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所的重要性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https://www.cheers.com.

tw/career/article/5097715

研究所的重要性不在於論文解決什麼重大
問題,而是過程中精進自己的邏輯能力
選研究所選大學大學搶先看

作者/賴若函 Cheers 雜誌 2020-09-07 圖片來源:卓杜信提供

 瀏覽數 82198



假新聞充斥的年代,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跳出來
成立「科學新聞解剖室」,率領中正大學的學生團隊,定期監看與分
析台灣科學傳播裡的亂象,不僅提出批評、也提出解方。
從舒適圈大膽轉彎,念書是為了自己!《2021 最佳研究所指南》帶你
了解選填方向、為未來職涯加值又加分 >>>

從「科學家發現,捷運通行會改變地球磁場......」,到「滑手機將導致
失眠......」,假新聞充斥的年代,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
儒,跳出來成立「科學新聞解剖室」,率領中正大學的學生團隊,定
期監看與分析台灣科學傳播裡的亂象,不僅提出批評、也提出解方。

他同時也是「PanSci 泛科學」和「鳴人堂」專欄作家,出版《假新聞
判讀三部曲》、《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從科學傳播到經營教研》等
書,多年來為文不輟,關注科學傳播與高教議題。

從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中正大學物理所到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博士
班畢業,黃俊儒在人生一連串際遇的「轉折」,使他成了「跨領域」
的先鋒。

考大學時,他因為分數落點而「剛好」念了物理系;考研究所的過程,
回想大學當家教的經驗,發現自己與其面對機器、更愛面對人,於是
放棄當時正熱門的名校光電研究所,決定念完物理所當高中老師。

下一個轉折,則發生在念研究所時當補習班老師。他發現國中理化課
本和現實脫節,因而啟發對科學教育的興趣,就這樣走入這門結合科
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傳播學的領域。

回首自己的歷程,黃俊儒鼓勵大家要不斷去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適合什麼樣的專業」。他並且強調,這樣的問題意識不管面對人生、
面對論文,都是重要的。

黃俊儒強調,在這個學歷貶值的時代,碩士文憑幾乎已經失去過往
「鍍金」、「加薪」的功能,如果沒有善用研究所時光,累積「處理
複雜問題的能力」、強化「溝通協調的能力」,就浪費掉這個提供各
種問題探索機會與資源的珍貴情境了。
以下為訪問內容:

我的指導教授曾經說過,在你未來的人生裡,可能再也遇不到任何事
比博士論文更難。博士論文的篇幅很長,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
內在要完全一致,必須嚴謹思考如何在每個細節避免衝突、保持一貫
性。這樣的訓練,會對一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寫碩士論文也是如此,對你整個人的邏輯能力養成,是關鍵的訓練。

在職場上,我們需要寫很多文章,篇幅都不及論文。

研究所的重要性,不是這個論文解決了什麼世界重大

的問題(也許可以),而是過程中,把你的邏輯能力

培養到精進的程度。
如果一般研究生把碩士當成「洗文憑」,就是太高估碩士學位的好處
了。近 10 年來,碩士文憑的價值被稀釋的很嚴重,對薪資的加乘效果
也不一定大。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快到知識的生命週
期變得很短,不管讀到大學、碩士、博士,進入業界,多數需要重新
學習。

用比喻來說,我的老師學的一套知識,運氣好的話可以用一輩子;到
我這一代,知識週期也許還有 20 年;現在的研究生,大概剩 5 年吧
(笑)!

學歷價值被稀釋時,態度是念碩士的關鍵

過去在高中、大學的傳統學習,都是要應付考試,在有限範圍中擠出
正確答案;研究所是人生的學習歷程中,少數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學
習型態。當碩士滿街都是,更要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態度,才能決定你
念研究所有沒有收穫。

好的 CP 值,不是代表用最少力量得到文憑,而是好好把念研究所當成
培養基礎、專業能力的重要場域。
碩士班是要用自己的問題意識去驅動的學習歷程,它會給你很多學習
機會。你也可以因為只想省力念書,直接讓老師給你問題、研究方法,
也許很輕鬆拿到文憑,但我認為這是最低的 CP 值,沒有在有限的資源
下獲得最大收穫。

我念物理不是因為有興趣,只是分數剛好落在那裡。我的志願不填師
範體系,是因為不想當老師,想要做更有趣的事情。當時的研究所報
考風氣很興盛,普遍錄取率很低。我想從理論轉到應用領域,就去報
考當紅的光電研究所。

考試過程中,我陷入很大的迷惘。過去的教育體制讓我們沒有太多時
間去想自己的性向,總在遇到人生關卡時才去想:我未來到底要做什
麼?

