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5

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10255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Degree 学号:2191233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RESEARCH ON CONTEMPOPARY HAN CHINESE CLOTHING

OF SONG DYNASTY STYLE

学科专业:艺术学理论

研究方向: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姓名:牟金莹

指导老师:卞向阳

答辩日期:2022 年 1 月 11 日
东华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备注

仓平 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胡越 教授 答辩委员会委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刘瑜 教授 答辩委员会委员 东华大学

柯玲 教授 答辩委员会委员 东华大学

王乐 教授 答辩委员会委员 东华大学

刘慧 教授 答辩委员会委员 东华大学

华沙 讲师 答辩委员会秘书 东华大学
学号 

东 华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 郑 重声 明 : 我 恪 守 学 术道 德 , 崇 尚 严谨学 风 。 所 呈交 的 学位 论 文 , 是本 人 在 导


师 的 指导 下 , 独立 进 行研 宄 工 作所 取得 的 成 果 。 除 文 中 已 明 确 注 明 和 引 用 的 内 容外 ,



论 文 不包 含任何 其 他个 人或 集 体 已 经 发表 或撰 写 过 的 作 品 及成 果 的 内 容 论 文 为 本人 亲

 。

自 撰写 ,
我 对所写 的 内 容 负 责 ,
并 完 全意 识 到 本 声 明 的 法 律结 果 由 本 人 承 担 

学位 论 文 作 者 签名 :

4 1 % 

日 期 :
% 2> 年 >月 / 方 日

东 华大 学 学 位论 文版 权使用 授权 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完 全 了 解 学校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位 论 文 的规 定 ,
同 意学 校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送 交论文 的 复 印 件和 电 子 版 ,
允 许论 文被 査 阅 或 借 阅 。 本 人授权 东 华大 学

可 以 将本 学 位 论文 的 全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入有 关 数据库 进行 检 索 , 可 以采 用 影 印 、 缩 印或 扫

描等 复 制 手段 保存 和汇编 本 学位 论文 

保 密 □ ,
在 _ 年解 密后 适 用 本版 权书 

本 学 位 论 文属于

不 保密

学 位论 文 作 者签 名  指 导 教师签 名

: 

W A 年 > 
2 。从年  > 月

日 期 :

月 U 日日 期 :
? 


学 位论文承 诺 书

本 人郑重 承 诺 : 本 人所提 交 的 学 位 论文 为根 据 答 辩 意 见 修 改后 的 定 稿 版 本 。
因 提交 版

本 错误 所造成 的 后果 由 本 人承担 

学位 论文 作者 签 名 t4



日 期 :
泌P 年 》 月 丨 》 曰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摘要

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耀眼的明珠,当今汉服复兴热潮背景下,宋

制汉服成为新的流行时尚,其在汉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具有明

显的服饰风格。近年来,对于宋制汉服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宋代服饰

及其在当代的设计实践,并没有学者运用服装学科的理论框架深入研

究当代宋制汉服的物质构成。

因此,本研究以当代宋制汉服为研究对象,运用宋代服饰的研究

成果,从服饰物质构成的角度出发,对当代宋制汉服的款式、面料、

色彩、纹样、工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基于汉服市场现状,

以当代大众生活中穿用的服饰为落脚点,重点探究宋制汉服的着装形

象和流行风尚。就宋制汉服进行系统剖析,运用眼动技术和问卷调查

探究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对宋制汉服在当下着装情境中的继承创

新情况进行评价。本研究逐层递进,丰富当代汉服的研究内容,也架

起古代服饰与当代汉服间的桥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厘清汉服的发展阶段,分析当代宋制汉服兴起的原因。汉服

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初期汉服复兴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汉族人民的民

族意识,后汉服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为生活化,当下汉服注重服

饰考据的同时,呈现多样化发展,成为时代审美下的时尚服饰。宋制

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汉服因在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熟知,汉服品牌为宋制汉服爱

好者提供多样的选择,其独特的“清雅”风格以及实用性受到现代人

的提倡。

2、当代宋制汉服的传统着装形象比较固定,在新时代有新的表

现形式。传统宋制汉服的配伍较为单一,可大致分为礼仪服饰和日常

服饰。礼服是宋制婚服的主要式样,女性款式的配伍为:霞帔、大袖

衫、褙子、对襟衫、抹胸、百迭裙,男性款式的配伍为:革带、圆领

袍、交领衫、裤。除了婚礼场合,其他礼仪场合更流行已成体系的形

制汉服。日常服饰女性多着褙子(对襟衫)、抹胸、裙(裤),男性多

着圆领袍(褙子)、交领衫、裤。宋制汉服也出现了重要的时代性特

征,褙子是宋制汉服主要的流行款式,在当代成为具有固定特征的指

称;将宋制汉服与时装进行混搭成为潮流;市场上多男性与女性同款

式的设计,鹤氅、襕衫不再是男性专属服饰。

3、当代宋制汉服区别于宋代服饰,在服装要素上具有独特性。

宋制汉服考据文物、图像、文献资料,在当代重新构建传统宋制汉服

和改良宋制汉服两种形式。抹胸、裤多为改良式样,满足现代人的生

活需求;宋制汉服在色彩上偏好低纯度色,以浅色或淡色元素为主,

表现出平淡清雅、洁净自然的质感,与宋代服饰的整体审美追求相一

致;在纹样上,题材多为植物、动物、几何、图像,植物纹样是宋制

汉服运用最为广泛的元素,延续宋代服饰的纹样造型或是当代全新创

作的图案;工艺和面料多使用当代服饰工业生产的条件和产物。

I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4、大众对改良宋制汉服和汉元素的接受程度较高,宋制汉服正

处于多样化的传承之中。当代宋制汉服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两种趋势:

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传统宋制汉服基本贴合宋代服饰审美,风格趋

于稳定,表现出古朴素雅的文化内涵;改良宋制汉服则展现了古今服

饰的文化交融性和时代审美趣尚,以国风设计形式重新诠释宋制汉服,

同时也表现出传统服饰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宋制汉服因款式独特、时尚性强、个性突出而呈现出新颖的时代

气息。大众对宋制汉服的喜好多与个人偏好有关,且存在着同一认知。

即形制是构建汉服的核心要素,当代宋制汉服需保持中缝、接袖、平

缝等古制,运用西式体系裁剪而成的服装需以“汉元素”进行区分。

区别于前中期汉服运动中群众的认知观念,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是以

审美引领的汉服文化,大众对其多样化发展的包容性也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宋制汉服;汉服;服饰风尚;继承创新

II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RESEARCH ON CONTEMPOPARY HAN CHINESE CLOTHING

OF SONG DYNASTY STYLE

ABSTRACT

Hanfu is the shining pear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nfu revival,
Song Dynasty Hanfu has become a new fashion which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nfu and
has obvious dress style. In recent years,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ong Dynasty Hanfu focuses
on the Song Dynasty costume and its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creation practice, without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stume discipline to study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ong Dynasty Hanfu.
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Song Dynasty Hanf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ong Dynasty costume, carries on the all-round and multi-angle research on the style, fabric,
color, pattern and technology of the contemporary Song Dynasty Hanf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th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nfu marke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ress image and fashion of Song Dynasty Hanfu by taking the clothes used in contemporary
public life as the foothol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ong Dynasty Hanfu, exploring
the public's cogni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Hanfu based on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kes an eval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Hanfu. This research has enriched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contemporary Hanfu layer by
layer, and also builds a bridge between ancient clothing and contemporary Hanfu.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Hanfu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Song Dynasty Hanfu. Hanfu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revival of Hanfu aims to arouse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the Han. Later, Hanfu becomes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re life-oriented. Song Dynasty Hanfu is well known to the public
due to its wide spread on media platforms. Hanfu brands provide lovers with various choices of
Song Dynasty Hanfu. Its unique "elegant" style and practicality are advocated by modern people.
2. The traditional dress image of Song Dynasty Hanfu is relatively fixed, and there are new
forms of express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Song Dynasty Hanfu is relatively
IV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simple,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ceremonial clothing and daily clothing. The ceremonial
clothing is the main style of wedding dress. The matching modes of female styles are Xiapong,
large-sleeved blouse, Beizi, double-breasted blouse boob tube top and beaded skirt. The modes of
male styles are leather belt, round collar robe, cross-collar blouse and trousers. In addition to
wedding occasions, other ceremonial clothing are more popular in the form of a system of Hanfu.
Daily dress is painted beizi (double-breasted blouse), boob tube top, skirt (trousers) for the women,
round collar robe(beizi), cross-necked blouse and trousers for the men. The Song Dynasty Hanfu
also ha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eizi is the main popular style of the Song Dynasty
Hanfu and becomes a reference with fixed style features in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Mixing Song
Dynasty Hanfu with fashion clothing has become a trend; There are many men's and women's
designs in the market. The Hechang and Lanshan are no longer exclusively for men.
3. The contemporary Song Dynasty Hanfu is unique in costume element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ong Dynasty costume. By examining cultural relics, images and documents, Traditional
Song Dynasty Hanfu and Improved Song Dynasty Hanfu are reconstructed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Most of the styles of breast dressing and trousers are improved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life.
The Song Dynasty Hanfu prefers low-purity colors, with light color elements, showing plain,
elegant, clean and natural textur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verall aesthetic pursuit of Song
clothing. In terms of patterns, the themes are mostly plants, animals, geometry and images. Plant
pattern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elements of Song Dynasty Hanfu, which continue Song Dynasty
clothes or new patterns created in contemporary times. The craft and fabrics use the conditions and
products of the contemporary clothing industry.
4. The public has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Improved Song Dynasty Hanfu and Han
elements, Song Dynasty Hanfu is in the process of diversified inheritance. There are two trends in
the overall style of Song Dynasty Hanfu: traditional style and modern style. The traditional style
basically fits the Song Dynasty costume aesthetic which tends to be stable, show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simple and elegant; The modern style of Song Dynasty Hanfu shows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from ancient to modern costumes and t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The Times, reinterprets
the Song Dynasty Hanfu in the form of national style design, it also shows the unity of the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Song Dynasty Hanfu presents a novel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tyle,
strong fashion and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The public's preference for the Song Dynasty Hanfu is
mostly related to personal preference, and there exists the same cognition. That is, shape and form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constructing Hanfu. Song Dynasty Hanfu should keep the ancient systems
such as middle seam, sleeve connection and flat seam, and the clothes tailored by western system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Han elements". Different from the cognition concept of the masses in
V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s of Hanfu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ng Dynasty
Hanfu is the culture of Hanfu led by aesthetics, and the public's tolerance to its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s also increasing.

MOU Jinying(Art Theory)


Supervised by BIAN Xiangyang

KEY WORDS:Han Chinese Clothing;Hanfu;finery;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V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7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9
1.5 研究范围及术语界定........................................................................... 10
2. 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分析..................................................................... 12
2.1 汉服与汉服运动................................................................................... 12
2.2 宋制汉服的兴起................................................................................... 16
2.3 宋制汉服的传播................................................................................... 19
2.4 本章小结............................................................................................... 26
3. 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形象分析..................................................................... 28
3.1 宋制汉服的着装情境........................................................................... 28
3.2 宋制汉服的着装配伍........................................................................... 32
3.3 宋制汉服的着装特征........................................................................... 36
3.4 宋制汉服的着装风格........................................................................... 39
3.5 本章小结............................................................................................... 42
4. 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分析..................................................................... 43
4.1 宋制汉服的款式................................................................................... 43
4.2 宋制汉服的面料、色彩、纹样........................................................... 59
4.3 宋制汉服的工艺................................................................................... 64
4.4 本章小结............................................................................................... 66
5. 当代宋制汉服的认知分析............................................................................. 68
5.1 眼动实验设计....................................................................................... 68
5.2 问卷调查设计....................................................................................... 75
5.3 结果与分析........................................................................................... 77
5.4 本章小结............................................................................................... 86
6. 总结与展望..................................................................................................... 87
6.1 主要结论............................................................................................... 87
6.2 展望....................................................................................................... 89
参考文献.............................................................................................................. 90
VI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附录一 当代宋制汉服形制及命名的主要参考................................................ 94
附录二 2020 汉服品牌 TOP50 ........................................................................ 106
附录三 关于“宋制汉服”的问卷调查 .............................................................. 107
附录四 关于“宋制汉服”的主要访谈记录 ...................................................... 11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13
致谢.................................................................................................................... 114

VIII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正不断加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样复兴
之势。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形象的主要象征。
近年来,伴随着汉服复兴潮流,汉服市场逐渐完善,汉服爱好者群体也越来越庞
大,一些汉服团体、组织或个人,自发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和展示汉服,大众
对自身的民族服饰也越来越感到自豪和自信。
宋制汉服已经成为当代汉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服具有代
表性的集成体系之一。当前宋制汉服也已经初步呈现模式化和集中化的发展趋势,
以“宋”为主题的汉服活动在近年也愈发活跃,汉服品牌也不断开发各类宋制汉
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宋制汉服因质朴恬淡的文雅风格以及美观实用
的特征,在当代流行的三大朝代形制汉服(唐制、宋制、明制)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今时代,宋制汉服在继承宋代服饰形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
流行服饰的一部分,衍生出不同的形式。目前市场上的宋制汉服产品主要来源于
汉服品牌,也面临着命名混乱、质量层次不齐等问题,难以满足宋制汉服消费者
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人们对汉服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对“宋制汉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
待,具备实用功能和美观功能的宋制汉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目前对汉服
产业的研究颇为丰富,但至今尚无文章对宋制汉服作专类研究,从汉服流行的视
角去剖析汉服在当代的继承与创新。因此,研究关注宋制汉服的市场情况,对宋
制汉服进行系统性研究。

1.1.2 研究目的
基于宋制汉服的市场现状,对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形象和服装要素进行提炼,
明确宋制汉服对宋代服饰的继承以及发生流变而表现出的新形式。依托眼动实验、
问卷调查及访谈探究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情况,针对研究结果分析原因,使宋
制汉服的多样性发展更具有依据。

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1.3 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汉
服文化是自成体系的中华文化,以宋制汉服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从小范围辐
射到整个汉服文化,带领我们深入领会传统服饰风尚,推动中国传统服饰及其文
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理论意义
研究关注作为流行服饰的宋制汉服,全面系统地深入探讨当代宋制汉服的着
装形象、物质构成及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情况,为宋制汉服的继承发展提供理
论依据,丰富当代汉服的研究角度和内容,也为其他形制汉服的研究提供参考维
度。

1.2 研究现状

1.2.1 当代汉服相关研究
现阶段关于汉服的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针对本研究课题,将当代汉服的相
关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汉服的概念、汉服复兴运动、汉服的构成及传播研究。
一、汉服的概念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汉服”的概念随着汉服运动的开展而不断进行修正、完善。最初将其定义
为明代以前,汉民族所着服饰,指约公元前黄帝即位至公元 17 世纪中叶(明末
清初),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
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特征,明显区别于其
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即仅包括明末清初以前汉族人的“古装”。
随着汉服的传承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该以时间的局限性,把汉服
框定在“古代”的范畴,应该以现代的实践产物来描述汉服的概念,因而汉服不
再只定义为古代历史阶段汉族所着服饰,渐渐衍生出“现代汉服”的定义和分类。
同袍的《现代汉服体系 2.0 版》、刘荷花的《汉服基本形制与裁剪制作》、琥璟明
的《当代汉服定义及体系框架 2.0 版》发表在公开网络,都为现代汉服体系的传
播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当代,受到较大认可的汉服概念源于周星、杨娜、张梦
玥发表的《从“汉服”到“华服”: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服装”的建构与诉求》,
文章清晰区分了“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明晰汉服的内涵。
“现代汉服”指在继承“古代汉服”的基础上,体现汉民族传统服装风格、
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表现汉民族文化特征、寄托汉民族情感、凝聚民族认同,并明显与其他民族服饰
相区别的、由人民群众自主演化的、为现代人服务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1]。
关于汉服概念的相关研究为界定“当代宋制汉服”相关术语提供了明确的方
向。
二、汉服复兴运动
当代汉服运动,发源兴起于 2003 年伊始,至今还在不断发展。一部分学者
关注从古代服饰到现代汉服的变迁,如白建军横向比较、纵向剖析战国时期胡服
骑射和汉服运动服饰事象,勾勒出服饰发展的基本轮廓[2];郭周卿归纳总结汉服
复兴运动的特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诉求与发展动力[3]。另一部分学者则关注汉
服复兴运动的价值问题,如张跣认为汉服运动是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
“历史的倒退”[4];
从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角度将其归结为“民族意识退化”、
高子茜站在民俗学的角度,重点关注汉服运动内部改良派和复原派的观念取向和
实践路径[5];许彩云则通过国内汉服运动的发展轨迹及其实践活动证明汉服文化
的价值,以符号学和传播学视角分析汉服符号的传播要素,并总结当前汉服文化
的发展、汉服在跨文化传播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6]。
这类研究为“宋制汉服”在当代汉服中的传承背景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三、汉服的构成及传播研究
冀子辉的《“现代汉服”款式结构特征研究及数字化实现》对“现代汉服”
进行款式分类,并确定“现代汉服”的主要形制[7];马舒舒在《传统汉服平面结
构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研究》中以传统汉服的平面结构为核心,从服装结构
角度寻找汉服平面结构与现代化应用的内在关联性,创新运用于现代服装产品的
结构设计[8]。针对汉服的款式、色彩、面料等方面的研究,为“宋制汉服”的基
本构成提供参考维度,有助于对宋制汉服款式进行全面、准确的分类。
肖晨薇的《新媒体环境下“汉服文化”传播现象研究》对汉服文化的传播内
容、传播渠道即传播方式进行详细的阐释。罗天宇的《汉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
究——以罗·汉汉服品牌为例》以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角度着重探究汉服品牌在

[1] 周星,杨娜,张梦玥.从“汉服”到“华服”
: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服装”的建构与诉求[J].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2019,33(05):46-55.
[2] 白建军.从胡服骑射到汉服运动——试论服饰改革的原动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45-47.
[3] 郭周卿.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32(05):59-62.
[4] 张跣.“汉服运动”
: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04):65-71.
[5] 高子茜.汉服运动中改良派与复原派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 许彩云.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D].山西大学,2020.
[7] 冀子辉.“现代汉服”款式结构特征研究及数字化实现[D].东华大学,2016.
[8] 马舒舒.传统汉服平面结构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视觉形象上存在的问题,对目前汉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现状提出优化策略[9]。王
继雯以“中国华服日”为研究对象对汉服的传播现状做了分析,并从商业及政府
层面对汉服的传播提出建议[10]。曹馨月以汉服为例,研究汉服等传统文化在抖音
短视频平台上形成潮流的传播特征[11]。汉服传播形式的相关研究为“宋制汉服”
市场的整体模式提供了研究内容与角度。
《汉服通论》[12]、
另外,在著作方面, 《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13]、
《汉
服怎么穿》[14]、
《汉服审美》[15]围绕汉服的定义、应用实践核心问题,用以论证
当代汉服与古代服饰之间的接续与传承。以“汉服”本体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对本
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宋制汉服的构成、流行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框架及
理论依据。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汉服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说法,对汉服运动的研究侧
重对现象的阐述总结。关于汉服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汉服的消费、汉服文化,针
对当前汉服发展局势做出评议,较少深入分析时尚现象。以社会学、美学视角出
发,研究当代具体形制的汉服也较少。但关于汉服的丰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
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背景资料,为当代“宋制汉服”发展现状、市场的分析提
供了参考。
四、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截止 2021 年末,专门针对当代宋制汉服的研究很少,大多以宋代一类服饰
或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在当代进行设计创新实践。如张然的《南宋女性背子形制
特征研究与设计创新》[16]、洪招治的《中国宋代汉族女子服装褙子研究》[17]、隋
佩娴的《中国传统褙子对现代女性服饰风格的影响》[18]、卿源的《宋代褙子考析
及其文化内涵》[19]都通过对宋代褙子的研究,探究宋代褙子在当代的设计应用实
践。张珣的《宋代服饰审美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传承与创新》[20]、《宋代服饰审
美文化在现代服装产业中的应用研究》[21]着重研究宋代服饰文化与当今时装设

[9] 罗天宇.汉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罗·汉汉服品牌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20.
[10] 王继雯.现代汉服文化传播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1] 曹馨月.汉服在抖音平台上形成潮流的传播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67-68.
[12] 杨娜,张梦玥等.汉服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
[13] 冯琳,何志攀等.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14] 颜紫陌.汉服怎么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15] 张灏.汉服审美[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16] 张然.南宋女性背子形制特征研究与设计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8.
[17] 洪招治.中国宋代汉族女子服装褙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8] 隋佩娴.中国传统褙子对现代女性服饰风格的影响[D].青岛大学,2020.
[19] 卿源.宋代褙子考析及其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21.
[20] 张珣.宋代服饰审美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传承与创新[J].山东纺织经济,2019(01):55-57.
[21] 张珣.宋代服饰审美文化在现代服装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47(12):17-19.
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计相融合的可能性,尝试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动我国服装创意产业文化的
发展。
另外,还有研究提取宋代元素和特征应用于现代服装产业。如王晨佳子的《浅
析宋代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在宋代服饰和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实践过
程中总结出设计思路[22];曹大威等的《宋代佛塔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整理
归纳宋代佛塔元素的造型和装饰特点,提炼出佛塔元素的艺术形式并将其应用在
服装设计中[23];马浩源的《宋代美学思想在当下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则以服装设
计的角度出发,探究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能性[24]。
本文重在对宋制汉服进行系统性梳理,探讨宋制汉服的市场以及流行现状,
从当代流行服饰的角度出发,基于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情况,明确宋制汉服在
当代的发展情况。

1.2.2 宋代汉族服饰研究
宋代汉族服饰研究,主要指对宋代汉民族服饰的研究。目前国内有关宋代汉
族服饰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立足服装本体的历史演变,完整、系统地论述服饰发展史。这类研
究立足于考古实据、相关古籍和留存图像资料对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进行纵向的
梳理和考证,涉及宋代汉族服饰的研究有两种类型。
一是作为朝代的服饰发展脉络被包括在古代服饰史中,此类研究清晰展现出
宋代服饰前后的递嬗、传承以及特色。如周锡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25]、黄能
馥和陈娟娟的《中国历代服饰艺术》[26]、周汛和高春明的《中国历代服饰》[27]等,
宋代服饰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古代某个类别服饰发展的研究,如
罗微在《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中将古代汉族女性“服”的形制划分为主服、
首服、足服,探讨了款式在不同时代的流变情况,自然也包括宋代时期[28]。
二是宋代汉族服饰的专题研究。张蓓蓓[29]、段先惠[30]、谭静静[31]、安语昕

