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抗戰勝利原因

1. 日本大舉侵華,妄圖滅亡中國。中國軍民同仇敵愾,奮起展開民族自衛戰,
英勇抗敵,不怕犧牲,這才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
2. 西安事變後,國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赴國難。國軍在
正面戰場與日軍作戰,組織了一系列大戰役;八路軍於新四軍則在敵後戰
場發動游擊戰,牽制日軍。兩個戰場互相配合,形成夾擊日軍之勢,各有
作用。
3. 日軍憑仗其機械化裝備的優勢,妄圖速戰速決。中國則針鋒性的採用了持
久戰略,「以空間換時間」,國軍在沿江沿海地區節節抵抗後,主力退至
高山丘陵地帶,與日軍相持,利用有利的地形,使日軍的優勢難以發揮;
而八路軍與新四軍在敵佔區建立抗日根據地,牽制日軍。持久戰略的運用
得宜,徹底挫敗了日軍的速戰速決戰略。
4.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美,英,蘇結盟。國際局勢的變化,使中國的
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侵略戰爭中的重要一環。中國與盟國協同作戰,互相
支援,形勢不斷好轉,終能取得勝利。
五四運動的影響
1. 捍衛國家權益
在五四運動中,學生以及全國各階層民眾表現出不受列強擺佈,力爭國家
權益的大無畏精神,迫使當時北京政府順從民意,改變外交決定,表明了
中國再也不能任由列強宰割。
2. 啟迪青年愛國
五四運動發生後,國人尤其是青年對國家的關心和責任感驟增,並且積極
參加政治運動,影響了中國以後的發展。五四運動亦使國人對列強互相勾
結的正面目加深認識,提高了愛國心,紛紛抵制日貨,採用國貨,抗拒列
強的經濟侵略。
3. 促進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起了催生作用,五四運動則推動新文化運動深入發
展。「五四」以後,知識份子多方檢討中國的傳統文化,競相引介西方的
社會政治學說,馬克思主義也在此時進一步傳播開來。
山東問題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派軍隊登陸山東半島,
強奪清末被德國佔領的膠濟鐵路和青島。日本進而向袁世凱政府提出
《二十一條》要求,包括承認日本在山東地區的權益;當時,袁世凱為
了爭取日本支持其稱帝,竟接受了大部分條款。至段祺瑞執政時,為了
向日本借款而擴充軍備,對日本享有山東特權表示「欣然同意」。從而,
形成了「山東問題」。
巴黎和會不公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為戰敗國。1919 年初,戰勝國在法國巴黎
召開「和平會議」(即巴黎和會),商討善後事宜。中國曾對德國宣戰,
故亦派代表出席。中國代表在會上要求:廢除列強在華特權,取消日本
強迫袁世凱簽訂的《二十一條》,以及收回大戰期間日本在山東強佔的
各種權益。但這些要求都遭到大會拒絕,並且在對德合約中,規定吧德
國在山東的一切利權轉給日本。
廢除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益
二次革命失敗原因
1. 袁世凱擁有北洋軍,又獲外國財政上的支持,實力強大,而各省都督也
大部分聽命於袁。反觀國民政府,本就沒有一支統一指揮的軍隊,各省
都督屬國民黨籍的也只有 8 人,各自為戰,並有人對討袁軍事徘徊猶豫。
2. 民初出現了多個政黨,只有國民黨反袁,其他黨派則多擁袁。而國民黨
組織渙散,對袁世凱的態度也不一,既缺乏對革命黨人的凝聚力,也得
不到民眾的支持,尤其是在上海和廣東的商人更公開反對「二次革命」。
且國民黨是在袁軍來攻時才被迫應戰的,一開始便陷入被動,後發制於
人。因此,「二次革命」的失敗實難避免。

2020/21 中三中史長題目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派軍隊登陸清末被德國佔
領的山東半島,強奪膠濟鐵路,青島等地。日本人又對袁世凱政府提出
了《二十一條》要求,包括承認日本在山東的利權,袁世凱為了爭取日
本人支持其稱帝,竟接受了大部分條款。其後段祺瑞執政時,為了向日
本借款而擴充軍備,對日本享有山東權益表示「欣然同意」。從而,引
發了「山東問題」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派軍隊登陸山東半島,
強奪清末被德國佔領的膠濟鐵路和青島。日本進而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
條》要求,包括承認日本在山東地區的權益;當時,袁世凱為了爭取日本支持
其稱帝,竟接受了大部分條款。至段祺瑞執政時,為了向日本借款而擴充軍備,
對日本享有山東特權表示「欣然同意」。從而,形成了「山東問題」。

3. 五四運動中,學生以及全國各個階層表現出不受列強擺佈,捍衛國家權
益的大無畏精神。迫使北京政府順從民意,改變外交決定,體現出了中
國再也不能任由列強宰割。而且,五四運動發生後,國人尤其是青年對
國家民族的關心和責任跟驟增,並且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影響了中國以
後的發展。五四運動還讓國人對列強的真面目加深認識,提高了愛國心,
抵制日貨,採用國貨,抗拒列強的經濟侵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