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DOI:10.16504/j.cnki.cn11-1183/j.2012.03.

00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3 期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 37·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美 〕 文盛伯
孙敬慧 译
欧阳韫 校

摘 要: 近年来,中国与海外的音乐学术交流迅速增加,促进了中英文互译多样形式的发展。
这标志着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翻译国外音乐文献来吸收某
些思想观念; 而现在,世界越来越有兴趣通过英文文本了解中国音乐的观念和传统。通过四个方
面的翻译实例———1. 史学研究和田野调查; 2. 中国传统音乐实践及其观念; 3. 中文歌词和诗歌;
4. 古典音乐表演的当代语境———可以看出,一些中英文间的普遍翻译问题同样出现在音乐翻译中;
在音乐的上述个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地相互重叠的共同翻译问题。而学者和音乐家们在
为不同的目的做翻译工作时,能够从他们逐步发展的多种语言与音乐技能中获得益处。
关键词: 翻译; 歌词; 中国音乐; 当代表演语境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9871 ( 2012) 03 - 0037 - 12

传统、 观 念、 艺 术 类 型 ( genres ) 、 机 构 和 专 业
引 言
之间。
中国社会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这是 21 世纪初 这样的交流互动实例不胜枚举。北京、上海以
期举世公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同时在最近几 及中国其他城市的音乐学院都主办过大量国际音乐
十年间,中国与全球关系的变化也引人注目。这些 节、论坛以及研讨会。加之最近具有世界水平的国
变化影响到了各学科之间中文与非中文语言的交流 家大剧院的落成,这些都提升了中国作为国际音乐
互动。音 乐 也 不 例 外,在 中 英 文 之 间 的 交 流 空 间 活动主办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
( the negociated space) 显得尤为重大。中央音乐学 者、学生、音乐家以及团体在国外露面。2011 年 10
院的张伯瑜教授不久前谈到: “在音乐领域,英文 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了 “中国音乐文献
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即便是音乐会节目单也常常 外译研讨会”,而本文的初稿就是在此次会议上的
附有英文翻译,国际音乐交流中英语也是不可缺少 发言。该研讨会是 《中国音乐术语字典》 英文版项
的工具。在音乐学术界,无论是中国学者在把自己 目的一部分,这也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音乐日
的科研成果翻译成英文时,还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 益增长的学术兴趣。就在这个研讨会召开的几个月
国音乐 时, 都 必 须 涉 及 中 国 音 乐 术 语 的 翻 译 问 前,我参加了 2011 年在加拿大举办的传统音乐国际
题。” 他所指出的是,日渐增多的交流互动 ( inter-

委员 会 年 会 ( ICTM) 。在 这 次 年 会 上 值 得 注 意 的
action) 不只出现在两种语言之间,还发生在不同 是,有大量中国学者和研究生提交了精心准备的英

收稿日期: 2012 - 06 - 16
作者简介: 文盛伯 ( John Winzenberg,1964 ~ ) ,男,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及指挥。
译 者: 孙敬慧 ( 1986 ~ ) ,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2010 级硕士研究生。
·38·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文论文。在 2011 年和 2012 年间,我也亲眼见证了 化的工作和需要:


在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申请或参加我们用英语讲 在台湾作新闻记者及自由翻译者 ( 经济和政治
授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中国大陆学生明显增多。 方面) ;
中国与海外的音乐学术交流迅速增加促进了中 中央 音 乐 学 院 富 布 莱 特 基 金 博 士 研 究 项 目
英文互译多样形式的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音乐进入 ( 2004 - 2005) ;
一个新阶段———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翻译国外 研究方向包括: 1. 中西交融协奏曲,2. 香港
音乐文献来吸收某些思想观念; 而现在世界越来越 作曲家 与 交 融 协 奏 曲,3,阿 隆 · 阿 甫 夏 洛 穆 夫
有兴趣通过英文文本了解中国音乐的观念和传统。 ( Aaron Avshalomov) 在上海 ( 1931 - 1947 ) ; 4. 交
同时,世界也对兼具中国和西方传统特点的中国音 融协奏曲中声乐和器乐的相互作用;
乐家和音乐机构感兴趣。在这些交流中,我和其他 将张伯瑜教授的著作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 “音
学者 - 音乐家,依靠我们的语言和音乐素养,从事 乐会” 考察》 译成英文;
着双向翻译的工作。 为余少华的双语著作 《乐犹如此》 ( Such Are
在本文中,我将谈论自己的翻译经验以及在工 the Fading Sounds) 撰 写 书 评,并 发 表 在 《亚 洲 音
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将提供在以下四个工作领 乐》 ( Asian Music) 第 38 卷第 7 期 ( Vol. 38,No. 7)
域中出现的一些翻译实例: 1. 史学研究和田野调 上;
查; 2. 中国传统音乐实践及其观念; 3. 中文歌词 作为 指 挥, 为 音 乐 会 准 备 中 文 和 英 文 的 节
和诗歌; 4. 古典音乐表演的当代语境。通过分析, 目单;
我将证明,许多中英文间翻译的普遍问题同样出现 指挥课程和音乐史学课程讲师。
在音乐翻译中,而在上面提到的音乐的四个不同工 2012 年,我本人的相关翻译工作不断扩展,例
作领域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相互重叠的共同翻译问 如本文,首先需要用英文准备,随后在校对中文译
题。最后,我希望展示学者和音乐家们在为不同的 稿之后才能正式发表。我的另一篇论文 《中西交融
目的做翻译工作时,是怎样从他们逐步发展的多种 协奏曲中的传统声乐体裁》 ( Traditional Vocal Genres
语言与音乐技能中获益的。 in Chinese-Western Fusion Concertos) 提交给了美国
音乐学杂志,其中包含翻译对中国作曲家访谈的内
一、背景———实践
容 ( 译成英文) 。今年的另一些文章和会议论文需
自从 1988 年我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中英文之 要我将前不久我在上海发现的 20 世纪 40 年代中文
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 the issue of negotiated language) 报纸上的文章翻译出来。在我 2012 年的演出中翻译
对我在东亚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是最重要的。从那时 工作同 样 重 要。因 为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室 内 乐 合 唱 团
起,我在不同城市 ( 西安、台北、北京和香港) 中 ( Cantoría Hong Kong) 要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香
度过了将近十年,并参加了各类专业的、文化的、 港的主要音乐厅演出,我需要为他们准备在音乐会
艺术的和学术的活动。仅在 20 年间,我已亲身体会 上使用的双语标题、讲稿、节目单、歌词、表演者
到语言交流互动的显著变化。本文将讨论我在与音 和乐团 的 介 绍,甚 至 全 体 人 员 的 花 名 册。对 我 来
乐相关的工作中所经历的,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遇 说,当下的音乐翻译工作是一种实际需求,反映出
到的各类问题。 国内外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的丰富多样。
如果说在中国的翻译工作通常涉及将语言 “进 然而,由于我缺乏专业训练,如同现在中国的
口” 成中文,或让它们 “出口” 成英文,那么我的 音乐学院提供的中英文音乐翻译课程,我的翻译工
身份稍有些特别。我有三个身份: 1. 受过音乐和中 作受到了阻碍。所以,我不得不采用试验和纠错的
文训练,母语为英语的美国人; 2. 香港大学的音乐 办法。我依靠的有以下几种手段:
助教授; 3. 参与学术研究、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的 我曾经受到过的英文写作、中文和音乐方面的
人。我的职 责 所 在 使 我 必 须 参 与 中 英 文 的 互 译 工 训练;
作。根据我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情况,中文和英文 花大量时间参考多本字典资料 ( 由于缺乏一本
都可能会被 “进口” 或 “出口”。 独立且广泛综合的字典资料来源)


