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医与阿育吠陀的 “ 生命观 ” 互鉴研究

V01.15No.9
李希颖,秦   霞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第15卷第9期 亚太传统医药
摘   要:中医与阿育吠陀同为东方古老的医学体系,在 漫 漫 历 史 长 河 中 为 中 印 人 民 的 生 命 认 知、健 康 医
疗、养生哲理,乃至全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和阿育吠陀同为数千年来人民和医家的集体智慧
大成,经过长期对人类生命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风格各异但理论相似的两种医学体系.通过比较中医
与阿育吠陀对宇宙和人类生命的认知,梳理两者在生命存在观、生命 特 质 观、生 命 价 值 观、生 命 超 越 观 4
个层面的观点,并形成互鉴和类比,力求为中印传统文化的对话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医;阿育吠陀;生命观;互鉴
R2;
中图分类号: R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197(
2019)
09-
0001
-04
DOI: 11954/y
10. tct
yy.
201909001

Mu
tua
lLe
arn
ingonL
ifePh
ilo
sophyi
nTr
adi
tiona
lCh
ine
seMe
dic
ineandAyu
rve
da
LiXii
yng,QinXia
(
Yunnan Mi
nzuUn
ive
rsit
y ,
K unming650504,
Chna)
i

Ab stract:Tr adi
tionalCh ineseMed ici
neandAyu rvedaarethetwoo ldestmed icalsystemsi nthee a
st,wh i
chhavemadeg r
ea tcont
ri-
buti
onst ot helif
ec ogn i
tion,healt
hc are,r
eg imenph ilo
sophyande vent hec iv
il
izati
ono fa l
lmank indint helonghist
oryofCh i
naand
Indi
a. Bei
ngt hec oll
ectivewi sdomo fthepe opleandt hedoctorsint hetwoc ountri
esfort housandsofyea s,
r twomed i
calsystemshav e
simi
l a
rit
iesint heorie
sbu tdif
f e
rencesinstylea f
teral ongtimeo fexp l
ora t
ionandp ra
ctic
e. Thispaperc omparedthetwomed i
calsys-
temsi nthec ognit
iono ft heun iver
seandhumanl i
fe,deta
ili
ngl if
eex istence,li
fepa rt
icular
ity,li
fevaluesandl i
fetrans
cendenc efor
mu tuallea
rn i
ngt os ervef o
rt heexchangeo fCh ineseandI ndiantraditi
ona lculture.
Ke ywo rds:Tradi t
ionalCh ineseMed icne;
i Ayu reda;
v Li
fePh il
osophy;Mu tualLe arni
ng

   中医,主要指 中 国 汉 族 劳 动 人 民 长 期 与 疾 病 作 斗 争 而 从人类历史发展 整 体 看,生 命 观 也 反 映 了 人 类 对 自 身 的 认


创造并实践的传统医学,因此 也 称 为“汉 医 学”,其 以 自 然 科 知程度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马 克 思 在《德 意 志 意 识 形 态》
学为主体,受中国传统哲学思 想 影 响,形 成 了 多 学 科 互 相 渗 中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 提 无 疑 是 有 生 命 的 个 人 的
透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 识 体 系. 来 自 印 度 的 阿 育 吠 陀 存在”,[1]因此,首先需要确认的,就是“现实的个人”以及这
(
Ayu
rveda)以哲学 层 面 的 文 化 内 涵 为 主 体,涵 盖 生 活 层 面 些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常理知识,并被 赋 予 了 “远 古 神 圣 启 示 ”的 宗 教 意 识. 其 从远古到现代,哲 学 家 们 对 世 界 本 原 的 思 索 从 来 不 乏
Ayus)指 “生 命”,包 含 了 肉 体、心 智、感 官 和 灵 魂;
中,阿 育( 争论,唯物和唯心 两 大 阵 营 的 对 立 使 生 命 存 在 变 得 丰 富 多
Veda)是“知 识 和 智 慧”之 意,因 此 阿 育 吠 陀 有 时 候 也
吠陀( 彩,神仙鬼怪的臆想、宗教意识 的 产 生、圣 贤 先 人 的 崇 拜、唯
会被成为“生命吠陀”.中医和 阿 育 吠 陀 都 肩 负 着 促 进 人 类

兰Q!生塑 垒!兰:!型垒!璺皇!里型坚!坐 !里・!


