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129/459651.

shtml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雷炎

近年来,受影视剧和⽂学小说的影响,⼈们产⽣⼀种错觉,那就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并⾮样样“器不如
⼈”,像单兵枪械就⽐⽇军性能好,依据是中国军队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强过⽇军的“三⼋式”步枪。但实际
情况是:“中正式”步枪虽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却并⾮中国军队的主⼒步枪,而且性能与⽇本“三⼋式”也
是各有⻓短。

未能如愿的“制式枪”

旧中国军队的⼀⼤问题是“万国造”,即⼠兵武器⽆法⾃给,而进口武器⼜制式各异,⽆法通⽤,严重影响
战⽃⼒。1931年,⽇本关东军发动“9·18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南京国⺠政府被迫寻求加强军备。1932
年,国⺠政府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及其使⽤的7.92×57毫⽶尖头弹为原型
进⾏仿制,并以该枪作为今后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配套的7.92毫⽶⼦弹可同时适⽤于轻机枪和重机枪,
以便减轻后勤负担。1934年,国⺠政府先向德国毛瑟公司订购1万⽀原装枪,随后得到对⽅提供的技术资
料,由巩县兵⼯⼚负责⽣产。1935年10⽉10⽇,巩县兵⼯⼚开始试产,因造于“⺠国⼆⼗四年”,初定名为
“⼆四式步枪”,并在⽣产的样枪机匣上刻上“⼆四式”的汉字字样。

1 of 5 4/1/22, 14:40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129/459651.shtml

该枪全重约4千克(不含刺⼑),全⻓1 100毫⽶,其中枪管⻓度为600毫⽶,可以兼作步枪及骑枪两⽤。它
采⽤旋转后拉式⼿动枪机,上弹⽅式为5发内置弹仓,供弹具为桥夹。枪膛膛线为右旋4条,膛线缠度240
毫⽶,枪口初速810⽶/秒,瞄准基线⻓503.5毫⽶,表尺射程2 000⽶。该枪还拥有HY1935式刺⼑,以此代
替中国军⼈以前常背的笨重⼤⼑。就在“⼆四式”步枪试⽣产过程中,蒋介⽯曾来到巩县兵⼯⼚视察,并对
“⼆四式”提出改进意⻅。蒋认为“⼆四式”步枪的枪⻓是根据欧洲⼈⾝体设计的,而中国⼠兵⽐欧洲⼠兵⾝
⾼矮⼀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加⻓。为表⽰对蒋尊重,国⺠政府在1935年8⽉以蒋的名字给新枪
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刻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

没能成为抗战“制式枪”

1935年10⽉10⽇,“中正式”步枪正式开始量产。1937年,国⺠党兵⼯署参照德国⼯业准则,制定《“中正
式”步枪应⽤材料之规范》,统⼀规定了枪件名称、材料名称、各部件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然而“中正
式”的⽣产却⼀波三折,抗战全⾯爆发后,巩县兵⼯⼚奉命内迁湖南⻓沙,后来⼜迁到烟溪设⼚。1938年
底,刚恢复⽣产的步枪⼚⼜被⽇军⻜机炸成废墟,最不幸的是,“中正式”步枪的图纸都被烧掉,⽆法继续
⽣产,全⼚停⼯。到这时为⽌,巩县兵⼯⼚总共才⽣产了约12万⽀“中正式”步枪,此外,⼴东第1兵⼯⼚
(后改名为兵⼯署第41⼚)在此期间也⽣产了2万余⽀“中正式”步枪。

随后⼏年⾥,中国⼯业集体内迁⼤西南,重庆、昆明等城市也出现了⽣产“中正式”步枪的兵⼯⼚。1939—
1940年,⽇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对重庆实施⼤轰炸,使“中正式”的⽣产⼀度⼤受影响,许多机器设
备不得不搬⼊地下⼚房。“中正式”步枪的制造时断时续,由于造枪材料短缺和⼯艺控制不过关,该枪产量
始终上不去。直到1943年,国⺠党兵⼯署总算完成“中正式”步枪的⼯艺图纸、制造模具和检测标准的规范
化,能够安排下属第1、21、41⼚同步⽣产。⾄1945年9⽉抗战胜利,三个⼚总共⽣产了⼤约20万⽀“中正
式”。据档案记载,“中正式”步枪从1935年到抗战结束时总产量应在40万⽀左右。可想而知,这个数量远远
满⾜不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所需,况且由于各家兵⼯⼚⽔平不同,所产“中正式”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有些
质地上乘,有些则⾮常粗糙,因此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制式枪”。