我虽然不 是 受 过 专 业 训 练 的 翻 译 家 或 语 言 学 从中文原始资料的上下文中发现词语含义;
家,通过我的中文训练和之前的专业作家和编辑工 查看音乐教材作为补充材料;
作,我有相当多的翻译经验。我的经验来源于多样 我的田野工作经历;
〔美〕 文盛伯 :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39·

我个人演出的筹备和对曲目的分析; 的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抽象的和
我与作者、编辑以及研究助理进行协商; 逻辑的推理。在艺术创造中,作者的意图可以千差
仔细对照中英文双语文本。 万别。同 样 地,沃 尔 特 · 本 杰 明 认 识 到 “意 图 模
因此 我不能说我已经创造出了一种科学的或者 式” ( modes of intention) 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

最佳的翻译方法。不过,我自身广泛且多样化的素 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翻译者的责任是 “在能够
养帮助了我,比如我在表演领域中获得的经验有助 反映原作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接近翻译作品目的语

于我决定如何在学术领域进行翻译。 言的那种意图”。
中国拥有悠久的翻译历史。徐家邵 [音译,原
二、翻译的相关问题
文 Xu Jia - Shao] 历数了许多重要的观念和传统是
有一种定义似乎认为翻译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如何通过对佛经 ( 3 - 12 世纪) 、科学著作 ( 14 - 18
“把一种语言所表示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转述出来 世纪) 以及那些介绍西学的众多文献 ( 19 世纪晚
③ 瑡


的行为或过程,其产物是另一种语言的译本。” 但 期,20 世纪初期) 的翻译被吸收进来的。 在过去
实际上翻译要比这复杂得多。因为翻译作为一项社 的一个世纪里,音乐文献翻译是中国大规模吸收西
会活动,包含着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基本理论原理 方音乐实践的重要角色。不管怎样,翻译进程常能
和理论问题与我的音乐翻译工作密切相关。依我的 反映出一个又一个十年的中国思潮。
经验看来,这些原理常常与我在具体工作环境的实 杨沐 [1947 - ,男,音乐人类学博士,现于澳
际需求相抵消。 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教。———译者注] 最近讨
里奥·陈 ( Leo Chan) 观察到,对于从事翻译 论了 20 世纪末有关如何中译 “ethnomusicology” 的
工作的学者来说, “几 个 世 纪 来 提 出 的 翻 译 理 论,



一场争论。 1980 年前,中国没有一个标准术语,杨

与其找到适合的解答,不如给出可行的选择。” 翻 沐的描述揭示了由于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拥
译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古代就已经被学者们认识到 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这导致了音乐翻译的复
了。这些问题是关于: “尽可能精确地逐字翻译与 杂性。他注意到“民族音乐学” 概念具有模糊的含
创造出忠实于原意的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文本之间经 义: 它代表中国的音乐学,还是也包含其他传统?
常发生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源自语言的运 对于 “民族” 的定义在英文中不存在民族主义的含
用和功能方面的原因: 语言行为并非孤立存在,它 义,但在中国是否存在这样的暗示? 这是否是提升
蕴含在文化中,同时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不 中国中心论意识来反对欧洲中心论? 另外,这是否

同的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互不相同。” 暗含着对音乐的偏好超过了人种学 / 人类学? 杨沐
熊文华列出了一些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 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语言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

要问题 。最重要的是翻译的实用性。由于沟通是 的事情。事实上,这反映出了中国学术界对 ethno-
最基本的目标,翻译理论必须服务于交流。然而, musicology 观 念、 范 围、 目 标、 方 法 和 趋 势 的



互相竟争的优先考虑必须达成平衡。最常发生的选 理解。”
择是: 提供一个字面翻译还是提供一个语义翻译, 关于 “ethnomusicology” 的讨论是 21 世纪中国
特别是当原文同时包含口语和文言时。考究的文字 音乐学术界面临新挑战的一个例子。展望未来,汤
和专业术语也很难直译。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翻译 亚汀教授已经意识到,由于全球多元文化的进步,
可能非常花哨,完全成为一种艺术创造,而不是科 有关音乐翻译的训练亟待增加。同时他也注意到,
学的交流。翻译最直接的作用是输入和输出文本和 尽管西方音乐在 中 国 和 其 他 地 方 都 有 很 深 远 的 影
思想。里奥 · 陈提到,作为 “国外化” 和 “本 国 响,但是为了抵制过度的欧洲中心论,中国年轻有



化” 文本,与在汉语语境中的汉化和西化的历史讨 为的音乐学者需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双语技能。 当我

论及观念讨论密切相关 。 们探索如何提高中英互译文本翻译的处理水平时,
我下面将要讨论的诗歌翻译问题有其特殊的难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提供一个便于理解的清晰的
度,因为诗歌的语义具有流动性。 “这是由于诗歌 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要展示在新的历史趋势下,
……设法精确表达诗人们的想法。第二,为了达到 输入和输出观念和语境的动向。
这个目的,诗人们运用了写作中的所有语言因素,
三、音乐翻译中的问题
选词、排序、文法、当然还要按照语音特点来安排

韵律。” 因此,诗歌翻译、总体来说歌词翻译方面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音乐交流的突然增加,自
·40·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然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在我 from Kunqu opera, which is repeated in various


