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2

005年7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VOL.


21‚ NO.
4
第21卷第4期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Jul.‚
200
5

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
---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日]中村圭尔1‚刘驰2 译
(1‚ 大阪 5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99-0
216;
2‚ 北京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007
32)

[ 摘 要 ]  在对南朝贵族制的研究中‚南北人的地缘性‚特别是关于北方贵族的地缘性是一个重要
的问题。依据近年南京发掘的六朝墓和出土的墓志铭等考古成果‚可以克服研究史料的限制‚获得有关侨
郡县与士族尤其是与北方士族之籍贯、侨寓地、墓地关系的更加充分的认识。如侨置的琅邪郡临沂县以及
兰陵郡兰陵县对于琅邪大姓王氏、颜氏以及兰陵萧氏来说‚是名实相符的完全的籍贯;而其他士族与原籍
侨郡县之间‚则没有这样名实相符的关系‚不具有实际疆域的侨郡县对于他们来说‚充其量不过是登注户
籍的地方。据此‚被侨置的原籍是名义上的还是现实的‚与作为士族的等级上下有着深刻的关系。
[ 关键词 ]  南朝贵族制;地缘性;侨置郡县
[ 中图分类号 ]  K2
39.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09-7
902 (2
005) 0
4-0
021-1
5

序言

在对南朝贵族制的研究中‚南北人的地缘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北方贵族的地缘
性‚他们标榜北方原籍的意义、南方的侨居地与墓地的所在和原籍侨郡县的关系等‚已进行了不少
讨论① 。通过这些讨论已经辨明了不少引人注目的事实‚但仍还存在着需要补充的地方。
譬如‚对北人标榜北方原籍之名的意义‚就有着为保持政治的优越性而夸示作为北人的地缘性
与由于怀旧的观念而私称的不同看法‚成为关于地缘性的对立观点② ‚可是无论怎样‚在对这个标
榜的原籍不是实际上的原籍所在‚只不过仅是个名义的理解双方是一致的。那可以说是自 《
史通·

[ 收稿日期 ]  2
005-0
5-0
8
[ 作者译者简介 ]  作者中村圭尔(1
946-)‚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译者刘驰(1
951-)‚中国社
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
※本文译自《 4卷第1·
东洋学报》第6 2期‚
198
3年。译稿曾承沈宝庆先生审阅‚特致谢意。又摘要、关键词为栏
目主持人胡阿祥所加---译者。
6年度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奖励研究(A)《
作者附记:本稿是昭和5 依据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南朝贵族社会》
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关于南京附近出土六朝墓的几个问题》(《
作者补注:拙稿《 3
人文研究》4-1
2)与本文有关之处很多‚请一并参阅。
① 越智重明《
魏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第二篇第二章(1
963年)、《东晋的贵族制与南北的“ 地缘” 性》(《史学杂志》
67-8)‚矢
东晋时期南北人对立问题---对其社会的考察》(《史学杂志》
野主税《 77-1
0)、《土断与白籍---南朝的成立》(《史学杂志》
79-8)
等为其代表。
② 前者是越智氏的‚后者是矢野氏的见解(参见注释1所引文章)。
③ 矢野主税《
东晋时期南北人对立问题---对其社会的考察》。
·2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邑里篇》“系虚名于本土者” 的见解以来一般公认的看法‚可是‚是否能真的以此作为当然的前提
却存在着疑问。
侨居地与墓地‚特别是后者从当时归正首丘的观念来说‚与原籍的所在地和地缘性有着密切的
联系‚对其所在地已有详细的研究③ ‚可在更具体的地理考证等必要问题上‚受到史料的限制‚还
很难说取得了充分的成果。
侨郡县也可以说是同样情况‚它的实际形态、位置、北人的流寓地和墓地、与原籍之间的关系
等基本问题都不够明确‚何况北人标榜北方原籍和在南朝疆域内侨立的北方州郡县的现象及其关系
等可以说几乎没有进行过探讨①。
本稿依据考古学的成果多少可以克服上述史料的限制‚以近年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和墓志铭为主
要素材‚拟对以上问题‚尤其是以侨郡县为中心进行探讨②。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南徐州琅邪郡临沂
县和以琅邪临沂为原籍的王氏、颜氏。至于南徐州包括着最大而且最重要的侨郡县‚王氏为南朝第
一高门都是无需进行解释的。
另外‚文末登载作为论据的发掘报告和墓志‚文中引用发掘报告时只标示其一览表中的略号。
还附有南京附近的略图‚其根据为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南京地图 (1
924年)。

一、南徐州琅邪郡临沂县

东晋时期‚设置于旧晋陵郡域 (今镇江市、常州市、武进县一带) 的南徐州是最大的侨州‚这


是由于晋陵地广人稀 ( 《 5)‚又是南北交通要冲‚因此成为南渡流人的最大聚
元和郡县图志》卷2
居区。据 《 4《
南齐书》卷1 州郡志 (上)》‚南徐州管郡十六‚可是除旧郡晋陵、义兴和侨郡南东
海和南琅邪以外‚都是 “郡无实土” (同志临淮郡注) 的侨郡。不过‚南东海、南琅邪两郡管下有
旧县‚是有实际郡域的特殊侨郡。其中‚南琅邪郡在侨郡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原来的琅邪郡是东晋
创业之主元帝的旧封地‚作为其郡民南渡优遇措施而设立的怀德县就是南琅邪郡的起源。
《 5《
宋书》卷3 州郡志 (一)》南徐州项下载有南琅邪郡沿革的概略:
  南琅邪太守 (原注:琅邪郡别见)‚晋乱‚琅邪国人随元帝过江千余户‚大兴三年‚立怀
德县‚丹阳虽有琅邪相而无土地。成帝咸康元年‚桓温领郡‚镇江乘之蒲州金城上‚求割丹阳
之江乘县境立郡‚又分江乘地立临沂县。永初郡国有阳都、费、即丘三县‚并割临沂及建康为
土‚费县治宫城之北。元嘉八年‚省即丘并阳都‚十五年‚省费并建康、临沂。孝武大明五
年‚省阳都并临沂‚今领县二。
经过置废而留下的两县中‚一是汉以来的旧县江乘‚再一个就是作为问题提出的侨置临沂县。
这个临沂县‚在上面的记载中其设立时期及位置并不清楚‚试作如下考察。首先‚关于设立时
期‚《 0引 《
太平寰宇记》卷9 舆地记》、《 7引 《(建康) 图经》、《
舆地纪胜》卷1 5
景定建康志》卷1
及后述 《
建康实录》卷7等都认为临沂县设于东晋咸康七年 (3
41)‚因此可以认为这一年设立了临
沂县。可是‚正如 《
晋书》卷7 《
成帝纪》咸康七年夏四月丁卯条记载: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
这年是以施行土断和废止白籍的措施之年而著名③。由于土断在废止白籍的同时伴随着侨郡县
的改废‚所以推测这年的土断与同年的侨置临沂县有着某些联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建康实