物辩证的发展 等,无 一 不 是 我 们 对 生 命 的 认 知 过 程. 而 无
健康、消除疾病的使命,经过数 千 年 的 传 承、积 淀 和 发 展,其 论何方论辩占据 主 导,两 者 的 终 极 话 题 却 始 终 围 绕 着 尊 重
完善了诊疗手段和防治措施,丰 富 了 健 康 知 识 和 养 生 方 法, 生命、保护生态、物意平衡、和谐发展的理念.
对两国甚至全世界医疗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1.
1  生命神话观
远古先人对生 命 的 存 在 和 意 义 曾 发 出 过 多 元 思 考,在
1  生命存在观
无法辨识自然现象、生理现象 和 意 识 显 现 的 初 期,他 们 用 创
生命观,也可以理解为“观 生 命”,是 人 类 观 察 并 认 知 生
世神话来对宇宙 世 界 进 行 解 释,以 求 “虚 无 中 创 生 万 有 ”的
命的过程,包括人类看待自身 生 命 和 自 然 界 生 命 体 的 态 度,
答案.

收稿日期:2019
-06
-12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AD18014)
作者简介:李希颖 ( 1981- ),女,硕士,云南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养生学、民族传统体育.

万方数据 — 1 —
1.1.
1  中 国 神 话 传 说   中 国 先 民 将 不 能 做 出 解 释 的 自 式,自我繁衍是生命发展的 根 本 规 律. 生 命 之 所 以 有 感 知,
然、社 会 及 人 的 生 理、心 理 现 象 付 诸 于 对 神 灵 和 祖 先 的 崇 是因为客观世界 带 给 生 命 意 识 的 反 映 和 复 写,生 命 意 识 是
拜,认为在万物生生不息地衍 化 变 迁 的 背 后,有 创 世 神 灵 幻 生命个体间相 互 区 分 的 依 据. 客 观 世 界 包 含 着 生 命,而 又
化了世 间 一 切. “天 地 混 沌 如 鸡 子,盘 古 生 其 中. 万 八 千 独立于生命意识以外.
岁,天地开辟,阳 清 为 天,阴 浊 为 地”[2],是 对 盘 古 在 天 地 尚 1.2.
1  中医之“气”与 阿 育 吠 陀 之“ Prana”  中 医 之“气”

V01.15No.9
未形成之前就已经诞生的描 述;继 而,盘 古 垂 死 化 生 自 然 界 是 指 一 切 无 形 的、不 断 运 动 着 的 物 质,其 充 塞 于 无 垠 的 空
和人 类,“气 成 风 云,声 为 雷 霆,左 眼 为 日,右 眼 为 月 …… 身 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 本 的 物 质 形 态. 气 一 元 论,是 古
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3]另 有“女娲 造人”之 说,“天 人认识和阐 释 物 质 世 界 的 构 成 及 其 运 动 变 化 规 律 的 宇 宙
地开辟,未有人民,女 娲 抟 黄 土 作 人 ……”[4]女 娲 以 陶 土 仿 观,《庄子�知北游》提出:“通 天 下 一 气 耳”;《关 尹 子 � 六 匕