[22] 王晨佳子.浅析宋代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4.
[23] 曹大威,薛再年,王宏付.宋代佛塔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2,49(08):37-42.
[24] 马浩源.宋代美学思想在当下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7.
[25]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257-332.
[26]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255-283.
[27]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62-197.
[28] 罗微.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29] 张蓓蓓.宋代汉族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0] 段先惠.宋代妇女日常服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1] 谭静静.宋代士大夫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32]
、张林淼[33]等采用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阐述不同阶层宋代服饰在社
会形态下的基本构成以及服饰特色形成的原因。另外,还有根据服饰类别(褙子、
冠饰等)、服饰物质形态(服饰造型、色彩、面料、纹样等)的某一方面进行深
入研究,立足大量中国染织服饰史的资料文献和成果性文献等材料,运用艺术学
与服装学等理论进行单项研究。
第二类是运用社会学、美学等与服装学科相关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侧重
于宋代服饰的艺术文化。
一是系统地考察和梳理宋代服饰的审美追求,对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现象
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祁嘉华在《中国历代服饰美学》中从宋代社会的基本
“自然美”的宋代服饰时尚[34];蔡子谔
精神出发,运用实证,归纳出“古朴美”、
在《中国服饰美学史》中以服饰的嬗变、创新总结宋代衣冠的审美文化,分析各
类阶层的审美趋向及其特征[35]。其他还有洪招治[36]、王雪莉[37]、林琳[38]等都曾
对宋代服饰的流行时尚作出解析。
二是探究宋代服饰特征与社会思潮、生活习俗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展现
宋代服饰风貌。如张蓓蓓的《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探微》[39]、束霞平的《北
宋初汉族男性服饰特征探微》[40]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不同社会阶级的服饰样式、
着装方式及装扮习俗的研究,从服饰制度的沿袭、款式审美的变迁等方面解析宋
代审美趋向、精神文化追求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宋代服饰的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泛,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实物图像资料与文
献相结合的考证方式也不断增强宋代服饰的论证科学性。考古出土资料与文献资
料也为本课题的纵向横向对比,提供了范本,并为宋制汉服的分析提供充分的文
献资料,也是探究当代宋制汉服继承与流变内容的研究基础。

1.2.3 眼动仪在服装领域的研究
眼动技术,即视线追踪技术(Eye Tracking),通过眼动仪等先进设备记录眼
球运动情况,可以直接反映被测者的视觉运动规律,从而揭示被测者的心理认知
过程和对视觉元素的刺激反应,作为感性工学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

[32] 安语昕.宋代平民服饰研究[D].西北大学,2015.
[33] 张林淼.宋代皇后服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9.
[34] 祁嘉华.中国历代服饰美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6-150.
[35] 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607-725.
[36] 洪招治.论宋代服装优雅的几个元素[J].群文天地,2012(16):89-90.
[37] 王雪莉.从理学到审美习俗:论宋代服饰的流行时尚[J].黑河学刊,2012(06):16-18.
[38] 林琳.“程朱理学”对宋代服饰审美特点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5(24):43-44.
[39] 张蓓蓓,束霞平.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探微[J].丝绸,2013,50(12):66-70.
[40] 束霞平,张蓓蓓.北宋初汉族男性服饰特征探微[J].丝绸,2015,52(09):58-64.
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其中,在服装风格方面,胡凤培的《女上装品牌风格认知眼动研究》利用眼
动跟踪技术对影响服装风格的造型因子进行评价[41];邵丹的《基于眼动实验的服
装品牌风格意象认知探析——E 品牌上装风格案例研究》基于产品意象认知理论,
从服装造型和风格角度出发,结合眼动跟踪技术,建立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之间
的对应关系[42]。
在特征提取方面,徐娟芳的《传统服饰凤纹的文化构成及其典型度》建立凤
纹部件与文化寓意的对应关系,使用眼动数据提取凤纹文化元素典型部件并根据
典型度进行排序[43];郜雅的《基于视觉感知的快时尚女装购买偏好研究》提取快
时尚女装外观属性的大致轮廓后,通过眼动实验设计探究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属性
的偏好情况[44];张嘉楠的《基于眼动实验的畲族服饰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对畲
族服饰特征结构进行解析,提取不同地区畲族服饰的关注点区域并进行排序[45]。
在创新设计方面,马冬阳的《服装非对称外观轮廓设计的视觉均衡感研究》
提炼出服装非对称设计中利于营造视觉均衡感的设计手段和注意点 [46];陈叶洁
的《基于眼动仪的针织服装细节设计探讨》通过眼动仪测试消费者对针织服装的
视觉热点,关注针织服装的细节部分,提出设计理念[47];贾双的《基于眼动仪试
验的针织服装图案部位量态设计》归纳总结出图案部位量态设计对针织服装时尚
度的影响[48]。
更多眼动仪的应用研究为评价当代宋制汉服提供了研究方法,汉服产品商业
化比较明显,在标准化上有许多问题丞待解决。感性工学作为量化消费者对汉服
真实感受的手段,眼动技术作为服装研究领域新兴技术,可为当代宋制汉服的认
知分析提供一个思路,为宋制汉服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41] 胡凤培,苏晓华,郭建伟.女上装品牌风格认知眼动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9,15(02):27-29+32.
[42] 邵丹,朱莉思.基于眼动实验的服装品牌风格意象认知探析——E 品牌上装风格案例研究[J].东华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2):240-246.
[43] 徐娟芳,张三元,董占勋.传统服饰凤纹的文化构成及其典型度[J].纺织学报,2013,34(07):137-142.
[44] 郜雅.基于视觉感知的快时尚女装购买偏好研究[D].东华大学,2014.
[45] 张嘉楠.基于眼动实验的畲族服饰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46] 马冬阳,周洪雷,王云仪.服装非对称外轮廓设计的视觉均衡感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2(03):196-199+220.
[47] 陈叶洁,吴丹萍,王佩国.基于眼动仪的针织服装细节设计探讨[J].现代纺织技术,2013(6):25-31.
[48] 贾双,章依凌.基于眼动仪试验的针织服装图案部位量态设计[J].针织工业,2018(4):57-60.
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从汉服复兴这一社会背景,重点关注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在现有宋代
汉族服饰以及宋代服饰审美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梳理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和
时尚流行现象。通过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情况分析当代宋制汉服传承过程中的
变化。
一、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汉服复兴运动背景引入宋制汉服的
发展现状,在当代汉服中的整体传承情况,分类、归纳、总结出宋制汉服的流行
传播方式。
二、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形象分析。分析其着装情境以及基本配伍,从传统
宋制汉服、改良宋制汉服两种类型阐述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特征和着装风格。
三、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分析。以宋代汉族服饰资料为参照,深入调查
当代汉服市场,对宋制汉服进行款式分类,并阐述其面料、色彩、纹样、工艺的
运用情况,对当代宋制汉服基本构成的继承和流变进行解析。
四、当代宋制汉服的认知分析。根据田野调查、眼动实验、问卷调查结果,
解析宋制汉服的传承价值及发展过程中大众对其的认知情况,完善宋制汉服继承
创新体系的理论建设,为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提供依据。

1.3.2 研究创新点
(一)内容创新
关于汉服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大多以不同视角总结归纳整个汉服运动
或是汉服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但是目前未见有从基础构成、
流行风尚的角度研究汉服,也几乎没有对宋制汉服的研究。
(二)角度创新
将“宋制汉服”放在当代流行的角度进行界定,以当代宋制汉服为建构起来
的服饰体系,与“宋代服饰”进行区别,厘清传统服饰在当代继承与流变的情况,
关注汉服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宋制汉服的态度和消费倾向,使得“宋制汉服”在符
合大众认知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
(三)方法创新
运用眼动技术用于宋制汉服的认知评价,为汉服的继承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将人们对宋制汉服难以表达出来的感受和意象翻译为设计要素,为当代宋制汉服
的设计与发展提供量化方法。

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参阅大量文献,了解有关宋代服饰和汉服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
厘清所需概念、研究现状,整理相关资料和技术手段,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通
过调研、访谈、问卷和眼动技术,探讨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结果。
(1)文献资料法: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查询与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对宋
代服饰及其风尚进行深入了解,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及图像资料,同时深入研
究感性工学理论及眼动追踪实验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
础及技术支持。
(2)访谈法:对专家进行访谈,明确“宋制汉服”的定义、风格及形制;
对汉服爱好者进行访谈,了解宋制汉服的基本市场情况。
(3)眼动追踪法:通过眼动实验得出大众对宋制汉服风格的偏好,根据注
视点在不同特征部位的集中程度、各视觉元素区域注视时间的长短等指标,从而
确定大众对宋制汉服造型风格的认知差异。
(4)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对汉服爱好者和普通大众群体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而为结论提出有效证明。
(5)田野调查法:为了确保研究的正确性,走访现存宋代服饰文物的博物
馆、展览以及汉服线下店铺、体验店,并与汉服爱好者一起参与汉服相关主题活
动。

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4.2 技术路线

图 1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范围及术语界定

1.5.1 研究范围
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着装形象及大众对宋制汉服的
认知情况,分析其与宋代汉族服饰的异同,厘清继承与流变的情况。研究的对象
为体服部分,包裹身体由内而外、功能完备的服装和配件,暂时不包括首服、足
衣。

1.5.2 术语界定
(1)当代
“当代”通常意义上是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大体界定时
间是 20 世纪 40 至 50 年代以后的时期。本文以 21 世纪初汉服运动的开端为起
点,因此,研究的宋制汉服在时间上皆属于“当代”范畴。
1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2)汉服及宋制汉服
综合当代汉服概念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界定,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当代宋制汉
服,仅属于“现代汉服”,不包含“古代汉服”。“宋制汉服”指在当代,人们依
据宋代时期汉民族所穿服饰重新建构的服装样式,包括“传统宋制汉服”和“改
良宋制汉服”两部分。“传统宋制汉服”主要是以宋朝汉民族服饰的具体样式为
依据,有明确来源的服饰。“改良宋制汉服”是新时代背景下,保留宋代服装框
架再创造重构的服饰。
(3)宋代服饰
960 年至 1279 年,中国历史上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宋代时期汉民族服饰
的集合。本也属于“汉服”的范畴,但本文所界定的“宋制汉服”属于当代语境,
因此以“宋代服饰”进行阐述,与“宋制汉服”进行区分。

1.5.3 说明
本研究遵从汉服群体的专有名词,只因以服装专业角度研究宋制汉服,从服
装设计、服装流行等角度去解释和说明宋制汉服在当代的发展、构成及流行情况,
故基于研究内容界定出研究范围及相关术语。

1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2. 当代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汉服与汉服运动

关于汉服的史料记载有很多,最早的文物记载来源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
简牍: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即出现了“汉服”二字。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西汉蔡邕《独断》中的“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礼》无文。”最早的正史记载为《汉书》:
“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其他
类似的还有《辽史》记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
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汉服,黄帝始制冕冠
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
汉服。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
《清稗类钞》:
“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汉服,令俱秃发。”等等。古代时期,
“汉
服”一词主要用于其他民族标识汉族人穿着的服饰[49],汉服也成为汉族对自身文
化认同的象征。
但由于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制度,禁止汉族人民穿戴自己的服饰,以削
弱汉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汉服因此逐渐边缘化。与“韩服”“和服”不同,汉
服在民族服饰的传承上,出现断裂现象。再加上后期辛亥大革命后,人们的思
想、生活方式都逐渐西化,民族服饰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许多普通群众
对汉民族的服饰也有错误的认知。
“汉服”在当代的概念,最早由服装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的
爱好者提出而来[50]。从出现到形成,时间集中在 2001 年至 2003 年之间[51]。如
图 2 所示,2001 年 10 月,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结束后,各领导人
的新唐装合影引起不少的讨论,但多数人认为新唐装不能代表中国服饰。2002 年
2 月 14 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在网络上发表“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一帖,
引起热议,其详细梳理出汉民族服饰的式样及风格,同时提出服饰、政治与文化
认同三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奠定汉服运动的理论框架之作[52]。
(一)第一个阶段——复兴

[49] 杨娜.“汉服”的概念内涵与汉服体系的建构路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34(06):78-87.
[50] 马胜亮.“服”以载道—汉服的文化内涵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51] 许彩云.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D].山西大学,2020.
[52] 高子茜.汉服运动中改良派与复原派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如图 3 所示,2003 年 11 月 22 日,来自河南郑州的王乐天先生穿着传统汉
民族服装走上街头,被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报道,引起各界人士对
中国传统文化和汉民族服饰的热烈讨论。王乐天先生所着的汉服款式虽然有些简
陋,从现在来看,形制结构也有错误,但作为“当代汉服第一人”,穿着自己一
针一线缝制的汉服,不顾社会的目光,勇敢走上街头,其推广汉服的坚定决心也
得到许多人的响应。以此事为标志,汉服运动自此拉开序幕,掀起汉服复兴的热
潮。因此,2003 年也被称为汉服运动元年。

图 2 2001 年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 图 3 穿着汉服 图 4 璇玑姑娘在


的“新唐装” 上街的王乐天 英国演奏竹笛

初期阶段的汉服运动,由崇尚汉文化、热爱华夏的群体组成,关注汉族的民
族状况,民族思想占主导地位。“汉服运动”的复兴口号为“华夏复兴,衣冠先
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旨在恢复汉服礼仪,唤起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最初的汉服实践形式,为一些先行者,自发查阅文献资料,或是评判性模仿
影视剧形象进行制作,初期的形制也多为曲裾和襦裙。此时的形制大多不算正确,
大众对汉服的认知也不够深刻,如将曲裾误认成“和服”而引发社会问题,使得
同袍群体更自觉推动汉服文化。同袍群体以论坛、新浪博客为主要的线上动员及
宣传平台,线下集体穿着汉服为主要实践形式,应对大众对汉服的偏见和争议。
汉服的发展大体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致力于形制
的研究,复原古代汉服,强调汉服的基本构成要素。如 2007 年开始,刘帅组成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考据文物,研究古画、壁画,寻找原材料进行染色、织布,
再现服装的形制、配色、纹样,于 2009 年复原了汉、唐、东晋三套衣裳。
(二)第二个阶段——扩容
2011 年左右,汉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相比于复兴时期的民间草根阶段,
参与者层次的上升使得汉服变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2012 年,璇玑姑娘在英
1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国街头身着汉服,演奏竹笛,照片被广泛流传,使得汉服再次为大众所关注(图
4)
。其致力于推广传统文化,主张复兴并非复古,“汉服”除了作为衣裳外,也
是传统文化礼仪的载体。
汉服复兴发展的线上阵地主要为论坛和贴吧,汉服复兴者以网络平台为媒介,
共同探讨汉服文化,致力于汉服文化复兴。后也逐渐呈现线下扩容发展趋势,形
成汉服相关组织和团体,表现出地域化特色。这一阶段汉服的发展也注重形制和
设计感,汉服进入发展高潮,与之相关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2012 年前,地方性社团主导传统服饰与传统节日、礼仪、民俗活动相结合,
“汉服”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由于过度的文艺化,汉服的定义也在“舞台演
出服”与“民族重大仪式服饰”属性之间摇摆。2012 年后,汉服文化活动呈现出
政府、社团、商家、名人四方合力新局面,但汉服的应用属性模糊“古装 cos 服”
和“节日礼服”的界线[53]。这一阶段,大型汉服文化活动最为出名的是 2013 年,
著名词作家方文山在西塘举办的首届汉服文化周,影响范围甚广,热衷于汉服文
化的民众以实践形式积极复兴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服饰文明。
(三)第三个阶段——兴盛
2015 年 4 月,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汉服复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和认可。如表 1 所示,百度“汉服吧”会员人数于 2015 年 6 月已超过 50 万人,
在 15 年后更是快速增长,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随着汉服相关组织不断扩张,汉服爱好者群体也在持续壮大,新的问题也随
之而来。在探索“汉服”复兴这条道路中,现代产生的改良款式能否被纳入汉服
的体系依旧引起多次争议,有两派观点在整个汉服爱好者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
一派推崇改良,在原有材质、形制或是审美上进行改善,以适应现代日常生活,
为大众所接受,更倾向于给汉服注入新的元素;另一派则坚持复原,依据古籍记
载和留存文物,致力于再现文化模式生活,所有的设计都要有严谨的考据。

表 1 百度贴吧“汉服吧”关键时间点会员人数
时间 人数 时间 人数
2月 7万 2013 年 8月 20 万
4月 8万 4月 30 万
2012 年 6月 9万 2014 年 6月 32 万
7月 10 万 11 月 40 万
9月 11 万 2015 年 6月 50 万

[53] 《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2021 年版——讲述十八年汉服复兴史(总录)[OL]. (2021.11.22) [2021.11.27].


https://mp.weixin.qq.com/s/b9FO1WYdEpyiExRPmWp9ug
1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1 月 12 万 10 月 55 万
12 月 13 万 2月 60 万
2016 年
1月 14 万 5月 65 万
2013 年
3月 15 万 2019 年 8月 100 万

新时代,大众对传统文化重视的回潮,也为汉服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年轻人愈来愈关注传统文化,新时代消费主力人群自我实现、追求社交认同的消
费心理以及新媒体交流平台的兴起,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作为人们心理需求
的外在展现,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这个阶段也是汉服商家爆发的时期,除了重回汉唐、如梦霓裳等传统汉服品
牌,各式各样的汉服电商品牌接连而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网络名人和 IP
品牌凭借个人流量和影响力联结资本市场,推动汉服产业加速前进,
“汉服运动”
的概念也逐步淡出。
被人熟知的女演员徐娇,不断助力推广汉服,“汉服”也成为她身上的一个
标签。其汉元素服饰品牌——织羽集,作为新兴电商品牌,定位汉元素服饰,将
汉服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满足消费者日常穿着需求,辐射大众消费市场,属
于“改良派”的代表。另外,2016 年成立的十三余,创始人小豆蔻在微博和哔哩
哔哩动画平台分享将汉服穿出家门、以及将汉服穿出国门的系列视频,收获大量
的关注。十三余注重服饰的创新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的时尚感使其迅速占领
并引导汉服市场。
表 2 列举出汉服发展三个阶段的主题和特点,当代汉服发展阶段,区别于前
期和中期,表现为大众的接受度普遍提高,汉服几乎融入大众的生活。汉服品牌
的发展,使得更多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自由挑选和穿着汉服,汉服的款式也更
为讲究。同时,汉元素的兴起使汉服更加日常化,一些改良的款式也愈加贴近日
常审美趣味,汉服表现出多种风格美感。
2018 年,共青团和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等平台联合发起首届“中国华服日”,
并将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中国华服日”,旨在不忘根本,以期继续前进。汉服
至今呈爆发式流行,开始活跃在 T 台、舞台上,衍生出汉服模特等新兴细分职
业,汉服成为流行服饰的一种类型。

表 2 汉服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舆论与概念构建、 资本、
“百家争
特征 社团化、实践活动 分流、流量名人
初步实践 鸣”

1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时间 2003-2011 2011-2015 2015-2018 2018-至今


线上
论坛、新浪博客 贴吧、QQ 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微信、QQ
平台
民族问题,汉服体 传统文化,兴趣爱 兴趣爱好,审美时 国风舞台,时尚走
主题
系的构建 好 尚,科普创新 秀,汉元素
民族情绪淡化,趣
民族情绪突出,汉 意见领袖增多,改 汉服品牌爆发,审
味增加,更生活化,
概况 服为思潮的主要载 良派、复原派为主 美多样化,融入日
相关线下组织活动
体,大众多有偏见 要派系 常
兴起
王乐天、天涯在小
代表 璇玑姑娘、秦亚文、 徐娇、小豆蔻、当 汉服模特成为被关
楼、刘帅、溪山琴
人物 琉璃 小时 注人物

汉衣坊、明华堂、 如梦霓裳、衔泥小 十三余、重回汉唐、
代表 织羽集、十三余、
雅韵华章、如梦霓 筑、重回汉唐、朝 汉尚华莲、明华堂
品牌 兰若庭、司南阁等
裳等 露之晨、竹离馆等 等

2.2 宋制汉服的兴起

以朝代命名的形制汉服以对应朝代的服饰款式框架为基础,是特定时期内自
成一体的服饰的集合。目前,公认以朝代命名的形式为汉、晋、唐、宋、明。以
历史文献为依据,图像资料为参考,文物资料为框架,在当代语境下重现建构汉
制、晋制、唐制、宋制、明制五种汉服形制。
也有以基本款式特征元素进行划分,如襦裙、坦领、褙子、比甲,这类以一
种款式的发展脉络为依据,提取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基因,总结其在历代汉族服饰
中的共性,形成现代汉服。现汉服品牌线上平台的分类多以款式特征元素为主,
间或开设形制专区,满足不同体系汉服爱好者的需求。

1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5 “重回汉唐”淘宝店 图 6 “重回汉唐”淘宝店铺汉 图 7 “重回汉唐”淘宝店


铺形制专区 服女装分类 铺汉服男装分类

从交集来看,每个朝代体系汉服有共通的服饰形制,也有典型的款式结构,
在当代朝代形制的分类中,大部分为朝代特有、大范围流行的固定样式,蕴涵朝
代文化特点,保留人们对相应朝代汉服风格的认知。同时,汉服也反映了不同朝
代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如表 3 所示。

表 3 汉服朝代形制与其典型款式、风格
形制 典型款式 风格特点
汉制 曲裾、直裾 明快天然、大气古朴
晋制 直领襦、交窬裙、间裙 潇洒飘逸、自然率真
唐制 齐胸衫裙、圆领襕衫 雍容华贵、俏丽开放
宋制 褙子、百迭裙、旋裙 清新淡雅、朴素含蓄
明制 比甲、马面裙、曳撒 古雅精美、考究端庄

服装流行度、风格、材质面料、形制、价格和图案都是汉服爱好者的穿着要
素,不同场合汉服的选择性更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附录三),当下明制汉服
最受欢迎,其次是宋制、唐制(图 8),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朝代形制汉服有不
1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同的偏好(图 9),80 前偏爱汉制、魏晋制,80-95 尤其偏爱唐制,95 后偏爱明


制,但宋制汉服的偏好度最为平均,得到各个年龄段的喜爱。

图 8 大众对朝代汉服的选择 图 9 大众年龄段对朝代汉服的偏好度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图 10 大众对宋制汉服“关键词”的选择(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汉服体系庞大、异彩纷呈。朝代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文化环
境的变化都会影响服饰的功能与审美,从中华服饰发展史的奠基时代开始,服饰
形制经过先秦时期的奠基勃兴、秦汉时期的定型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丰富融
合、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54],到宋代已经非常成熟,冠服之制基本定型。
平民所着服饰,汉晋款式较少,还未完全表现出衣冠之美,社会风气的变
化让常服具有情趣,唐朝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到宋发展得更为丰富。尽管宋
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极大地抑制着审美主体的创造能力。在总体水平
上,宋代的服饰也因此远没能达到盛唐境界[55],但宋代在唐代衣冠形制的基础

[54] 冯琳,何志攀等.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35-43.
[55] 祁嘉华.中国历代服饰美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0.
1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上发展了常服。宋代服饰也较为清晰,独立的服饰款式较为明显,积淀了深厚
的服饰文化,也为宋制汉服的复兴传承与时尚流行提供了先决条件。
最初的汉服运动,普遍认为周是汉文化的源头,汉朝是“汉族”名字的起源,
因此也较为推崇这两个朝代的服饰。但周制和汉制的实证较少,随着后期对服饰
形制的重视,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服饰也被重视起来。但唐代服饰的文物资料
较为匮乏,宋、明成为有丰富考据源泉的时代。
当代宋制汉服继承宋代服饰的款式,总体来说,受争议的形制较少。明制多
是对宋制的继承与发展,如“比甲”是在宋制“背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成,虽和
宋制有些差别,但总体来说依旧一脉相承。
如图 10 所示,大众对宋制汉服的选择词中,“素雅”、“文化”占据第一位,
符合部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其余重要的关键词还有“舒适”、
“精致”
、“传统”,
其具备服饰流行的基本条件。“日常”、“独特”也是宋制汉服的特征,说明宋制
汉服不仅承载着传统服饰文化,也是融入生活的形制代表。近年来,宋制汉服的
着装形象频繁出现在各大平台上,广泛影响着宋制汉服的传播。

