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2

教學資料

光合作用
21
e-aristo.hk/r/
bioccfc21.c

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温故知新 本章內容
植物利用來自太陽的光能,通過光合
作用來製造食物(第 10.1 節)。
21.1 光合作用概覽
本章探討光合作用的化學過程。我們 21.2 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會重 葉的構造(第 10.2 節)和葉 21.3 光合作用發生的部位
綠體的構造(第 3.3 節),並了解
這些構造如何適應進行光合作用。
21.4 光合作用的過程
我們還會進行與光合作用有關的探究 21.5 光合作用生成物的轉換和用途
實驗。 21.6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海爾蒙 特 的 探 究

動物能四處走動以尋找食物,但植物又如何獲得食物呢?由於植物不能移動,人們曾以
為植物利用根部攝 取 土壤作為食物。為了測試 這個想法,荷 蘭 科學家海爾蒙 特 ( J a n
Baptist van Helmont, 1579–1644) 把一株質量為 2.2 kg 的柳樹種在載有 90 kg 乾土壤
的盆子內。海爾蒙特在五年間只給柳樹澆水。

加上蓋子以避免空氣中的
物質掉進土壤或土壤流失

五年後


海爾蒙特對柳樹的探究

五年後,海爾蒙特再量度柳樹的質量,發現其質量增加了 74 kg。他又量度盆內土壤的
乾質量,發現比五年前只減少了 0.05 kg。他據此推論柳樹所增加的質量來自他每天澆
的水。

1. 海爾蒙特的探究結果如何推翻植物攝食土壤這項假說?
2. 海爾蒙特不知道植物還需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來製造食物。你如何能證明
答案
植物在製造食物時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見 A2 頁。)

21- 2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學習目標 21.1 光合作用概覽


• 重温第 10 章關於光合作用的

A. 光合作用是甚麼?
基本概念
• 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其他自養生物(例如藻)利用陽光的能量
來自製食物的過程。
聯繫概念
除了植物和藻外,某些細菌(例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其葉綠體內的葉綠素吸收光能,把二
如氰細菌)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氧 化 碳 和 水 轉 化 成 碳 水 化 合 物 ( 例 如 葡 萄 糖 ); 同 時 釋 出 副 產
這些細菌具有葉綠素,但沒有葉
物 ── 氧 。
綠體(見第 29 章)。

光合作用的文字反應式如下:
翻轉課堂
光合作用是甚麼?
e-aristo.hk/r/ 葉綠素吸收的光能
bioccflip2101.c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

二氧化碳
(來自空氣)
光能

葉綠素


葡萄糖

水(來自泥土)

圖 21.1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屬於合成代謝,過程中簡單的無機分子(二氧化碳
和 水 ) 結 合 成 複 雜 的 有 機 分 子 ( 碳 水 化 合 物 )。 通 過 光 合 作
用,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分子中。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葉綠體 chloroplast 21- 3
葉綠素 chlorophyll
21 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 維持植物生命
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過程,能為植物提供維持生命所
需的各種物質。

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葡萄糖會用於呼吸作用,以釋放能量供細
胞活動所需;剩餘的葡萄糖可以轉化成澱粉作儲藏,或用於
合成植物細胞壁的纖維素。

其他有機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和脂質)可以由光合作用的中間
生 成 物 轉 化 而 成 ( 見 第 2 1 . 5 節 )。 這 些 營 養 素 對 植 物 的 新 陳
代謝和生長十分重要。

2. 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和維持生態系的能量流
植物是生態系中的生產者。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來自
太陽的光能,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並儲存在體內。幾乎所有
生物都直接或間接依賴植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植物體內儲存的化學能會沿食物鏈傳遞至消費者和分解者。
然而,能量由生產者沿食物鏈向各級消費者流動時,每上一
級 都 有 一 些 能 量 以 熱 的 形 式 流 失 ( 圖 21.2 )。 生 態 系 要 靠 光 合
作用不斷輸入能量,才能維持能量流並支持生命。

進行呼吸作用時,能量以熱的形式流失

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三級消費者


(植物)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來自太陽的光能
分解者

進行呼吸作用時,
能量以熱的形式流失
圖 21.2 生態系的能量流

21- 4
21 光合作用

3. 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都會消耗氧和產生二氧
化碳,使大氣中氧的水平下降而二氧化碳的水平上升。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使大氣中氧
的水平上升而二氧化碳的水平下降。

因此,光合作用有助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聯繫概念
現今社會過度燃燒化石燃料,使
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的速度遠高
於移除的速度,大氣中二氧化碳
的水平因而上升,這可以導致全 植物和藻進行
球暖化。全球暖化的成因和影響 光合作用
會在選修部分第 36 章詳細討論。 O2 CO2
CO2 O2
O2 CO2

燃燒

生物的
呼吸作用

圖 21.3 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重要概念
1. 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把簡單無機分子結合成複雜有機分子的
過程。
2. 光合作用的文字反應式是:
葉綠素吸收的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

3.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包括:
• 維持植物生命
• 為大多數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和維持生態系的能量流
• 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1- 5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學習目標 21.2 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 學習如何檢驗光合作用的
生成物
在本節,你會進行探究實驗找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每個
• 探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實驗中包含兩組裝置:

實 驗 裝 置 ── 所 探 究 的 條 件 存 在

對 照 裝 置 ── 所 探 究 的 條 件 不 存 在

假如光合作用在實驗裝置中發生,而沒有在對照裝置中發
生,便顯示光合作用需要該條件才能發生。

如何得知植物有否進行光合作用?我們可以藉檢驗光合作用
的生成物而得知。

A. 檢驗光合作用的生成物
1. 澱粉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所產生的葡萄糖會迅速轉化成澱粉,
並儲藏於葉內。我們可以進行碘液試驗來檢驗葉是否含有澱
粉。如果葉含有澱粉,便代表有光合作用發生。

2. 氧
氧 是 光 合 作 用 的 副 產 物 ( 圖 21.4 )。 我 們 可 以 收 集 植 物 產 生 的
氣體,再用帶有餘燼的木條來檢驗。如果木條重燃,便代表
氣體有高的氧含量,顯示植物有進行光合作用。這種方法適
用於水生植物。

圖 21.4 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釋放氧,
在水中形成氣泡。

21- 6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21.1 檢 驗 葉中的澱粉(碘液試驗)

步驟 錄像
實驗 21.1
1. 把一株雙子葉植物置於強光下數小時,然後摘下其中一片葉。 e-aristo.hk/r/
bioccpv2101.c
2. 把葉放入沸水中約一分鐘。這步驟破壞細胞膜,因此在步驟 5 加
入碘液時,碘液能進入細胞。把葉放入沸水中也可以殺死葉細
胞,停止細胞的代謝反應。

注意
葉 沸水 • 處 理沸水和加熱酒精時,
戴上安全眼罩。
• 酒精易燃,切勿用本生燈
直接加熱。

3. 關掉本生燈,把葉放入盛有酒精的大試管內,然後把大試管置於盛有熱水的燒杯中。
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並有助葉綠素擴散出葉外。

4. 葉褪色後,把葉從大試管中取出,然後放入熱水中數秒,使葉軟化。

酒精
已煮的葉 已褪色 熱水
熱水
的葉

5. 把葉平放在白瓷磚上,加上數滴碘液,觀察並記錄葉的顏色變化。

注意
碘液 碘液具刺激性,避免接觸皮
膚。

白瓷磚

21- 7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結果和討論
碘液的顏色由棕色轉變為藍黑色,這顯示葉含有澱粉,即植物有進行光合作用。


含有澱粉的葉 
不含澱粉的葉

21.2 檢 驗 水生植物釋放的氧

步驟 錄像
實驗 21.2
1. 把 數 株 水 生 植 物 ( 例 如 黑 藻 ) 放 進 盛 有 稀 碳 酸 氫 鈉 溶 液 的 燒 杯 e-aristo.hk/r/
bioccpv2102.c
內。碳酸氫鈉溶液為植物提供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2. 把三條長約 2 cm 的橡膠管剪開,用來包住漏斗口的邊緣。

3. 倒置漏斗放在燒杯內,以覆蓋植物。如下圖所示把一支盛滿稀碳酸氫鈉溶液的試管放
在漏斗上。

試管

稀碳酸氫鈉溶液

漏斗
黑藻
剪開了的橡膠管(用來墊起漏斗)

4. 把裝置放在強光下最少一天,直至收集到約四分一支試管的氣體。

5. 小心取出試管。把一支帶有餘燼的木條放近試管口,以檢驗氣體是否有氧。

結果和討論
帶有餘燼的木條重燃,顯示植物釋放的氣體有高的氧含量。

21- 8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B. 探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我們進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前,必須把植物脫澱粉。方法是
把 植 物 置 於 黑 暗 處 最 少  2 4  小 時( 圖 21.5 )。 在 這 段 期 間 中 ,
儲藏在植物葉內的澱粉會轉化成葡萄糖,用於呼吸
作用。

