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8

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

1.1 仓颉造字?
关于汉字是怎么产生的,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
法是: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
先说说黄帝是谁。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常常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其中“黄”指的就是黄帝。①根据传说推断,黄帝很可能是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
首领,因为统治中原地区②,所以称“黄帝”。
(注意:这个“黄帝”不是“皇帝”。中国有“皇帝”是秦始皇及其以后的
事情。也就是说,
“黄帝”比“皇帝”要早得多。而且,
“黄帝”专指一个人,而
“皇帝”却有很多。从秦始皇嬴政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最后一位皇
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止,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四百多位皇帝,其中
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圣神皇帝武则天,谱写霓裳羽衣曲、
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演绎出感天动地爱情的唐玄宗李隆基,六下江南访
查民情、留下无数浪漫故事和丰功伟绩、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长
寿的皇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等等,都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熟
知。)
黄帝部落的具体聚居地,现在说法不一,有可能是因为那时部落还没有完全
定居、处于频繁迁徙状态的缘故。如今,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与黄帝有关的遗址或
建筑,比如河南省新郑县的黄帝故里祠(黄帝出生的地方)、始祖山(黄帝屯兵
的地方),河北省涿鹿县的黄帝城(黄帝统一华夏各部落后建立的城池)、黄帝泉
(黄帝沐浴的地方,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黄帝成仙的地方)等等。


“炎黄子孙”的“炎”指的是炎帝。传说中,炎帝是黄帝同父异母的兄弟。炎帝曾教百姓用火,所以被
后世尊称为火神。另外,他还遍尝百草,教百姓耕作、种植五谷,所以也被尊称为神农氏。位于北京西
城区(原宣武区)
、与天坛隔路相望的先农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神农氏、即炎帝的地方。炎帝和黄
帝曾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但由于后来黄帝的成功,较之炎帝更常常被提及。

中国疆域广阔,各地土地颜色不一。如中国东北黑龙江一带的人们就常称自己的家乡为“黑土地”等。
中国古代曾以五色配五方。根据方位,有“五色土”
: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五种颜色各代表
一个方位,五色土综合起来代表整个国家。现在,在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内,还可以看到填有五
色土的大土坛。明清时期曾在这里祭祀土地(社)和五谷(稷)
,所以又叫“社稷坛”。汉语用“社稷”
表示“国家”的意思,与用五色土代表国家一样,反映了人们对土地的尊重和重视。

1
黄帝泉遗址

担任黄帝史官的仓颉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传说,仓颉的家乡在陕西省白水县
史官乡①,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神异外貌特征:长着四只眼睛。②也许正是因为他比
普通人多出两只眼睛的缘故,他也有着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非同一般的观察力。
他从大家司空见惯的鸟兽脚印中受到启发,创制了汉字,使得中国数千年的文明
得以记录和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仓颉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仓圣”③。民间
还为这位造字的祖师爷修建了坟墓和庙宇,以此来颂扬他的功绩,并表示对他的
尊敬和崇拜。

仓颉像


关于仓颉的家乡也有多种说法,这里依据牟作武著《中国古文字的起源》第 89 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神人、圣人往往被赋予神异的外貌特征,以显示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比如双耳
垂肩、身形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有无数神通的千手千面观音,额头上长有第三只眼(天眼)的二郎神,
生下来胸口就写有“制作定世符”字样的孔子等等。

中国文化史中有很多人因为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而被尊称为“……圣”。如“画圣”吴道子、 “诗圣”杜
甫、
“书圣”王羲之、 “医圣”张仲景等。

2
汉字的创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甚至惊动了天上的神灵。据说,当时
出现了“天雨粟,鬼夜哭”的场景:天上像下雨、下雪一样下起了小米。太阳落
山以后,还有鬼怪在夜色中嘤嘤哭泣。①现代汉语中,我们用“惊天地、泣鬼神”
来表示某人做出了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大抵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吧!
天地之所以会对汉字的创造表现出这么强烈、巨大的反应,也有人有别的解
释。他们认为:汉字的出现是虚伪和奸诈产生的根源。汉字的出现会导致一些人
“舍本逐末”,放弃原来所从事的渔猎耕作转而学习知识、从事一些多脑力而少
体力的工作。上天降下小米是为了防止这些放弃劳作的人饿死。而鬼怪“夜哭”,
是因为担心人们用文字符号对鬼怪家族成员进行驱逐。
事实上,“仓颉时代农业生产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粟(谷子,也可
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是主要粮食作物(半坡村遗址已发现粟的朽粒),产量较
以前丰富,人们认为是上苍的赐予。”
“文字劾鬼的功能后来分化为符箓,符箓不
是文字,却跟文字有关。”“总之,‘天雨粟,鬼夜哭’概括了原始汉字在巫术上
有两种功能:上通天神,下伏鬼魔,充分表达了文字与交感巫术的关系。”②

