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寻找⼩组 搜索

⾸⻚ 了解信仰 讲道 ⽹络期刊 所有分类

2007特刊 >>

⾄⾼者在⼈的国中掌权——中国政教关系再论(1) 2007年特刊——新教⼊华200周年

这是⼀个季节
去吧!摩⻄!
作主耶稣的仆⼈——读《⻢礼逊回忆
去到埃及地,
录》
告诉法⽼:
让我的百姓⾛! ⼀粒⻨⼦———读戴德⽣传记有感
——⿊⼈灵歌
柔弱的勇⼠——读《⼋福客栈》

引⾔
因为他们……

任何在时空中⽣存的⼈都不能与政治彻底分离。即使⽆政府主义者也不可能,因为⽆政府
读《路加福⾳》有感
主义本身就是⼀种政治理想。基督徒——仍然⽣活在尘世之中的天国⼦⺠,也不例外。因此,
妥善解决与政治-政府的关系,乃是⼀件异常重要的事情。就如列维纳斯在《塔⽊德四讲》中 我的韩国姐姐
指责海德格尔所⾔:“那些逃避(政治)伦理问题的⼈,最终将在伦理的礁⽯上跌倒。”(2)
我的⻅证

通常当⼈们⾯对政治压⼒时,要么妥协,要么对抗,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不过,妥协或对
近三⼗年⼤陆基督教图书出版:回顾
抗的⽅式很多,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被招安或是武装⾰命。基督教会则应该有更卓越的追求, 与展望
因为我们在肯定⾃身信仰超越(普遍⽂化)的同时,也必然相信在政治上拥有与众不同的属天
智慧,因为“上帝的真理使⼈成圣”(约17:17) 。(3) 中国⼠⼈与中⽂译经1

中国基督教神学发展浅议
在漫⻓⽽曲折的中国教会历史中,政治问题显得⼗分突出。过去中国教会的经验昭示:对
待政局的态度,很⼤程度上决定着教会的发展甚或存亡。⺠国之初,基督徒临时总统孙中⼭的
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07年在华
出现,带给许多基督徒对“⼈间天国”的幻想。但到了1949年,他们的梦想被彻底辗碎。梦碎时 传教⼠百年⼤会初探
分,梦醒时分!之后,中国基督徒不得不⾯对⼀个⽐过去更加复杂的情况。但如果我们宣称⾃
⼰是福⾳派(evangelical)的教会,就必然要认定:“这事乃出于上帝”(代下10:15)。因此, 中国教会何去何从?——从初代教会
看国度事奉的道路
对我们⽽⾔,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理解上帝在中国的历史作为,以及向中国教会所怀的意念。或
者说,上帝究竟要我们建⽴何种政治神学。由于近⼏⼗年教会的特殊遭遇,这类问题鲜有机会
⼤⻔⼝的传道者──⻢礼逊传教思想探
得到研究与讨论,因此⾄今仍悬⽽未决。如今,2007年,基督教在华的⼜⼀个两百周年(第四 讨
次)! (4) 它应该带我们进⼊痛切省察、努⼒寻求逾越政教关系难关的新阶段。
⼤变⾰的时代传奇性的⼈物——⻩乃
裳的故事及回响
我们在天上的⽗,愿祢的国度降临神州!

延误与错失————⽩话⽂运动与和
⼀、政教关系在中国教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合本《圣经》

唐、元两朝的基督教(景教)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以迅雷不及掩⽿之势消失于中⼟,其 访谈 : 宣教运动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原因⼏乎成为所有研究中国基督教⼈⼠不惜笔墨的章节。因为之前景教⼗分兴盛。唐时“法流⼗
2007特刊卷⾸语
道……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元时不仅有克烈部和汪古部⼏乎全⺠皆信,且远播⾄中国南⽅。
在江苏镇江有七所修道院,是当时的“景教中⼼”;在福建泉州、浙江杭州多处建有教堂。没有 全部 2007特刊 >>
⼈想到,两百年后它会在中⼟销声匿迹!⽆论是唐朝还是元朝,基督教都未给中国留下明显的
影响,以⾄当耶稣会⼠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时,竟然看不出基督教曾有两度踏⾜中华的迹
象。 (5)赖德烈(K.S.Latourette)断⾔:“据我们所知,中国如果过去未曾有基督教传⼊,那
么,中国⼈与中国⽂化也不会和今天有什么区别。”(6) 不可思议的转变!作为基督徒,我们不
禁“⼼焦问”:为什么?

基督教进⼊中国的确切记载,在唐朝的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跟保罗以对簿公堂的⽅
式进⼊罗⻢不同,迎接景教宣教⼠阿罗本的却是恭候在⻓安⻄郊外的当朝宰相房⽞龄。在⼈看
来,这⽆疑是⼀个梦幻般的宣教开局,但不久后却是梦魇般的收场。这国宾级待遇的背后承载
了过多的政治⾊彩。根据《⼤秦景教流⾏中国碑颂》,我们清楚地看到:教会对政权的依附⼗
分严重。碑⽂在简单的介绍教义后,便从唐太宗接待阿罗本⼊⻓安起,历述各朝皇帝对景教是
如何地恩宠.到了最后,还不忘称颂他们在位时⼜是如何地英明.其中说到在唐明皇年间,⽞宗
命他的五位兄弟亲临景教寺建⽴神坛;不仅命⾼⼒⼠带来了厚礼,还有“五圣写真”悬于寺中。
“天颜咫尺”,使景教⼠们“望⽇朝尊”。 (7)简直匪夷所思!⽽碑⽂的作者景净描述这⼀切的时
候,似乎充满⽆尽的⾃豪感!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竟是完全的认同与歌颂!“凯撒与上帝”不
分,他们政治神学的如此偏差,暴露了在上帝论⽅⾯的严重贫乏。莫菲特竭⼒反驳理雅各
(J.Legge)所认为景教消亡乃信仰扭曲的原因,(8) 但我们能认同⼀个在教堂挂着五位皇帝
像,并对之“朝尊”的教会是忠于(圣经)福⾳的教会吗?⼀个教会对皇权的叩拜,是⼀个⽆视上
主诫命的背道⾏为,也是对早期建⽴教会的殉道⼠的嘲讽。政教关系问题不单是政治问题,也
是神学问题。这⼀切的肇因,是景教在宣教中奉⾏“道⾮圣不弘”的政治取向.但他们也许忘记
了,初期教会的建⽴并不是因为凯撒的⽀持.相反,由于基督徒坚决不拜凯撒,教会是在重重的
逼迫中建⽴起来的!(9) 我们岂可忘记:必须背起⼗字架去跟从他,这是做主⻔徒的代价(参
路14:27)。否则,我们断不能侍奉钉⼗字架的那位。

