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人文地理 2016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

文章编号:1003-2398(2016)04-0033-09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4.005

“情感转向”视角下地方性重构研究
——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高 权 1,2,钱俊希 1,2
(1.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NEGOTIATING PlACE-RESTRUCTU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AL


GEOGRAPHIES: A CASE STUDY OF LIEDE VILLAGE, GUANGZHOU

GAO Quan1,2, QIAN Jun-xi1,2


(1.School of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2.Centre for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The notion of Place which has been conceptualized as a particular location that has acquired a set
Abstract:
of meanings and attachments, lies at the center of geography's interests.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 in the dynamics of place- restructuring. In line with this argument, this article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in constructing everyday understandings of place and place-re-
structuring, drawing on the theories of recently emerging emotional geographies and "emotional turn". Tak-
ing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 of urban village Liede as a case, we investigate how emotions construct
the meaning of placeness and the dynamics of emotions operating within place-restructuring. Simultaneous-
ly, by apply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basing on the perspective that emotions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entirely interiorized subjective mental state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widely life- world at-
tached with individuals' feelings and emotions. By implementing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in- depth inter-
views, we find that, 1)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Liede village, placeness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emotional
knowing and geographic imagination of inhabitants; 2) place- making is an emotionally charged process in
which inhabitants' emotional respons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3) emotion has become a new form of cultur-
al capital which can be regulated and manipulated for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urban space; 4) we point ou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laceness- restructuring: placeness- restructuring should be understood not
only in the dimensions of landscape, symbol, and text related to local culture, but also in the way how emo-
tional space is refigured.
Key words: emotional geographies; place restructuring; urban village; Liede village

