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23 Total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至醒「腦」老友記小組

第一節集會記錄

1. 小組基本資料

1.1 第一節聚會主題:明智老化

1.2 聚會日期: 20/6/2023

1.3 聚會時間:上午11:00至中午12:00

1.4 聚會地點: 翠榕樓中心

1.5 出席組員: Mary、Amy、Kitty、Ben、Aster、Joe、Vincent

1.6 出席表:

姓名/日期 20/6/2023 Total:

Mary ✓
Amy ✓
Kitty ✓
Ben ✓
Aster ✓
Joe ✓
Vincent ✓
Strong O
Total: 7
1.7 出席率: 87.5% ( 7/8)

1.8 缺席組員:Strong

1.9 組員缺席原因:身體抱恙需要複診

2. 小節目標:

2.1 讓組員互助認識

2.2 與組員訂立小組規則

2.3 提升組員對輕度認知障礙的認識
2.4 了解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的區別

3. 組前預備工作:

3.1 提醒組員出席小組的時間、日期以及地點

3.2 安排小組聚會房間

3.3 工作員參考組前面談所知的組員資料,設計第一節小組程序、預備小
組物資

3.4 工作員於小組開始前使用社交媒體或致電組員再次提醒小組日期及時

3.5 事先預備日期提示卡,在小組中派發給組員,用以提醒他們未來集會
的時間

4. 小組活動過程及分析

4.1 小組開始前

小組尚未開始時,已經有四名組員提前15分鐘到達,因此社工亦上前與他
們傾談,而他們都十分願意,可能社工與組員的關係經已在小組前建立,大家
都可以互相傾談。大部份早到的組員亦有互相傾談,關係較好並沒有不和的情
況出現。大部份的組員亦能準時出席,但當中有一名組員 Strong 已經在小組前
通知我因今天需要複診,並未能出席,但總括而言是節聚會亦能準時開始。

4.2 歡迎

一開始社工便多謝各組員的參與及準時的表現,以及歡迎他們的來臨,而
且以掌聲作為對他們的鼓勵及肯定他們的用心。但組員都表示不用多謝,催促
社工快點開始聚會。但當中有一個小插曲,因為其中一名組員 Vincent 他是一
個喜歡看球賽的人,因此他在小組一開始繼續拿着手機觀看,於是社工便善意
地提醒他小組已經開始,是時候回到小組中,強調每一位組員都非常重要,說
服他小組後才繼續觀看,令進度不會受阻,而 Vincent 亦十分配合地把手機收
起。社工為了確定每一位組員以後都會準時出席,因此每人派發了一張日期提
示卡,同時亦為了鼓勵(encouragement)組員往後的聚會也可以準時出席,社工
便為每一位準時的組員在該日期上貼上一個星星,若有五顆星星以上便有福袋
派發,希望禮物的獎勵可使他們有動力準時出席。
4.3 介紹

在派發日期提示卡後,社工便開始重新介紹未來六節小組將圍繞的主題及
本節小組的主題內容「明知老化」。在社工未講及有關知識時,先詢問了小組成
員原本對於認知障礙的認識程度,而值得可喜的是所有組員並不像一般的長者,
認為沒有記性變等如患有認知障礙症,例如 Amy 更主動詢問有關認知障礙症的
相關問題例如:「認知障礙症,是不是只有老人才會有」?可見他們對這一個主
題亦有一定的興趣。但其實在這一個環節,我可以花多一點時間,因為這樣才
可以比較出在小組開始前及開始後的成效,但我卻因為一直希望活動時間快一
點推進,因此只預留大概5分鐘的時間討論。

4.4 熱身遊戲

而到熱身遊戲的時候,社工安排了一個遊戲名為「拍三」,顧名思義組員將
圍成一圈並且順時針開始報數,每當遇上包含3的數目字時(e.g.3、13、23)
便要以拍手來替代,而社工亦在遊戲開始時再三確定組員是否清楚明白遊戲玩
法,以及向他們強調這個遊戲需要保持專注及反應力,但在遊戲過程中,組員
不時會忘記拍手的動作令到遊戲的進行有點混亂,但有組員(Aster、Joe)立即
講解給不明白的組員聽,組員彼此之間也可以做到互相幫忙,最後,遊戲都能
進行而且組員很快便能完成1至40的範圍。有見及此我亦把遊戲的難度向上提升,
當組員數到3的倍數時便要拍手,顯然這個提升對於組員會造成一定的難度,因
此社工便詢問組員可以如何令遊戲更容易地進行(希望他們彼此討論),於是便
一同討論出一個方法,便是在白板上先列出需要拍手的數目,這樣便可以令組
員更容易地了解哪些數字需要拍手,而在遊戲完成後,社工詢問組員在遊戲時
有何困難、怎樣應付。組員都表示很容易完成,但都要講求溝通及反應,社工
也鼓勵他們嘗試以非語言的方式在遊戲中與組員溝通(e.g.以拍手的動作來提
醒需要拍手組員),因為長者的聽覺不好,同時亦透過反應能力來開始引入本節
認知障礙的主題。

