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金融控股公司經營與策略新聞分析作業第一週

金控2023年前二月獲利狀況分析——按產業別分類(銀行、保險、證券)
組員:金融三 桑啟恩、風管三 余柏毅、金融四 林紫馨、民族四 鍾承翰

證券類-元大

1.漲跌狀況
元大金(2885)前二月稅後純益33.5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27元,獲利亮眼。
元大金子公司2月稅後純益方面,證券10.26億元、銀行6.18億元、期貨1.18億元、人
壽4.46億元、投信1.67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方面,證券為子公司之冠,獲利達17.35

億元,銀行居次11.80億元,投信為3.65億元,期貨為2.24億元、人壽為0.37億元。

2.獲利原因(資料來源)
2月獲利原因:主因子公司元大人壽虧轉盈,以及元大證券獲利大增四成多等因素。

元大人壽因為1月新台幣大升2.18%,導致匯兌損失擴大使得1月稅後淨損4.09億元,拖
累元大金1月賺不到10億元,2月獲利回神,新台幣貶值下,元大人壽2月單月獲利4.46
億元,累計獲利轉虧為盈。

元大證券也在2月台股交易日增加、日均量成長等因素下,帶動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月
增六成多,自營部分逢高獲利挹注收益等,使得元大證券2月單月獲利重返10億元之上,
累計元大證前兩月稅後純益17.35億元,EPS 0.26元。
元大銀行2月也因新台幣回貶,使外幣資產部位產生匯兌利益,單月稅後純益6.18億元,
累計元大銀前兩月稅後純益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7%。

3.落榜原因

2022第四季,元大金經會計師核閱後稅後盈餘賺227.1億元,年減將近四成,每股盈餘
賺1.72元。主要是2022年受美國鷹派升息、通膨惡化、股債雙跌等多重利空衝擊

4.配息狀況、現增狀況
2022年、2021年與2020年股票配息率分別為62.7%、60.3%與60%,平均股票配息率
約61%。

元大金股利創四年新低,現金股利0.8元、股票股利0.15元,合計為0.95元。
去年每股配發1.5元現金及0.3元股票股利,合計為1.8元,今年等於減少五成以上。

5.成長趨勢與結論
元大金是證券融資最大的券商,雖受2022年
債券投資認列評價損失的衝擊,累計獲利與經紀市占率仍穩居券商龍頭地位。且在升
息帶動與本業穩健成長下淨利息等各項收益增長。此外,證券業的獨特獲利模式難以
複製,加上強大淨值作為後盾,是個相當優質的股票。

資料來源:
1.yahoo股市
2.聯合新聞網
3.經濟日報
國泰金
1.漲跌狀況

在股價部分,在2023年1月.2月的股價都在40元~45元內浮動,有小幅上漲之趨

年度/月 營業收入(單位:千元) 累計營業收入(單位:千元)

份 單月營收 去年同月 單月月增 單月年增 累計營收 去年累計 累積年增

營收 率 率 營收 率

2023/02 13,276,71 35,603,04 -50.3% -62.7% 39,972,75 81,383,16 -50.9%

0 0 2 0

2023/01 26,696,04 45,780,12 54.9% -41.7% 26,696,04 45,780,12 -41.7%

0 0 0 0

自結2月稅後淨利25.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42.6億元,年減八成,累積每股盈餘0.29元
2月單月獲利較1月17.3億元增加

2.獲利原因
2月初年度保費及初年度等價保費分別為90億元及38億元,為業界第一,且防疫
保單之賠款準備金已提列,國泰證券及國泰產險單月獲利創同期新高,國泰世華銀行
單月及累計獲利雙創新高。

3.落榜原因
除了承襲去年因防疫險 美元升息等因素影響,造就股價和財務狀況位位於低
點,同時傳統避險成本趨升,造成單月獲利受限,且在一月時,台幣大幅升值造就匯
兌損失,該月eps僅0.11元。。
4.配息狀況/現增
雖累計至目前,國泰每股盈餘僅0.28元,但金官會同意金控有條件(股利採穩健策略
及財務狀況符合法規等) 的動用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配發股息,引此有預測者認
為,若以過往平均4成的配發率,市場預期國泰金仍應配出1元現金股利,而其他預測
者也認為國泰之配息應該會落在1元上下。

國泰金於去年啟動金控史上最大投資案,總募資額度525億元,以國泰金而言,因2022
年受產險子公司防疫險理賠、國泰人壽獲利衰退以及金融市場動盪衝擊,致2022年前3
季稅後盈餘衰退55%,即便目前未分配盈餘有2,400億元,但人壽未重分類前的未實現
損失為2,479億元,先前國泰金就指出,今年預計辦理15億股現增計畫,其中350億元
用來注資國泰人壽,100億元用在國泰產險,剩下的75億元會充實金控的營運資金,做
為未來營運與策略成長使用。顯見此次增資目的是要增資兩大子公司。

