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前 沿 学术论坛

2008 年 12 月号

从文化适应角度看二语习得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范银华

[摘 要]文化适应理论的研究以及从文化适应角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已经有一段历史。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
和回顾的基础上, 旨在从文化适应角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进行新的展望,
以期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文化适应 心理学 汉语 第二语言

一、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发展 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有文化适应的层次和领域方面的研
John Berry, Colleen Ward 等学者对“文化适应”进行了溯 究。在文化适应的层次方面,Ward 和她的同事做了大量的工
源。Floyd W. Rudmin 甚至追溯到了柏拉图,发现柏拉图主张 作,他们把文化适应分成两种类型:心理层次上的以及社会文
减少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 使社会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糟粕的影 化层次上的文化适应。例如,一个移民很可能会追求经济和工
响,他也反对文化间的完全隔离。 作上的同化,语言上的整合, 但是在家庭、 婚姻和饮食等问题上
早期的文化适应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所组织 却采用分离的策略。Arends-Toth 和 Van de Vijver 在他们对荷
进行的,他们通常从集体层面探讨相对原始的文化群体在与发 兰本地人以及荷兰的土耳其移民的研究中就发现, 对于这些土
达群体接触的过程中,在发达群体(同时也是主流文化群体)影 耳其移民来说,虽然在公共领域的适应或者说同化很重要,因
响下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 为这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承认和平等机会,但是在家庭这
美国民族事务局的 J. W. Powell 第一次使用到“accultura- 种私人领域,他们更加愿意保持原来的文化传统。Lee 等对韩
tion”这个词,他在 1883 年把“文化适应”定义为“来自外文化者 裔美国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化”。而现在我们提到 近年来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采用 SL-ASIA 量表(单维度)
的文化适应, 一般是来自 Redfield, Linton 和 Herskovits 在 1936 研究亚洲移民的文化适应时,
Lim 等则也根据 Berry 的双维度
年的定义: “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 发 理论框架和高棉文化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用于柬埔寨移民的
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
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 双维度专用量表。这一类研究试图探讨文化适应与各心理健
变化的现象。
”与之相对应,
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探讨的就 康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些心理健康变量包括药物依赖、酗酒、

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 烟、饮食习惯以及不良行为等。关于文化适应与其他一些变量
的影响。 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与学业成就、喂养方式等的关系。
现在的文化适应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二、当前学界文化适应研究主流及其存在的问题
与早期人类学家的研究不同的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更加注重个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文化适应的研究和关注还不够充分。
体层次的研究,探讨文化适应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心理学 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西方文化及其文化产品对中国主流文化
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18 年,Thomas 和 Znaniecki 最早提 的影响,例如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麦当劳和可口可乐等为代
出文化适应的心理学理论,最近二三十年以来,民族间日益频 表的文化产品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
繁和复杂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与其他
与以往研究者偏重于主流文化群体研究相比,越来越多的少数 国家在文化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
民族心理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文化适应研究的关注,
填补了 问题等也开始引起重视。从移民的跨文化适应角度来看,目前
非主流文化群体文化适应研究不受重视的空白,
完善了文化适 我国主要面临如下两种文化适应现实:一是我国居民或者华裔
应理论的研究。 在其他国家的文化适应,二是其他国家居民在我国的文化适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应。尤其是那些在华的外国人,由于他们的人数比较少,语言
关于文化适应维度的研究。Parks 和 Miller 在 1921 年最早提 交流方面又存在问题,
对他们的文化适应情况进行研究意义重
出文化适应的单维度模型, 美国社会的“熔炉” (melting pot)观, 大。与国外的大量研究相比,国内学者相关方面学者在文化适
或者对移民“美国化”
(Americanization)的期望是这一理论在美 应上所做的工作则还比较有限。
国的具体体现。 三、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学习
在 20 世纪前期和中期都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单维度模型自 前面提到,心理学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已经开始关注文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开始面临许多心理学家的质疑和挑战,随 适应对移民的跨文化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的影响,以及与学业
之而来出现了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支持的双维度模型, 最典型 成就的关系等方面。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适应, 影响最
的是 Berry 的双维度模型。Berry 区分出了 4 种不同的文化适 大的是 Schumann 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
他认为第二语言学
应策略: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 习者语言流利程度取决于他对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和“心
ation)、
和边缘化 (marginalization)。 理距离”。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处于社会距离或心理距

