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第四章 汉字的三要素

每一个汉字都应该同时具备三个要素才能成为汉字,这三个要素就是:形、
音和义。只有形、音或只有音、义都不能算是一个汉字。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
是缺一不可的。“有形有音而无义的可以是乐谱,有形有义而无音的可以是路标,
有音有义而无形的则可以是言语。”①像图 4-1 中的这些标志符号,个个有形有义,
可是都没有确定的读法。比如左数第一列的最后一个符号,可以被说成“禁止遛
狗”,也可以说成“严禁宠物出入”;再比如最后一列的最后一个符号,可以被说
成“禁止烟火”,也可以说成“不可以在此点火”等。其他符号也一样,虽然是
固定的形体,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有基本固定的意义,但并没有固定的称说,所以
它们都不能算是汉字。

图 4-1:标志符号
4.1 汉字的形
在汉字的三要素中,音和义都是依附于语言的,只有形是汉字的本体。
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大多“据义构形”,所以,汉字的形义之间有着紧
密的联系。在汉字教学中,为了达到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这个最终目的,需要以
汉字字形的教学作为出发点。
在汉字形体的教学中,既要注意汉字本身的形体,也要注意汉字与汉字之间
的字际关系。与汉字形体有关的字际关系有很多种,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形近字
和同形字。
4.1.1 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相近的汉字。
因为字形相近,所以形近字在书写和识读时都很容易被混淆。辨析形近字是
汉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问—间
“问”和“间”字形相近,只有一个笔画的差别,但造字方法却完全不同。
“问”是一个声旁在外(“门”)形旁在内(“口”)的形声字,“问”的声旁和形
旁分别提示“问”的读音与“门”接近、意义与嘴巴的动作有关。如“问题”、
“问路”、“提问”
、“访问”、“问答”等。


聂鸿音著《中国文字概略》第 8 页,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年 4 月第 1 版。

85
而“间”却是一个会意字,通过“门”和“日”两部分的组合表达太阳光从
门缝中照射进来的意思,进而引申有“缝隙”、
“间隙”、
“分开”、
“空间”、
“时间”
等意思。

乌—鸟
“乌”和“鸟”也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字。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它们的
区别仅仅在于“鸟”比“乌”多出了一个“丶”。
“鸟”字中的“丶”代表鸟的眼睛。而“乌”虽然比“鸟”少了一个“丶”,
却多了很多“鸟”字没有的信息。其实,“乌”字缺少这一“丶”反映的是人们
通过视觉对“乌”(乌鸦)这种鸟的第一印象——好像没有眼睛,实际上,“乌”
并不是没有眼睛,而是因为它的眼睛和身体、羽毛的颜色相同——都是黑色而不
容易被人发现。
也正是由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这一颜色特征,“乌”字可以作为构词语
素用来表示其他黑色的东西,如“乌云” (黑色的云彩)、
“乌发”(黑色的头发)、
“乌鸡”(喙、眼、脚、皮肤、肌肉、骨头等呈黑色的鸡)、 “乌贼”
(一种生活在
海中、遇到敌人可以放出黑色汁液的软体动物)等。
至于“乌鸦”这个名字的由来,很可能还与它的叫声有关。乌鸦的叫声接近
于“呜呀”、“呜呀”,所以人们就给这种鸟起名叫“乌鸦”。这与“鸡”、“鸭”、
“鹅”等名称的由来一样。在中国河北省的一些地区,老百姓把学名唤作“杜鹃”
的一种鸟俗称为“布谷”鸟或“光棍扛锄”鸟。称作“布谷”是因为这种鸟最早
出现在早春播种的季节,它的叫声似乎在提醒人们“布谷、布谷”(意为“播种
吧!播种吧!”);又因为杜鹃鸟在叫的时候多以四个接近“咕”的声音为一小节,
即“咕咕咕咕”,老百姓又模拟成“光棍扛锄”并作为这种鸟的另一俗称,提醒
农人们已经是时候结束冬季的休闲时光、应该扛起锄头到田地里去劳动了。布谷
鸟的英文名字是 Cuckoo,也是在模拟布谷鸟的叫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
一种叫做“精卫”的鸟,据说也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命名的。
♣ 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根据它们的叫声命名的?