处理的每一个音乐领域里,我都频繁地遇到新的挑 harmonic combinations. The third movement does
战。许多问题与所有的音乐学科有关,但是也有一 not directly quote Chinese melodies but instead in-
些问题具体到了某些领域。下面我将讨论一些我在 cludes materials that Avshalomov composed in the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声乐作品歌词和表演方面遇到 style of the pipa ( plucked lute) tune “King Chu
的真实问题。 Doffs His Armor” ( 霸王卸甲 Ba Wang XieJia) ,
including strummed chords in the violins and
1) 史学研究和田野调查 瑥


sprightly rhythms in the piano.
a. 标题 [译文为: 在这个三乐章协奏曲中,第一
我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将中国作品的标题翻译 乐章建立 在 中 国 民 间 曲 调 的 不 完 整 片 段 基 础
成英文。连最著名作品的译法都不一致。在网络中 上,第二乐章采用了中国昆曲的一首古老曲调
搜索 《霸王卸甲》 会出现许多英文译法,这为我们 〈忆王孙〉,运用了不同和声排列进行重复。第
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 三乐章并没有直接引用中国曲调,而是用了阿
“霸 王 卸 甲 Defeat of Chu emperor ( Ancient 甫夏洛穆夫根据琵琶曲 “霸王卸甲” 风格创作
tune) ” 的材料,包含小提琴上的拨弦和弦和钢琴部分
“《霸王卸甲》,The Emperor Discards His Armor” 富有活力的节奏。]
“‘霸王卸甲’ 琵琶与管弦乐队 / Pipa And Or-
chestra‘Emperor Chu Shedding His Armour’” 一位编辑提出的问题是: “在 26 页,你写的
“霸王卸甲 The Emperor Removes his Armor” 是: ‘King Chu Doffs His Armor ( 霸王卸甲 Ba Wang
XieJia) 。’ 正确吗? ( 我不确定是否在汉语的某种方
“King Chu Doffs His Armor 霸王卸甲”
仔细观察不同的英文版本揭示出翻译者所要面 言中我唸 ‘ba’ 的字唸 ‘chu’ 或者有另一个意思,

临的选择: 等等) 。” 我回答时告诉他这首琵琶曲调的背景,以


1. 字面上哪个更重要,是脱掉盔甲这一象征性 及 “King Chu Doffs His Armor” 已经成为一个较普

的画面,还 是 这 部 作 品 实 际 上 描 绘 了 一 场 著 名 遍的英文译法这个事实。尽管其他翻译者可能有不

败仗? 同的选择。
2. 哪个英文动词词最适合描述 “卸甲” 的戏 我也需要回答编辑针对同一篇文章提出的下面
一个问题。由于阿甫夏洛穆夫的歌剧的英文标题完
剧性?
3. “king” 和 “emperor” 相较,哪个词更适合 全不同于中文标题,编辑写道: “在第 8 页,你提
到了下面的话: ‘The Great Wall ( 孟姜女 Meng Jiang
于中国某一朝代的领袖?
Nü) ’。这是正确的翻译么?” 事实上,我保留了原
4. 对那些在本土 ( 中国) 文化中众所周知、但
来的英 文 和 中 文 标 题 未 加 改 动,虽 然 它 们 完 全 不
非中国人并不了解的文化背景,我们是否需要加入
同,这是由于上海 1945 年的政治形势,阿甫夏洛穆
通俗化的或者史学的参考说明?
a. 对于非中国人的听众来说,Bawang 几 夫自己 决 定 使 用 不 同 的 标 题,这 是 具 有 历 史 意 义
的。然而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附加脚注以解
乎没有意义。
b. 听众需要了解楚霸王战败的故事。 释不同的标题。
2012 年 我 在 《二 十 世 纪 的 中 国 》 ( Twentieth- 经常有人以为中文标题应该逐字译为英文,因
Century China) 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阿隆·阿甫夏洛 为讲英语的人会拒绝采用非英语的发音。这并不总

穆夫 ( Aaron Avshalomov) 的文章。在回答 编 辑 提 是对的。外来术语在许多英语学科中越来越普遍,

出的有关 《霸王卸甲》 标题的问题时我遇到了更多 比如说音乐。例如中国乐器现在经常在北美观众面

的困难。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一段: 前表演。如果是一位二胡独奏家演出的作品,节目
单上不会写 “two-moustache soloist”[把 “胡” 译成
In this three-movement concerto, the first “胡子”],而会用拉丁字母拼的中文乐器名称erhu。
movement is based on incomplete fragments of Chi- 英语学术杂志通常要求以拉丁字母拼音形式呈现标
nese folk tunes,while the second movement utili- 题,可能加上直译或意译,同时汉字原文以括号、
zes an old Chinese melody Yi Wang Sun ( 忆王孙) 脚注或附录形式出现。因此,我在这篇文章中用的
〔美〕 文盛伯 :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41·

是 “pipa ( plucked lute) ”。 在和声方 面 属 音 到 主 音 速 度 加 快 的 终 止 更 为


b. 结构分析 重要。
最近我收到一位美国的同事发来的电子邮件, 我推荐下面的这种翻译:
他正在写关于聂耳的文章。这位学者的专业是中国 a - introductory phrase 起
近代史,但是没有受过音乐学训练。他正在尝试描 啦啦啦! 啦啦啦!
述聂耳 《卖 报 歌 》 的 结 构。这 位 同 事 认 为 “起、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承、转、合” 在中国民歌中很常见,并且可以用于 b - continuation phrase 承
《卖报歌》 的结构。他问了我下面的问题: 不到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对于 “起、承、转、合”] 下面的翻译是
c - transitional phrase 转
否有道理: ‘introduction,development,transi-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tion,coda ’? 我 不 确 定 ‘coda ’ 是 否 正 确。
d - cadential phrase 合
‘synthesis’[综合] 是否更精确? …… 按照这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个 [中国 人 的] 观 点, ‘起’ 指 的 是 介 绍;
‘承’ 表示延续; ‘转’ 的意思是曲调或节奏的 c. 双语出版物
变化 ( a transformation) ; 而 ‘合’ 代表着 ‘综 我也见到过中国音乐的双语书籍,其作者选择
合归纳’。关于 ‘承’ 和 ‘转’ 的译法 ( 如果 同时提 供 全 部 内 容 的 中 英 文 两 种 版 本。举 一 个 例
我错了请纠正) 我想在欧洲古典音乐传统中并 子,我在英文期刊 《亚洲音乐》 上发表过一篇针对
不是常见 音 乐 术 语。在 民 间 音 乐 传 统 中 情 况 一本这类书籍的书评,原书的前半本是中文版,后
如何? 半本是英文版。在编辑过程中,作者需要做一个抉
择: 是在两个版本间保持一字对一字的翻译,还是
我的回答如下:
将一个版本简化以节省页面空间? 在这本书中,中
英文版本都经过编辑整理。下面是我的评论中的一
你提供的英语术语使人想到乐曲段落或乐
段。这位作者是一位二胡演奏者,也是一位非常敬
章结构的概念,但是这些汉字并非我熟悉的对
业的中国传统音乐家。在英文文本中有作者对一件
应译法。据我所知:
Introduction = 引子 中国当代乐器的批评,但在中文版本中这一观点并
Developoment = 展开部 没有被包含进去:
Transition = 连接部
作为这一音乐矛盾问题的反映,中英文内
Coda = 尾声
容的差异揭示出一个更大的困境…中英文语言
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会对说 《卖报歌》 是
之间的微妙区别远大于单纯的翻译问题。举一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民间歌曲形式有疑虑。虽然
个例 子,在 第 59 页 英 文 说 明 把 ‘zhongruan’
在曲调上符合五声音阶 ( FGACD) ,在 “今天 ( 中阮) 描 述 为 ‘明 显 是 对 吉 他 的 劣 质 的 模
的新闻真正好” 的低音上新出现的下属音降 B,
仿’,但是中文说明去掉了这一不以为然的描
在和声上很明显是五声音阶和第一、二乐句的
述。更为直白的英文评论暗示着在更宽泛的非
一个重要离 调,所 以 我 不 会 称 其 为 发 展 ( de-
音乐语境中对香港音乐文化的纪录经过多层加
velop) 甚至是转变 ( transformation) 。我认为你 瑦