提 要 : 在近期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的影响 文本等一套系统简单的重新构建,更是对情感空间的
下,情感对塑造社会空间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从情感 塑造以及这套系统如何被人从情感上感知和认同。研
的角度对地方性进行解读已成为地方研究一个新的研 究认为地理学不应忽视情感在社会文化空间建构中的
究视角。本文以经历了城中村改造的岭南水乡村落猎 重要意义。
德村为研究对象,探讨本土居民的情感如何建构起地 关键词:
关键词 :情感;地方性重构;城中村;猎德村
方的意义,以及情感在地方性重构过程中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发现地方性重构不仅是对地方文化景观、符号和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41,4140113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040014210)
作者简介:高权(1992—),
男,广东阳江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和计量地理。E-mail: gaoquan@m.scnu.edu.cn。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钱俊希(1987—),男,江苏扬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和城市地理。E-mail: junxi.qian@gmail.com。
收稿日期:2015-04-06;修订日期:
2016-01-10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33
2016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 人文地理
响,这也启示了地理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强调宏观的政
1 引言 治经济学分析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个体的身体体现 (em-
bodiment) 和情感。再次,情感为我们重新审视政治和权力
1.1 地理学“情感转向” 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Ben Anderson 结合福柯在新自由
人类带着情感生活在世界上,情感亦是人类日常生活 主义背景下对生命政治 (biopolitics) 的论述,提出生命权
空间建构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性的背 力 (biopower) 的运作往往通过对个人或集体的情感的操
景下,情感常常被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被排斥在空间秩序 作、管制,情感也是权力生产的一种工具[17]。在城市空间背
之外。工业革命以及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性的转型以来,理 景下,这种情感的操作和管制既是实现空间规训的有效途
性主义与科学主义对生活世界的殖民日益加强 [1,2]。受逻辑 径,也是实现资本积累和使社会个体驯服于城市资本主义
实证主义影响,地理学中的空间一度被量化为仅仅根据政 生产逻辑的需求[18]。情感地理研究的兴起受到现象学和身体
治、经济和技术的逻辑进行排列的冰冷的几何空间 。例 [3]
哲学等思潮的滋养,实质上是西方哲学对自身批判性反思
如,亨利·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 从空间生产的角度 的结果,是后现代主义大军中的重要一员[19]。某种意义上,
提出,在资本的支配下,“抽象空间”(经济和地方政治生 它是对二元制 (binary) 的一种深入的解构 (身体与心灵、
产的空间) 通过空间实践 (主体对空间的利用) 和空间表 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情感转向”研究是继
征 (商品化和科层化、规划设计) 的方法生产和复制,从 “文化转向”以来的又一次强有力的哲学思潮洗礼过程,在
而实现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支配[4]。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城 批判“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情感这一新
市化和商业化过程,以及以理性主义和科学技术为代表的 的维度,强调“关系性”、“主体间性”等思想,为理解人
宏大叙事 (master narratives) 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而作为与 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8]。
理性相违背的情感无疑成为了沉默者 。另一方面,情感常 [5]
1.2 情感与地方性重构
常被认为是脱离经济关系的私人事情和纯粹的主观精神问 在段义孚 (Yi-Fu Tuan) 等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看来,地
题,从而没能被充分地纳入公共政策的考虑范围[6]。情感的 方 (place) 被认为是人类赋予了意义的空间,蕴含着丰富
空间性和社会性问题长时间受到地理学的忽视。 的人类经验,而人的空间经验则是建构、理解和解释地方
然而在世纪之交,随着社会研究基本范式的不断转 的重要方式 [20,21]。作为承载“人—地”活动的基本空间单
变,情感成为了包括人文地理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热议的话 位,地方不单是一个几何空间,同时也承载着人类丰富的
题。继“文化转向”后,人文地理学更多地从宏观的社会 情感体验。随着地方成为讨论人地关系的重要概念,地方
结构转向社会个体主观体验的研究,而在女性主义地理 性 (placeness) 作为对地方文化本质的描述同时受到学者的
学、身体研究、人本主义地理学以及非表征理论的影响 关注。Marc Auge 对 “地方”及其对立面“无地方 (non-
下,其关注的深度已进一步深入到社会个体的情感领域, places) ”有着如下的诠释:“如果地方被定义为与历史和
并引发了近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情感转向”[7]。在“情感 认同的相关性,那么不存在着这种相关性则为‘无地
转向”的影响下,地理学家开始探索情感塑造社会空间的 方’”。他认为,后现代条件创造了无地方和缺乏意义的空
机制。事实上,情感在社会、经济、政治甚至是权力过程 间,并逐渐远离了原来人类学意义上的地方[22]。从人文主义
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构建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维 出发,有学者指出,地方性是人与自然环境在恒久的交互
度。首先,“人”文地理学本来就有内在的情感性,因为人 作用中,对地方的构成赋予的精神或特质,经由人的“主
经验的建构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都是以情感为指引 体创造性”活动而产生并发展的地表人文现象,并且在地
的。就身体这一微观的空间而言,近期女性主义地理学关 表上塑造出一个区域的地方或乡土特色[23]。文化地理学者研
于女性怀孕与情感变化 、身体消费与身体情感
[8,9] [10-12]
等方面 究发现,地方景观[24]、文化符号[25]以及文本[26]、都是构建地
的研究已经表明主体性和身体边界的产生、变化与重构都 方性的重要方面。对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人而言,生
离不开情感的作用,身体常常是以冲突、破坏的情感方式 活经验的积累可以形成对地方的记忆、想象和认同,从而
被感知与谈判的。其次,情感是塑造社会关系的潜在力 建立人与地方积极的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的联系往往是
量。Nigel Thrif 认为在后 911 时期,种族憎恨、伊斯兰恐惧 以对地方具体的景观、叙事和特定意义的符号的感知来实
症 (Islamophobia) 以及愈发蔓延的恐惧感全球化已深刻影 现的 [27]。例如,Amanda Kearney 通过对澳大利亚土著民的
响着公众对社会空间的感知以及社会关系的建构 ,无论是 [13]
考察发现,原始地名之所以成为土著民构建地方意义的重
冲突、排斥还是凝聚,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情感的驱动力。 要符号,是因为地名背后承载着祖先与部落的记忆与情
Sara Ahmed 进一步指出,通过对小尺度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感[28]。大多数文化地理学家都赞同,地方性不是仅仅是历史
的研究可以窥视广阔的社会排斥机制和社会不平等现象[14], 沉淀的产物,更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虽然不同群体对
因为社会的差异性,无论是阶级、性别、宗教还是种族都 地方有不同的建构,赋予地方特定的意义,但对于长期生
蕴含着情感的政治,都是一定程度上通过情感而被感知、 活在一个地方的人而言,他们对地方的认知更多是以情感
建构、强化甚至是再生产 [15,16]
。 如 David Sibley 在 其 著 作 为指向的。因此,许多文化地理学者强调地方性对社会主
《Geography of Exclusion》 中就研究了情感的社会建构以及 体的情感意义,即地方性是特定人群的地方性,而人本主
日 常 生 活 政 治 对 居 住 集 聚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的 影 义地理学派强调由对一个地方有高度认同感的人来定义地

