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港聞 / 深度報道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撰文:賈婉琳
出版:2020-05-13 17:14 更新:2020-05-15 13:24

Ads By Datawrkz

Advertisement
踏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社會看似已經擺脫「男耕女織」的傳統性別定型,變得更文明、更男女平等。
然而在學科和職業選擇上仍然有男重理工、女選人文的傾向,STEM*教育更是由男生為主導,猶如成為了新
時代的「男耕女織」性別偏見。

香港教育大學教授蘇詠梅及趙永佳近日在報章撰文指出,教大就香港學生對STEM抱負調查了39所中小學、約
4,000名高小、初中及高中學生,發現男生明顯較女生更有意從事科技、科學、數學及工程工作,女生則對醫
療、科學工作以及產品設計較感興趣。兩名學者指出,香港社會對STEM存在性別差異,學校應在課程方面多
下工夫,拉近男女生的差距。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1/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其實,這不是首次有研究發現STEM由男性主導的問題。2018年,香港婦女基金會委託教育大學進行「本地學
生在STEM相關科目及職業選擇上的性別差異」調查,顯示有51.8%女學生正選修 STEM 相關的高中科目,但
大學選修STEM相關學科的女學生則只有 13.9%,有意從事相關工作更僅4.1%,比男生的17.5%少四倍有餘。

*注︰STEM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
統稱。

Advertisement

1
有研究發現,雖然香港女生在科學能力上高於男生,但選擇STEM相關學科的女生比例卻低於男生。(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2/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而且,STEM領域下的男重女輕不只存在於香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
例如在台灣,根據當地教育部2016年的大專院校概況統計,自然科學中女性修讀比例為28%,數學及統計為
33%,工程學則只有13%;另外,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數據,英國大專院校修讀STEM科目的學生中,
女性僅佔比35%,其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女性修讀比例更不足20%;美國勞工統計局2019年的數據顯
示,STEM領域中僅有28%的女性工作者。

男性更有STEM天賦?

在STEM相關的高等教育和工作領域中,男性人數遙遙領先是因為男性能力在這些領域更有優勢嗎?2018年學
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數據反映出,香港女生科學能力明顯高於男生,成績差距為9分。這與考評局的
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中男女生的表現相若,在生物、化學、數學必修部份與物理科取得2級或以
上的女生,比例高於男生。美國密蘇里大學心理學教授David Geary的研究亦顯示,男女在STEM領域的能力
表現並無顯著差異,而女性在其他能力上的表現通常更優。換言之,目前並無研究證明女性是因為能力差異而
難以進入STEM領域。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指出,傳統性別教育及其衍生的男女自信差異、自我期望分歧等,成為了女性投身STEM
的阻力。以上述教育大學的調查為例,60%男生表示會從事科技的工作,但只有30%的女生表示會考慮科技
相關的工作。這種對同一行業的期望差異表明,社會從小培養女孩更柔順、關懷的性格,容易塑造女生對從事
一些直接對人、助人的工作的期望傾向。

Advertisement

教大的調查發現,高小、初中及高中的男生在STEM科目的自我效能均比女生明顯地高。(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刻板印象中對男女在理工能力上的認同差異,更造成了男女在理工學習上的信心差異,進而影響到學業的追求
和自我預期。教大的調查發現,高小、初中及高中的男生在STEM科目的自我效能均比女生明顯地高。換句話
說,即便女生在PISA的測試結果顯示科學能力高於男生,但仍自覺不足。一個典型的心態便是不少在中學
1
STEM科目中獲得佳績的女生,認為自己成績好只靠努力讀書,而男生天生擁有「數感」這些相關天份。值得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3/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注意的是,這現象不只存在於香港。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AAUW)的一項研究更指出,小學二、三年級男
女在數學科表現並無明顯差異的時候,兩者對自我效能評價已有相當的差距。

事實上,當傳統觀念認為男性更擅長理工學習時,家長和學校亦會予以更高期望、更多鼓勵,支持男生深挖相
關知識。這種迥異的性別期望帶來的後天學習資源差距,加深了男女日後在科學能力及就業機會上的差異。

有助保障女性經濟權益

就業市場上,一名STEM從業者往往可以比普通領域的工作者收入更高。因此,男性壟斷STEM的現象也會加
深經濟上的性別不平等,而鼓勵女性投入STEM則可以提供多一條渠道保障女性的經濟權益與獨立。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顯示,男女在STEM領域的能力表現並無顯著差異。(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員Jeff Sossamon的文章提到,在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性別平權較落後的國家,女性參
與STEM的比例反而更高。這是因為這些女性在就學、就業的過程中,有更大的經濟迫切性去選擇這些投資回
報率更高的領域。因此,部份研究認為,鼓勵女性投身STEM,挖掘她們在這方面的潛能,有助於在經濟及事
業層面推動男女平等。
Advertisement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論壇、AAUW等都提到,對產品發展和相關行業來說,女性會考慮到男性所忽略的細節
和層面,讓行業發展更周全。而且,STEM領域的性別平等也意味着兩性在職業刻板印象上的突破,令有志於
人文學科和職業的男性,亦不用受到偏見和壓力。