若⼲年后,与政权关系更为密切的也⾥可温(Erkeun或Arkaim,元之景教)再次来到中
原,但福⾳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同样,约在⼆百年后它再次从神州消失。它从
雄赳赳的元军铁蹄驾临,⼜灰溜溜地从蒙古⼈的⻢背上扬⻓⽽去。与阿罗本⼊⻓安所受的礼遇
不同,这次基督教则是直接随托雷的⼉⼦忽必烈的军队⼊侵华夏。忽必烈虽然不信基督教,但
对基督教⼗分友善,甚⾄致函罗⻢教廷要求差派100位教⼠到中国。这是因为他有⼀位基督徒
⺟亲——唆鲁⽲帖尼(极具政治智慧,堪称蒙古的“孝庄”).她家三姐妹都嫁⼊⼤汗家族,她的
四个⼉⼦与⽆数孙⼦都是蒙古国的显赫⼈物。⻓⼦蒙哥⽇后成为第四位⼤汗(他的妻⼦古古泰
在1253年也接受景教的洗礼).由于蒙古的强⼤,亚洲多数国家都被纳⼊其版图。由于唆鲁⽲
帖尼的影响,很多国王、王后都信仰基督教或亲基督教。1251-1256年间,是基督教君主
(汗、伊尔汗)最多的时候,依⼈看来“亚洲似乎要在瞬间转向基督教”。(10) 但恰恰在往后的
年间,基督教在亚洲逐渐式微。1252年唆鲁⽲帖尼逝世,⽽在蒙哥于1259年去世后,帝国开
始解体。随着托雷与唆鲁⽲帖尼的四⼦阿⾥不哥的“基督教党派”反抗忽必烈的惨败,基督教的
⽣存雪上加霜。虽然有⻄⽅天主教⽅济各修⼠(Franciscans)进⼊中国,但仍然⽆济于事,
因为局势已不可逆转。

基督教与当局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元亡教亦亡。但我们不得不思考⼀个问题:使
徒们在同样强⼤的罗⻢政体⾥,尤其在对基督教加以逼迫的背景下,建⽴了坚强的罗⻢教会。
这之间的差别究竟何在?其中最⼤的差别之⼀就在于:使徒们依靠的是福⾳的⼤能,以克烈部
族为代表的蒙古教会依赖的却是政治的势⼒。在这种情形下,宗教团体也往往被充当为政治党
派的筹码。

基督教终究还是在中国扎下了根。那是在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来华耶稣会⼠兢兢
业业栽种的结果。他们早早就确⽴了“适应”的宣教策略。但在不到百年之际,就遭遇了⻓达百
年的曲折——礼仪之争。(11) 争论的爆发,使“⼏乎成了基督徒”的康熙竟下达了驱逐宣教⼠的
决定。(12) 中⻄⽂化的第⼀次碰撞,⼈类历史上的第⼆次⽂明相遇(第⼀次是希伯来⽂明与希
腊⽂明),引起了举世的瞩⽬。对此的研究著作,可谓汗⽜充栋。许多研究在正视基督教与中
国⽂化对话的同时,也留意到最终的决定性作⽤实际上在于政治。

谢和耐(JacquesGernet)指出:基督教与中国的最⼤张⼒之⼀,便是“上帝与皇帝”的主
权问题.(13)从康熙扮演着核⼼的地位就可看出,礼仪之争在本质上不是⼀种纯粹的哲学或宗教
对话,⽽是政教冲突。当教廷特使多罗(CarloTommaso)于1705年来到中国觐⻅康熙,传达
教皇禁⽌中国基督徒祭孔等活动的谕令时,康熙⼤怒,不仅视之为破坏中国传统的礼俗,更视
其为对他本⼈的⼲犯和挑战,因为⼀个远邦的⼩教主,如何能僭越中国皇帝的地位,代为决定
中华⾂⺠的社教礼节。(14) 在中国,皇帝不仅决定⾂⺠的社教礼节,还决定着⾂⺠⽣死,更垄
断了宗教的权利:祭天。但基督教的信仰却是⼈⼈可“祭天”(敬拜上帝),⼈⼈是“天⼦”(上帝
的⼦⺠)。如果没有“祀有等,不容越”的天⼦特权作怪,也许就不会发⽣那么多教难惨案了。
邓恩神⽗(G.H.Dunne)的杰出研究显明,除了皇帝的霸权外,礼仪还牵涉了很深的厉害
关系。“禁令使得学者、官员们不可能成为基督教徒,⽽教徒因⽽不能⼊学者⾏列”。(15) 可以
这么说,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冲突,远不如政教冲突来得直接和深刻。我们必须留意
到,过去中国教会所遭受的灾难主要是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因为统治者认为教会的发展会威
胁到其时体制下的社会秩序。(16) ⽂⾰疯狂摧残中国传统的同时,也容不得基督教,其中政治
的因素显⽽易⻅。