1.2 上帝造字?
尽管有些人对汉字是不是仓颉创造的还不是完全肯定,但至少汉字是中国的
似乎毋庸置疑。然而,有一种新异的说法却认为汉字并不是中国人创造的,而是
西方的上帝创造的。据说,这是一个学习汉语的美国人约瑟斯从《圣经》中发现
并提出的。他列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圣经》是汉字构形的依据、上帝才是汉字
的真正缔造者。下面摘选的是约瑟斯列出的例子中的几个③:

好:
《圣经》里说:“上帝说:‘那人孤单单的一个人,实在不太好。’

于是上帝就为亚当造了一个配偶,意思是说一个男人(子)要有一个女

人(女)为伴才是好的。”

禁:在伊甸园的中央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树”,一棵是神秘万分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伴随着一件大事情的出现,总会有异常天象产生。比如圣人孔子诞生时,有两条
龙一直盘绕在产房的房顶,另有五位神仙吹奏着仙乐降落到他家的院子里。

何九盈著《汉字文化学》第 312-313 页,辽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周健 著《字词中的趣味》第 62-63 页,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 年 11 月第 1 版。

3
的“分别善恶树”,“禁”字上边的“林”就表示这两棵树,下边的“示”,是上

帝命令“不准他们靠近那两棵树”,尤其是“分别善恶树”。

婪:两棵树旁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夏娃受了蛇的蛊惑,贪婪(非分)

地吃了禁果。

船:“船”字左边是“舟”字,即诺亚方舟;右边是“八口”,为什么是

八口人呢?《圣经·创世记》说:“那一天,诺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

亚佛,妻子和三个媳妇都进了方舟。”可见,上了方舟的一共正好是八个

人。

上帝造字的说法很容易被推翻。因为证明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不是仅凭几个例
子就可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所有的或绝大多数汉字都能从《圣经》中找到
造字根据。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3 汉字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出现应该跟其他所有工具比如火车、电灯等的出现一样,不是因为某
一个人灵机一动或猎奇求新,而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实际需要。比如为了更清楚地
记录猎物数量和种类、抒发更加细腻的感情等。
汉字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创造的,而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大家为了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不约而同地造出了零散的
汉字,这从某一汉字早期曾出现多种书写形式就可以看出。传说中的仓颉很有可
能是汉字的搜集者和整理者。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社会里,仓颉也不
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①仓颉的作用可能在于把大家
所造的零散的汉字集中起来,去粗取精、加以规范和系统化。
尽管仓颉造字的传说“并非汉字起源历史面貌的详尽写实”,但是,也并不
是“无稽之谈”,而是“某些历史现实的折射反映”,“对推断汉字起源前后的状


鲁迅《门外文谈》
,见《鲁迅全集·第六卷》第 88 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 1 版。

4
况和推断汉字起源的大体时间,都是很有价值的。”①
另外,
“古人所以不纠缠发明权的问题,原因之一是这些发明者,不是黄帝,
就是伏羲,或是黄帝之史,黄帝之臣,再不就是尧之巧工,舜之臣。他们不是部
落首领,就是部落的杰出人物。这些首领和杰出人物的道德和智力都超出平常人
之上,受到人们的崇敬。有些事物的创造者可能不是他们,但也往往把这些荣誉
安在他们头上。”②作为黄帝史官的仓颉,其学识和修养自然是在众人之上的,无
怪乎善良淳朴的中国先民们要把创造汉字这一了不起的本来是集体的功绩安在
他个人身上了。