王—玉
“王”字和“玉”字非常相像,只有一点之差。其实,这两个字的小篆形体
连一点之差也没有,都是一竖(丨)连着三横(一)。唯一不同的是:小篆“玉”
字的三个“一”之间的距离相等,而小篆“王”字的三个“一”之间的距离不相
等(第一个“一”和第二个“一”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而第二个“一”和第三个
“一”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但在实际书写时,这种细微的差异实在很难掌握,
所以到了楷书阶段,为了区别这两个汉字,就在“玉”中多加了一个“丶”,以
此来突出这两个字之间的差异。这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区别率作用的结果。
不过,“玉”在用作部首时,特别是放在汉字左边作部首时,用来突出差异
的一“丶”又被省掉了,只是把最后一个横笔变成了提(即“ ”),如“珍”、
“珠”等。因为部首“玉”的最后一笔从水平的横变成了向上倾斜的提,因此,
也俗称“斜玉”。
别看形近汉字之间有时只是一点两点的差异,却可以用来制造特殊的表达效
果。在一段名为《双唱绕口令》的相声中,作者和表演者就充分利用了汉字的形
近关系,其中如“王奶奶遇见玉奶奶——差一点儿、马奶奶遇见冯奶奶——差两

86
点儿、王奶奶遇见汪奶奶——差三点儿、能奶奶遇见熊奶奶——差四点儿、王奶
奶遇见汪太太——差五点儿”等。

日—曰
“日”(rì)是太阳的象形,外框表示太阳的轮廓,至于中间的一横,有不
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指的是太阳中的神乌①,有人认为指的是太阳黑子等等。总
之,这个“一”画表示太阳这个球体中有其他物质、不是空的。
“曰”(yuē)字也是由一个外框里加一个横笔组成的,但与“日”(rì)字
的长方形外框不同, “曰”(yuē)字的外框是一个正方形。而且,
“曰”
(yuē)字
中的横画与神乌和黑子无关,而是表示人说话时嘴里出的气。
有一则关于“日”和“曰”的笑话:一个人识字不多,独熟识“日”(rì)
字。有一天,这个人到朋友家里去拜访,见朋友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论语》,就
拿起来随意翻阅,看到书里有“子曰(yuē)”二字,心里暗自嘀咕:“字也跟
人一样每天吃饭长肉吗?怎么几天不见,‘日’(rì)字就胖了好多?”
看看“日”和“曰”的区别:仅仅就在于一个瘦一点、一个胖一点。所以,
别随便给汉字“增肥”或“减肥”,因为“增肥”或“减肥”后它很可能会变成
另外一个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的字。
♣ 想一想
在“日”字和“曰”字上加上一笔就可以组成新的汉字,你一共可以组成几
个?

还有几个拟人化的笑话,是从一个电视节目中看来的②,都是形近汉字之间
的对话:

由—甲
“由”和“甲”是师兄弟,二人都在练武功,不过,
“由”练的是点穴,“甲”
练的是一指禅。“由”每次看见倒立着练功的“甲”都忍不住同情地说:
“师弟,
你天天这样练一指禅一定挺累吧?”

又—叉
有一天,“叉”看见了“又”,问“又”:“妹妹,你最近整容了吧?”“又”
回答说:“没有啊!”
“叉”笑笑说:“别骗我了。如果没有整容,你脸上的那个痦
子哪儿去了?”

尺—尽
“尺”和“尽”都计划怀孕生孩子,一段时间以后,“尺”看见“尽”,满
怀羡慕地说:“姐姐,听说你怀的是双胞胎,可是我一个也没怀上。”

能—熊


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天上本来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中都住着一个三足乌。这些三足乌每天自东
向西飞翔,太阳也就自东向西移动。

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电视节目的名称已经记不得了,笑话的内容或多或少可能也有了个人的“改编”或
“创造”

87
有一天,“熊”看见了“能”,说:
“朋友,你最近过得一定不太好吧?”“能”
说:“你怎么看出来我过得不好呢?”“熊”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你看你,
把四只熊掌都卖掉了!”

