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林杏 2021 级英语笔译 1.

0A 版

5 术语
1)语素(Morpheme)
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凡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原则
上作为一个语素。读音和意义中有一个不相同的,原则上作为两个语素。(苑
春法、黄昌宁,1998:7)

2)语素项(Sememic Morphemes)
语素项是指一个语素的一个义项(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苑春法、黄昌
宁,1998:7)

3)成词
是指该语素项在短语或句子中能独立成词。(苑春法、黄昌宁,1998:7)

4)不成词
是指该语素项在短语或句子中不能独立成词,而只能作为构词成分。(苑春法、
黄昌宁,1998:7)

5)半成词
是指该语素项有时在短语或句子中能独立成词,有时则不能。即一般该语素项
不能独立成词,但在这样或那样的条件下可以独立成词。(苑春法、黄昌宁 ,
1998:7)

2 框架
1)
(蒋路远,2022: 884)

2)

(吕卫锋,2022: 936)

5 观点
1)从本质上看,翻译批评是对翻译的理解与评价,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可以
说,翻译批评的对象不仅是对批评主体的种种诉求与需要的揭示,同时在很大
程度上也是对批评理性程度的彰显。(刘云虹,2015:65)
2)翻译批评发展滞后并在实践中难以展现其合法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一个根
本原因正在于,传统的翻译批评往往将翻译视为从文本到文本的静态结果,因
而把批评的对象局限于静态的翻译结果,满足于对“如何翻译”这一技巧层面
的分析和评判。这样的翻译批评,即便有细致入微的文本比较与分析,也无法
对翻译文本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更难以对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翻译现象做
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刘云虹,2015:65)

3)《译者行为批评》一书正体现出这样的意识与追求。作者基于译者行为研究 ,
以翻译整个过程中的译者行为为切入点,以社会视域为研究和评价的视角,将
翻译主体的意志性、翻译活动的社会性以及整个翻译生产、译文生存空间的复
杂性纳入批评的视野,力图将翻译批评研究推进到翻译内外相结合的翻译社会
学研究阶段。(刘云虹,2015:67)

4)翻译批评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标志经历了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第
一阶段是翻译内的翻译学研究,寻求译文和原文的关系,属于传统的翻译批评
模式;第二阶段是翻译外的社会学研究,考察译文产生的历史、译文的务实度
和导致译文产生的所有的理性因素(如译者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等),形成于
“文化转向”之后。(刘云虹,2015:67-68)

5)应将翻译批评目前与未来的研究推进到第三阶段,即以翻译内外结合为根本
特征的翻译社会学研究,着重在社会视域下“考察意志体译者的语言性和社会
性角色行为之于译文质量的关系”。(刘云虹,2015:68)

参考文献
[1] 蒋路远,曹李梅,秦昕,谭玲,陈晨 & 彭小斐.(2022).人工智能决策的公平感知.
心理科学进展(05),1078-1092.
[2] 吕卫锋,郑志明,童咏昕,张瑞升,魏淑越 & 李卫华.(2022).基于大数据的分布式
社会治理智能系统. 软件学报(03),931-949.
[3] 刘云虹.(2015).译者行为与翻译批评研究——《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评
析. 中国翻译(05),65-70.
[4] 苑春法 & 黄昌宁.(1998).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 世界汉语
教学(02),8-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