1.4 汉字起源于图画
“图画文字说”,即认为人类文字(包括汉字)起源于某种图画的理论,首
创于 18 世纪的欧洲;至 20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 20 世纪内最具权威性的人类文
字起源理论,并形成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③
“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技术。”

但图画不是从哪一天起突然变成汉字的,从图画到汉字中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
长的过程:图画—文字画—图画字—汉字。
在从图画到汉字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即文字画和图画字阶段,图画和汉
字之间仅从形体上来看有些实在难以区分,并没有严格的、清晰的区别。就某一
幅具体的图画来说,我们可以说它是图画,也可以说它是原始阶段的汉字。因为,
有的画和字真的难以截然分开。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 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第 3 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 月第 1
版。

王宁、谢栋元、刘方 著《〈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第 62 页,辽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何丹 著《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第 19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周有光 著《汉字和文化问题》第 27 页,辽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5
看起来,我们似乎不能仅仅以形体的简单与否来区分图画和文字,事实上,
文字并不一定都比图画抽象,相反,有的图画比文字要简单得多。一般来说,图
画与文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图画是整幅的、不能与语言中的词一一对应,而文字却
可以离析出一个个的小单位(字),并且,这些小单位与语言之间有了某种“约
定俗成的固定联系”。
那么,怎么理解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呢?
聂鸿音在他的《中国文字概略》一书中是这样形象生动地加以说明的①:

所谓“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看到这个符号的人都

应作出同样的心理或言语反应。试想,在公路边有一个牌子,上面画着

一个箭头“ ”,在没有看到更具体的说明文字的时候,你会怎样理解

它?它的意思是让你向右转弯吗?其实,牌子箭头下的文字说明也许是

“某某公司”“公共厕所”或者“当心,右边是水沟”之类。很明显,这个箭头

并没有在“书写者”和“阅读者”之间形成共同的心理反应,所以它不是文

字。另外,共同的言语反应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例如面对⊙和 这

两个符号,如果所有的汉族人都作出rì和yuè的语音反应,那么它们就是

文字;如果前者有人念rì,有人念tài yɑng或者rì tou,后者有人念yuè,

也有人念tài yīn或者yuè liang,那么它们就是图画了。当然严格地说,


聂鸿音 著《中国文字概略》第 45 页,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年 4 月第 1 版。

6
读出的语音应该来自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集团,我们这里用了现代的汉

语拼音仅仅是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并不是远古造字时代人们的实际

读法,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认定,从图画到文字的本质飞跃是以图形

和语言间的固定联系为标志的。

汉字构形起源于图画,但某一形体一旦进入汉字系统,便发生了质变、与图
画就有了本质的区别。首先,它的形体基本固定下来,不能再像画画儿那样根据
画者意愿写生或写意;其次,它有了一个对应的读音,成为既可视又可读的个体;
第三,它一定与语言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词相照应,不可再随意解读。

1.5 汉字=中国文字?
“汉字”和“中国文字”并不是一个概念。
汉字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字类型,但汉字不是中国唯一的文字。众所周知,中
国除了汉族,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虽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历
史上很多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如白族的白文、壮族的壮文、水族的水文、
侗族的侗文、哈尼族的哈尼文、维吾尔族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族的哈萨克文等。
其中一部分已经渐渐消亡了,不过,也有的一直用到今天。这里简单介绍中国的
几种民族文字。
1.5.1 东巴文
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丽江、维西、中甸一带以及四川、西藏的少数地区,
生活着一个美丽、勤劳的民族—纳西族。据丽江当地导游说,纳西地区是“女人
的天下,男人的天堂”。这是因为在纳西族还有一些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遗留:
女人是一家之主,但也承担着最多的家庭内外事物;男人们虽然不当家,但不用
做很重的体力活儿,每天带带孩子、晒晒太阳、聊聊大天儿,过得很舒服。纳西
女人的披肩上多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和日月,意为“披星戴月”,象征着她们的
勤劳和辛苦。

7
纳西族(邮票)

东巴文是纳西族在公元 12-13 世纪①所创造的一种表意文字,它是唯一一种


还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是纳西族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东巴”的原意是“智者”,后专指纳西族的经师(巫师,图 1-7)。纳西族
人普遍信奉东巴教,东巴文主要是供东巴们书写经书或者祭辞用的。纳西族历代
的东巴们就是用这样一种带有浓厚原始图画意味的文字—东巴文,在一种特殊的
纸张(据说是用有毒的植物造成的、可以防止虫蛀)—东巴纸上,书写着他们民
族的信仰—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