工处理。
最初选用的 “transition” 更加精确。
最后 一 个 乐 句 不 是 真 正 的 尾 声 或 综 合。 d. 机构和官员称谓
“两个银子就买一份报” [原文如此,应为 “七 由于不同社会体系的区别,中国音乐研究者在
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译者注] 很明显是一 翻译官方机构和政治职务的称谓时遇到许多困难。
个终止乐句,它移动到属音 C 上,在我看来至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遇到了一些翻译上的问题:
少符 合 西 方 歌 曲 的 和 声 结 构。 称 这 一 乐 句 1. 将村庄名字翻译成英文过于冗长;
“合” 为 “synthesis”,在我看来是令人莫名其 2. 村 长 这 一 职 位 该 用 Mayor? Director? Head?
妙且完全不正确的。相比这一乐句中各种音高 Chief?
的组合 ( 在这乐句中 至 少 按 音 程 很 难 追 踪) , 3. 冗长的音乐社团名称在文章中频繁出现。
·4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对于社团名称,我决定采用首字母缩写词 QV-
2) 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和观念
MA,在第一次出现全名后的括号中标注,在其后
的文章中,我或者使用 “QVMA”,或者使用 “the 我并不是中国传统音乐体裁的专家,我的研究
music association. ”。请参考下面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着眼点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交融作品。然而,我所参
与的工 作 需 要 我 翻 译 涉 及 传 统 实 践 的 文 章。我 相
2002 年 5 月 3 日,河北固安县屈家营的林 信,中国音乐研究者经常遇到,因为在西方音乐中
村长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袁静芳教授 缺少相关语境,很难找到中国古老音乐术语的英文
取得了联系,介绍了保定地区安新县圈头村的 对应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就必须决定
一个 ‘音乐会’,希望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能够 在直译后需要加入多少解释。当然,这要基于读者
去看一看。 群体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与原文中出现的中国术语
In May 2002,Director Lin of Qujiaying Vil- 的 “地方性” 含义的深度有关。
lage in Gu-an County,Hebei Province,introduced a. 乐谱手稿和记谱体系
Professor Yuan Jingfang,then chair of the Depart-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张伯瑜发表在 《亚洲音乐》
ment of Musicology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的论文,它是译者在讨论中国记谱体系时作出的许
Music ( CCOM) in Beijing,to the Quantou Vil- 多选择的一个极好实例。在本例中,文末的术语表
lage Music Association ( QVMA) of Hebei's Anxin 列出了全部中文拼音 ( Chinese Syllables) ,并附带
County and invited her to consider researching the 中文原文。我们为频繁出现的 qupai [曲牌] 创造



group. 了一个 标 准 化 的 英 文 术 语 ( standard labeled melo-
dies) ,而我们同时也选择保留拉丁字母单词 gonche
e. 文中的表达方式 [工尺],因为它在英语世界的中国音乐学术界内已
在同一篇文章中,常出现许多当地特有的中文 经成为一个常用术语。然而,“阿口” ( a kou) 这
习惯用语。因此我需要面对如下问题,即什么情况 个词因为还没有被普遍了解,就需要加上括号内的
下需要翻译术语; 什么情况下保留中文原文,并在 描述:
斜体字 之 后,用 简 短 的 英 文 翻 译 或 者 在 括 号 中 描
述? 下面是我提供的实例 ( 前面是中文原文,后面 The music association has one handwritten
附上英文翻译) : manuscript that has been passed on through many
generations. The entire score contains fifty-five
每家 一 两 年 交 十 元 左 右 的 会 费———Each pieces,of which fifty-two are standard labeled mel-
family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ten yuan ( the Chi- odies ( qupai) and three are percussion pieces. The
nese renminbi currency) in annual dues。 standard labeled melodies are written in gongche
notation,while the percussion pieces are notated in
第一次是农历腊月 30 的 “熏香” ———One the drum call syllables. The gongche notation is a
occurs at the “incense burning ” on the thirtieth system for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song melodies,
day of the twelfth month on the lunar calendar. as well a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elodies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It is based on a group of syl-
第三次是农历四月 19、20、21 日的庙会。 lable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heptatonic scale in a
这三天是祭奠药王的日子。二是为当地的 “白 manner that is similar to the Western solfegesys-
事” 活 动 演 奏, “音 乐 会” 不 参 与 当 地 的 婚 tem. The gongche syllables are comprised of the
事。———The third takes place at a temple festival Chinese characters shang,che,gong,fan,liu,
over the nineteenth,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 wu,yi,he,and si. They also include a kou sylla-
days of the fourth lunar month to worship the medi- bles ( onomatopoeic syllables that correspond to
cine god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occasions, the gongche syllables, also used to signal rhythmic
second involves performing for local funereal activi- changes ) , such as ya and wa. The percussion
ties ( known as “white ceremonies”) . The QVMA pieces,on the other hand,use a separate set of
does not perform for local wedding celebrations. syllables, including sha, li, tong, yi, long,
〔美〕 文盛伯 :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43·

dangguang,and zi. ” 注意的是,英 语 术 语 “suite” 只 能 用 于 “大 曲”,



圈头村 “音 乐 会” 有 一 份 传 谱,是 手 抄 这是由 “大曲” 的长度决定的:


本,抄写年代不详,但纸张的颜色很旧,看上
The QVMA has its own system of categoriza-
去很有历史。谱中收录乐曲五十五首,其中 52
tion for melodies. Four melody types exist,inclu-
首为旋律曲牌,3 首为打击乐牌。旋律曲牌以
ding the xiao jianqu ( high-registered short pieces) ,
工尺谱记谱,打击乐器用状声字记谱。工尺谱
xiao taqu ( low-registered short pieces) ,xiaodaqu
中 所 用 谱 字 为: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 medium-length pieces ) , and daqu ( suite )
乙、合、四,另有呀、哇等 “阿口” 字; 打击
. There are a total of ten xiao jianqu,which are ex-
乐曲 所 用 谱 字 有: 刹、 力、 侗、 一、 儱、 噹


 tremely short pieces played in higher keys. The xiao
光、咨等。



taqu are also short works,but in lower keys.
b. 乐器名称 圈头村 ‘音 乐 会’ 有 自 己 的 乐 曲 分 类 方
由于张伯瑜在圈头村的课题研究对象是一个器 法,他们 把 乐 曲 分 ‘小 尖 曲’、 ‘小 踏 曲’、
乐合奏组,因此在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中国乐器的名 ‘小大曲’、 ‘大曲’ 四类。所谓小尖曲即短小
称。我们不能确定 《亚洲音乐》 的读者熟悉这些乐 的、曲调较高的乐曲,此类乐曲共有 10 首。小
器,所以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时,我们加入了一些简 踏曲即乐曲短小、曲调较低的乐曲……


短的英文描述。但是在后文提到这些乐器时就不再
附加英文描述,只用中文的拉丁字母拼写: 3) 中文歌词和诗歌
The martial section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作为在香 港、北 京 和 天 津 的 中 国 合 唱 队 的 指
percussion instruments: the datanggu big temple 挥,我需要为音乐会观众将中文歌词翻译成英文。
drum,the xiaobo small cymbals,also called the 由于这些文本具有诗歌性,必须在以下方面找到平
ban,and dabo large cymbals,as well as the danao 衡: 1. 维系直译和原文的联系,尽管在英文中可能
large knobbed cymbals,the dangzi framed gong, 没有意义; 2. 在 必 要 时 脱 离 直 译,为 新 语 言 [英
and the yunluo pitched gongs. The number of per- 文] 加上可辨认的上下文; 3. 使最终的英文版本看
cussion instruments is fairly stable, consisting of 起来自然流畅。我必须承认在这方面我还没有总结
two sets of yunluo, one datanggu, one dangzi, 出一套固定方法,而且我对自己曾经完成的一些翻
one pair of xiaobo,and one or two pairs of dabo 译仍有些不满意。
and danao. There is also a single biangu flat drum a. 标题
that is hung around the neck and played at the 与上文讨论的有关田野调查研究的标题类似,
waist. This is mainly used for processional perform- 许多中国当代合唱作品基于传统民歌,这些对中国
ance in place of the datanggu. ”


观众来说很熟悉,但是对于非中国观众却可能毫无
武场即打击乐器,有: 大堂鼓、小钹 ( 艺 意义。例 如,今 年 我 们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室 乐 合 唱 团
人们称 此 为 “板”) 、大 镲、大 铙、铛 子 及 云 ( Cantoría Hong Kong) 将演出两个作品——— 《赶牲
锣。打击 乐 器 的 数 量 相 对 固 定,其 中 云 锣 两 灵》 和 《跑马溜溜的山上 ( 康定情歌) 》。音乐会
架,堂鼓一 架,铛 子 一 个,小 钹 一 副,大 镲、 的双语节目单如下:
大铙各一副 ( 或两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
赶牲灵 陕北民歌,刘文金编曲
扁鼓,挂在脖子上用双锤击奏。主要用于行进



Driving Mules Shanbei Folksong,
时演奏,代替大堂鼓。
Arr. Liu Wenjin

c. 旋律种类
跑马溜溜的山上 ( 康定情歌) 西康民歌,赵玉枢编曲
将中国音乐的结构翻译成英文是很困难的,因
Horses Running on the Mountain Xikang Folk Song,
为世界各地的音乐传统虽然可能有部分一致的音乐 ( Kangding Love Song) Arr. Zhao Yushu
结构,每个传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圈头村
的音乐结构的中文名称的含义彼此相异,因此需要 不清楚这些标题怎样翻译最好。如 《赶牲灵》,
在中文后的括号内用简短的英文进一步描述。需要 这个标题是中国民歌体裁中特有的,在英语中没有
·4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对应的明确直译。 ( 甚至 “陕北” 都需要在英文节 top of Swiftly Racing Horses” 更为准确,但是作为英


目单上作说明。) 这个作品在美国用英文出版时译 文歌名 听 起 来 是 非 常 怪 异 的。因 此,我 决 定 强 调
为 “Driving Mules”,令人想到 19 世纪美国西部大 “马”,因为在一个独立的歌曲标题短语中,“run-
开发时用驴子运输或者骑役马。中国的网站上有不 ning” 能够描绘出比 “run” 更好的场景。
同的翻译版本。一个澳门团体译成 “Rushing Ani- 歌词中还有其他问题。如果直译,“大姐” 和
mals”,令人想到 “公牛受惊狂奔” 的情景。另一 “大哥”应该是 “Big sister”和 “Big brother”。但是
个中国大陆合唱团译成 “Driving Livestock”,让人 在英语语境中通常不会在名称前面上加 “big”。我
想到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牛。这些翻译都不能准确地 可以说 “This is my big sister. ” 但是我不会对她说
描述一群牲畜在陕北的山上移动的形象,所以在节 ( 虽 然 作 为 昵 称,我 也 许 会 说
“Hi,Big Sister. ”
目单上需要更多的解释。 “Hey,Sis. ”) 同样的,如果我说 “The eldest daugh-
b. 歌词 ter”这听起来也许会太正式了,所以我可以随意一
《跑马溜溜的山上》 提供了在翻译歌词的过程 些说 “The eldest girl”( girl 有女儿的含义) 。
中出现的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这个标题也是歌词 在英语中还有一个很微妙的问题,称为 “政治
的第一句,然而它们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歌词第 正确” ( political correctness) 。 “political” 在这里的
一句勾勒出了乐曲中的整体环境,侧重于山、云、 意思是,谨慎选择用语,周全考虑,以避免在社交
月亮和城镇。动词 “溜溜” 并不是实际的主要侧重 场合攻击他人。在一些西方国家,两性关系是非常
点,但是却能描绘出马儿在山林中的位置。因此动 敏感的,因 此 这 句 “All girls in the world,Let me
词 “run” 更 适 于 这 样 的 氛 围。而 对 于 标 题 而 言, love them,” (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呦)
“马” 变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在直译和意译之间 虽然精确表达了原文的含义,但也许会被一些读者
的选择必须以提供一个更为自然的英文标题为准。 认为是失礼的。译者需要考虑观众群体,来确定是
虽然原文 “跑马溜溜的山上” 翻译成 “A Mountain- 选择直译还是变化的翻译。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Horses run on the mountain,and a cloud glides above.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The moon lightens Kangding City.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The moon,the crescent moon. Kangding city.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The eldest girl of the Li family is a pretty girl.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The eldest boy of the Zhang family falls in love with her.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The moon,the crescent moon. He falls in love with the girl.