2 of 5 4/1/22, 14:40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129/459651.shtml

匹敌⽇本“三⼋式”

“中正式”步枪最初主要装备国⺠党中央军的调整师,也就是许多媒体所称的“德械师”。从严格意义上讲,
“德械师”仅仅是戴着进口的德国M35钢盔、按照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收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
队,武器装备则以国产仿制品为主,只有少量⽕炮直接进口⾃德国,所以⼀些学者将其称为“德式师”更为
贴切。

抗战全⾯爆发时,全部装备“中正式”步枪的部队只有属于调整师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以及中央军校
教导总队,而同属调整师的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则是以“中正式”步枪为主,另有少量晚清时代
就开始投产的“汉阳造”步枪;其它部队则是多种步枪混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当时中国兵⼯
⼚⽣产出来的“中正式”总数才10万⽀左右。

“中正式”步枪⾸次参战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中。由于该枪使⽤的7.92×57毫⽶尖头弹⽐⽼式“汉阳造”步枪所
⽤的圆头弹轻,枪口初速超过210⽶/秒,加之弹头呈流线形,空⽓阻⼒小,弹道特性好,不易受横⻛影
响,因此“中正式”步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明显超过“汉阳造”。例如该枪说明书标注的有效射程为600⽶,但实
际有效射程可达1 000⽶。而且“中正式”步枪的尖头弹阻⼒小、存速⾼,因此杀伤威⼒很⼤,打到⼈体躯⼲
部不死也是重伤。相⽐之下,⽇军的“三⼋式”步枪在常⻅的200〜600⽶距离上的杀伤威⼒逊于“中正式”甚
多。此外,“中正式”的桥夹供弹具极⼤地提升了战术灵活性,可以保持较⾼的持续⽕⼒。

3 of 5 4/1/22, 14:40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129/459651.shtml

经过淞沪会战以及此后抗战中的⽆数次实战,“中正式”步枪证明了⾃⼰具有操作简单、结实耐⽤、⽕⼒强
⼤、战术机动性好(这主要得益于其短枪管)等诸多优点,是⼀款很先进的步枪。据档案记载,1940年,
⼀位名叫童治叶(Tung Chih Yeh)的中国军⼠曾⽤“中正式”步枪击毙了100多名⽇本⼠兵。而⽇军通过历
次会战也发现⾃⼰的“三⼋式”步枪在不少⽅⾯落后于“中正式”,于是在吸取实战教训的基础上研制了短枪
管的“九九式”步枪,并将口径从“三⼋式”的6.5毫⽶增⼤到7.7毫⽶,但其使⽤的7.7×58毫⽶尖头弹在弹道性
能和杀伤威⼒上仍然⽐不上“中正式”的7.92×57毫⽶尖头弹。

不过,“中正式”步枪并⾮完美⽆缺,它的缺点⼀是拉动枪机较费⼒,加上在持续射击时,枪匣与枪机因受
热膨胀而紧贴在⼀起,枪机就更难拉动;⼆是射击精度不如⽇军“三⼋式”;三是枪⾝较短,即使装上很⻓
的刺⼑(刺⼑全⻓约575毫⽶,仅⼑⾝部分就⻓达428毫⽶),但仍⽐加装刺⼑的“三⼋式”短⼀截,因此在
⽩刃战中⽐较吃亏。

到1944年,随着美国援助的军⽕陆续到位,⾸先是中国驻印军开始放弃“中正式”步枪,⽤上美国的M1903
春⽥步枪和汤普森冲锋枪等先进武器。不过就总体来说,直到抗战结束,“中正式”步枪都算国⺠党军⼀线
部队的主要装备,为抗战的胜利作出⼀定的贡献。抗战结束后,国⺠政府对全国兵⼯⼚进⾏重新整合,只
留下位于重庆的第21兵⼯⼚⽣产“中正式”步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蒋介⽯名字命名的“中正式”步枪在
内战中被解放军⼴泛使⽤,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还拿着这种步枪同“联合国军”作战。直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正式”步枪仍继续在中国⺠兵部队中⼴为使⽤。

4 of 5 4/1/22, 14:40
“中正式”步枪:荧幕之外的“真实抗战”_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129/459651.shtml

5 of 5 4/1/22, 14: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