補充: (國泰人壽淨值比 於111年度上半年 4.46%)(法規規定3%) RBC也符合法規規範

國泰金股利政策,總經理李長庚表示,股利發放考慮3件事,一是去年營運狀況、二是
投資人對現金股利的需求、三是經濟發展狀況;國泰金將就以上3點綜合考量,在4月
董事會會討論。

從營運狀況而言,經過增資及防疫保單近尾聲之情形,雖狀況不如往年優秀,但有逐
漸上升之趨勢。

至於投資人部分,目前包括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合計持有國泰金60萬張,如果明年不
配股,恐怕政府也會跳腳。

最後則是經濟發展狀況,據李長庚認為「不會像去年這麼辛苦」,去年俄烏戰爭爆
發,引發能源、糧食價格飆漲,通膨往上飆升,各國央行因此暴力升息打擊通膨,這
樣的狀況今年應該不至於再發生;大方向來看,今年會比去年好。

5. 總結
國泰金現金增資後,雖然確實會稀釋每股盈餘(EPS),但隨著防疫險有效保單將在20
23年上半年陸續到期,預期屆時理賠影響有機會大幅縮減,最壞的情況基本上已過。
再從股價淨值比角度來看,國泰金2022年第3季每股淨值為20.06元,12月1日收盤價4
4.15元相比,股價淨值比提升至2.2倍,已進入相對合理區間,在現增、體質調整完畢
後,有機會走出谷底。
若以投資角度分析,國泰雖歷經創傷,特別是旗下比重最多的保險業,但經營良好,
且目前股價低於十年線,有投資人認為現在是進場的好時機。

資料來源:

1.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09
383

2.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9%87%91%E8%9E%8D%E5%AD%98%E8%82%A1%
E6%97%8F%E6%A8%82%E4%BA%86%EF%BC%81%E9%87%91%E6%8E%A7%E6%83%B3%E6%8B%
BF%E5%85%AC%E7%A9%8D%E7%99%BC%E8%82%A1%E6%81%AF-%E9%87%91%E7%AE%A1%E6
%9C%83%E4%BB%8A%E6%8B%8D%E6%9D%BF%E5%90%8C%E6%84%8F-083843421.html

3.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748459
4.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83534
5.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4%B8%8B%E5%91%A8%E8%B5%B76%E9%87%91
%E6%8E%A7%E6%B3%95%E8%AA%AA%E6%9C%83%E7%99%BB%E5%A0%B4-%E8%82%A1%E5%8
8%A9%E9%85%8D%E7%99%BC%E5%A4%A7%E7%AB%B6%E5%A0%B4%EF%BC%81%E9%80%99%E
5%AE%B6%E6%9C%89%E6%A9%9F%E6%9C%83%E6%9C%80%E9%AB%98-081312622.html

保險類-富邦金

2023前2月每股賺0.6元

1.漲跌狀況
股價為55元左右,受產險子公司防疫險理賠超過預期,單月仍虧損23億元影響,富邦
金控(2881)3月10日下午公布2月自結稅後淨利13.08億元,累計今年前2月合併稅前
淨利76.78億元,前2月稅後淨利73.92億元,EPS為0.6元,仍居金控之冠。公司表示,
由於防疫險損失高於預期,致使產險2月仍虧損約23億,導致金控當月盈餘僅約13億。
子公司台北富邦產險2023年2月稅後虧損23.39億元,累計稅後虧損24.47億元。

2.獲利原因
其他子公司包括台北富邦銀行2月稅後淨利仍創歷年同期次高,富邦證券2月稅後淨利
亦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使金控整體表現優於其他同業。

3.落榜原因
無,位居金控第一
4.配息與現增
總經理韓蔚廷說,目前帳上可分配的未分配盈餘有1200億元,不需要動用到法定盈餘
公積,若要配股票股利的話,資本公積是考慮選項之一。股利希望中長期能維持穩
定,但必須還考慮財務的狀況與投資人的期望,將待4月董事會討論後再對外公布。
韓蔚廷也說,今年金控沒有現增的計畫。資本適足率都還足夠。特別股不贖回的話,
股價也在面值以上,會看市場情形變化,發行新的特別股,能節省的話,分批或是一
次發行新的特別股,目前還沒有規劃。

而富邦產險賠付目前僅剩下約24餘億元,因為防疫保單的龐大理賠,預計將進行增
資,也將在下月董事會後通過對外公布。

4.結論
由於台灣防疫政策陸續解禁,加上春節連假效應,致前2月實際確診率波動較大,理賠
申請件數自2月也因長假後有所回升。公司積極處理賠款案件,2月份防疫險相關直接
賠款金額41.96億、自留賠款金額32.78億,相關準備金餘額約24.86億。