一来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哟。 First he loves her because he knows she is pretty.

二来溜溜的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Second because she knows how to care for the family.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The moon,the crescent moon. She knows how to care for the family.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 All girls in the world. Let me love them.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 All boys in the world. Let you choose from them.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的求哟。 The moon,crescent moon. Let you choose from them.

c. 与诗人合作将歌词译得有诗意 作者能熟练运用英语) 编辑,再由我最后审校?


我的合唱队最近首演了一部合唱作品,这首作 我们是否让这位诗人作者自己翻译?
品的中文歌词是我们学院教师创作的诗歌。合作的 我们是否需要找某位我们学院翻译系的人来译
过程,其实 就 是 确 定 关 于 音 乐 会 节 目 单 翻 译 的 出初稿?
问题: 为了符合合唱作品的需要,原始诗句已有一些
我是否需要进行英文翻译,后交给作者 ( 这位 略微的改动,所以这并不仅仅是文本翻译的问题。
〔美〕 文盛伯 :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45·

在排练过程中我已经详细研究过音乐和歌词,但是 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个团体的翻译名称固定
我们觉得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最重要的 ( 因为音乐通 是很重要的。这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然
常服务于诗歌) 。因此我们的解决办法是,让诗人 而,我曾经见过中国不同音乐学院在不同网页上出
提供她自己的英文翻译草案,然后我提出一些符合 现过对于 “民族乐团” 不一致的翻译。为了构建国
英语语言习惯的建议,并且将我的改进版本返还给 际知名度,一个机构拥有专业化的乐团称谓 ( 作为
原作者,以得到最后的修订和认可。她认可我的多 “品牌”) 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建议中央音乐学院
数建议,尤其是在语法和语言习惯方面。她只是不 青年民 族 乐 团 的 英 文 名 称 可 以 叫 做 “The CCOM
同意改动那些她特意选用的词汇。 Chinese Orchestra ” 或 者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Chinese Orchestra ( CCCO) ”。
四、古典音乐表演的当代语境
2) 个案研究: 香港浸会大学室乐合唱团
1) 乐团名称
( Cantoría Hong Kong)
上文中提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多样化的当代音乐
会演出有关。正如我们关于圈头村音乐会的实例, 我们香港浸会大学室内乐合唱团最近的活动使
管弦乐队、管乐队、合唱团在翻译成外语时都需要 我们可以更详细领悟到当代表演语境的翻译问题。
恰当的乐队名称,因为这些名称会向特定的观众展 首先,“浸会” ( Baptist) 的语境在美国、香港和中
现乐队 的 “形 象”。回 忆 起 在 过 去 八 年 中,通 过 国大陆可能不同。在美国,浸会派是基督教中的一
CD、音乐会或我自己的参与,与中央音乐学院乐队 个特定教派,并且它在宗教文化中有自己固有的传
的频繁交往中很多问题再三地进入我的脑海里,都 统。在香港,HKBU 曾是属于浸会派 的 教 会 学 校,
与乐队名称应选择直译或应有改动有关。 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是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不受教
a. 文化阐释 会支配,虽然它成为政府大学后依然保留原来的校
例如,我看到,“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 名。在大 陆,除 去 极 少 数 对 宗 教 问 题 十 分 敏 感 的
翻译成 “Youth Chinese Orchestra of CCOM ”。这是 人,“浸会” 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大概没有任何宗教
一个准确的直译。然而,在北美 语 境 下, “youth” 含义。我必须频繁向美国和中国观众解释,我们是
的年龄指代有所不同。我们通常说的 Youth Orches- 政府资助的公众大学,而不是私人的宗教学校。
tras,是成员的年龄段在大学以前 ( 18 岁以前) 的 在 香 港, 我 的 合 唱 团 通 常 就 叫 做 “The
乐 团, 所 以 我 确 信 “Youth Chinese Orchestra of Cantoría”。然而,通常在中国大陆演出时,面向大
CCOM” 给人的印象是,乐团的成员都是还没上大 陆观众我们使用中文名称 “香港浸会大学室内乐合
学 ( 或 正 在 预 科 ) 的 学 生, 而 不 是 音 乐 学 院 的 唱团”。例如 2012 年 6 月我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
学生。 一场周末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的说明是:
b. 缩写和名称 “ ‘Cantoría’ 是古老的西班牙语,意思是合唱团 .
通常在乐团名字前需要加上 “The”,所以更自 香港浸会大学室内乐合唱团以此为名,以特显香港



然的名称应该是 “The Youth Chinese Orchestra…”。 的多元文化及多国语言的背景 . ” 这是恰当的,因
另外,较长的名称在文章首次提及之后,为了方便 为 Cantoría 让人想到 “choir” 和 “Canto” ( 广东话
起见通常需要缩写或者首字母缩写。在香港,我们 ———香港) 。然而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没有任何关
称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香港中乐团] 联,许多 特 别 的 微 妙 之 处 丢 失 了。所 以 只 要 有 可
为 “HKCO”,“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ympho- 能,我会尽量将中英文名称全部呈现出来。
ny Orchestra”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管 弦 乐 团] 称 为 对于我们在香港和大陆的观众,我们在简体字
“BUSO”。 和繁体字之间的转换要更加仔细。最近,负责设计
c. 词语顺序 海报的香港设计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向他提供了
如果 “Youth Orchestra” 和 “Chinese” 同时出 香港演出海报的中文信息,那是我从 2011 年大陆巡
现,我会选择改变词语顺序,这样在英语中听起来 回音乐会使用的档案中复制出来的,是简体字。他
更加自然。因为 “Youth Orchestra” 是一个很常见 问我是想要直接制作还是需要转换成繁体字。我们
的音乐术语,而属于什么机构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 的中文文本是香港作家为大陆观众准备的时,我们
要,所以我会在乐团名称中突出中央音乐学院,如 也需要请大陆的编辑去检查文本内容来确保语言习
“The CCOM Chinese Youth Orchestra”。 惯的正确性。
·46·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我在上文给出了将中国歌曲名称翻译成英文的 北京祝 福 你! ———当 正 式 的 古 典 音 乐 会 结 束