平—苹
有一天,“平”在一个公共场合看见了“苹”,趁没人注意,“平”把“苹”
拉到一个角落里、小声说:“赶紧买瓶洗发水洗洗头吧,瞧你那头上,都长草了。”

大—爽
“爽”和“大”是同班同学。一天发还考试卷子后,“大”看见了“爽”的
答卷,惊讶地大叫:“啊!一共四道题,你全答错了!”

力—咖
一天,
“力”看见“咖”带着很多行李赶路,就问:
“哥哥,带着两口箱子去
哪里啊?”

这几个对话当然都是经过拟人处理的,因为汉字和汉字之间不可能进行交
谈。但从对话内容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几个笑话想要说明的其实是“由”和
“甲”、“又”和“叉”、“尺”和“尽”、“能”和“熊”、“平”和“苹”、“大”
和“爽”、“力”和“咖”等几组汉字在字形上的差别:“由”和“甲”中竖笔的
出头处不同(一个向上出头、一个向下出头)、 “叉”比“又”多了一个痦子(丶)、
“尽”比“尺”多了两个点(双胞胎)、“熊”比“能”多了四只熊掌(灬); “苹”
与“平”虽然同音,但“苹”多了一个“艹”头; “爽”和“大”虽然框架相同,
但“爽”多了四个×;“咖啡”的“咖”比“力”多了两口箱子而不是一口。可
见,差上一个或几个点、笔画向上长一点儿或向下长一点儿、多了或少了部件,
就变成别的字了。所以,有个痦子、×什么的一定要留着,可千万别随便给汉字
“整容”哟。
♣ 想一想
在“力”、“未”、
“令”、
“天”、
“干”、“人”、
“口”、“开”等字上分别加上两
个点就可以变成新的汉字,你知道会变成什么汉字吗?

4.1.2 同形字
裘锡圭先生认为,“同形字这个名称是仿照同音词起的。不同的词如果语音
相同,就是同音词。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①
如果某一个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而且这些意义之间没有关联,那
么我们就可以看作是几个不同汉字的偶然同形现象,这几个汉字就是同形字。确
切地说,这已经不是“一个”汉字,而是“几个”意义不同、但字形偶然相同的
字。我们可以用“A1”、“A2”……来表示。其中 A 代表字符。
有的同形字不但同形,而且同音,如“大米”的“米”和“厘米”的“米”;
有的同形字只是同形、却并不同音,如“卡片”的“卡”和“卡住”的“卡”。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 20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年 8 月第 1 版。

88

图 4-2:大米

图 4-3:钢笔长 0.14 米
“米”是一个象形字,描画的是米粒的形状,本义指农作物禾、黍等果实去
皮以后的子实,如大米、小米、糯米等(图 4-2)。因为米是谷子去掉硬壳以后形
成的,所以其他一些去掉硬壳的颗粒状物也有称作“米”的,如“花生米”。从
另一个角度看,米通常是很小的颗粒,所以一些形状微小、有些像米的颗粒状物
体有时也可称作“米”,如“虾米”、“海米”。
图 4-3 中的“米”却跟农作物的子实无关、完全是英文 metre 的音译,用来
表示高度、长度或距离等,是一个量词,一般用于计量。如体育比赛项目中的一
百一十米栏、八百米中长跑等。
作为“农作物果实”的“米 1”和表示长度、距离的“米 2”是同形字,意义
之间没有关系。


“卡 1”:“卡片”的“卡”读作 kǎ,是英文 card 的音译。我们生活中用到
的很多卡如“门卡” (也称“房卡”或“钥匙卡” )、
“饭卡”、“校园卡”、 “充值卡”、
“交通卡”、“IP 卡”、“IC 卡”等各种各样的卡都读 kǎ(图 4-4)。