第15卷第9期 亚太传统医药
照自己捏制人身,土 制 泥 人 拥 有 了 生 命 力 之 后 将 女 娲 奉 为 篇》则有“以一 气 生 万 物”的 记 述. 中 医 认 为 气 是 生 命 的 体
创世之母,而女娲所造之人也 产 生 了 富 贵 贫 贱 之 分,喻 示 着 现,“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并 认 为 人 体 内 有 多 种 气 的 形 式,
人类进入等级社会.“古未有 天 地 之 时,惟 像 无 形 …… 有 二 如禀赋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出 生 后 获 得 的 后 天 之 气、循 行 于
神混生,经天营地 …… 刚柔相成,万物乃形”[5],此文则描 述 体表的卫气、流通 于 肺 中 的 宗 气、贯 行 与 脉 管 的 营 气、封 藏
了伏羲、女娲二神阴阳交合,创生万物. 于 肾 内 的 精 气、串 连 于 经 络 的 经 络 之 气 等,对 人 体 起 到 防
1. 2  印 度 神 话 传 说   印 度 “正 统 ”哲 学 流 派 信 奉 之 神
1. 御、推 动、温 煦、固 摄 等 作 用,同 时,气 也 象 征 了 一 种 道 德 和
———原人( Purusha),被认 为 是 人 类 之 始 祖.据《梨 俱 吠 陀》 精神,如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
第 10 卷《原人歌》记载:“原 人 之 神,微 妙 现 象;千 头 千 眼,又 阿育吠陀认 为 “ ana”无 处 不 在,其 不 是 具 体 的 物 质,
Pr
具千足……唯此原人,是诸一 切;既 属 过 去,亦 为 未 来;唯 此 但我们能感 觉 到,并 可 以 从 空 气、阳 光、食 物 和 水 中 获 得.
原人,不死之主;享 受 牺 牲,升 华 物 外.”[6]印 度 远 古 的 吠 陀 瑜伽行法则认为,生命能量的 控制( Pranayama)主要 体 现 于
仙人、神学家和哲学家猜测、设 想 宇 宙 万 有 的 背 后 必 然 存 在 呼吸法,其可以 使 身 体 洁 净,有 助 于 唤 醒 内 在 的 精 神 能 量.
着一个永恒不灭 的 超 验 存 在,仙 人 作 者 那 罗 延 把 “原 人 ”神 Pr
ana在人体胸部以上时,它是生命的赋予 者,被 称之 为“生
格化为一个有 相 的 自 然 神. 原 人 的 带 超 验 性 的 神 相,超 然 命之气”; Prana聚集 在 人 体 咽 喉 至 肚 脐 时,它 总 管 发 音、语
物外,既不受宇宙客观规律的 支 配,也 不 受 经 验 世 界 因 果 关 言、精神、记忆,被 称 为 “上 升 之 气”; Prana 活 动 于 胃 肠 道 促
系的约束 [6].此神不但主宰着过去、现 在和 未来 的一 切,还 进消 化 吸 收 时,被 称 为“脐 部 之 气”; Prana 维 系 大 肠 排 泄 与
创造了情世间(人与种姓)和 器 世 间(物 质 世 界),原 人 的 口、 骨盆内脏器功能时被称为“下降之气”; Prana 汇 聚心 脏调 节
双臂、双腿、双足分别化生了 婆 罗 门、刹 帝 利、吠 舍、首 陀 罗, 心血管及全身循环功能时,被称之为“全身之气”[9].
原人胸脯、眼睛化 生 出 月 亮、太 阳 等,阐 述 了 化 身 原 人 创 造 “气”和“ Prana”相关 之 处,在 于 两 者 都 是 决 定 生 命 活 力
具体的人类 (及 其 四 大 种 姓 的 划 分 )和 物 质 世 界 (宇 宙 天、 和生命能量的基 础 物 质,其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多 种 形 式 都 是 大
空、地三界)的形成,为原人塑造了一个具体的创世主形象. 自然和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 成 分;两 者 不 同 点 在 于,中 医 之
1. 3  中印神话传说的互鉴   “在原始人看来,整 个世 界
1. “气”除了表示物质之外,还体 现 为 一 种 人 文 精 神,而 阿 育 吠
都 是 有 生 命 的,花 草 树 木 也 不 例 外,它 们 跟 人 一 样 拥 有 灵 Pr
陀的“ ana”被认为在新 鲜 食 物 中 含 量 最 高,随 着 食 物 放 置
魂.”[7]中国和印度 的 神 话 传 说 亦 是 如 此,创 世 者 不 单 创 造 时间变长, Prana也会逐渐丢失.
了人类,也创造 了 与 人 类 和 谐 共 生 的 飞 禽 走 兽、花 鸟 鱼 虫, 1.
2.2  中医之“阴 阳”与 阿 育 吠 陀 之 “三 性”  “阴 阳”是
以及众生灵赖以安身立命的 宇 宙 环 境 与 自 然 现 象. 因 中 印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中相互关 联 事 物 或 现 象 对 立 属 性 的
神话传说的相似性,以 至 于 牟 复 礼 先 生 在 《Mo
te》杂 志 中 就 概括,中医学运用阴阳之间的 关 系 认 识 生 命,解 释 世 界 的 本
盘古神话在中国 的 文 献 中 出 现 时 间 相 对 较 晚 而 发 出 质 疑: 原.其中,自然界 以 天、日、上、火、温 热、动、无 形 等 划 分 阳
“盘古神话直到公元二世纪 前 才 被 人 记 述. 此 时,中 国 人 自 性,以地、月、下、水、寒 冷、静、有 形 等 划 分 阴 性;人 体 以 亢
己独特的宇宙观 已 经 非 常 成 熟,显 然 这 个 神 话 中 的 宇 宙 观 奋、明亮、温热、体表、气、背 部 等 划 分 阳 性,以 抑 制、晦 暗、寒
和中国的宇宙 观 是 异 源 的. 它 很 可 能 是 来 源 于 印 度,那 里 冷、体 内、血、腹 部 等 划 分 阴 性.人 体 内 阴 阳 二 性 的 相 互 依