例子,我们也要向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提供中文 时,在英语中,我们通常不会用 “Beijing,we wish
名称 ( 见下面的音乐会节目单) 。事实上,如 “安 you well! ”,这样的表达。
睡” 等一些曲名是直译,然而另一些为音译,与潜 然而,我们的音乐会讲解 ( 口头) 可能有一些
在含义没有直接关联。例如 “库林” 是 “The Coo- 复杂,因为许多歌词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所以
lin” 的音译。“Coolin” 并不是标准的英文词汇,但 我们必须提供简明扼要的说明,每个单词以便于观
是它的含义会在 我 们 的 音 乐 会 介 绍 作 品 时 进 行 描 众明白歌词大意。而不是逐字翻译,例如: “摇篮
述。另一个例子,“Salseo” 这个标题是个拼音,它 曲” ( Cradle Song) ,女高音独唱者演唱西班牙文歌
与拉丁 美 洲 的 音 乐 体 裁 有 关。 对 于 西 班 牙 文 的 词,从母亲的眼光描绘哄孩子入睡的场景。而合唱
“Cancion” 我们提供了中文翻译 “摇篮曲” 与英文 的回应部分是孩子的角度,时间转换到了孩子成年
翻译 “Cradle Song”。 后,她回忆起儿时自己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曲目  结论: 非中国音乐研究者和表演者需要什么 ?

东欧、非洲与印度 通过上文提供的各方面例证,我想要说明,音
鼓之舞 ( 格鲁吉亚) 阿勒西·马查法日安尼 乐文本的翻译通常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一定
祂被他们钉死 ( 肯尼亚) 波尼法·马干嘎
程度上,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我强调需要在更多
赞美之诗 ( 印度) 维特·帕染周提
领域发展实践技能:
北美洲
与音乐有关的文本工作需要以本土语言的写作
复活重生 巴伯
美莉·海恩斯 技能为基础;
安通尼·欧·达力 音乐学、音乐分析和表演背景,以便更好地解
库林 释多样化的音乐文本及其语境;
安睡 埃里克·惠塔克 作为第二语言的中文或者英文应该相当熟练,
中国 以减少翻译、编辑过程的困难;
四海 ( 内蒙古) 永儒布 有双向文化感悟能力,以便更好地确定跨文化
丢丢铜仔 ( 台湾) 台湾民谣 钱善华编曲
的和语言的微妙之处;
赶牲灵 陕北民歌 刘文金编曲
也许所有这些中最重要的是母语为英语和汉语
跑马溜溜的山上 ( 康定情歌) 西康民歌 赵玉枢编曲
的人在翻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合作,因为只有他们
南美洲: 委内端拉
Salseo ( 拼音) 奥斯克·嘎瑞安
才能保证足够的 精 确 度 和 对 目 标 语 言 语 境 阐 释 的
摇篮曲 Cradle Song 阿贝图·格劳 深度。
地球垂死 阿贝图·格劳 以我为例,当我为中国大陆读者写作时,我的
香港研 究 助 理 在 帮 助 我。但 是 他 们 的 母 语 是 广 东
此外,由于这次周末音乐会是一场将在北京电 话,这样的情况下甚至需要三方合作 ( 因为广东话
视台播出的特殊的讲座音乐会,我们必须把译好的 和普通话之间还是存在区别) 。合作的观念是至关
节目介绍修改成最适合音乐会礼仪和歌曲介绍的标 重要的,正如我和精通中英文的其他人都看到的,
准普通话用语。例如,一些音乐会常用短语在中英 不论一个人研究钻研一门外语多少年,想要达到以
文之间略有不同,所以直译是不可能的。如下面我 中文或英文为母语的学者的写作水平几乎是不可能
的例子: 的。虽然我相信大多数学者都明白,出色翻译的必
“谢谢大家的掌声” ———在英文中,我们通常 要性,我认为音乐表演的翻译标准低了很多。
不会说 “Thank you for your applause”。我们常在音 同时应该赞扬大陆的音乐学院,提高了学生和
乐会 开 始 时 掌 声 响 起 后 说 “Thank you ” 或 者 学者们在国际会议英文发言稿的水平。然而我经常
“Thank you for your warm welcome”。 见到一些英文宣讲部分很出色,但在问答环节出现
下面请欣赏———在英语中,我们通常会将这个 语言问题的情况。问答环节常常要用普通话,或者
短语展 开 成 一 个 较 长 的 介 绍, 如 “Next, we will 借助身边口译人员的帮助,但这样不利于不熟悉中
perform ( 作 曲 家 标 注 的 标 题 ) ”。 我 们 偶 尔 会 说 国研究的出席者的理解。以后发言的人需要考虑并
“We hope you enjoy it”。 练习如何用英语讨论可能提出的问题。因此合作涵
〔美〕 文盛伯 : 中国音乐术语及语境的英译问题 ·47·

盖了一个更宽广的过程,包括翻译、校对和讨论。 ⑥ 熊文华 ( 编著) 《英汉翻译教程———理论与实践》。

提高音乐翻译质量需要双向文化的责任感。对于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⑧ Encyclopdia Britannica Online, s. v. “ language,

非中国学者 ( 包括我自己! ) ,需要更广泛地学习中文
accessed February 28,2012,http: / /0 - www. britannica. com.
和音乐体系,幻想 “我能通过较少的学习了解中国音
hkbulib. hkbu. edu. hk / EBchecked / topic /329791 / language.
乐”是不现实的,并且会成为阻碍提高翻译水平的一
⑨ Rendall,Steven. “The Translator's Task,Walter Benja-
个障碍。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双向文化的责任感会为 min ( Translation ) . ” In TTR: Traduction, Terminologie,
世界逐步了解中国本土音乐体系提供帮助。认定 “不 Rédaction 10,No. 2 ( 2e Semester 1997) ,156.
是中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方式”的想法,依然阻碍着 ⑩同⑨,159.
对被阐释问题的更好理解。许多中国学者对中西方音 瑡 See XuJia - shao, “Translation Norms in the History of


乐都十分精通,他们能通过对西方音乐的了解估计到 Chinese Translation,” in US - China Foreign Language 8,No. 3

可能出现的混淆问题。为了培养音乐翻译的国际参与 ( March 2010) ,61 - 63.