如果说,耶稣会⼠⼊华与景教僧⼊华相似(⽂化适应),那么新教⼊华与也⾥可温⼊华也
有⼀定的相似性(强权⼊侵)。(17) 不过耶稣会⼠与新教徒都有根本性的超越。前者体现在漫
⻓的争论中,因为这显示了他们植⼊了与中国传统⽂化截然有别的信仰内容,也与当局有了适
当的距离;后者则体现在对强权的谴责与脱离政治的保护。尽管只有部分⼈⼠,但它的意义⾮
凡。因为是传福⾳⽅式的本真性回归:不是借着枪炮,⽽是⼗字架;不是仅增加异邦⽂化的多
元性(如同新布补在旧⾐服上⼀样),⽽是更新。这提醒我们宣教的本质不是求同,⽽是求
异。否则,作为源远流⻓、博⼤精深的中华⽂明之⼦,为何还要信仰基督教呢?对此,我们必
须给予充分的回答,基督教超越于中国⽂化的特征何在。

任何⼀个真正理解基督精神的基督徒,都会不以福⾳为耻;但任何⼀个稍微理解基督精神
的基督徒,都会耻于与借枪杆⼦为福⾳开路的暴徒为伍!中国新教徒必须承认,清末来华的某
些⻄⽅宣教⼠的不良⾏径背离了真正的福⾳精神。他们不仅保持了与⻄⽅侵略者的密切关系
(参与签订不平等条约),甚⾄接受鸦⽚商的赞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福⾳事业有所促进,
但“⾏事为⼈却是⼗字架的仇敌”。(18)他们和早期蒙古⼈⼀样,仗着军队的⼒量为⾮作⽍,导
致许多中国⼈对⻄⽅教⼠和中国基督徒(假洋⻤⼦)深恶痛绝。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还有⼀些
⻄⽅的宣教⼠谴责了⾃⼰国家的恶劣⾏径,果断地与虚假政客划清界限,⽢与中国百姓同受苦
难。让福⾳归于福⾳,让政治归于政治。戴德⽣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1907年百年福⾳
⼤会提出促进中国教会本⼟化的决议,可视为这种精神的延伸(即最早的“三⾃”)。(19)⺠国
时期教会迎来的⼤复兴,与政教关系的分离不⽆相关。我们不能否认总统府⾥的甚多官员⼊教
的重要作⽤,但在信仰上真正有影响的⼈还是⼀些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牧者,如宋尚节等。⼗
多年前,笔者曾亲闻原华北神学院的学⽣说到贾⽟铭牧师⼀则⼩故事,也许能说明⼀些问题。
⼤将军冯⽟祥是⼀个基督徒,他想对福⾳有所表示,就送给华北神学院⼀块亲笔匾额。但时为
院⻓的贾⽟铭牧师收了以后,直接放进了仓库,从未挂过!有学⽣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是撒迦
利亚书4章6节:“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能成
事。”

教会在经过近百年的努⼒后,才渐渐摆脱了政治的纠缠。这是蒙古⼈未曾做过的事情。

⼆、1949年后中国教会的政治⽴场

如何处理政教关系在每⼀个时代都是教会⾯临的重⼤挑战。上帝的福⾳固然亘古不易,但
世局难料。基督教在中国好不容易迎来了⻩⾦时期(1922-1940),却很快波澜再起。凭着吴
耀宗等⼈⼠之敏锐的政治觉悟,三⾃运动应运⽽⽣。(20) 1950年8⽉,⼀些教派正准备开全国
⼤会以“基督教与新时代”为题,欲探讨教会的应对之道,但他们早已错失了时机。(21) 除⾮签
名⽀持“三⾃”,否则便难以获得合法地位。随之⽽来的,是中国教会进⼊史⽆前例的以政治⽴
场为分界线的“三⾃”与“家庭”⼀分为⼆的局⾯.再⼀次,中国教会不得不承受政治之重。

谁也不能否认,“⾃⽴”是中国教会成⻓的必经之路。任何地区、⺠族都不会例外。尽管很
多⼈不能认同三⾃运动,但我们必须承认它触及了⼏个关键的问题。⾸先,积极对待政治问题
的现实意义。因为教会⾯对世局变幻,必须做出回应。我们可以不同意“三⾃”的回应⽅式,但
等待、回避终究不是办法,只会带来更加消极的结果。其次,努⼒“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影响的污
毒”的紧迫(也许家庭教会认为所采取的⼿段有⽋妥当,但终究清除了)。连带解决的还有严重
的“吃教”问题。(22) 脱离许多与⻄⽅列强有着微妙关系的国外差会,未尝不是⼀件好事!这同
样转向了⼀个重要⽽明确的⽅向:教会本⼟化。虽然怎样本⼟化是有待探究的问题,但本⼟化
是必然的抉择。不过,三⾃运动在政治的问题上,只处理了⼀半。因为,他们全⼒脱离⻄⽅关
系的同时,却攀附着本国的新政。作为基督的教会,圣经教导我们要尊重官府的权柄(彼前
2:13-14)。但我们要清楚圣经所指是在哪些范畴内,在何事上“应当惧怕”。是在公共领域中
(如户籍、卫⽣、营业等等),⽽不是⽆限度的。三⾃运动的错误信念之⼀,就在于连教义也
必须合乎政治的需求。另⼀⽅⾯,也可以说他们的⾃由神学⽴场决定了“相适应”的迂回模式。
当然,也有不少加⼊“三⾃”的⼈⼠,在表⾯妥协的同时,始终持守纯正的信仰。半个世纪过
后,我们清楚地看⻅了他们侍奉的果效:使很多“三⾃”系统中的教会保持圣经的信仰。但他们
在政教关系问题上,少有重要建树。更多的是委曲求全。由此观之,中国教会如何建⽴整全的
政治神学,寻求政教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未了的使命。⽽已经颇具规模的家庭教会应该勇于承
担这⼀使命。