2.3 宋制汉服的传播

“汉服文化复兴运动”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伴随着
汉服运动的发展,汉服的着装人群在不断地延伸壮大,以古代传统服饰为载体的
文化也愈加丰富多样,同袍、汉服爱好者等群体,包括以青少年、商家、知识分
子为主力的推动者,凝聚成一个团体,在不同平台致力于汉服文化的复兴传承。

2.3.1 学术研究平台
在宋代服饰的研究上,基于高校和博物馆平台,博物馆专家以及学者对宋代
服饰体系的梳理研究,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共同探讨宋代服饰体系,是宋制汉服发
展更新的理论基础。
对当代汉服的研究和考据上,区别于古代服饰研究方法,将“汉服”置于复
兴背景条件下,对“汉服”这一本体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当代汉服的形制体系、
穿搭体系、应用体系及文化体系。其中,同袍中的考据者以具有明确来源的汉服
为界,在社群交流平台发表观点,向汉服爱好者传播汉服知识。
另外,装束复原团队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实物复原,考据历史材料,从汉
服形制、色彩、面料及纹样上再现古代服饰,重现中国文化中服饰的精髓与美学。
虽或带有一小部分商业性质,但仍架起传统服饰与当代汉服之间的桥梁,几乎代
1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表着一个时期内同袍群体考据的最高水平,也受到汉服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图 11)。

图 11 装束复原团队推出的宋制汉服(图片来源:微博@桑纈)

2.3.2 传统媒体平台

图 12 大众了解宋制汉服渠道的人数占比(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传统媒体的传播包括报纸报刊、古装电视剧以及传统电视综艺节目。问卷调
查(附录三)结果显示,大众对宋制汉服的了解渠道中,影视文娱占比达到 64.29%,
居于第一位。也有 40.48%的人通过文博纪录片、节目领略宋制汉服(图 12)。
近年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清平乐》、《大宋宫词》
等影视剧的朝代背景皆为宋代,其引领的宋代审美风格令宋制汉服的文化得到持
续性关注。
2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以宋朝为背景的《清平乐》请到专业顾问,在服饰造型设计上体现着宋代的
审美艺术(图 13-18),从面料、色彩到造型,大到衮服、朝服的制作,小到珍珠
点缀装饰,寻求古代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全方面展示宋代服饰之美,
也让汉服爱好者产生了共鸣,使得宋制汉服被多次提及,曾一度在汉服圈中掀起
宋制汉服的潮流。

图 13 《宋仁宗后坐 图 14 《清平乐》中的袆衣 图 15 《清平乐》中的宋代宫女


像》 (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 形象(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
清平乐) 清平乐)

图 16 《宋仁宗坐像》 图 17 《宋神宗坐像》 图 18 《清平乐》中的宋代朝服


(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清平乐)

另外,越来越多的主流平台也聚焦传统服饰文化,如 2021 年央视中秋晚会


的《但愿人长久》经典曲目,让宋制服饰造型更加走近普通人的视野。如图 19 所
示,宋风造型的粉女绿男,是宋代经典清雅的配色。男子着圆领襕衫,头戴幞头
并簪花装饰,女子着宋式长衫,佩戴莲花冠,加强大众对宋代服饰风尚的印象。

2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19 《但愿人长久》中的演员造型

除《国家宝藏》综合类文博探索节目中的汉服主题、《唐宫夜宴》中的传统
服饰造型引起关注外,《衣尚中国》聚焦中华传统服饰艺术,将古老的传统文化
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鲜活地演绎出现代审美,探究古代服饰背后的美学精神,向
大众展示传统服饰的风尚。《黄昇的衣橱》、《苏轼雅集》等表演节目展现以“雅
文化”著称的宋朝,解读中国传统汉服的雅韵之美。
《只此青绿》以宋代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为背景,以新兴的舞剧表演形
式在观众眼中展开中国传统画卷。《只此青绿》的服装参考大量史料,女官的大
红圆领袍、男子的粉衣簪花,配上优雅的宋代古典色彩,忠实地回溯宋代美学的
特征和服饰样式。强调留白气质、概括和简约,在含蓄中展现出多彩多姿,在裙
袖间展露宋朝风采[56](图 20)。

图 20 《只此青绿》服饰形象(图片来源:网络新闻)

在具有独特风尚的时代性表演情境中,汉服爱好者自发穿着宋制汉服观看演

[56] 美得有点过分,
《只此青绿》不负所望![OL].
(2021.08.30)[2021.11.30].https://xw.qq.com/cmsid/20210909A044Y500?f=newdc
2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出,而服务于表演作用的宋制汉服在形态上来说,是生活化的,形似生活,逼真
地再现生活,但同时也是在色、形、质基本构成上艺术与技术的再创造,使之更
具有观赏性,向观众传达具有鲜明流变性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
意趣。
此类艺术创作面向更多的观众,与传统文化、传统服饰相关的节目受到年轻
观众的追捧。艺术作品有美化成分,即使没有高度还原历史,但忠于作品所反映
的历史服饰在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外,也有助于大众对古代传统服饰产生
较为正确的印象与认知。
汉服复兴也带来许多舞蹈类服饰的衍生服饰,还有与传统古乐结合的服饰应
用场景,这类情景剧形式的服饰形制虽没有那么讲究,但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服饰也给予人们传统美的视觉感受,将受众扩散到非汉服爱好者的着装人群中。

2.3.3 新媒体平台
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中,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成为汉服爱好者交
流分享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汉服文化传播推广的主要平台。如上图 12 所示,
大众获取宋制汉服相关资讯的渠道中,48.81%来源于新浪微博、bilibili 等交流平
台,34.92%来源于 QQ、微信等社交平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占据 32.14%。
相比于汉服运动发展的前中期阶段,贴吧与论坛的活跃度不如视频传播平台。
爱好者通过微博平台的宋制汉服圈相关超话、专组、KOL(关键意见领袖)及接
稿集成的个人账号进行展示、讨论互动。如模仿宋代的发式妆容,配以宋制汉服,
拍照摄影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交流,贴近古画,感受回到时空与古人对话
的氛围,同时也为他人营造一种宋式典雅美学(图 21)。

图 21 造型及情境还原(图片来源:微博@吃货娃娃、@-霜兔-)

2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另外,即使有汉服专类同袍交流社区,如花间笙、汉服荟、与子同袍等,专
门发布汉服类文化活动及热点事件,及时向用户传递汉服咨询,或融合汉服周边
服务形成业务闭环,为平台内汉服社团提供活动资金赞助支持,实现资源的有效
配置,但其参与人数及影响力远不如综合类新媒体平台。

2.3.4 商业服务平台
汉服相关商业与服务以商业盈利模式为汉服爱好者提供多元化、全方面的产
品与服务,汉服电商品牌承担市场大部分的汉服设计与制作。如图 22 所示,超
过 70%的汉服爱好者直接从汉服品牌获取宋制汉服。
发展至今,汉服商业也出现汉服体验、租赁以及汉服艺术摄影等周边服务产
业。艺术摄影、汉服体验馆等提供场景和道具的拍摄氛围,是潜在用户群体接触
汉服最为直接的途径。但相比较其他爱好者主动搜集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再进行
消费而言,艺术摄影中的服饰形制没那么讲究,经常被指出错误,模糊了其与舞
台表演服饰的界线。

图 22 大众获取宋制汉服的途径(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汉服品牌不同于传统服装品牌,大多由电商品牌起家再发展出实体店铺,虽
与传统服饰品牌相比,发展时间较短,但蕴涵着较大的潜力。通过 2019 年中国
各地区汉服实体店和体验店数量(图 23)发现,当下实体店铺多开设在历史文化
名城,集聚在二三线城市,这些地方同时也是汉服群体着装的发生地、消费主力
城市,图 24 指出,二线城市用户是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
费者贡献金额占比逐年提升。

2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23 2019 年中国各地区汉服实体店和体验店数量(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图 24 2017-2019 线上汉服消费者分城市线级销售占比
(图片引自:《2020 汉服行业消费研究报告》,数据来源:CBNData 消费大数据)

以“重回汉唐”为例,其在上海的实体店铺开设在上海的文化商业地标——
豫园商城,但由于上海的租金、竞争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上海的店面规模远远小
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在其他地区的店铺选址上也尽可能以传统景区为主,场景激
发汉服的文化消费潜力,共同秉承文化精髓。
汉服的发展中,商家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统计显示,汉服产业的消费规模已
突破 10 亿元,消费人群呈“井喷式”增长。对 2020 年销售规模前五十的汉服品
牌(附录二)分析发现,当代汉服多按单件款式进行分类,在产品的名字上以“宋”、
“宋制”进行标识区分宋制汉服,或按朝代形制进行统一归类。
不同品牌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定位,相较于明制汉服,专门开发“宋制
汉服”的高端汉服定制品牌较少,仍是以平价男装、女装的汉服品牌为主,如重
回汉唐、汉尚华莲、十三余等。也有以别出心裁、精致考究的宋制汉服出名的品
牌,如瞳莞、远山乔。另外,以汉元素设计为主的汉服品牌相对于传统汉服品牌,
定位于改良宋制汉服,款式更加时尚。
虽当下汉服市场正火热,但行业消费者及市场销售规模仍属于小众市场。因
此,有些汉服电商品牌尝试与影视剧联名打造汉服 IP,借此向大众消费转变。合
作的宋制汉服皆为日常的穿着款式,尤以直领对襟造型为代表,符合当代人对服
2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饰功能的要求。如图 25 所示,电商品牌“十三余”与《清平乐》进行联名,提
高商家曝光度的同时,拓展了不同维度的消费者群体,借助 IP 种草推广汉服文
化。

图 25《清平乐》与“十三余”联名的款式(图片来源:淘宝店铺@十三余旗舰店)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将宋制汉服的兴起置于汉服复兴热潮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汉服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汉服旨在以服饰为载体,唤起汉族
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崇周制、汉制,论坛是主要的阵地;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同袍
群体不断扩大,相关汉服活动也渐具规模,参与者层次的上升使得汉服变为传统
文化符号,大众在贴吧、QQ 交流心得,汉服更为生活化;第三个阶段的汉服呈
现出“分流”发展,衍生出复原和改良两个主要派系。当下汉服着装群体呈现井
喷式增长,注重服饰考据的同时也流行现代审美的设计,汉服作为一种流行服饰
活跃在 T 台、舞台上。
当下朝代汉服主要包括汉制、晋制、唐制、宋制、明制五种汉服形制,随
着对服饰形制的重视,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服饰被重视起来。但唐代服饰的
文物资料较为匮乏,宋、明成为有丰富考据源泉的时代。而宋制汉服也因为其
独特的风格以及实用美观性受到现代人的提倡,迎合喜爱汉服和宋代风格的消
费群体,成为日常着装的选择。
宋制汉服的发展和集聚,已成为汉服行业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传播度日益
广泛,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应运而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展示着
宋制汉服的审美风尚,使得大众对宋制汉服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汉服品牌是

2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大众获取宋制汉服的主要途径,还有专家学者、汉服考据者对宋代服饰、宋制
汉服的科普,这些传播渠道共同构成当代宋制汉服发展的商业环境和时代背
景。

2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3. 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形象分析

当代宋制汉服的复兴并非复古,但在特定礼仪场景仍然使用标志性的衣冠
[57]
。根据目前主流观点,依据当代穿着场景,按照礼仪的等级由高到低称为礼服、
吉服、常服、便服。
吉服本是古代祭祀时所着服饰,称为“祭服”,祭祀在古代也被视作吉礼,
在当代避免“祭”这一不妥当的寓意,又区别于最高礼仪等级的礼服,故称为“吉
服”。“常服”与“便服”也是为了区分日常穿着服饰的随意情况。
现代汉服理论的核心论点是:“穿汉服”是为现代人服务的,是现代人建构
的服饰,而不是为中国古代服饰史的剪裁结构、考据复原提供实践案例支持,也
不是带着强烈“复古”“复原”蕴含的古代汉民族服装[58]。当代的穿着造型虽无
严格的礼制要求,但尽量遵循审美、礼仪的规范,隆重场合、正式场合穿着礼服、
吉服,整体呈现庄重儒雅的风格。节庆活动、居家休闲则可根据自己的心情、喜
好进行搭配,只是在出席团体活动、参加传统习俗活动时选择得体的服饰。

3.1 宋制汉服的着装情境

3.1.1 礼仪场景
汉服除了遮盖、美观和保护身体的功能外,也承载中华文化独特且重要的礼
仪文化。宋制礼服在当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在于婚礼仪式场合,在颜色上有两
组可供选择,一是继承唐制婚服最大的特点——男服绯红,女服青绿,即红男绿
女。另外为了符合当代“红”的吉祥意蕴,也有红女蓝男、红女红男的色彩体系。
中式复古婚庆礼仪服饰品牌多主营周制、唐制、明制婚服,宋制婚服款式较
少,但尤为讲究,形制上多考据出土文物,纹样参考图像资料,在细节的设计上
也多加考量。如图 26 所示,重回汉唐设计的女款婚服,形制参考北宋南岭铁拐
墓、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文物,衣身暗纹有宋代服饰中常用的山茶花、四合如意纹、
折枝牡丹纹等,均是复原的造型,裙摆绣有凤图云纹,霞帔的绣花、对襟长衫领
抹的纹样,参考宋代太后、皇后画像上的服饰图案进行还原,端庄雅致。花朝记
设计的女款婚服,形制上参考南陵北宋铁拐墓和南京高淳南宋花山墓出土的文物,

[57] 冯琳,何志攀等.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55.
[58] 杨娜,张梦玥等.汉服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314.
2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衣身上同样采用山茶如意纹、牡丹凤凰纹等宋代贵族妇女礼服上的纹样,霞帔上
修满花枝,细腻精致,突显服饰的庄重。

图 26 宋制婚服(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花朝记)

除婚礼外,当代还有另外一项隆重的场合——“成人礼”。古代以男子 20 岁、
女子 15 岁作为成年的年龄,举行正式的“加冠礼”、
“及笄礼”,近年来,成人礼
的仪式感也愈发受到重视。其他礼仪场合包括毕业典礼、祭礼、丧礼等,有些小
众区域已经开始推广汉服穿着,或是汉服爱好者本身已经在这些礼仪场合着汉服
出席。
然而,当代宋制汉服的流行多集中于常服,礼服的款式较为单一,具有“礼”
这一层涵义的宋制汉服多为婚礼服。在其他礼仪场景中也更容易被具有朝代特点、
已成体系的形制礼服所代替。

3.1.2 正式场景
正式场景,即社交场景,可分为:庆典场景、节日场景和聚会场景。庆典场
景指庆典典礼、涉外仪式、宴饮观礼等重要场合,作为观礼者、参与者,而非活
动主办方或是仪式的主角[59]。
传统服饰的流行也带动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的复兴,而传统节日的复兴又带
动传统风俗的复苏。近年来,汉服文化圈也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越来越多的人在传统节日选择汉服进行穿着,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
七夕节等等,汉服爱好者通常穿着应季时服,举行特殊的庆祝仪式,或雅集聚会、
走亲访友,或踏青登高、游湖泛舟,形成现代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60]。

[59] 杨娜,张梦玥等.汉服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97.
[60] 颜紫陌.汉服怎么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20.
2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衫与褙子是夏日常见的服饰,也是宋制汉服的典型款式。因此,从节日活动
汉服群体的穿搭频率看,宋制汉服更流行于夏季传统节日,尤以端午节为代表,
以群体活动为单位穿着汉服缝制香囊、斗蛋斗草、饮雄黄酒等。
高校、民间的汉服社团协会是汉服爱好者集聚的平台,对于汉服具有相同观
点和态度的爱好者形成团体,进行活动交流,分享汉服最新资讯。汉服社团组织
通常以传统活动为主,辅之一些拓展性的小型活动,在各地举办多样文化雅集活
动,如投壶、品茶、古筝演奏等,其他还有以小型团体为单位的踏青、赏花活动,
这类文雅活动中着宋制汉服的人也较多。
表 4 列举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汉服文化组织及活动,除此之外,全国
各地也会依据地区特色举办花朝节、国风嘉年华等汉服活动,不同组织发起的汉
服相关活动出发点也有所不同,在这类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的正式场景中,汉服
爱好者多根据活动主题选择形制汉服进行穿着。

表 4 近年代表性汉服文化组织及活动
起始 举办
名称及标识 发起人/主办方 类型 性质
年份 时间
西塘汉服文化周
礼乐展演、传
十月底至 统国学竞赛、
方文山 2013 定期
十一月初 T 台秀、汉服
发布会等

华裳九州
国风时装秀、
系列
杭州次元文化 2017 不定 旅拍、华服设
活动
计大赛等

中国华服日 服饰妆造展
中国青少年新媒 农历三月
2018 示、歌曲表演 定期
体协会 初三左右

国丝汉服节
专家讲座、文
四月底、
中国丝绸博物馆 2018 物鉴赏、汉服 定期
五月底
表演等

3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河南修武县美尚 博览会、设计
中国汉服之都·修武 文化旅游投资有 2021 五月初 大赛、T 台秀 首届
限公司 等

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学术资源,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
者以及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交流、鉴赏和提升的平台,2018 年主办的第一届“国
丝汉服节”,梳理了汉、晋、唐、宋、明五个时期的服饰发展,其后每一年选择
不同主题聚焦单个时期[61],2019 年的“明之华章”、2020 年的“宋之雅韵”、2021
年的“唐之雍容”以及 2022 年准备开展的汉晋主题,依托博物馆平台,以特展、
专题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交流表演等活动组成丰富多彩而意义非凡的汉服活动。
宋制汉服作为汉服体系中的一大主体部分,也得到广大汉服爱好者的喜欢和
推崇。但在服饰专题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暂时还没有专门以宋代服饰为主题
的展览和推广,大多作为其中一环被包括在汉服的整体活动中,或是与元代、明
代服饰连接在一起的“宋元”“宋明”专题。

3.1.3 日常场景

图 27 大众对宋制汉服穿着场合的选择(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如图 27 所示,宋制汉服最受欢迎的场合为参加汉服团体、组织的活动以及
日常游玩、旅游。另外,越来越多的乐园、商店推出汉服穿着的打折活动,成为
当下消费热点,除了个人平时生活的着装习惯外,许多人也会在参观古代文化展
览、景区游玩时选择汉服进行穿着。
宋制汉服修身窄袖的实穿性使之适应于当代社会生活环境,直领对襟款式也
更贴近现代时装,是工作学习场所、居家休闲的首要汉服选择。两片裙在廓形上

[61] 楼航燕.宋之雅韵:2020 国丝汉服节纪实[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1:2.


3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类似长款的修身包臀裙,因此更多人在日常场合中,选择宋制汉服与汉元素时装
或是现代西式服装的混合搭配。日常休闲着装场景中的宋制汉服,也是当代改良
创新款式、现代风格集中应用的情境,突显个人偏好,展现时代审美趣味。

3.2 宋制汉服的着装配伍

当代宋制汉服的着装层次较为单一,通过不同服装要素构成的外部造型,形
成多样的着装形象。唯一具有“礼”这层文化涵义的也多应用在婚礼场合,形成
较为固定的配伍。

图 28 宋制汉服的基础配伍

如图 28 所示,宋制汉服下层的配伍有统一的标准形式,为“褌→袴→裆(裙)”,
即“合裆裤→开裆裤→两外侧开中缝合裆裤(裙)”,合裆裤作为内层贴身穿着,
开裆裤穿在外层起保暖或装饰作用,再着宽阔且侧开衩的合裆裤或裙,裙外再围
一层蔽膝。
其只是作为一个通识认知,下装多是个人喜好的选择,配伍方式进行简化,
裙和裤内的打底则是消费者的随心选择。有穿改良松紧裤的,也有直接穿现代款
3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式的,只不过在最外层形象上保持规范。

3.2.1 礼仪服饰
在女装礼服配伍中,对于上层,最外层为作装饰用的霞帔,第四层为礼层,
着大袖衫;第三层本是常服的外层,在礼服的配伍中属于第三个层次,多为褙子,
作为礼服中的衬衣;第二层为中层,为直领对襟短衫,多交掩于内穿着;第一层
为贴身穿着,是最内层的衣物,多为抹胸,下层为百迭裙。
男装与女款相比,配以革带、宫绦作固定装饰,礼层多着圆领袍,第二层多
为直领大襟长衫,领襟有精致的装饰刺绣,与圆领袍相呼应,第一层则是作为内
衣打底的素衫,下层为改良宋裤。

表 5 当代宋制汉服的配伍(一)
第一层/ 第二层/中层、 第五层/装
第三层/外层 第四层/礼层 整体造型
内层 下层 饰层

按照“礼服”配伍方式的标准,不仅有作婚礼服用的设计,还有按照当代审
美的配色。女装还有适用于正式场景的大袖衫(表 6)造型形象,可用“吉服”
作区分。吉服与礼服具有相似的款式搭配,即霞帔、大袖衫、褙子、百迭裙、抹
胸的基础配伍。男装的配伍与婚服也相同,基础配伍为宫绦、圆领袍、交领衫、

3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改良宋裤,只不过较少“礼仪”的涵义。
女款、男款的形制上依旧考据宋代服饰,但在纹样、色彩的设计上不被限定
在古代框架中,区别传统宋制礼服稳重、内敛的风格,更为华丽,同时也适应于
日常场合。

表 6 当代宋制汉服的配伍(二)
第一层/ 第五层/装
下层 第二层/中层 第三层/外层 整体造型
内层 饰层

3.2.2 日常服饰
宋制汉服常服的搭配形象在已知标准的配伍上进行简化,女装最基础的穿搭
为内穿抹胸,外穿精致的褙子,下穿裙,便可应用于正式场景,即穿着至第二层
次。无纽扣也不系带,呈自然敞开式,腰上开衩,可对襟或交掩穿着。或是长短
不一的褙子进行叠穿,双色领襟进行叠加可达到颜色朦胧浅淡过渡的效果,呈现
色彩变化之美。以褙子作为最外层的视觉形象,在礼服的配伍基础上减去大袖衫
以及霞帔的搭配,也是常服造型的基础形象。这是因为在当代,“褙子”被赋予
端庄、正式的涵义。

表 7 当代宋制汉服的配伍(三)
内层 下层 外层 整体造型

3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外层是露在最外面的层次,女款除褙子外,还有背心、半臂、貉袖、圆领袍
等款式;中间一层,可以穿一件或是往上叠加,冬季可作保暖。女装最基础的配
伍为褙子(衫)、裙(裤)、抹胸中三件或四件组成的造型,完全依据个人喜好进
行选择(表 8)。只不过相对于礼仪场景和正式场景,日常场景中更流行窄袖褙
子、衫和改良宋裤。
男装的最外层多为圆领袍或是褙子,还有鹤氅、襕衫等,第二层则多为直领
大襟衫,下层为百迭裙或裤。男款、女款在配伍方式上,区别不大,只最内层穿
着款式有区别。
表 8 当代宋制汉服的配伍(四)








式 褙子 圆领袍 半臂 背心 貉袖

3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式 褙子 圆领袍 半臂 鹤氅 襕衫

综上所述,当代宋制汉服应用场景除了婚礼场合外,其他多是个人偏好,不
明显区分场合。表 9 列举了宋制汉服主要的款式配伍及适用场景。

表 9 宋制汉服的款式特点及适用场景
宋制汉服
种类 女性款式 男性款式 适用场景
特点
霞帔、大袖衫、褙子、对 革带、圆领袍、交领衫、 简约华丽、
礼服 礼仪场景
襟衫、抹胸、百迭裙 裤(百迭裙) 庄重肃穆
(大袖衫)
、褙子、抹胸、 革带、圆领袍、交领衫、 礼仪场景、 温婉儒雅、
吉服
百迭裙 裤(百迭裙) 正式场景 端庄得体
正式场景、 简洁干练、
常服 褙子(圆领袍、鹤氅、
褙子(衫袄、圆领袍、背 日常休闲 端正从容
襕衫)
、交领衫、裤(百
心、半臂)
、抹胸、裤(裙) 实用方便、
便服 迭裙) 日常休闲
轻快凉爽

