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NAME 


CLASS : 
〈魚我所欲也〉內容練習
22 Questions DATE  : 

1. 《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舉出「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願接受施捨的例子,目的是:

A 說明人們順應本心的方法 B 指出每個人都有羞惡之心

C 突出人們見利忘義的可悲 D 論證人們應該捨生取義

2. 《魚我所欲也》中,作者說有些人「鄉為身死而不受」,他們「不受」的是甚麼?

A 認為接受不義之財是貧心的表現 B 認為接受不義之財會被人嘲笑

C 認為接受不義之財是侮辱人格的行為 D 認為不義之財太少

3. 孟子以熊掌的珍貴比喻義的價值。

A 無從判斷 B 正確

C 錯誤

4. 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指出有些人為了得到甚麼而「失其本心」? (可選多於一個)

A 華美居室 B 別人感激

C 充飢湯飯 D 高官厚祿

E 妻妾侍奉

5. 根據《魚我所欲也》的内容,「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麽?

A 魚:生命 熊掌:善端 B 魚:生命;熊掌:義

C 魚:禮;熊掌:義 D 魚:生命;熊掌:財富

6. 為何以熊掌代表「義」?

A 因為孟子喜歡 B 因為罕有

C 因為古代「熊」有「義」的解釋 D 沒有原因
7. 以下哪項是孟子認同的?

A 利<生命<義 B 利<義<生命

C 生命<利<義 D 生命<義<利

8. 「本心」是甚麼?

A 是非之心 B 菜心

C 捨生取義之心 D 見利忘義之心

9. 孟子認為誰有「本心」?

A 鋼之鍊金術師 B 所有人

C 認同儒家思想的人 D 賢者

10. 為何人皆有本心,但看似只有賢者有「本心」呢?

A 賢者有賢者之石 B 賢者懂保護本心

C 賢者虛偽 D 保持勿失

11. 在生和義的抉擇中,孟子指出人應「捨生取義」。以下哪項不是《我所欲也》中舉出的例子?

A 魚與熊掌的抉擇 B 為優厚的俸祿放棄原則

C 救助將墮入井中的孺子 D 流浪的饑民和乞丐不受嗟來之食

12. 根據《魚我所欲也》的内容,以下哪項不正確?

A 鄉為身死而不受者:因物欲而失去本心 B 窮乏者:博取名聲

C 賢者:能保持本心 D 乞人:不屑嗟來之食

13. 根據《魚我所欲也》一文,孟子提出了「本心」的概念。以下哪項描述是正確的?

A 「捨生取義」是人的「本心」 B 不是人人皆有「本心」

C 人們不會為了名聲、財富,放棄「本心」 D 賢者能夠保持「本心」,因為他善用智慧

14. 以下哪項最能表達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的立場?

A 克己復禮 B 順應自然

C 人性本善 D 人性本惡
15. 「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有何結構作用?

A 承上啟下 B 首尾呼應

C 引起懸念 D 總結全文

16. 以「魚與熊掌」論證人在兩難時捨生取義,是運用了哪種論證手法?

A 引用論證 B 對比論證

C 比喻論證 D 舉例論證

17. 以下哪項是「反面論述」的觀點?

A 魚與熊掌 B 見利忘義是喪失本心

C 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 D 行道之人與乞丐

18. 根據《魚我所欲也》和《論仁 ‧ 論孝 ‧ 論君子》,以下哪項不正確?

A 孔子和孟子皆有說明人們見利忘義的原因 B 孔子和孟子都認為不可接受不符仁義的財富

孔子和孟子皆指出生命在仁義面前,重要性
C D 孔子和孟子皆借人們處境艱難時的反應說理
較低

19. 故患有所不「辟」也

A 躲避 B 到達

C 難過 D 隱藏

20.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A 如果 B 隨便

C 接受 D 不過

21. 根據「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
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一節,以下哪項不符合本節的描述及意義?

在生死的抉擇中,簞食、豆羹比萬鍾更為重
A B 即使人們面對生死困境,卻依然重視禮義。
要。

金錢、名譽等外在的誘惑,容易使人放棄本 面對優厚的俸祿,人們不辯禮義,輕易接
C D
心。 受。
22. 根據〈魚我所欲也〉,以下哪些是「魚」與「熊掌」的作用? (可選多於一項)

A 以「魚」與「熊掌」的價值類比「生」與「利」。 B 以「魚」與「熊掌」作對比。

C 以生動的例子,引起讀者興趣。 D 藉具體事物說明抽象的道理。

Answer Key

1. b 2. c 3. b 4. e, d, a, b

5. b 6. b 7. a 8. c

9. b 10. d 11. c 12. b

13. a 14. c 15. a 16. c

17. b 18. a 19. a 20. b

21. a 22. c, d, b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