4.5 主題活動

為了讓組員明白如何區分普通老化與認知障礙症,所以社工便準備一系列
相關的假設情景,讓組員去回想起自身有沒有遇過相同的情況,而這代不代表
是患有認知障礙症呢?因此便設計了一個遊戲名為「貓追老鼠」,這個遊戲是
需要組員圍成一個圓圈,隨機分配一個波及水樽,然後組員要依順序把球向左
傳,同時在球已經傳到第三個人時,工作員會把水樽交給第一個人,而在每一
次的傳遞水樽或球時需要先在自己身上轉上一圈,而他們的任務是不可以令球
及水樽停在同一個人手上,當球及水樽停在同一人手上時,他便要把水樽內的
紙條拿出,而字條上亦準備了社工預備的討論問題。而在遊戲開始前社工亦先
詢問組員在近期有沒有扭傷或受傷的情況,如果有的話便可以把轉圈的動作簡
化避免造成二次傷害,當確定所有組員可以安全進行時遊戲便正式開始。

而在遊戲期間,由於他們的身體活動能力比我預期的更高,因此水樽及球
一直都沒有辦法停留在同一個人手上,但這時候我仍未想到要因應情況調整難
度,任由組員繼續遊戲,因此在這個環節浪費了較多的時間,這也是我在這次
經驗中反思到在遇到阻礙遊戲進行的因素出現時需要立即解決,減少浪費時間
的情況。其後我便把遊戲作出調整,當組員拿着水樽時需要轉兩圈才可以把它
傳給下一個人,以快速增加遊戲的進度。果不其然遊戲變得更為順暢,很快水
樽及球便停留在組員 Amy 的手上,因此他便把水樽內的討論問題倒了出來,然
後組員 Mary 便分享了他的經歷(有沒有試過忘記已經定下的約會?),而其他
組員亦對此踴躍地表達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而在當中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組員
Joe 用手指指向了組員 Aster,而引發了組員 Aster 的不滿,叫她不要再「手指
指」,在這時我看到組員有較為激動的情緒表現時,立即介入處理,以免令到
場面混亂及尷尬,我立即對她們說:「今日我哋嚟呢度係玩遊戲嘅,大家都係
組員唔好鬧交開心啲」,但其實我反思到我並沒有因應「事實」而作出介入,
因為手指指這一個行為,其實也觸犯了我們「尊重他人」的規範,而我這樣做
只可以作一個即時性的調和,而問題其實並沒有被解決,她們未來再發生衝突
時很容易變舊事重提,令問題變得更嚴重,因此在下一節小組我將會引用這一
個小插曲與組員再作討論,避免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4.6 主題活動後分享

在三輪的遊戲後,社工利用 PowerPoint 向組員作解說。詢問剛剛都討論了


什麼問題,有何想法,是否看到或感到認知障礙症與普通老化的分別。這是為
了重整他們的經驗,回顧他們的思路是否正確,但他們並不能具體地說出兩者
之間的分別,可能他們在討論的時間中常常會因為一些特別話題,例如「飲茶」
而導致偏離主題。因此我便利用 PowerPoint 及影片,向組員清楚說明如何可以
透過一些明顯的症狀去判斷出兩者的分別並且,在解說一次後,組員要重新說
一次以上的內容,確保他們對這方面是了解的。因為這都是組員主動負責重新
演繹一次上述內容,因此社工亦給予踴躍表達意見的組員讚賞,以及表揚組員
在剛剛遊戲中的努力,組員一同以掌聲以作鼓勵。