3.3 宋制汉服的着装特征

3.3.1 “褙子”流行的独特现象
“褙子”不管在宋代,还是当代,在不同时代表现出同样的服饰现象,即男
女皆穿,且广泛流行。宋代的褙子、半臂、背心、裲裆,在发展过程中,形态上
有着因袭关系。但独有褙子,表现出男女、各层阶级以及内外皆着的独特服饰文
化现象。只不过在使用、形式及时间上存在区别,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实数
难得。

3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褙子的普遍适应性特征的另一特点是其在形制上与“衫”、
“袍”不同,左右
腋下不加缝合,非常“便事”。这是因为,家具的发展改变了宋人的生活方式,
宋代已经使用椅凳。在出行方式上,宋代常以轿、马、驴、骡代步。穿褙子除方
便、舒适外,因衣裾的开衩设计,并不会因为遮护不严而被认为有损仪容。
这种普遍、广泛适应性仍然适用于当代社会,“褙子”也成为宋制汉服的代
表形制,同时,褙子在廓形上绝大部分保留了宋代汉族服饰的特点:苗条清秀,
崇尚修长适体。
在当代,褙子与其他款式相比,更为日常,上衣形制贴近现代款式,尤以窄
袖居多,穿着便利、修身。两侧开衩,掩盖在褙子以下的衣物随人体的走动而若
影若现,与当代时装也具有匹配度。相比复杂的汉服款式,也更方便打理。与抹
胸、裙进行搭配,舒适清爽,是夏季汉服着装的首选款式。
作为着装主体所穿着的服饰文化形态来说,宋代与当代是相一致的,褙子既
可以作为内衣、“中单”、“衬服”,又可作为外衣乃至“礼服”。但在当代,由于
定义角度不同,
“褙子”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从物质形态上看,宋制礼服的外衣本大多为大袖褙子,但由于不同的认知,
市场上的大袖褙子也以“大袖”、
“大袖衫”命名,宋制“褙子”也成为具有固定
款式特征的指称,衣长过膝,有精致的缘边装饰,多为窄袖,相对于“衫”更为
考究、雅致。也正因此,具有典型特征的短款褙子被归入“衫”中,相对日常、
随意。
在当代背景下定义的“褙子”,风格较为端庄沉稳,仅体现出宋代上层人士
沉静娴熟的整体着装风格,不能代表宋代所有阶级的服饰风貌。在宋代,虽然所
有阶级都可以穿着褙子,但不同阶级的着装风格却大有不同,农民、商贾等下层
劳动阶级,他们大多穿着使用廉价面料制作的短款小袖褙子,便于劳作。而当代
的褙子制作面料精美、纹样繁复、工艺精巧,多体现宋代上层阶级的形制和着装
风格。

3.3.2 “男女”同装

鹤氅 圆领袍 短衫 襕衫

3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29 宋制汉服“男女”同装款式(图片来源:衿娥传统服饰、十三余、华裳九州)

当代宋制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多为女性,因此市场上宋制汉服女装较多,男
装较少,女也穿男装,或以男女同装设计情侣款式。
宋代男子所着褙子的共通形制是腋下缺胯,两裾离异不缝合,在两腋及背后
都垂有带子,引长直垂至足,有盘领也有交领式样。但在当代,男款褙子种类没
有女款褙子丰富,且同女款一样,多为直领对襟样式。鹤氅在宋代为文人、诗客
所穿,襕衫为进士、国子生、州县所穿。在当代,不仅男性可穿着,也有女性款
式的设计,只在尺寸上有所不同,或是以不同颜色和设计细节作区分(图 29)。

3.3.3 混搭风潮
也有汉服爱好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对汉服款式进行时尚搭配,不再有明显的朝
代分界线。“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最具有代表性的款式之一,在当
代是较为受欢迎的裙式,也经常用于搭配宋制汉服的衫袄(图 30)。
汉服圈中也掀起过时装与汉服“混搭”的风潮,被称为“汉洋折衷”,传统
汉服搭配现代化的饰品,如帽子、手提包,更接近现代服装风格,迎合现代人的
审美。而直领对襟衫造型,能更好地搭配时装,部分追求时尚的人也会将宋制汉
服的一些单品作为当代服饰中的流行款式,直接与时装混穿,使它们迸发出全新
的生命力(图 31)。图 32 中与时装搭配的“衫”款式依旧是短款褙子的形制,其
采用现代的羊毛面料,混合搭配帽子和包包,丝毫没有违和感,且更具有时尚气
息。
另外,汉服的着装方式通常要考虑首服的形式,即除了所着衣裳外,相应配
套传统发髻、冠及各类簪钗等,也需要相匹配的宋代妆容,耗费着装者不少时间
和金钱。但混搭可以不必考虑发式、冠饰的严谨性,相对自由随意。

图 30 刺绣花罗褙子与 图 31 如意纹抹胸与西装西裤的时尚 图 32 衫与时装的搭


马面裙、茧型毛衣的时 搭配(图片来源:《时尚芭莎》2021 配(图片来源:微博
3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尚搭配(图片来源:
《时 年 9 月刊) @陈喜悦耶)
2021 年 9 月刊)
尚芭莎》

当代汉服着装人群中,大多数人只偶尔或是有相关汉服活动时才穿着汉服。
混搭风潮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扩宽服饰的使用场景和应用空间,扩张宋制汉服的
消费市场。宋制汉服与西式服装混合搭配的方式,极大促进宋制汉服融入现代社
会,也丰富人们对宋制汉服的选择。因此,与时尚的接轨是汉服发展中必不可缺
少的一个环节,“破圈”发展是汉服日常化的重要路线之一。

3.4 宋制汉服的着装风格

市场上,宋制汉服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整体的着装形象判断,难以区分
传统宋制汉服或是改良宋制汉服。但各种设计元素、着装场合以及个人偏好的选
择使得宋制汉服在风格上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传统风格,尊重宋代服饰古典、雅
致、飘逸、端庄、华丽、质朴等多种“美感”,色彩恬淡、线条灵动飘逸,与宋
代追求的美感相一致,礼服、吉服、常服较为考究,靠近传统风格;二是现代风
格,保持基本框架,图案发展得更为花哨,色彩愈加张扬个性,讲求好看,将汉
服的受众扩大到当下“古装”、“国风”的爱好人群中。

3.4.1 传统风格
中国古代服饰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展现天人合一和象法天地的哲学观,在
不同时代和地域,不同人群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各有特色[62],因而不同朝代
的服饰展现出不同的服饰风尚。宋代服饰审美文化与宋代社会密切相关,宋代服
饰风尚与宋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也分不开。
宋代经济、科技和文化都高度发达,但在文化上相对内敛。“偃武修文”基
本国策,使得文人学士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直接影响宋代服饰的审美
倾向。但同时,宋代理学主张的“表里如一”使其风尚直接区别于富丽堂皇、雕
琢华丽、自由奔放的唐代社会。务从简朴,反对奢华,一直是宋朝历代皇帝追求
的服饰审美境界。宋太祖在制作冕服时崇简务实,强调“无宝锦珠翠之饰”,都
对宋代服饰的审美倾向起到某种导向作用。
整体来说,宋制礼服保留了宋代服饰人文哲学思想之意涵。尤其是应用于礼

[62] 在浙里.世界上最早的时尚来自中国?这场穿越古今的对话,都在讨论它[OL]. (2021.10.15)


[2021.11.13].https://www.thehour.cn/news/475175.htmll
3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仪场景的着装情境,抛弃古代“礼”作为外显政治目的,基本构成、配伍方式合
于序位原则的思想、价值观,蕴含宋代服饰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图 33 所示的宋制婚礼服,色彩虽沿袭唐代女性服饰,但相比较而言,宋制
婚礼服少了鲜艳明媚,表现得更为庄重典雅。在纹样的设计上,采用荷花纹、龟
甲纹,以宋式花鸟画法刺绣进行点缀,清新雅致,强调和谐之美。贴近宋代服饰
的设计,呈现出平淡天然、古朴内敛、崇简务实的艺术风格,延续宋代服饰的风
尚。
图 34 复原的“袆衣”,作为当代宋制礼服新兴的式样,翟衣带绶,缘襟、领
部饰以金云龙纹,袆衣为深青色并饰有翟鸟纹,领部、袖口、下摆都有红色云龙
纹样镶边,以深青色为主色调,整体呈现出庄重的风格,包含宋代服饰的价值取
向——删除繁饰,倡导质朴。

图 33 大袖衫婚服 图 34 当代“袆衣”造型
(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图片来源:淘宝店铺@褍正记)

宋制汉服中的襕衫、鹤氅,都是比较宽大的服式,不便于活动,但举手投足
间自带一股飘逸的儒士风范。鹤氅在宋代的主要制作材料是鹤羽等鸟类的羽毛
[63]
,虽在当代只是用相近材质使之接近古代式样,但整体造型依然具有“翩翩于
仙凡,不受任何拘束”之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宋代服饰朴拙自然服饰风尚的体
现。

[63]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263.
4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35 传统风格汉服形象(图片来源:淘宝店铺@瞳莞、花朝记、重回汉唐)

另外,传统宋制汉服在各类设计元素的应用上(图 35),参考宋代服饰艺术,
整体上变得更为简洁,纹样造型趋向写实,细腻质朴,更为生动自然;色彩上以
淡雅、质朴、清秀为雅,形成鲜明的审美倾向,表现出“适我性情”的中合。审
美所具有的创造意味被降低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与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平
淡天然的美[64]。

3.4.2 现代风格

图 36 现代风格的款式造型(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池夏、十三余)

现代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元素设计上就贴近现代时装,多表现在
装饰上。如两片裙在当代除了表现出古典样貌外,更多地是装饰上的创新,运用
现代化的图像或是辅料(蕾丝、流苏等)。形制上完全遵从两片叠压式样,只不
过当代的款式更为时尚,围合后在外观上接近现代裙的模样(图 36);二是与时
装的搭配而焕发出不同于传统宋制汉服沉静有序、素雅淡泊的造型形象,更为时
尚。
时尚或流行以“标新”为主要特征,追求“新”和“奇”。当代“改良宋制
汉服”也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宋制汉服的款式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包括色彩、
纹样的再设计,兼顾服饰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形成一系列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
现代风格宋制汉服(图 37)。

[64] 祁嘉华.中国历代服饰美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8-132.
4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37 现代风格着装形象(图片来源:淘宝店铺@织造司、年年糖汉服、十三余、织羽集)

3.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着装情境、着装配伍、着装特征、着装风格四个角度分析宋制汉
服的着装形象。
宋制汉服的着装情境可大致分为礼仪场合、正式场景和日常休闲,按照礼仪
的等级,由高到低称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礼服多适用于婚礼场景,其余
多是消费者的随心选择。大袖衫、褙子、百迭裙更为精致,适应于正式场合,日
常休闲中的半臂、背心、两片裙相对随意,也是改良创新设计最为广泛的款式。
宋制常服适合现代生活环境,在夏季尤为受欢迎。
宋制汉服的传统着装配伍较为单一,形成比较固定的形象,可归为礼仪服饰
和日常服饰两大类。女款礼服的基础配伍为霞帔、大袖衫、褙子、对襟衫、百迭
裙,男款礼服的基础配伍为革带、圆领袍、交领衫、裤。婚服有红男绿女、红女
蓝男、红女红男三种颜色搭配,其他颜色搭配的设计更为华丽,较少“礼”的涵
义,同时也适应于正式场合和日常场合。常服在标准的配伍方式上进行简化,女
装最为常见的配伍为褙子(衫)、抹胸、裙(裤)。男装最为常见的配伍是圆领袍
(褙子)、交领衫、裤。
宋制汉服中,最流行的服饰种类是“褙子”,男女皆可穿,既可以作中衣作
为大袖衫的衬服,也可以作外衣。襕衫、鹤氅在宋代都是男子服饰,在当代也有
女性款式的设计。现下适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汉服在当代也衍生出混合搭配的风潮,
适应不同人群的着装需求,作为流行服饰更大范围进入群众的时尚生活中。
宋制汉服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设计元素、个人偏好的选择使得宋制汉
服在风格上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与宋代追求美感相一致的传统风格;二是保持基
本框架,设计上更有个性或是混搭而展现出的现代风格。
4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4. 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分析

古代服饰包含民俗服饰地域多样性、历史悠久性的特征,是一系列服装款式
和装束的集合,并有着较为固定的配伍,特定场合中承担起民族服饰的符号[65]。
宋制汉服是在宋代服饰文明基础上,重新发展而形成的体系汉服,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貌和内涵,并在当代复兴后处于演变状态。在梳理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
后,比对宋代服饰,探析在当代社会背景条件下,宋制汉服对宋代服饰的继承与
发生流变的情况。

4.1 宋制汉服的款式

4.1.1 款式分类及特征
汉服形制过于复杂,变化多种多样,在当代复兴传承中又有流传较广的不一
称呼。主要参考陈娟娟、黄能馥的《中国服装史》对宋代服饰的命名[66]、《现代
汉服体系 2.1 版》[67]对现代汉服的分类,
将宋制汉服常见的款式进行分类(图 38),
在此基础上将市场上具有相似结构的单品进行归纳,按罩衫、长装、上装、内衣、
下装、配件的顺序进行阐述,梳理面料、色彩、纹样和工艺的应用情况。

图 38 宋制汉服款式(单件)分类

[65] 杨娜,张梦玥等.汉服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83-84.
[66]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67] 一盏风.现代汉服体系 2.0 版[OL]. (2011.04.17)
[2021.06.09].https://tieba.baidu.com/f?kz=1053995421&red_tag=3241036285
4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褙子
通“背子”,又名“绰子”。宋代妇女所穿的褙子为直领式样,两侧腋下开衩
较高,衣长也有短有长[68]。部分褙子也被包括在衫袄中,宋制汉服与古代服饰定
义“褙子”的角度不同,褙子和衫的分类与命名方式也随着汉服市场有所变化。
在当代,褙子表现出同一特征,即衣长过膝,有精致的缘边装饰,或衣长至足,
基本具备以上特征的款式才以“褙子”命名。
但褙子是宋制汉服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款式之一,在前文的研究中,已从不
同视角深入分析褙子的特点,以“衫”和“褙子”作具体的分类很难厘清当代宋
制汉服上衣的特征。因此,将汉服市场上符合古代服饰史研究范畴的“褙子”形
制特征的款式进行统一分析,如表 10 所示。

表 10 女款褙子式样

款式① 款式② 款式③



1-1-①大袖褙子 1-1-②宽袖褙子 1-1-③窄袖褙子


1-2-①长款褙子 1-2-②中长款褙子 1-2-③短款褙子

[68]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311.
4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1-3-①长袖褙子 1-3-②短袖褙子

女款褙子按袖形可分为大袖褙子、宽袖褙子、窄袖褙子。大袖如 1-1-①款式,
前后等长,侧开衩,襟上无纽袢或系带,加缝领。后片有一三角兜,前端用帔坠
固定,后端则将霞帔多出的部分塞入大袖的霞帔兜里。领、袖、下摆缘边宽度较
细,以素色为主,在袖身、襟缘、背中脊加缝花边,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除了
前后等长,大袖褙子还有后摆长于前襟的拖地款式,衣片后面没有三角兜,侧开
衩、前短后长的款式使得下部分的裙若影若现。大袖褙子在当代主要作为宋制礼
服,被包括在“大袖衫”种类中,属于比较华丽的款式,常与霞帔、横帔搭配,
应用于隆重场合;宽袖褙子如 1-1-②所示,袖子上窄下宽呈现微喇的造型;窄袖
褙子也是当代褙子比较丰富的款式。除了微敞口式、收口式,褙子的袖形还有袖
筒宽度相一致的款式。
褙子按衣长可分为长款褙子、中长款褙子、短款褙子。长款褙子衣长在膝盖
以下,或至足;中长款褙子一般齐膝或于膝盖上部;短款褙子形制比较明确,直
领对襟,腋下开衩,短衣身,长袖。袖身由腋下宽大而缩至窄小袖口,这类沿用
收口袖型的设计,在当代也被称之为“飞机袖”。主要作为中衣或是外衣穿着,
也是目前宋制短衫的主要形制之一。
褙子按袖长可分为长袖褙子、短袖褙子。长袖褙子袖长可以覆盖手臂至手掌,
一般至手腕位置;短袖褙子袖长依旧长于肘部,和半袖作区分。
在当代,男款宋制褙子较为单调,形制上与女款相似,也为男女同款,或是
以情侣款设计。图 39-a 领缘及袖口采用异色,可直接敞开穿着于外,也可以以
腰带固定交穿;图 39-b 为直领对襟,为广袖,作为外层穿着,与当代以衫命名
的服饰相比,设计元素更为丰富,视觉形象更为饱满,是宋制汉服造型最外层着
装的款式。男款褙子与女款褙子最大的区别在于袖形,窄袖较少,袖子更为宽大。

4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39-a 39-b
图 39 男款褙子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十三余)

(2)半臂
“半臂”为半截袖子的上衣,也称为“半袖”。袖管极短,在手与臂之间,
罩于服饰外面,缺袖即可称为“背心”,引长其袖则为“褙子”。
宋制汉服中的“半臂”与褙子中的短袖造型相类似,袖口、领襟的装饰式样
也较为一致。区别在于,褙子袖长多至腕部,长于肘部。半臂袖子的长度短于肘
部或与肘部齐平,其袖管较短,穿着时露出里层的中衣,可以形成叠穿的效果(图
40)。男款半臂形制也接近女款,仅在色彩的设计上有所不同,多用灰色(图 41)。

图 40 女款半臂式样(图片 图 41 男款半臂式样(图片 图 42 背心式样(图片来


来源:淘宝店铺@花朝记) 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3)背心
宋制汉服的“背心”形制也比较明确,如图 42 所示,无袖,对襟开衩,襟
上无纽袢或系带,只有女性款式。
(4)貉袖
与“旋袄”同式异名,短衣,前后等长,两侧不开衩,区别于半臂。短袖,
袖身宽博,便于活动,一般在衣襟、衣身、袖口有缘边装饰(图 43)。

4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43 貉袖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裳宫语汉服、重回汉唐、衿娥传统服饰)

(5)鹤氅
鹤氅穿着于外,衣缘四周镶有素边,衣式体量大、袖十分宽博。为大袖,两
侧不开衩,衣襟不合拢,中间以带子相系,缘边装饰。与圆领袍、长衫的主要区
别在于有衣缘且身形宽博。也有学者认为,直掇和道衣是斜领交裾,鹤氅则是直
领下垂至地的形制。而当代宋制鹤氅为方便活动,也有窄袖的设计(图 44)。

图 44 鹤氅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衿娥传统服饰)

(6)圆领袍、圆领袍衫
圆领袍是宋制汉服“袍”的基础式样,女款图 45-a 的款式左右襟在胸前交
叠后,以两颗纽扣将衣襟上端固定在领口,两侧从胯部开衩,衣襟处还有系带以
作固定。图 45-b 款式不设系带,而是以仿珍珠扣代替,在领襟、袖子、衣身的缘
边处以橙色印金龟甲杂宝纹作装饰。两种款式袖形皆为窄袖,方便活动,作为常
服同样可以直接穿着在外。

4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45-a(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45-b(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图 45 女款圆领袍式样

当代男款宋制“袍”的式样也基本为圆领袍,图 46 的圆领袍将衣身的后片
加长至足,有表有里。与袍相比,图 47 的圆领袍衫为单层。设计具有现代审美
的纹样,使用轻透的面料,更加飘逸,是当代男款宋制汉服最外层着装造型的主
要式样。男款圆领袍衫与女款相比较,宽袖、大袖更多。

图 46 男款圆领袍式样(图片来源: 图 47 男款圆领袍衫式样(图片来
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7)直掇、道衣、襕衫
直掇、道衣虽在宋朝就有,但相对来说在当代流行的是明代产生流变的款式,
为明制的代表。襕衫,即无袖头的圆领大袖长衫,在衫的下摆加接一幅横襕,腰
间有装饰裥(图 48)。与明制襕衫相比,宋制襕衫的特点是两侧不开衩,且无外
摆。

图 48 襕衫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史记汉服)

(8)袄、衫
在当代,这些服饰的分类比较笼统,通常有衬里称为“袄”,无衬里称为“衫”。
衫多以轻薄的面料和浅淡的颜色为主,可直接穿着于抹胸之外,也可进行叠穿。
女款的衫绝大部分为直领对襟造型,和褙子的形制较为相似。男款衫多为交
4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领大襟造型。图 49 的款式,在领口、袖口处衬有淡黄色素绫镶边,两侧开衩至
腋下,作为礼服的中层衬衣穿着。

图 49 男款衫的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宋制汉服中,袄的形制多与衫相同,但数量较少,多为女装。汉服商家除了
采用保暖性的面料外,在袖口、侧面、底边用夹毛缘边装饰,具有现代风格,其
不仅满足服饰的基本功能,同时迎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图 50-a 最大的特点是区
分领襟,即虽保持平行对襟式样,但后横领至锁骨处另加一片装饰裁片,其他大
多为领襟一体,即领缘连接襟缘直通到下摆底端;除了最为典型的直领对襟长袄
外,图 50-b 为直领大襟长袄款式,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衣襟,用珠扣固定,两侧
开衩,缘边装饰。

50-a(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50-b(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
图 50 女款袄的式样

(9)抹胸
“抹胸”为古代“亵衣”之一,即内衣。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紧贴人体穿
着,整个胸腹被掩盖住,也称为“抹肚”。为与现代西式抹胸的款式区分开,将
当代宋制汉服里的抹胸称为“宋抹”,有传统和改良两种类型。

4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51-a(图片来源:淘宝 51-b(图片来源:淘 52-a(图片来源:淘 52-b(图片来源:淘


店铺@花朝记) 宝店铺@瞳莞) 宝店铺@重回汉唐) 宝店铺@重回汉唐)
图 51 抹胸式样 图 52 改良抹胸式样

53-a(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汉尚华莲) 53-b(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都城南庄)
图 53 吊带式样

①传统抹胸
图 51-a 是最基础的抹胸款式,长方形,上部中间打皱褶,褶约宽 5 厘米,
深约 10 厘米。左右两边设有系带,从前身向后饶合,两端在背后交叠,通过绳
带系结,不同于肚兜等其他贴身衣物,抹胸可直接搭配衫,裸露在外。
图 51-b 为背部裸露款式,上下两片叠合,上端和腰间缀带。只不过在当代,
这类款式没有前者流行。
②改良抹胸
出土的抹胸也有不打褶裥的一片式,但由于现代人与古人的体型存在差别,
更多的抹胸款式是在传统抹胸款式基础上的改良。更贴合女性胸部曲线,也会使
用现代工艺的 “工字”活褶(图 52-a),在上部加设可调节肩带,以防脱落(图
52-b)。再者后中也进行缝合,已经偏向现代吊带款式,也多以“吊带”命名,如
图 53 示。其保持了抹胸的着装造型,方便现代人穿着。
宋抹形制比较单一,但纹样、花边装饰各式各样,衍生出多类可自行搭配穿
着的款式。当代汉服爱好者可自由选择宋制抹胸的一片式、吊带式,其作为贴身
衣物,实用性的改良得到大部分汉服爱好者的推崇。
(10)裙
当代宋裙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百迭裙、两片裙、三裥裙。
① 百迭裙
宋制百迭裙有多个款式,在当代也有“百褶裙”、
“褶裙”不同的称法。有三
5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种类型,一类是两侧两幅不打褶(图 54-a),中间褶子比较密集,这类百迭裙是
当代宋制汉服市场中最为普遍的款式;一种是全幅打褶,统一向右压褶(图 54-
b),有少数商家也将百褶裙做成前短后长的款式(图 54-c)。
百迭裙根据褶的形式在当代有顺褶、工字褶与宽褶、细褶之分,变化多样,
也是宋制汉服的代表形制。