兰Q!生塑 垒!兰:!型垒!璺皇!里型坚!坐 !里・!


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创世故事.”[8]但 细究 中印 神话 的不同 之 存和消长平衡是 维 持 正 常 生 命 活 动 的 基 本 条 件,阴 阳 失 调
处,可见中国神话 无 论 是 盘 古 还 是 伏 羲、女 娲,都 描 绘 了 一 会引起疾病,阴阳离绝则喻 示 死 亡.印 度 数 论 派 哲 学 认 为,
个由混沌到有序的宇宙变化,由 惟 像 无 形 衍 生 出 阴 阳 二 性, 宇宙是由悦性( Sat
tva)、激 性 (Ra
jas)、惰 性 (
Tamas)三 大 自
再有阴阳二性之交合化生万物 …… 它 们 创 造 了 自 然 并 于 死 然原动力交互作 用 衍 生 而 成,即 “三 性”或 “三 德”( Gunas).
后回归于自然,其 故 事 梗 概 与 中 国 道 家 思 想 同 归 一 理. 印 激性代表移动和变化,为感觉 与 运 动 器 官 的 移 动 提 供 能 量,
度神话虽然也是 由 创 世 主 造 就 了 人 类 和 物 质 世 界 的 诞 生, 表现为活力、运 动、兴 奋、紧 张 等;惰 性 代 表 阴 暗、无 知、沉
但印度人民始终 相 信 此 创 世 主 是 永 恒 不 灭 的,它 超 越 了 时 重,负责深 度 睡 眠,带 来 停 滞、困 惑、迷 惘、迟 钝、冷 漠、昏 沉
间、空间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主宰着世间万物. 5种感觉
等;悦性代表稳定、纯 净、清 明、本 质,衍 生 出 心 智、
1.
2  生命物质观 器官和 5 种行动器官,是平 衡、协 调、纯 净、智 慧、觉 悟、亲 切
唯物论在看待 生 命 起 源 的 问 题 上,坚 持 认 为 生 命 是 由 的象征.阿育吠 陀 认 为 人 与 万 物 相 应,可 视 为 微 缩 的 小 宇
非生命物质渐进 性 地 发 展 进 化 而 来,是 物 质 运 动 的 高 级 形 宙,一样具有不同 程 度 的 三 种 特 质,在 特 定 的 时 间、环 境 和