关于纳西东巴文的具体创制时间说法不一,这里依据周有光 著《汉字和文化问题》第 107 页,辽宁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8
作者与纳西族东巴

东巴文本来并不通行、只由少部分人掌握并使用,如今却成为了云南旅游文
化的重要标签之一。今天,如果你到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种
古老的文字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商品出现在古老的四方街头:项链上、手
镯上、钱包上、背包上、挂件上、T 恤上、围巾上、卡片上、年历上……几乎无
处不在。
1.5.2 蒙文
蒙古族是活跃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蒙古族人大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
林、黑龙江等省以及河北、河南、云南等地。蒙古人早期没有固定的居处,逐水
草而居,主营牧业,放牧牛羊,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人的足迹。他们穿蒙古
袍、住蒙古包、吃手扒肉、饮马奶酒,性格豪爽,精于骑马射箭。蒙古人崇尚弓
马娴熟的骑手和凶猛剽悍的勇士,在他们的传统集会——那达慕大会上,射箭、
赛马和摔跤是三种最主要的比赛项目。金秋八月,如果我们到草原去旅游,依然
可以欣赏到蒙古勇士们在那达慕上的精彩表演,还能亲身体验蒙古姑娘手端垫有
哈达的酒杯、唱着敬酒歌向客人敬酒的诚挚和热情。

9
蒙古族(邮票)

公元 1206 年,蒙古英雄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举为成吉思汗(即元太祖)。
1271?他的孙子忽必烈(即元世祖)正式建立元朝。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拥有中
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据说,当时的疆土面积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
版图的三倍还要多: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
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在北纬 150-600、东经 150-1300。①
中国现在通用的蒙古文字是拼音文字,字母上下连行,行款从左到右。

蒙文


元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说法。这里依据巴拉吉尼玛、额尔敦扎布、
张继霞 编《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第 6 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10
1.5.3 满文
满族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各地,以辽宁、河北二省人数最
多。满文就是满族人过去所使用的文字。
满族旧时主要聚居于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下游,有很多古称:周
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mòhé)、五代时称女
真。皇太极时改族称为“满洲”,1911 年后改称“满族”。
满族人原来多从事渔猎,后来渐渐以农耕为主。跟蒙古族人一样,满族人也
大多精于骑射。
满族的名人也很多,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创作
了著名话剧《茶馆》的现代著名文学家老舍①、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著名书法
家启功等人都是满族人。

满族(邮票)

满族的著名是因为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
者不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而是来自于中国东北部的满人。清朝涌现过
很多妇孺皆知的大人物,比如创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从皇帝
到平民的宣统皇帝,还有垂帘听政多年的慈禧老佛爷等等。
公元 1599 年,额尔德尼、噶(ɡá)盖二人遵照努尔哈赤(即清太祖)的旨
意创制了老满文。1632 年,皇太极(即清太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又命
令巴克什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完善,特别是在原来字形基础上加
置了圈点,被称为“新满文”。

现在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附近的中国第一家民俗文化茶馆----老舍茶馆,就是以老舍先生和他的著名话剧
《茶馆》来命名的。

11
有人用一段顺口溜来说明新满文的形态特点:当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
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

满文

1644 年,清朝统治者推翻了明朝政权、问鼎中原,但他们并不保守,而是
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任用汉官、学习汉字。到了现在的满族,基本上已经通用汉
语汉字了。
清朝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很多文化却流传了下来。比如现代很多人喜欢吃
的甜食—萨其玛,就曾是满族的传统糕点。另外,闻名中外的旗袍也曾是满族旗
人的传统服装。

♣ 想一想
在北京的什么地方依然还可以看到满文?为什么?