① 关于侨郡县‚洪亮吉 《
东晋疆域志》、班书阁 《
东晋侨置州郡释例》( 《
禹贡半月刊》5-7) 作了详细的考证‚但没有本稿
这样的观点。矢野主税 《
土断与白籍》虽比较详细地言及此类现象‚但还有补充的余地。
② 罗宗真 《
略论江苏地区出土六朝墓志》( 《
南京博物院集刊》第二集) 中用这些墓志对侨郡县作了考察‚报告 J 中对墓志
铭文上的地名与侨郡县也进行了若干考证‚但还不能说很充分。
③ 关于咸康土断‚矢野氏前引两论稿‚增村宏 《
黄白籍的新研究》( 《
东洋史研究》2-4)‚越智氏前引著作及 《
刘裕政权与
义熙土断》( 《
重松先生古稀纪念九州大学东洋史论丛》) 等都有研究。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23·

录》卷7咸康七年夏四月条记载:
  是月‚诏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分江乘县西境‚置临沂县‚属琅邪郡。
这仿佛表明了这次土断与侨置临沂县正是一系列的措施。
假如是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下面的疑问①。土断是土著政策‚它使现住地籍贯化。并正因为如
此‚废止附籍于北方的白籍‚可是另一方面‚却又新设了在维持北方籍贯上与白籍意义相类似的侨
郡县‚这不是矛盾吗?还有‚为什么这不是别的地方‚而恰恰是临沂县呢?
从关于大姓与侨置其原籍郡县的事例中‚可以找到解释这个疑问的线索。这见于 《
南齐书》卷
1
4《州郡志 (上)》北兖州项:
  永明七年‚光禄大夫吕安国启称:“北兖州民戴尚伯六十人诉旧壤幽隔‚飘寓失所‚今虽
创置淮阴‚而阳平一郡‚州无实土‚寄山阳境内。窃见司、青、徐三州‚悉皆新立‚并有实
郡。东平既是望邦‚衣冠所系‚希于山阳、盱眙二界间‚割小户置此郡‚始招集荒落‚使本壤
” 见许。
族姓‚有所归依。臣寻东平郡既是此州本领‚臣贱族桑梓‚愿立此邦。
在其领郡中有
  东平郡
寿张 割山阳官渎以西三百户置
淮安 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置。
就是说在旧淮阴地域再建兖州管内的东平郡是戴尚伯等六十名兖州民及作为其上诉中介的吕安
国的要求‚这一要求被采纳‚于是在东平郡下设立了寿张、淮安两县。可是‚这两县之民分别只有
三百户和一百户‚而且恐怕他们是偶然流寓杂居在江淮地带的民庶‚其大部分与原来的东平郡也没
有什么渊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事件发生于南齐永明七年 (4
89)‚从总的趋势来说‚这个时
期白籍已经不存在‚土断政策继续扎扎实实地进展着。在这个时期以包括大量普通庶民的形式实施
的侨置郡县‚可以说是一种难于想像的倒行逆施。因此‚应该看到东平郡的侨置在于一部分有力士
族的主导这一情况‚其目的就是为 “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

根据侨置东平郡中同郡士族们的以上动向‚拟对与土断相关联的侨置临沂县的背景作如下推
测。在东晋成立后仅二十几年就实行的咸康土断中‚东晋成立后出现的白籍成了土著政策的对象‚
可是一般庶民姑且不论‚具有北方籍贯的大姓对土著持抵触态度。尤其是能左右东晋王朝初期政局
的琅邪王氏等那种倾向特别强。他们或许也附籍于东晋成立后大兴三年设置的怀德县‚享有着与土
著民不同的待遇‚并希望继续维持其境遇。因此‚采取了侨置原籍琅邪郡临沂县的做法‚以求能既
不失故乡之名‚又有土著之实。这样理解的话‚同时施行土断、废止白籍与设侨郡县这一看似矛盾
的现象也就有合理的解释了。而侨置的并非其他郡县‚恰是临沂县的疑问也自然冰释了。②
其次是临沂县的位置‚首先来看作为其前身怀德县的位置。 《
建康实录》卷5大兴三年秋七月
条所载设置怀德县之诏原注中有:
案中宗初‚琅邪国人置怀德县‚在宫城南七里‚今建初寺前路东‚后移于宫城西北三里耆园寺
西‚帝又创已北为琅邪郡‚而怀德属之‚后改名费县。
据此‚怀德县最初被设置于建康宫城南七里‚后移到宫城西北‚不久‚取旧琅邪郡旧县名改为
费县。前引 《
宋书·州郡志》所讲费县治所在宫城北是移转改名后的情况。据 《
宋书·州郡志》‚不
久‚除费县外还吸收合并阳都、即丘等侨县‚从而确立了临沂县。
那末‚临沂县的位置在何处呢?《
宋书·州郡志》称临沂县设在江乘县境‚可是具体记载却有所
建康实录》卷7言割江乘县西界‚ 《
不同‚《 5言割江乘县南境建临沂县。大概位
景定建康志》卷1

① 参见注6 [责任编辑按:“注6” 即指第二十二页注三。原文注号为连续码‚此改为每页重新编号 ] 诸研究。


② 王仲荦 《
魏晋南北朝史》上册 (1
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5章第2节已经指出‚设置侨郡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
大姓的要求。
·24·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25·

十月)‚其后不久‚隋平陈后临沂县被废除‚结束了二百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认为在那段期间‚上
面所推定的县域‚即使多少有些变化‚但没有大幅度的变动‚一直存续下来①。

二、王氏、颜氏与临沂县

以琅邪郡临沂县为籍贯的著名大族在南朝首推王氏‚其次可举出颜氏。在本节中拟对王、颜二
氏与侨置临沂县的关系作一些考察。
王氏的原籍‚正确讲是琅邪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这是在琅邪王氏直系祖先汉代谏大夫王吉时
代确定下来的 ( 《 2中 《
新唐书》卷7 宰相世系表 (二)》中) ②。其真假姑且不论‚以临沂县都乡南
仁里为籍贯无疑是在较早时期确立的。这个籍贯在南渡后依旧被维持着‚不用说东晋时期王兴之、
王闽之两人的墓志‚就是梁代桂阳王太妃王慕韶也还是原封不动。
可是‚这个王氏的原籍与侨置的南琅邪郡临沂县有何关系呢? 《太平寰宇记》 卷9
0江南道
(二) 州上元县条提到这个侨置的临沂县:
  晋太保王导群宗并其县人。
虽然 《
太平寰宇记》的根据不详‚但这至少意味着名义上琅邪王氏是以侨置临沂县为籍贯的。
梁桂阳国太妃墓志》记载太妃王慕韶的籍贯是 “南徐州琅邪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指出其
还有‚《
籍贯不是北方的旧琅邪郡临沂县‚而是南方侨置的琅邪郡临沂县。对于南朝的王氏来说‚其籍贯琅
邪郡临沂县‚就是侨置的琅邪郡临沂县。
颜氏的籍贯也是琅邪郡临沂县③。关于颜氏的籍贯‚洪亮吉 《晓读书斋四录》卷下有如下论
述④:卢文弓召说颜之推九世祖颜含渡江居江宁颜家巷‚故他们不是琅邪临沂人‚应是江宁人 (抱经
堂本 《
颜氏家训》例言)。可是‚卢氏不知道颜氏所称之籍贯琅邪郡临沂县是侨郡县‚那里属于江
宁。颜氏自北方琅邪郡渡江‚居住在侨置琅邪郡。
作为整理情况复杂的东晋侨郡县的 《
东晋疆域志》作者‚洪亮吉的见解是有说服力的。他认为
颜氏的籍贯琅邪郡临沂县就是侨置琅邪郡临沂县。同时‚那个侨置的临沂县在江宁‚颜氏的侨居地
也在江宁‚侨置的临沂县不仅是颜氏的籍贯‚也是其居住地。洪氏的这个理解究竟是否妥当呢?
这里必须探讨一下侨置临沂县与王、颜二氏现居住地间的关系。南渡后北方人的居住地是不统
一的⑤‚但可以推测直接参预创立和经营东晋政权的上层人物恐怕是以首都建康为其主要居住地。
《 6对有名的乌衣巷有如下记载:
景定建康志》卷1
  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今城南长干寺北
有小巷‚曰乌衣‚去朱雀桥不远。
六朝事迹类编》卷下引 《(建康) 图经》也提到乌衣巷:
谢氏的情况留待后述‚但关于王氏‚《
  在县东南四里‚晋书王导、纪瞻宅皆在此巷。
由于作为王氏核心人物的王导住宅在乌衣巷‚想来在东晋初期王氏大多居住在乌衣巷。 《
南齐
3《
书》卷3 王僧虔传》记载:

① 附带提一下‚南琅邪郡临沂县、江乘县在刘宋大明年间拥有一万八千余人口 ( 《 5《
宋书》卷3 州郡志 (一)》南徐州南琅
邪郡)。
② 《 2有传。本传记载他为琅邪皋虞人‚据宰相世系表‚后自
汉书》中可见到四个叫王吉的人‚琅邪王氏的祖先王吉在卷7
皋虞徙居临沂。
③ 《 8《
晋书》卷8 颜含传》‚颜含为琅邪莘人‚可是 注谓莘为华之讹‚颜氏原为华县人‚后徙居临沂而成为临沂县人‚因
此‚颜氏的籍贯成为琅邪郡临沂县是比较靠后的事情。
④ 周法高 《 1‚1
颜氏家训汇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专刊4 960年‚台北) 附录 (一) 《北齐书·文苑传》 周法高补正所
引。
⑤ 矢野主税 《
东晋时期南北人对立问题---对其社会的考察》中有关于北方人移住地的详表‚请参阅。
·26·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入为侍中‚迁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甲族由来不居宪台‚王氏以分枝居乌衣巷者‚位官
微氵咸‚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
由此可知‚在刘宋时期王氏的主支虽不再居于此地‚但在这里仍住着王氏的支派①。
可是‚据前引 《 6的记载‚南宋时在城南朱雀桥附近还存有名为乌衣的小巷‚
景定建康志》卷1
其南为长干寺。长干寺据说为梁武帝创建‚关于它的所在地及寺名的由来‚ 《
建康实录》卷2嘉禾
五年原注所引 《
丹阳记》有如下记载②:
  大长干寺‚道西有张子布宅‚在淮水南‚对瓦官寺门‚张侯桥所也‚桥近宅‚因以为名。
其长干是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陇‚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
东长干‚并是地里名。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也。
建康南约五里的地方是被称为长干的地方‚居民很多‚而且这个长干也见于左思 《
吴都赋》:
  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可以说这里从很早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带。
这个长干亦见于颜之推 《
观我生赋》( 《 5《
北齐书》卷4 文苑·颜之推传》):
  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
其自注云:
  长干‚旧颜家巷。
可知这里也曾是颜氏一族的居住地。
这长干巷和乌衣巷都在建康城南数里‚相隔不远‚恐怕多数北方人渡江后不是住在无人的荒
野‚而是决定居住于建康城南旧有的居住区。仕途顺畅的王氏主支不久离开这个地方‚但没有那么
幸运的一定仍旧在这里住下去‚而颜氏就是那样。
上节已提到‚最初的侨郡县---怀德县设于宫城南七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与王氏、颜氏居住的
长干巷、乌衣巷很接近。可推测侨县被设置在王、颜二氏居住地的附近。不过如前所述‚这宫城南
七里的怀德县治不久移到宫城西北‚这样‚王、颜二氏的居住地与侨郡县间的关系‚仅在怀德县创
置时是相一致的‚但在怀德县治移动后就不一致了‚与后来设置在建康东北郊的临沂县相隔更远。
不过‚关于颜氏居住地长干巷与临沂县的密切关系‚是有记载的。前引 《
梁永阳敬太妃墓志》
载有:
礻付 葬于琅邪临沂县长干里黄鹄山。
这是关于梁普通元年永阳昭王萧敷 (梁武帝之兄‚建武四年卒) 之妻王慕韶与其夫合葬的记
载。据此‚梁代长干里是临沂县境内的一个里巷‚因此‚长干里的颜家巷也位于临沂县境内‚颜氏
就居住在其籍贯所在的侨县内。
可是‚琅邪郡临沂县长干里与在墓志上记载的永阳王夫妇的墓地‚在前述笆斗山涂家村‚这和
建康城南的长干有很大距离。对此虽然考虑过几种解释‚但都缺乏确证‚只有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了③
这样看起来‚很难断定王、颜二氏居住于他们的籍贯侨置地---建康东北郊的南琅邪郡临沂县
内‚也不能不认为洪亮吉对颜氏籍贯问题的理解有些过于疏略。

① 据 《
梁书》卷7 《
太宗王皇后传》‚梁初‚王骞在钟山 (紫金山) 大爱敬寺侧有庄田八十余顷‚那是以前赐予王导的。大
爱敬寺在钟山北岭 (参阅朱 《
金陵古迹图考》)。还有‚王骞系王导第三子王洽的子孙‚南齐时期矜夸权势的王氏领袖王俭之子。
这个庄园在侨置临沂县附近‚其周围可能居住着王氏的一些成员。
② 《
文选》卷5左太冲 《 六朝事迹类编》卷下引 《
吴都赋》李善注、《 丹阳记》同。
③ 笆斗山涂家村被判断为永阳王夫妇墓‚参见罗宗真 《
六朝陵墓埋葬制度综述》( 《
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朝陵墓及其石刻》( 《
南京博物院集刊》第一集)。看来这个判断是相当可靠的‚即使万一有误‚亦可从说明永阳王夫妇碑刻存在于
那里的 《
六朝事迹类编》卷下的记载‚弄清永阳王夫妇之墓与其他梁代宗室诸王墓同在其附近。这样‚对于墓地的所在首先就无
疑问了‚剩下的就只能有两种理解‚或者是有两个长干里‚或者是墓地的迁移‚但都缺乏确证。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27·