— 2 —
万方数据
饮食的影响下此 消 彼 长.对 比 “阴 阳”和 “三 性 ”,两 者 都 蕴 本形成.父母体质最为活跃、最 占 优 势 的 能 量 因 子,基 于 季
含着事物既对立 又 统 一 和 彼 此 消 长 的 属 性,在 阿 育 吠 陀 中 节、时 间、情 绪、食 物 等 影 响 因 素,合 成 了 一 个 崭 新 的 个 体,
主要表现在激性 与 惰 性 的 相 反 关 系,而 阿 育 吠 陀 的 悦 性 则 这就是“个体的唯一性”.因 此,运 用 阿 育 吠 陀 疗 愈 时,要 充
类似于中医的“阴阳”平衡状态. 分考虑到个体身心体质唯一 性、生 活 环 境 唯 一 性、成 长 经 历
1.
2.3  中 医 之 “五 行”与 阿 育 吠 陀 之 “五 大 元 素 ”  “五 唯一性,针对每个人的疗愈方 案 应 该 做 到 个 性 化,这 与 中 医
“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理论较为一致.

V01.15No.9
行”是指木、火、土、金、水 5 种 基 本 物 质 属 性 的 运 动 变 化,中
医用上述 5 种物 质 的 特 性 及 其 生 克 制 化 规 律 来 认 识 世 界、 2.
2  统一性
解释世界、探求宇 宙 规 律,是 各 种 事 物 普 遍 联 系 的 法 则,其 中医哲学思想非 常 重 视 “整 体 观 念 ”,认 为 任 何 事 物 的

亚太传统医药
可以 对 应 自 然 界 的 五 味、五 色、五 气、五 方、五 季,也 可 以 对 各个部分是互相 联 系 而 不 可 分 割 的,其 涵 括 了 人 体 自 身 的