34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高权,钱俊希:
“情感转向”视角下地方性重构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方性才是最有文化意义的[29]。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性的形成机 京 1912 和苏州桐芳巷这类新文化景观对比研究发现,在资


制是主体对地方的情感需要。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地 本市场的主导下地方性重构过程中,地方文化并没有以实
方,或对一个地方有特殊的人生经历,此人内心便建立起 质的形态面向本土居民,而是仅仅敷衍地以符号化的方式
与这个地方割不断的情感联系 。这种地方性形成有赖于 [30]
进行表达[41]。又如,Chang 指出新加坡政府以纪念和回忆为
“人—地”的历史互动,地方的个人或集体通过亲身经验、 目的的河岸文化遗迹改造,并没有真正兼顾到居民的情感
实践、记忆与想象建构并理解地方知识和地方意义,并形 和记忆,原因在于以文化符号堆砌的消费空间其实质是面
成对地方的深刻情感认知。也就是说,对地方有深刻情感 向城市精英阶层的场所,难以实行对城市记忆的保存。事
的人更能理解一个地方的意义。一个地方之所以区别于另 实上,这种“自上而下”的文化表征脱离了人基于地方的
一个地方,不是因为这个地方独特的景观或文化符号,而 情感,是非本真的文化空间的生产[42]。因此,情感与地方的
是这个地方被某一群体在情感上高度地认同。基于以上论 相互作用也是建构地方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7],地方的意义
述,作者认为可以从景观、符号与文本、情感认知三个方 不仅表现在景观、符号和文本等一套社会文化系统,更表
面对地方性进行深入解读。 现在这套系统如何在情感上被感知和认同。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性正面临着全 总之,在近期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的影响下,从
球性所带来的同质化而不断被瓦解甚至消亡 ,因此基于地 [31]
情感的角度对空间与地方进行解读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
方性意义的社会文化的再建构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文地理学 视角。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以经历了城中村改造的岭
者所关注 。哈维融合空间生产理论,从资本的空间积累角
[32]
南水乡村落猎德村为研究对象,探讨本土居民的情感如何
度出发,认为本土社会只有通过地方性的再生产,才可能 建构起地方的意义,以及情感如何在地方性重构过程中扮
在一个“时空压缩”的时代和碎片化的文化空间中实现对 演关键角色。从情感地理的角度,本研究将避免将情感看
地方文化意义的保存 ,而地方性意义的再生产往往在城市[33]
作一个主观精神问题,也不会从心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对
空间的营销以及相应的资本积累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情感展开细致的精神分析,而是将情感定位于地方性的生
地方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被重构成 产与体验,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情景之中,并力图探究社
为消费的地方,成为 Susan Fainstein 和 Dennis Judd 所描述 会成员如何以情感作为指征书写空间经验与知识。
的“游玩的地方”(places to play) [34]。事实上,对地方的消
费已成为地方性重构的重要方式。John Urry 的地方消费和 2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旅游凝视理论认为地方消费包括消费地方的功能 (提供的
产品和服务) 和符号 (依附于地方的符号意义),而地方消 猎德村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岭南水乡
费本质上是一种视觉消费。他结合文化消费和遗产旅游的 村落。然而在上世纪末广州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却演变为
研究,提出地方的商品化是理解地方如何被注入意义的重 “城市中的村落”[43]。 作为广州最著名的城中村之一,猎德
要方面[35,36]。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物质性的经济、政 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试验田。在政府的主
治与社会环境对地方性进行考察,而人的身体呈现 (em- 导下,猎德村于 2007 年作为广州第一个经历全面改造的城
bodiment) 和情感常常受到忽略。这也是科学主义引领下的 中村被彻底夷为平地,并已在 2011 年完成村民原址回迁公
区域研究中考察地方的基本范式。从情感的视角出发,本 寓式居住小区 (图 1)。
文认为地方消费不仅是一个视觉消费的过程,消费者和本 对于猎德的世居居民而言,猎德的整体改造不仅意味
地居民的认知与情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置身于地方的 着承载了历史积淀的物质景观的彻底破坏,还同时伴随着
身体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碰撞,是地方消费的重要 地方的文本和符号等象征意义的消失,以及以血缘和地缘
方式 。诸如上海新天地、南京 1912、宁波老外滩此类的
[37]
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的重新构建。 在村落空间彻底重构后,
“近代风貌区”,试图通过记忆和怀旧情感塑造超现实的 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家园,猎德居民既有喜悦,又有也有复
“温柔之乡” [38]
来实现消费空间的生产。而 Maurizio Mari- 杂的失落和茫然,恋家感 (homesickness)、焦虑感及无根
nelli 在对天津意大利风情街的研究中发现地方政府将旧租 感等悲观情绪也在高楼大夏中衍生。因此,在城中村改造
界遗迹打造成异域风情的商业空间以为西方人提供了情感 后,如何恢复或者重新构建猎德的地方性,如何延续岭南
和体验消费的场所,实质是为城市拥抱全球化提供情感的 水乡的文化,成为政府和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
资本 。这些情感空间的营造,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情感的体
[39]
样的背景下,政府也试图通过“追忆猎德·猎人坊”的改
验而实现地方的消费,实质上是消费空间的生产和城市复 造工程、重修宗祠、庙宇和古码头等措施恢复和重构猎德
兴的手段。总之,情感的商品化①已成为现代性社会的特征 的岭南水乡文化。其中依托原猎德涌建造的猎人坊文化风
之一 ,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以资本主导的地方性重构中。
[5]
情街规模最大。这种对社会文化空间的重构,一方面试图
然而这种在文化消费热潮主导下的地方性重构往往会 通过追忆的方式重拾失落的城市记忆,另一方面则试图重
脱离人与地方的情感,实质是一种非本真的空间生产。因 构猎德的地方性。
为地方必定被符号化地表征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而这符 研究主要基于 2013 年 1 月至 7 月在广州猎德村进行的田
号化的表征与地方的栖居者的情感诉求之间未必是完全契 野调查。基于对于村民生活体验的现象学解读,即研究日
合的关系。Chen Fei 通过对北京菊儿胡同、上海新天地、南 常生活的现象及其依附的意义[44],研究者首先对本地居民的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35
2016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 人文地理

