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TBK f3 m4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單元四

古今人和事 —— 小說欣賞

教學一覽表
學習 學習重點 篇章 / 主題 建議
範疇 教節
閱讀 閱讀 1. 認識小說的特點 精讀 1:〈孔明借箭〉 8
2. 認識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精讀 2:〈在烈日和暴雨下〉
3. 認識故事情節的安排 自讀:〈智鬥書生〉
4. 分析環境描寫的手法和作用
5. 分析小說的主題
文言文閱讀 /

寫作 1. 學習運用不同視點事 短篇小說創作 2
2. 學習通過語言、心理、外貌和行動描寫,
塑造人物形象
3. 學習鋪排情節,述故事
4. 學習怎樣描寫環境,渲染氣氛
聆聽 1. 分析小說的情節結構 兩個結局 2
2. 辨析不同的人物形象
說話 1.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構思話語 小說情節對對碰 2
2. 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說話內容
語基 1. 認識文學體裁 —— 小說 1
2. 認識成語
文化 四大名著 1/2
綜合 /
品德 寬宏大量 /
實用 校園訪問 2
語境
評估 單元自我評估表 /
照顧差異 教材教具 延伸閱讀

1. 進階訓練為深層次的比較閱 1. 簡報光碟 • 〈伍圓的話〉、


讀理解,程度較差的班別可 2. 課文朗讀錄音光碟 〈少年傀儡師〉、
以不作選用 3. 基礎閱讀工作紙 《牧羊少年奇幻之
2. 如學生程度較佳,可利用教 4. 強化閱讀工作紙 旅》
師用書內的〈宋定伯捉鬼〉作 5. 課文結構工作紙 • 延伸閱讀工作
比較閱讀 6. 自讀工作紙 紙

文言文閱讀工作紙
寫作訓練工作紙
1. 聆聽教學錄音光碟

2. 增補聆聽工作紙

3. 強化聆聽工作紙
1. 說話教學錄音及錄像光碟
2. 說話訓練工作紙

1. 學習光碟

1. 實用語境錄音及錄像光碟
2. 寫作訓練工作紙
1. 試題庫光碟

2. 單元評估

3. 進展性評估
4. 總結性評估
閱讀一

精讀 1  孔明借箭、

課文結構圖

魯肅奉周瑜之命,以反間計試探孔
明,及後被孔明識破。
魯肅答應孔明,不將他預先洞悉反 交代孔明借
孔明識破周瑜
間計一事告知周瑜,但回去後又對 箭的緣起,
的反間計
周瑜和盤托出。 為下文作引
入。
周瑜得知孔明識破他的反間計,心
生忌恨,決意要斬孔明。

周瑜以軍中缺箭為由,限孔明十天
內製造十萬枝箭。
交代孔明對
孔明承諾於三天交出十萬枝箭,並 周瑜所下的
孔明答應三天 請周瑜納軍令狀。 承諾;指出
交出十萬枝箭 魯肅奉周瑜之命,探聽孔明的虛實。 孔明借箭的
孔 事前準備 。
孔明請求魯肅幫忙準備船隻等物,

借 並請他保守祕密。
箭 首兩日,孔明皆無動靜。至第三日,
孔明密請魯肅一同前往取箭。
孔明坐船近曹操水寨,於重霧中擂 敘述孔明借
孔明到曹操水 鼓吶喊。 箭的經過,
寨取箭 曹操不敢妄動,只命將士向江中胡 突出他的機
亂放箭。 智。
孔明擺好船隻受箭,並於日高霧散
時命軍士收船急回。
孔明成功取箭 由於孔明精通天文、地理、陰陽等, 說明 孔明 成
於曹操 所以能輕易取得十萬餘枝箭。 功借箭的原
魯肅向周瑜敘述事情經過;對於孔 因;道出 周
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自愧不如。 瑜的慨歎。
參考答案

能力學習

一、
1. 孔明在故事中的神機妙算,以及他所表現的膽識,大多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例如孔明只
帶幾百人就渡江到有幾十萬大軍駐紮的曹操水寨借箭;而他不但預測到江中有大霧,也
對曹操的心理瞭如指掌,所借到的箭數又剛好達到周瑜的要求等,這些情節都不無虛構
或誇張的成分。
2. (1) 孔明和魯肅在船上對話的情景。
(2) 曹操寨中的應變情況。
3. (1) 周瑜
(2) 魯肅
(3) 曹操
(4) 周瑜的駐地
(5) 曹操的水寨
(6) 長江大霧
(7) 孔明借箭的前因後果

二、
1. (1) 老實
(2) 善良
(3) 多疑、小心
(4) 神機妙算、軍事才能超卓
2. (1) 忌才,心胸狹窄
(2) 狠毒,工於心計
(3) 狡猾奸詐
(4) 陰險毒辣
3. (1) 神機妙算
(2) 運籌帷幄,從容鎮定