植物脫澱粉的目的,在於確保在探究結束時所檢驗到的澱粉
是探究進行期間產生的。

圖 21.5 把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 24 小時,


可把植物脫澱粉。

1. 葉綠素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我們可以利用斑葉植物(例如洋紫蘇)進行實驗,探究葉綠
素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斑葉有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
( 圖  2 1 . 6 )。 綠 色 部 分 含 有 葉 綠 素 ; 非 綠 色 部 分 則 不 含 葉 綠
素。

綠色部分

非綠色部分

圖 21.6 洋紫蘇的斑葉

脫澱粉 destarch
斑葉 variegated leaf 21- 9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21.3 探 究 葉綠素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步驟 錄像
實驗 21.3
1. 把一盆斑葉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 24 小時,以脫澱粉。 e-aristo.hk/r/
bioccpv2103.c
2. 摘下該植物的一片葉,進行碘液試驗以檢驗葉是否含有澱粉。
注意
3. 把植物放在強光下五小時。 碘液具刺激性,避免接觸皮
膚。
4. 從植物摘下另一片葉,繪畫葉的外觀,以顯示斑葉的顏色分佈。

5. 對葉進行碘液試驗。繪畫葉的外觀,以顯示碘液試驗的結果。

結果和討論
• 斑葉的綠色部分(實驗裝置)被碘液染成藍黑色,顯示含葉綠素的部分有澱粉。

• 斑葉的非綠色部分(對照裝置)被碘液染成棕色,顯示不含葉綠素的部分沒有澱粉。

• 結果顯示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補給站︰自然的奧妙
為甚麽葉會變成不同的顏色?
葉綠素是植物主要的吸光色素。葉綠素主要吸收可見光譜中的紅光
和藍光部分,並反射綠光部分。這能解釋為甚麽植物含葉綠素的部
分會呈綠色。

除了葉綠素外,大多數植物還含有輔助色素。這些輔助色素會從可
見光譜中其他部分吸收光能。

例如,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光譜中
的藍和綠光,而反射黃、橙或紅
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葉內
的葉綠素數量最多,因此它的顏色
會蓋過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樹木在
冬天來臨前準備落葉,葉綠素被分
解,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便顯現出
來。


葉綠素分解後,葉的其他色素便
會顯現。

21- 10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2. 光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要探究光對光合作用的必要性,你需要預備一株盆栽植物,
用黑色卡紙遮蓋葉的某部分,令該部分不受光照。如果光是
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只有葉受光照的部分會進行光合作用
並製造澱粉。

21.4 探 究 光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步驟 錄像
實驗 21.4
1. 把一株盆栽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 24 小時,以脫澱粉。 e-aristo.hk/r/
bioccpv2104.c
2. 摘下該植物的一片葉,進行碘液試驗。

3. 預 備 兩 張 大 小 相 同 的 黑 色 卡 紙 , 在 每 張 卡 紙 的 中 央 剪 出 一 個 注意
三角形。 碘液具刺激性,避免接觸皮
膚。

紙夾

已脫澱粉植物的一片葉
有孔的黑色卡紙

4. 把兩張黑色卡紙固定在一片葉的兩面。

5. 繪畫葉的外觀,以顯示葉受遮蓋的部分和沒有遮蓋的部分。

6. 把植物置於強光下五小時。

7. 摘下該葉,然後進行碘液試驗。

8. 再次繪畫葉的外觀,以顯示碘液試驗的結果。

結果和討論
• 葉沒有遮蓋的部分(實驗裝置)被碘液染成藍黑色,顯示該部分含有澱粉。

• 葉受遮蓋的部分(對照裝置)被碘液染成棕色,顯示該部分沒有澱粉。

• 結果顯示光合作用需要光。

21- 11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3. 二氧化碳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要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你需要預備一組含有二
氧化碳(正常空氣)的實驗裝置,以及一組不含二氧化碳的
對照裝置。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可用於對照裝置中,以吸收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1.5 探 究 二氧化碳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步驟 錄像
實驗 21.5
1. 把一株盆栽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 24 小時,以脫澱粉。 e-aristo.hk/r/
bioccpv2105.c
2. 摘下該植物的一片葉,進行碘液試驗。

3. 依下圖所示裝置儀器: 注意
碘液具刺激性,避免接觸
皮膚。

葉A 葉B
注意
氫氧化鉀具腐蝕性,處理
氫氧化鉀丸時要戴上即棄
錐形瓶 手套,並使用刮勺。

氫氧化鉀丸
切開的木塞
盆栽植物

4. 把裝置放在強光下五小時。

5. 摘下葉 A 和 葉 B,分別進行碘液試驗。

結果和討論
• 葉 A 被置於含有正常空氣的瓶中(實驗裝置),它被碘液染成藍黑色,顯示它含有澱粉。

• 葉 B 被 置 於 缺 乏 二 氧 化 碳 的 瓶 中 ( 對 照 裝 置 ), 它 被 碘 液 染 成 棕 色 , 顯 示 它 沒 有 澱 粉 。

• 結果顯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1- 12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4. 水是否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其他許多代謝反應都需要水。我們一旦
抽掉植物中的所有水份,植物便會脫水和死亡,因此難以進
行實驗來驗證水對光合作用的必要性。

重要概念
1. 葉含有澱粉可作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證據。碘液試驗可以檢驗澱粉。
2. 脫澱粉是指把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 24 小時,以除去葉內的澱粉。進行探究前把植物脫澱粉,可
確保其後從葉檢驗到的澱粉是在探究進行期間產生的。
3. 葉綠素、光、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測試站
指示:參考以下實驗,解答 1 和 2 兩題。某學生把兩株相似的植物置於黑暗 24 小時,然後把它們移到
以下裝置進行一項光合作用的探究:

吸收二氧化碳 漏斗
的化學品
塞子

阻隔光線的盒 玻璃瓶

盆栽
吸收二氧化碳
的化學品
裝置 A 裝置 B

1. 實驗完結時,從裝置 A 和裝置 B 內的植物採摘 2. 碘液試驗後,取自裝置 A 的葉子呈褐色,而取


葉子作碘液試驗。正確排列以下步驟。 自裝置 B 的葉子呈藍黑色。從這些結果可以得
出以下哪項結論?
(1) 把葉子放置在沸水中 5 分鐘。
A. 光合作用需要光。
(2) 把碘液加在葉子上。
B.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 把葉子放置在熱酒精中 5 分鐘。
C.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
(4) 把葉子放置在室温的水中數秒。
D. 裝置 B 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而裝置 A 的
A. (1)、(2)、(3)、(4)
植物則沒有。
B. (1)、(3)、(4)、(2)
C. (2)、(3)、(4)、(1)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5 年試卷一甲部 Q12
D. (4)、(3)、(2)、(1)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5 年試卷一甲部 Q11

21- 13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學習目標 21.3 光合作用發生的部位


將葉和葉綠體的結構與光合作用
連繫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葉綠體內進行。葉綠體內有葉綠素,能吸
收光。葉所含的葉綠體最多,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器官。

3D 模型 A. 葉如何適應光合作用?
雙子葉植物的葉
e-aristo.hk/r/
biocc3dm2101.c 葉 在 結 構 上 能 適 應 它 在 光 合 作 用 的 功 能 。 圖 21.7 顯 示 雙 子 葉
植物葉的構造。

葉柄
中脈

葉片

網狀葉脈

角質層

上表皮
葉綠體

柵狀葉肉

木質部

維管束
海綿葉肉
韌皮部

下表皮

角質層 保衛細胞 氣孔 氣室

圖 21.7 雙子葉植物葉的構造 AR

21- 14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1. 對光吸收的適應
大多數植物的葉都是闊而扁平的,這提供大的表面積以吸
收陽光。葉通常很薄,讓陽光容易到達葉內進行光合作用
的細胞。

葉由中脈和葉脈支撐,使葉能伸展,以最大表面積吸收陽
光。
提提你
角質層和表皮都是透明的,容許陽光穿透至進行光合作用
表皮的保衛細胞含有葉綠體,
的葉肉組織。
可進行光合作用。

柵狀葉肉位於葉的上部,直接受到陽光照射;其細胞排列
緊密,而且含有大量葉綠體。這些特徵都有助吸收更多陽
光,以促進光合作用。

補給站︰自然的奧妙
葉的排列
葉通常會以最少重疊的模式來排
列,這使每片葉(包括位處植物底
部的葉)都能吸收最多陽光。


葉以最少重疊的模式來排列

氣孔
a
2. 對氣體交換的適應
葉很薄,可縮短二氧化碳擴散到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所需
的距離。

x480 表皮上有大量氣孔,每個氣孔由一對保衛細胞包圍。保衛
b
細 胞 控 制 氣 孔 張 開 和 閉 合 ( 圖21.8 )。 有 光 照 時 , 氣 孔 會
張開,讓二氧化碳和氧能迅速擴散進出葉。沒有光照時,
氣孔會閉合,以減低葉在不進行光合作用時水份的流失。