接着‚就王、颜二氏和临沂县来分析墓地与侨郡县间的关系。据 《元和郡县图志》卷2
5‚奠
定南朝王氏基础的王导之墓在上元县西北十四里‚幕府山之西。王导以外的王氏墓地所在几乎都没
9
有记载‚可是通过165年以来数次考古学调查‚其中一个房支的墓地已经明确。那地方是南京北
郊新民门外约1公里左右的象山 (俗称人台山)。象山在幕府山西南约2.5公里‚濒临长江‚是一
个海拔四十余米‚东西走向的小山丘。在这里发现了王导从兄王彬的夫人、儿子、孙子等共七个坟
墓‚都是东晋时期的 (C、E、F)。王彬自己的墓虽尚未确认‚但也应在这里 (王彬长子王兴之的
墓志中记载他葬于父墓左方)。距象山数百米的郭家山也发掘了四个看来是王氏一族的墓葬 (M)‚
可以确定这一带是王氏宗族墓地。王导的墓地看来也在这附近。
王氏宗族墓地‚因为出土的王兴之、王丹虎两人的墓志都记述葬于白石‚所以可判明此地的地
名为白石。白石是石头城东北、建康城北的要害之地‚在那里筑造了称作白石垒的城堡‚其又称为
白下城‚故这个白石也称白下①。
另一方面‚关于颜氏的墓地‚《 0
金石粹编》卷11《
颜氏家庙碑》记载:
   (颜) 含……随元帝过江‚已下七叶‚葬在上元幕府山西。
表明颜氏一族中最早渡江的颜含以下七世之墓与王导的墓都在幕府山西。据 《
景定建康志》卷
4
3记载‚上元县靖安道傍有颜含墓‚从那里还得到有李阐、颜延之文的古碑。这颜氏一族七世的
墓地‚还见于前面提到颜之推 《
观我生赋》中 “展白下以流连” 一句的自注:
  靖侯 (颜含) 以下七世坟茔‚皆在白下。
可知其与前述王氏一样‚是在白下‚即称作白石的地方。
1
958年‚在南京挹江门外东北‚下关车站东约3公里‚从新民门向北约2公里‚北临长江的地
点‚发现颜含子约、及其另一子谦之妻刘氏等四个与颜氏有关系者的墓葬 (A)‚这个墓地的位置
与文献上记载的幕府山西、白下的颜氏墓地位置相符‚这里无疑是埋葬颜含以下七世的颜氏宗族墓
地。
这样一来‚就可确定王、颜二氏的墓地在建康城北郊的白石‚特别是颜氏墓地在王氏墓地以北
1公里‚即靠近幕府山。这个墓地距离他们南渡之初的居住地建康城南很远‚并且也不能想象其后
他们的居住地会迁徙到筑有白石垒的战略要地来。因此‚王、颜二氏的流寓居住地和墓地即使不是
离得非常远‚也是有相当距离的。
可是‚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这个白石或者白下‚如前所述‚齐永明年间南琅邪郡治就移到此
地。并且在那以前‚这块地方有可能已经归临沂县管辖。就是说‚临沂县大姓王氏、颜氏流寓期间
的墓地位于侨置临沂县境内。这是偶然的吗?让我们考察一下这一时期的详细情况。
如上所述‚临沂县侨置于东晋咸康七年 (3
41)。而王氏、颜氏墓地的营造较之略早‚王彬卒于
咸康二年 ( 《 5)‚王导卒于咸康五年 ( 《
资治通鉴》卷9 晋书》卷7 《
成帝纪》)‚所以王氏流寓地点
的墓地建造于侨置临沂县的前夕。还有‚虽说颜含卒于升平元年 (3
57年‚据姜亮夫 《
历史名人年
里碑传综表》)‚可他幸运地活到9
3岁的高龄‚不能排除在其死前已有子孙死亡‚并在咸康七年前
埋葬于此墓地的可能性。从颜氏墓地出土的颜含子谦之妻刘氏的墓志上就标有咸康七年之后不久的
永和元年 (3
45) 的年号。就是说‚王、颜二氏的墓地先建成‚然后在其附近侨置了临沂县。
那么‚是否可以立即推论为了包括王、颜二氏的墓地而侨置他们的原籍临沂县呢?问题在于从
王氏墓地出土的 《
王兴之墓志》中的一段记载:
  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卒‚以七年七月廿六日葬于丹阳建康之白石于先考散骑常侍尚书左仆
射特进卫将军都亭肃侯墓之左。
由于临沂县侨置于咸康七年四月‚在写有其后三个月日期的墓志上却记载着丹阳建康的白石‚
可以认为这意味着王氏墓地在侨置临沂县后仍处于丹阳建康县管辖下。因此‚不能不推定咸康七年

① 朱 《
金陵古迹图考》(1
936年‚上海)。
·28·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设置临沂县之际‚并未包括在其附近的王、颜二氏的墓地。
可是‚考虑到以下的情况‚上面的判断又过于机械。毕竟临沂县是早期的侨县‚而且因为最早
期侨县的功能主要是适应上述士族们拒绝土著的要求‚具体作法就是登录户籍‚所以县衙等行政机
构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县域的具体区划就没有那么迫切‚从流寓民散居的实际情况看‚决定具体
区划也是极为困难的①。实际上‚如上所述‚其后出现的无数侨郡县几乎都是没有县域而只有治所
的郡县。侨置之初的临沂县恐怕也是类似情况。就是说‚侨置临沂县还没有划定明确的边界‚因
此‚包含在临沂县境内的白石也还属建康县管辖。可是不久‚侨置临沂县作为特例进行了划界工
作‚大概白石最早被划入其县境内‚并成为其中心地区②。上述南琅邪郡治向白石的迁移‚表示出
此地在临沂县的重要性。
这样考虑的话‚即使侨置临沂县最初没有包括王、颜二氏的墓地‚也不可否认当初在其附近设
置侨郡县的事实。并且‚考虑到为何在建康东北郊选择侨置临沂县‚与其说是与临沂县人的流寓地
有关‚莫如说临沂县士族王氏和颜氏的墓地所在是更重要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探讨‚王、颜二氏与作为其籍贯的南琅邪郡临沂县的关系大致清楚了。总之‚侨置
临沂县‚对临沂县的大姓王氏、颜氏来说‚虽不是流寓居住地‚但终究是户籍所在并与原籍同名的
县‚也是家族坟墓的所在地。依据归正首丘的观念‚对王、颜二氏来说‚就完全成为其原籍地了。
范宁在 《 7本传中主张土断‚并谈及当时流寓民与坟墓的关系:
晋书》卷5
  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
在异邦之地建立坟墓‚进一步土著化‚那里只是没有原籍的地名‚但正在向着实质上的原籍转
化。在这种状况下‚即北方人正在进行完全的南方化状况中‚象王、颜二氏那样在坟墓所在地侨置
原籍郡县是非常特殊的例子‚其拒绝土著的意志无疑会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三、诸士族的墓地与侨郡县

在本节将研究对象扩大到王、颜二氏以外的其他士族‚就以上问题继续进行考察。

1.陈郡谢氏

与琅邪王氏并称的南朝贵族是陈郡阳夏县的谢氏。陈郡是豫州的管郡‚但经永嘉大乱后‚豫州
沦陷‚东晋以建康西南的芜湖为中心侨置豫州。可是‚侨置豫州的变动很大‚据 《宋书》 卷3
6

州郡志 (二)》、《 4 《州郡志 (上)》记载‚是所在地不稳定的侨郡县③。这一点谢氏
南齐书》卷1
的情况与王氏大相径庭。
据 《 5‚确立谢氏在东晋南朝地位的谢安之墓‚在上元县东南十里的石子
元和郡县图志》卷2
岗以北‚即今南京南郊的雨花台附近。可是‚在这石子岗附近‚现在还有一个谢氏的墓‚那是谢安
伯父谢角昆之墓④。其墓志记载:
  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角昆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建康县石子罡‚在阳
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 阳。
记述其葬于建康县石子岗‚出土地点为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东北0.5公里的戚家山 (D)。需

① 例如 《
南齐书·州郡志 (上)》 南兖州条的以下纪事如实记录了这种情况: “ 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奏:尚书符下土断条

