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QW4821浅析朱应登的诗歌作品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浅析朱应登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朱应登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艺术的
价值、思想内涵的深度以及历史和文化的意义都值得深入探究。朱应登的诗歌
艺术价值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上。他的诗歌作品既继承了六朝
诗风的优良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突破。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朱应登的诗歌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具有很高的价
值,反映了其自身经历的多方面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
对朱应登诗歌的浅析,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究明代文
学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思潮。同时,也可以对当今诗歌创作的发展和传承产生
启示和促进作用。此外,朱应登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朱应登;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一、引言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朱应登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十才子”,
又为“弘治七子”之一。其诗歌作品占据了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地位。他的创
作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山水田园、各地景色、历史人物等。在文学创作上,
他“诗习六朝”和“主尚唐音”,将诗歌的艺术价值放在第一位,对后世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朱应登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
歌作品。朱应登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
在明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朱应登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挖掘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对于推
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朱应登诗歌作品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探讨其思想内容、艺
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深入理解朱应登的诗歌艺术,探讨其在
明代诗歌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此外,本文还希望通过对朱应登诗歌的研究,加
深对明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探究明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为后人更好
地理解和传承明代文化遗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现状
目前,朱应登的诗歌作品已经成为明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学术
界,对于朱应登的诗歌作品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首先,对于朱应登的
诗歌创作特点进行了探究。其五言诗正如刘熙载(1978)在《艺概》中评价的
“古诗质而劲”那样,有着质朴纯真的特点,朱应登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山水
的热爱和咏叹,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杨挺(2007)则按地域顺序进行了
分类研究,阐述了朱应登诗歌的创作在江南时呈现“俊秀明丽”的特点,而入
陕为官后,则有着“古劲沧桑、势缓调沉”等与之前不同的特点。
其次,学者们也对朱应登诗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究,主要包括对当
时诗文复古潮流的体现。周亚军(2012)认为朱应登是明代第一次文学复古潮
流的中坚人物,其诗“习六朝而凝为相似文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学领域
的风尚和潮流。
另外,朱应登的诗歌作品中也充满了关于自身经历的咏叹,反映了当时的
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明代的顾璘评价其诗歌艺术风格云:“升之才华彪发泉
涌。 每当人落笔,一扫千言,旁观者往往夺气。 其诗上准风雅,下采沈、宋
磅礴蕴藉,郁兴一代之体。”可见朱应登作诗水平之高;其在《国宝新编传》
评价朱应登的词为:“词华彪发,泉涌锦灿”(永复,1965)又体现出其词藻
饰华丽、清新婉丽的特点。
可以看出,关于朱应登的诗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许多
争议和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朱应登诗歌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探讨其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深入理解朱应登的诗歌艺术,探讨其
在明代诗歌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朱应登诗歌的思想内涵
朱应登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表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本章将重点探讨朱
应登诗歌的文化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和价值。

1.复古思想的体现
在明代,通俗文学如白话小说和杂剧戏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满足了市民