瑢 See Yang Mu. “Ethnomusic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


者,我想提倡音乐学院组织夏季补习班。
istics? - A Critical Commentary. ” In 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近日,改进 《中国音乐术语词典》英文版的科研
Music 35 ( 2003) : 1 - 38.
项目有助于使这些术语的定义与描述更加简明,以便

瑏 瑢,5.
瑣同

面向研究中国音乐的非中国学者。也是理解传统音乐 瑤 汤亚汀 ( 主编)

瑏 《音乐英语》。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
术语学的关键。更大规模的田野研究和演出的经历有 社,2009 第 1 页。
助于更好地了解语境。。同时我也主张开发在线 ( In- 瑥 Winzenburg,John ( 文盛伯) ,“Aaron Avshalomov and


ternet) 访问数据库、词汇表、百科全书类的描述和视 New Chinese Music in Shanghai,1931 - 1947,” in Twentieth -
听实例。在计算机时代,互联网资料会比硬拷贝的发 Century ChinaVol. 37,No. 1 ( January 2012) ,65.

行物 ( hard copy publications) 更有价值。 瑦 Winzenburg,John ( 文盛伯) . “Book Review: Yu Siu -




wah. Such Are the Fading Sounds” ( Yue you ruci; in Chinese and
例如,一部在线中英文音乐字典可以包含:
English) . In Asian Music 38 /2 ( Summer / Fall 2007) ,pp. 148.
专题讨论;
瑧 Zhang Boyu. “The Quantou Village Music Association:


音乐形式描述;
Social Value Embodied in Traditional Music. ” In Asian Music,
视听资料; 38 /2 ( Summer / Fall 2007) ,1.
搜索引擎; 瑨同

瑏 瑧17.

快速参考的历史背景。 瑩 张伯瑜 《河北新安县圈头村 “音乐会” 考察》 北京:


这样的网络平台会成为音乐翻译过程中资源、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合作及交流的中心,并且具有极高的价值。 瑠 同

瑐 瑧20.

瑡 同

瑐 瑩13.

瑢 同

瑐 瑧26.

瑣同

瑐 瑩23.

① 张伯瑜 《中国音乐术语选译 900 条》。北京: 人民音

瑐 瑥 See http: / / www. chncpa. org / yspj / zmyyh / zmyyhxxxx /
瑤 

乐出版社,2009: “前言”。
2012 - 02 - 14 /310737. shtml ( accessed March 17,2012)
② 我用的一些工具书包括 《音乐百科词典》 ( 人民音乐
出版社) ,《外国音乐辞典》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中国音乐
词典》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 人民音 参考文献:
乐出版社) ,《中华乐器大典》 ( 民族出版社) , 《阿尔弗莱德 Beijing Review.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 July 17,
口袋音乐词典》 ( 双语,天同) ,《音乐基础理论》 ( 台湾) 。 2008,20.
③“translation. ” OED Online. December 2011. Oxford Uni- Brink,Emily. “Glimpses of Recent Chinese Hymnody: In-
versity Press. http: / /0 - www. oed. com. hkbulib. hkbu. edu. hk / cluding a Review of the 2006 Edition of ‘Hymns of Universal
view / Entry /204844? redirectedFrom = translation ( accessed Febru- Praise. ’” In The Hymn - A Journal of Congregational Song 59,
ary 26,2012) . No. 2 ( Spring 2008) ,8 - 24.
④⑦ Leo Tak - hun Chan. “Preface,
”in Twentieth - Century Cheung, Joys. “Singing Ancient Piety and Modernity in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Modes,Issues,and Debates ( Amster- ‘Song of Familial Bliss’( 1935) : Musical Translation of Huang Zi
dam ; Philadelphia : J. Benjamins Pub. ,2004) ,xiv. ( 1904 - 1938) in Interwar China. ” In Asian Music ( Summer-Fall
⑤ Encyclopdia Britannica Online,s. v. “language,
”access- 2010) ,4 - 58.
ed February 28,2012,http: / /0 - www. britannica. com. hkbulib. ( 下转第 56 页)
hkbu. edu. hk / EBchecked / topic /329791 / language.
·56·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季刊) 2012 年第 3 期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体,而不是随唱词的变化自由吟唱。音乐集中而不散慢。如:
谱例 4

江定仙教授是资深作曲家,对音乐创作有独到的见解。他又是钢琴家,对演奏乐器有深厚功底。他治
学态度严谨。他的古琴音乐研究是在很高的起点上起步。由这首琴歌的创作可以看出,他对古琴音乐研究
的深度,不仅能弹琴,还能用繁难的古琴减字谱记录创作的琴歌。在作曲家中少有人对古琴音乐的掌握有
这样的深度。他出身革命家庭,自幼受革命思想的薫陶,才有 “共产均贫富” 的琴歌问世。
自此古琴音乐有了反映 “共产均贫富” 光辉思想的琴歌。

( 责任编辑: 肖 琳)


( 上接第 47 页)
Demorest,Steven M. ,Steven J. Morrison,Münir N. Beken, 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and Denise Jungbluth. “Lost in Translation: An Enculturation 沃燕、陈佳 ( 编辑) 《音乐文献翻译论文集》。中国音乐
Effect in Music Memory Performance. ” In Music Perception 25, 文献外译国际研讨会。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2011,10。
No. 3 ( Feb 2008) ,213 - 223. 伍锋、何庆机 ( 副主编) ; 徐锡华、杜志峰 ( 主编) 《应
Dibbern,Mary. “Coach's Notebook: Carmen inShanghai. ” In 用文体 翻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Pragmatic Translation: Theory &
Opera Journal 30,No. 3 ( Sep 1997) ,13 - 23. Practice) ,第 1 版。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Fawcett,Antoinette and Karla L. Guadarrama Garcia. “Intro- 张柏然、刘华文、张思洁 ( 主编) 《中国译学: 传承与
duction. ” In Continuum Studies in Translation,Antoinette Fawc- 创新 2008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文集》( Inheritance and
ett,Karla L. Guadarrama Garcia, and Rebecca Hyde Parker,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 collection of
eds,1 - 24.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2010. papers for high - level symposium of China'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Ran Shi-yang. “ Macro - Perspective in Translation 2008)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Teaching. ” In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7, No. 7 ( July
2009) ,29 - 35. ( 责任编辑: 欧阳韫)
Weissbort,Daniel and Astradur Eysteinsson,ed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 Historical Reader. Oxford; New York: Ox-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