2022/3-2023/3

其中可以看出2022五月報酬率下跌嚴重,推測為受到防疫保單的影響
富邦金資料來源:
1. https://tw.news.yahoo.com/%E9%87%91%E6%8E%A7%E5%89%8D2%E6%9C%88%E7%8D
%B2%E5%88%A9%E8%85%B0%E6%96%AC-%E6%8E%92%E5%90%8D%E4%B9%9F%E5%A4%A7%E
6%B4%97%E7%89%8C-135138604.html
2.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7002793
3.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112409
4.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036097
5. https://finance.yahoo.com/quote/2881.TW?p=2881.TW&.tsrc=fin-srch

銀行業:中信金

一、漲跌狀況

截至2023/03/16,中信金的股價為20.9元,60日移動平均價格為22.5元,240日移動平
均價格為23.78元,十年線在20.56元。被近期金融業負面事件如矽谷銀行倒閉、瑞士
信貸流動性危機影響,全球銀行股集體下跌,而中信金也不例外,在本周已累積下跌6
%,但以長期投資格局而言,目前價位仍不算高估。

二、獲利狀況

單位:億元 二月損益 累計一~二月損益

---------------------------------------------------------------------------

公司別 合併 母公司 合併 母公司 稅後EPS(元)

稅前 業主稅後 稅前 業主稅後

中信金控 65.22 54.79 99.67 79.90 0.41

中國信託銀行 49.88 40.01 89.31 70.39 0.48

台灣人壽 2.08 2.46 -11.20 -9.56 -0.15


中信金控旗下子公司業務包含銀行、證券、保險、創投、資產管理、投信、保全與彩
券等,但在營運策略上以銀行與保險為重心,獲利也以此二者占比最大,而相較於保
險,銀行在中信金的角色更為關鍵。

受惠於整體利率環境,中信銀在2023年前2月的淨存放利差持穩在1.5%至1.6%的高水
準,而在疫情解封帶動的消費與海外旅遊風潮下,信用卡淨手續費收入也有年增15%的
好表現,甚至在信用卡收入的三大來源,刷卡手續費收入、循環利息收入、預借現金
收入,合計金額為國內信用卡發卡行中稱冠。

而台灣人壽方面,由於防疫險損失提列告一段落,且二月新台幣升勢暫緩,在匯兌收
益與理賠損失降低的雙重補血下,二月台灣人壽成功由虧轉盈。

三、國內其他金控比較

中信金在前2月金控獲利金額榜上勇奪狀元,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在升息循環中以放
款業務為主的銀行業為主要受惠者,而中信金本就是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因此獲利
大增為可預見的狀況;第二,其他金控大多受防疫險或整體市場環境影響,而中信金
的核心業務正好避過這些地雷,因此在獲利消長下成功登頂。

四、股利配發政策

過去六年,中信金的股利配發皆以現金為主,大多在一元上下,在獲利最好的2021年
配發了1.25元,較差的2016年也能配出1元,而股價殖利率也維持在5%左右,根據法人
說明會中,財務長的說法,預計有配出1.1元的能力,此股利配發率也高於目前已公布
的大多數金控。

五、簡評

根據以上分析,可了解在2023的高利環境,中信銀的獲利應可期待,而台灣人壽的虧
損狀況也能有顯著改善,加上公司的股利政策較國泰、富邦等主要金控具吸引力也能
穩定投資人信心,可預期在2023年內,聯準會不激進降息的條件下,中信金的獲利與
股價應有成長空間。
資料來源:

一、中信金控Q4法人說明會

二、公開資訊觀測站

新聞報告結論

14家上市金控因去年股債尤其債券投資部位帳上未實現損失慘重,導致其他權益負值
須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剩餘才能分配,使得很多金控配不出股利。不過,對於元大
帳上未分配盈餘相當充裕,扣除其他權益負值後仍有豐厚本錢可供盈餘分派,因此不
須動用帳上資本公積等挹注股利。近年來,元大也積極在調整投資部位,增加多角化
投資,齊全商品線和難以複製的證券獨特獲利模式,具有成長優勢性。

以保險為主體的富邦及國泰這兩家金控當中,因為目前有增資以及防疫之亂終結,富
邦以及國泰雖有虧損,但今年之發展環境,相較去年而言穩定許多,且主管機關也放
寬有條件的動用資本公積,因此未來投資者對於這些保險為主力的金控之股利配發是
具有展望性的。

以銀行業為主的金控如中信金在過去幾年起伏劇烈的大環境中獲利波動較低,因此也
能維持較穩定的股利配發及殖利率,展望2023年,受惠於高基準利率與存放利差,預
期在Q1-Q3能有不錯的獲利增長,但倘若美國經濟持續下滑使消費者信心較低導致借款
需求或消費下降將會導致信用卡與利息收入降低,或聯準會提前於Q3降息後也會影響
淨利,但穩定的殖利率與獲利成長仍為長期投資的好標的。

*吐槽Chat GPT
大嘻哈時代是實境節目 不是電影,所以也不會有什麼角色趙逸凡,整則訊息都是虛構
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