54-a 54-b 54-c


图 54 百迭裙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十三余)

② 两片裙
两片裙是当代对于“旋裙”的称呼,款式结构比较固定,如图 55 所示。裙
身由上下两片织物拼缝而组成,两片对错相压,右片压左片,上端较下边略窄,
顶端与宽腰缝合,下摆不缝,裙身两层可以自由离合,裙腰两端均有系带。

图 55 两片裙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汉尚华莲)

③ 三裥裙
图 56-a 是典型的三裥裙款式,一片式,裙身由面料与衬里缝制而成,面料
由四个长方形裁片沿幅边拼缝而成,裙身上部正中部位缝有三道褶裥,两两间距
相等,褶子上方进行缝合,褶裥下部松散,呈工字褶,形成了上窄下宽的效果;
当代也有不同人参照图像资料,认为三裥裙也有褶子不缝合,直接在腰间打三个
褶(图 56-b)。

5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56-a 56-b
图 56 三裥裙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六仙书阁)

裙的穿着形式也有两种,一种仅仅是围合,通常搭配打底的裤,传统的百褶
裙多为质地轻薄的纱,围合在外,褶纹飘动,有轻拂、秀丽之感。另一种裙身交
叠,多为两片裙,也有百褶裙。
(11)裤
①“袴”、“绔”
“裤”在古代写作“袴”或 “绔”。宋裤的流行在汉服的变革史上是一个比
较大的改变,之前的裤多为内衣为主,但宋裤可直接穿着于外。在当代的通识认
(图 57-a),合裆裤为“裈”
知中,宋制裤分为开裆、无裆和合裆。开裆裤为“袴”
(图 57-b),两外侧开中缝合裆裤为“裆”(图 57-c)。

57-a 57-b 57-c


图 57 “裤”的式样(图片来源:@汉尚华莲、瑶光、重回汉唐)

当代传统的宋制裤多以“袴”命名,和现代西式裤作区分。图 57-a 便是传统


宋制裤的款式,形制上模仿古代,迎合部分汉服爱好者“仿古”的追求,为内衣,
穿于最里层;图 57-b 的合裆裤也是作为内搭穿着于内,或是作为裙的打底;图
57-c 侧开衩合裆裤则穿着于最外层。基本形制是两片长方式布料对合,两条裤管
削剪一角后沿裁剪边进行缝合,形成上狭下阔的“喇叭形”,形同“裙裤” [69]。
②改良宋裤

[69] 段先惠.宋代妇女日常服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传统宋裤均采用古代的系带方式,但由于系带穿着过于繁琐,“无裆”的款
式也不适用于日常社会活动,与抹胸一样,宋裤的改良也得到了认可。内层使用
现代抽紧带改良款作为打底(图 58-a),外面再穿系带式单侧合围复原款。有些
款式直接将裤子做成双层,采用改良松紧带使之直接可以套穿,保留两根系带,
在腰前系结装饰(图 58-b)。

58-a 58-b
图 58 改良宋裤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她说汉家衣裳)

(12)围腰
在当代,围腰形制不尽相同。“腹围”、“围腹”、“抱腰”也各有命名,如图
59 所示。与腰带或革带搭配,束缚于外。

图 59 围腰式样(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重回汉唐、砚滨纱)

(13)披帛、霞帔
“披帛”是古代妇女披搭在肩背、缠绕于双臂的长条帛巾,也称为“领巾”,

5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布幅较窄,搭在手肘上形成自然垂叠式样,行走时如拖着两条飘带(图 60)。
霞帔的形状像一条长彩色挂带,前后两条,分上下两层,上面一般绣有精致
的图案。穿戴时,将其绕过脖颈,披挂于胸前,在下端悬挂金或玉的坠子用以固
定,为“帔坠”,其也可以避免因行动或外界因素造成衣身飘动,多与大袖衫搭
配穿着,典雅华丽,又不失风韵(图 61)。

图 60 披帛(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汉尚华莲、十三余)

图 61 霞帔及其搭配(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汉尚华莲)

4.1.2 款式考据
宋制汉服基于宋代时期汉民族所穿着服饰,依据现存的宋代文献、图像以及
文物资料,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构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服装样式。而形制是支撑
汉服存在的骨骼,是当代服饰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构建当代汉服的
核心要素。当代宋制汉服款式设计的主要来源有三类:文物、图像及文献。
(一)考据文物
5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宋代的出土服饰甚多,较为熟知的有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福建福州茶园山
南宋墓、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江苏南京高淳花山宋墓、
浙江黄岩南宋赵伯澐墓等,其中南宋多于北宋。出土服饰经过专业人才的修复与
保护,恢复服饰的完整形制。在当代汉服圈中,实物是最有力的研究材料,因此
也是当代宋制汉服形制的范本。
出土文物种类最多的款式为褙子、背心、旋裙等,附录一列举了当代宋制汉
服形制参考的部分出土文物,数据较为全面,因此在当代是没有争议的形制,也
尤其讲究正确性。其中,褙子因为出土实物在款式上具有较多变化,在当代也拥
有较为丰富的种类。女款褙子多为直领对襟,按袖筒的宽窄度,就可分为大袖(广
袖)、宽袖、窄袖,多为长袖,按照袖身、袖口的形状分,有直袖,也有微喇的
敞口、羊腿的收口式样,衣长有长短之分,领和袖边用不同织物做出缘边。女款
在花边点缀上,也比较丰富。有仅领襟处镶花边的,在此基础上袖口、衣身边缘
也有花边装饰,也有些款式在接袖处、腋下均进行装饰,全缘边更加精致。另外,
当代有的设计保留南宋折襟加缝领的制作特征,形成“牙子”,有的在前襟有垂
带作装饰,这些款式特征均有出处,相对在设计上也更为严谨。
目前,宋代服饰研究中,男性祭服、官服、朝服、士大夫的服饰以及女性祭
服(袆衣、鞠衣等),研究学者多有触及,但在当代,作为大众生活中穿用的服
饰,普遍兴起的还是常服。宋制汉服也常用于夏季,但实际上也有出土一大批夹
衣,有厚重保暖的夹纳衫和丝绵袄等,此类宋代服饰受到的关注度较低,现有的
设计产品多以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同一类文物作为参照,避免争议,很少去尝试
未经过市场认证的款式。
另外,2016 年浙江黄岩赵伯澐墓出土的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因其完整性与
精致度,受到广泛关注。部分汉服商家也更新款式设计,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右
衽的斜襟处有一对纽子、纽襻,以作衣襟固定,也是宋代服饰一大重大发现,虽
有些款式依旧采用常见的系带,但后来,宋制男款交领衫也开始使用纽扣作为固
定配件。
(二)参考图像、文献资料
图像与文字记载类的款式在当代并不常见,多为汉服商家的创新设计,或是
汉服爱好者自主还原的制作。同时,除丰富的文物资料外,图像、文献资料也是
宋制汉服设计元素的参照对象,在色彩、纹样上进行灵感的提取。如图 62 所示,
《歌乐图》中女子所着的褙子外衣,形制特征比较明显,衣长、开衩位置均有参
照,经常被用作当代宋制褙子设计的参考造型(图 63)。

5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63 宋制褙子设计
图 62 歌乐图(局部)
(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醉花言)

女款圆领袍因没有直接的出土文物,根据图像资料判断宋代女子也穿圆领袍,
因此也有被归入到宋制汉服中的圆领袍,多符合“圆领袍”的形制基础上使用宋
代流行色彩、纹样的变化设计。貉袖、鹤氅、襕衫在当代的种类也不多,但根据
图像资料均有存在,附录一同样列举了当代宋制汉服形制参考的部分图像资料及
文献记载情况。表 11 对宋制汉服主要的款式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各个款式是否
有实物、图像、文献记载的情况。

表 11 宋制汉服的主要款式图及是否有实物、图像、文献的记载
实 图 文
种类 款式图
物 像 献





褙子 袖 是 是 是




5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实 图 文 实 图 文
种类 款式图 种类 款式图
物 像 献 物 像 献

半臂 是 是 是 背心 是 是 是

貉袖 否 是 是 鹤氅 否 是 是


圆领

袍、圆 是 是 襕衫 否 是 是

领袍衫


是 是 是 抹胸 是 是 是
(男)

实 图 文
种类 款式图
物 像 献

裤 是 是 是

裙 是 是 是

围腰 否 是 是

4.1.3 款式流变
宋制汉服的形制继承宋代汉民族服饰的框架,具有考证的款式已基本定型,
成为宋代服饰形制的代表。出土文物中,比较特别的形制在市场上较为小众,几
乎不存在。由于继承创新的尺度还有待考量,宋制汉服的形制尚有讨论的空间。

5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如图 64 的长衫,在袖子的尺寸比例上与大袖、宽袖相差较远,更相近于明制的
“琵琶袖”,其他设计又完全符合宋代上衣的风格,这类不完全符合宋代服饰框
架的款式常常引起争议。
另外,普遍的认知是穿着中衣,露出领边,但层层交叠的穿着过于繁琐,也
不适应于炎热的夏季,宋裤和抹胸的改良得到了普遍的接纳,也出现了完全现代
化的款式,假领(图 65)的设计让穿戴者保持整体的外部着装形象,呈现出丰富
的层次,为接受度广泛的爱好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图 64 长衫 图 65 假领
(图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图片来源:淘宝店铺@汉尚华莲)

“国潮”刮起的风潮,也让以汉服为载体的服饰设计元素与现代风格产生巧
妙的碰撞,形成新的时尚潮流,汉元素也因此受到部分汉服品牌的追捧。
部分的国风设计形式在延续宋制汉服形制的基础上进行时尚创新设计,只加
入装饰元素或改动部分结构,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进行诠释。如加入颇具时尚感
的牛仔、蕾丝、软纱等设计,迎合现代生活的习惯和审美趣味。
一部分的设计直接表现在款式的改动,缩短裙摆、衣袖长度,使之更贴合人
体曲线;另一部分的设计是提取宋代服饰的代表元素,进行解构再造,只延续经
典造型。如吊带本是宋代抹胸的衍生,加入明代的纽扣元素(图 66);在原先的
款式基础上,引进西式服装元素(图 67);在剪裁和工艺上,已经完全运用现代
成衣方式,以现代流行审美为基础,对传统服饰中的设计元素特征进行再设计再
创造,形成新国风服饰时尚(图 68)。

图 66 纽扣元素的吊带(图 图 67 西装领设计的上装(图 图 68 加入了抽绳元素的

5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片来源:淘宝店铺@钟灵记) 片来源:淘宝店铺@流烟昔泠) 上装(图片来源:淘宝店


铺@流烟昔泠)

这类“汉元素”也是“改良汉服”发展、演进过程中持续受到争议的要点,
非功能性的改良设计往往把握不好尺度,一方面或许吸引了更多年轻的受众,进
而提升汉服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其裁剪理念和方法已然不属于古代服饰体系。
但这类具有典型中国特色元素的流行服装,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具有较大的设计
空间。
总的来说,改良款式保留古代服饰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两外侧开中缝是宋
裤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双层改良款式,还是传统款式。作为常见的宋裤外层形
象,侧开缝都是宋代服饰风格标志性的形制特点。

4.2 宋制汉服的面料、色彩、纹样

4.2.1 面料
古代贵族使用的绫罗绸缎在当代造价高昂,多用于高级定制,而民间常用的
麻、葛又显得过于粗糙。因此,当代宋制汉服除了偶有定制的款式使用手感薄轻、
柔软的天然丝质面料外,多使用现代生产的化纤面料。
宋制汉服中,贴身的抹胸多用棉,宋裙、宋裤及褙子常用真丝顺纡绉,起皱
效果好、透气性能佳而柔软、布面美观,既可染色又可印花、绣花、烫金等;还
有真丝烂花绡,质地透明、花纹光泽明亮,轻薄爽挺。
聚酯纤维坚牢耐用、抗皱性能和保形性较好,有条纹的肌理,不仅是现代服
饰制作合成纤维的第一选择,也广泛应用于当代的汉服市场。另外,雪纺、天丝
也是宋制汉服常用的面料。

4.2.2 色彩
由于现在汉服产品的来源多为汉服商家,因此,素材也多源于相关汉服品牌。
收集 2020 年汉服品牌销量榜单(附录二),及在汉服社区中口碑较好的宋制汉服
品牌,至 2021 年六月中旬共收集到 128 套宋制汉服,按照服饰主色调进行分类,
如表 12 所示。

5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表 12 当代宋制汉服的主要色彩






绿







6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可以发现,当代宋制汉服的用色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用色保留质朴、洁
净的特点,整体上趋于恬淡之风,有清淡雅致的色彩意境。采用低纯度色,以
浅色或淡色元素为主,多淡粉色、淡蓝色、浅绿色,还有绛紫、鹅黄等柔和的
颜色,饱和度较低,表现出宋制汉服平淡清雅、洁净自然的质感,符合宋代服
饰的审美风尚;二是偏红色系,更显古朴、庄重;三是黑白色系,采用渐变效
果或是印花工艺,重新进行演绎。
总体来说,当代宋制汉服的色彩在整体上偏向浅淡的色系,无论是传统风
格还是现代风格,淡色系的运用使得整体服饰呈现素雅淡泊的形象,即使运用
渐变效果或是通过设计的纹样提高时髦创新属性。整体而言,宋制汉服的颜色
比较低调庄重,色彩上呈现自然、清新的气息,体现出恬静朴素的审美追求,
与宋代汉族服饰审美风尚相一致。改良宋制汉服也多只在图案细节上进行创
新,使用较为明显的当代设计元素使之趋于现代风格。
与宋代服饰另一不同的是,形成古代颜色的根本源头为天然染料,染料大体
为就地取材的植物,如蓝靛、黄栀、杨梅汁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发
出色系多样,满足现代工业生产,耐光度、色牢度都更优的化学染料,甚至能做
出各种各样的均匀渐变效果。
但天然染料又蕴涵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也与当代追求“自然环保”的
大趋势不谋而合,因此,许多有追求的汉服爱好者或致力于复原古代汉服的团队,
在原材料和染色方法上也尽可能还原古代生产条件,使用天然染料和工艺,制作
出来的宋制汉服具有自然生动的质感,给人更加古朴秀雅的感觉。

4.2.3 纹样
(1)植物题材

6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表 13 宋制汉服的植物题材纹样

图示

纹样 山茶花 折枝山茶花 缠枝葡萄纹 四季花卉

图示

纹样 重莲团花 梅花 水仙花 雏菊

植物纹是在宋制汉服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纹样类型,有两种形式。一是芙蓉
花、山茶花、牡丹花、芍药、海棠花等等,艺术特征强烈,强调平淡天然之美,
具有生活气息,以细长、质朴的造型为主,较少有繁琐的装饰,崇尚清淡之美。
其中,一年景传统纹样,以四季花卉作为服装的装饰图案,为宋制汉服的特色。
这类复原、还原的纹样与宋代纹样的审美情趣相贴切,造型趋向写实,造
型纤细精致,风格细腻质朴。与唐制汉服纹样的对称格式相比,宋制汉服的纹
样生动自然,较少程式化,组织规格严整,层次分明,色调沉静典雅,织物纹
样在色彩上以质朴、清秀为雅,形成鲜明的审美倾向[70]。与其他形制汉服相
比,宋制汉服最大的特点也在于纹样的题材与风格。
另一种是从宋代的纹样获取灵感,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设计,并不是
简单复原文物中的纹样,更多的是提取纹样造型,结合设计主题,搭配色彩方
案,运用到汉服中。或是贴合植物纹流行的大趋势背景,重新创造新的植物纹
样,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2)动物题材
表 14 宋制汉服的动物题材纹样

图示

[70] 刘君.唐宋服饰纹样审美比较[J].丝绸,2005(05):50-51.
6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纹样 龙 凤 蝴蝶 喜鹊

图示

纹样 鹤 白鹭 锦鲤 螃蟹

龙纹、凤纹在当代宋制汉服中较为特殊,运用于礼服,参考宋代龙和凤的
形象,“龙”的身形不大,更为有力,具有“务实”的气息。“凤”也较为华
丽,线条明显。
宋制汉服中,动物题材纹样最多的是蝴蝶,飞舞于花卉之间,运用在各个
部位。喜鹊也较为常见,寓意吉祥。其他还有鹤、白鹭等,这类纹样多是传统
服饰纹样动物题材的延续,往往寄托着美好愿望,被赋予具体特性。如鹤、白
鹭为宋代文人隐士所青睐,寄托着古人对清白高尚的品性以及自由的向往。
其他动物题材多是设计者的自由创造,与其他装饰纹样相呼应。在当代,
动物纹样呈现的造型与工艺密切相关,如若达不到水准,往往脱离了美感,甚
至产生变形。
(3)几何题材
表 15 宋制汉服中的几何题材纹样

图示

纹样 如意米字纹 万字纹 菱格纹 三角纹

图示

纹样 流水 几何菱形 四菱形 波点纹

几何题材在宋制汉服中的应用更为随意,即使延续传统几何纹样的造型,
如万字纹、如意米字纹,也多是与其他图案混在一起。当代创新的几何题材装
饰纹样多种多样,以印花形式为主。

6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4)图像题材
表 16 宋制汉服中的图像题材纹样

图示

纹样 亭阁 金狮戏球 芭蕉扇 月亮景象

宋制汉服中的图像题材纹样也各式各样,分为两类。一类是遵从典雅的气
质,尽量靠近传统图案的内容和内涵。如把亭台楼阁、小景山水作为服饰的装
饰纹样,也是宋代时期的风尚;另一类是当代的创新设计,脱离传统服饰纹样
的框架,完全是创新的题材。图像题材的纹样展现着设计者的巧思,同时让宋
制汉服具有生活化、世俗化的气息。
宋代服饰纹样被赋予政治意义,不同官阶的朝服在纹样造型和尺寸上都有具
体的规定。当代的服饰纹样不再是政治伦理观念的承载符号,只是单纯地为当代
审美服务,审美功能远远大于文化功能。也有商家推出完全使用现代化元素图案
的改良宋制汉服(图 69),运用印花工艺轻易实现复杂的设计图案,迎合部分着
装者的喜好。

图 69 运用现代图案纹样的宋制汉服(图片来源:淘宝店铺@山有扶苏)

4.3 宋制汉服的工艺

工艺包括面料织造工艺、装饰工艺及制作工艺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织造机器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开发使
6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得面料的织造方式更为简便,可以在面料上实现复杂的纹样设计。如提花工艺,
纺织物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凹凸花纹,形成的暗纹低调又不显单调,纹样立体
感较强,比印花更为精致。
在宋制汉服部分的高端市场中,有专门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宋制汉服的品牌。
如汉服定制品牌初尘居在抹胸上使用稀地缂丝,领缘梅花使用苏绣双面绣技法
(图 70),宋制汉服的整体造型轻盈,精巧雅致,体现非遗的精湛之处,也能体
现出古代丝绸那种轻薄如纱的质感。将传统手工艺方法置于当代汉服中进行应用,
一方面加强了宋制汉服的风尚属性,另一方面也是传统工艺的活化继承。

图 70 宋制汉服上缂丝和苏绣双面绣的应用(图片来源:微博@初尘居)

除了这类小众定制产品外,因为复原传统工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出于汉服复杂工艺对成本的影响,更多商业汉服会选择机绣或是数码印花作为制
作宋制汉服的主要工艺。机绣通过平针制作效果和丝线的不同质感来表现纹样色
彩的渐变和晕染,也能表现出立体感和真实感,使得纹样的装饰更有层次,是当
代服饰纹样生产应用的主要工艺;数码印花则是直接采用数码喷绘的方式制作,
表现效果更为自然,能够替代传统布料印染等技艺效果,晕染渐变效果比机绣工
艺更为自然,且尺寸精确[71]。
烫金工艺,金色图案增加亮点,与古代传统的泥金印花、贴金印花、洒金印
花相比,除在工艺上有本质区别外,所形成的亮度、光泽效果也有差异。
在制作工艺上,另一个争议点为是否延用传统服饰一贯平面裁剪的方式。也
是由于传统的平铺剪裁方式,古代服饰大多连肩连袖,衣身宽大,多有余量。松
弛的剪裁,给予穿着者优雅、舒适的体验。而在当代,现代服饰的裁剪多运用省
道、肩缝、领缝,使衣服更加贴合人体曲线,强调造型美。如图 71 所示,宋代
褙子的衣片展开后呈现“十字型”结构,袖子以拼接方式制作成长袖。在当代,
多运用服装 CAD 样板系统,绘制出褙子的款式结构,在结构原型上进行放缝。

[71] 张玉颖.当代汉服服饰纹样的继承与创新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
6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是否保留一些特殊的工艺也成为当代汉服设计制作的要点之一。如宋代的裙
子由于生产力水平不足,布帛门幅较窄,因此常用多幅布帛拼接成一条裙子。中
缝和接袖的出现也是因为受限于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代
的生产条件已经充分满足面料幅长、幅宽的要求。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缝
又常常被视为正衣冠的参照物。按照原始剪裁制作中缝还是在中间位置加一条假
中缝,着装者也有不同的坚持。部分人认为,保留中缝不仅延续了象征人道正直
的美好品质,也相当于传统审美趣味——崇尚对称美的体现[72]。
如图 72 所示,褙子的中缝也各式各样,有些款式直接对叠连裁,省去“中
缝”,有些款式则是沿着原来的结构线裁剪开,重新进行拼接,单纯地多出一道
工序,做出“假中缝”的效果。
有些汉服商家在袖子上的剪裁上也使用现代西式服装体系的剪裁方法和制
衣方式,即衣身与袖身通过袖窿进行接缝,此类一般不被通认为汉服的核心体系,
而是以“改良汉服”作区分。

图 71 宋代褙子裁剪形制图 图 72 当代褙子基本款式结构图

4.4 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当代宋制汉服的服装要素,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纹样及工艺。
宋制汉服的主要款式可分为罩衫、长装、上装、内衣、下装、配件六大类。
罩衫种类有褙子、半臂、背心、貉袖、鹤氅等,褙子按袖形可分为大袖、宽袖、
窄袖,按衣长可分为长款、中长款、短款,按袖长可分为长袖和短袖。其中,短
袖褙子袖长依旧过肘,袖子在肩和肘部之间为半臂形制,无袖则为背心形制,三