阶层的需求。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正统文学
以复古为基调,拟古成为一种文学追求的风尚。文学的抒情性得到了极大的提
升。
同时,明代文学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如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禅宗
和道教等。这些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和走向,使得文学的抒情
性在明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应登的诗歌中体现了浓厚的复古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盛唐以及
六朝时诗歌的推崇和借鉴上。他对当时诗歌的研究和借鉴非常深入,不仅在诗
歌中常常引用古诗词,还尝试模仿六朝的写作风格等。(王佳琦,2019)例如,
在《雨雪曲》中,他描写了边关他乡异客的思乡之情,使用了“行道广且深,
菲雪何飘题。晨风无终极,烈烈吹我裳……戍旗动高隧,云是甸子岗。超骧愧
局步,踟蹰徒自伤。”(朱应登,1992)的句子,既表达了情感,又切合乐府
古题。这种复古思想不仅在朱应登的诗歌中体现,也反映出当时文化氛围中对
六朝诗作创作风格的推崇。
当然应登并不局限于刻板地模仿古代诗文,有些篇章中也表达了他自身身
世的感慨。他并没有太多的乐府作品,但能在模仿乐府诗文的基础上创作出自
己的作品,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他的《塘上行》就是其中之一:
“蒲生池中,其叶莫莫。鸟飞张罗,譛言孔多。... 武王伐商,不妇妲己。
色内戒荒,美好不祥。 蒲叶虽韧,中包祸殃。” (朱应登,1992)
他将五言诗转变为四言诗,并将自己的身世浮沉寓于其中,借古代作品开
创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2.不同阶段所作诗歌的不同文化内涵
朱应登的一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也在不同阶段到过不同的地域,这
些经历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应登的早期创作阶段是在江东地区,这个时期的他主要受到了六朝的文
化影响。他在这个时期他风华正茂,意气韶发,与顾磷,刘麟,陈沂等人相倡
古文词,为一时士人所重。“时顾华玉、刘元瑞麟、徐昌縠祯卿号‘江东三
才’,凌溪乃与并奋竞骋吴楚之间”,所以那是就有“江东四大家"之称。(张
昳丽,2011)
而因与上层意见不合,故被迁到政治中心以外的金陵后,其诗文多体现出
江南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文风情。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如水乡、采莲等与江南相
关的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优美和特殊性。如《次韵答振
之弟报庭下桂花盛开》中:
“东郊云物绕平田,自分归耕卒岁年。
问字每过携酒客,泛湖时上打鱼船。
行依流水心同静,坐对遥空思入玄。
莫讶小山花事好,已留欢赏寄秋前。” (朱应登,1992)
描绘了南池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郝
米娜,2013)其在江南地区时的生活也多半带着这种“闲云野鹤”般的思想内
涵,随比不上桃花源中人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那般与世隔绝,但也是
无需去因政事太过烦扰的。
而待其调任中原地区时,其诗歌文化内涵又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北方与南
方不同的地理与人文因素对他的影响很大,如这首《函谷关歌》:
“朝出洛阳城,幕投函关道。
函关曰落行人稀,满目黄云暗秋草。
此地古来西属秦,崩城败壁犹嶙峋。
牛车冉冉行不尽,更愁惟石摧车轮。
关门老子去已远,吾生学道嗟何晚。
紫气犹经旧路迷,青牛不见当时返。
只今豺虎正纵横,羽檄星驰大点兵。
徼巡司吏督责苦,关下居民曰夕惊。
疏林渐指新安麓,夜火人归茅店宿。
鸡鸣客起四散分,令人忽忆孟尝君。” (朱应登,1992)
就是他在北方地区创作的诗歌,主要表现了北方地区的景色他的诗歌中经
常出现如戈壁、边关、兵戈等与北方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北方地区的
自然环境的苍劲和壮美。同时,他的诗歌还反映了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
朱应登最后调任云南期间,身处边疆,离家万里,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得他
的诗歌风格更加独特。云南地区地理风貌的多样性,如高原、山脉、河流、森
林等,为朱应登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云南的民族文化底蕴深
厚,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艺术等方面的巋异,也给朱应登的诗歌带来
了新的启发和影响。这些地理风貌和民族文化的特点,都在朱应登的诗歌中得
到了体现。 在云南的日子里,朱应登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家万里,
孤独寂寞,加上政治斗争的压力,使得他的心情愈发郁闷。这种心情的积郁,
使得他的诗歌风格逐渐从明快转为沉郁。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朱应登的诗歌
愈发真挚,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政治
斗争的厌恶。这些真实的情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朱应登在云南期间创作的《丙子四十初度》(其二)一诗,就是他在云南
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家万里,面对生活无奈的心情。
“辞随世意,情由衷发”,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既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又要抒
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种诗歌风格,虽然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为大家喜爱,
但在现代人看来,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它包含了真性情,反映了人生
的无奈

三、朱应登诗歌创作特点
朱应登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
席之地。朱应登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题材取向,本章将分别对这
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艺术风格特点