⾯对新局势,与三⾃运动的积极不同,家庭教会对政治的态度⼗分消极,基本处于观望态
度。规避或妖魔化政党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论哪⼀种,都是缺乏信⼼与智慧的明证。不是惧
怕⼈,就是过于⻓魔⻤的威⻛。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王明道、林献羔等前辈们的忠勇⻅证。但⼤
多数教会普遍忌讳政治话题。⽽某些⼈仍不死⼼,仍然寄希望于有基督教背景的国际社会的⼒
量。1966-1976年的⽂化⼤⾰命,彻底斩断了任何的侥幸期待,迫使教会转向仰望那独⼀的
圣者。令⼈意想不到的是:这期间教会却空前复兴,在福建、⼴东、河南都有明显的发展,尤
其以被作为“⽆宗教区”试点的浙江温州最为突出。(23) 但随着改⾰开放的实⾏,(与“⽂⾰”相
⽐)政府对教会的政策也稍为宽松。⽽教会的政治观念虽然也相对开放,但⾮此即彼的模式没
有改变:疏离或对抗。我们可以认为疏离的做法不够勇敢,但不得不佩服对抗者的勇⽓(只是
不要过分宣扬受苦的经历就好了)。这背后不仅有信⼼的问题,也与那时代的神学背景息息相
关。

清末传⼊中国的新教宗派众多,神学源流也很多样。经过⻄⽅宣教⼠和本⼟牧者发起的“⾃
⽴”运动的努⼒,许多宗派联合成为新教派(如中华基督教会)。经过解放后三⾃运动的改⾰之
后,加⼊三⾃系统的许多教会逐渐淡忘了原先的神学观念。⽽家庭教会主要是敬虔传统(如以
倪柝声思想为代表的聚会处)。宋尚节的影响,加上在⽂⾰时期经历了许多神迹奇事(毫⽆疑
问是神的作为),使得许多教会都较倾向于追求灵恩。但这两种属灵传统的共同特点之⼀,是
不太注重上帝的创造与护理;相应的,也普遍不具有⽂化使命的异象。另外,在末世中的⼤红
⻰(启12:3-4),把⽑泽东看成是终极的“敌基督”者(帖后2:2-4).由于这些信念留给”⼆元论”
(dualism)巨⼤的空间,,使得⼤部分中国教会都忽视政治神学的建造。在公共领域中的事
务,拱⼿让给“不信派”(接受⾃由派神学)之徒。直到90年后,许多知识分⼦受洗⼊教,在政
治⽅⾯才开始有了新视野。这些知识分⼦希望透过对话,促进政教关系的良性发展。但我们必
须⼗分警惕,因为对于多数“初⼊教”者,福⾳的热⼼常伴随着英雄主义。由于信仰的根基较薄
弱,对圣经的研究也尚属粗浅,很多的观念都“未受割礼”。这也可能造成世俗⼈⽂主义在教会
中的泛滥。另外,对话的时机并不是单在教会的⼀厢情愿,还需要相关部⻔的诚意。最后我们
还要强调,那就是每个⼈都会有时代的限制。我们需要时时谨记这⼀点。

三、重建政治神学的依据与可能的途径

1. 单拜他

“除了祂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跪拜⼀切的偶像”,这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信条。我们
不否认,基督的福⾳会遍及万国万⺠,神的教会也将超过万有(弗1:18-23)。这是那独⼀的
上帝所定的⽬标,完成⽬标的过程也必须根据上帝所定的原则。基督为我们作了榜样:拒绝向
撒旦屈服,⽽单要敬拜祂(太4:9),即使魔⻤以万国作为交易。最终魔⻤唆使犹⼤出卖耶
稣,更⿎动犹太⼈杀死祂,以为可以给耶稣以致命⼀击,但上帝的⼯作却成就了。历史显明,
教会越受逼迫就越兴旺,⽽且,信仰也越纯洁。因此,基督徒⽆论⾯对亲基督教的君王,还是
反基督教的政府,都应当站⽴得稳。法⽼的残暴不会消灭真以⾊列⼈的敬拜。

;综观全球教会扎根本地的历史,⼏乎没有不遭遇逼迫的经验。在耶路撒冷的伊始阶段是如
此,进⼊欧洲的经过更是如此.根据罗⻢法律,公⺠拥有充分的信仰⾃由。在罗⻢有各种各样的
宗教,相反,相信⽆神论被看成是可耻的⾏为。但为什么基督教却遭遇疯狂的压迫?因为基督
徒们坚持“听从神,不听从⼈是应当的”的⽴场,不肯称凯撒为主,也不跪拜皇帝像。⾃尼禄
(Nero)之后,罗⻢的⼗个皇帝不断加⼤对教会的打击。但我们所信的神是⼜真⼜活的,他能
救⾃⼰的⼦⺠脱离暴君们的毒⼿。⽽今,不可⼀世的帝国早已瓦解,但基督⼗架却巍然矗⽴于
其曾经的版图上。

以⾊列⺠族的戏剧性现象,强有⼒地印证了上帝在旧约所记的真理:顺从神,必然蒙福;
背叛神,必然遭殃。(申28:1-45)因为除了万军之耶和华以外,没有别的神。

2. 双城记

基督徒不拜皇帝,除了惹怒皇帝外,被怀疑有政治野⼼也是遭遇严重逼迫的重要原因之
⼀。因为这群不服皇权的玩命分⼦很可能是国家未来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不但定时聚众(礼拜
天),还不时宣传⼀个新国度即将降临(天国)。⽽且其发展极快,执政者岂能掉以轻⼼呢?
事实证明,后来的梵蒂冈让不少欧洲君主吃尽苦头。如此基督教怎不叫⼈担⼼?!