89
图 4-4:手机充值卡
“卡 2”:“卡车”的“卡”虽然也读作 kǎ,并且也是音译,但它的原文却不
是 card 而是 truck。跟“啤酒”一样,
“卡车”采用了音译加注的办法,用“卡”
字来记录 truck 的近似发音、用“车”来记录它的类属(图 4-5)。

图 4-5:卡车
“卡 3”:”“卡子”的“卡”读作 qiǎ,用会意的办法(不上不下)表示把
什么东西夹在中间固定住,女孩子常用的“发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 4-6)。

图 4-6:发卡
♣ 想一想
你知道什么是“卡路里”、
“卡介苗”和“哨卡”吗?这三个“卡”的读音和
意思一样吗?

90
4.2 汉字的音
关于字音,我们想简单介绍两种现象:同音字和多音字。
4.2.1 同音字
顾名思义,同音字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有别、意义无关但读音却相同
的字。如下面的五组字:
chū chū dōng dōng fēi fēi huà huà jì jì
出 — 初 ; 东 — 冬 ; 飞 — 非 ; 话 — 画 ;寄—际。
虽然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于 1988 年 1 月制订出的现代汉语
常用字表只包含了 3500 个汉字(其中常用字 2500 个、次常用字 1000 个),但根
据已经出版的汉字字典来看,包含常用字在内的全部汉字的总量应该不会低于
10 万。由于受到汉语音节数的限制,汉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同音字。
因为同音字的形音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的存在自然就会带来一些
负面作用。首先,同音字相同的读音会使人们在选择时产生联结障碍。特别是对
于一点儿汉字背景都没有的欧美学生,同音字除了会延长他们的心理反应时间,
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在语义联结错综复杂的交叉道口处“误入歧途”、选择一个
音同但意义完全不符的汉字来使用。因此,很多错别字的出现是同音字或近音字
捣乱的结果。如一些英国学生常常把“已经”写成“以经”或“一经”、把“到
处”写成“到去”或“到出”等。
不过,同音字带给我们的也并不都是消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
会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的声音关系来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谐音歇后语就是
利用了同音字之间音同义不同的特点来使一个句子或词组表达出跟它的字面意
思完全不同的一个意义效果来。如:
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暖壶”,也叫“暖水瓶”或“水瓶”,本来指的是用来装水并可以保温的器
皿,但因为与“水平”同音,高高挂在飞机上的“水瓶”也就成了“高水平”了。
老太太打呵欠----一望无涯(牙)
首先,我们得了解老太太的特点。因为年纪大,老太太的牙齿已经快掉光了。
当她张嘴打呵欠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嘴巴里的情况——没有牙齿,也就是
“一望无牙”。但在这里,借“牙”的声音来表示“涯” (边际)的意思,这个歇
后语实际要表达的含义是一眼望过去没有边际。
♣ 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谐音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利用了哪些字之间的声音关系?表
达了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4.2.2 多音字
同音字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的字读音相同,多音字正好相反,指
的是同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如:

(1) 我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hái)
(2) 我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看完了,下午就去还书。(huán)

(1) 这个商店的东西又好又便宜。(hǎo)
(2) 说说你有什么爱好?(hào)

(1) 小朋友,你几岁了?(jǐ)

91
(2) 北京的名胜古迹我几乎都参观过了。(jī)

(1) 他从小就喜欢音乐。(yuè)
(2) 祝你周末快乐!(lè)

其他常见多音字举例①:

序号 字 音 例词 序号 字 音 例词
bā chù
酒吧 处所
1 吧 11 处
ba chŭ
(语气助词) 处理
bēn chuán
奔跑 宣传
2 奔 12 传
bèn zhuàn
投奔 传记
biàn chuànɡ
方便 创造
3 便 13 创
pián chuānɡ
便宜 创伤
bié dàn
分别 子弹
4 别 14 弹
biè tán
别扭 弹性
bŭ fā
占卜 发生
5 卜 15 发
bo fà
萝卜 理发
cān fēn
参加 分开
6 参 16 分
shēn fèn
人参 水分
cánɡ ɡuān
埋藏 衣冠
7 藏 17 冠
zànɡ ɡuàn
宝藏 冠军
chà ménɡ
差不多 启蒙
8 差 18 蒙
chā mēnɡ
差别 蒙骗