图 1 猎德村与猎人坊的区位示意图
Fig.1 The Location of Liede Village and Lieren-Fang Cultural District

日常生活空间展开了深入的参与式观察,包括重要节庆、 imagination) 被清晰地构建,地方也被融入了人所赋予的心


祭祖和宗族聚会等活动。研究者还对 25 位猎德村居民、4 名 理意义。村民通过“水果之乡”、“龙舟”、“祠堂”等特定
店铺经营人和 4 名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时间主要在 40 的情景的追忆,对地方注入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当问及
分钟到 2 小时之间。主要访谈对象为原猎德村居民,年龄在 “你所认识的曾经的猎德是怎样的?”以及“旧的猎德有什
25—80 岁之间,男性为 16 个,学历主要为小学到高中,其 么最值得你留恋?”这两个问题时,村民的对失落的家园的
中 2 名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者还借助旧照片和历史地图等 依恋、怀旧情感无不溢于对地方的叙事之中:
方法,让村民在回忆和追忆中自然流露对地方的情感。本 可能你不知道,猎德曾是广州的水果之乡。很难想象这
研究的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①面对失落的家园,猎 里曾经是一大片的果园……细时(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
德村民如何在情感上认识和建构地方的意义,即情感如何 香蕉船从猎德涌开进来了……摘水果、睇龙舟是我们细佬仔
建构起地方性;②在地方性重构过程中,情感扮演着怎样的 (小孩子)时经常做的事情啦……现在还怎样找得回小时候
角色;③本地居民对重构的地方性又有怎样的情感响应。 的那种快乐。
——访谈对象 B,猎德村民
3 失落的家园:
基于情感的地方性建构
的确,“瓜果飘香”曾经是猎德水乡文化的一大特色,
尤以荔枝、龙眼、杨桃和香蕉出名。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
当城市化像一台冰冷的机器在这片猎德人生活了八百
多年的土地上碾过,昔日的家园终已埋没在这繁华的都市 过程中,这种宁静和闲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基本消