三、
1. (1) 反間計;心生忌恨,決意加害
(2) 十天內監造十萬枝箭;自限於三日內辦妥
(3) 安排船隻草幔備用
(4) 借箭的緣由;孔明的準備
(5) 同往曹操水寨取箭
(6) 調動弓箭手向江中放箭;擺好船隻受箭
(8) 借箭經過;孔明的神機妙算
(9) 孔明神機妙算,自愧不如
(10) 借箭成功的原因
2. (1) 孔明如何化解危機?他怎樣在三日內監造十萬枝箭?
(2) 孔明到底以甚麼方法取箭?
(3) 究竟孔明到哪取箭?怎樣取呢?
3. (1) 在這段對話中,周瑜步步進迫,而孔明似乎亦漸陷圈套,並明言以三日為限及
納軍令狀,其實此時孔明已胸有成竹。這段對話便為孔明三日後利用天文地理等知識成
功借箭的情節埋下伏筆。
(2) 在這段對話中,孔明向魯肅求救,魯肅為人老實善良,自然被孔明的話打動,
這就帶出後來魯肅襄助孔明,替他安排船隻草幔等物料,並守口如瓶不再稟報周瑜等情
節,而最後借箭之事亦得以成功。

進階訓練

1. 楊修能猜出「雞肋」的意思,足見他聰明機敏,但他當眾揭穿曹操的心思,可見他亦愛
好賣弄。
2. 兩篇文章都通過人物的言語、行動去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例如在〈孔明借箭〉中,魯肅
知道周瑜想加害孔明,加上孔明向他求救,於是決定幫助孔明,並為他保守祕密,由此
可見他善良的一面。而在〈楊修之死〉中,楊修看穿曹操的心思,可見他機智過人。
3. 孔明和楊修同樣聰明機敏,善於看穿別人心思,但孔明處處以大局為重,他雖然深知周
瑜的詭計,卻並不說破,只是憑自己的智慧解決難題,這除了表現出他超卓的機智外,
亦顯示了過人的胸襟。相反,楊修雖然機敏,但他恃才傲物,最終招致殺身之禍,可見
楊修只是「小聰明」,及不上孔明的大智慧,所以我較欣賞孔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比較閱讀

宋定伯捉鬼 干寶

南陽 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
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
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
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
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
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
市中下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

注釋:
誑:欺騙。
共遞相擔:遞,交替。全句意即互相輪流背負對方。
略無重:略,幾乎。全句意即幾乎沒有重量。
漕漼:象聲詞。形容水聲。
咋咋然:形容鬼叫的聲音。
索下:索,要求。全句意即要求下來。

問題探究

1. 為甚麼宋定伯能成功捉鬼?
2. 本文篇幅雖短,但同樣具備了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試在橫線上填上各部分
的相關段落和內容。

開端(第 段):

發展(第 段):

高潮(第 段):

結局(第 段):
3. 根據〈宋定伯捉鬼〉和〈孔明借箭〉兩篇作品,宋定伯和孔明在性格上有甚麼相似之處?
4. 這兩篇作品的人物形象均躍然紙上,試分析它們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有甚麼共通點。

答案:

1. 宋定伯沉冷靜,不怕鬼,而且他善於隨機應變,巧妙地消除鬼的疑惑;他還憑機智探知
出鬼的弱點,所以最後能成功捉鬼。
2. 開端(第 1 段):宋定伯夜行遇鬼,並與鬼同行。
發展(第 2 段):宋定伯憑機智成功瞞騙鬼,並探知出鬼的弱點。
高潮(第 3 段):宋定伯把鬼背在肩上時,趁機捉住它。
結局(第 3 段):鬼變為一隻羊,宋定伯把牠賣了,得到一千五百文錢。

3. 宋定伯和孔明同樣機智過人。例如在〈宋定伯捉鬼〉中,當鬼懷疑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時,
宋定伯不但成功瞞騙了它,還巧妙地探知出它的弱點,為後來捉鬼作好準備;而在〈孔
明借箭〉中,孔明利用長江大霧向曹軍「借箭」,同樣是智慧的表現。
4. 兩篇作品皆通過人物對話和行動,帶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例如在〈宋定伯捉鬼〉中,鬼
質疑宋定伯太重,不像是鬼時,宋定伯便以自己是新鬼為理由,巧妙地消除了鬼的疑慮,
這就顯出宋定伯的機智和冷靜;而在〈孔明借箭〉中,孔明預測到三天後長江會有大霧,
又預計到曹軍只會放箭防守,這便突顯出他神機妙算的一面。
閱讀
精讀 2  在烈日和暴雨下
課文結構圖
六月十五日當天,天氣熱得發狂,街
上一點風也沒有,使人覺得憋氣。 以街上各事
上午的天氣 馬路上乾巴巴的,便道上塵土飛揚, 物的情況突
及環境 柏油路也曬化了。 顯天氣的乾
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們,都熱得不願活 燥和酷熱。
動,有些人更中暑了。
祥子拉著空車走了幾步,已覺全身被
熱氣圍著,還因擔心中暑而膽怯。
祥子拉上了個買賣,一跑,就喘不過
以祥子拉車
氣來,且嘴脣發焦,見水就想喝。
祥子在烈日 時的感受,
下拉車的苦 祥子拉到了地方後,褲褂全裹在了身 襯托出他的
況 上;風是熱的,故搧風也未能散熱。 苦況。