格‚并省侨郡县。凡诸流寓‚本无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处。一县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东届海隅。
② 《 0《
晋书》卷1 安帝纪》义熙九年 (4
13) 条:“夏四月壬戌‚罢临沂湖熟皇后脂泽田四十顷‚以赐贫人。
” 这是临沂作为
具体地名第一次出现。
③ 侨置豫州大致以历阳、寿春为中心‚管内有北陈郡阳夏县和陈郡阳夏县‚后者在南齐末的 《
永元地志》已不见 ( 《
南齐书
·州郡志 (上)》)‚多半与前者合并。总之‚无疑其属于不稳定的侨郡县。
④ 《 9本传作谢鲲。
晋书》卷4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29·

要注意这个墓志中明确记载谢氏的历代墓地 (旧墓) 在荧 (荥) 阳‚这石子岗是假葬之地。谢角昆


葬于泰宁元年 (3
23)‚东晋成立不过数年‚那时当然还期望不久的将来能返回北方。可是‚在六十
二年后的太元十年 (3
85) 谢安去世‚其墓地仍选择在石子岗‚这样可大体看出‚这块无论是与原
籍还是原籍侨郡县都全无关系的土地‚已被确定为谢氏的墓地①。
下面‚试举几个在探讨谢氏的墓地与其原籍、侨郡县间的关系中颇有意思的事例。 《
宋故散骑
常侍扬州丹阳郡秣陵县谢公墓志》中有一节:
  宋故散骑常侍扬州丹阳郡秣陵县西乡显安里领豫州陈□阳夏县都乡吉迁里谢涛‚字明远‚
春秋 有九‚元嘉十八年岁次屠维月依林钟十七日卒‚其年九月卅日‚窀穸扬州丹阳郡建康县
土山里。
谢涛是谢安的曾孙‚据 《 3宋谢涛墓项的考证‚这个古碑在净名寺‚葬地为
景定建康志》卷4
“建康县东乡土山里”。首先讨论关于墓地的位置‚《 9《
晋书》卷7 谢安传》记载:
   (谢安) 又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
颇以此讥焉。
这土山里应在土山 (一名东山) 的周围‚土山在建康城东南二十里‚接近石子岗②。这附近一
带是南渡的谢氏建造的根据地之一‚而且是其墓地‚其坟墓从谢安到谢涛至少维持了四代。
特别要留意的是‚在这墓志上‚谢涛的籍贯为 “扬州丹阳郡秣陵县西乡显安里领豫州陈□阳夏
县都乡吉迁里” 这一点。“陈郡 (国) 阳夏县都乡吉迁里” 是谢氏的正式籍贯‚但是在谢涛‚仅仅
是作为原籍‚已经公开把 “丹阳郡秣陵县西乡显安里” 这个地名作为新的籍贯。可是‚那个新的籍
贯多半不过仅是户籍上的记载。因为如上所述‚谢涛的墓地在建康县东乡土山里‚而且那里不仅是
墓地‚还是谢氏的根据地和居住地之一。谢涛死于刘宋元嘉十八年 (4
41)‚这一时期‚应当说谢氏
已在南方具有新的籍贯‚而把北方的原籍放到次要的地位③。
谢氏中与谢安齐名的人物是以淝水之战而著称的谢玄。关于谢玄及其孙灵运‚ 《宋书》卷6
7

谢灵运传》写道: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
可见谢玄父子的墓在会稽郡始宁县‚谢灵运不久也移籍会稽郡。这次移籍的结果‚想来谢灵运
的籍贯也采取与前述谢涛几乎相同的形式了。这样与传统原籍的关系在名、实方面稀薄化‚在南方
确定新籍贯意向的现实化‚同发生在刘宋谢涛和谢灵运时期是很耐人寻味的。看来‚那表示陈郡谢
氏实质上土著化的第一阶段。
谢灵运选择的新籍贯是父、祖的墓地‚看来那是其祖父谢玄逝世的太元十三年 (公元3
88年‚
《 9本传) 以来的事情。另外‚1
晋书》卷7 972年‚江苏省溧阳县发现题为 “晋故豫州陈郡阳夏县都
乡吉迁里谢琰字弘仁” 的墓 (G)‚同时发掘的墓砖中有一块刻有 “溧阳令宁康二年”‚其卒年大概
为东晋宁康二年 (3
74)。另外‚墓地在溧阳县‚多半是因为此地为其任所④。
这个谢琰‚及前述的谢安、谢玄都卒于东晋中叶‚其墓地分散于溧阳、建康、会稽‚其后建康
和会稽的墓地都为子孙所维持。到谢安孙涛、谢玄孙灵运的时代‚形成在名、实方面都土著于那里
的结果。可以说这与前节所见之王氏、颜氏的情况成为鲜明的对照。

① 顺便提一下‚石子岗自古就是建康的墓葬区。 《三国志》 卷6
4 《诸葛恪传》 记载: “ 建业南有长陵‚名曰石子岗‚葬者依

焉。
② 参阅 《 7。据 《
景定建康志》卷1 5‚宋净名寺在东山 (土山) 侧。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7
③ 关于这一墓志记载的籍贯问题‚注1 [责任编辑按:即本文首页第一条注 ] 矢野氏、越智氏的论稿已作详细分析‚请参
阅。
④ 报告 G 中考证这个谢琰与谢安之子谢琰是同名异人‚有可能是会稽山阴谢氏的一员。确实‚战死于孙恩之乱的谢安长子
谢琰与其在卒年、历官等方面都不相符‚但从墓志中所明确记载的籍贯看‚判断其为会稽山阴谢氏也不妥当‚还是应当看作是与
谢安长子同名的陈郡谢氏的一员。
·30·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彭城刘氏

彭城刘氏是有几个房支的士族‚这里以刘宋皇室为主进行探讨。他们大部分寓居在晋陵郡丹徒
县京口里①‚宋武帝刘裕的曾祖父刘混即其中之一。刘混的子孙依旧以京口为居住地‚直到刘宋建
国后‚建康成为其中心居住地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②。
他们的墓地自刘宋建国前到建国初期也都在丹徒。譬如刘裕之父刘翘及其赵、萧两位皇后的陵
墓在丹徒县东乡练璧里雩山‚刘裕的臧皇后、胡婕妤之墓也在丹徒 ( 《 1《
宋书》卷4 后妃传》)。还
有‚刘裕弟刘道怜之孙刘袭的父、生母、兄、第五弟的墓也在丹徒练璧雩山 ( 《
宋故散骑常侍护军
将军临沣侯刘使君墓志》)。但是‚自刘裕的初宁陵建于建康近郊的上元县开始‚其后的皇帝、皇
后、宗室的陵墓大部分建于上元县、丹阳郡秣陵县、临沂县幕府山等建康近郊③。
刘袭‚据其墓志记载为 “南彭城人”‚附籍于侨置的南彭城郡‚是刘宋宗室所共通的。侨置的
南彭城郡在京口附近。可是‚在行政区划上‚毕竟京口是在丹徒县管内‚由于丹徒一直是南东海郡
的属县 ( 《
宋书·州郡志 (一)》、《
南齐书·州郡志 (上)》)‚所以南彭城不过是一个没有郡境的普通
侨郡。在 《
南齐书·州郡志 (上)》‚南彭城郡就是一个 “郡无实土” 的郡。
因此‚彭城刘氏的情况是在流寓居住地的附近营建墓地‚也附籍于居住地附近侨置的南彭城
郡‚可是从行政区划上的郡县名来说‚墓地不在其籍贯所在的侨郡县境内‚严格地说‚不能认为其
籍贯状况完全等同于王氏、颜氏的情况。