4.7 總結
在結束後,Strong、Aster、Kitty 及 Amy 都表示希望下節小組可以把遊戲
設定得難道高一點及活動性高一點,他們都認為這次的小組活動活動量並不足
夠,因為只有轉圈這一個動作,而社工亦向他們表示將會吸收他們的意見,在
下節小組中作出調整,同時社工亦沒有忽略沒有發表意見的組員,亦詢問他們
對於調整遊戲難度問題的意願,表明當他們表示認同時,我才會確切進行調整,
因為希望他們明白我們是一個整體,需要配合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同時在最後
的總結環節中運用4F 的技巧,詢問他們今天進行了什麼活動、當中有什麼感受、
他們在活動中發現了什麼?(認知障礙與老化的分別)、以及未來將會如何運用
相關知識,因為社工在這個環節也說出了希望他們可以多多留意身邊的朋友或
親人,如果有相關的症狀一定要盡早治療才可以痊愈,這十分依靠他們的貢獻,
因為單單依靠公共醫療系統難以發現潛在的病人,而在確定他們了解清楚兩者
之間的分別後,社工便再作一次提醒下一節小組的活動時間,告知他們下星期
一我亦會致電給他們提醒活動時間,同時邀請組員在下一節小組時,與今天缺
席的組員 Strong 分享今天的活動內容。在完成這些工作後是次第一次小組便正
式完結。

4.8 小組完結後

在小組完結後,我便詢問了在一旁觀察的中心職員以及實習夥伴我在是次
小組的表現。首先,他們都認為小組大致順暢,但有時候當組員討論得太過投
入導致偏離主題的情況時,我需要立即作出介入,而不是任由其繼續討論,因
為這會影響小組目標的達成。其次,他們跟我一樣也觀察到這一個組別的組員
即使是70歲至80歲的年齡,但是他們的身體活動能力程度亦較高,例如組員
Vincent 分享他每天早上也會去游泳,因此在下一節小組中可以多一些引入身
體活動量較多的運動(在確保環境安全的情況下)。之後我也致電給今天缺席的
組員 Strong,詢問其身體狀況(需考慮他的身體狀況,而決定遊戲難度),並
提醒下一節小組的活動時間。
5. 小節目標達成檢討

5.1 首先,組員能明白普通老化與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分別,這目標可以達
到。因為在時間安排上預留十分充裕的討論時間,我所準備的內容亦
可以充分說出來,一開始時,組員前來的時間準時提早了大概10-15
分鐘,因此不用個別花時間等待組員,令到小組的時間變得比預期中
更充裕。在活動中組員也主動地分享對於老化與認知障礙分別的看法,
在最後本人也預備 PowerPoint 與其一同討論,讓組員明白兩者之間的
分別,最後透過問答確認,他們了解清楚。所以這個目標可以達成。

5.2 其次,在促進組員互相認識方面目標大致達到,因為社工安排的活動
都是圍繞着互相合作及互相分享。例如在熱身活動方面,邀請他們分
享自己的名字及自己在飲茶時喜歡的食物,其後的活動也是需要他們
互相合作。但有時候可以發現到由於有三名成員是互相認識的,因此
他們與其他組員的互動較少。因此社工可以在未來的小組中分開次小
組中的成員,到其他組別增加與其他組員的互動。因此在這個目標上
只認為是大致上並未完全達到。

5.3 再者,在與組員定立小組規則方面完全達到,社工在小組一開始便與
組員一同定立小組規則,而當中的規則也是與他們一同討論出來,因
此他們都會認同及遵守,並且社工為每個人分配一個小組規則,在每
次聚會中也要說出代表自己的小組規則,而他們也認同這個做法可以
加深他們的記憶,因此在定立小組規則方面是完全達到的。

6. 小組動力 (Group Dynamics)的檢討

6.1 溝通和互動模式 (Group communication pattern)


門口

K M A

B
A

衝突 J
V
互動


次小組

組員的發言都是互動,社工沒有完全地主導了整個小組,屬於自由表達型
(Free Floating) 的溝通模式。但如上圖所示,次小組內的溝通較多,看來次小
組的凝聚力較大,由 Kitty、Mary、Amy 組成因為他們本身便認識對方。她們的
凝聚力較大,松、珠都較主導及主動,他們不時提出意見而且主動回答社工的
問題。因為 Joe、Aster、Ben 個性較為被動,即使對 Kitty、Mary 沒有太大的偏
見,久而久之亦會受到他們的影響。但事實上,小組的衝突往往是由次小組所
引起,而且可能會把問題放大,直至不受控制。因此明顯地,次小組會影響到
小 組 的 溝 通 模 式 , 次 小 組 內 的 溝 通 較 多 , 而 他 們 不 容 許 外 人 的 加 入 (Non
permeable) ,而且次小組內的中心成員態度較其他組員強硬,容易令未來的事
情愈弄愈糟,大家都不肯讓步。他們經常聯成一陣線,形成水火不容的地步。
另外,次小組對其他組員的影響力亦很大,可能是他們較有權力及主動,其他
組員會有從眾(Conformity)的傾向。

6.2 小組氣氛 (Group atmosphere)

是節是小組的第一節,組員並沒有發生衝突或特別情緒,可能第一節的情
況,組員都是處於試探性的階段,大多都是表面禮貌的稱呼及交流,並沒有過
於深入的了解。整體來說,是節中,大部分組員仍停留於形成期(Forming)1 ,