我们相信,上帝在⼈的国中掌权,也主宰着历史的进程。我们同时看到,上帝交托⼈类管
理全地的使命。但上帝是否把世界的任何事务都交给教会呢?上帝拣选教会是不是成为世界的
新政府,或每个国家的基督徒都要成为执政党呢?⼊教意味着参军吗?亦或世上的事务是属于
每⼀个⼈的,教会则另有所托呢?即使我们有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使命的交叉,但作为基督
徒在天国与国家之间是否存在优先次序?我们必须有毫不含糊的界定。

⼆元冲突是约翰福⾳给⼈的深刻印象之⼀。(24) 在历史之中,世俗之城和上帝之城形成了
强烈的对⽐。世俗之城终究要成为过去,但神的国却是永远⻓存。(约⼀2:17)罗⻢可以灭
亡,但主的国不朽。上帝将亚伯拉罕从巴⽐伦召出来,不是为了建⼀个⽐巴⽐伦更强⼤的帝
国,⽽是赐予天上的⼀座城。(来11:9-10)如果我们忠于圣经的教导,就不难看出,把信仰
与政治混为⼀谈是混乱天国福⾳的本质。基督在世上的⼯作,没有半点要颠覆罗⻢的意思。

他也未曾交给⻔徒这样的使命(起先⻔徒却误以为有此使命).在福⾳书中他明确地告诉⼈
们: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18:36-37)今天那些热衷于政治事业的教会,应该好好领会基
督的深意.尽管⼀千多年过去了,梵蒂冈对这⼀段经⽂却仍然留下⼀知半解的迹象:教会拥有军
队.我们看不出这与基督的事业有什么联系.“凡动⼑的,必死在⼑下”,我们应该把基督对彼得⽑
糙⾏为的这句责备“烙在⼼上”.我们不能忘记,犹太⼈的巨⼤悲剧恰恰就在于把基督的事业理解
为可⻅的军事⾏动。⼀句“天国近了”,吸引了成千上万期待弥赛亚国度的以⾊列⺠,但⼏乎⽆
⼈明⽩基督要建⽴怎样的国度。甚⾄连以⾊列的先⽣尼哥底⺟也浑然不知。基督再⼀次告诉
他:⼈若不重⽣,就不能⻅神的国(约3:3)。因为“天国不在这⾥,不在那⾥,乃是在你们⼼
⾥”。因此,“虚⼼的⼈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天国不在⼑剑⾥,却在“为义受逼迫的⼈”
的⽣命⾥。(太5:3,10)当我们与世俗有别,不被世上的事缠累,思念属天的事,爱逼迫我
们的仇敌时,天国就降临在我们中间。我们被上帝呼召,借着基督的救恩“脱离世上的败坏,得
以与上帝的性情有份”;继⽽不断成⻓,直到基督在我们⼼中完全掌权;最终成为“圣洁的国度”.
(彼前2:9;彼后1:4)这就是上帝召我们的⽬的。教会为此⽽存在,基督徒为此⽽活着.(太
6:33)教会要依靠基督的权柄与圣灵的同在,战胜魔⻤的残余势⼒,释放那些被压制的⼈;成
为世界的光,引领众⼈⾯向属天的事;使世上那些可怜的灵魂,因基督的福⾳⼤得安慰。上帝
应许亚伯拉罕成为⼤国,叫万国因他的后裔(基督)得福的含义即在于此。

因此,基督徒在世上⽆意建造帝国⼤厦,乃是过寄居的⽣活。不是为⾃⼰积囤财物的⽆知
财主,却是“积攒财宝在天上”。但这不是说基督徒认同遁世的⼈⽣观,相反我们需要格外地殷
勤,因为基督徒既是地上国家的公⺠⼜是天国的⼦⺠。作为个体基督徒,我们在国家有从事任
何正当⾏业的⾃由,但基督的教会被选召,却是为了更加崇⾼的⽬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向世
界⻅证,我们是专⼼致志于属灵国度的群体。透过此,点燃上帝⼦⺠的盼望的同时,也显明那
些举着基督教旗号却“以地上的事为念”之辈的虚假。使所有上帝的⼦⺠戒除重建巴别塔的野
⼼,活出天国⼦⺠的卓越品质。

3.三重天

鉴于中国教会的特殊处境,我们尤其需要敬虔地寻求上帝的旨意。查考以⾊列被掳时期的
先知神学,对我们别具意义。上帝的旨意不在⺠族主义那⾥,也不在祭司群体那⾥,却是在令
⼈反感的先知那⾥。以⾊列的被掳,对成就上帝的福⾳以及使福⾳传遍地极,是不可或缺的⼀
个重要环节。也许中国教会也有某种类似的经验!愿主赏给我们赐⼈智慧与启示的灵,照亮我
们⼼中的眼睛。(弗1:17-21)

被掳期间如何对待不敬畏上帝的异邦政府?先知的第⼀个呼吁是——认同。

⾯对巴⽐伦的⼊侵,犹⼤举国上下磨⼑霍霍,准备与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决⼀死战。⽆数祭
司祈祷着,乘机⽽起的“先知们”也发表激动⼈⼼的乐观“预⾔”。可在这时候,有⼀个只有⼆⼗岁
的年轻⼈奉万军之耶和华的名说:向巴⽐伦投降!他的信息激起了更⼤的⺠族愤慨,他的遭遇
可想⽽知!他就是先知耶利⽶。

耶利⽶清醒地认识到,巴⽐伦乃神所兴起的国家。他的信息伴随着涌流不⽌的眼泪,哭求
犹⼤⼈能认同尼布甲尼撒的权柄。以⾊列的亡国是命定的,绝⽆幸免的可能。希望透过外交⼿
段去联合国际社会,只会更加激怒迦勒底的官兵。埃及不是救命稻草,没有⼈能救选⺠脱离上
帝借尼布甲尼撒之⼿所施⾏的审判。犹⼤诸⽀派的当务之急,是反思为什么会遭遇灾祸?究竟
在何事上得罪神?但犹⼤君王和百姓却置若罔闻。不仅不思忏悔,反⽽到处寻求“政治的智
慧”,企图从他处蒙拯救。如耶利⽶所⾔,他们只会加深⾃⼰和⺠族的灾难。在耶利⽶哀歌中,
我们仿佛看⻅这位落寞憔悴的先知在废墟上泣不成声,为⾃⼰的家、为这个愚顽的⺠族吟唱着
令⼈断肠的诗篇!除了难以⾔喻的悲痛,先知也⼼存盼望(哀2:11;3:19,21)。⼏个⽉后,
⼼⼒交瘁的年轻先知(41岁)即告别⼈世……