海綿葉肉細胞排列疏鬆,細胞之間有大量氣室,使氣體能
x480 在葉內自由擴散。
圖 21.8 掃描電子顯微照片
顯示氣孔 a 張開和 b 閉合

柵狀葉肉 palisade mesophyll 海綿葉肉 spongy mesophyll


氣孔 stoma 21- 15
保衛細胞 guard cell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3. 對物質轉運的適應
聯繫概念 中脈和葉脈內含有維管束,維管束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
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蔗糖 成。木質部把水和礦物質轉運到葉,而韌皮部則把光合作
的形式轉運(見第 21.5 節)。
用中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從葉轉運到植物的其他部位。網狀
葉脈確保物質能有效地轉運。

4. 對減少水份流失的適應
葉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各有一層含蠟質的角質層覆蓋,可減
少水份藉蒸發流失。這有助保留水份供光合作用使用,以
及保持葉細胞膨脹,為葉提供支撐。

陸生雙子葉植物葉的上表皮氣孔數量一般較下表皮的少,
這有助減少水份藉蒸發流失。

21.6 檢 視 雙子葉植物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結構

步驟 錄像
實驗 21.6
1. 檢視雙子葉植物葉的外部特徵,然後繪畫標註圖。 e-aristo.hk/r/
bioccpv2106.c
2. 用顯微鏡檢視雙子葉植物葉橫切面的預製玻片。辨認與光合作用
有關的內部構造,繪畫一幅高倍圖,並加上標註。

 顯微照片顯示雙子葉植物葉的橫切面 (x110)

維管束 vascular bundle 角質層 cuticle


21- 16 木質部 xylem
韌皮部 phloem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B. 葉綠體如何適應進行光合作用?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由兩層膜包圍。葉綠
體的結構與其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考考你
葉綠體內有許多扁平的囊狀構造,稱為類囊體。在類囊體
陰生葉(即位於樹冠內部的葉)
的膜上有葉綠素。類囊體堆疊起來,形成基粒。這樣的排
的基粒通常較厚或排列得較為
緊密。這有甚麽好處? 列方式可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大的表面積,以容納更多葉
答案
(答案見 A2 頁。) 綠素來吸收陽光。

有些類囊體伸延出來,連接着相鄰的基粒,使光合作用的
生成物能有效地在葉綠體內轉運。

葉綠體內膜所包圍的空間充滿稱為基質的膠狀液體。基質
含有酶,能催化光合作用的某些化學反應。

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碳水化合物會以澱粉粒的形式,暫時儲
藏在基質中。

澱粉粒 立體圖
外膜

內膜

類囊體

基質 基粒

澱粉粒 基粒

基質

x11,000 x17,800
透射電子顯微照片 透射電子顯微照片

圖 21.9 葉綠體的結構

類囊體 thylakoid
基粒 granum 21- 17
基質 stroma
教學資料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探索科學本質
找出光合作用發生的部位
在 1883 年,德國植物學家恩格曼 (Theodor Engelmann, 1843–1909) 利
用一種稱為水綿的綠藻研究光合作用。每條水綿由一連串圓筒狀的
細胞相接成絲狀體,每個細胞內都有一條呈絲帶狀的葉綠體。

為了找出光合作用發生的部位,恩格曼把水綿放在一塊載有細菌的
玻片上,這些細菌會移往氧濃度高的區域。在光照下,玻片上的細
菌聚集在水綿細胞邊緣靠近葉綠體的位置。

水綿絲

水綿的葉綠體

細菌

在黑暗中 在強光下

恩格曼利用水綿進行的探究實驗

討論

1. 比較細菌在黑暗中和在強光下的分佈情況。
2. 解釋細菌在強光下的分佈情況。
3. 提出為甚麼水綿較一般植物細胞更適合用來展示光合作用發生的
部位。

重要概念
1. 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的結構適應於進行光合作
用。
2. 光合作用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內發生。葉綠體內有許多類囊體,
類囊體堆疊成基粒;在類囊體的膜上有葉綠素。葉綠體的基質含
有催化光合作用反應的酶。

21- 18
所有答案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測試站
以下哪項/些是雙子葉植物葉適應進行光合作用的特徵?
(1) 葉的表面被透明的角質層覆蓋。
(2) 表皮細胞排列緊密。
(3) 柵狀葉肉細胞含大量葉綠體。
A. 只有 (3)
B. 只有 (1) 和 (3)
C. 只有 (2) 和 (3)
D. (1)、(2) 和 (3)

學習目標 21.4 光合作用的過程


• 概述光化學反應和碳固定的
主要步驟 光合作用的過程十分複雜,涉及一連串由酶催化的化學反
• 了解碳固定對光化學反應的
應,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光化學反應和碳固定。
依賴

動畫 A. 光化學反應
光化學反應
e-aristo.hk/r/ 光化學反應在植物葉綠體的類囊體進行。因為光化學反應由
bioccani2101.c
光 能 推 動 , 所 以 又 稱 為 「 光 反 應 」。

1. 光吸收和電子傳遞
當類囊體膜上的葉綠素分子吸收光能後,分子內的電子能量
水平躍升,並離開葉綠素分子。這些受激發的電子然後沿類
囊體膜上的電子傳遞鏈傳遞。

電子傳遞鏈由一連串電子載體組成。這些電子載體以能量水
平逐層遞減的方式排列。電子從能量水平較高的電子載體傳
到能量水平較低的電子載體,過程中會釋放能量(下頁圖
21.10 )。

光化學反應 photochemical reaction


碳固定 carbon fixation 21- 19
電子傳遞鏈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21 光合作用

能量逐步釋放

光能
e–

電子的能量
電子傳遞鏈
e– e–
葉綠素

圖 21.10 受光激發的電子沿着電子傳遞鏈傳遞,其能量會逐步被釋放。

2. 光磷酸化― 生成 ATP
電 子 傳 遞 時 釋 放 的 部 分 能 量 用 於 把 腺 苷 二 磷 酸 ( ADP) 和 磷 酸
鹽 ( P )結 合 , 生 成 腺 苷 三 磷 酸 ( ATP)。 這 個 反 應 由 A T P 合 成 酶
所催化。

在一個分子上加入磷酸鹽的過程稱為磷酸化。在光化學反應
中,ADP 磷酸化所需的能量來自光,因此這過程又稱為
光磷酸化。

腺嘌呤 腺嘌呤

葉綠素吸收的
核糖 P P + P 核糖 P P P
光能

ADP 磷酸鹽 ATP

圖 21.11 光磷酸化

3. 水的光解
葉綠素吸收的部分光能會用來分解水分子,產生氫和氧。這
個過程稱為水的光解。

氫 由 氫 受 體 菸 酰 胺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磷 酸 ( NADP) 接 收 , 使
N A D P 還 原 為  NADPH。 光 解 過 程 中 產 生 的 氧 , 則 會 用 於 呼
吸作用或以氣體形式釋放到大氣。

腺苷二磷酸 adenosine diphosphate 光解 photolysis


21- 20 腺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 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光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21 光合作用

下 圖 總 結 了 光 化 學 反 應 的 主 要 步 驟 ( 圖 21.12 )。 這 些 步 驟 最
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藏在 ATP 和 NADPH 分子中。
光 合 作 用 的 副 產 物 —— 氧 , 也 在 光 化 學 反 應 中 釋 放 。

葉綠體

 葉綠素吸收光能  光磷酸化產生 ATP

ATP
ADP + P
葉綠素分子
ATP 合成酶

H H NADPH
H2O
 水的光解
H H NADP
H2O O
O

類囊體膜 類囊體內 O2
的空間 氧以氣體形式釋放
基質

圖 21.12 光化學反應的總結

光化學反應產生的 ATP 和 NADPH 會用於光合作用的下一


提提你 階段:
還原劑藉着提供氫或電子,把另
一化學物還原,而自己則會氧 ATP 提 供 能 量 以 推 動 碳 固 定 的 反 應 。
化。
NADPH 作 為 還 原 劑 , 藉 供 應 氫 為 碳 固 定 提 供 還 原 力 。

21- 21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動畫 B. 碳固定:卡爾文循環
卡爾文循環
e-aristo.hk/r/
bioccani2102.c 光合作用的第二階段是碳固定,即二氧化碳的碳原子被固定
到有機分子中。這涉及一連串反應,以循環途徑的形式在葉
綠體的基質中進行。這個循環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

由 於 碳 固 定 所 涉 及 的 反 應 不 需 要 光 , 因 此 又 稱 為 「 暗 反 應 」。
然而,碳固定依賴光化學反應產生的 ATP 和 NADPH 來
進行。

1. 二氧化碳固定與三碳化合物的生成
考考你
在基質中,來自大氣的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二氧化碳受
描述二氧化碳如何從大氣進入
體)結合,然後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就這樣被固
葉綠體的基質。
答案 定。
(答案見 A2 頁。)

二氧化碳

C C C
C C C C C
C C C
五碳化合物
三碳化合物
(二氧化碳受體)