本來,我覺得自己要仿效周遭的人,畢業後到科學園區工作、當科技
新貴。但口試時受到的衝擊很大,每一所學校動輒 2、300 人一起考,
我在不同的場合,台成清交,都遇到同一群人,拿一樣的補習班講義。

瞬間,我覺得大學讀了 4 年,卻又回到 4 年前考大學的場景。我開始


懷疑未來進入職場後,是否又會遇到同一群看起來很宅的人,在科學
園區的無塵室、穿無塵衣,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我不想要人生沒有
長進、制式化、可預測,這很無趣。

於是,雖然我本來想念的光電研究所都考上了,最後我卻決定去念物
理所。不是基於我熱愛物理,是不想進入光電領域工作,想著乾脆讀
完物理所後去當高中老師。曾經很討厭當老師,但經過了大學的家教
經驗,發現自己好像對於人滿在行的,與其摸機器、不如面對人。

人文知識累積像聚落,理科則像蓋大樓

人生每個階段都必須不斷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這個
問題意識不管是面對人生、面對論文,都是重要的。之後,我轉到科
學教育念博士,是因為在物理所時,一邊做實驗、一邊在嘉義縣大林
鎮的補習班當國中理化老師,有件事對我產生衝擊。我在教課時發現,
基礎的國中物理,都不是最新的物理知識。

例如算加速度,用一輛車往前跑,課本會畫出到某個點的距離回頭去
算加速度。我實務上從沒做過這種實驗,課本卻要你這樣算。很多內
容案例,跟實際上的物理有距離,這樣的教法不可能讓學生覺得有趣,
反而是打擊。

因著省思國中物理該怎麼教,我開始跟研究所同學討論。其中有位台
師大物理系畢業的同學,告訴我台師大有個研究所,就是談科學教育。

當我接觸到這個領域,立刻很有興趣。我甚至研究了科學教育所的課
程,把其中一些書拿出來讀,過程中興致盎然。

作為跨領域的過來人,我發現研究所應該培養的問題意識,在理工和
人文領域差別很大,在理工領域,沒有儀器就沒有論文。但是一台儀
器動輒 1、2,000 萬,很難自己完成某方面的研究,所以會跟老師一起
做。

社會人文就不一樣了,可以自己延伸出有興趣的主題。兩者的知識屬
性也不同,人文領域的知識像是一個聚落,今天進入門牌 1 號參觀後,
去 3 號逛逛也 OK,是多元的;但是理工科的訓練像是一棟大樓,你一
定要從 1 樓爬到 2 樓,才能上 3 樓。
所以常常看到理工科系跨人文領域相對容易,不是因為理工人比較聰
明,是知識屬性不同。相反地,中文系跨電機系不容易,因為理科的
知識屬性是要一層層爬上去的大樓。

寫論文是雙向互動,找到你學習的重力

也因此,兩者做研究的風格也不同。相對而言,社會人文學生讀研究
所時,自由度、開創性比較高,從找題目到落實下來,有很大的主導
權。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人文的碩士訓練過程,有更大的空間得到
更大的收穫。

自然科學領域,創造的空間比較小,邊界條件也相對多,不像社會人
文寬廣。但這不代表老師會教你一切,過程還是要靠自己解決問題。
碩士訓練的過程很珍貴,老師不像大學多是單向的知識傳承,寫論文
是一種雙向互動。這種學習情境很難得,老師會用開放的角度跟你討
論。

一個有意義的學習看重「必要的張力」,在收斂與發散間時時拉扯,
研究所能有效訓練這兩股力量。修課、讀書,是深入的收斂型訓練,
要有知識做基底,才能想像某些問題,產生研究主題、問題意識;當
我發現問題,試著把這個問題做開創性的思考解決,就是訓練發散性
能力。

這時代我們學的東西有三種,一種叫做「無用的知識」,例如插科打
諢。「有用的知識」,指的是從頭到尾瞄準某一件事情學習,對照到
既存職業。但在這個時代,即便你考上律師,含金量已經跟 20 年前差
很多。

有一種「無用之用的知識」,是讓「有用知識」穩定的利基。校園時
期我們多數在學這個,墊高你的思考、涵養。有一天進入職場,會突
然感覺到隱隱發生作用。

例如傳播系畢業生需要對 AI 有想法嗎?或是需要對哲學有看法嗎?你
未必對 AI、對量子電腦專精,但有這些無用之用的知識,就累積很多
與人對話的詞彙,跟別人有溝通的可能。

提高碩士 CP 值,研究所應該這樣念......

1.用自己的問題意識去驅動的學習歷程,它會給你很多學習機會。

2.論文的篇幅很長,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內在要完全一致,必
須嚴謹思考如何在每個細節保持一貫性。這樣的訓練,會對一個人產
生很大的影響。

3.學無用之用的知識,使你累積與人對話的詞彙,跟跨領域有溝通的
可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