短暂的中国新教历史,却经历了⽆尽的⻓夜。缅怀⾄此,⽆数⼈常常以泪洗⾯。多少痛切
祈祷之声,如⼊深渊。因为迟迟不⻅上帝的安慰。(哀3:8)我们也曾经象愚蠢的以⾊列⼈⼀
样,多⽅寻求别国的救援。如同他们的遭遇⼀样,没有任何的拯救来到。只是到如今我们尚未
谱写出忏悔的哀歌。度过特别岁⽉的⼀些⼈,却把受苦的经验当作属灵地位的资本。基督徒的
⽣活中,犯罪不是受苦的唯⼀原因,但我们需要“深深考察⾃⼰的⾏为,再归向耶和华”(哀
3:40)。据宋尚节《灵历集光》,当时中国教会罪⾏可以⽤触⽬惊⼼来形容。牧师领着外国差
会的⼯资,形同雇⼯;淫乱成⻛(所谓基督徒总统也概莫能外),(25) 甚⾄连牧师都纳妾!当
宋尚节到北京布道时,由于严责教会同⼯罪恶,引起不少⼈的仇恨。其中有⼀个⻓⽼甚⾄在聚
会中携带⼿枪,准备伺机暗杀宋尚节。简直是⿊社会⻓⽼!宋尚节不⽆感慨地说,中国最难悔
改的是牧师、⻓⽼,其次是基督教学校的教师和学⽣。如果是个别⼈很正常,但不幸的是很普
遍。据40年代的⼀位神学⽣回忆,他们全校师⽣根本不谈圣经,也不祷告。他常常祷告,却成
为全校嘲笑的对象,有时候还会被偷袭。这是上帝的家吗?教会表⾯所取得的成就不过是⼈⼿
所造的殿。如同希律所建的圣殿⼀样,上帝要借罗⻢⼈之⼿拆毁——直拆到根基!教会的另⼀
个重⼤的罪,就是不传福⾳。如以⾊列⼈⼀样,常常忘记“使万⺠得福的使命”。(26) 上帝⽤极
端的⽅式,使⻔徒四散到各族各⽅。许多惊惶失措的基督徒,如被捅了窝的蜂群⼀样涌向他
乡。不过,这却实现了中国教会的输出——⼤量的输出!不然,就不会有今⽇海外华⼈教会的
局⾯。我们可说什么呢?不如只夸⾃⼰的软弱罢了。......

参与,是被掳先知在异教国家的积极榜样。

通常当⼀个统治者⽤军事征服⼀个群体后,接下来往往就是⽂化征服。透过教育,同化他
们的习俗,进⽽归化⾮⼰族类的异⼼。狂妄⾃⼤的尼布甲尼撒也了⽆新意。成功殖⺠犹⼤国
后,他迅速成⽴“党校”,将聪慧的犹太少年招⼊其中⽽加以“熏陶”。将他们的名字改为巴⽐伦名
字,教他们巴⽐伦⽂字,期望他们能真⼼拥护他的政权。犹⼤族中有但以理、哈拿尼雅、⽶沙
利、亚撒利雅。(但1:1-7)这是他们的挑战,也是他们的机会。⽆疑,他们乐于接受这个⾯对
挑战的机会。

俗话说伴君如伴⻁,犹太少年们的前途可谓凶险。⼊校之初,就要和巴⽐伦的偶像打交
道。⾯对不洁⻝物,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但他们凭着信⼼选择了拒绝。感谢上帝他们得
以平安逃过⼀劫!尝过第⼀回合较量的得胜,他们的信⼼也逐渐增⻓。不久,他们就以优异的
成绩毕业,正式进⼊朝廷。成绩反映了他们对参政态度之积极。

令⼈难以置信,这⼏个异教徒在巴⽐伦的朝纲中成为政治明星。尤其但以理,更是如⽇中
天。历经⼏个不同国家和朝代,都被委以重任——⾸相。⼀般的印象中,如此⽼辣的政客必是
奸邪之流,但但以理与众不同。他有过⼈的智慧,为⼈却⼗分光明磊落。从他被扔狮⼦坑⼀事
可以看出,他是⼀个不会弄虚作假的⼈。和哈拿尼雅、⽶沙利、亚撒利雅不拜皇帝像⼀样,但
以理也愿以性命的代价来捍卫⾃⼰的信仰!他们从来不想含糊⾃⼰的信仰,哪怕与皇权对抗
时。正是他们向上帝的⾚诚之⼼,产⽣了众多神迹。即使⾼傲如尼布甲尼撒者也必须⾂服在⾄
⾼者⾯前。除了他们怀着殉道⼠之⼼参与异教徒的政治外,他们的智慧也是辉煌政绩的重要原
因。智慧是源于他们美好的灵性。上帝的同在,使他们超过所有的同事。他们的荣耀⻅证,使
犹太信仰得到异邦的尊重。此外,他们的品格也是有⽬共睹的。忠诚、谦卑、廉洁、正直,是
获得君主信任的关键因素。他们兢兢业业地促进国家的福祉。后来巴⽐伦的灭亡与他们⽆关,
是巴⽐伦王犯罪的结果。