选自黄伯荣、廖序东 主编《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第 223-235 页之《附录三:常见的多音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3 版。

92
chāi mĕnɡ
出差 蒙古
chánɡ qí
长短 奇怪
9 长 19 奇
zhǎnɡ jī
生长 奇数
cháo zhònɡ
朝代 重量
10 朝 20 重
zhāo chónɡ
朝霞 重复

多音字在具有不同读音的同时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所以,确切地说,
多音字应该叫“多音多义字”。
4.2.2.2 多音字存在的原因
造成现代汉语中多音字大量存在的原因很多,这里简单列举六种:
(1)文言读法的原因
有些字在古今汉语中的读法不同、而且古汉语的读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某
些文言词语中,这就造成了一字多音。如:
见:xiàn,jiàn
识:zhì,shí
其中,第一个读音是文言读法。
(2)方言读法的原因
由于方言与普通话读法不同也会造成一字多音现象。如:
熟:shóu,shú
谁:shéi,shuí
弄:lònɡ,nònɡ
其中,第一个读音是方言读法。
(3)人、物、地名的原因
人名、物名或地名用字有时会有特殊的读法。
绿:lǜ,lù
“绿”多读作 lǜ,但在“鸭绿江”一名中读作 lù①。
朴:pǔ,piáo,pō,pò
“朴”,多读作 pǔ(如“朴素”),用作姓时读作 piáo,在“朴刀”(一种旧
式兵器)一词中读作 pō,在“朴树”(一种落叶乔木)一词中读作 pò。
(4)借字音译的原因
卡:kǎ,qiǎ
茄:jiā,qié
其中,第一个读音是音译英文的读法。
(5)合并简化的原因
一种情况是:本有 A、B 二字(或更多字),B(等字)在简化时借用了 A
的形体,造成了 A 的一字多音。如:
斗:dŏu,dòu
dŏu 音表达“斗”字的本义,是一种量器,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lù实际上也是文言读法。

93
dòu 音表达的是“战斗”义,本字其实是“鬥”,像两人用手在搏斗。
因为“鬥”在简化时借用了“斗”的字形,“鬥”、“斗”两个字在简化后被
合并为一个,造成了“斗”的一字多音。
干:ɡān,ɡàn
ɡān 音表达两种意思:一是象形字“干”字的本义(一种武器),如“刑天
舞干戚”;二是与“湿”相对的“干燥”义。“干燥”义的本字其实是“乾”。
ɡàn 音表达的是“工作”、“劳动”义,本字其实是“幹”。
因为“幹”、 “乾”在简化时也用了“干”的字形,这样, “幹”、
“乾”、“干”
三字就合并成了“干”一个,造成了“干”的一字多音。
另外一种情况是:本有 A、B 二字(或更多字),A、B(等字)在简化时都
用了 C 这个新形体,造成了 C 的一字多音。如:
发:fā,fà
fā音的本字是“發”,fà音的本字是“髪”。
从“發”、“發”两个字的部首就可以看出,“發”与“弓”有关,意为“开
弓射箭”;而“髪”的部首是“髟”,意思是“头发”或“毛发”。
“發”、 “發”二字在简化时都选择使用了“发”这一形体,造成了“发”的
一字多音。
脏:zānɡ,zànɡ
zānɡ音的本字是“髒”,即“肮脏”的本字;zànɡ音的本字是“臓”,即“心
脏”的本字。
“髒”、 “臓”二字在简化时都选择使用了“脏”这一形体,造成了“脏”的
一字多音。
(6)强化语法的原因
有时对一个字有不同读法是为了区别语法、强化某种语法意义。如:
子:zi,zǐ
“子”单用或用在“亲子”、 “子女”等词中作实义语素时读第三声,但加在
某些名词性语素(如“帽子”)、动词性语素(如“垫子”)、形容词性语素(如“胖
子”)或量词(如“一下子”)后面作后缀时要读轻声,这个轻声读法强化了“子”
作后缀的语法意义。
了:le,liǎo
“了”作实义语素时表示“明白”、“结束”或“可能”的意思,读第三声,
如“了解”、 “了结”、 “去得了去不了”等,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
变化已经完成(如“知道了”)、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
现新情况(如“下雨了”)时读轻声,这个轻声强化了“了”作助词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外国人学习汉语时,要
是不注意形近字和多音字的用法可能就会闹笑话,如:
很行①
有一天,史密斯对老师说: “都说中国人很谦虚,我看才不是呢!”老师问为
什么,他说:“你看!大街上到处写着‘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
设很行’、 ‘中国农业很行’、 ‘中国交通很行’、‘中国工商很行’……,这不是太
骄傲了吗?”
♣ 想一想
你知道史密斯错在哪儿了吗?