第15卷第9期
应人体的脏腑、五官、形体、情志 等,通 过 这 5 种 属 性 的 相 互 完 整 性、人 与 自 然 界 的 统 一 性 和 人 与 社 会 环 境 的 联 系 性.
作用,使整体获 得 动 态 平 衡,从 而 维 持 事 物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素问� 宝 命 全 形 论 》提 出:“人 以 天 地 之 气 生,四 时 之 法
“五大元素”是 阿 育 吠 陀 核 心 的 理 论 基 础,其 分 别 代 表 了 某 成”[11],说明人与大自然的构 成 成 分 相 同,并 受 大 自 然 的 影
一类功能属性,并 非 是 确 切 的 物 质. 五 大 元 素 是 构 成 人 体 响和制约,圣达者“法于阴阳”“和 于 术 数”,则 可 长 寿.阿 育
的最基本单位,根据各元素组 成 比 例 的 不 同,显 现 出 不 同 的 吠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 为 大 自 然 充 满 自 生 的 智 慧,
能量、体质、感官、性格、心理特征 等,例 如,人 体 需 要 “空”才 支配着生命的成长.人的组 成 要 素 空、风、火、水、土 与 自 然
能生存、成长和沟 通,生 理 之 “空”包 括 呼 吸 道 和 消 化 道,心 界一致,个人生 活 法 则 应 与 自 然 规 律 和 谐 共 生. 在 医 疗 实
理之“空”,带 来 自 由、平 和,也 会 带 来 空 虚、不 安 的 感 觉;风 践方面,阿育吠陀通过多种方 式,使 人 体 内 部 总 是 与 自 然 界
是移动的法则,生理之“风”统 管 运 动 功 能,心 理 之“风”赋 予 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即阿育 吠 陀 的 核 心 目 标 是 达 到 个 人、
人们 清 新、快 乐 和 兴 奋,也 会 与 “空”合 力,表 现 为 焦 虑、不 社会、环境、宇宙的完美健康 状 态.中 医 与 阿 育 吠 陀 在 人 与
安、恐惧和神经质;生 命 之 “火”用 以 调 节 体 温、消 化 和 新 陈 自然的关系上,有 着 “渺 小 的 自 我 要 与 大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的
代谢,心 理 上 既 反 映 关 注、领 悟、辨 识,也 负 责 愤 怒、批 判 和 共识,而两者同样也认为个人 身 体 的 完 整 性、人 与 人 之 间 的
竞争;水 元 素 在 体 内 以 液 体 形 式 存 在,润 滑、洁 净,富 于 营 和谐性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水 的 盈 亏 会 引 发 水 肿、肥 胖 或 口 渴,知 足、爱、慈 悲 是 其 3  生命价值观
意识能量;土元素 构 成 身 体 的 固 态 结 构,赐 予 身 体 力 气、结 生命价值观是指个人看待自 身 和 他 人 生 命 的 重 要 性 和
构与耐力,意识上 土 能 促 进 宽 恕、踏 实 与 成 长,也 会 带 来 依 价值,是个人心理 结 构 的 核 心 因 素 之 一,反 映 个 体 态 度、思
恋、贪婪和抑 郁 [10].五 大 元 素 被 认 为 是 人 体 的 先 行 要 素, 想观念的深层,形成对客观事 物 的 认 知 和 采 取 行 动 的 标 准.
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三种生命 能 量、三 大 垢 物、七 大 组 织、七 天地万物中人为贵是中医的“重 人 贵 生”思 想,《素 问� 宝 命
大身体类型、十大致病因素等系 统 理 论.“五 行”与“五 大 元 全 形 论 》所 言 “天 覆 地 载,万 物 悉 备,莫 贵 于 人”[11]即 为 此
素”都不是具体5 种物质,而是5 种物质属性的概括,并且于 意,庄子也提出了“尊生”和“不以 物 累 形”的 主 张,《淮 南 子》
人体 都 有 映 射,体 现 了 5 种 感 官 意 识、生 理 活 动 和 情 志 表 也有“天下莫贵 于 生”的 论 述,反 映 了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自 古 以
现;区别在于,中医认为 五 行 的 每 一 个 物 质 属 性 都 和 其 他 4 来尊重生命,积 极 主 动 探 寻 生 命 价 值 的 人 生 态 度. 阿 育 吠
个紧密连接,其通过相生相克 的 联 系 维 持 相 互 的 平 衡,而 阿 陀由于被赋予了 宗 教 意 识,因 此 “放 下 自 我”成 为 了 生 命 价
育吠陀的五种元素在古印度经典《圣 典 博 伽 瓦 谭》中 清 楚 地 值的核心理念,即 觉 知 本 体、净 心 无 碍、无 欲 自 在 的 超 脱 状
说明 了 先 有 纯 净 的 以 太,再 依 次 显 化 风、火、水、土 的 过 态,其希望世人走 出 “小 我”认 知 的 局 限 性,接 近 宇 宙 本 真;
程 [9],其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线性联系. 若世人刻意追求“小我”价值,就 会 偏 离 生 命 的 本 体,形 成 贪
2  生命特质观 欲.中医和阿育吠陀在 生 命 的 价 值 认 知 上 都 认 为 人 不 应 被
生命体有异于非生命体,人 类 生 命 有 异 于 其 他 生 命,人 物所累,以免由物 及 心、欲 望 过 多 而 导 致 身 心 疾 病;不 同 的
类个体与其他人的生命个 体 不 可 重 复———每 个 人 只 有 充 分 是,中医主张万物中以人命为 贵,而 阿 育 吠 陀 则 认 为 应 摒 弃

兰Q!生塑 垒!兰:!型垒!璺皇!里型坚!坐 !里・!