1Stein, J. (n.d.). Using the 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 | MIT Human Resources. MENU. Retrieved
June 21, 2023, from https://hr.mit.edu/learning-topics/teams/articles/stages-development
小組與個人彼此了解有限,沒有共同的共識及目標。但社工認為小組是次小組
屬於第一節,組員彼此之間的互動亦十分良好,因此往後亦會多安排讓彼此熟
識的活動。但由組員角色來看,有部份組員已達到較後的階段,例如 Kitty、
Mary、Amy 三人感情要好,而有部份可能仍停留在第一階段,因為他們都好像
不清楚自己的位置,還在探索中。

6.3 小組凝聚力 (Group co-hesion)

小組凝聚力即是指組員之間彼此互相親近及相互吸引的程度,即吸引組員
留在小組中的所有力量與行動所產生的結果 2。凝聚力高的小組甚至可以滿足成
員對親密關係的需求。而凝聚力的形成主要有三個要素分別是成員對成員有吸
引力及對整個小組有高連結度;與小組有一種共同體的感受;與小組有一種共
同努力達成目標的小組感受(e.g 共同解決問題、經歷成功感 )。而在這一個小
組凝聚力建立的方面在這一節並未將預期一般完全達到,即使成員之間大家互
相相敬如賓,但其實可以從溝通中發現彼此之間的關係上不算緊密,只有個別
小組成員由於在小組前已經互相認識,所以較為緊密。但在共同體的感受上已
經可以建立一個雛形,由於熱身運動及主題活動都是圍繞着團體合作,因此彼
此之間會增加交流及討論機會。總括而言,在是次的小組中在小組凝聚力的建
立方面只有部份達到,因此在未來的小組中亦會透過活動增加彼此之間的交流
建立更高的小組連結度。

6.4 權力及領導 (Power and Leadership)

個人在小組中所獲得的地位及權力,與個人小組外的聲望、職位有關,同
時往往較樂於發言、參與、 表達自己自己的人較容易獲得領導小組的權力。而
當中組員柔潛移默化中便其實主導了小組的動向,因為其本身便是屬於中心的
一位長期義工,故在人際關係上亦較為廣闊,其他組員也認識她,因此當他發
表意見時,其實大部份組員都不會持有相反的意見。因此為避免因地位上差距,
而產生爭執或疏離, 我在遊戲及討論中強調個別成員對小組的貢獻,並安排低
地位成員主要任務(派球),多徵詢他們意見, 以增強其參與的成就感。

7. 工作員的自我檢討

7.1 技巧方面(Social work skill)

2Drew, C. (2023, May 11). Group Cohesion: Definition and 10 Examples (2023). Helpful Professor.
https://helpfulprofessor.com/group-cohesion/
7.1.1 幽默 (Use of humor)

在是次小組中,我有嘗試利用幽默的技巧帶動氣氛,讓組員感到輕鬆愉快,
增加互動和參與度。例如運用輕鬆幽默的開場白來打破緊張氛圍,例如分享我
自身一個搞笑的經歷(有關冇記性),讓參與者感到放鬆。同時,在問答環節中,
運用搞笑的問題或謎語,令組員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能感到愉快。需要注意的
是,幽默的使用應視情況而定,要確保不會因為只顧着幽默而導致活動的主題
被帶偏,因為是次小組多次,因為帶動氣氛而導致他們討論得十分激烈甚至有
離題的情況。因此反思到幽默只是帶動氣氛的手段之一,社工還需要根據不同
的組員和小組目標,選擇恰當的方法來推動小組的進行。

7.1.2 探索和邀請 (Exploration and invitation)

探索和邀請(Exploration and invitation)技巧是社工在開展小組工作時必備


的技巧之一,這可以幫助社工建立一個積極、開放的小組環境,讓組員感受到
被邀請和參與的價值和意義,進而提高小組的動力和凝聚力。在是次小組開始
前,社工已通過問卷及面談的方式,了解組員對小組的期望和需求,並根據這
些信息設計小組的內容和目標。同時,社工也積極邀請組員分享自己的經驗及
意見,讓組員感受到自己的貢獻和價值。此外,社工在小組中邀請組員參與小
組的決策過程(e.g 投票小組規範),讓組員感受到自己的參與和貢獻,同時提
高組員對小組的歸屬感和參與度。但有反思到不同的組員的參與度也不一樣,
有的比較被動,有的比較主動,但我在小組完結後才發現有時候在元投票或表
達意見的時候,有些組員長期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令我誤以為有一種團結
的感覺,因此在未來我將會多邀請比較少說話的組員,確保他們的意見也會被
人聆聽。