2. 三碳化合物的還原與葡萄糖的生成
提提你
三 碳 化 合 物 隨 後 還 原 成 三 碳 糖 —— 丙 糖 磷 酸 。 這 個 反 應 需 要
三碳化合物還原時再生的 ADP
光化學反應產生的 ATP 和 NADPH:ATP 提供能量,而
和 NADP,可供光化學反應再使
用。 NADPH 則提供氫。

ATP ADP + P
C C C C C C

三碳化合物 NADPH NADP 丙糖磷酸

丙糖磷酸是卡爾文循環的初級產物。部分丙糖磷酸會兩個一
組 地 結 合 , 生 成 葡 萄 糖 分 子 ( 六 碳 )。

卡爾文循環 Calvin cycle


21- 22 丙糖磷酸 triose phosphate
21 光合作用

3. 二氧化碳受體的再生
大部分丙糖磷酸會再生成五碳的二氧化碳受體,使卡爾文反
應 可 循 環 地 進 行 。 這 個 再 生 過 程 需 要 光 化 學 反 應 產 生 的 ATP
提供能量。

ATP ADP + P
C C C C C C C C

丙糖磷酸 五碳化合物
(二氧化碳受體)

下 圖 總 結 卡 爾 文 循 環 的 主 要 步 驟 ( 圖  2 1 . 1 3 )。 注 意 每 製 造
一個葡萄糖分子便需要六個二氧化碳分子。

6 CO2

6 五碳化合物
12 三碳化合物
C C C C C
C C C

 二氧化碳固定 12 ATP

6 ADP 12 ADP

12 NADPH
6 ATP
 二氧化碳受體  三碳化合物還原
再生 12 NADP

10 丙糖磷酸(三碳) 12 丙糖磷酸(三碳)
C C C C C C

2 丙糖磷酸(三碳)
C C C

1 葡萄糖(六碳)
C C C C C C

圖 21.13 卡爾文循環的總結

21- 23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探索科學本質
卡爾文循環的發現
卡爾文循環由卡爾文 (Melvin Calvin, 1911–1997) 於 1960 年代發
現,因而命名。卡爾文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碳元素的放射性同位
素 14 C 來追蹤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轉化途徑。二戰時期科學家研製原
子彈,而自 1940 年代起也開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其他科學
研究。

下圖顯示卡爾文研究團隊使用的實驗儀器。他們給單細胞藻提供標
註了 14 C 的碳酸氫鈉溶液,然後在不同時段抽取藻樣本,並檢驗樣
本中含 14 C 的化合物。他們比較不同時段這些化合物的相對含量,
成功找出二氧化碳如何通過一連串的反應,最後轉化成葡萄糖。卡
爾文憑這項發現於 1961 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棒棒糖狀(兩邊扁平)
的燒瓶 針筒注入標註了 14C 的碳酸
氫鹽溶液(二氧化碳來源)
連接至泵

空氣進入
藻懸濁液

打開活塞可收集樣本

利用熱酒精把藻殺死並提
取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作分
析之用


卡爾文研究光合作用使用的裝置

瀏覽以下網站,了解卡爾文的研究

e-aristo.hk/r/bioccstn2101.c

討論

1. 為甚麼卡爾文以棒棒糖狀的燒瓶來代替普通的燒瓶?
2. 為甚麼抽取藻樣本後要立即用熱酒精把藻殺死?
3. 卡爾文循環的發現展示了甚麼科學本質?列舉理由以支持你的
答案。

21- 24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C. 光合作用的總結
光 合 作 用 的 兩 個 階 段 總 結 如 下 ( 圖21.14 ):

光化學反應在葉綠體的類囊體進行。過程中,葉綠素吸收
光能並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 ATP 和 NADPH
分子中;水分子分解,氧是副產物,會釋放到大氣。

卡爾文循環在葉綠體的基質進行。光化學反應產生的
ATP 和 NADPH會用來把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糖。
ATP 為卡爾文循環中的某些步驟提供能量;而 NADPH
則提供氫,使三碳化合物還原,以生成葡萄糖。卡爾文循
環再生成的 ADP 和 NADP 可用於光化學反應中。

光能
類囊體

H2O 光化學反應 O2

ADP + P ATP NADP + H NADPH

CO2 卡爾文 葡萄糖


循環

基質
葉綠體

圖 21.14 光合作用的總結:光化學反應與卡爾文循環透過 ATP 和 NADPH


聯繫。

光合作用的平衡方程式是:
葉綠素吸收的
6 CO2 + 6 H 2O C 6H 12O 6 + 6 O2
二氧化碳 水 光能 葡萄糖 氧

光合作用需要六個二氧化碳和六個水分子,來生成一個葡萄
糖分子。葡葡糖中的碳和氧原子來自二氧化碳,而氫原子則
來 自水分 子。光 合 作 用 的 副 產 物 —— 氧,也 是 來 自水分 子 的。

21- 25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釐清概念
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只在黑暗中進行。

暗反應在有光或黑暗的環境都能進行。只有當光化學反應的生
成物耗盡時(即葉綠體內沒有 ATP 或 NADPH),暗反應才會停
止。

重要概念
1. 光合作用可分為兩個階段:光化學反應和卡爾文循環。
2. 在光化學反應中,葉綠素吸收光能,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產生
ATP 和 NADPH。水分子分解,氧是副產物,會釋放到大氣。
3. 在卡爾文循環中,ATP 和 NADPH 會用來把二氧化碳轉化成葡萄
糖。卡爾文循環再生成的 ADP 和 NADP 可用於光化學反應中。

測試站
1. 以下哪些有關光在光合作用角色的描述是正確的?
(1) 活化葉綠素提供高能量的電子。
(2) 令水經光解作用釋放氧,供碳固定之用。
(3) 令水經光解作用釋放氫以形成 NADPH。
A. 只有 (1) 和 (2)
B. 只有 (1) 和 (3)
C. 只有 (2) 和 (3)
D. (1)、(2) 和 (3)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2 年試卷一甲部 Q23

2. 葡萄糖和氧是光合作用的生成物。這些生成物中的氧原子來自甚
麼物質?
葡萄糖 氧
A. 水 水
B. 水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水
D.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21- 26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學習目標 21.5 光合作用生成物的轉換和用途


明白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如何轉換
為其他生物分子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合成維持生命所需的各種生物
分子。

A.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丙糖磷酸是卡爾文循環的初級產物,可合成葡萄糖。葉細胞
進行光合作用時,會迅速製造葡萄糖。部分葡萄糖被葉細胞
用於呼吸作用,以釋放能量。未被即時使用的葡萄糖會轉化
成澱粉,儲藏在細胞內。由於澱粉不溶於水,因此不會影響
細胞的水勢。

葉中的澱粉會轉化成蔗糖。蔗糖溶於水,能經韌皮部轉運到
植物其他部分,例如芽、果實、根和地下儲藏器官。蔗糖可
被分解成葡萄糖,供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或轉化成澱粉儲藏
起來。

植物還會利用葡萄糖來合成纖維素,而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
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提供能量及用來合
成纖維素供幼葉生長
二氧化碳 之用


糖儲藏在果實中
蔗糖
葡萄糖
澱粉

蔗糖經韌皮部轉運

澱粉儲藏在地下
儲藏器官中

圖 21.15 碳水化合物在植物的轉換和用途

21- 27
21 光合作用

B. 脂質的合成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來合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
和脂肪酸用於合成脂質。脂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某
些植物的能量儲備。

C. 蛋白質的合成
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可與礦物質(例如硝酸鹽和硫酸鹽)
結合,形成各種氨基酸。氨基酸組成蛋白質。蛋白質構成細
胞質和細胞膜,對生長和修補組織十分重要。此外,許多重
要的生物分子,例如酶,都是蛋白質。

H2O CO2

甘油

光合作用
脂質 (作為儲藏和製造細胞膜)
光合作用的
中間生成物 脂肪酸

氨基酸 蛋白質 (構成細胞構造,用於生長


和修補組織;製造酶)

來自泥土的
礦物質

葡萄糖 (用於呼吸作用)

蔗糖 (轉運)
碳水化合物
澱粉 (作為儲藏)

纖維素 (合成細胞壁)

圖 21.16 總結光合作用生成物的用途

21- 28
所有答案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重要概念
1. 卡爾文循環所產生的丙糖磷酸可用來合成葡萄糖。葡萄糖可用於
呼吸作用以釋放能量,或轉化成其他碳水化合物,例如澱粉(作
為能量儲備)、蔗糖(轉運到植物其他部分)和纖維素(細胞壁
的主要成分)。
2. 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可用來合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
再結合成脂質。
3. 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可與礦物質結合成氨基酸,氨基酸組成蛋
白質。

測試站
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可用來合成
(1) 細胞壁的纖維素。
(2) 糖原作為能量儲備。
(3) 細胞膜的磷脂。
A. 只有 (1) 和 (2)
B. 只有 (1) 和 (3)
C. 只有 (2) 和 (3)
D. (1)、(2) 和 (3)

學習目標 21.6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解釋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速率的
影響 讓我們重温光合作用的文字反應式:

葉綠素吸收的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
光能

由以上文字反應式可見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這
些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如果其中一個因素供應
不 足 ,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便 會 受 到 限 制 , 而 該 因 素 便 稱 為 限 制 
因素。

限制因素 limiting factor


21- 29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在本節,我們會探究光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
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量度光合作用的速率:

量度生成物(例如氧或碳水化合物)生成的速率

量度原料(例如二氧化碳)消耗的速率

A. 光強度如何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

21.7 探 究 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錄像
步驟 實驗 21.7(I)
e-aristo.hk/r/
1. 在 水 中 切 取 一 段 長 約 1 0 c m 的 黑 藻 。 把 黑 藻 放 進 一 支 盛 有 稀 碳 bioccpv2107.c

酸氫鈉溶液的大試管中,黑藻的切口必須向上。
模擬程式
2. 如下圖所示裝置儀器。燒杯中的水應維持在室温。實驗期間需經 實驗 21.7
e-aristo.hk/r/
常檢查水温。當水温過高時,便應換水。 bioccpsim2101.c

3. 把燈亮着並置於距離黑藻 0.1 m 處。等待五分鐘,讓黑藻適應光強度。

4. 把大試管中的溶液吸入移液管。夾緊夾子並記錄液面的起始位置。

5. 十分鐘後,再次記錄移液管內液面的位置。

6. 重複步驟 3 至 5,但把枱燈置於離黑藻不同的距離(距離為 d):0.2 m、0.3 m、0.4 m


和 0.5 m。

7 . 計 算 黑 藻 在 不 同 光 強 度 ( ∝ 1 / d 2 ) 的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 單 位 時 間 內 所 收 集 的 氣 體 量 )。

8. 繪製圖表,以顯示光合作用速率與光強度的關係。

橡膠管
夾子

移液管

温度計
枱燈 稀碳酸氫鈉溶液

水 黑藻
米尺

21- 30
21 光合作用

結果和討論
• 在低至中等程度的光照下,光合作用的速率隨光強度增加而上升。

• 當光強度增加至一定水平時,光合作用的速率便維持不變。

圖 21.17 顯 示 光 強 度 對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的 影 響 :

 沒 有 光 時 , 植 物 沒 有 進 行 光 合 作 用 。

 在 低 光 強 度 下 , 光 強 度 是 光 合 作 用 的 限 制 因 素 。 隨 着 光 強
度增加,植物能獲得更多能量來進行光化學反應。此外,
光強度增加導致氣孔張開,讓更多二氧化碳(碳固定的受
質)能擴散入葉內。光合作用速率因而上升。

 當光強度增加至某個水平時,光合作用速率達到最高(飽
和 點 )。 在 飽 和 點 時 的 光 強 度 稱 為 最 適 光 強 度 。

 達 到 飽 和 點 後 , 即 使 光 強 度 進 一 步 增 加 ,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也
不 會 上 升 ( 即 光 強 度 不 再 是 限 制 因 素 )。 此 時 , 光 合 作 用
速率受光強度以外的其他因素限制,例如二氧化碳濃度或
温度。

 光合作用的速率 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光強度
受光強度限制 以外的因素限制
光合作用速率

提提你
 飽和點
光強度過高會破壞葉綠素分子,
導致光合作用速率急劇下降
(曲線圖中沒有顯示)。


光強度
最適光強度

圖 21.17 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飽和點 saturation point


21- 31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B. 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 0.04%。在陽光充沛的日子,這
相對較低的二氧化碳濃度通常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在沒
有其他限制因素的情況下,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能提高光合作
用的速率。

21.8 設 計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設計並進行探究實驗,以研究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設計探究實驗時,你可考慮以下各方面:

• 如何量度光合作用的速率?

• 哪些是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

• 你會作出甚麼假設呢?

詳情參閱 校本評核實驗作業

圖 21.18 顯 示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對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的 影 響 。 在 低 二 氧
化碳濃度下,光合作用速率隨着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上升,
因為有更多二氧化碳可供植物進行碳固定。當二氧化碳濃度
進一步增加時,光合作用速率維持不變。此時,光合作用速
率受二氧化碳濃度以外的其他因素限制。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二氧化
二氧化碳濃度限制 碳濃度以外的因素限制
光合作用速率

二氧化碳濃度
最適二氧化碳濃度

圖 21.18 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1- 32
21 光合作用

C. 環境因素的相互影響
圖 21.19 顯 示 在 兩 個 不 同 的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下 , 光 強 度 增 加 對 光
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當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為 0 . 0 4 % 時 ( 曲 線 A ),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隨
着光強度增加而上升,直至 X 點為止。在 X 點後,即使
光強度進一步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維持不變。光合作用
速率受光強度以外的其他因素限制。

如 果 把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增 加 到 0 . 1 % ( 曲 線 B ), 光 合 作 用 速
率可隨着光強度增加而繼續上升。由此可見,曲線 A 中
光合作用速率是受制於二氧化碳濃度而維持不變。最後,
曲線 B 中光合作用速率到達 Y 點也維持不變。光合作用
速率可能受二氧化碳濃度或其他因素限制。

光合作用速率受二氧化碳
濃度或其他因素限制
0.1%
提提你 Y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速率

(曲線 B)
光合作用速率由最短缺的因素所
限制。
0.04%
X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速率受二氧化碳
(曲線 A)
濃度限制

光強度

圖 21.19 在兩個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下,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延伸學習
温度如何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
光合作用中有不少反應都由酶催化。酶在低温環境並不活躍,光
光合作用速率

合作用的速率因此也較低。温度增加時,光合作用速率會隨之上
升,直至温度到 達 最 適 温 度 。 當 温 度 超越 最 適 温 度 時 , 酶 會 變
性。高温也會增加水份經氣孔散失,導致氣孔關閉。這樣會限制
二氧化碳的供應,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温度

温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1- 33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農夫明白到環境因素如何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之後,便能把
相關知識應用於促進作物生長。在 室中,各種環境因素
(例如光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温度)都維持在最適水平,
有利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素。

21.1

曲線圖顯示光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温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a) 圖中 X 所示範圍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哪個因素限
制? (1 分)
0.15% 二氧化碳、20 °C(曲線 C)
(b) 在 某 個 温 室 中 , 光 強 度 為 3 任 意 單 位 , 二 氧 化

光合作用速率
碳濃度為 0.04%,而温度為 20 °C。 0.04% 二氧化碳、30 °C(曲線 B)
利用曲線圖,推論以下哪項較能促進作物的生 0.04% 二氧化碳、20 °C(曲線 A)

長:把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至 0.15% 或是把温度



提高至 30 °C。解釋你的答案。 (2 分)
X
(c) 在 曲 線 圖 繪 畫 一 條 線,以 顯 示 當二 氧化 碳 濃 度 為 0 1 2 3 4
0.15% 而温度為 30 °C 時光合作用的速率。 (2 分) 光強度(任意單位)

答案
小錦囊
(a) 光強度 .......................................................... (1)
當限制因素(光強度)供應增加
(b) 當光強度為 3 任意單位時,曲線 C 比曲線 B 到達更高 時,光合作用速率按比例上升。

的光合作用速率。........................................... (1)
這表示把二氧化碳濃度由 0.04% 增加至 0.15% 較能促
進作物的生長。 ............................................... (1)

(c) 速率升幅較快,而且到達較高水平 ................ (1), (1)


小錦囊
0.15% 二氧化碳、30 °C
當二氧化碳濃度為 0.15% 而温度
由 20 °C 提高至 30 °C 時,光合
0.15% 二氧化碳、20 °C(曲線 C) 作用速率隨着光強度增加而繼續上
升,達到較高水平後維持不變。
光合作用速率

0.04% 二氧化碳、30 °C(曲線 B)


0.04% 二氧化碳、20 °C(曲線 A)


X
0 1 2 3 4
光強度(任意單位)
21- 34
所有答案 教學資料
21 光合作用

重要概念
1. 光合作用速率受環境因素影響。當中最短缺的因素限制光合作用
速率,稱為限制因素。
2. 當光強度是限制因素時,增加光強度可使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因
為植物能獲得更多能量來進行光化學反應。
3. 當二氧化碳濃度是限制因素時,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使光合作用
速率上升,因為有更多二氧化碳可供植物進行碳固定。

測試站
指示:參考下圖,解答 1 和 2 兩題。下圖顯示一株植物在不同情況
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25 °C、0.4% 二氧化碳
P
光合作用速率

25 °C、0.04% 二氧化碳
Q

x 15 °C、0.04% 二氧化碳
y R

光強度

1. 決定圖中 x 的值和 y 的值之間差異的因素是


A. 温度。
B. 光強度。
C. 二氧化碳濃度。
D. 光強度和温度。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6 年試卷一甲部 Q9

2. 以下哪項描述最能解釋為甚麼 P 的光合作用速率較 Q 的高?