写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雍和宫匾额

12
1.6 汉字的主要特点
1.6.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
语言和文字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很多民族有语言但并没有文字,比如中国的
瑶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东乡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
布朗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
汉字是汉族人创造的文字。相对于汉语来说,汉字是第二位的,先有汉语,
后有汉字,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而产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汉语的发展。正是由于汉字的记录作
用,汉语才形成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表达体系。
1.6.2 汉字是自源文字
字源文字是与他源文字相对而言的,字源文字指不依傍其他文字而独立创
造出来的文字。汉字就是一种自源文字,是中华民族独立创造、发展起来
的。
借鉴、参考或依傍其他文字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叫他源文字,也称借源文
字,如日语中的假名。日语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这两种假名在
创制时分别借鉴了汉字草书形体和楷书偏旁,是在汉字草书形体和楷书偏
旁的基础上加工变化而形成的。
1.6.3 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
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从历代汉字的构形系统考察,各共时平面上的汉字的整体系统,都是按表意原则

维系的。”
需要强调的是,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懂用“表
意”汉字书写的《诗经》等古代典籍,所谓的“表意”是就每一个具体汉字“据
义构形”的特点来说的。而且,由于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汉字的字形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再加上部分汉字的使用职能发生转移等等原因,到了现代汉字阶段,
字形所承载的“意”有一些已经不是那么清楚了。
1.6.4 汉字是方块文字


王宁 著《汉字构形学讲座》第 3 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 1 版。

13
跟拼音文字的线性结构不同,汉字是一个平面的二维结构,有纵横两个角度,
笔画和部件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被组织在一个方块形(特别是现代汉字)的框架
内,很多人也直接把汉字叫做“方块字”。
有人说,汉字方正的特点似乎也象征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象征了一种囊
括天地、气吞八荒的精神,因此,很多海外游子甚至把方块汉字看作自己思乡情
结的寄托。
1.6.5 汉字是语素文字
“从记录的语音单位来说,一个汉字是跟一个音节相对应的。”不过,
“现代
汉字的每个字形记录的虽然是一个音节,但它跟拼音文字中的音节文字不同。音
节文字的每个音节跟字形符号是固定的关系,比如日文中的 ka 一律写作か(平
假名)或カ(片假名),ki 一律写作き(平假名)或キ(片假名)。而现代汉字
的同一个音节却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比如记录 yì这个音节的有:
‘意’、
‘益’、

‘溢’、‘易’、‘义’、‘议’、‘亿’、‘艺’、‘异’、‘翼’等字形。”
汉字是语素文字,大部分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如“日”、“月”、“水”、
“火”等。汉字记录的语素有的可以独立成词,如“我”;有的不可以独立成词,
如“睛”。
也有少数汉字记录的不是语素,而是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如“葡”。也正是
因为这个原因,有人称汉字为“语素--音节文字”。

1.7 汉字例释

汉(漢)
由“汉”字,我们可以想到很多熟悉的词语,比如“汉字”、
“汉语”、
“汉族”、
“汉朝”、“男子汉”等等。不过,从字形上看,“汉”字的本义应该与水有关。
“汉”本义指“汉水”,也称“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的源头
在陕西西南部,中途流经陕西、湖北等地,在武汉一带汇入长江。
汉朝是刘邦灭掉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秦朝并在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打败
竞争对手项羽之后建立的朝代,为了纪念自己作为“汉中王”时期的艰难岁月,


张静贤 著《现代汉字教程》第 79 页,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 1 版。

14
刘邦称帝后定国号为“汉”。也有人说,汉朝是因为“汉水”而得名。刘邦建立
汉朝,定都长安(即现在的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后外戚王莽篡
权称帝,改国号为新。十几年后,光武帝刘秀灭掉王莽新朝重建汉朝,都城设在
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汉朝共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中
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汉朝的强大也造就了汉人豪放和大气的性格,鲁迅先生对
此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
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
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①
汉朝有太多名人被世代传颂、妇孺皆知,比如滞留匈奴、在雪地冰天牧羊十
九年却不辱气节的苏武,比如率领汉家军队马踏匈奴、气壮山河的骠骑将军霍去
病,比如撰写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前所未有的中国通史《史记》的太
史公司马迁,等等。
单单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只要看看我们的身边,就可以知道汉朝到底给我
们留下了什么:
“近代中国的农人依旧扶着和汉朝大略相同的犁,赶着和汉朝大略
相同的车,住着和汉朝大略相同的屋舍,吃着和汉朝大略相同的饭食……”至于精
神方面,“汉朝确立为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更是潜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
国人难以磨灭的精神气质。” ②一位文化学者说:
“汉朝这个朝代由一个具体的朝
代化为一种血液,流到了我们每一个汉人的血管里边,而这个是被遗传下来的,
这是一种文化基因。”③
汉族的先民是古代的华夏族,分布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汉族”这一
民族名称的定称,一般认为是在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也有学者认为是在汉武帝
刘彻(西汉第六位皇帝)称帝之后。总之,“汉族”的名称跟汉朝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民族。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而饺子又是汉族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
的主食。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也是汉族
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