当代的中国,呼唤真正的爱国者。基督徒们,现今是你们应该效⼒的机会。⾸先,必须牢
记仕途的凶险,但也要相信上帝保护的奇迹。奇迹来⾃信⼼。正是愿意为信仰摆上的勇⽓,使
不敬畏神的君王知道:⾄⾼者在⼈的国中掌权!在我们国家,⼲部中也不是全⽆基督教代表,
但少有⼈愿意“抵挡罪恶到流⾎的地步”。⾄今仍是使命未了。其次,为国为⺠常存忧患之⼼。
我们社会的腐败现象,描述显得多余。除了保守⾃⼰不沾染污秽,最关键的是如何能去有效地
改变。这就是你政治智慧的考验。像但以理⼀样,拥有美好的灵性,⼀⽣服务于国家,即使是异
教国家。

除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外,末底改和后来回归的领袖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等都曾为
波斯政要。更加极端的是以斯帖,她竟成为波斯王后。因为她深刻地理解上帝的安排,知道皇
后的地位,是为了⺠族的危难时候,成为以⾊列历史上的⼀段传奇。

重建,是被掳时期最后⼀批先知的异象。

按照上帝的预⾔,70年后必回归。那么,⽣活在公元前536年的先知们,回归并重建便成
了他们侍奉的重点。从所罗巴伯到以斯拉再到尼希⽶,约接近⼀个世纪的时间,⽅告完成。

所罗巴伯和尼希⽶的⼯作重点是建造圣殿和圣城。拥有圣殿虽不是宗教⽣活中最重要的
事,却是健全的宗教⽣活必不可少的。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礼仪的恢复(对犹太教⾄关重
要),更在于信仰⾃由的⻅证。因此,建造圣殿或圣城的成败,是政教关系的最直接体现。起
初,⼯程进展得并不顺利。虽然波斯王古列下⽀持以⾊列⺠回归耶路撒冷建造圣殿,但在亚达
薛⻄年间被责令停⽌,直到⼤流⼠(Darius)之时才恢复(拉4:5)。这期间,他们与政府的对
话从未停⽌。在许多先知的激励下,(27) 以⾊列的⼏代领袖⼏经艰⾟建成“新耶路撒冷”。除了
圣城、圣殿,更重要的是圣道——重建以⾊列⼈的内⼼圣殿。这是⽂⼠以斯拉的主要⼯作。他
“定志考究遵⾏耶和华的律法,⼜将律例典章教训以⾊列⼈”(拉7:10)。以悲戚的⼼呼吁以⾊
列⼈要悔改归向神。透过旧约圣经,新⼀代的以⾊列⼈重拾祖宗的守节传统。(尼希⽶记8
章)节⽇的恢复,不只是崇拜⽣活的建⽴,更重要的是犹太传统(圣经)信仰的传承。根据律
法,以斯拉毫不犹豫地驱逐那些闲杂⼈,保持犹太⾎统的纯洁(以斯拉记2章、10章)。我们
也许很难接受如此强烈的⺠族主义倾向,但怀有弥赛亚盼望的犹太⼈绝不会⼿软。因为弥赛亚
必须出⾃亚伯拉罕——⼤卫的后裔。

中国教会的重建势在必⾏。上帝把我们放在如此戏剧性的21世纪,如果你能领受,就把它
当成中国教会重建的世纪。不过,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两个问题:什么时候重建?重建什么?

犹太⼈被殖⺠不到⼗年,(在⽆数假先知的⿎动下)约雅敬和后来的⻄底家就寻求独⽴。
那是犹太被彻底掳掠的祸端,因为不是上帝允许的时机。我们务要防备那些好说预⾔的⼈,因
为我们“并⾮不晓得他的诡计”——“装成光明的天使”。请特别倾⼼(五旬节)灵恩派的弟兄姐妹
要格外留意。以⾊列的回归,不是因为某个“先知”在异国他乡⼤声疾呼的结果,⽽是上帝激动
古列王的⼼。如同以⾊列⼈的回归⼀样,我们要留⼼政局的变化,清楚上帝的引领。对于中国
教会⽽⾔,以我们的信⼼、⾏为、智慧,在君王⾂宰⾯前荣耀上帝的名,⽆疑是最重要的使
命。使⽆论“巴⽐伦”还是“波斯”都知道上帝的荣耀。然后建造圣殿的时机才会到来。上帝的时间
固然是绝对因素,但在这之前,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预备等候。我们觉得预备好了吗?也许各
⼈的回答很不⼀样,这与如何理解第⼆个问题的逻辑有关。

上帝虽不住在⼈⼿所造的殿⾥,但他却晓谕摩⻄、⼤卫建造会幕、圣殿。说明圣殿对于我
们的宗教⽣活⽽⾔,具有⼗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教堂,我们很难有庄严恢宏的崇拜,也很成为
“城造在⼭上”的⻅证。因此,对于经历了许多年“神的殿荒凉”的家庭教会,建造圣殿是迫切的任
务。从⽬前看,许多地⽅的经济条件已经相对成熟,因为为数不少的信徒都住在“天花板的屋”
(该1:4)⾥。是否能成,⼀是看地⽅政府对相关法律的理解,⼆是看教会领袖的成熟程度
(⽆论在属灵⽅⾯,还是公共领域)。但这只是中国教会现阶段的初步⽬标,尽管其中可能会
费尽周折⽽拖延时⽇。 (28)“尔当以真道⾃建”, (29)才是更⼤的挑战。因为,⼀旦拥有⾃⼰的
教堂或单次聚会⼈数增加,都要求我们对崇拜有全⾯的调整。崇拜不仅仅是程序或⽅式。崇拜
的调整意味着,要求我们对上帝、基督的救恩、圣灵的作为有严谨的认识。否则,我们很容易
失衡。当犹太⼈经过70年的洗礼后,所有杂七杂⼋的其他宗教才从他们中间彻底弃绝。上帝透
过“不法之⼈”的⼿,摧毁了过去教会的⽆数“成果”,但也留下“余⺠”回归重建,成就他的旨意。
⽽重建的主题永恒不变——在上帝的律法中归正。同理,圣经信仰的传统,应该成为我们⾸要
的关切。不仅仅相信圣经的权威,必须⽴志研究到“通达耶和华的律法书”,以教导百姓。否
则,我们若对真理的认识只是⼀鳞半⽖,灵性上也必然破碎不堪!许多年来,我们遭受的痛苦
也许没有⽐这更⼤的了。以现在中国教会⼤多数牧者的⽔平,恐怕多多操练爱⼼更加明智,因
为“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忍耐”!不仅中国教会的许多牧者普遍忽视神学建造,就是很多以学
术为业的⽂⼠也缺乏承担。当然,不可能⼈⼈都是神学⼤师,但我们必须有扎实的神学素养,
尤其在中国教会⾯临转型的时候。没有神学传统,我们的敬拜、灵修、治理、事⼯都会混乱不
堪,不是墨守成规,就是⻅机⾏事。在这⽅⾯,我们可说很不成熟,但正处在现在进⾏时。最
后是圣洁⽣活的建造。拥有华丽的教堂、丰富的典籍,若没有敬虔的⽣活,我们就没有任何讨
神喜悦的可能。⻓久如此,再次遭殃只是时间问题。“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约5:14)

