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王朔的《起初纪年》以北京话叙述武帝历史故事,其人物性格、故事细节,

颇多杜撰,而人物命运大体与史相同,兹从史书中摘录书中主要人物简介及命
运结局,读者可与小说相互参看。
一、灌夫(?-前 131 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本姓张,因父亲张
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蒙姓灌。七国之乱时,灌夫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从军,
父战死,灌夫怒率几十人冲入敌阵力战而返,身受十数重创,经全力抢救才活
下来。遂以勇猛著称于世,被封为中郎将。与田蚡不合,互相揪着把柄。元光
四年(前 131 年)夏,丞相田蚡婚宴,灌夫酒醉骂座,被田蚡劾不法事。冬,
灌夫灭族。
二、窦婴(?—公元前 131 年),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
汉文帝皇后窦氏侄(从兄之子),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
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官至丞相,后因好儒得罪于窦太后被免。罢
官后门庭冷落,只有灌夫不改从前,于是和灌夫成了铁哥们。后为保灌夫,与
田蚡互相攻击,经调查有欺谩及矫诏之罪,元光四年(前 131 年)十二月晦
(最后一天)弃市。
三、田蚡 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封
武安侯,拜太尉,和丞相窦婴争相用儒家,一同遭免职。后迁丞相。灌夫、窦
婴死后第二年,即元光五年(前 130 年)春,田蚡得重病,呓语净说些服罪的
话,找巫师看了说是灌夫、窦婴鬼魂守着他索命。不久病重而死。儿子田恬继
承侯爵四年后,元朔三年(前 126 年),田恬因穿短衣进入宫中,犯了“不
敬”之罪,封爵被废除。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事败,调查过程中发现田蚡曾对
刘安说过汉武帝无子死后应由他即位这样的话,汉武帝得知后说:“假如武安
侯还活着的话,该灭族了。”
四、韩安国(?—公元前 127 年),字长孺,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
县)人,后徙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韩安国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吴楚之
乱时,协助梁孝王拒叛军于梁。后来帮助梁孝王化解了几次政治危机,深得汉
景帝和窦太后的信任。汉武帝时,建议和亲,反对出击。官至御史大夫,准备
提拔丞相关键期,从车上掉下来摔折了腿,伤愈后任中尉、卫尉。后被疏远,
调任边疆,多次受挫于匈奴,遭汉武斥责,于是抑郁,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吐血而亡。
五、王恢(?-前 133 年),燕国人。边吏出身,后任大行令。反对向匈
奴和亲,主张出击匈奴。元光二年(前 133 年),向汉武帝建议于马邑伏击匈
奴。汉武帝派他为将屯将军,和韩安国、李广、李息、公孙贺率军在马邑设围。
为单于察觉,匈奴撤退,王恢没敢追击。汉武帝怒其不出击匈奴辎重,欲诛之。
王恢以重金请田蚡求情,但武帝以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今不诛恢,无以谢
天下”。王恢于是自杀于狱中。
六、公孙弘(前 200 年—前 121 年),名弘,字季,齐地菑川人
(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家穷,以放猪为业。四十多岁了才去学的春
秋杂说。六十多岁被当地推荐,两次。第一次武帝刚即位,派公孙弘出使匈奴,
回来汇报工作让武帝不满,因病免职。元光五年(前 130 年)再次被推荐,武
帝又看着顺眼了,“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御史大
夫、丞相之职。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
侯”开创先例。在职期间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表面宽厚,内里
阴险,喜欢背后下刀。司马迁说他“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
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曾阴死主父偃,排挤董仲舒。汉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 年),卒于相位。子度嗣为平津侯。公孙度为山阳太守十几年,坐法失侯。
七、汲黯(?-前 112 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世代
卿大夫。汉景帝时任太子(刘彻)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
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
廷诤,汉武帝生气的时候骂他是傻×(戆),心情好的时候赞其为“社稷之
臣”。汲黯不仅直谏,还当面抨击公孙弘、张汤怀诈饰智。崇尚黄老,主张无
为而治,与武帝出击匈奴主张不合。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虽然蒙武帝
再召,终不能回中央,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武帝因为黯的缘故,使其弟汲
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至诸侯相,都是二千石。
八、郑当时,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荥阳郑氏先
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
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力图做老好人,谁也不想得罪。后来因在
窦婴、田蚡争论中不敢表态被汉武斥为首鼠两端,贬官为詹事,后任大司农、
丞相长史,晚年任汝南郡太守,卒于任上。兄弟子孙因为他的缘故,至二千石
六七人焉。
九、主父偃(?-前 126 年),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初学纵横之术,晚
乃学易、春秋、百家言。元光元年(前 134)﹐主父偃抵长安。先是走大将军卫
青的门路,武帝不用。后来干脆直接上书武帝,早上上奏,傍晚即被召入。拜
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武帝破格任用。
主父偃为武帝献计行推恩令、迁豪强茂陵、立朔方郡。喜欢当道德警察,先揭
发燕王刘定国乱伦事,定国自杀。一时大臣皆畏其口,争相贿赂。后又揭发齐
王乱伦事,齐厉王自杀。未发迹时,主父偃曾游历齐、燕、赵,不受人待见。
赵王一看燕王、齐王都被整倒,于是主动出击揭发主父偃受贿和逼死齐王,经
调查受贿属实,逼死齐王无证据,武帝本来想免其死罪,公孙弘助攻:“陛下
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于是主父偃族灭。
十、司马相如(公元前 179 年-公元前 118 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中
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兼糖尿病患者。因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为武骑
常侍。景帝不喜欢赋,相如特长不得发挥,于是告病免职,到梁孝王府作客,
与邹阳、枚乘等文学家交往,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因为贫困,投奔了
粉丝临邛令王吉。期间与当地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天雷勾动地火,私奔成
都。然而相如在成都除了毛坯房啥也没有,夫妇迫于生计又返回临邛,卖掉车
和马,开了间酒舍。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起犊鼻裤,和雇工们一起忙活,在
闹市中洗涤酒器。故意臊着老丈人。卓王孙一想反正不差钱,便与文君僮百人、
钱百万。夫妻双双把成都还,买房买田从此过上了富人生活。因为《子虚赋》
为武帝所召,作天子游猎之赋,得任为郎。数年后,武帝任命相如为中郎将,
令持节出使,拢络西夷。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以下官吏都前往郊外迎接,
县令负弩前驱,蜀人都以迎接司马相如为荣。司马相如平定了西夷,邛、笮、
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
扩大,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后被人告发收受贿赂,遂
遭免官。岁余,被重新启用,仍为郎官。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相如病
故于家中,留下关于封禅的遗稿。武帝读后动了心,于元狩五年泰山封禅。
十一、张骞(约前 164 年—前 114 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
汉中市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兼驴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西汉建元
二年(前 139 年),奉汉武帝之命率百人长安出发出使西域,经匈奴被拘十余
年,在匈奴娶妻生子,但初心不改。找机会脱离匈奴,向南再向西,翻越葱岭,
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自大宛经康居,至大月氏。在大
月氏逗留一年左右。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
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元朔三年(前 126 年)初,张骞回到长安。从武帝建元
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
张骞和堂邑父二人。元狩四年(前 119 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 300
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
到达乌孙。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
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
人于元鼎二年(前 115 年)返抵长安。汉武帝元鼎三年(前 114 年),张骞病
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