憂
慮。

第四段
描述天氣晴朗時登樓所見的景象,以及遷客騷人因而觸發的喜樂心情。

覽物之喜

天氣
整體:「春和景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

湖上景色
水面:「波濤不驚」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波濤平靜,湖光和水色連成一片碧綠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動着金光,月亮的倒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

天象:「長煙一空,皓月千里」:霧氣全消,皎潔的月亮普照千里

陸地:「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岸上、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花長得青葱茂盛,香氣濃郁。
人事 / 動物
人事:「漁歌互答」:漁人互相唱和,非常快樂

動物:「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散聚,魚兒暢泳

營造悠閑安詳的氣氛
天氣晴朗
色調明亮
狀態以靜態為主,平靜和諧

觀者感受:喜
心曠神怡
忘記榮辱
臨風暢飲
得意洋洋

因為眼前春光明媚,氣氛平靜,萬物生氣勃勃,使人心情舒暢,個人榮辱都不放在心上。

對比:透過遷客騷人就岳陽樓不同景致而產生之不同感受兩相對照,能夠突出遷客騷人受外
在環境影響心情的情況。

第二層:第二至四段
描述洞庭湖陰晴變化的景色,以及登樓者對景色的不同感受,指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會隨
景物變化而不同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

何謂「二者」?
「二者」是指覽物而悲和覽物而喜的遷客騷人。

作者追求成為哪一種人?
古仁人

古仁人的思想感情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身處朝廷高位:擔憂百姓
⚫ 身處民間:擔憂國君
⚫ 憂樂的考量:在天下人擔憂前先擔憂
在天下人都快樂後才快樂

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古仁人」和「二者」的思想感情有甚麼分別?
遷客騷人(二者):
容易受外物 / 環境和個人境遇影響,觸動內心的感情。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會因景物和自己的際遇而悲喜,不會因這些外物因素影響。
原因:遷客騷人看重個人的利害得失,例如「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是寵是辱等,容易受
外物 / 環境影響感情。古仁人時刻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並不介懷個人的利害得失,
故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有何寄託?
作者敬佩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希望與他們一樣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襟和抱負。

含蓄地勉勵滕子京以此為目標。

作者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作結,有何用意?

范仲淹與滕子京同樣被貶
+
借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志
➔ 表達了曲高和寡的孤獨
➔ 暗含對滕子京的箴規之意

比較 / 反襯
作者藉古仁人與遷客騷人比較 / 反襯,帶出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
思想,藉此反襯「古仁人」境界之高。且明言這是自己的志向,這正是他寫作本文要表達的
中心思想。

第三層:第五段
揭示主題,表達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時刻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個
人理想,並以此勉勵滕子京。

主旨
描述遷客騷人登樓,觸景而生出或喜或悲的心情,藉此引出志士仁人時刻以天下為己任,不
會因外在環境和個人榮辱而改變抱負,作者以此自許,並藉此勉勵友人。
寫作技巧分析

結構嚴謹
第 1 段:作記的原因
第 2 段:總寫洞庭湖的景色,涵蓋下文的各種景物
第 3、4 段:分寫登岳陽樓時連日下雨及風和日麗所見的景物
以及因而興起的感受
第 5 段:引出嚮慕古代仁人的抱負

記事 → 寫景 → 抒情 → 提出論點

全文過渡流暢自然,結構嚴謹

呼應緊密
謫守(第 1 段) 遷客騷人(第 1 段)

處江湖之遠(末段)

唐賢、今人詩賦(第 1 段)

前人之述備矣(第 1 段)

句式整齊
本文大量運用四字句,句子整齊,讀起來富節奏感。
➢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對偶
對偶上下兩句,聲音對稱,增加抑揚頓挫的感覺。

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押韻
悠揚悅耳,聲調和諧。
「明」、「驚」、「頃」、「泳」、「青」
景物描寫
感官描寫︰
視覺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聽覺
陰風怒號
虎嘯猿啼
漁歌互答

動態描寫
濁浪排空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浮光躍金

靜態描寫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靜影沉璧

借景抒情
覽物之悲︰
 在連日大雨、濁浪滔天的日子登樓
 景色淒涼冷落
 使人內心充滿憂慮和哀傷

覽物之喜
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登樓
 景色使人心曠神怡
 內心充滿喜悅,忘記榮辱

寫作特色︰
◼ 綜合運用記敍、描寫、抒情、議論
◼ 結構嚴謹
◼ 詞采華麗
◼ 駢散結合

修辭手法
擬人︰
銜遠山,吞長江
➔ 把洞庭湖寫成像人般會含和吞東西

暗喻︰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 把月光比喻成碎金,把月影比喻成玉璧
借代︰
檣傾楫摧 ➔ 以船桅和船槳借代船
錦鱗游泳 ➔ 以魚鱗借代魚

疊字︰
浩浩湯湯
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
郁郁青青

船桅➔船

反襯︰
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 以因景色而感傷、感懷身世及因景色而喜悅、忘卻榮辱的人,反襯古代仁人的境界更高,
無論在任何處境,都憂國憂民

反問︰
◆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微斯人,吾誰與歸?

設問︰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意涵有何相
同之處?

范仲淹︰
✓ 化用孟子之語,加以引申
✓ 強調自己的憂樂與天下人憂樂的先後順序
✓ 突出以民為先,意涵更深

孟子︰
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

兩人之相同 ➔ 憂國憂民高尚情操,以天下人憂樂為己憂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