愿上帝保佑中国!阿们!

——————————

1.“这是守望者(messengers,NIV)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知道⾄⾼者在⼈
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极卑微的⼈执掌国权。”(但4:17)
2.作者暗指海德格尔曾经加⼊纳粹党。
3.“圣”(аγιаζω)的基本含义之⼀是指“有分别”,所以基督徒常说“分别为圣”。
4.200年对中国教会⽽⾔是⼀个奇怪的数字,因为景教、也⾥可温都是在200年左右在中⼟消
亡。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耶稣会⼠)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接受最严峻的考验——礼仪之争,导
致元⽓⼤伤,⾄今未⻅当初盛景。⽽新教未到200年,就已⼀波三折,跌跌撞撞。如今,21世
纪的新⼀代,来不及成⻓就已经⼜到了关⼝上。“……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若不是耶和华帮
助我们,当⼈起来攻击我们,向我们发怒的时候,就把我们活活地吞了。”(诗124:1-3)“你
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必然兴旺。”(诗122:6)
5. 莫菲特(S.H.Moffett):《亚洲基督教史》,基督教⽂艺出版社,498⻚。
6.转引⾃钟鸣旦、孙尚扬:《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学苑出版社,95⻚。
7.翁绍军:《汉语景教⽂典诠释》,三联书店,43-76⻚。
8.《亚洲基督教史》,第⼗五章“基督教在亚洲的消亡”。
9.犹太教的逼迫、罗⻢政治的压⼒以及希腊⽂化的张⼒。
10.《亚洲基督教史》,447⻚。
11.康熙在位年间,天主教在华传教⼠由于对中国传统礼仪和天主的译名看法不同⽽发⽣争
执,导致康熙⻰颜⼤怒,禁⽌传教,史称“礼仪之争”。⾃17世纪中叶起,由耶稣会内部的争论
发展为修会之间的争端,进⽽演变成清帝和罗⻢教廷之间的争执,历时⼀百年(1643-
1742)。《维真学刊》,安希孟“对礼仪之争的⽂化反思”,转引⾃http://
www.xslx.com/htm/zlsh/zjyj/2004-06-17-17000.htm。
12.曾经被期待成为东⽅的君⼠坦丁的康熙,始终未⼊教⻔。这可能与基督教的独⼀神论信仰
有关,因为这样就排除了中国的神明(如被神话的祖宗);也可能与天主教对多妻的深恶痛绝
有关,因为除⾮弃妾,否则不可能受洗。
13.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增补本,上海古籍,2003年8⽉,第⼀版,89⻚。
14.梁家麟:《福临中华》第⼀章。
15.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上海古籍,2003年1⽉,第⼀版,284⻚。
16.雍正帝说:“尔等欲我中国⼈为教徒……试思,⼀旦如此,则我等为如何之⼈?不尽为尔教
皇之百姓乎?”转引⾃安希孟“对礼仪之争的⽂化反思”。
17.虽然早在1807年⻢礼逊就已⼊华,但后来有⼀部分宣教⼠与强权难脱⼲系。
18.赵天恩、庄婉芳:《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导论,viii。
19.那时是“⾃⽴、⾃养、⾃传”,解放后的三⾃运动作了稍微改动变成“⾃治、⾃养、⾃传”。

20.1950年9⽉,以吴耀宗先⽣为⾸的千余位中国基督徒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教三⾃⾰新宣
⾔。《天⻛》,1952年9⽉20⽇,总332期。
21.《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
22.许多中国传道⼈靠外国差会的供养,俗称“吃教”。在中国⼈眼中形同⽆赖或汉奸。当笔者听
到今天在中国各地仍然有⼀些传道⼈还依赖外国弟兄时,不禁悲从⼼⽣。
23.《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230⻚。
24.与⼆元论含义不同,指如光明与⿊暗,⽣命与⾁体,永⽣与死亡,上头与下头等等。

25.孙中⼭、蒋介⽯娶宋⽒姐妹前,都已经有前妻。

26.⻄北灵⼯团和个别边缘群体是例外,但也有⼈认为他们是迫于⽣计。⻅⻩剑波博⼠
《“⾃东⽽⻄”——⻄北灵⼯团史述及思考》。

27.主要有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等。

28.温州家庭教会很多都有教堂,但⼤多与三⾃有些⽠葛。因此,留下不⼩遗憾。因为家
庭教会如果要加⼊三⾃,那⼜何必忍耐到现在?即使只取得他们的默许。不过,温州有些地⽅
的三⾃也很特别。

29.犹⼤书20节:你们要在⾄圣的真道上造就⾃⼰。

← 上⼀篇 下⼀篇 →

联系我们 教会简介 事⼯部⻔ 信仰告⽩ 国内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