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讀書報告:《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

5D37 姚天立
出版:天地圖書
《親愛的安德烈》有別於一般散文集,其是一本由三十多封書信和郵件收
錄而成的通信集,別有親切感。當時安德烈離開母親龍女士已多達四年,
再次相遇的兩母子就像是對帶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看著對方的臉,卻再
也不能看透他的心;心裏想著要爲對方好,卻又不清楚他所需要的是何物,
不知該如何下手。一方「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認真」,
一方「八分的認真,二分的知性懷疑」,他們待人處世的態度和價值觀截
然不同。話雖如此,作爲母親的龍女士沒有像多數傳統人母人父一樣,因
與孩子觀點不合,便視孩子為反叛、學壞了,接下來就只有不斷的干涉和
指點。龍女士更是願意為這段可貴的關係,主動放下母親地位較高的觀念,
放下自己單方面的執着,與兒子平起平坐,以朋友的身分,在不斷的誤解
和艱難的試探之中,嘗試理解他們之間的相同與不同,逐步跨越這無形的
隔閡。

愛不等於認識,但認識裏頭有愛
龍女士與孩子友好的相處方式實在令眾讀者豔羨,但絕對不是遙不可及,
我們應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態度。龍女士清楚明白到安德烈已經是位成年人
了,他有自己的空間、見解和處事方式,不會因著父母的「口味」而好惡
喜悲。龍女士坦然承認:「他是獨立於你存在的一個「別人」」,餐桌另
一邊的再也不是仰望大人鼻息的孩子了。這份理解看似基本,但正是很多
現今家庭缺失的。很多爲人父母,面對著早已高過自己的兒女,卻因為愛,
不敢正視自己孩子已長大了的事實,害怕長大後的他們會對自己無話可談,
剩下乾巴巴的、只靠血緣維繫著的關係。但是我們都清楚,如果單純自恃
有愛,强行挽留著那位活於過去「乖巧服從」的小孩,堅持高高在上地說
教灌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和疏遠,相信這也是無論身為人父母或子女
都未免曾經歷過的。因此更值得考慮的方向就是去放低固執,學習龍女士
那樣坦誠,承認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不同和不熟悉,而非强行把孩子改造成
自己心目中的樣貌,「由尊重而理解,由理解而接納」。然而,這種接納
並不是「躺平」,我們更應積極去努力修補、昇華眼前的關係——像龍女
士主動重新「認識這十八歲的人」,認識這「最熟悉的「陌生人」」,選
擇兩代人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與安德烈結成終生好友,告訴孩子你承認
他的獨立,你聆聽他的需要,才能架起雙向的溝通橋樑。當你用心感受孩
子的心聲,他也就會跟你倘開心扉,把通往自己心中的密道大方指給你。

孩子的成長因家庭有「接納」才健康
有些人可能會把以上想像成是另類的放縱,但其實並不然。我們要釐清
「接納」並不代表無條件的遷就,而是理性思考後的認同。我們在接通溝
通的「網絡」後,亦有義務對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友誼之中潛
移墨化地指導孩子的成長,成爲孩子的啓迪者。但歸根究底,決定權應在
孩子那裏,那個已獨立的青年那裡,讓他也能通過理性思考後認同並接納
你的看法。若孩子在家中沒有發言、參與、決定權,很易導致日後社交能
力差,責任感不夠,依賴的慣性,出來社會後也將不懂獨立解決難題,而
這才是真正的「放縱」。接納孩子的見解,讓孩子享受自主選擇的權利,
創造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也就是龍女士想教導讀者的道理。
1219 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