朱应登在前期的诗歌艺术风格以清新淡泊、自然写实和咏物抒情为主要特
点。
首先,朱应登的诗歌风格清新淡泊,他的诗歌不喜繁华、不崇尚虚荣,而
是喜欢表现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例如他的《园居即事》:
“首夏衡门里,清波四望通。
古槐垂密阴,细草结幽丛。
庭洒黄梅雨,簾钩紫燕风。
林堂多发兴,兴至復谁同。” (朱应登,1992)
这首诗以“古槐”、“细草”、“梅雨”、“紫燕”为题材,勾勒出一幅
江南烟雨的美丽景象。整首诗的风格高雅脱俗,意境优美婉丽,散发着淡淡的
忧伤之感,充满了独特的风情。
其次,朱应登的诗歌具有自然写实的特点。他在金陵做官时,他在公务之
余和友人畅游山水,诗酒酬唱,正德二年他与顾璘、陈沂、都穆访牛首山,时
都穆为文记之。(张慧剑,2008)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自然
的美妙和生命的精彩。
最后,朱应登的诗歌中充满了咏物抒情的情感。他喜欢通过对物象的描绘,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他在《丙子四十初度》中写道:
“藤越西南尽,形容四十来。
老应随日至,身未逐春回。
灼灼桃花院,深深竹叶杯。
吾生知不惑,穷达更何猜。”(朱应登,1992)
初读这首诗可能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之后,却令人心旷神怡。诗中表现
了生机与颓靡,希望与绝望,放达与悲观等种种情绪,这些情感都融合在短短
的五言八句之中。这种对物象的咏叹,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抒情效果。

2.题材取向特点
朱应登的诗歌题材涉及山水田园、人生感悟和风土文化等方面。
首先,他喜欢描绘自然风光,无论是江南的山水田园,还是北方的烽火狼
烟,他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脆弱。例如他
在《次韵游狼山》中写道:
“千古狼山雄此邦,临高真遣夙心降。
楚天风雨东连海,昊地烟花北过江。” (朱应登,1992)
这种描绘山水的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
之情。
其次,朱应登的诗歌中也涉及人生感悟的主题,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
悟,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例如他在《田居秋水暴至林莽
委翳昏莫能辨偶然》中写道:
“近舍尚迷扬子宅,临高始识邵平丘。
人生身世皆如幻,漫诧桃源说幻游。” (朱应登,1992)
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使他的诗歌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他
从他在福建任职时所作的《樟树词》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朱应登内在的生命
的明快律动:
“樟树镇前江水流,罗山脚下稻花秋。
青楼少女不知愁,卷上珠帘看客舟。” (朱应登,1992)
最后,朱应登的诗歌中也表现了对风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他喜欢通过对
地方文化的反映,表达自身的感悟与理解。例如他在《采莲曲》中写道:
“皎皎越中女,眉目婉清扬。
采莲下溪去,溪水清且长。
藕枝如腕花如妆,茭荷新制为衣裳。
三三五五自成行,手把桂棹三尺强,路歌调笑还相当。
岸上谁家子,云是羽林郎。
马头黄金络,腰下珠玳光,踟蹰策马去,感念不能忘。
不能忘,空自归。
合欢花里棹船去,鸳鸯一双刺波飞。” (朱应登,1992)
这种对风土人情的描写以及人生的感悟,使他的诗歌更具有地方特色和文
化内涵,通过对江南水乡的劳动人民采莲时的动作、环境、外貌等描写,表现
出一幅美妙的水乡劳动图景,同时,通过采莲女子与岸上男子的遥相呼应,更
体现出一种两情相悦、情真意切的美好感情。

四、朱应登诗歌的艺术价值
本章将从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对朱应登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
分析,并指出其具有韵律和格律、诗意和意境等特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形
象描绘生动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艺术表现形式
朱应登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从韵律和格律方面看,
朱应登的诗歌严谨遵循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规则,使得诗歌具有音韵优美、
和谐的特点。朱应登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在音韵上具有较高的
审美价值。同时,朱应登的诗歌在格律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如运用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等不同的诗歌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其作品在形式上具有
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从诗意和意境方面看,朱应登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诗意和意境。他善
于运用象征、暗喻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诗歌,使得诗歌具有
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朱应登的诗歌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大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
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内涵。
朱应登的古体诗创作,特别是五言诗,继承了汉魏古诗简朴自然的风格,
注重表达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志向。而七言古诗则更多地传承了汉魏诗歌的现实
主义精神,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弘正间的复古运动如狂风骤雨般席
卷文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场运动为朱应登了解北方文风提供了绝佳
的机会,使他的诗歌更具力量和新意,如《拟陆机招隐》、《野中作》、《春
山逸兴图》等。以《春山逸兴图》为例:
“达人无俗情,爱此丘壑美。
沈默寡所营,日夕成徙倚。
春和林木润,雨霁氛埃止。
负杖出远郊,行歌向清沚。
大观契物情,幽赏洞玄理。
晦明云变树,静激风行水。
寄兴聊据梧,忘言时隐几。
或考在涧盘,亦洗临河耳。
市喧既罕闻,朝籍将安齿?