摘自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第 180 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1 版。

94
4.3 汉字的义
4.3.1 一字多义

在现代汉语中,一字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字有时可以表达两三个甚至十
几个意思。如只有一个笔画、字形最简单的“一”字,在《新华字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年 1 月第 10 版)中就有下面九种意义或功能:

①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

②纯,专:一心一意

③满,全:一屋子人

④相同:一样

⑤另外的:番茄一名西红柿

⑥放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看一看

⑦与“就”呼应。1 表示两事时间相接:天一亮他就起来。2 表示每逢:一想

起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就觉得自己的努力太不够了。

⑧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一何怒

⑨旧时乐谱记音符号的一个,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很多时候,一个汉字同时也是一个单音节词,所以,实际应用中的一字多义
有时其实也是一词多义。由于多种含义共用同一个载体,有时很容易引起歧解。
下面就是一个与一字多义相关的故事:
一位出租车司机夜间开车,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遇到一个长发女人打车。
女人上车以后,看到司机的座位前放着一个苹果,就随口说了一句:“我生前也
喜欢吃苹果。”不料,司机听了女人的话以后,吓得脸都青了,握着方向盘的双
手也开始发抖,出租车差点儿撞到树上。这时候,那个女人又不紧不慢地加了一
句话:“生完孩子我就不喜欢吃苹果了。”
♣ 想一想
你知道司机听了那个女人的第一句话以后为什么害怕吗?

4.3.2 意义的关联

在多义字(词)中,诸多意义之间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联系。
以“白”为例。 “白”在《新华字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 1 月第 10 版)
中有六种意思:
①雪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面。转1
○ 有关丧事的:办白事。2 反动的:白军。

95
②清楚(连明白)
○ :真相大白

③亮:东方发白

④空空的,没有加上其他东西的:白水。引副词。1
○ 没有效果地:这话算白

说。2 不付代价地:白吃。

⑤陈述,说明:表白

⑥指字形或字音有错:白字

说明(《新华字典·凡例》):

转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化而成的意义。○
○ 连表示本字可以跟一个意义

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不另加注解。○
引表示由原义引申出

来的意义。

经过整理,“白”的多种意义之间的关联如下:

(白色是很亮的颜色
........--亮
.)--东方发白--清楚
..--真相大白—说清楚
...—表白

白色 (没有代价
....)--白吃

(没有加其他颜色
.......或内容)
....--白水

(不好的
...)--白事、白军

(没有效果
....) -白说
..

(不对的
...)--白字

♣ 想一想
“包”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东
西的口袋”、“量词,用于成包的东西”、
“物体或身上鼓起来的疙瘩”、
“围绕;包
围”、
“容纳在里头”、“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等。你能把这些意义之
间的关联整理出来吗?