[72] 高子茜.汉服运动中改良派与复原派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者多为对襟开衩,襟上无纽袢或系带。貉袖、鹤氅两侧不开衩,多有缘边装饰,
形制比较固定;长装有圆领袍衫、襕衫等,襕衫为无袖头的圆领大袖长衫,在衫
的下摆加接一幅横襕,腰间有装饰裥;上装主要为衫、袄,女性衫的形制多为直
领对襟,作为中衣或外衣穿着,男性衫的形制为交领大襟,作为中衣穿着。袄多
为女性冬季款式,形制与衫和褙子相类似;内衣以女装的抹胸为主,有一片式也
有改良的吊带款式;下装主要为裙和裤,裙还有百迭裙、两片裙、三裥裙三种类
型。百迭裙的褶子变化多样,有两侧两幅不打褶,也有全幅打褶;女款配件多为
围腰、披帛、霞帔。
当代宋制汉服考据文物、图像、文献资料,最具有代表性、种类较为丰富的
款式为褙子,女性的款式种类较多,男性款式较为单调,形制上与女装相似。褙
子、半臂、背心、裙的形制比较明确,貉袖、鹤氅、襕衫、围腰均没有出土文物,
因此在当代的款式种类较少,多参照图像资料进行还原创作。抹胸和裤的改良更
适用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代宋制汉服应用程度最高的改良款式。
在继承宋代服饰形制的基础外,当代也出现了产生流变的国风设计形式,加
入装饰元素或改动部分结构,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宋制汉服,迎合现代生活
习惯和审美趣味,区别于传统宋制汉服,多以改良宋制汉服或汉元素命名。
在面料上,宋制汉服多选用轻薄、有质感的现代面料,突显服饰风采,整体
上使用柔和自然的色彩体系。在纹样上,题材多为植物、动物、几何、图像,最
丰富的是植物纹样,以一年景传统纹样为特色,有延续宋代纹样造型的,也有在
当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现代风格图案。
总体来说,宋制汉服在形制上大多保持宋代服饰的式样,在面料、纹样的设
计上更贴近现代的审美,装饰工艺多采用现代机器制作生产的机绣和数码印花工
艺。

6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5. 当代宋制汉服的认知分析

对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着装形象、服装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当代宋
制汉服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既存在对宋代服饰的继承,又有新时代下改良创新的
新形式,市场上的宋制汉服也大致可分为“传统宋制汉服”和“改良宋制汉服”。
但不同群体对于改良尺度的接受度或有所不同,认为“改良宋制汉服”不应
该被包入“宋制汉服”体系中。另外,大众对宋制汉服应当具备的特征或许存在
着不同观点。本章重点探究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情况,对于宋代服饰的态度是
严格依据历史考据复古还是进行改良创新,以及大众对改良尺度的接受范围。研
究结果可为当代宋制汉服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使其在符合大众期待的基础上融
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元素,又保持其特有的汉服文化,从而达到古衣新穿的效果。
研究表明,眼睛的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视觉信息提取过程中的
生理和行为表现,眼动技术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在当代宋制
汉服的发展上,眼动技术作为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新兴研究方法,可以探
索款式、色彩、纹样、面料等服装视觉元素带来的不同的感官认知,以帮助指导
宋制汉服后续的设计发展。
另外,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宋制汉服的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证实上
述研究成果,同时作为眼动实验结果分析的依据,探究汉服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
知情况,分为三个部分:个人背景、对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的评价、对宋制汉服
改良的接受程度。
问卷内容见附录三。

5.1 眼动实验设计

5.1.1 样本选择
同前文服装要素分析一致,对收集到的 128 套宋制汉服进行分析。统计发现,
市场上的宋制汉服多为女装,外观造型密集于两类:一是霞帔、大袖衫、对襟衫、
抹胸、裙,即礼服造型的配伍,二是褙子(衫)、抹胸、裙(裤),即常服造型的
经典配伍。针对宋制汉服的经典造型这一研究对象和图片质量,由专家进行评分,
初步挑选出 24 个样本。再让汉服资深爱好者进行评分,最终确定 12 个样本,其
皆为接触汉服两年以上,且对宋制汉服认识比较深刻,具备区分传统宋制汉服和

6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改良宋制汉服的能力。
将样本图片进行处理,全部样本服饰在视觉上居中对称或对齐,背景为白色。
分辨率适中,统一尺寸为 6667×5001 像素,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为 300 dpi,
适应于实验用眼动仪器的最佳分辨率。
提炼当代宋制汉服的两类风格特征,可以明确大众对宋制汉服的整体认知情
况。风格是区分设计特点的方式,但由于风格概念的模糊性,不同人对宋制汉服
的理解也尽不相同,感性工学作为一种将感性心理与产品设计要素建立联系的工
具,可以将设计元素表现的客观属性表达出来[73]。在款式风格的感性研究中,运
用语义差别法对不同的宋制汉服造型在传统风格、现代风格的感性形容词上进行
评分。
通过对宋制汉服及其风格的分析,收集描述宋代服饰文化的词语,以宋代服
饰的审美特征,如平淡天然、古朴内敛等词汇作为基础形容词汇,包括款式、色
彩、面料、纹样、工艺等各方面的设计元素评价指标。咨询专业人士从中剔除相
近或相同的词语,筛选出表征不同风格的词对,并考量设定与之相对应的现代风
格形容词汇,组成感性意象语义词对。再由汉服资深爱好者、专家对随机呈现的
宋制汉服图片进行意象尺度表打分,其皆为纺织服装相关专业或是对宋代文化比
较了解的人群,且感性知觉相对灵敏,具有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五组形容词对分别为 “素雅淡泊的-艳丽浓重的”
“沉静有序的-自由奔放的”
“古朴庄重的-时髦随意的”
“形神统一的-张扬个性的”
“延续经典的-时尚创新的”,
评估尺度选择 7 点评估尺度,
“3”代表非常同意该宋制汉服偏向现代风格的形容
词汇,
“-3”代表非常同意偏向传统风格的形容词汇,确定最终样本,也以便后续
的分析。

图 73 7 点评估尺度示例

图 73 展示了 7 点评估尺度对宋制汉服评价的示例,表 17 列举评估尺度中各


个评估值所代表的意义,以此为依据对每个样本进行评估。

[73] 李春鹤,刘雁.感性工学及其在服装风格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2(02):28-30+36.
6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表 17 评估尺度中各个评估值代表的意义
素雅淡泊的-艳丽浓重的 各个评估值代表含义
-3√ -2 -1 0 1 2 3 评分者非常同意感性意象语意,-3
表示非常素雅淡泊
-3 -2 -1 0 1 2 3√ 同理,3 表示非常艳丽浓重
-3 -2√ -1 0 1 2 3 评分者比较同意感性意象语意,-2
表示比较素雅淡泊
-3 -2 -1 0 1 2√ 3 同理,2 表示比较艳丽浓重
-3 -2 -1√ 0 1 2 3 评分者一般同意感性意象语意,-1
表示一般素雅淡泊
-3 -2 -1 0 1√ 2 3 同理,1 表示一般艳丽浓重
-3 -2 -1 0√ 1 2 3 给予中点 0 计分有 3 种情况:(1)
两边的形容词都同意,样本既素雅
淡泊又艳丽浓重;
(2)两边的形容
词都不同意,既不素雅淡泊又不艳
丽浓重;
(3)觉得两边形容词的程
度相当

为排除实验对象的视觉习惯,在眼动实验风格对比中,随机排布传统风格和
现代风格的左右位置,实验样本分析如表 18 所示。

表 18 实验样本要素分析
编号 实验样本 特征 风格 综合评分*
01-a 传统风格 -1.48

对襟、大袖
01-b 现代风格 0.28

02-b 现代风格 0.88

对襟、宽袖
02-a 传统风格 -1.87

03-b 现代风格 1.32

对襟、窄袖
03-a 传统风格 -0.88

04-a 对襟、飞机袖 传统风格 -1.38

7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04-b 现代风格 1.25

05-a 传统风格 -1.22

对襟、半袖
05-b 现代风格 1.98

06-b 现代风格 1.20

对襟、合领
06-a 传统风格 -0.90

*综合评分:分数值越低,表示样本越接近传统风格;分数值越高,表示样本越接近现代风

5.1.2 兴趣区的划分及实验设计
(一)兴趣区的划分
AOI 兴趣区(Area of Interest)是眼动仪技术中独有的名词,能够自由划分
实验样本,可以为单一对象也可以是某个区域,生成每个独立区域对应的指标数
据,从而使得分析更加准确、具有针对性。根据研究目的,探究对比两种不同风
格的宋制汉服、单件宋制汉服不同部位受关注的程度,作为评价指标。
眼动实验考察的是大众对宋制汉服风格的喜爱程度,被试者对传统风格、现
代风格是否有不同的认知,故将其中一个风格造型作为兴趣区进行整体划分。在
对比实验中,划好第一个 AOI 兴趣区后在工具栏中操作复制此兴趣区进行移动,
保证同组样本图片中的 AOI 区域面积保持一致,如图 74 所示。

图 74 AOI 区域划分示例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环境与设备
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者,眼动仪大致可分为头戴式眼动仪(eyelab glasses)、

7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桌面式眼动仪(eyelab pro)、虚拟现实眼动仪(eyelab vr)。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


实验内容,最终选用桌面式眼动仪,适用于实验室内电脑设备前,准确率高。
本次实验整个过程在常温常压、湿度适中、光线适宜且安静的环境下进行,
仪器设备采用德国 SMI RED 桌面式眼动仪,包括研究人员面前的眼动数据记录
分析计算机(图 75)、受试者面前的刺激图像显示计算机、红外光源和 RED 摄
像头(图 76),具体参数如表 19 所示。

表 19 德国 SMI RED 桌面式眼动仪技术参数表


技术指标 参数
采样率 50HZ
追踪精确度 <0.01 度
定位精确度 <0.5 度
测试距离 60-80cm
活动区域 测试距离在 70cm 范围内,上下左右可最多偏差 40cm
校准时间 20 秒,9 点校准

图 75 SMI RED 眼动仪系统设备① 图 76 SMI RED 眼动仪系统设备②

(2)实验被试
面向东华大学招募对古代服饰、汉服感兴趣的被试,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
对象,以探讨大众对当代宋制汉服的认知差异,共计 42 位志愿者。其中,女性
37 人,男性 5 人,被试者年龄跨度 21-39 岁。其中,80-85、85-90、90-95、95 后
占比分别为 4.76%、11. 90%、9.52%、73.81%。
为排除实验干扰因素,所有被试者的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可清晰看到
刺激图的每个部位,无任何视力疾病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深色眼线或深色隐形眼
镜。
(3)实验过程
7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如图 77 所示,首先,实验者在设置好各类参数后,点击“Dry Run”按钮对
样本图片进行预检。确保图片清晰,加载速度以及实验播放流畅度皆属于正常范
围。在进行预实验后,调整每张照片播放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设置
每张图片播放时间为 7000ms。

图 77 实验操作主界面

被试者进入实验室后,坐于显示器屏幕前。实验之前,操作者操作计算机向
被试者介绍实验指导语及欢迎语,使其了解实验具体的流程和要求。被试者在指
导下调整姿势,尽量保证头部与显示器呈水平位置,被试者与显示计算机的距离
控制在 50cm-70cm 之间。
正式实验时,主试者操作眼动仪,对受试者双眼进行视线追踪校准,以保证
仪器能够准确捕捉视点。校准完成后操作者点击开始按钮,一定时间后自动开始
实验,以减小受试者由于视线偏差导致的误差。屏幕将自动顺序播放导入的图片,
受试者按要求观察宋制汉服样本图片。
眼动仪程序会自动记录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眼动轨迹及相应细节数据,反
应时间精确度为毫秒。被试者眼动实验结束后,填写问卷,每位实验对象过程耗
时约为 15 分钟。
(4)实验数据提取及处理
眼动仪的眼动数据分析软件 BeGaze 程序是综合性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分析软
件,能自动记录每一个被试者浏览图片时的眼动数据,同时追踪实验和受试者所
有信息。使用 BeGaze 可以简化眼动数据分析,可自由选择刺激图、受试对象,
也可以对多个受试者进行比较,生成具有针对性、直接可用的图像,同时可以输
出各类数据结果,以便其他程序应用。
在 BeGaze 程序中,可以灵活选择实验样本和实验被试。综合实验质量,剔除
一位因中途有不可避免的外界干扰因素而导致的跳跃数据,最终导出 41 个有效
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7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输出实验所需数据后,使用 Excel 处理各项眼动指标数据并综合问卷调查数


据,导入 SPSS 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包括 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多因素
方差分析等。

5.1.3 眼动实验输出形式及主要指标
(1)输出形式—热区图/Heat Map
可以直观呈现出注视点停留的时间、集中关注的区域以及趋势等,通过热区
颜色的深浅反映被测者对宋制汉服注意力的分布及认知程度。其中,受关注度程
度从大到小的颜色以此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如图 78 所示。

图 78 热区图示例

(2)主要指标
被测者对视觉元素的心理反应,可以输出多项指标数据。通过这些量化指标,
将被试者对宋制汉服的心理认识过程客观地表现出来。对宋制汉服进行兴趣区划
分后,对比每个兴趣区的注视指标可佐证研究结论。
常用的指标共包含六个:首次注视时间/Entry time、注视总时间/Dwell time、
注视时间占比/dwell time%、平均注视时间/Average fixation、首次注视时长/first
fixation duration、注视点个数/fixation count,如表 20 所示。

表 20 眼动仪常见指标及释义
指标 释义
被试者注视点首次进入该兴趣区的时间,也是宋制汉服设计布局合理
首次注视时间/ 性度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最先认知出哪种
Entry time 宋制汉服风格。一般情况,被试者先关注哪部分,注视点指向的服饰区
域,也是受试者最先产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服饰风格或服饰设计区

7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域。
注 视 总 时 间 一连串连续的注视点在单位兴趣区域上形成的平均空间位置上累计的
/Dwell time 驻留时间。包括多个注视点,也包括这些注视点间短暂的扫视,在注视
点超出此感兴趣区域则表明关注结束。该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哪个宋制
注视时间占比
汉服风格或是哪里的服装要素更吸引人。一般情况,注视总时间越长、
/Dwell time%
注视时间占比越大,表示受试者对该区域的兴趣越强。
平均注视时间
被测试者注视兴趣区域的时间比例。
/Average fixation
首次注视时长
眼睛停留在第一个注视点的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
/First fixation
可反映被测试者对宋制汉服注视区域的兴趣度。
duration
被测试者注视屏幕感兴趣区域时注视点的个数。与关注时间占比密切
注 视 点 个 数 相联系,可以用来研究不同任务关注时间下注视点数量。感兴趣区域的
/Fixation count 注视点数量反映服装要素的重要性,越重要的服装要素则有更多频次
的注视。

5.2 问卷调查设计

5.2.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针对宋制汉服的发展现状、着装形象及服装要素进行梳理后,着手设计关于
宋制汉服认知的调查问卷。通过线上渠道发布,获取不同性别、工作和学历的群
体样本,争取调查更为全面,数据更为真实,也用以佐证前文对宋制汉服市场的
分析。
根据前文对宋制汉服的分析,结合专家、汉服资深爱好者的意见,形成问卷
初稿。为了保证数据效果,先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同时根据参与测试群体的反
馈调整问卷内容,完善问卷结构。多次核对后,确认最终版本,每位受试者在眼
动实验结束后填写问卷,并投放市场。
(一)问卷的第一部分,为背景调查。
根据第一题、第二题的设计:目前拥有的汉服套数(3 套以下、3-5 套、5-
10 套、10-15 套、15 套以上、无)、接触汉服的时间(10 年以上、5-10 年、3-5
年、1-3 年、6-12 月、3-6 个月、3 个月以内、只偶尔接触过、还未接触过),将
参与调查的群体分为汉服爱好者和普通大众。
针对汉服爱好者进行汉服、宋制汉服消费情况的深入调查。汉服爱好者和
7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普通大众共同的背景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情
况。
(二)问卷的第二、第三部分,对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的评价、对宋制汉服
改良的接受程度。
题项按照李克特量表计分理论设计,参加问卷调查的人将自身对宋制汉服的
认知按照 5 点评估尺度进行打分(对于宋制汉服在传承中的重要性评价中,1 表
示非常不重要,3 表示一般,5 表示非常重要。对于宋制汉服改良接受程度的评
价中,1 表示无法接受,3 表示无所谓,5 表示完全接受)。

5.2.2 调查问卷实施
本卷主要为线上形式发放,通过网络问卷星平台在微信、QQ、微博、贴吧等
汉服爱好者圈层进行发放,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到 11 月之间。总共发放问卷 261
份,回收有效问卷 261 份。筛选掉有些问卷全部选项一致、时间较少的无效问卷。
剩下有效问卷 252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96.55%。

5.2.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考察
信度是测量问卷样本作答结果是否可靠的指标,主要针对量表题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𝛼值)为 0.706。因此,该调查问卷可以
作为基础分析的依据。

表 2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04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388.362

df 66.000

Sig. .000

效度用于测量定量数据设计是否合理,也针对量表数据。对问卷效度系数表
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21 所示,Bartlett 球体检验显著,结构效度 KMO 值为 0.804,
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区分效度,适合进行后续的分析。

5.2.4 样本的特征分析
对参与调查的群体进行描述性统计,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占比为 17.06%,
女性占比为 82.94%。接触汉服时间、拥有汉服的套数情况如图 79、80 所示,接

7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触汉服时间中,10 年以上占比为 6.35%、1 年到 10 年达到 43.65%、3 个月至 12


个月占比为 21.83%;拥有的汉服套数来说,15 套以上、10-15 套、5-10 套、3-5
套、3 套以下分别占比为 12.30%、19.84%、14.29%、15.87%、17.46%,他们均
是汉服消费者,有助于提高问卷分析的可靠性。其中,只偶尔接触过、还未接触
过汉服以及还未拥有汉服的被调查群体多为眼动实验对象,即潜在消费者。

图 79 接触汉服的时间 图 80 拥有汉服的套数

职业类别中,学生占了主体,为 40.48%。年龄分布中,80 前、80-85、85-90、


90-95、95-00、00 后占比分别为 7.14%、9.92%、7.14%、13.49%、27.38%、34.92%,
可作为群体分析的依据。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眼动实验结果
(一)对风格的偏好
针对第一组眼动实验中被试者对宋制汉服风格偏好的注视总时间、注视时间
占比、平均注视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最终结果如表 22 所示。对被试者观看宋
制汉服样本图片相应区域的个体指标,利用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水平为 0.05 的
Levene 方差检验分析。

表 22 风格偏好实验指标
汉服 注视总时 注视时 平均注视时 首次注视时 首次注视时 注视点
编号 间(ms) 间占比 间(ms) 间(ms) 长(ms) 个数
01-a 3429 49% 360 249 247 10
01-b 2550 36% 323 1524 312 7

7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02-a 2575 37% 328 495 263 7


02-b 3454 50% 337 418 326 10
03-a 2923 42% 357 687 313 8
03-b 3193 47% 362 671 358 9
04-a 3236 46% 338 414 414 9
04-b 2825 41% 300 647 299 8
05-a 3615 52% 359 394 365 9
05-b 2497 37% 328 829 330 7

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在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上,被试者对于两种风格
区域的宋制汉服注视总时间 Sig=0.228>0.05,大于显著性水平,即被试者对宋制
汉服的两类风格区域的注视总时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同理,对两个风格区域的平均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长、注
视点个数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ig 值分别为 0.467、0.413、0.502、0.673。
因此,不同被试者对宋制汉服的两种风格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偏好。可知,大众在
宋制汉服的审美上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在宋制汉服上不一定表现出同一的风
格偏好。也可以说明,有些传统宋制汉服的款式虽然在风格上呈现出古典风格,
但也符合当代的时尚审美。
同时针对被试者的年龄的注视总时间、注视点个数进行年龄、服饰风格的交
叉因素分析发现,P 值分别为 0.02、0.01,均小于 0.05(表 23),即年龄与服饰
风格交互作用显著,被试群体中不同年龄在服饰风格的偏好上有显著差异,但由
于被试群体中年龄个体数量较少,他们对宋制汉服的关注程度可能与个体对服饰
风格偏好有关。

表 23 眼动数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指标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显著性
注视总时间
服饰风格 197581.101 1 197581.101 0.160 0.690
年龄 2225088.288 2 1112544.144 0.898 0.408
服饰风格*年龄 9761017.425 2 4880508.712 3.940 0.020
注视点个数
服饰风格 5.542 1 5.542 0.611 0.435
年龄 33.282 2 16.641 1.834 0.161
服饰风格*年龄 85.027 2 42.514 4.685 0.010

7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二)关注区域
从图 81 热区图所反映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风格的对比中,单个款式造型
的识别,上半身的内衣中间区域的受关注程度最高,对于大袖衫配伍的造型来说,
两根霞帔所形成的肩部延伸到前身的内三角区域是视觉关注重点。以霞帔坠与霞
帔衔接的点为中心,注意力逐渐向四周扩散。直领对襟造型中,不管领襟上有无
色彩丰富的装饰,或宽或窄,其他部位也以纹样装饰及色彩变化来强调设计,但
相对而言,无论衣长,被试者对于不同兴趣区的注视时长有差异,关注程度居于
第一位的永远是内衣、领襟以及裙腰(裤腰)组成的中间区域。
另外由结果可知,人的视线有一个“居中原则”,服饰最中间的位置关注时
间最长,霞帔的搭配以及领襟的设计无疑再次强调了人的视觉重点,引导着人们
的视觉偏向。

图 81 实验样本的热区图

5.3.2 问卷调查结果
(一)对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的评价

表 24 接触汉服时间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平方和 均方 F 显著性
形制经过严格 组间 11.267 1.408 1.663 .108
考证过,有明 组内 205.733 .847
Q:您接 确来源的 总数 217.00
触汉服有 组间 7.671 .959 .730 .665
多久? 使用绫罗绸缎
组内 319.043 1.313
等高级面料
总数 326.714
7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组间 1.750 .219 .239 .983


使用素雅、洁
组内 222.900 .917
净的配色
总数 224.651
使用的纹样来 组间 8.877 1.110 .979 .453
源于宋代流行 组内 275.393 1.133
的图案 总数 284.270
缂丝、刺绣等 组间 5.732 .716 .574 .799
传统制作装饰 组内 303.455 1.249
工艺 总数 309.187
保留平裁、中 组间 4.422 .553 .716 .678
缝、接袖等制 组内 187.717 .772
作工艺,遵循
总数 192.139
古制

现假设接触汉服的时间不影响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的评价进行单因素方差
检验。从表 24 可知,各项指标与拥有汉服的套数 P 值 0.108、0.665、0.983、0.453、
0.799、0.678,如果显著性水平 α 为 0.05,由于概率 P 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 α,
因此接受原假设,各项指标与接触汉服的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即汉服爱好者
与普通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不存在差异性。因此,图 82 显示的大众对宋制汉
服在当代传承的均值评价具有参考性价值。

图 82 大众对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的评价

对于宋制汉服在当代的传承中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形制和古制工艺,平均分
为 4.10、4.14,即大众对传统宋制汉服的认知中,形制需经过严格考证过,具有
明确来源,以及保留平裁、中缝、接袖等制作工艺。使用素雅、洁净的配色和使
用的纹样来源于宋代流行的图案平均分分别为 3.77、3.71。另外,稍显不重要的
为缂丝、刺绣等传统制作装饰工艺和使用绫罗绸缎等高级面料,平均分分别为
3.17、3.26,即大众对当代装饰工艺和面料的接受度较高。