7.1.3 同理 (Empathy)

社工在是次小組中亦有適當地利用同理心帶動小組氣氛及令組員感到放鬆。
社工透過表達同理心,例如邀請組員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及興趣,即使是一
些較為新奇的答案也不會否決或取笑他們,讓組員在分享後感受到自己是被理
解及接納,進而與大家建立起信任關係,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
於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同時社工會對較為被動的組員表達支持和
關注,讓他們感到被重視及注意,令他們也感到自己是小組的一員,這樣可以
幫助組員減輕壓力和焦慮,提高他們參與小組的意願和積極性。

7.2 知識方面(Social work knowledge)

7.2.1 長者特性
由於組員都是70至80歲以上的長者,明白到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遊
戲如何遊玩,因此在開始遊戲前會徵詢長者們有何不明之處,並且在說話時保
持較大的音量及站在所有長者都可以見到的地方, 讓所有長者都可以聽到及看
到。同時細心意長者們遊玩時的過程而作必要的適應變更,例如適當地調整遊
戲難度。而在總結環節方面可以拋出更多的問題,引發他們的討論及反思,因
為長者也是比較傾向分享自己的想法,亦想從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為
配合長者的特性下節小組可以減少利用 PowerPoint 的情況,而是思考更多的問
題,讓他們每人都分別討論。

7.3 價值觀方面(Social work value)

7.3.1 私隱

我在是次小組中,有向組員保證及強調隱私保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
在小組一開始便向組員保證,他們的個人信息和討論內容將被嚴格保密。明確
告知組員,我將對於組員的信息絕對保密,除非在一些突發及危及他們的安全
情況下才會透露這些信息。其後我更與組員建立明確的規則(資訊保密),與組
員在討論期間引入這一項規範,幫助組員了解小組的運作方式,並讓他們感到
更加安心。

7.3.2 強項為本

在小組工作中,經常會面臨組員自我懷疑和自卑等問題。這時強項為本
(strength base perspective)的方法可以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力工具。首先,
在是次小組中透過事前評估了組員的優點和強項,了解他們所擁有的能力和潛
力,因此在這次小組便運用這些優點和強項來設計小組活動,讓參與者有機會
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例如,讓擅長計數的組員幫助其他組員了解乘法(配
合熱身運動拍三),讓擅長溝通的組員率先擔任小組討論的發言人等。此外,我
還在小組中鼓勵和支持參與者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強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能
力得到了認可和重視,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小組討論中,
特別關注參與者的優點和強項而不是年齡上的缺陷或老化,給予他們肯定和鼓
勵,例如記性好、反應快等等。但也反思到不應過於強調某一組員的優點或強
項應該每位組員也給予機會發揮,避免造成不公平或權力偏移的情況。

8. 跟進工作

8.1 活動設計的調整

首先,為了令到組員對小組更有歸屬感(Belonging and Connectedness),可


以在下次活動開始前鼓勵組員大聲說出屬於小組的口號或小組名稱,令他們更
樂於投入小組活動中,同時可以把氣氛帶動的更為熱烈。
其次在下節小組遊戲中,社工會把活動的難度調高以及增加他們運動的強
度,因為在第一節小組尾聲的時候有組員反映是次活動的設計不夠刺激,以及
社工也觀察到組員的行動能力及活力比預想中更高。因此下節活動將會以走動
及遊戲為原則,令組員活動自由,以增加他們的興趣。

最後在討論及總結環節中,而是次活動中因為大家經常會有很多的意見希
望發表,為了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分享不停,由於這個部份是超出我一開始的預
期,因為我沒有想到即使在第一節中,大家的反應亦十分踴躍,因此在之前只
準備了大概10分鐘的時間用於討論及總結,所以在帶領時有點粗疏。下次活動
中會嘗試在遊戲或情境代入的手法中引入討論的環節帶出主題,爭取更多的機
會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預留更多的時間在總結及分享感受的環節,因
為這些改動同時會為我爭取更多的時間為整個小節作出一個完全的解釋,讓他
們了解今天所學到的內容,因為如果討論時間過長或過短,若沒有總結的話令
到內容很散亂。
9. 參考資料

Drew, C. (2023, May 11). Group Cohesion: Definition and 10 Examples (2023).
Helpful Professor. https://helpfulprofessor.com/group-cohesion/

Stein, J. (n.d.). Using the 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 | MIT Human Resources.
MENU. Retrieved June 21, 2023, from https://hr.mit.edu/learning-
topics/teams/articles/stages-developmen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