3.兰陵萧氏

齐、梁两代皇室萧氏的原籍起初是汉代侍中萧彪居住的东海郡 (晋元康元年‚分立兰陵郡) 兰
陵县中都乡中都里。南渡后‚居于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可是由于侨置了兰陵郡‚成为南兰陵郡兰
陵县人 ( 《
南齐书》卷1 《
高帝纪 (上)》)。梁武帝萧衍是齐高帝萧道成族弟之子‚其籍贯为南兰陵
中都里 ( 《
梁书》卷1 《
武帝纪 (上)》)‚可知这一族以南兰陵为新的籍贯‚并附籍于那里④。
这样说来‚萧氏的流寓地武进县东城里似乎变成南兰陵郡兰陵县‚可是实际上武进县在侨置的
南东海郡管辖下‚南兰陵郡不过是没有实土的侨郡。 《
梁书》卷7 《
太祖张皇后传》、 《
高祖郗皇后
传》分别记载:
  宋泰始七年‚殂于秣陵县同夏里舍‚葬武进县东城里山。
(齐) 永元元年八月‚殂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岁‚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
居住地与坟墓之地终归都是南东海郡武进县东城里‚南兰陵郡 (《
南齐书·州郡志》编入南琅邪
郡) 仅仅作为户籍上的地名而存在。
可是‚在梁武帝即位的天监元年夏四月辛未‚南东海郡改名为兰陵郡 ( 《
梁书》卷2 《
武帝纪
(中)》)‚同时武进县也改名为兰陵县 (洪齿奇 孙 《
补梁疆域志》⑤)。书有天监元年十一月日期的 《

桂阳王融墓志》记载桂阳王融 (梁武帝之弟) 的籍贯是 “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那不仅仅反

① 参见矢野主税 《
东晋时期南北人对立问题---对其社会的考察》。
② 宋武帝刘裕的长子少帝 ( 《
宋书》卷4)、第三子文帝 ( 《
宋书》卷5) 都生于京口‚文帝元嘉二十六年行幸丹徒‚诏曰:
“朕违北京 (即丹徒) 二十余载” (同书卷5本纪)‚所以直到其即位前后仍居京口。
③ 参见罗宗真 《
六朝陵墓及其石刻》‚其中所附自吴至陈文献中六朝陵墓所在地一览表很有用。
④ 在 《
宋书》、《
南齐书》上有传的萧氏籍贯都是南兰陵。如萧思话 (《 8)、萧惠开 (同书卷8
宋书》卷7 7)、萧景先和萧赤斧
( 《 8)、萧湛和萧坦之 (同书卷4
南齐书》卷3 2)、萧惠基 (同书卷4
6)、萧睿明 (同书卷5
5) 等。这并非偶然。还请参见注3
4 [责
任编辑按:即下页注一 ]。
⑤ 在 《
梁书》卷2 《
武帝纪 (中)》天监元年南东海郡改称之前‚已有南兰陵武进县的地名‚可见本来是南东海郡属县的武
进‚在这之前已经编入南兰陵郡。那是南兰陵郡兰陵县成立的前阶段‚是萧齐时代实行的。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31·

映其原籍‚在这里表示的是将户籍附于新侨置的兰陵郡兰陵县①‚而不是原来的南兰陵侨郡。这样
在流寓地再现传统的籍贯‚勿庸置疑是出于皇室萧氏的意愿。可是‚南兰陵郡兰陵县的旧县城在武
进县西北九十里 (《
东晋疆域志》卷4所引 《(建康) 图经》)。这附近是东城里‚即南渡之初萧氏的
居住地。其地在今丹阳县东北‚这里是齐、梁两代陵墓群的所在地②‚从前面所引的 《梁书·皇后
传》看‚皇后们也葬于此地‚而且是 “归葬”‚表示这里被明确视为原籍。附带说一下‚梁武帝的
父亲太祖萧顺之的皇后张氏死于秣陵县同夏里‚梁武帝出生地也是同夏里 ( 《
梁书》卷1 《
武帝纪
(上)》)‚他们的居住地已从武进县东城里迁移到建康近郊秣陵县。可是‚最终作为原籍而 “归葬”
的还是武进县东城里。
这样一来‚萧氏的情况是在流寓地营建了坟墓‚即使居住地有变化‚墓地也依旧保持下来。另
一方面‚可以说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其籍贯最初只是附于徒有虚名的侨郡县‚不久便在此建造
起墓地‚随后发展成为拥有实际疆域的郡县③。这样看来‚萧氏的墓地所在地与侨郡县的关系‚可
以说与前述王、颜二氏的情况十分相似。

4.其他诸族

表1 出土墓志中籍贯、侨郡县、墓地的比较

姓名 葬年 籍贯 原籍侨置地 墓地记载 出土地 依据


东海郡郯县都乡
(1) 刘 3
57 京口① 镇江市东4.5公里 B
容丘里
(2) 孟府君 3
81 平昌郡安丘县 京口② 马鞍山市区南佳山麓 L

(3) 明昙忄喜 4
74 平原郡鬲县 历城③ 临沂县 壁山 南京甘家巷 H
南徐州东莞郡莒 武进县东南 扬州丹阳郡句容县
(4) 刘岱 4
87 句容县袁巷公社小龙口 J
县都乡长贵里 5
0里④ 南乡糜里龙窟山
(5) 超 4
93 东平 淮阴⑤ 浙江绍兴螭阳谢坞 ⑦

(6) 蔡冰 济阳郡圉县 ⑥ 南京栖霞区摄山公社 ⑧

  附注:
① 《
东晋疆域志》‚《
历代舆地沿革图》 刘宋、萧齐州郡图。
②东晋末期以前‚治所在广陵的有青州平昌郡安丘县 (《
宋书·州郡志 (二)》‚还有南徐州管下的南平昌郡安丘
县‚但侨郡县的位置不详‚大概在京口附近。
③虽曾被侨置‚但在宋泰始年间被北魏占领而撤消 ( 《
宋书·州郡志 (二)》、《
南齐书·州郡志 (上)》)。
④同注①
⑤ 《
南齐书·州郡志 (上)》‚并参见第一节。
⑥南徐州管下的侨郡有 (南) 济阳郡‚但没有圉县 ( 《
宋书·州郡志 (二)》、《
南齐书·州郡志 (上)》。
⑦ 《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1
956年‚北京)。
⑧ 《
南京出土六朝墓志》(1
980年‚北京)。