挖掘女性潛能 創造新世界

有鑑於此,各地政府、跨國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皆致力於幫助女性挖掘在STEM上的潛力。例如聯合國在2015
年決定將每年的2月11日定為「國際女性科學日」,以推動女性科學事業的發展,破除性別偏見。台灣地區對
此多有響應,舉辦了多場科學體驗活動等。
1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4/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不少科技企業開始推出針對女性的培訓計劃,讓女性有機會打破社會偏見,挖掘興趣與潛力。(資料圖片)

西方社會對STEM性別平等的研究深度及廣度都令人驚嘆,不僅關注女性從業者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問題,還開始分析不同種族女性在STEM上的表現,又或比較歐洲諸國女性STEM參與比率差距背後
的原因等,就連電影大熒幕對STEM工作者形象的刻劃是否加深了性別偏見,亦有專門的研究。

企業方面,不少科技企業開始推出針對女性的培訓計劃,讓女性有機會打破社會偏見,挖掘自己在這方面的興
趣與潛力。科技龍頭公司微軟推出「DigiGirlz at Microsoft」計劃,為全球各地15至18歲的女學生提供科技
方面的職業規劃,以及一些可以學到相關知識的夏令營和工作坊。

反觀香港,推動STEM性別平等仍是依靠民間零星的活動與零散的力量,欠缺統籌和有規劃的藍圖。其中一個
例子是匯基書院電腦科主任潘貴才的課程改造,將過去女性不太感興趣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與視覺藝術
結合,讓女學生逐漸體驗該科的樂趣;另一個關於「學校-STEM專家合作」的研究發現,五年級女學生參與
一項有女性環境學家指導的STEM學習活動後,較男生更顯著地提高了對STEM的認識與興趣;「Girls Go
Tech」(簡稱 GGT)計劃則讓女生及早接觸STEM ,對相關工作預先了解。研究結果發表當日更舉辦 GGT聯
校作品博覽,展示延伸計劃的作品,提升了女學生投身該領域的興趣。這些都為香港推動女性STEM發展做出
Advertisement
了貢獻和嘗試,卻未能形成主流力量。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5/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STEM教育多面睇》「教師培訓(體驗篇)」。(教育局影片截圖)

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還在於政府承擔不足。教育局雖將STEM教育納入發展藍圖,但其舉措卻離不開派
錢,然後將具體的改革責任推卸到學校、家庭、企業身上,缺乏具體的統籌規劃。

事實上,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提到,東歐國家在STEM領域上的男女平等或是因為上世紀蘇聯大量
的國家研究計劃,鼓勵女性參與其中,為科學上的男女平等埋下了種子。由此可見,政府的扶持和角色,對推
動女性投身STEM行業至關重要。

因此,政府可以與企業合作,讓女性有更多實踐、了解STEM的機會。另外,政府應該推出相應的津貼計劃,
為投身STEM行業的女性提供支援,令她們擺脫家庭事業兩難全的局面。再者,面對「男理工、女人文」的刻
板印象,政府應加強社會觀念宣傳工作,讓女性發展STEM得到家人、社會的鼓勵與支持。總括而言,目前香
港推動女性投入STEM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政府應制訂詳細規劃,承擔更多具體事務,讓創科發
展與女性平權在香港取得雙贏。

相關文章︰

【STEM教育】中小學同遇困難 豈是大灑金錢就能辦好創科教育?

【STEM教育】摒棄應試文化非朝夕之事 創科教育沒統一指標難推動 Advertisement

【STEM教育】學生創科能力倒退 香港教育走錯了路嗎?

【課室改造.三】在實驗中研習 桌椅靈活排列 學生自由走動

上文刊登自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 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6/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
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STEAM教育 性別歧視 性別議題 性別爭議 01周報

1 0 0 0 0

教育 / 中小學校園

STEAM教育|李炳中學重培養科技信心 $22萬買儀器拓生物科技課程

Advertisement

撰文:盧勁揚
出版:2023-02-01 08:05 更新:2023-02-01 10:26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7/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STEAM / STEM】政府近年提倡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以啟發學生科學及科創能力,近期更加入藝術(Art)成為
STEAM教育。「01教育」走訪多間中小學,準備一系列的STEM教育訪問報道,幫助各位家長了解現時
STEM教育的最新趨勢!