鲁迅《看镜有感》
,见《鲁迅全集·第一卷》第 197 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 1 版。

王子今《汉朝留给我们什么》
,载《中国国家地理》 ,2005 年第 5 期。

陕西文化学者肖云儒语,见纪录片《大秦岭(二):山佑汉脉》 。

15
汉语和汉字是汉族人使用的语言和文字。
“汉”曾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呼,后来用作男子的通称,
如“好汉”、
“老汉”、“英雄汉”、“庄稼汉”、“男子汉”、“彪形大汉”等。有时,
“汉”还是“汉语”的简称。如“英译汉”中的“汉”。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
“汉”还被用来专指“丈夫”,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等。

汉族(邮票)

鱼(魚)

鱼(雕塑)

在民间的一种传说中,“鱼”是仓颉所造的第一个汉字。
据说,有一天,仓颉和一个随从在湖边散步,随从突然指着湖边湿地上的一
处痕迹说:
“瞧,刚才这里有一条鱼!”仓颉顺着随从手指的方向看去,此时此刻,
湿地上并没有鱼。那么随从怎么知道刚才这里有一条鱼呢?仓颉仔细一看,原来
湿地上有鱼的痕迹。

16
这件事给了仓颉很大的启发:既然能从鱼的痕迹知道湿地上曾经有过一条
鱼,那么完全可以用鱼的痕迹来代表鱼、记录鱼。于是,仓颉就把湿地上的痕迹
描画了下来,并且命名为“鱼”。仓颉据此类推,通过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用描画事物痕迹的办法造出了第一批汉字,这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从字形上看,“鱼”字和一条头上尾下的鱼身体的主要部分一一对应:“鱼”
字最上部的“ ”对应鱼头;字形中间的“田”对应鱼的身体,“田”中纵横交
叉的“十”代表鱼鳞;字形最下部的“一”对应鱼尾。只不过,实际生活中的鱼
尾巴和身体是一体的,而现代汉字“鱼”中代表尾巴的“一”却与代表身体的“田”
分开了。
在北京的寺庙里,经常可以见到一种叫做“木鱼”的东西,有大有小。“木
鱼”是用木头做出鱼的形状,悬挂在架子上或放在经堂的地上,供寺庙里的和尚
们诵经时敲击用的一种器具。

悬挂在架子上的木鱼

和尚诵经时为什么要敲木鱼?一种说法说敲木鱼是为诵经打节奏;也有的说
敲木鱼是用以“警众”和“自警”,即用鱼昼夜不闭眼睛来警醒自己或他人修行
要勤奋、刻苦,要不舍昼夜、夜以继日,不停歇、不松懈。


“史官仓颉”的“史”从现代汉字的角度来看,已经不太容易拆分了。实际
上它的早期形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字的上半部分是“中”,看起来好像一枝笔
的样子(有人说好像一本简册);下半部分是“又”,是一只手的象形。手里拿着

17
一枝笔,还能做什么呢?当然是写字了。
所以,“史”本来指的就是古代的记事者—一种文职官员。传说中造字的仓
颉就是一位这样的官员,他是为黄帝服务的。史官们也有高低不同的等级,但一
般来说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被史官或学
者们整理、记录下来的内容就是“历史”;而记载历史的书籍就是“史书”。
有的历史书则干脆直接用《……史》或《史……》来命名,如《先秦史》、
《史记》等。

《先秦史》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史书,它的作者是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其实,
“史记”一词本来是一个泛称,它可以指所有由史官记录整理的、记载历史的书。
后来词义逐渐缩小,成了司马迁所写史书的专有名词了。

《史记》

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