上述诸族以外的出土墓志铭文中的籍贯、侨置地、出土地等都汇集到表1中‚在此基础上进行

① 《梁书》、《
陈书》中所见的萧氏‚除去惟一的例外 ( 《 0萧济为东海兰陵人)‚皆以兰陵为籍贯。如萧颖达 ( 《
陈书》卷3 梁
0)、萧琛 (同书卷2
书》卷1 6)、萧子恪 (同书卷3
5)、萧介 (同书卷4
1)、萧 素 (同书卷5
2)、萧乾、萧允 ( 《 1)、萧
陈书》卷2
摩诃 (同书卷3
1)。其中也包括在注3
2 [责任编辑按:即第三十页注三 ] 所举以南兰陵为籍贯的萧氏的子孙‚如萧颖达是萧赤斧
之子‚萧介、萧允为萧思话之孙。那表示他们的籍贯已由南兰陵改为兰陵。
② 9 [责任编辑按:即第二十六页注三 ] 所引罗宗真论文。
参见注1
③ 但在萧梁时期‚皇帝的陵墓建在兰陵‚而宗室 (特别是梁武帝的兄弟) 的坟墓集中在侨置临沂县 (参见注1
9 [ 责任编辑
按:即第二十六页注三 ] 所引罗宗真论文、《
六朝事迹类编》卷下)。将此作为表现在同一氏族内部与原籍侨郡县的关系上的差异
来看‚是很有意思的。
·3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一些探讨。首先来看籍贯‚在 (4) 中将籍贯附于侨郡县是明确的①‚除此之外的‚是以侨郡县为


籍贯呢‚还是仅以原籍作为标识来标榜‚并不清楚。还有‚关于 (5) 东平吕氏‚在第一节已经提
及永明七年 (4
89) 侨置东平郡的原委‚自己公开声称东平为其桑梓的吕安国‚在 《 9
南齐书》卷2
本传中记载的籍贯却为广陵郡广陵县。较晚一代的吕僧珍‚据 《梁书》卷1
1本传中记载 “ 东平范
” 可推测吕氏原为东平的族姓‚但移居广陵‚而成为广陵人。据此来讲‚前代的
人也‚世居广陵。
吕安国以广陵为籍贯‚其后的吕超、吕僧珍反以东平为籍贯。因为以东平为籍贯‚而寓居广陵‚不
久寓居地广陵就籍贯化的情况是很自然的过程。看来这与前述谢氏那样由于一族的分散是较为普遍
的。或者可理解为永明七年侨置东平郡‚再从广陵郡移籍于侨置东平郡。这样一来‚(5) 的东平指
的就是侨郡了。
其次‚来看墓地与原籍侨郡县所在地的关系。两者所在地一致的只有 (1) 的刘 ‚其他的两
者间看来没什么关系。
那么‚流寓地与原籍侨郡县所在地的关系怎样呢?东莞刘氏 “世居京口” ( 《 2《
宋书》卷4 刘
穆之传》);明氏的一个成员明僧绍隐栖摄山‚因为其墓地在那里 ( 《 0本传‚《
南史》卷5 六朝事迹
类编》卷下)‚所以其流寓地有可能在栖霞山附近;平昌孟氏 “世居京口” ( 《 7《
宋书》卷4 孟怀玉
传》);东平吕氏以广陵为流寓定居地已如前述‚但 (5) 吕超墓志又言 “ 今居会稽山阴”。这样看
来‚只有平昌孟氏的居住地与原籍侨郡县是一致的‚其余未必能说两者的所在地是接近的②。
再有‚关于流寓地与墓地的关系‚在 (3) 和 (5) 中可看到是一致的‚除去明显不一致的
(4)‚其余的不明。
虽稍有些繁杂‚但只要看一看表1就可以知道‚在墓志铭文中的籍贯和其侨置地与流寓居住
地、墓地的所在的关系上‚六例中全都看不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尤其墓地与原籍侨置地的关系很
淡‚考虑到表1所见之侨郡县皆无实土‚而且规模小‚可以认为这表示他们标榜的原籍不过是非常
名义上的。并且‚这些情况再参照表1的诸士族作为南朝贵族都属于第二流以下的事实来看‚是值
得注意的问题。

结  语

通过以上的考察‚关于侨郡县与士族‚尤其是北方士族的籍贯、侨寓地、墓地的关系‚大体可
以弄清以下的情况:
南朝的侨郡县通常没有实际的疆域‚但是南徐州南琅邪郡临沂县是在建康东、北郊有明确疆域
的特殊侨郡县。其前身是为统属南渡的东晋元帝旧封地琅邪郡人而建于建康城南的怀德县‚那被置
于靠近琅邪大姓王氏、颜氏的侨居地。其后‚随着咸康七年土断政策的实行‚侨置了临沂县‚可以
推断王氏、颜氏把户籍附于这侨置的临沂县。不仅如此‚同时在这侨置的临沂县还有王氏、颜氏的
墓地。因此‚侨置的琅邪郡临沂县对于他们来说‚是名实相符的完全的籍贯。这样的侨郡县与北方
士族的籍贯、侨居地、墓地的关系‚还可见于梁代在旧晋陵郡武进县侨置的兰陵郡兰陵县与其大姓
萧氏的情况③。
可是‚除去象这两县那样有明确疆域的情况之外‚其他的诸士族与原籍侨郡县‚就未必能说是
上述那样的情况。不具有实际疆域而只有名义的侨郡县‚对于他们来说‚充其量只不过是世代登注

① 报告 J 中‚刘岱的籍贯中‚都乡长贵里是武进县的实有地名‚可是从王氏、萧氏的例子看‚这也应看作传统籍贯的乡里
名。
② 特别是如仅附户籍于侨郡县‚则流寓地与原籍侨郡县也没有一致的必要‚或许这个结果是当然的事情。
③ 依 《 9
新唐书》卷19《
儒学·柳芳传》所载柳芳的世系论 (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萧氏既是齐、梁两代
的皇室‚更是南朝有数的大族之一。
[ 日 ] 中村圭尔‚刘驰译:关于南朝贵族地缘性的考察---以对侨郡县的探讨为中心※ ·33·

户籍的地方‚而侨寓地、墓地等都不得不置于无本邦之名的异乡。表现出在异乡以坟墓为中心设定
新籍贯的趋向‚陈郡谢氏就可以说是其典型。
可是‚除去谢氏①‚在第三节中举出的诸族大半属于南徐州。对他们来说‚南徐州管下的原籍
侨郡县只不过是登注户籍的地方。可是‚在由刘裕主持的义熙九年 (4
13) 的大规模土断中‚南徐
州得以例外 ( 《
宋书》卷2 《武帝纪 (中)》)‚南徐州侨民正式被课以租调始于刘宋孝武帝之时
( 《
宋书》卷6 《
孝武帝纪》孝建元年)‚直到梁武帝时才开始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 ( 《
梁书》卷2