A. P 具備所有最適條件。
B. 二氧化碳更快擴散進入葉子。
C. 有更多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
D. P 的二氧化碳濃度較大氣的高得多。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6 年試卷一甲部 Q10

21- 35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文章分析

利用 室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長需要依靠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愈高,便能製造愈多食物,生長也愈迅速。
農夫透過建造温室,全年都可種植,以提高作物的產量。

温室通常具備人工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器和暖氣等設備。藉着把光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温度
控制在最適水平,使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能維持在最高水平。此外,温室也保護作物免受害蟲
和惡劣天氣傷害。

▲ 人工照明令作物在日照以外的時間繼續進行光合 ▲ 温室內置有的二氧化碳排放器,燃料在裝置內燃
作用,光強度也較一般日照高。 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和熱。

問題
1. 指出温室內可控制的兩項環境因素。解釋每項因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角色。 (4分)

2. 提出在温室種植作物的一項優點和一項缺點。 (2分)

3. 假設你是一名園丁,試設計一個温室,以促植物的生長。

e-aristo.hk/r/bioccstem.c

21- 36
21 光合作用

e-辭典
重 要詞 彙 e-aristo.hk/r/
bioccedict.c

丙 糖 磷 酸 triose phosphate p. 22 脫澱粉 destarch p. 9

卡 爾 文 循 環 Calvin cycle p. 22 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p. 20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光 化 學 反 應 photochemical reaction p. 19
(NADP)
光 合 作 用 photosynthesis p. 3
腺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p. 20
光 解 photolysis p. 20
葉綠素 chlorophyll p. 3
光 磷 酸 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p. 20
葉綠體 chloroplast p. 3, 17
基 粒 granum p. 17
碳固定 carbon fixation p. 19
基 質 stroma p. 17
類囊體 thylakoid p. 17

重 點重 温

 
21.1 光合作用概覽

1. 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把簡單無機分子結合成複雜有機分子的過程。
2. 光合作用的文字反應式是:
葉綠素吸收的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
光能
3.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包括:
• 維持植物的生命
• 為大多數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和維持生態系的能量流
• 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1.2 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4. 葉含有澱粉可作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證據。碘液試驗可以檢驗澱粉。
5. 脫澱粉是指把植物置於黑暗處最少24小時,以除去葉內的澱粉。進行探究前把植物脫澱
粉,可確保其後從葉檢驗到的澱粉是在探究進行期間產生的。
6. 葉綠素、光、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21- 37
21 光合作用

 
21.3 光合作用發生的部位

7. 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的構造適應進行光合作用:

葉的構造 描述 對光合作用的適應
葉身 闊 而扁 平 • 提供大 的 表 面 積 以吸收陽光
薄 • 光 和二 氧 化 碳 容易到達葉內進行光合作用
的細胞
中脈 含有維 管 束 (由木質部和韌皮 • 木 質 部 把水 和礦 物 質 轉運到葉;韌 皮 部 把
部組成) 光合作用產生的碳 水 化 合 物 從葉轉運到其
他部位
分支成葉 脈 網 • 支撐葉,使葉能伸展,以最 大 表 面 積 吸 收
陽光
• 確保物質能有 效 地 轉 運
柵狀葉肉 位於葉的上 部 • 吸 收 更 多 陽 光 以促進光合作用
細胞排 列 緊 密 ,並含有大 量 葉
綠體
海綿葉肉 細胞排 列 疏 鬆 ,細胞之間有很 • 氣體能在葉內自 由 擴 散
多氣 室
上、下表皮 有大量氣 孔 ,每個氣孔由一對 • 保衛細胞(含有葉 綠 體 )能控 制 氣 孔 的 開
保 衛 細 胞 包圍 合 ,從而控 制 氣 體 和水 汽 進出葉
陸生雙子葉植物上 表 皮 氣 孔 的 • 減 少 水 份 從葉流 失 ,以保存水份供光合作
數 量 較 下表皮的少 用使用
• 角 質 層 和表 皮 (除了保衛細胞)都是透 明
的,容許陽光穿透並直達進行光合作用的
葉肉組織
被薄薄一層含 蠟 質 的角 質 層 • 減 少 水 份 從葉流 失 ,以保存水份供光合作
覆蓋 用使用

8. 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葉綠體的構造適應進行光合作用:

葉綠體的構造 描述 對光合作用的適應
類囊體 類囊體堆 疊 成基 粒 • 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大 的 表 面 積 ,以容納
更多葉綠素
基粒互 相 連 接 • 光 合 作 用 的 生 成 物 能有 效 地 在葉綠體內
轉運
基質 呈膠狀 • 含有酶 ,能催化卡爾文循環的反應
• 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碳水化合物以澱 粉 粒 的
形式暫 時 儲 藏

21- 38
21 光合作用

 
21.4 光合作用的過程

9. 光合作用可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 發生的部位 涉及的步驟
光化學反應 葉綠體的類 囊 體 • 葉綠素分子吸 收 光 能 ,分子中一些電子受到激發,電子的
(需要光) 能量水平躍升。
• 電子沿電 子 傳 遞 鏈 傳遞時所釋放的部分能量,用於把
ADP 與磷酸鹽結合,生 成  A T P(光 磷 酸 化 )。
• 部分光能用來分 解 水 分 子 ,產生氫 和氧 (水 的 光 解 )。
氫由 NADP 接收,形成 N A D P H ;氧用於呼吸作用或以
氣 體 形式釋 放 到大氣。
卡爾文循環 葉綠體的基 質 • 二 氧 化 碳 與一個五 碳 二 氧 化 碳 受 體 結合(二 氧 化 碳 固
(不需要光) 定 ),然後生成兩 個 三 碳 化 合 物 。
• 三碳化合物還 原 成丙 糖 磷 酸 ,過程中需要 A T P 所提供的
能量和 N A D P H 所提供的氫 。
• 大部分丙糖磷酸再 生 成 五 碳 的 二 氧 化 碳 受 體 ,過程需要
A T P 提供能量。

10. 光 化 學 反 應 與 卡 爾 文 循 環 相 互 依 賴 :
• 光 化 學 反 應 中 產 生 的 AT P 和 N A D P H 會 用 於 卡 爾 文 循 環 。
• 卡爾文循環中再生的 ADP 和 NADP 會用於光化學反應。

 
21.5 光合作用生成物的轉換和用途

11. 卡 爾 文 循 環 所 產 生 的 丙 糖 磷 酸 可 用 來 合 成 葡 萄 糖 。 葡 萄 糖 可 用 於 呼 吸 作 用 以 釋 放 能 量 ,
或轉化成其他碳水化合物,例如澱粉(作為能量儲備)、蔗糖(轉運到植物其他部分)
和纖維素(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12. 光 合 作 用 的 中 間 生 成 物 可 用 來 合 成 甘 油 和 脂 肪 酸 , 甘 油 和 脂 肪 酸 再 結 合 成 脂 質 。
13. 光 合 作 用 的 中 間 生 成 物 可 與 礦 物 質 結 合 成 氨 基 酸 , 氨 基 酸 組 成 蛋 白 質 。

 
21.6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14.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受 環 境 因 素 影 響 。 當 中 最 短 缺 的 因 素 限 制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 稱 為 限 制 因 素 。
15. 當 光 強 度 是 限 制 因 素 時 , 增 加 光 強 度 可 使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上 升 , 因 為 植 物 能 獲 得 更 多 能 量
來進行光化學反應。
16. 當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是 限 制 因 素 時 , 增 加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可 使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上 升 , 因 為 有 更 多
二 氧 化 碳 可 供 植 物 進 行 碳 固 定 ( 卡 爾 文 循 環 )。

21- 39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概 念圖
完成以下概念圖以重温本章的重點。

光合作用

吸收 可分為兩個階段

光能
由以下
吸光色素
轉換成
吸收

碳固定
光化學反應
(卡爾文循環)
儲存在 位於

有機分子 葉綠體 包括 生成 包括

水的光解 ATP
用於

生成 二氧化碳還原

生成
NADPH

合成 速率受
以下因素
影響
葡萄糖

光強度 二氧化碳濃度 温度

重要性

維持植物生命 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和 維持大氣中氧和


維持生態系的能量流 二氧化碳的平衡

21- 40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限時:40 分鐘
課 後評 估 總分:30 分

初階題:掌握基礎概念 (8分)
1. 以下哪些關於光合作用的敍述是正確的? A. 只有 (1)
(1) 它屬於合成代謝。 B. 只有 (2)
(2) 光能被轉換成化學能。 C. 只有 (2) 和 (3)
(3) 過程中產生的氧來自二氧化碳。 D. (1)、(2) 和 (3)
A. 只有 (1) 和 (2)
B. 只有 (1) 和 (3) 4. 光化學反應有甚麼生成物?
C. 只有 (2) 和 (3) (1) ATP
D. (1)、(2) 和 (3) (2) NADPH
(3) 氧
2. 下圖顯示的儀器用於探究光合作用。把已脫 A. 只有 (1) 和 (2)
澱粉的盆栽植物放置在強光下五小時後,摘 B. 只有 (1) 和 (3)
下葉 A 和葉 B 檢驗葉中是否含有澱粉。
C. 只有 (2) 和 (3)
D. (1)、(2) 和 (3)

葉A 5. 下圖顯示葉綠體的切面。卡爾文循環在哪個
葉B 已標註構造發生?

