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中二單元一

閱讀下文,回答所附問題。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
亞歷克.黑爾

我們兄弟姐妹無論何時相聚在一起,總是免不了談論起我們的父親,以及
父親那個晚上在火車裏遇到的神祕的先生。
我們是黑人。父親西蒙‧亞力山大‧黑爾,1892 年出生在美國 田納西州的
一個小農場裏。作為剛被解放了的黑奴 的兒子,可以想見他的地位之卑微 。當他
吵著要去上大學時,祖父總共只給了他 50 美元,「就這麼些,一個子兒也不會
加了。」憑 克勤克儉 ,父親艱辛地讀完了預科班,接著又考取了北卡羅來納州
格林斯堡大學,勉強讀到二年級。一個秋風蕭瑟 的下午,父親被召進教師辦公室
他被告知,因為無錢買課本的那一門功課的考試不及格。失敗的沈重負擔,使他
抬不起頭來:「也許該回農場去了吧?」……
幾天以後,父親收到客車公司的一封信:「從幾百名應聘者中,你被選上作
為夏季旅客列車的臨時服務員。」父親匆匆忙忙地去報到,上了布法羅開往茲堡
的火車。顯然,不積累點路費,又怎麼回農場呢?
清晨二點鐘,車廂內擁擠悶熱,忠於職守 的父親穿著白色的工作服,仍在
顛簸的車廂 緩緩巡迴 。一位穿著講究的男子叫住了他,他說他與妻子都無法入
睡,想要一杯熱牛奶。父親不一會兒就在銀色的托盤裏放了兩杯熱牛奶與餐巾,
穿過擁擠的車廂,極為規範地端到這位男子面前。這人遞給他妻子一杯,又遞給
父親 5 美元小費,隨後,慢慢地從杯中一口一口地呷 著牛奶,並開始了交談。
「你從哪來?」 「田納西州的大草原,先生。」「這麼晚了,你還工作?」「這
是車上的規矩,先生。」 「太好了。做這工作之前你幹甚麼?」「我是格林斯堡大學
的學生,先生。但我如今正準備回家種田。」這樣交談了半小時。
整個夏季,父親一直在火車上幹活,他積攢 了不少錢,遠遠超出了回家的
路費。父親想,這點積蓄已夠整整一學期的學費,何不再試一學期,看看究竟能
取得甚麼樣的成績?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學。
翌日 他就被人叫進校長室。父親懷著忐忑不安 的心情在這位威嚴的人面前
坐定。
「我剛收到一封信,西蒙。」校長說,「整個夏季,你都在客車上當服務
員?」
「是的,先生。」
「有一天夜 ,你為一位先生端過牛奶?」「是的,先生。」
「是這樣的,他的名字叫 M‧博西先生,他是那家發行《星期六晚報》的出版公
司的退休了的總經理。他已為你整個一學年的伙食、學費以及書費捐贈了 500 美
元。」
父親驚訝得目瞪口呆 。這出人意外的恩惠使父親不用再每天奔波於學校、打
工餐館之間,使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最後父親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紐約
埃塔卡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30 年後的一天,巧了,我也來到了《星期六晚報》社。那是這家著名的報社
為我寫的《馬爾科姆自傳》的修改問題而請我去的。坐在豪華的大辦公室 ,我
突然想起了博西先生,正是他的幫助,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發展軌跡 。
當然,這位神祕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給我父親一次機會,是因為父親首先顯
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著、認真。後來,他抓住這機會,克服了許許多多
的困苦,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也為我們兄弟姐妹創造了一個良好
的教育環境。我的哥哥喬治是美國 郵政定價委員會主席,妹妹朱麗葉是一位建
築師,露伊絲是位音樂老師。我本人呢,是曾獲得普利策獎 的著名小說《根》的
作者。

1. 本文運用了哪一種敘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開首和結尾各起了甚麼作用?
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的父親為甚麼會得到博西先生的好感?
A. 態度謙恭
B. 服務態度認真
C. 二人言談投機
D. 口齒伶俐

4. 以下哪組句子能點出本文的主旨?
A. 坐在豪華的大辦公室裏,我突然想起了博西先生,正是他的幫助,改變
了我們一家的發展軌跡。
B. 他抓住這機會,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苦,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
人,也為我們兄弟姐妹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C. 作為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可以想見他的地位之卑微。
D. 這位神祕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給我父親一次機會,是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
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著、認真。

5. 以下哪些符合作者對人生態度和價值的見解?
(1) 放下種族和階級偏見
(2) 提倡執著、認真的人生態度
(3) 機遇應由自己創造
(4) 把握人生機遇

A. (1)、(2) B. (1)、(3)
C. (2)、(4) D. (2)、(3)、(4)

6. 根據文章內容,對下面各題的陳述作出適當的判斷,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加
。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1)「我」的父親當上火車的臨時服務員, □ □ □ □
是為了儲蓄學費;他在工作中所積蓄
的錢,已夠整整一學期的學費。
(2)「我」在 30 年後的一天來到《星期六晚 □ □ □ □
報》社,是為了答謝博西先生對他父
親的幫助;他又指出博西先生曾幫助
他的兄弟姐妹。

答案:
1. 倒敘法
2. 開首: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下文的興趣。因此本文的倒敘手法起了吸引
讀者的作用。
 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3. B 
4. D
5. C
6.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1) □  □   □
(2) □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