之中,“地方”也只能成为一种想象保存在猎德人的记忆 失了。然而,当年的生活场景却作为美好的回忆珍存在猎

中。而正是在这个原有的人地关系遭遇破坏,而新的人地 德人的记忆中。一位村民甚至曾作诗 《花果楼台》 怀念自

之间的情感关系还没能完全构建起来的过渡时期,猎德人 家楼台果树:“年来嚣市绝昀昀,我自天台铺翠茵。近月花
又如何通过地方意义的构建来维系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情感 丛先饮露,迎风果树少含尘。种桃摘荔如敲韵,拣叶裁枝
需求的?Jacquelin Burgess 和 John Gold 指出,当某一被珍视 好健身。陶令来兮何处隐,结庐高处绿侵人”

的地方和景观受到变化的威胁,特别是受到巨大破坏时, 另外一位村民则通过对童谣的吟诵表达了对猎德龙舟
人与地方的情感会显著地被激发 。似乎一旦失去,昔日习 [45] 的依恋:“想睇 (看) 龙船,你到猎德村; 一河两岸好风
以为常的东西才显得珍贵,地方的意义才深刻地为村民所 涌,白石街前人又中,鱼虾蚬蟹入我涌”。虽然猎德龙舟作
认识。 为广州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在猎德改造后更加受到重视,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人地关系处于破碎时期的“后 但却无法改变其因失去了原来的文化情景而面临衰落的事
城中村”时期,即使地方性失去了物质的依托,但是村民 实。村民面对着这样的悖论:一方面不得不通过符号化的
通过“情感地图”的描绘,使地方的意义重新得到建构。 龙舟表演来维系本族群的身份认同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却
首先,在“后城中村”时期,村民对地方意义的构建 无法隐藏因为昔日家园的消失而使得扒龙舟今不如昔的失
主要是基于怀旧 (nostalgia) 这一情感诉求。正是通过追忆 落感:
和怀旧等情感认知的过程,村民对猎德的地方想象 (place 以前一河两岸,两条村子,那些才是真正的水乡。以前

36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高权,钱俊希:
“情感转向”视角下地方性重构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东村、西村多热闹,现在都没有以前那么齐心咯,现在上来住
了就很难成一条村。旧时,我们邻居街坊打对面出来,你一 4 地方性的重构:
情感空间与消费的地方性
条龙船,我又一条龙船,哇,一阵大家就下到(猎德涌)。现在
政府还是鼓励我们划龙舟,但是很难找到以前那种感觉了。 在猎德完成了整体的城中村改造之后,如何最大程度
——访谈对象 C,猎德村民 上地延续和恢复猎德的地方文化,如何保留岭南水乡的城
市记忆成为了“后城中村”时代关注的重点问题。继对猎
Katy Bennett 认为,怀旧情结描绘了一种卷入过去的需
德的宗祠进行整体的重建之后,当地政府还主导建设了
求与愿望,是一种试图保持感觉连续性和身份认同的情感
“追忆猎德·猎人坊改造工程” ② 。猎人坊是依托原猎德涌
体验[46],怀旧情结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性语境下地方意义丧
在两岸构建起的文化风情街,由仿岭南传统建筑为主,并
失的回应[47]。当地方的意义遭遇破坏时,村民更倾向于通过
充满了复古和怀旧的风格 (图 2)。所谓追忆和纪念性的工
对地方的追忆和怀旧来还原昔日的家园。值得指出的是,
程项目,一方面是为了恢复传统的地方性、传承地方的历
因为猎德村民对地方性构建是基于情感认知的过程,所以
史文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留城市的集体记忆和满足原
村民对昔日家园的追忆是带有“诗意”和深厚的主观情感
住居民的怀旧情结。同时猎人坊也仿效了上海新天地的模
的,村民对“水果之乡”、“猎德龙舟”等生活情景的描
式,被打造成为一个融合“怀旧”和“文化体验”等主题
绘,赋予了猎德“水乡”和“家园”的意义。情感将破碎
的商业空间。猎人坊的开发者希望将其塑造为广州新的城
的地方记忆筛选、加工和重组,一幅以情感体验作为媒介
市地标,正如猎人坊以及猎德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芳荣所
生产出来的“意义的地图”[48]也得到呈现,地方性正是在这
说:“北京有胡同和四合院,上海有石库门;我们广州有猎
个过程中得以构建。本文所说的地方性,并非指通过经 德大宅,同样精美,更加好客”