A
C
氫氧化鉀丸
D
B

以上儀器用於顯示葉製造澱粉時,
A. 氧被吸收。
B. 氧被釋放。
C. 二氧化碳被吸收。 6. 以下哪項在卡爾文循環發生?

D. 二氧化碳被釋放。 A. 水的光解
B. 二氧化碳的還原

3. 把一盆栽植物放置於雪櫃黑暗的環境中,温 C. NADP 的還原


度維持在 5 °C。24 小時後, 從植物摘下一片 D. ATP 的生成
葉,以碘液檢驗當中是否含有澱粉。結果葉
呈棕色。從結果可得出甚麼結論?
(1) 葉中不含澱粉。
(2) 光合作用需要光。
(3) 光合作用需要温暖的環境。

21- 41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指示:參考下圖,解答 7 和 8 兩題。圖示植物的 7. 以下哪個過程需要光能?


一些代謝途徑。
A. (1) B. (2)
二氧化碳
(2) C. (3) D. (4)
氫 X
(1)
水 氧 Y
8. X 和 Y 分別是甚麼?
氧 (3) (4)
X Y
二氧化碳和水 蛋白質 A. 葡萄糖 鎂化合物
B. 葡萄糖 硝酸鹽
C. 氨基酸 鎂化合物
D. 氨基酸 硝酸鹽

進階題:活用概念 (18分)
9. 一名學生進行以下探究。

• 把五塊葉圓片放入針筒內。
• 把水抽入針筒內至半滿。把針筒倒置,用食指按 水或碳酸氫鈉溶液

着針筒末端,然後輕輕拉出活塞,這樣可使葉氣
室內的空氣排出。水進入氣室,葉圓片的密度增
葉圓片
加因而下沉。
• 所有葉圓片沉到針筒底部後,把針筒內的葉圓片
和水轉移到燒杯中。從上方照射葉圓片,記錄所
有葉圓片浮上水面所需的時間。
• 用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來代替水,重複以上
步驟。

下表顯示實驗結果。

碳酸氫鈉溶液濃度 (%) 葉圓片上升至液面的所需時間(秒) 光合作用的速率(每秒)


0 ∞ 0
0.1 111 0.9 × 10 -3
0.2 80 12.5 × 10 -3
0.3 72 14.0 × 10 -3
0.4 66 15.0 × 10 -3
0.5 66 15.0 × 10 -3

答案
(a) 在方格紙上繪畫一幅曲線圖,顯示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下的變化。 (3分)
答案
(b) 根據曲線圖,描述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 (3分)
答案
(c) 解釋為甚麽碳酸氫鈉溶液中的葉圓片會浮上液面。 (3分)
答案
(d) 提出一個方法,以縮短葉圓片浮上液面所需的時間。 (1分)

21- 42
21 光合作用

10. 氧化的 DCPIP 呈藍色,當它被還原時會變成無色。


H
N Cl N Cl
+ –
+ 2H + 2e
HO O HO OH
Cl Cl
氧化的 DCPIP(藍色) 還原的 DCPIP(無色)

下表概括一項實驗,用以展示光合作用的光化學反應。三支試管內盛有不同的溶液,並放置在不同
的環境中。實驗開始時及三十分鐘後記錄試管內溶液的顏色。

顏色
試管 加入 環境
開始時 三十分鐘後
A 葉綠體的懸濁液 + DCPIP 溶液 置於強光下 藍綠色 綠色
B 葉綠體的懸濁液 + DCPIP 溶液 置於黑暗中 藍綠色 藍綠色
C 水 + DCPIP 溶液 置於強光下 藍色 藍色

答案
(a) 根據光合作用的光化學反應,解釋試管 A 內混合物顏色的變化。 (4分)
答案
(b) 試管 C 是對照裝置。解釋這個對照裝置的作用。 (1分)
(c) 以上實驗經修改後,可用以研究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答案
(i) 你會如何操控這研究的自變項? (1分)
答案
(ii) 你會如何量度光合作用的速率? (2分)

高階題:提升答題技巧 (4分)

11. 細閱以下問題及學生甲的答案,根據老師評語修改答案。

問題
以下曲線圖顯示光源熄滅前後,卡爾文循環中五碳二氧化碳受體和三碳化合物份量的變化。

光源熄滅

三碳化合物

相對份量

五碳二氧化碳受體

時間
答案
描述並解釋光源熄滅後,五碳二氧化碳受體和三碳化合物相對份量的變化。 (4分)

21- 43
教學資料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學生甲的答案
光源熄滅後,五碳二氧化碳受體的相對份量減少而三碳化合物的相對份量增加。 ✔
這是因為五碳二氧化碳受體與二氧化碳結合並轉化成三碳化合物。 ✔

老師評語
學生能描述變化,但未能全面解釋其原因。答案未有指出 ATP 和 NADPH 在三碳化合物轉化成丙糖磷
酸以及五碳二氧化碳受體再生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因此只獲取兩分。

答案見 A2 頁。如你答錯任何問題,應重温相關章節。
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a) 10(b) 10(c) 11
章節 21.1 21.2 21.2 21.4 21.4 21.4 21.5 21.5 21.6 21.4 21.4 21.6 21.4

應試 練習
多項選擇題
第  2 1 . 1  節 第 21.2 節
1. 下列哪些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一名學生進以下實驗以研究光合作用的必要
條件。植物在實驗前已置於黑暗處兩天。
(1) 為植物合成不同類別的碳水化合物。
(2) 能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濃度。
(3) 光合作用消耗水份時會形成蒸騰牽引力, 置於陽光
下八小時
令植物可運輸水份。
A. 只有 (1) 和 (2)
切開的木塞
B. 只有 (1) 和 (3)
C. 只有 (2) 和 (3)
D. (1)、(2) 和 (3)
氫氧化鉀丸
香港中學會考生物科 2010 年試卷二 Q9
摘下葉並進
行碘液試驗

P
Q

21- 44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碘液檢驗後,P、Q 和 R 分別會呈甚麼顏色? 第 21.5 節


P Q R 6.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用以形成
A. 棕色 棕色 棕色
(1) 纖維素。
B. 棕色 藍黑色 藍黑色
(2) 蛋白質。
C. 藍黑色 棕色 棕色
(3) 澱粉質。
D. 藍黑色 藍黑色 藍黑色
A. 只有 (1) 和 (2)
B. 只有 (1) 和 (3)
第  2 1 . 4  節
C. 只有 (2) 和 (3)
3. 以下哪個光合作用的反應在類囊體的膜上進 D. (1)、(2) 和 (3)
行?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2 年試卷一甲部 Q2
A. 二氧化碳受體的再生
B. 三碳化合物的還原 第 21.6 節
C. 水的光解
指引:參考下圖,解答 7 和 8 兩題。圖示一學生
D. 二氧化碳固定
用以找出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裝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7 年試卷一甲部 Q6 置:

4. 以下哪些光合作用的過程需要 ATP 提供能


量?
(1) 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生成 1 mL 移液管
(2) 三碳化合物的還原,以生成葡萄糖
(3) 二氧化碳受體的再生 氧氣泡

A. 只有 (1) 和 (2) 燈 10 g 水生植物


B. 只有 (1) 和 (3)
保持在 30 °C 的
C. 只有 (2) 和 (3) 0.03% 碳酸氫鹽溶
D. (1)、(2) 和 (3) 液
30 cm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3 年試卷一甲部 Q8

7. 20 分鐘後,收集了 0.05 mL 氧 (O 2 )。這水生


5. 以下哪項關於光合作用的敍述是不正確的?
植物每一質量單位的光合作用速率是甚麼?
A. 光合作用涉及一連串反應。
A. 0.015 mL O 2 h -1 g -1
B. 光合作用需要酶。
B. 0.05 mL O 2 h -1 g -1
C. 光能用於把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
C. 0.15 mL O 2 h -1 g -1
D. 碳固定只在黑暗中進行。
D. 0.5 mL O 2 h -1 g -1
香港中學會考生物科 2009 年試卷二 Q59

21- 45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8. 以下哪項實驗裝置的改變,會增加這水生植 從曲線圖可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物每一質量單位的光合作用速率?
A. 當二氧化碳濃度低於 0.05% 時,温度對
A. 水生植物的質量增加一倍 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輕微。
B. 燈與水生植物的距離增加一倍 B. 當二氧化碳濃度為 0.1% 而温度為 20 °C
C. 碳酸氫鹽溶液的温度提升一倍 時,二氧化碳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
素。
D. 碳酸氫鹽溶液的濃度提升一倍
C. 當二氧化碳濃度為 0.15% 而温度為 30 °C
香港中學會考生物科2009年試卷二 Q60
時,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D. 當二氧化碳濃度高於 0.15% 時,光強度
9. 以下曲線圖顯示在兩個不同温度下,二氧化
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碳濃度增加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植
物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