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无论从肉体到 精 神 都 具 有 独 一 无 二 的 特 小我意识去接近宇宙本真,达到人与神的连接.
殊性,才能充分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 4  生命超越观
2.
1  独特性 生命超越观,是 指 人 类 通 过 生 命 本 身 的 实 践 活 动 不 断
中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 出“因 人 制 宜”理 论,如 超越生命存在 的 现 实,提 升 生 命 存 在 的 价 值. 存 在 不 是 生
《灵枢�寿 夭 刚 柔 》曰:“余 闻 人 之 生 也,有 刚 有 柔,有 弱 有 命唯一的目的,体验生命存在 的 幸 福 感,寻 找 生 命 存 在 的 认
强,有 短 有 长,有 阴 有 阳”[11],认 为 人 的 体 质 形 成 与 父 母 先 同感,升华和超越生命的生理本质才是意义所在.
天之精气相关,并受后天之精气(来 源 于 肺 吸 入 的 清 气 和 脾 4.
1  体质变易
胃运化的水谷之 气)的 影 响,因 此 中 医 提 倡 审 因 施 养,充 分 “人定胜天”是中医调变体 质 的 最 终 目 的,人 的 脏 腑、经
体现个性化防治方法. 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始终 处 于 不 断 的 运 动 变 化 之 中,因
阿育吠陀认为 每 一 个 人 都 是 宇 宙 能 量 的 创 作,具 备 独 此先天的体质遗传和目前的体质 状 况 并 不 能 决 定 后 天 的 生
特的体质和人格特征,这种独 特 性 从 受 孕 那 一 刻 开 始,就 基 命质量和寿命 长 短. 张 景 岳 曾 说:“后 天 之 弱 者 当 之 慎,慎

万方数据 — 3 —
则人能胜天矣”“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即 为 中 医 强 调 后 天 养 护 好交流始于东汉 时 期 佛 教 在 中 国 的 传 播,因 此 中 医 与 阿 育
的重要性和超越性.阿育吠陀认为“动 态 体 质”是 每 个 人 当 吠陀在此后的发展、完善过程 中 也 相 互 影 响 和 渗 透,在 对 自
下的状态,尽管存在“自然体质”的 潜 在 结 构,但 我 们 仍 然 会 然生命、人类生命的认知上颇有相似之处.
受季节、时间、年龄、饮食、外在 环 境 的 变 化 以 及 自 身 不 断 变 但是,由于中医受中国传统 哲 学 思 想 影 响 较 大,在 对 生
化的思想和 情 绪 的 影 响,引 起 督 夏 (
Dosha)的 波 动 甚 或 失 命的认知上始终 立 足 于 唯 物 辩 证 法 而 少 有 神 性 意 识,因 此
认为世界本原归于“气”,气之 动 荡 交 感 衍 化“阴 阳”,阴 阳 化

V01.15No.9
衡.阿育吠陀注 重 充 分 运 用 人 体 内 在 自 愈 力,或 通 过 人 为
自然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调 整 生 活 方 式、情 绪 管 理、瑜 伽 生万物,万物以“五行”制化相 互 促 进 和 约 束;而 阿 育 吠 陀 最
运动、冥想以及草药,帮助失 衡 者 调 整 回 平 衡 状 态 …… 阿 育 早被记录于《阿 闼 婆 吠 陀》时 被 认 为 是 创 世 梵 天 所 创 立,之

