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浅析朱利亚尼《大序曲》中交响化思维的理解与表达文献综述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 6 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与竖琴、鲁特
琴同属西洋弹拨乐器。自文艺复兴时期吉他的雏形出现开始,它就可以演奏不
同风格的世俗或者宫廷音乐,在发挥着乐器独有个性的同时,一直跟随西方音
乐发展的步伐。
在古典时期,交响乐盛行,因此受到影响,许多器乐作曲家也仿照交响乐
的原则,创作具有交响性的吉他作品。作为古典时期吉他演奏家的代表,朱利
亚尼被称为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他的作品繁多,并且都很好的展现了他丰富
的交响化思维,而其中《大序曲》又是他创作与演奏风格融为一体的代表作之
一。
古典吉他与钢琴一样,是一种能够演奏出不同类型声部的重要乐器,不管
是各种复调还是各种类型的声部线条,古典吉他作曲家、演奏者都应该具有横
向思维与纵向思维两种习惯方式,要体现出来立体思维听觉的效果。交响乐队
中的演奏是一种音域广阔、 声部细化与音响层次两者之间的变化非常丰富的演
奏方式。而古典吉他由于本身的特质,可以表现出差异鲜明的音色,从而展现
出类似于交响乐当中不同组乐器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而《大序曲》便是其中交
响元素最为鲜明的作品。
因此对于《大序曲》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让演奏者了解“交响性”在古典吉
他的诠释和展现,从而扩大演奏者演奏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探索《大序曲》创作与演奏过程中交响化思维的运用。通过国内
期刊收入较为完整的中国知网,发现涉及到《大序曲》的文献仅有一篇。且研
究古典吉他运用交响化思维创作的文章也寥寥无几。
裴东在《朱利亚尼与他的<大序曲>》中从作者的经历,作品创作的背景来
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又从技术层面分析作品的创作特征,包括:曲式分析、情感
表现等。但未提及交响化元素的体现。
笔者查询了研究古典吉他运用交响化思维创作的文章,发现也寥寥无几。
因此需要从其他方面来研究。首先需要站时代的背景上探究吉他与交响性的关
联。
李巍在《古典吉他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分析》中对古典吉他的历史发展阶
段的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二十世纪至今三
个阶段进行历史性回顾,通过对古典吉他材质工艺、艺术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总结其发展特征。对古典时期吉他音乐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笔者还参照了其他乐器曲目中的交响化因素作为参考,作为对本研究中交
响化探讨的辅助。
关于“交响化思维”的研究有 39 篇。其中以下两篇对《大序曲》的研究十
分具有意义。
其中高苗苗的《多元与和谐——以交响化思维探讨双钢琴合作艺术的基本逻
辑》中,对音乐作品横向层次的比较分析和纵向多维度统一性归纳。在多元与
和谐的基本要素上,深刻地挖掘作品内涵及其相关联的美学意义,并为演奏实
践环节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引导。很好的展现出了钢琴作品中的交响化。
林子在《交响化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中,以钢琴和交响乐均有演奏多
声部音乐线条这一特性来切入,引发钢琴演奏者思考如何以交响化立体思维来
重构钢琴乐谱。并将钢琴乐谱中的不同声部想象是交响音乐中的不同乐器,来开
拓钢琴演奏者对声音变化的思考,引发联想,从而演奏出立体、音色层次更为
丰富的乐音。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大序曲》的创作背景发现,《大序曲》的创作还受到
了同时期贝多芬的序曲《埃格蒙特》与《第七交响曲》的影响,因此还可以从
与同时期作品对比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大序曲》中的交响化思维。
综上所述,由于关于古典吉他交响化思维的参考文献有限,所以只能基于
古典吉他在古典时期的历史背景,研究与交响化的关联性。对比参照其他乐器
所有的有关交响化思维,并通过与同时期交响作曲家作品的比对来完成《大序
曲》中交响化思维的探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