8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二)对宋制汉服改良的接受程度

表 25 拥有汉服套数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平方和 均方 F 显著性
与其他形制汉 组间 10.349 1.294 .807 .597
服、时装进行 组内 389.504 1.603
搭配 总数 399.853
保持形制框 组间 11.758 1.470 .773 .627
架,设计上增
组内 461.810 1.900
加蕾丝、流苏
等装饰 总数 473.567
保持形制框 组间 1.256 .157 .119 .998
架,配色上更 组内 321.490 1.323
Q:您拥
为张扬、明艳 总数 322.746
有的汉服
保持形制框 组间 9.700 1.213 .813 .591
套数?
架,使用当代 组内 362.284 1.491
创新的图案印
总数 371.984

组间 13.962 1.745 .822 .583
裁剪方式融入
组内 515.641 2.122
西式立裁
总数 529.603
对宋制汉服进 组间 6.409 .801 .853 .557
行解构重组的 组内 228.242 .939
汉元素设计 总数 234.651

现假设拥有汉服的套数不影响宋制汉服在当代改良接受程度的评价进行单
因素方差检验。从表 25 可知,各项指标与拥有汉服的套数 P 值 0.597、0.627、
0.998、0.591、0.583、0.557,如果显著性水平 α 为 0.05,由于概率 P 值均大于显
著性水平 α,因此接受原假设,各项指标与拥有汉服的套数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即汉服爱好者与普通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评价不存在差异性。因此,图 83 显示的
大众对宋制汉服在当代改良的态度评价,均值具有参考性价值。

8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图 83 大众对宋制汉服在当代改良的评价

其中,接受程度最低的为裁剪方式融入西式立裁,平均得分为 2.96。接受程
度最高的为对宋制汉服进行解构重组的汉元素设计,平均得分为 3.77,其次为与
其他形制汉服、时装进行搭配,平均得分为 3.71。保持形制框架基础上,设计上
增加蕾丝、流苏等装饰,配色上更为张扬、明艳,使用当代创新的图案印花得分
分别为 3.35、3.53、3.56。
可知,不管是汉服爱好者,还是普通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态度保持一致,
传统宋制汉服以及改良宋制汉服中,“形制”是最为重要的。大众对汉元素接受
程度虽较高,但需明确西式服装体系内运用汉服元素裁剪而成的服装为“汉元素”,
而非“汉服”。

5.3.3 原因分析
(一)包容性发展
与前期汉服运动中,作为唤醒汉民族意识的“汉服”相比,当今时代,人们
所主张的服饰复兴更注重汉服的形制和本质特征,讲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
的气韵,呈现出的传统美学观念,人体与服饰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传达出含蓄、
婉转、飘逸又抒情的美学特征,使服装上的“象外之韵”有更多的传达[74]。
汉服体系本是层累积淀而成,发展中愈加丰富的,无论是传统宋制汉服还是
改良宋制汉服,亦或是传统风格汉服、现代风格汉服,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为脉络,经过重新创造、演绎而形成。而汉服文化经过沉淀后,更是大气的。汉
服从舆论与概念构建时期,“求同”到“存异”,再到以“复原派”“改良派”的
分流,到今天“百家争鸣”,现代风格以及“汉元素”的风潮,当今人们对改良
宋制汉服也更为包容,主张汉服的多样化发展,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中。

[74] 高文静.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N].中国艺术报,2021-04-14(005).
8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西方服饰主导着潮流和演化趋势,对文化符号的认同让宋制汉服也备受大众
关注,传统宋制汉服与改良宋制汉服与影视作品中的“戏服”进行区别,是现代
社会生活中流行服饰的一种,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正确认识。区别于西式服饰体系,
对于汉服的普遍共性和文化特征有着较为同一的坚持,如保持中缝、接袖以及平
面剪裁等服饰结构要义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汉服的服装元素中,形制和工艺也是当代较难复原的部分。从留存
的图像、文献资料中很难还原传统工艺,只能从出土的实物中的面料结构倒推出
古代的织造技术,公开的服饰图册或是博物馆中,服饰大多也以平铺的方式进行
展览,非专业人士很难摸清内在的真正结构,单纯的文字描述也可能有多种理解
方式。
韩国、日本的民族服饰在各个平台的信息是相同的,已经形成一整套扎实完
备的素材。但目前汉服复兴更多还是广大汉服爱好者自发的穿着与实践,各个研
究成果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具备系统的科普性作用,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因此,这种不确定性也让当代宋制汉服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大众的兴趣选择也呈
现出个人偏好。
相较于前期,大众对古代传统服饰知识点的学习也有所提升,“知来处,明
去处”,部分爱好者寻求意见领袖的建议,穿着汉服时,主动寻求着装规范。对
于市场上的设计有明确的认知,哪些是遵循历史,哪些是经过现代化改良的。在
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穿着的服饰。
大众对传统服饰美学观念的深入理解,对宋制汉服也更加接纳和包容。严格
考据历史还是改良创新,是消费者的个人倾向,但目前最大的争议是商业服务者
对汉服产品的错误命名和分类,容易混淆汉服市场。尤其以形制划分的汉服,出
现常识性错误。因此,在未来宋制汉服的发展中,改良汉服的归类成为重点,汉
服商家可标明创新设计要点,使用专业术语,如“传统汉服、现代汉服、改良汉
服、复原汉服”对宋制汉服进行划分。
(二)以审美引领的汉服文化
对于宋制汉服的关键词选择中,也收到过“好看”的其他类别,可见,宋制
汉服通过各个平台进行展示,引起潮流,逐渐变为一件流行的服饰。各类款式也
经过历史的检验,不仅在宋代流行,同时在当代重新兴起。宋制汉服的款式特征
与现代审美观始终有密切的联系,其形态设计也充分体现人的仪态之美,色彩丰
富、服饰多样,平面剪裁使得宋制汉服更加轻盈飘逸,适应人体动作而充分展现
出无限自由的美感,宽衣博带式的审美形制、多个穿搭层次,通过服饰长短、轻
盈变化的层层搭配,展现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风采,行动间摇曳生姿。
无论是传统风格还是现代风格的宋制汉服,其都保留或多或少的传统服饰的

8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设计观念。中国古代设计观念格局更大,也许在古代物质基础十分简陋的条件下,
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有些设计观念仍然适用于当代社会。
如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和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
的审美效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整个天地自然是一个包含人类自身在内的、充
满生机勃勃的、不断变化流动的、生生不息的过程。这种设计观念的核心要求人
们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待服饰设计,使得人们在设计中必然要考虑到与自然
协调一致的整体关系。人的肉体和精神是统一的,因此强调服饰要兼养人的肉体
和精神,从而达到“体舒神怡”的双重效能。
宋制汉服本就在方方面面一直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美感,
在审美上靠向素雅淡泊的偏好,形成中国独有的审美心理。宋制汉服的色彩更具
有较强的象征性,素雅、内敛、朴实,却不刻板枯燥,去除艳丽的复杂装饰,整
体上呈现出淳朴出尘的效果,以“雅”为中心的审美效果。当代宋制汉服造型基
本符合人体比例尺度,包裹、覆盖人体所带来的安全感,远远超过西式服装;在
把握住明度、纯度、色相等色彩要素的前提下,充分显现出高度用色的概念。如
传统风格的主结构以淡雅色彩、副结构为鲜艳色彩,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用色关系,
以金色出现在对比色之间,达到色彩调和的感觉,现代风格普遍运用渐变色的观
念,产生色差远近距离的效果[75]。无论是色彩还是纹样的设计上,都给人一种舒
适感。
宋制汉服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等设计元素与穿着者的气质协调统一,
更是儒雅的审美文化背景下的物化体现,从前朝的“以肥为美”转变为“以瘦为
美”。同时强调对称、中正的均衡美,大众的关注重点均在领襟形成的视觉中心,
强调服饰整体的和谐美,同时在视觉上也呈现出修长的体态,同时也反映当代社
会艺术与审美的流行与时尚观。
因此,内搭的中部区域设计、裙腰与腰带、裙身的上中部位置都是重点考虑
的区域,在中衣的设计上,也要注重领襟与外部造型的呼应性,尤其是掩盖在裙
片里时注重交叠的位置,营造出三角区域的层次感。在内衣的设计上,注重与整
体造型的协调性,同时强调特殊性。工字褶已经不仅是现代的工艺结构要素,同
样起着装饰作用,素净的颜色在中部外加装饰细节元素,与领襟纹样形成呼应效
果,即可将从分离切割的对襟视觉效果蔓延至由两条门襟组成的中部区域视觉中
心。
时代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可以通过服饰进行传承和延续,古代汉民族按照自己
的观念设计服饰,创造服饰文化,而它也反过来体现着古代的民族智慧和哲学思
想,一代代用服饰将这种中华文明传承下来,也以它独特的方式记录美学和哲学

[75] 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8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思想的演变,当代宋制汉服保留了宋代服饰的外在形制,吸收其包含的传统美学
思想优点,运用于现代设计中,其始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
(三)适应当代时尚生活
当代宋制汉服的传承,是面向当代生活,强调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过
程,展现传统服饰的价值和力量。对于宋制汉服而言,能在当代社会重新兴起和
被认知,必然是因为其拥有服装的本质功能,在满足遮盖身体的基本需求外,也
适应于社会环境。人们着装打扮不仅是为了自我欣赏,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公众显
示自己的形象,宋制汉服只有与人们从事的活动以及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后,才可
能被更多人所选择。
宋制汉服的流行程度由当代社会背景所决定,而服饰的流行与社会经济、文
化密切相关,与时尚更是密不可分。
《瑞丽 伊人风尚》2021 年八月刊以及《时尚
芭莎》2021 年的九月刊都尝试正视汉服文化与中国时尚的意义,
“汉服”不再只
是一个文化符号,更多汉服混入时尚或是开创汉服的新时尚,赋予汉服更多服饰
的功能。
宋制汉服前后开胯的“旋裙”、腋下开衩的“褙子”,都更加适应人们快节奏
的生活方式。宋制礼服较少,流行的多为常服。主要款式是抹胸和褙子,可以遮
挡肩膀,修饰肩颈线,衫交掩穿在裙内,修饰腰线,作为日常穿搭的款式,十分
便利,同时贴合现代人追求服饰的“修身”功能。当下汉服的本质为流行服饰,
具备“穿出街”的实用价值,并非只是一个文化的符号。
现代风格的部分款式较为独特,脱离传统宋代服饰风尚的“素雅”,但在整
体上说,宋制汉服造型具有宋代传统服饰风尚内涵。有些传统宋制汉服的款式虽
然在风格上呈现出古典风尚,但也符合当代的时尚审美。融入生活的传统服饰往
往带有一定的时尚性与流行性,宋制汉服的实用功能、便利与舒适性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大批量的日常需求往往依靠于商家的力量,让宋
制汉服成为当代流行服饰,逐渐变为人们日常穿搭的基础款式。
改良宋制汉服的创新,也可以提高宋制汉服在当代的时尚性,打破大众对宋
制汉服的认知和观念,拓宽其穿着场景。另外,汉元素是将汉服的设计元素运用
到现代服装中。与时代气息融合的款式,穿着场合更广阔。适当提取宋制汉服的
典型元素,运用于现代时装的设计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宋制汉服进行延伸。
新时代背景下,宋制汉服的发展前景存在着多元可能性,对当代宋制汉服的
设计进行完善和创新,保留传统的制式和文化,尽可能贴近历史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生活的关注热点,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代生活环境。在宋代服饰的研究
基础上汲取灵感,进行设计创新,而非只是在固有款式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色彩、
纹样变化,不断挖掘宋制汉服的文化涵义,其在新时期可以焕发出新的价值。

8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5.4 本章小结

本章针对眼动实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大众对宋制汉服的认知,以所得实验
数据作为研究讨论的基础,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大众对不同风格的宋制汉服感性印象区别不大。对于礼服造型的认知,受试
者的视觉重点受霞帔的影响,集中在肩至足的三角区域内;对于常服造型的认知,
集中在以领襟、内衣以及裙腰、裤腰组成的中部区域。因此,宋制汉服的复兴实
质上还是以视觉为主导,审美、颜值冲击引领的文化。
大众对宋制汉服多样化发展具有包容性,对改良宋制汉服、汉元素的接受度
较高,但对于构建新时代汉服的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坚持,存在普遍的认知。即宋
制汉服需保留中缝、接袖等传统古制,并在裁剪上使用平裁而非西式裁剪系统,
西式裁剪体系需以“汉元素”进行命名。形制是汉服的核心要素,改良宋制汉服
在纹样、色彩上可以进行创新,融入日常生活。

8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宋制汉服是当代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服饰文化在当代传承不可或
缺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服饰流行及物质构成的角度出发,基于当代汉服市场,
以服装学的理论为框架,对宋制汉服的着装形象、款式、面料、色彩、纹样、工
艺以及对宋代服饰的继承与发生流变的状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主要得出结
论如下:
(一)关于宋制汉服发展现状的结论
汉服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汉服复兴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汉族人
民的民族意识,因此推崇周制、汉制;第二个阶段,汉服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更为生活化,线下活动兴起,汉服组织也渐具规模;第三个阶段,汉服团体衍生
出复原和改良两个主要派系,当下汉服逐渐商业化,成为时尚服饰,注重服饰考
据的同时,也流行现代审美的设计。
朝代汉服可主要划分为汉制、晋制、唐制、宋制、明制五种汉服形制,虽不
同年龄段消费者对朝代形制汉服有不同的偏好,但宋制汉服的偏好度最为平均,
得到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汉服复兴热潮背景下,宋制汉服也因在媒体平台
的传播为大众所熟知,汉服品牌为爱好者提供宋制汉服的多样选择,其独特的着
装便利性和恬静素雅的审美特性受到大众欢迎。
(二)关于宋制汉服着装形象的结论
市场上,宋制汉服的基本造型比较单一,可以分为两类:仪礼服饰、日常服
饰。礼仪服饰主要应用于婚礼场景,其他场合几乎被其他朝代形制汉服所代替。
女装礼服的基本配伍为霞帔、大袖衫、褙子、百迭裙、抹胸;男装礼服的基本配
伍为革带、圆领袍、交领衫、裤。日常服饰中,褙子(衫)、抹胸和裙(裤)的配
伍是最为流行的女装造型;圆领袍(褙子)、交领衫、裤的配伍是最为基础的男
装造型。
区别于宋代服饰,宋制“褙子”在当代成为具有固定款式特征的指称,衣长
过膝,有精致的缘边装饰,多为窄袖,较为考究、雅致。另外,女性与男性同款
式的设计,是当下宋制汉服的主要特征,鹤氅、襕衫不再是男性专属服饰。
当代宋制汉服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两种风格。一类是传统风格,以出土实
物为模板,文字记载和图像为依据,面料、色彩和纹样的设计都贴近宋代的审美

8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风尚,呈现出古朴庄重、素雅自然的风貌,适用于礼仪场景、正式场景;另一类
是依据当代流行的审美而设计的现代风格,多适用于日常场合,与其他形制汉服、
时装混搭而具有时尚气息。
(三)关于宋制汉服服装要素的结论
当代宋制汉的主要款式包括罩衫、长装、上装、内衣、下装、配件六大类。
罩衫种类有褙子、半臂、背心、貉袖、鹤氅等;长装有圆领袍衫、襕衫等;上装
主要为衫、袄,女性衫的形制多为直领对襟,作为中衣或外衣穿着,男性衫的形
制为交领大襟,作为中衣穿着。内衣以女装的抹胸为主;下装主要为裙和裤,裙
还有百迭裙、两片裙、三裥裙三种类型。
当代宋制汉服在款式上保持了宋代服饰的式样,有传统宋制汉服和改良宋制
汉服两种类型。抹胸、裤多为改良款式,适应于现代人的体型和生活方式。宋制
汉服种类较多的均是具有丰富出土文物、在形制上没有争议的款式,如褙子、百
迭裙、两片裙等。仅有图像、文献资料记载的款式种类较少,多为头部汉服品牌
或是汉服爱好者自主创新设计,如鹤氅、襕衫、貉袖、围腰等。
宋制汉服中,夏季款式较多,冬季款式较少。女性款式多于男性款式,男性
款式的形制也多与女性款式相同。当代宋制汉服迎合现代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
款式、色彩、纹样等服装元素多种多样,除继承宋代服饰的形制外,当代也出现
了产生流变的汉元素设计。
在面料上,宋制汉服多选用现代的合成纤维面料,讲究舒适性和质感。色彩
上,整体使用柔和自然的低纯度色彩体系,以浅色或淡色元素为主,饱和度较低,
趋于质朴恬淡之风,有清淡雅致的色彩意境,符合宋代服饰的审美风尚。在纹样
上,题材多为植物,还有动物、几何、图像题材,造型上延续宋代纹样或是根据
植物题材进行创新,也有创作出来的现代风格图案。在工艺上,多采用现代机器
制作生产的机绣和数码印花工艺。
(四)关于大众对宋制汉服认知的结论
当代宋制汉服有相对固定的市场、审美倾向,无论是传统风格还是现代风格,
都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大众对宋制汉服也存在共通的认知,即遵从中缝、接袖
等古制,保持形制框架,在色彩、纹样、面料上可有所创新。与前期汉服运动中
群众的态度相比,当下大众对改良宋制汉服的接受程度较高,认为宋制汉服也可
融入生活中,与其他形制汉服或是时装进行混搭,西式裁剪体系则需以“汉元素”
命名。
当代具备更包容的社会心态,汉服的流行也是以审美引领的潮流文化,宋制
汉服同样也适应于当代时尚生活,促成宋制汉服对宋代服饰的继承及在当代产生
的流变。在厘清基本汉服体系的基础上,将宋制汉服定位为流行服饰,以文化价

8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值为驱动,可以充分挖掘宋制汉服的多样可能。

6.2 展望

(1)可以尝试深入对汉服品牌、汉服加工厂的调研,可以明确宋制汉服从
设计到市场的完整过程,以及面料织造、装饰工艺、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
(2)进一步探析宋制汉服廓形、色彩、纹样等设计元素对被试者的影响,
通过单变量因素的变换着重考察人们对宋制汉服廓形的关注程度,不同配色对整
体造型的影响以及纹样分布情况的设计合理度等。
(3)加强对宋制汉服着装心理的研究,地区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势必会
带来生活习性、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汉服”的主体是人,并不只是时代的一
个符号,宋制汉服也可以反映人的社会的、心理的、情感的需要,对于宋制汉服
的功能价值探讨尚需开拓与细化。

8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4]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5]华梅.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6]沈从文.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7:100.
[7]祁嘉华.中国历代服饰美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8]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9]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0] [美]凯瑟,李宏伟译.服装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1]冯琳,何志攀等.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12]颜紫陌.汉服怎么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13]杨娜,张梦玥等.汉服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
[14]张灏.汉服审美[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15]楼航燕.宋之雅韵:2020 国丝汉服节纪实[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1.
[16]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昇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17]周迪人,周旸等.德安南宋·周氏墓[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8]张良.宋服之冠:南宋赵伯澐墓文物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
[19]福州市文物管理局.福州文物集萃[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0]南京市博物馆.故都神韵:南京市博物馆文物精华[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21]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2004-2006[M].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0.
[22]常莎娜等.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4.

二、学位论文
[1]罗微.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2]张蓓蓓.宋代汉族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段先惠.宋代妇女日常服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9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4]谭静静.宋代士大夫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安语昕.宋代平民服饰研究[D].西北大学,2015.
[6]张林淼.宋代皇后服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9.
[7]高子茜.汉服运动中改良派与复原派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许彩云.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D].山西大学,2020.
[9]马胜亮.“服”以载道—汉服的文化内涵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10]冀子辉.“现代汉服”款式结构特征研究及数字化实现[D].东华大学,2016.
[11]马舒舒.传统汉服平面结构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
学,2013.
[12]罗天宇.汉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罗·汉汉服品牌为例[D].江西财经
大学,2020.
[13]王继雯.现代汉服文化传播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4]张然.南宋女性背子形制特征研究与设计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8.
[15]洪招治.中国宋代汉族女子服装褙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隋佩娴.中国传统褙子对现代女性服饰风格的影响[D].青岛大学,2020.
[17]卿源.宋代褙子考析及其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21.
[18]王晨佳子.浅析宋代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4.
[19]马浩源.宋代美学思想在当下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7.
[20]郜雅.基于视觉感知的快时尚女装购买偏好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1]张 嘉楠 .基于眼动 实验的畲族服饰 特征 提取与识别研究 [D]. 浙江理工大
学,2015.
[22]张玉颖.当代汉服服饰纹样的继承与创新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

三、期刊论文
[1]周星,杨娜,张梦玥.从“汉服”到“华服”
: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服装”的建构与
诉求[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33(05):46-55.
[2]杨娜.现代汉服:在重构中传承[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149-156.
[3]白建军.从胡服骑射到汉服运动——试论服饰改革的原动力[J].吉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9(04):45-47.
[4] 郭 周 卿 . 当 代 汉 服 复 兴 运 动 的 特 征 及 其 发 展 趋 势 [J].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2019,32(05):59-62.
[5]张跣.“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2009,28(04):65-71.
[6]鲍怀敏,安继勇.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分析[J].济南纺织服装,2010(01):14-16.

9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7]洪招治.论宋代服装优雅的几个元素[J].群文天地,2012(16):89-90.
[8]王雪莉.从理学到审美习俗:论宋代服饰的流行时尚[J].黑河学刊,2012(06):16-
18.
[9]林琳.“程朱理学”对宋代服饰审美特点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5(24):43-44.
[10]张蓓蓓,束霞平.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探微[J].丝绸,2013,50(12):66-70.
[11]束霞平,张蓓蓓.北宋初汉族男性服饰特征探微[J].丝绸,2015,52(09):58-64.
[12]张青山.宋代服装图案与色彩的美学追求[J].印染,2021,47(06):82-83.
[13]王立辉.浅析宋代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2+235.
[14]张蓓蓓.论宋代纺织技术与丝绸服饰质料[J].丝绸,2010(02):47-51.
[15]曹革蕾,岳文侠,张佩,陈玉丽.各朝代文化特点与汉服形制的关系[J].福建茶
叶,2020,42(04):381.
[16]林琳.“程朱理学”对宋代服饰审美特点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5(24):43-44.
[17]刘君.唐宋服饰纹样审美比较[J].丝绸,2005(05):50-51.
[18] 张 珣 . 宋 代 服 饰 审 美 文 化 在 现 代 服 装 中 的 传 承 与 创 新 [J]. 山 东 纺 织 经
济,2019(01):55-57.
[19]张珣.宋代服饰审美文化在现代服装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J].轻纺工业与技
术,2018,47(12):17-19.
[20] 曹 大 威 , 薛 再 年 , 王 宏 付 . 宋 代 佛 塔 元 素 在 服 装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J]. 丝
绸,2012,49(08):37-42.
[21]金浩,尤佳悦.古典也流行——从破壁出圈的舞蹈《唐宫夜宴》说起[J].四川戏
剧,2021(06):9-13.
[22] 胡 凤 培 , 苏 晓 华 , 郭 建 伟 . 女 上 装 品 牌 风 格 认 知 眼 动 研 究 [J]. 人 类 工 效
学,2009,15(02):27-29+32.
[23]邵丹,朱莉思.基于眼动实验的服装品牌风格意象认知探析——E 品牌上装风
格案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2):240-246.
[24]徐娟芳,张三元,董占勋.传统服饰凤纹的文化构成及其典型度[J].纺织学
报,2013,34(07):137-142.
[25]马冬阳,周洪雷,王云仪.服装非对称外轮廓设计的视觉均衡感研究[J].东华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3):196-199+220.
[26]陈叶洁,吴丹萍,王佩国.基于眼动仪的针织服装细节设计探讨[J].现代纺织技
术,2013(6):25-31.
[27]贾 双,章依凌 .基于 眼动仪试验的针织服 装图案部位量态设计 [J].针织 工
业,2018(4):57-60.
[28] 李 春 鹤 , 刘 雁 . 感 性 工 学 及 其 在 服 装 风 格 评 价 中 的 应 用 [J]. 天 津 纺 织 科

9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技,2012(02):28-30+36.

