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課文結構工作紙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單元 13 文化反思(駁論技巧)
講讀一《荀子‧勸學》(節錄)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得分: /118 分

一、 閱讀前哨站知識重温(32 分,每項 2 分)
(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第四冊,頁 13.4~13.5)

1. 駁論的方法

駁論是以 為目的。駁論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種:

(1) 駁斥論點:即 對方的論點,指出其見解或主張的 。

(2) 駁斥論據:即反駁對方用以支持論點的 是虛假的,或

是錯誤的,使其論點站不住腳。

(3) 駁斥論證:即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所犯的 ,如因果誤置、

、誤信權威、 等。

2. 正反立論

正反立論是指從正反兩方面論述自己的觀點,通過正反兩面的 ,令論點更加

全面,論證更為嚴謹,加強內容的 。

3. 駁論文的結構

駁論文是通過 、 的方法進行反駁,以證明對方的謬誤。這類問題的基

本結構包括三部分:

(1) 豎起靶子: 對方的論點、論據。

(2) 批駁敵論:就對方的論點、論據、論證的 加以批駁。

(3) 總結全文:給對方所犯的謬誤 ,或提出自己的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學習不可以 。 比
中心論點 喻
‧ 後天學習可以改變
課文結構工作紙 :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論

① 比喻一:靛青色可以比蓼藍更 ; 及
二、課文結構(86 分,每項 2 分) 駁
② 比喻二:冰可以比水更 。

‧ 學習可以使人由 變為 : 13.8~13.10)
(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第四冊,頁
③ 比喻三:木材通過烘烤,可以彎曲成 ,再曬乾也
不會回復 。
‧ 學習可以增長 :
④ 比喻四:木材經過 能夠取直;
⑤ 比喻五:刀劍經過 會變得更加鋒利。
道理:君子如能時常 學習,並每天
自己,就能 、行為不會有過失。

‧ 一整天的 不如 :
① 比喻一: 不如直接到高處看得廣闊;
學習的意義
② 比喻二: ,手臂並沒有加長,但在遠處的人也
能看見我;
③ 比喻三:順着風呼喊,聲音並沒有 ,但別人也能
聽得很清楚。
道理:學習的 高於思考,只要肯學,就能解決問題。
‧ 君子的本性並非跟一般人 ,只是善於

④ 比喻四:借助 的人,並不是行走快速,卻可以

學習的方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⑤ 比喻五:借助 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卻可以
。 類

課文結構工作紙
道理:只要善用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喻

‧ 學習須不斷 : 證


正面: 正

① 類比一: 成為高山,風雨就在那裏興起; 反



② 類比二: 成為深淵,蛟龍就在那裏生長; 論
反面:
③ 類比三:不一步步地累積,就不能達到 ;
④ 類比四:不匯聚細小水流,就不能成為 。
道理: 養成美德,就能神志從容,心智澄明,具備
的心志。

‧ 學習須 :
學習的方法
① 「騏驥」對比「駑馬」: 一躍不超過十步的距離;
堅持不放棄可以走上十天的路程;
②「鍥而舍之」對比「鍥而不舍」:只雕刻幾下就放棄,
也不能折斷;不放棄地持續雕刻,
都可以雕鏤。
‧ 學習必須 :
③ 「螾」對比「蟹」:蚯蚓沒有 和強健的筋骨,卻
能向上鑽食土壤,向下喝到泉水; 有六隻蟹腳和
兩隻蟹鉗,卻只可寄住在 。

學習的態度

單元 13 文化反思(駁論技巧)課文結構工作紙
講讀一《荀子‧勸學》(節錄)評分參考

一、 閱讀前哨站知識重温(32 分,每項 2 分)
(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第四冊,頁 13.4~13.5)

1. 駁論的方法

駁論是以 批倒對方的論點 為目的。駁論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種:

(1) 駁斥論點:即 直接反駁 對方的論點,指出其見解或主張的 謬誤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課文結構工作紙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2) 駁斥論據:即反駁對方用以支持論點的 事實論據 是虛假的,或 理

論論據 是錯誤的,使其論點站不住腳。

(3) 駁斥論證:即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所犯的 邏輯謬誤 ,如因果誤置、

自相矛盾 、誤信權威、 以偏概全 等。

2. 正反立論

正反立論是指從正反兩方面論述自己的觀點,通過正反兩面的 對比 ,令論點更

加全面,論證更為嚴謹,加強內容的 說服力 。

3. 駁論文的結構

駁論文是通過 擺事實 、 講道理 的方法進行反駁,以證明對方的謬誤。這類問題

的基本結構包括三部分:

(1) 豎起靶子: 陳述 對方的論點、論據。

(2) 批駁敵論:就對方的論點、論據、論證的 謬誤 加以批駁。

(3) 總結全文:給對方所犯的謬誤 最後一擊 ,或提出 自己的結論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學習不可以 停止 。 比
中心論點 喻
‧ 後天學習可以改變
課文結構工作紙 本性 :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論

① 比喻一:靛青色可以比蓼藍更 深 ; 及
二、課文結構(86 分,每項 2 分) 駁
② 比喻二:冰可以比水更 冷 。

‧ 學習可以使人由 惡 變為 善 : 13.8~13.10)
(見《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第四冊,頁
③ 比喻三:木材通過烘烤,可以彎曲成 車輪 ,再曬乾也
不會回復 挺直 。
‧ 學習可以增長 知識 :
④ 比喻四:木材經過 墨線校正 能夠取直;
⑤ 比喻五:刀劍經過 磨礪 會變得更加鋒利。
道理:君子如能時常 廣泛地 學習,並每天 檢驗反省 自
己,就能 智慧聰明 、行為不會有過失。

‧ 一整天的 思索 不如 片刻的學習 :
① 比喻一: 踮起腳遠望 不如直接到高處看得廣闊;
學習的意義
② 比喻二: 登上高處招手 ,手臂並沒有加長,但在遠處
的人也能看見我;
③ 比喻三:順着風呼喊,聲音並沒有 加大 ,但別人也能
聽得很清楚。
道理:學習的 效能 高於思考,只要肯學,就能解決問題。
‧ 君子的本性並非跟一般人 有差別 ,只是善於 借助
外物 :
④ 比喻四:借助 車馬 的人,並不是行走快速,卻可以
行到千里 ;

學習的方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⑤ 比喻五:借助 船隻 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卻可以
橫渡江河 。 類

課文結構工作紙 配合單元 13 講讀一使用
道理:只要善用 客觀條件 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喻

‧ 學習須不斷 積累 : 證


正面: 正

① 類比一: 堆積土石 成為高山,風雨就在那裏興起; 反



② 類比二: 匯聚水流 成為深淵,蛟龍就在那裏生長; 論
反面:
③ 類比三:不一步步地累積,就不能達到 千里之遠 ;
④ 類比四:不匯聚細小水流,就不能成為 江海 。
道理: 積聚善行 養成美德,就能神志從容,心智澄明,
具備 聖人 的心志。

‧ 學習須 持之以恆 :
學習的方法
① 「騏驥」對比「駑馬」: 駿馬 一躍不超過十步的距離;
劣馬 堅持不放棄可以走上十天的路程;
②「鍥而舍之」對比「鍥而不舍」:只雕刻幾下就放棄, 腐
爛的木材 也不能折斷;不放棄地持續雕刻, 金石 都
可以雕鏤。
‧ 學習必須 專心致志 :
③ 「螾」對比「蟹」:蚯蚓沒有 鋒利的爪牙 和強健的筋骨
卻能向上鑽食土壤,向下喝到泉水; 螃蟹 有六隻蟹
腳和兩隻蟹鉗,卻只可寄住在 蛇鱔的洞穴 。

學習的態度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 頁,共 6 頁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