武帝纪 (中)》天监元年夏四月)‚如果注意到南徐州的这一特殊情况的话‚不能不认为南徐州本
身就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说他们因此而能独立存在也不过分。
虽然如此‚对于他们来说‚其原籍已经丧失‚不过仅剩个架空的名义。可是‚对于王、颜、萧
三氏来说‚其标榜的籍贯就不是 《
史通》所言架空的虚名‚而是现实存在的。所以‚不能不认为他
们所标榜的籍贯比其他南徐州诸族标榜的籍贯有更深远的意义。而且‚如果考虑到王氏是南朝士族
之首‚而上述南徐州诸族都属于第二流士族的话‚可以看到这处理原籍的情况与士族的地位是相互
联系的。
对于士族来说‚和乡里社会的密切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乡里社会的秩序正是他们存在的基
础。只是‚其关系并不能是武断乡曲式的直接关系‚莫如说必须是较为抽象化的。所以‚他们对于
籍贯的标榜‚就不单纯是商标 (王仲荦 《
魏晋南北朝史》上册)‚而有着强调其存在基础的乡里社
会的意义②。这样理解才能确切说明由大姓主导的侨置原籍的意义‚而被侨置的原籍是名义上的还
是现实的这一点‚与作为士族的等级上下有着深刻的关系。在侨郡县问题上可以看到‚与是南方人
还是北方人‚是否土著的问题相并列的‚是与什么样的原籍有着什么样关系的问题‚这是南朝士族
的关心所在‚并能从中考查南朝士族的存在情况③。本稿所引发掘报告一览
A.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
南京老虎山晋墓》( 《
考古》1
959-6)
B.镇江市博物馆 《
镇江市东晋刘 墓的清理》( 《
考古》1
964-5)
C.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
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 《
文物》1
965-6)
D.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
南京戚家山东晋谢角昆墓简报》( 《
文物》1
965-6)
E.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
南京象山东晋王丹虎墓和二、四号墓发掘简报》( 《 9
文物》165-
1
0)
F.南京市博物馆 《
南京象山五号、六号、七号墓清理简报》( 《
文物》1
972-1
2)
G.南京博物院 《
江苏溧阳果园东晋墓》( 《
考古》1
973-4)
H.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南京太平门外刘宋明昙忄喜墓》( 《
考古》1
976-1)
I.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南京栖霞山甘家巷六朝墓群》( 《
考古》1
976-5)
J.镇江市博物馆 《
刘岱墓志简述》( 《
文物》1
977-6)
K.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南京郊区两座南朝墓清理简报》( 《
文物》1
980-2)
L.安徽省文物工作队 《
安徽马鞍山东晋墓清理》( 《
考古》1
980-6)
M.南京市博物馆 《
南京北郊郭嘉山东晋墓发掘简报》( 《
文物》1
981-1
2)
N.南京市博物馆·阮国林 《
南京梁桂阳王萧融夫妻合葬墓》( 《
文物》1
981-1
2)
本稿所引墓志一览 (参见罗宗真 《
略论江苏地区出土六朝墓志》;纪年不止一个时‚大致取其

较晚的。

① 关于谢氏‚准备进行再考察。
② 关于这个问题的详情‚请参见拙稿 《
乡里的观念》( 《 1-1)。
东洋史研究》4
③ 颜氏不能说是最上层的士族‚可是因碰巧与王氏的原籍相同‚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还有‚萧氏也可称为大族 (参见注
3
9 [责任编辑按:即第三十二页注三 ])‚但不能说是最上层的士族‚想来这种情况与梁武帝的政策有些关系。因为尽管同样是皇
室‚但宋的刘氏、齐的萧氏就没有实际再现其原籍。只是对其详情准备将来再作探讨。
·34·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出土
姓名 纪年 (西历) 出土地 文献依据
年代
谢角昆 太宁元年 (3
23) 南京戚家山 1
964 报告 D·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王兴之 咸康七年 (3
41) 南京象山 1
965 报告 C·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颜谦妻刘氏 永和元年 (3
45) 南京老虎山 1
958 报告 A·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刘 升平元年 (3
57) 镇江市 1
963 报告 B
王闽之 升平二年 (3
58) 南京象山 1
965 报告 F·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王丹虎 升平三年 (3
59) 南京象山 1
965 报告 E·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孟府君 太元六年 (3
81) 安徽马鞍山市 1
976 报告 L
谢琰 太元二十一年 (3
96) 江苏溧阳果园 1
972 报告 G
谢涛① 大明七年 (4
63) 南京 (上元县) 南宋 古刻丛钞 ( 《 0)
全宋文》 卷6
刘袭② 泰始六年 (4
70) 古刻丛钞 ( 《 0)
全宋文》 卷6
明昙忄喜 元徽三年 (4
74) 南京甘家巷 1
972 报告 H·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刘岱 永明五年 (4
87) 江苏句容袁巷 1
969 报告 J
吕超 永明十一年 (4
93) 浙江绍兴螭阳 1
917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梁桂阳王萧融 天监元年 (5
02) 南京甘家巷 1
980 报告 N
梁桂阳国太妃 天监十三年 (5
14) 南京甘家巷 1
980 报告 N
古刻丛钞 ( 《 0) · 《
全梁文》 卷5 梁萧敷
梁永阳王萧敷 普通元年 (5
20)
及王氏墓志铭》
梁永阳太妃 普通元年 (5
20) 同上

阙名 (车甫国将军) 普通二年 (5
21) 南京尧化门 1
978 报告 K

蔡冰 南京栖霞山 1
966 南京出土六朝墓志

  ① 《
全宋文》 题为 《
宋故散骑常侍扬州丹阳郡秣陵县谢公墓志》。
② 《
全宋文》 题为 《
宋故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临沣侯刘使君墓志》。

[责任编辑 胡晓明]
(下转第5
1页)
曹蕾:诗歌:煽起欲望又压制欲望的语言游戏 ·51·

Poetry: the Play on Words That Inspire and Suppress the Desire
———The Poetics of Stephen Owen in “Interlude : Pastourelle”
Cao Lei
(School of Humanities‚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Nanjing‚2
100
17‚Jiangsu)
Abstract: The analysis on Pastourelle by Professor Stephen Owen embodies his consistent ideas of poetics:poetry
both expresses and suppresses the desire‚and poetry is a‘serious play’of words.His analysis of the dualism of
the poetry has a deep found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Key words: Pastourelle;desire;words;serious play;insurrection;compromising

(上接第3
4页)
On Investigation of Geography of Aristocrats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Centering Debates on Residing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of the Northern Gentries
Nakamura (Japan)1‚translated by Liu Chi2
          (Institute of Literary Studies ‚Osaka Municipality University‚Osaka5
99-
021
6;
Institute of Historic Studies‚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1
007
32)
Abstract: Geographic allocation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south (especially the allocation of the aristocrats
in the north) remain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ristocratic system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Based on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tombs and inscription on tomb tablets‚etc.
) in and around the
city of Nanjing recently‚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can be acquir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ing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and the native place‚residing place and tomb location of the northern gentries.For in-
stance‚Lin Yi County of Lang Ya Prefecture and Lan Ling County of Lan Ling Prefecture conform to the popular
surnames in respective places-Wang and Yan in Lang Ya and Xiao in Lan Ling.However‚there is no such con-
formation in regard to other gentries.To them‚the residing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that do not have actual terri-
tories are merely places f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Whether the residing places are merely in name or have actual
territories is profoundly related to the hierarchy of the gentries.
Key words:aristocracy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geographic location;residing counties and prefectures

(上接第4
6页)

Western Avant-garde Films and the Chinese Pen and Sword Arts
Hua M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
100
97‚Jiangsu)
Abstract: Viking Eggeling and Hans Richter are the pioneers of the first wave of Avant-garde films.Their
works‚such as Symphonie Diagonale‚Rhythmus 2
1and Rhythmus 2
3‚are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scroll
paintings in China.Maya Deren is reputed as the mother of American underground films.Meditation on Vio-
lence‚
one of her films‚draws its material from the Chinese Wudang and Shaolin martial arts.The communica-
tions between avant-garde films and the Chinese pen and sword ar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al culture.
Key words:Avant-garde films;principle of the Chinese pen and sword arts;self-consciousness of cinematograph-
ic ar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