四、报刊文章
[1]高文静.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N].中国艺术报,2021-04-14(005).

五、网络资料
[1]琥璟明.当代汉服定义及体系框架 2.0 版[OL]. (2017.10.24) [2021.06.09].
https://m.weibo.cn/2699055940/4166506352441496
[2] 一盏风.现代汉服体系 2.0 版[OL]. (2011.04.17)
[2021.06.09].https://tieba.baidu.com/f?kz=1053995421&red_tag=3241036285
[3]仙女古墓. 汉服入门穿搭手册[OL]. (2020.10.08) [2021.4.13].
https://m.weibo.cn/2630549133/4557816167138136
[4]《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2021 年版——讲述十八年汉服复兴史(总录)
[OL].(2021.11.22)[2021.11.27].https://mp.weixin.qq.com/s/b9FO1WYdEpyiExRPm
Wp9ug
[5]朝云辞.汉服研究的意义[OL]. (2017.12.18) [2021.6.5].
http://www.aihanfu.com/wen/5681/
[6]艾媒报告.2020Q1 中国汉服市场运行状况监测报告[OL]. (2020.05.12)
[2021.4.22]. https://www.iimedia.cn/c400/71417.html
[7]呆蛙.汉服运动发展历程:与汉服相关的各种圈子和人群[OL]. (2021.03.15)
[2021.5.26].https://zhuanlan.zhihu.com/p/130652539
[8]星女郎徐娇背后的汉服品牌“织羽集”[OL]. (2021.03.03) [2021.5.26].
https://www.sohu.com/a/453721450_360726
[9]在浙里. 世界上最早的时尚来自中国?这场穿越古今的对话,都在讨论它
[OL]. (2021.10.15) [2021.11.13].https://www.thehour.cn/news/475175.html
[10]美得有点过分,《只此青绿》不负所望![OL]. (2021.08.30)
[2021.11.30].https://xw.qq.com/cmsid/20210909A044Y500?f=newdc

9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附录一 当代宋制汉服形制及命名的主要参考

一、文物资料(部分)

类别 大袖褙子、大袖衫

出土
文物

名称 褐黄色罗镶花边广袖袍 南陵大袖衫 芙蓉牡丹纹罗衫


《故都神韵》、《江苏省文
新闻-南陵铁拐宋墓数据报
来源 《福州南宋黄昇墓》 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

2004-2006》

出土
文物

名称 广袖袍 金黄色平纹广袖袍 烟色罗广袖袍


来源 《德安南宋·周氏墓》 《福州文物集萃》 《福州南宋黄昇墓》
类别 宽袖褙子、窄袖褙子

出土
文物

名称 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袍 浅褐色绉纱镶花边单衣 镶绣边纱罗窄袖上衣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第
来源 《福州南宋黄昇墓》 《福州文物集萃》
3卷
9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出土
文物

名称 棕色罗衫 牡丹纹罗绣花边夹衣 褐黑色罗镶花边夹衣


《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发
来源 《德安南宋·周氏墓》 《福州南宋黄昇墓》
掘简报》
类别 短款褙子、短衫、半臂

出土
文物

泥金花卉飞鸟罗表绢衬对
名称 窄袖短衫 宽袖短衫
襟女衣
《安徽南陵铁拐宋墓发掘 《安徽南陵铁拐宋墓发掘
来源 《以物证源》
简报》 简报》
背心

出土
文物

名称 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褐色牡丹花罗镶花边背心 印金背心


福建博物院
来源 《福州南宋黄昇墓》 《福州文物集萃》
典藏文保-织绣
类别 抹胸

9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出土
文物

名称 印花柿蒂菱形纹绢抹胸 印银花围裙 褐色绢抹胸


来源 《故都神韵》、《宋之雅韵》 《福州文物集萃》 《福州南宋黄昇墓》
类别 男款袍衫

出土
文物

名称 圆领素罗大袖衫 矩纹纱交领单衫 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第
来源 微信公众号@黄岩区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黄岩区博物馆
3 卷,历代服饰卷(上)

出土
文物

名称 黄色缠枝花卉纹纱直领衫 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 对襟缠枝葡萄纹绫袄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第
来源 微信公众号@黄岩区博物馆 《宋服之冠》
3 卷,历代服饰卷(上)
类别 裙

出土
文物

名称 褐色纱裙 黄褐色花罗镶花边裙 如意云纹褶裥裙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
来源 《宋服之冠》 《宋之雅韵》
第3卷

9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出土
文物

名称 绢百褶裙 印花罗裙 星地折枝花纹绫裙


来源 《福州文物集萃》 《德安南宋·周氏墓》 《德安南宋·周氏墓》

出土
文物

名称 百褶绢裙
来源 《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 2004-2006》
类别 裤

出土
文物

黄褐色花罗两外侧开中缝
名称 开档裤 绢面合裆夹裤
合裆裤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
来源 《宋服之冠》 《福州南宋黄昇墓》
第3卷
类别 霞帔

出土
文物

名称 霞帔及帔坠 绥带
来源 《福州南宋黄昇墓》 《中国历代服饰艺术》

9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注:主要来源
[1]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昇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周迪人,周旸等.德安南宋·周氏墓[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张良.宋服之冠:南宋赵伯澐墓文物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
[4]福州市文物管理局.福州文物集萃[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5]南京市博物馆.故都神韵:南京市博物馆文物精华[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6]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2004-2006[M].南京: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
[7]常莎娜等.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
社,2004.

9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二、图像、文献资料(部分)

图像 文字记载及出处
“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背子者状如单襦、拾
袄,特其裙加长直垂至足焉耳,其实古之中禪
也……古之法服朝服,其中必有中单。中单之制,
正如今人背子而两腋有交带横束其上。今世之慕
古者,两腋各垂双带,以准中禪之带即本此也。”
“襦者,短衫也……褐者裾垂地。张良传有老父
衣褐至良所,师古曰:
‘褐制如裘,今道士所服者
是也。裘即如今之道服也,斜领交裾,与今长背
(1) 《文献通考》引程氏
子略同,其异者背子开袴(应作胯),裘则缝合两
褙子 《瑶台步月图》 《招凉仕女图》 《蕉荫击球图》 《演繁露》
腋也……长背千古无之,或云近出宣政间。然小
说载,苏文忠禪衣衬朝服,即在宣政之前矣。详
今长背,既与裘制大同小异,而与中单又大相似,
殆加减其制而为之耳。中单腋下缝合,而背子则
离异其裾,中单两腋各有带穴,其腋而互穿之,

《中兴瑞应图》 《荷亭戏婴图》 以约定里衣,则意制全是中单也。今世好古而存


旧者,缝两带缀背子掖下垂而不用,盖仿中单之
交带也,虽不以束衣而遂舒垂之,欲存古也。

9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礼时执政签书文字率着帽,衣盘领背子,至宣
和犹不变也。背子,背及腋下皆垂带。长老言,
陆游《老学庵笔记》
背子率以紫勒帛系之,散腰则谓之不敬。 至蔡太
师为相,始去勒帛。

“背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背
《骷髅幻戏图》 宋杂剧演出图 白沙宋墓室壁画 《朱子语类》
子。 后来习俗相承,遂为男女辨贵贱之服。”
“前辈无着背子者,虽妇人亦无之, 或曰妇人不
着背子则何服?曰大衣。 问大衣非命妇可服 《朱子语类》
否?曰可。

“背子条……则以背子代大袖.……长为身齐,小
《朱子家礼》
袖缝向外。由是观之,则今背子,乃长衫也。

北宋彩塑侍女立像 男子褙子

“次有一击小铜锣,引百余人,或巾裹,或双髻,
《东京梦华录》
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

(2)
半臂 “东坡自海外归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 周辉《清波杂志》卷
船中。
” 三《东坡祠》

北宋厨娘砖刻及线稿 《纳凉图》线稿

10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街市衣件中有苧布背心、生绢背心,扑卖摩候
《西湖老人繁胜录》
罗者多着红背心。”
(3)
背心
“王沂公……在太学时,至贫,冬月止单衣,无
《北窗炙輠录》
绵背心。”
《耕织图》线稿

“近岁衣制有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厚
帛为之,有夹里或用绵,以紫或皂缘之,起于御
(4)
马院圉人,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着短袖者, 《因话录》
貉袖
以其便千控驭。今之貉袖,袭于衣上,男女皆然,
今士大夫服此而不知怪。

《秋庭戏婴图》 宋代石刻
“试看批鹤氅,仍是谪仙人”; 苏东坡《临江仙(赠
王友道)》
(5)
鹤氅
“藜杖椶鞋,纶巾鹤氅” 沈端节《念奴娇》

10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赵佶听琴图 苏轼像 宋人《采菊图》线稿

宋仁宗皇后画像、《半闲秋兴图》侍女形象及线稿
(6)
圆领
“女童乐四百,靴袍玉带。
” 《挥塵余话》
袍、圆
领袍衫
《女孝经图》
、《春宴图》着圆领袍侍女

《中兴四将图》
(7) “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澜为裳,
《宋史·舆服志》
襕衫 腰间有襞积(打涧)
,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10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宋王禹偁七律《寄砀
“利市襕衫抛白苎,风流名纸写红笺。”
山主簿朱九龄》

《五百罗汉图·应身观音》
(9) “建炎以来,临安府浙漕司所进成恭后御衣之 《格致镜原·引胡侍
抹胸 物,有粉红袜胸,真红罗裹肚” 墅谈》
“妇人不服宽裤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 江休复《江邻几杂
乘驴。
” 志》
“嫁娶之家亦送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段红长裙
《梦梁录》
等物。

(10)

“教坊凡四部……六曰采莲队,衣红罗生色绰
《宋史·乐志》
子,系晕裙。”

《四美图》 宋代彩塑宫女像

10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其官私妓女,择为三等:上马先以顶冠花衫子 《梦粱录》卷二《诸
裆裤。
” 府迎煮》
“天府诸酒库,每遇寒食节前开沽煮酒,中秋节
前后开沽新酒,各用妓弟,乘骑作三等装束:一
(11) 《都城纪胜·酒肆》
等特髻大衣者;二等冠子裙背者;三等冠子、衫

子、裆裤者。”
“《乐府》曰:
‘绣幕围香风,耳节朱丝桐。不知 释惠洪《冷斋夜话》
理何事,浅立经营中。护惜加穷袴,堤防托守 卷二《古乐府前辈多
《纺车图》局部及线稿 宫。’……穷袴,汉时语也,今裆袴是也。
” 用其句》

“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腰上
《桯史》
黄。”

(12)
围腰

《烬余录》中《宫中
“漆冠并用桃色,围腰尚鹅黄”
即事长短句》

《女孝经图》 北宋厨娘砖刻线稿
(13) 《宋稗类钞》卷一
“令左右宫嫔各取领巾裙带,或团扇手帕求诗。

披帛 《异数》

104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春渚纪闻》卷六
“先生尝过安道小酌,其女数岁,以领巾乞诗。” 《东坡事实·题领巾
裙带二绝》

《清波杂志校注》卷
“御史醉中取其领巾,题诗云……”
八《邮亭曲》
《女孝经图》

(14) “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
《宋史·舆服志三》
霞帔 坠子。

《历代帝后像》宋宣祖后像

105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附录二 2020 汉服品牌 TOP50


RK 品牌 所在地 RK 品牌 所在地
1 十三余 浙江杭州 26 南雅集 四川成都
2 重回汉唐 四川成都 27 三雨集 重庆
3 汉尚华莲 广东广州 28 芳华记 山东烟台
4 明华堂 广东广州 29 锦瑟衣庄 云南昆明
5 织羽集 浙江嘉兴 30 清辉阁 江苏南京
6 钟灵记 四川成都 31 空谷记 四川成都
7 兰若庭 四川成都 32 九锦司 广东广州
8 梨花渡 广东广州 33 沐樱 上海
9 衣锦九都 浙江绍兴 34 瞳莞 四川成都
10 花朝记 安徽合肥 35 搭夫人 浙江杭州
11 都城南庄 四川成都 36 河汉涓埃 河南平顶山
12 池夏 安徽合肥 37 汉客丝路 浙江绍兴
13 陛下兰他惜 山西临汾 38 游园惊梦 浙江金华
14 东月棠 江苏泰州 39 踏云馆 浙江绍兴
15 宴山亭 江苏南京 40 枫竹 河南周口
16 如梦霓裳 北京 41 醉雨朵 江苏常熟
17 司南阁 江苏南京 42 春拾记 江苏苏州
18 六仙书阁 重庆 43 子衣明堂 江西南昌
19 流烟昔泠 安徽芜湖 44 梨子和醋 广东广州
20 衔泥小筑 重庆 45 华姿仪赏 深圳
21 她说汉家衣裳 浙江杭州 46 仙楚姬 山东济南
22 山有扶苏 浙江杭州 47 絮意 浙江杭州
23 素兮江南忆 浙江杭州 48 裳云兮 浙江义乌
24 芥子记 四川成都 49 如橘 上海
25 汉韵阁芙蓉 北京 50 妃子络 江苏苏州
(来源:2020.11 德本咨询/eNet 研究院/互联网周刊选择排行)

106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附录三 关于“宋制汉服”的问卷调查

您好:
我是东华大学的研究生,正在进行一个宋制汉服的课题调研,占用您宝贵的
时间我深感歉意。对于问卷的相关问答情况以及个人信息将一律给予保密,请您
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地感谢您的参与!

1、您接触汉服有多久?
A 10 年以上 B 5-10 年 C 3-5 年 D 1-3 年 E 6-12 月
F 3-6 个月 G 3 个月以内 H 只偶尔接触过 I 还未接触过

2、请问您目前拥有几套汉服?
A 3 套以下 B 3-5 套 C 5-10 套
D 10-15 套 E 15 套以上 F 无

3、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4、您的年龄?
A 80 前 B 80-85 C 85-90 D 90-95 E 95-00 F 00 后

5、您的职业类别?
A 学生 B 国家机关/公务员 C 企业单位 D 事业单位 E 个体经营者
F 商业或贸易 G 服务行业 H 艺术与娱乐行业 I 自由职业者 J 其他

6、您的月收入?
A 2000 以下 B 2000-5000 C 5000-10000 D 10000-20000 E 两万以上

7、您长期生活的地区?
A 一线城市 B 二三线城市 C 县城 D 乡村

8、您更偏爱哪类汉服(多选)?
A 汉制 B 魏晋制 C 唐制 D 宋制 E 明制
F 其他 G 无所谓,好看就行
107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9、您心目中宋制汉服特征的关键词为?(多选)
A 素雅 B 舒适 C 精致 D 传统 E 庄重 F 时尚 G 创新 H 日常
I 历史感 J 文化 K 古朴 L 协调 M 现代 N 独特 O 华丽 P 其他
——

10、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宋制汉服?(多选)
A 亲友科普
B 文博纪录片、节目,如《国家宝藏》等
C 影视剧文娱资料,如《清平乐》等
D 艺术演出等,如《只此青绿》
E QQ 微信等社交平台
F 微博、哔哩哔哩动等交流平台
G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H 汉服品牌在网络上的营销宣传
I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J 不了解

11、您会在哪些场景穿着宋制汉服?(多选)
A 婚礼
B 传统节庆活动
C 参加汉服团体、组织的活动
D 拍摄写真、情景体验等特定场合
E 日常游玩、旅游
F 工作学习场所
G 居家休闲
H 其他____________

12、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宋制汉服?(多选)
A 汉服品牌 B 高级定制 C 裁缝制作,来料加工
D 自己制作 E 他人赠送 F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G 还未拥有宋制汉服

13、请您对于宋制汉服在当代传承中的重要性进行打分(>>>1-5<<<,1 表示非

108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常不重要,3 表示一般,5 表示非常重要)

1 2 3 4 5

形制经过严格考证过,有明确来源的

使用绫罗绸缎等高级面料

使用素雅、洁净的配色

使用的纹样来源于宋代流行的图案

缂丝、刺绣等传统制作装饰工艺

保留平裁、中缝、接袖等制作工艺,遵循
古制

14、请您对于宋制汉服在当代改良的接受程度进行打分(>>>1-5<<<,1 表示无
法接受,3 表示无所谓,5 表示完全接受)

1 2 3 4 5

与其他形制汉服、时装进行搭配

保持形制框架,设计上增加蕾丝、流苏等
装饰

保持形制框架,配色上更为张扬、明艳

保持形制框架,使用当代创新的图案印花

裁剪方式融入西式立裁

对宋制汉服进行解构重组的汉元素设计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109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附录四 关于“宋制汉服”的主要访谈记录
访谈者一
时间:2021 年 10 月 7 日
访谈方式:微信
人物特征:汉服资深爱好者,教师

问题一:你对朝代形制汉服有偏好性吗
喜欢明制多点。不过最近我们省在推行“宋韵文化”,各个博物馆都有相
关指标,我们城市也推了很多“宋”相关的主题活动,包括我们学校,都在做
“宋”有关的活动。
问题二:这个背景下,会让小朋友去尝试宋制汉服吗?
之后可能会吧,现在暂时还没有。
问题三:那为何独推“宋”呢?
出发点就是让“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成为浙江文化金名片,因为毕竟宋的
古都在杭州这一带,宋韵文化也是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加上黄岩
出过赵伯澐墓一批文物,还是可以挖掘的。
问题四:对于你自己来说,什么时候穿明,什么时候穿宋会多一点?
我一般上班都穿宋吧,看活动主题是什么再决定穿什么,好看的我都喜欢。
问题五:会尝试其他时尚穿搭形式吗?
我刚买了一套新衣服,下周就能穿,是明半袖,宋两片裙加上时装的打底
衫。之前也穿过魏晋的破裙和衬衫的搭配。
问题六:是根据心情搭配传统还是日常?
最近都喜欢偏日常的,有时候忙起来都参加不了活动,而且因为疫情,活
动也很少。
访谈者二
时间:2021 年 10 月 7 日
访谈方式:线下咖啡馆
人物特征:一般爱好者,偏好宋制汉服

问题一:对于形制会比较在意吗?形制不对会有什么影响吗?
看谁吧,刚开始入圈肯定不懂,不在意的,大家也是觉得,不要穿山寨就
行。
问题二:那一般怎么入手的第一套汉服?
单纯自己感兴趣了肯定直接找大店,像重回汉唐、十三余,多是朋友带起
110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来比较多点,那朋友肯定会给你科普,推荐小众一点,做得好一点的店。
问题三:什么属于做得好一点的店,指标是?
形制,这一点肯定最重要。有些商家是会根据文物、文献资料去做的,还
有面料吧,一般形制做得好的面料肯定也不会差,其他白菜价汉服可能在面料
上就不是那么讲究。
问题四:你个人偏好是哪个朝代形制汉服?为什么?
我个人喜欢宋,因为比较清新,尤其是妆造,更素雅一点,唐妆太复杂了。
问题五:你会尝试一些现代风格的款式吗?
不会,我喜欢传统的。
问题六:为什么?
说不上来,宋就是宋,改良的款式有点四不像。看个人吧,反正我不喜欢,
加个蕾丝什么的。
访谈者三
时间:2021 年 10 月 8 日
访谈方式:微信
人物特征:被朋友带入圈的爱好者

问题一:是怎么入圈的?
我朋友很多汉服,上次一帮人在她家里一起玩,她给每个人搭了一套,然
后一起拍照玩,就这么开始的。
问题二:宋制汉服更吸引你的是?
其实我更喜欢明制汉服,所以宋什么的形制是完全不了解。
问题三:那是完全只穿明制汉服吗?
不是,有次我朋友穿了明制,我突然想试下宋,她就把她汉服借我了,还
给我做了个妆造。
问题四:那次的体验如何?
还不错,但也没啥太大体验,因为造型也没有特意带冠嘛,还是日常的那
种发式。
访谈者四
时间:2021 年 10 月 10 日
访谈方式:微信
人物特征:从事汉服摄影和妆造行业两年

问题一:做妆造时会考虑朝代形制汉服风格吗?选择哪个朝代汉服选择相应背

111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景。
会,每个朝代妆造是不一样的,宋制的话可以参考《清平乐》。
问题二:您觉得宋制汉服整体造型是偏向什么风格呢?
宋制汉服相对温柔一点,对比来说,明制汉服会更端庄大气。唐的话因为
盛世,穿着相对露一点,那宋制汉服相对保守。
问题三:拍摄时定位“宋”主题的考量是?
没有固定主题,妹子喜欢宋就拍宋,之前有段时间,清平乐十三余联名款
比较火,非礼服袖子小点,但也蛮精致的。
问题四:参与拍摄体验的群体,除了摄影时会穿着,日常会穿吗?
日常会穿的,穿宋制的人会多一点,因为袖子小,方便。

112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1、当代汉服发展的基本模式,西部皮革,2021 年 12 月,第 23 期,第一作者
2、
《十二美人图》中的清代首饰,服装学报,2022 年 2 月,第 7 卷第 1 期,第二
作者,导师第一作者

二、参与导师课题
1、参与编写:《中国军服历史文化研究》
2、主编人:中国男士着装美学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
3、参与编写:《2020 年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报告》
4、参与编写:《2020 全球时装周发展研究和上海时装周提振产业信心专题》
5、参与编写:《上海纺织业现状调研报告》

113
当代宋制汉服研究

致谢

研究生时光匆匆一过,在东华求学的两年多里,我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认
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同学、朋友,他们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都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规划。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卞向阳教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完成这篇论文外,
卞老师也一直关注我的学业和生活,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适时为我指点迷津,
拓展我的眼界和思维。他对学生的那份热忱也一直是我由衷敬佩之处,他用心营
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莘莘学子。
其次,我要感谢马晨曲师姐,她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姐姐,帮助我理清
思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她别出心裁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
迪,乐观豁达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还要诚挚地感谢宋天颐师姐、李林臻师姐,
她们一直耐心、积极地解答我各个方面的疑问,给予我温暖和关怀。还有 701 工
作室的马玉儒师姐、郑宇婷师姐、黄翠师姐、言婷师姐们,正是因为她们对我论
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我才能厘清思路,解决研究瓶颈。
另外,感谢东华大学理论部每位辛勤付出的老师,他们以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指正我的作业和论文。感谢网络上素未谋面的汉服爱好者们,对我毫无保留地授
权图片,并耐心接受我的采访,还有感谢学校里支持我实验的同学,以及我喜欢
汉服文化的朋友,潘叶欣、王佳瑶、朱晨伊、马莉娜帮我修正、发放问卷。正是
他们的支持,我才得以完成这篇论文。
特别感谢我的同窗挚友隋佩娴、乔紫薇、赵刘柳等,在论文中陪我度过最艰
难的时光,一遍遍帮我梳理研究内容,逐字逐句寻找错误,在我几近放弃的时候
鼓励我,让我在迷茫时依然拥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也愿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最后,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能让我将重心放
在学业上,她乐观向上的态度让我清晰认识到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也要感谢
鲁文莉师姐,无保留地向我提供解决难题的经验,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感谢我的师长、同学、家人以及朋友的支持与付出,让我在东华度过快
乐的求学时光,这段日子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极为珍贵的财富。

1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