济、社会与历史过程积淀而形成的地方性,而是人的情感 猎人坊的地方性重构既有对地方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
认知 (emotional knowing) 赋予地方的意义。然而这种以情 的再造,又兼顾考虑了本地居民的怀旧情感需求,表面上
感为指引建构的地方性与社会和媒体对“城中村”地方性 看是一种地方文化传承与商业运作完美联姻的地方性重构
的建构是不一致的。在城市主义 (urbanism) 的话语下,出 模式,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前面所叙述的,本文认为的
于理性的城市规划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城中村”往往被媒 地方性是本地居民依靠情感认知的过程赋予地方的深刻意
体甚至政府渲染为“脏、乱、差”的贫民窟,甚至是威胁 义。为此,基于前文对地方性理论的建构,以及国内朱
社会稳定的毒瘤。在理性主义对城市空间的支配,其 竑、周尚意等学者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地方性的解
“脏、乱、差”的形象往往被集中放大体现。之所以强调地 读 , 研 究 者 从 景 观 (landscape)、 符 号 (symbol) 与 文 本
方性的形成机制是主体对地方的情感需要[30],是因为只有对 (text) 三个方面对地方性进行解读,分析猎人坊的地方性
地方具有长期的情感积淀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地方的特 重构机制展。
性。也只有带着情感去认知一个地方,地方的意义才会被 景观是地方性的重要内容,一个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
珍视: 地方意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景观呈现出来的,所以对过往
猎德以前确实是一个“城中村”,人们说它又脏又乱….但 景观的重构是恢复地方性的方式之一。同时景观寄托人的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还是好有感情的,毕竟这里是我 情感和文化认同,正如 Escobar 所言,昔日的景观是内化的
的家。这里的祠堂啊,果树啊,都好熟悉、好亲切,你在广州 记忆与乡愁,为我们提供了文化的连续性[49]。然而,景观以
也很难找到一个像猎德这样的地方。 何种符号和形式表征出来,以及由谁来表征,这与景观的
——访谈对象 G,猎德村民 表征权力息息相关[50,51]。对于猎人坊而言,拥有景观表征权