96
4.3.3 近义字
有些汉字意义相近,只是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称它们为近义字。在有些
时候,近义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会被忽略,但另一些时候,近义字意义之间的细微
区别又会影响到它们是否能参与构成某些有特别含义的词。如:

双—对
“双”和“对”是一组近义字,都用来指称偶数事物,某些时候不加区分,
如“成双成对”、“出双入对”等。
从形体来看,“双”由两个“又”会意而成, “对”由“又”和“寸”会意而

成。 虽然形体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又”和“寸”都跟手有关:“又”是右手的
象形, “寸”指的是距离手腕一寸处的动脉寸口),但也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在性质
上的不同: “双”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部件会意而成的,是同体会意字; “对”是
由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部件会意而成的,是异体会意字。
或许正是这同体会意还是异体会意的区别,两个字在用作量词时对其后的中
心名词有一定的选择,虽然“一对翅膀”也可以说“一双翅膀”、 “一双鞋”也可
以说“一对鞋”,但更多的时候“双”倾向于计量成对出现、形状一致且性质形
同的事物,如“一双眼睛”、 “一双手”、“一双筷子”等;而“对”则更侧重于后
来的搭配组合,事物虽成对但形状或性质不一定相同,如“一对恋人”、 “一对夫
妇”、“一对父子”等。在作为构词语素参与构词时,这方面的区别也比较明显,
如“对联”中的“对”不能换作“双”、 “天下无双”中的“双”也不能换作“对”。

粮—食
“粮”和“食”是一对近义字,因为意义相近的关系,二者还组成了联合式
合成词“粮食”,用来统称可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可是,“粮”和“食”在古代却有区别:“粮”是在路上吃的,“食”是在家
里吃的。即所谓“行道曰粮”、“止居曰食”。“粮”的繁体写作“糧”,声旁“量”
在提示读音的同时还提示了“糧”的意义来源:因为路上所用粮食的多少要按照
人数、路程、时间等事先算好,即经过“计量”。②正是由于“粮”和“食”有在
路上吃和在家里吃的不同,在构词时才会出现有时绝对不可以把两个字互相置换
的情况。如“干粮”一词,指带在路上吃的食物。这里的“粮”就绝对不能换作
“食”。
现代汉语中,除“粗粮”、“细粮”外,对于食物的更加精细的分类,一般用
“食”不用“粮”,如“主食”、“副食”、“流食”、“半流食”等。
人—民
“人”、“民”二字可以组合成“人民”用来指称社会的基本成员。
从字形上看,“人”、
“民”都是象形字,不过, “人”字像一个人的侧面,
“民”
却是一个手足都带着桎梏(zhìɡù)的奴隶。
从这两个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民”最初多指地位低下的人。如“草民”一
词,意思是说像草一样卑微的百姓。有时,地位高的人们也可以用“民”自称,


“双”和“对”的繁体字分别是“雙”、“對” ,简化形式的造意与繁体字稍有不同,这里只就简化后的
形体进行分析。

参见 王宁、谢栋元、刘方 著《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第 129 页,辽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 版。

97
表示谦虚。而称呼别人时一般不用民,“大人”、“圣人”、“贵人”中的“人”就
是绝对不可以换作“民”的。
另外,“人”可以用来笼统地称说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如“男
人”、“女人”;而“民”则更多地带有某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或政治阶层等的身份
标签,如“农民”、“回民”、“民歌”等。
肥—胖
“肥”、
“胖”二字都包含“脂肪多”的含义,可以与“瘦”相对而言,可以
组合成联合式合成词“肥胖”。
“肥”、
“胖”在使用域上的区别主要在于“肥”一般用于物而不用于人,而
“胖”却正好相反(图 4-7,图 4-8)。如“肥猪”、
“肥牛”不能说成“胖猪”、“胖
牛”,而“胖小子”、“胖丫头”也不能说成“肥小子”、 “肥丫头”等。而且,“胖”
可以加上后缀“子”组成“胖子”,“肥”却没有这种用法。
“肥”其实也有用于人的时候,但这时一般带有贬义,如“肥头大耳”。

图 4-7:小肥猪(毛绒玩具)

图 4-8:胖娃娃

9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