・ 284 ・
2008 年 12 月号
学术论坛 前 沿

网络语言中“客”系列词汇的分析研究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栾晓瑜

[摘 要]“客”系列词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类词语大都采用了谐音、
音译加意译、
意译、仿用的造词方法,
并增加了“客”的
语素义。
[关键词]客 谐音 仿用 网络新词语

2007 年 8 月,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 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
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 171 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印客、
拼客、 网友分享。
掘客、换客、博客、晒客、威客等收录其中。2008 年 4 月,由国 2.博客, Weblog 的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 Blog。
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年度汉语新 一个 blog 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 Post
词语”评选中,试客、职客、
淘客等“客”系列的网络语言正式入 所 构成;这些 张 贴的 文 章都 按照 年 份和 日 期排 列。博 客
选其中。这两年,“客”系列词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试图 (blogger)就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
对它们的形成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人文章的人。
一、
“客”系列词汇的含义 3.黑客(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
水平高超的计算
1.播客(Podcast),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 机专家,现在则泛指那些利用技术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红
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 客,是一群为捍卫中国的主权而战的黑客们。蓝客,也属于黑
Podcasting 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不 客群,是指一些利用或发掘系统漏洞,令个人操作系统(Win-
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 dows)蓝屏的黑客。

离构成的连续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Schumann,1986)。而 nitive Domain)和情感领域


(Affective Domain)两个角度来研究
Schumann 认为学习效果以社会因素为主,在社会因素没有其 第二语言习得。并把情感领域分成“个性因素”和“社会文化因
关键作用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因素就起着左右学习效果的作 素”两个方面,考察环境和及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
用。
“文化适应模式”的提出,引起第二语言学习研究者的极大 影响。以上两个从文化环境适应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兴趣,为研究者们系统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状况及 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思路,存在宏观上的一致性和
其文化适应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 微观分类上的差别性。
系,Schumann 理论模式将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延伸到课堂之 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分析,可以得出:对文化适应进行
外,更加符合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虽然学界普遍认同文化适 更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文化适应理论的完善及其实
应问题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真正将这种影 际应用都是很有必要的,
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文化适应
响提升到系统理论研究的高度的研究并不多。因而“文化适应 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模式”对第二语言学习研究是一种必要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帮
助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适应问题,从而 参考文献
准确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语言 [ 1]Ng, K.Y. & Earley, P.C.(in press). Culture Intelligence:
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应该关注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 Old Constructs, New Frontier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
情况,这对于捕捉学习者语言错误并理解其深层次原因,进而 ment.
全面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等大有裨益。“文化适应 [ 2]Redden,W.Culture shock inventory. Fredericton, Canada:
模式”假说的具体内容,
“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两方面的内 Organizational Texts Ltd.,1975.
容是互相渗透的,简单地区分和判断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加明显 [ 3] Ruben, B. 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
的说法不一定有说服力,因而说“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处在社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1,1976:
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构成的连续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似乎更加 346-52
恰当。正如后来的研究者们所做出的验证一样,
研究者们的关 [ 4]Schumann ,J. 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于社会和心理距离大小与第二语言学习效果高低的相互关系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
上,均无一致结论。其中 Stauble,A.M
(1981)对日语成人和西 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6,7.
班牙语成人以及 Kelley , J. P.
(1982)对西班牙语成人的研究结 [ 5] Snyder, M.. The self-monitoring of expressive behavior.
论均为零相关, Kitch, (1982)
K.A. 对西班牙语成人和 Schmid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0,1974:526-37.
R.(1983)对日本成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社会距离负相关, 心 [ 6] Jacksonville Beach. Intercutural communication inven-
理距离一正一负。另外, (1994)提出了从认知领域
Brown (Cog- (ICI). Fla.: Talico,1992
tory

・ 28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