图 2 猎人坊的文化表征
Fig.2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n Lie-ren Fang District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37
2016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 人文地理
力的主要有政府、专家、本地居民、开发公司和店铺商 得到了生产。情感 (怀旧情感) 沦为了空间生产的一种工
家,景观表征权力在各个主体之间的分配决定了猎人坊景 具,成为为消费者提供怀旧、追求历史感等后现代文化体
观表征的符号和内容。事实上,猎人坊对地方文化的表征 验的重要资本:
只是一种非本真的和选择性的表征。首先,政府和专家拥 猎人坊,既有古香古色的怀旧风情,又有浪漫的欧式风
有绝对的景观表征权力,其景观表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 情,两者相融合,十分有情调。今晚在康城坊庆祝情人节,相
以具有普遍性的岭南风格建筑景观代表猎德富有地方性的 当精致的法国菜。
传统建筑景观;②以商业消费为主导,对猎德文化只做了粗 ——微博用户 Thinna-chen③
糙而有选择性的表征;③试图营造怀旧和复古的风格;④采 沿着猎德涌你会发现一个折射着老广州生活记忆的地
用多元的文化表征,并融入了外域风情等文化元素,试图 方——猎人坊。充满特色的复古建筑群,就是猎德大宅的现
将猎人坊打造成为开放的“城市天台”。其次,商家的表征 代跨界版。有人说“广州乌镇”什么的,我都觉得不够贴切,
权力是嵌套型的,在政府和学者设计的景观结构下,利用 总之这里给你一种脱离现实的错觉!这,正是忙碌都市人所
内部空间和外部装饰做最大程度的表征,例如政府和设计 迫切需要的。
师设计的“西关大屋”形象的建筑是景观的基本特征,但 ——微博用户 开错季节的小花④
商家可以在不改变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修饰为不同的风格。 猎人坊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是一个可以让你放松
但商家的景观表征以外域文化的表达和提供外域文化体验 心情,平静下来的地方。不像其他地方,猎人坊是一个很有
的“异位空间”(heterotopic space) 的营造为主。 文化的地方,
这里很有岭南水乡的感觉。
在这种景观表征的体系下,重新构建的怀旧景观并不 ——访谈对象消费者
能对村民产生追忆的作用。相反,面对这种难以辨别的文
通过消费者或游客对猎人坊的感知可以看出,他们所
化表征方式,村民反而对其对家园产生了陌生感。理论
消费的只是猎人坊所展演的文化符号,而且这也只是将具
上,景观的表征有两个特点[50]:首先,原始景观表征的含义
有普遍性的岭南文化符号与异域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移
是从社区精神、各种叙事 (narrative) 中生产出来的;其
植,以营造一个超现实空间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情感的体
次,景观作为一系列符号系统,除了对创造者本身具有一
验。也就是说,猎人坊这种以怀旧为旗号的地方性重构创
定含义,还必须向他者传达“我”的符号含义。显然,猎
造的是一种缺乏原真性的情感空间,其并没有真正面向本
人坊的景观表征脱离了地方的生活情景,难以让本地居民
地居民的情感需求:
产生地方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这也表明了政府和专家主导
猎人坊,话说是以我们命名,其实它跟我们都没有什么
的“自上而下”的表征过程实质是一种压抑情感的文化霸
关系……既然说是猎人坊就应该有我们猎德人的样子。我
权,村民并没有在公共决策中充分得到表达个人情感的权
地广州人饮早茶的了嘛,唔系饮咖啡的。那些什么泰国餐厅
力。村民对地方的情感实质是由政府和专家学者代理,并
啊、法国餐厅啊,那里的东西又不适合我吃,又不适合我看,
通过看似复古和怀旧的文化景观表达出来。
还追忆什么?
以前的大屋都不是这样的,不是这个样的,我们的有大
——访谈对象 F,猎德长者
天井啊,水井啊,有屏风啊,还可以在自己家里打水。你以为
猎德大屋像这些这么简单的吗?现在这些间间都起的一个
模样……你说追忆猎德,只能看一下以前的旧照片了。
——访谈对象 K,猎德小学教师
洋不洋,土不土的。说是猎人坊,但他们打造出来的都
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那些什么法国餐厅,泰国餐厅都
根本不是我们的文化……他们说这就是猎德的文化,那我就
不喜欢听了。
— —访谈对象 F,猎德长者
如果再结合符号和文本的角度分析,猎人坊所塑造的
地方性其实是被消费的地方性,而不是对情感空间的建
造。包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物品已经不仅仅是因
为其实用性而被消费,商品符号性的附加价值已经成为了 图 3 猎人坊商业广告:文化和怀旧成为消费符号
主要的消费目标[52],而地方也在功能和符号两个方面成为被 Fig.3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in Lie-ren Fang:
消费的商品[34]。在猎人坊这个这一空间的生产中,代表地方 Consuming Culture and Nostalgia
文化的符号、文本等,在融入商业资本和体验等商业素材
之后,被构建成一个符号化的消费空间 (图 3)。在融合猎 5“他者”
的空间与情感的断裂:在
“追忆”
中被遗忘
德水乡文化符号、岭南文化符号以及西方文化符号后,一
个由符号堆砌的、时空错位的超现实空间 (hyperreality) [53] 正如前面说言,猎德居民所感知的地方性是依据其情