30 °C
光合作用速率

20 °C

0.00 0.05 0.10 0.15 0.20


二氧化碳濃度 (%)

短問題
第  2 1 . 2  節
10. 圖 1 顯示已脫澱粉植物的一片斑葉,斑葉的一部分被黑色卡紙遮蓋。把該植物放置在強光下四小時
後,除去黑色卡紙並對葉進行碘液試驗。圖 2 顯示碘液試驗的結果,陰影部分檢驗到有澱粉存在。

圖1 圖2

白色 A

B
綠色
D
C 圖例:
有澱粉

答案
(a) 脫澱粉是指把植物置於黑暗環境中 48 小時,使葉不含澱粉。試解釋脫澱粉的原理。 (2分)
(b) 比較以下結果可得出甚麽結論?
答案
(i) A 區域和 B 區域 (2分)
答案
(ii) B 區域和 D 區域 (2分)

21- 46
21 光合作用

第  2 1 . 3  節
11. 顯微照片 X 和 Y 顯示取自不同植物物種的兩塊葉子的橫切面。

顯微照片 X

維管束

顯微照片 Y

維管束

(a) (i) 比較兩葉子的細胞形態,顯微照片 X 內的哪類標示的組織 (P、Q 或 R),在顯微照片 Y 是找不


到的? (1分)
(ii) 在顯微照片 X 中,(i) 所找出的組織有甚麼可觀察到的適應特徵?該適應特徵有甚麼重要性?
(2分)
(b) 顯微照片 Y 的葉子取自下圖所顯示的一種植物,其葉子是垂直而生的:

解釋這些葉子內光合組織的分佈如何與葉子的垂直方向定位有關。 (3分)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8 年試卷一乙部 Q3

21- 47
21 光合作用

12. 圖 1 的俯視圖顯示一棵盆栽植物葉片的排列模式。圖 2 顯示葉的橫切面。

圖1 圖2

D
E
答案
(a) 解釋圖 1 所示的葉片排列模式如何有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1分)
答案
(b) (i) 利用圖 2 的英文字母,指出葉的哪個部位光合作用速率最高。 (1分)
答案
(ii) 指出題 (i) 部位的兩項可觀察特徵,並解釋這兩項特徵如何促進光合作用。 (3分)
答案
(iii) 解釋細胞 E 在光合作用的角色。 (2分)

13. 下圖顯示某個細胞器的電子顯微照片:

A:

B:

(a) 標註 A 和 B。 (2分)
(b) 寫出含有這細胞器的一種植物細胞。 (1分)
(c) A 和 B 有甚麼功能上的關係? (3分)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6 年試卷一乙部 Q3

21- 48
所有答案
21 光合作用

第  2 1 . 4  章
14. 下圖顯示卡爾文循環的步驟。

二氧化碳

三碳化合物

五碳二氧化碳受體

丙糖磷酸

葡萄糖

多糖

答案
(a) 指出卡爾文循環在葉綠體內發生的部位。 (1分)
(b) 在圖中畫上「X」,以表示需要 NADPH 的步驟。 (1分)
答案
(c) 假如所有丙糖磷酸都用來合成葡萄糖,這對卡爾文循環有甚麼影響?試加以解釋。 (3分)
答案
(d) 寫出植物合成的一種多糖,解釋這種多糖的特性與其功能的關係。 (2分)

長問題
第  2 1 . 3  節
15. 以下的電子顯微照片顯示在相同的放大倍數下,取自同一植株的葉肉細胞的葉綠體構造,電子顯微
10
21
照片 A 是取自樹冠頂部的葉片 A;而電子顯微照片 B 則是取自樹冠內的葉片 B。

電子顯微照片 A—葉片 A 電子顯微照片 B—葉片 B


(在樹冠頂部) (在樹冠內)

(a) 寫出構造 X 的名稱。 (1分)


(b) (i) 在構造上,葉片 B 的葉綠體怎樣有別於葉片 A 的?寫出兩項差異。 (2分)
(ii) 試提出這些差異怎樣賦予葉片 B 在適應上的優勢。 (2分)
(c) 葉片 B 的補償點通常較葉片 A 的為低,這對葉片 B 有甚麼重要性? (2分)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生物科 2012 年試卷一 Q6

21- 49
21 光合作用

第  2 1 . 4  節
16. 一名科學家探究放射性二氧化碳被葉綠體吸收的速率。她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葉綠體的不同組成
部分,然後量度每支試管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試管 試管的內含物 放射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每分鐘次數)
A 基質和基粒 96,000
B 基質、ATP 和 NADPH 97,000
C 基質 4000

答案
(a) 解釋為甚麼試管 B 與試管 A 的結果接近。 (1分)
(b) 利用表中的資料,預測試管 A 置於黑暗環境中,其放射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解釋你的答案。
答案
(2分)
答案
(c) 利用你對光合作用暗反應的知識,解釋為甚麽試管 C 的二氧化碳吸收率低於試管 B。 (2分)
(d) 二氯苯基二甲脲 (DCMU) 可用作除草劑。它會抑制光合作用中的電子傳遞。把 DCMU 加入試管 A
答案
會減低其二氧化碳吸收率。試解釋原因。 (2分)

AQA GCE AL Biology Unit 4 Jun 2012 Q4(b)–(e)

第  2 1 . 6  節
17. 下圖顯示一個實驗裝置,用以研究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效應:

氧氣
試管

光線 燒杯
燈泡 水
漏斗
水生植物

(a) 以單位時間內釋出的氧氣量來表示光合作用速率,這是基於甚麼假設?試加以解釋。 (2分)


(b) 對這實驗裝置提出一項修改,以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自變量所引致。解釋你的答案。 (3分)
(c) 光化學反應的兩種產物對整個光合作用過程有甚麼重要性? (4分)

香港中學文憑生物科 2017 年試卷一乙部 Q7

21- 50
21 光合作用

18. (a)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不同因素影響。

某項實驗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 為植物提供正常空氣(0.04% 二氧化碳)或增加了二氧化碳的空氣(0.19% 二氧化碳)。
• 量度在不同温度下,葉的光合作用速率。
結果如下表所示。

光合作用速率(任意單位)
葉的温度 (°C)
0.04% 二氧化碳 0.19% 二氧化碳
10 8 8.0
15 12.3 16.8
20 15.0 24.4
25 16.2 30.0
30 14.3 34.7
35 8.3 38.2
40 – 29.3
45 – 13.2

答案
(i) 描述温度上升對葉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3分)
(ii) 計算當二氧化碳濃度由 0.04% 增加至 0.19% 時,光合作用速率在30 °C 的增加百分率。
答案
列出計算步驟,答案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2分)
答案
(iii) 利用表中的資料,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另一項影響。 (1分)
(iv) 提出為甚麼當二氧化碳濃度為 0.04 %,沒有度得葉處於 40 °C 和 45 °C 時的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
(2分)
(b) 隨着葉變老,葉內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bisco) 含量會改變。
下圖顯示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含量、合成量和分解量隨葉齡的變化。
X
圖例:
含量
合成量
分解量

每塊葉的二
磷酸核酮糖
羧化酶水平

葉齡

解釋葉齡超過 X 後,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各項水平的變化對葉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提示 1
答案
(3分)

OCR GCE AL Biology (Communication, Homeostasis and Energy) Jun 2016 Q4

提示1: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是卡爾文循環中所需的酶,催化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的結合。
21- 51
21 光合作用

19.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光強度通常會限制光合作用的速率。
答案
(a) 以光合作用為例子,解釋甚麽是限制因素。 (2分)
(b) 美國佛羅里達洲有一項研究,關於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和光強度對大豆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
響。
科學家利用生長箱,從種子開始種植植物。生長箱置於户外。生長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由電腦
控制。生長箱的頂部是透明的,讓植物能吸收自然光。
當種子萌發長出幼苗後,土壤會被密封,以分隔土壤中的空氣與葉周圍的空氣。
答案
提出為甚麼要分隔土壤中的空氣與葉周圍的空氣。 (2分)
(c) 在一項探究實驗中,兩組植物(A 和 B)從種子開始便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下生長:
• A──正常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0.033%)
• B──正常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兩倍 (0.066%)
科學家量度兩組植物在不同光強度下光合作用速率。
結果如下圖所示。
4
B組

葉每單位面積光合
作用速率的平均值 2 A組
(任意單位)

0
0 2 4 6 8 10
光強度(任意單位)

根據上圖:
答案
(i) 以限制因素來描述和解釋 A 組植物的結果。 (3分)
答案
(ii) 解釋在高光強度下,A 組和 B 組結果的差異。 (2分)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 A Level Biology 9700 Paper 43 Q2 June 2016

論述題
第  2 1 . 4  節
20. 描述光合作用過程中,水的光解和不需要光的階段。解釋這些過程對維持人類生命的重要性。
答案
(10分)

WJEC GCE A Level Human Biology Module HB4 Jan 2014 Q7(a)

21- 5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