祥子到茶館喝茶,坐了良久後,又嘗

試出去張羅買賣,惟天氣熱得使祥子

日 非常難過。
和 下午一時,祥子又拉上個買賣;走了 描述街上灰
暴 幾步,就漸覺有點涼風。 茫茫、冷颼

下 幾陣涼風過後,陽光沒那麼強,惟風 颼的暴風雨
忽然大起來,天邊也出現了 烏雲 。 景象。
下午突變的
天氣及環境 車夫急著上雨布,鋪戶忙著收幌子,
小販慌忙地收拾攤子,行路的加緊往
前奔。

狂風暴雨使一切東西都變得模糊了。

在暴風雨下拉車的祥子全身濕透,被 以祥子寸步
透骨涼的雨水打得不能抬頭、睜眼、 難行及被乘
祥子在暴雨
呼吸及邁步。 客不仁對待
下拉車的苦
祥子請求乘客避避再走,但反被乘客 的苦況,反

厲聲叱罵。祥子拉到後,乘客連一個 映祥子的悲
銅板也沒多給。 慘生活。

參考答案
能力學習

一、
1. (1) 塵土飛揚,跟天上的灰氣結成一片灰沙陣,燙行人的臉。
(2) 被高曬化了。
(3) 乾燥;炎熱
(4) 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
(5) 柳樹的葉子掛層灰土在枝上打捲,枝條沒有動,只是低垂。
(6) 沒有一絲風
(7) 小販不敢吆喝;車夫不敢出車,拉車的也不敢跑,只低頭慢慢地走。
(8) 天氣酷熱
(9) 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
2. (A)捸]D)捸]C)捸]F)捸]G)捸]B)捸]E)
3. 作者所描寫的自然環境其實與祥子息息相關,因為祥子就是在這環境下幹活的。因此作
者力描寫烈日和暴雨下的惡劣環境,目的是襯托出祥子掙扎求存的生活苦況,同時亦突
顯了當時貧苦大眾的辛酸,深化主題。

二、
1. (1) 描寫祥子在暴雨下拉車的情景。
(2) 記述祥子回家後的情況。
(3) 描寫祥子在烈日下拉車的情景。
(4) 描寫天氣的轉變及祥子在暴雨下拉車的情景。
(5) 描述祥子和乘客的對話,以及祥子回家後的情況。
2. 「分法二」較佳,因為更能對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結構模式,而且分法清晰,
易於理解。
(同學自由作答,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即可。)

三、
1.  由於天氣太熱,祥子怕自己會像某些車夫一樣中暑或發痧,所以有些膽怯。
 祥子在暴雨下拉車,全身濕透,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
 祥子向坐車的乘客要求避避雨再走,反被他責罵。下車時,那乘客連一個銅板也沒多
給。
從以上描寫中,可見祥子的生活十分辛酸困苦。
2. 作者對環境作了具體細緻的描繪,不管是描寫烈日下的環境,還是描繪暴雨中的景況,
都是為了襯托祥子拉車生活的痛苦,但更根本的其實是社會的問題。作者提到坐車的乘
客,就是要刻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揭示當時社會的弊病。祥子所受的苦難,並非
單單因為惡劣的天氣,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祥子在暴雨中想找個地方躲避,卻遭叱,
車拉到了,坐車的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祥子的遭遇正是當時低下階層悲慘生活的寫照。

進階訓練

1. 相同之處:
兩篇文章均通過人物行動來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在烈日下
仍堅持拉車,便反映了他勤勞的性格;而在〈孔明借箭〉中,孔明在借箭過程中亦展現
出他的神機妙算。

相異之處:
〈在烈日和暴雨下〉主要是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在〈孔明借箭〉中,
則多用反襯法來突出孔明的形象。
2. 時間:深冬
天氣:陰晦,寒冷
景物:冷風吹進船艙;天空蒼黃;村落蕭索,沒有生氣
3. 兩篇文章所描寫的景物,均有襯托人物心情和感受的作用。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
當刮起涼風時,作者寫「那半天沒動的柳條像猛地得到甚麼可喜的事,飄灑地搖擺,枝
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便烘托出祥子當時「鎮定」的心情;而〈故鄉〉則描寫了一連串荒
涼的景物,藉此渲染「我」的憂鬱和悲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