以兹濩落心,终老匹黄绮。” (朱应登,1992)
诗中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清雅恬淡的高尚品味。诗句通俗易懂,简朴而
不失风采。诗人这时年龄已然不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阅历也逐渐丰厚。
在远游丘壑之时,有感而发,感叹自己已远离世俗喧嚣多年,心理上也感到寂
寥了许多,结合其晚年远赴云南做官的经历,其内心那种孤独之情溢于言表。
而诗人借山水之景将其表达,更体现出其诗歌的意境之高,艺术性很强。

2.文字表达
朱应登的诗歌在文字表达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其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通过对词语的精心选择和运用,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简练、优美。朱应
登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朱应登还注
重诗歌的对仗和排比,使诗歌在结构上具有严谨性和和谐美感,进一步提高了
诗歌的艺术价值。
其次,在形象描绘方面,朱应登的诗歌生动鲜明,具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他善于通过对人物、景物、情感等方面的细腻描绘,让读者在欣赏诗歌
时如同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世界之中,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美好和真实。此外,
朱应登还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以其代表作《杜燕吟》为例:
“不忍轻飞去,低徊绕井栏。
情知旧计决,只为别巢难。” (朱应登,1992)
在这首五言绝句中,诗人通过使用“低徊”这个词汇,成功地描绘了社燕
在离巢时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既不得不离去,却又不忍分离。只得低飞盘旋。
这种情感表达非常真实感人,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还有他的《再过同官道中
作》中
“浮云细细雨还晴,客思车尘喜暂清。
山馆重来应识面,野花空好不知名。
长林树转回征盖,远戍烟消出候旌。
日落兴阑犹信马,荒城夜火断人行。” (朱应登,1992)
“远戍”与“客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用几个词便烘托出其远在边疆,
离家多年后的思乡之情,并描绘出了边疆的荒凉,条件的艰苦,“荒城”更是
直接点明了边疆的荒芜,再加上“断人行”这种表达,更是体现出其所在地的
无人陪伴之感,这种状态下,诗人自然就表达出对故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了。
综上所述,朱应登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字表达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其诗歌严谨遵循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规则,具有音韵优美、和谐的特
点;在诗意和意境方面,朱应登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诗意和意境,展现出诗人对
生活、大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在文字表达方面,朱应登的诗歌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形象描绘生动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朱应登诗歌
的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朱应登作品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
价值。
同时,对朱应登诗歌的赏析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朱应登的诗歌作
品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好的世界,更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自
然和人生哲理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因此,研究和欣赏朱应登的诗歌,对于
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以及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
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朱应登诗歌艺术价值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其作
品的关注和研究,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五、结论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知朱应登诗歌作品的艺术风格以清新淡泊、自然
写实和咏物抒情为主。他的诗歌中,既有山水田园的清新意境,又有对人生感
悟的深刻思考,同时还表现出对历史典故的独特见解。这些特点使得朱应登的
诗歌在明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歌的题材取向主
要涉及山水田园、人生感悟和历史典故等方面。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自然景色
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同时还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注。这
些题材的多样性使得朱应登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关注点。
同时,其诗歌中的复古思想体现在对续六朝之风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古代诗人的崇敬,又有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表现出
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些特点使得朱应登的诗歌在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很
高的价值。朱应登诗歌对当时历史文化的影响和体现表现在对不同地域所作诗
歌的不同文化内涵。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又有对北方风光的
赞美,同时还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从艺术价值上来看,朱应登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韵律和格律、诗意和意
境为主。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和发扬,又有对新颖诗歌形
式的尝试和创新。这些特点使得朱应登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很高的
价值。且其诗歌的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形象描绘生动鲜明。他善于运用各种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本文对朱应登诗歌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
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因此,对于未来研究,建
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对朱应登诗歌作品的整理和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创
作的全貌。
(二)深入研究朱应登诗歌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因素,以期更好地挖掘其作
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对朱应登诗歌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
地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朱应登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后人
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挖掘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
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朱应登诗歌作品的特点和
价值,为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顾璘.《国宝新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史部第 89 册.
[2] 郝米娜. 朱应登诗歌艺术特色浅析[J]. 芒种:下半月, 2013(6):2.
[3] 刘熙载. 艺概[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5] 王佳琦. 明代"宝应三朱"研究[D]. 浙江大学, 2019.
[6] 杨挺. 明代诗人朱应登生平与创作考论[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1):4.
[1] 永复. 四库全书总目[J]. 中华书局, 1965.
[7] 张昳丽. 明中叶"金陵四家"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 张慧剑.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9] 周亚君. 朱应登诗歌艺术特色探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2):2.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72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73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75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77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82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86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90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93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95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98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399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410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421
[10] 朱应登. 《凌溪先生集》[M]. 四库存目从书[Z]. 济南:齐鲁书社,1997: p4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