亚太传统医药
吠陀与中医在人的体质调变理论上如出一辙. 后由双马童、因陀罗传到人间,因 此 印 度 人 民 将 阿 育 吠 陀 视

第15卷第9期
4.
2  道德修养 为“神性启示”,在该医学体系 中 注 入 了 宗 教 色 彩,如 洁 净 体
“形神兼修”指 形 体 与 精 神 的 统 一 性,是 中 医 身 心 和 谐 内“ ana”在于唤醒身体 内 在 精 神 能 量、人 体 中 同 样 存 在 宇
Pr
的养生原则,“形为神之宅,神 为 形 之 主”,二 者 相 互 依 存、存 宙“三性”等.此外,在防治疾 病 的 养 生 理 念 中,中 医 多 倡 导
灭相关.后世养 生 家 主 张:“太 上 养 神,其 次 养 形”,神 明 则 “顺应自然”“法于阴阳”的理 念,而 阿 育 吠 陀 更 多 地 重 视“灵
形安,孔子也提出 过 “仁 者 寿 ”的 养 生 理 念. 阿 育 吠 陀 是 一 性”的修炼,以求人神之间的 互 通.就 中 医 和 阿 育 吠 陀 的 终
种涉 及 身、心、灵 的 医 学 体 系,注 重 道 德、身 体 和 精 神 的 修 极意义来说,两者都是为了创 造 和 提 升 人 类 的 生 命 品 质,在
行,将躯体视为心 灵 的 庙 宇,重 视 冥 想 的 导 入 性,讲 求 心 智 先贤们有限的生 命 里 为 后 世 之 人 创 造 了 无 限 的 价 值,也 为
的“戒定慧”.通 过 深 化 自 己 的 内 在 精 神,着 眼 于 身 体 的 强 人类健康、生态平 衡、保 护 自 然、促 进 文 明 等 诸 多 方 面 作 出
健,逐渐达到身心融合,此为 生 命 的 最 佳 状 态. 中 医 与 阿 育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吠陀在道德的修 炼 上 持 有 相 同 主 张,认 为 精 神 道 德 的 修 养
参考文献:
与身体调理同样重要,身心和谐是健康的第一要素.
4.
3  心智体悟 [
1]  佚 名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M].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
1995:
67.
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即 人 生 活 于 天 地 之 间,天 地 自 [
2]  欧 阳 询 .艺 文 类 聚[M].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9:2.
然界的运动变化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影 响 人 体 的 生 命 过 程,人 体 [
3]  马 骕 著 ,王 利 器 .绎 史[M].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2002:2.
[
4 ] 应 劭 .风 俗 通 义 校 注[ ]
M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
1981 601.
对外界的变化也必然做出相 应 的 反 应.人 与 自 然 界 之 间 存
[
5]  刘 安 .淮 南 子 [M ].周 丹 评 ,译 .北 京 :北 京 联 合 出 版 公 司 ,
在着共同的变 化 规 律,正 如 老 子 所 言:“人 法 地,地 法 天,天
2016:50.
法道,道法自然.”古 印 度 将 “冥 想 ”看 作 是 一 种 生 活 修 行 之
[
6]  巫 白 慧 .吠 陀 经 和 奥 义 书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道,其会给身体、思 维、情 绪 带 来 和 谐.《薄 伽 梵 歌 》提 出 瑜
2014:115-118.
伽修炼的最终目的是“梵我一如”.“梵”指 的 是 宇 宙 的 灵 魂
[
7]  弗 雷 泽 .金 枝[M].汪 培 基 ,徐 育 新 ,张 泽 石 ,译 .北 京 :商 务 印
和本质,“我”指的是人的个体 灵 魂 和 本 质,“梵 我 一 如”也 是 书馆, 2012:189.
阿育吠陀对修行 者 的 至 上 要 求,若 修 行 者 将 自 己 的 个 体 意 [
8]  金 鹏 程 ,谢 波 .“中 国 没 有 创 世 神 话 ”就 是 一 种 神 话 [
J].复 旦
识(小我)与宇宙的最高意识(大我)合 为 一 体,就 能 达 到“人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18,60(
05):89-100,123.
神共通”.中医立足于古代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法,更 注 重 人 [
9]  薛 史 地 夫 .整 合 医 学 与 康 复[M].王 一 珂 ,译 .北 京 :中 国 古 籍
体与大自然的联 系,“顺 应 自 然”“法 于 阴 阳”、躲 避 “虚 邪 贼 出版社, 2018:357-370.
风”是治未 病 的 重 要 手 段;阿 育 吠 陀 因 为 被 印 度 先 民 奉 为 [
10]  维 桑 特 � 赖 德 .阿 育 吠 陀 疗 法 [M].廖 静 芬 ,译 .台 湾 :橡 实
“天启”,带有神性色彩,因此追 求 的 最 高 境 界 是 人 和 天 神 的 文化出版社, 2017:20
-23.
精神互通,这也是两者在哲学思想上最显著的区别. [
11]  佚 名 .黄 帝 内 经[M].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2010:
916,
230.

5  结语 (编辑:宋勇刚)
中国与印度都 拥 有 数 千 年 的 文 明 史,在 历 史 进 程 中 形
成了各自的文 化 特 征 并 传 承 至 今. 据 考 证,中 印 两 国 的 友

兰Q!生塑 垒!兰:!型垒!璺皇!里型坚!坐 !里・!


— 4 —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