荃灣聖公會李炳中學在創科方面擁有不少成就,校長洪澍及科學與科技推廣主任林嘉嘉老師接受「01教育」
訪問時提到,學校早於2000年起發展STEM教育,貫徹「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的理念,課程着重培訓學生
的解難及創新能力。另外,學校亦設有多個有校本特色的STEM課程,包括因應學生興趣而設立的生物科技課
程,而且該課程更有學生作品代表香港獲得國際大獎。

荃灣聖公會李炳中學以「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為理念,課程着重培訓學生的解難及創新能力。圖左及右分別為校長洪澍及科學與科
技推廣主任林嘉嘉老師。(盧勁揚攝)
Advertisement

讓所有學生不怕使用科技 校本課程發展回應青少年需要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這句話是不少香港人抗拒科技的寫照。不過洪校長卻相信,學生不能怕


科技,而是要有信心使用科技,因為學生未來畢業後投身社會,即使投身會計、醫療及貿易等非創科行業,一
樣有大量機會使用科技。有見及此,校方特別以「STEM for all」為目標,讓全部學生都有機會接觸STEM,
學習相關知識及技能。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8/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學校在初中階段為學生建立鞏固的應用科技基礎後,到高中即使並非修讀理科,仍然有機會接觸科技。洪校長
表示,在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期間,撥出部份課時作「其他學習經歷」(OLE)課程。學生即使沒有
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科(ICT),在中四及中五仍可修讀由教師編寫的校本Python編程課程,強調「釋放出嚟
嘅課時,唔係平均分返畀啲主科就算數,我哋都諗下而家啲青少年有咩需要,(然後)去發展」。

Advertisement
聖公會李炳中學林嘉嘉老師(左)以該校的生物科技課程為例,指設計該課程的主因,是學生從報道得知食物中毒個案未必能夠準確
檢測引起中毒的細菌,引起了他們的興趣。(盧勁揚攝)

生物科技課程回應學生興趣 同學研究獲國際獎項

聖公會李炳中學會按學生需要和興趣設計課程,林嘉嘉老師以該校的生物科技課程為例,指最初設計課程原
因,是學生從新聞報道得知,現時無法準確檢測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引起他們的興趣。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9/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碰巧學校一位舊生是相關範疇的專家,因此邀請他回校分享。該名舊生建議學生設計運用DNA技術的檢測機
器,所以學校成立隊伍進行研究和完成發明,作於2017年參加於美國舉行的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
(iGEM)並奪得銅獎;2019年該校亦有其他學生以另一個研究參加同一比賽亦奪得銅獎。

比賽成績令同學更感自信之餘,亦令他們對生物科技更感興趣。學校於是順勢發展生物科技課程,向優質教育
基金申請12萬元的資助添置生物科技器材,方便學生繼續研究,而學生亦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及其他獎項。

Advertisement

林老師又提到,現時學校是少數在初中階段已設有生物科技課程的學校,因為相關知識深奧,而學校為了開辦
課程特意撥款約10萬購買額外器材,「令到我哋全班嘅中一學生都可以用到嗰啲儀器去做一啲實驗」,
「(而)其實呢啲儀器可能高中讀生物科嘅同學先有機會用,甚至(用都)可能都係一、兩次」。

支持學生登上更大舞台 外地比賽可獲全額資助

洪校長亦提到,除常規課程外,若學生表現優秀,學校會提供額外培訓或抽離式教學,幫助他們踏上更大的舞
台。另外,由於學生大多來自基層,為了讓學生專心出外參賽,不受家庭環境影響,學校會為到外地比賽的學
1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10/11
2023/2/21 上午11:37 新時代「男耕女織」 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生提供全額資助,費用包括機票及住宿等。洪校長期望,資助能夠幫助同學發揮潛質,學生有更多的見識及交
流之後亦能提升其他能力。

洪校長亦提到,除了常規課程之外,如果有學生表現優秀,學校會提供額外培訓或抽離式教學,幫助他們踏足更大的舞台。(盧勁揚
攝)

學校給予學生的大量支援,亦的確成功幫助學生累積大量創科獎項及成就。以香港其中一項最主要的STEM比
賽 —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例,該校在過去20年內已經贏得超過70個獎項;同時,學生在全中國、
德國、美國及瑞士亦有獲得多個比賽的獎項,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美國知
識產權法協會專項獎及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等。

STEAM教育|孫方中書院聘兩名工程學背景教師 思維訓練助教學

STEAM教育|香港真光書院打機學編程 邊玩邊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STEAM教育|青年會中學辦航空課程 50萬翻新課室購模擬飛行器
Advertisement
STEAM|嶺南中學學生發明智箱牛盾 運用3項技術阻止郊區牛食垃圾

01教育 STEAM 教育 中學 生物科技

2 0 0 0 0

正在加載
1

https://www.hk01.com/深度報道/472575/新時代-男耕女織-stem教育的性別差異 11/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