38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高权,钱俊希:
“情感转向”视角下地方性重构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感认知而构建起来的,是一种对“家园”的地理想象。而 旧:“如果恢复性的怀旧是旨在试图通过征服和空间化时间
猎人坊这一由景观、符号和文本堆砌而成的消费空间,实 以重现昔日家园的象征和仪式,那么沉思性的怀旧则是对
质是在资本主导下被消费的地方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地 破碎的记忆和空间的珍惜”[56]。
方性建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冲突,这种非耦合性也导致了 然而,在猎人坊这一被消费的怀旧空间中,猎德居民
村民对地方“情感的断裂”,即村民依托地方建立的情感失 既没有看见昔日的家园,更没有对破碎的记忆和情感的珍
去了物资空间的依托。这种“情感断裂”的产生主要来源 视,相反他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文化正在消费主导下的“追
于一下两个方面: 忆”中被遗忘。这种文化的断裂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断
第一,消费空间的生产也隐藏着强行推动地方绅士化 裂,一位猎德老人便表达了对猎德文化的忧虑以及失落的
的过程,并形成了村民—都市精英社会身份的差异性。正 情感:
因如此猎人坊很大程度被村民感知为“他者”的空间。猎 现在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追忆,等到现在的小孩子长大
人坊消费不仅是符号化的场所,也是身份差异的标志 。 [54]
后,他们很难知道猎德文化是怎样的,他们看见猎人坊,就会
“猎人坊”虽以猎德人命名,但其消费面向的并不是猎德村 以为我们以前猎德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后生的还会不
民,而是城市精英阶级和“小资阶级”。正如其广告词描述 会还能像我们这样,对猎德有这么深的感情。
的一样:“猎人坊,是我们广州第一坊,CBD 商业精英之所 ——访谈对象 H,猎德村民
在”。而城市精英阶层精品时尚的生活追求与猎德较传统的
生活方式无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猎德村民虽然在城中村 6 结论与讨论
改造中实现了市民化的社会身份,但从文化和惯习上看他
们实质是“半市民化”的群体。正如皮埃尔·布迪厄 从猎德的案例可以看出,情感在地方性的重构过程中
(Pierre Bourdieu) 所言,社会地位差异都是依据特定的标准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和文化价值与品位等级合法化,从而作为权力加以实施 首先,情感是地方性建构的重要维度。地方性不仅有
的[55]。猎人坊的地方性重构事实上还植入了都市精英文化价 景观、符号和文本等差异性的表现形式,情感以及人类丰
值和“小资阶级”品味,并将这种“城市精英—村民”的 富的生活经验也是构成地方性不可或缺的核心意义。通过
社会差异合法化。强行推动的绅士化过程与猎德人原有的 村民记忆、想象等深切的情感认知过程,符号化的地方才
人地情感关系是格格不入的,甚至通过文化品位与消费习 能被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世界之中而转化为富有意义的“情
惯的差异将人与地方置于对立的关系,猎德居民的身份认 感空间”。猎德之所以是猎德,不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符
同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猎德村作为猎德人 号,而是这个文化系统被一群人在情感上所认同。所以,
的家园,在这一层面上却被感知为“他者”的空间: 地方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景观、符号和文本等一套社会文化
那里的都是高档的西餐厅,你以为是我们这些人消费得 系统,更表现在这套系统如何在情感上被感知和认同。猎
起的吗?那里都不是我们这些人去的地方。虽然我们猎德 德的地方性重构方式并不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脱离
人生活还过得去,但我们毕竟以前都是很勤俭节约的……他 了人与地方真实的情感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强调由对一个
们(消费者)那些人很骄傲的,现在还有叫我们乡下佬的,反 地方有高度认同感的人来定义地方性才是最有文化意义
正我很少会去那里看看。 的[29]。因为只有对某一地方情感上认同的人,才能置身于具
——访谈对象 M,麦氏祠堂负责人 体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地方的意义,同时他也生产和维系
这种“他者”空间的感知也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村民并 着一个地方的地方性。
没有在“追忆猎德·猎人坊改造工程”中获得表达自己情 其次,在地方性重构过程中,情感可以被操作、管
感的权利。政府和专家主导的构建的景观可以看作是一种 理,甚至可以服务与商业和政治的目的[54]。在猎德的案例也
被“旅游凝视”驯服的文化表征,并且难以避免对地方文 印证了这一观点。对情感的操纵和利用是实现空间生产甚
化景观的创造性破坏。遗憾的是,政府虽然意识到地方文 至是权力实施的一种隐蔽的方式。在消费空间的生产中,
化和集体记忆的重要意义,但其在操作中却成为了一项理 情感被彻底商业化为一套可供体验和消费的符号,从而沦
想的“工程”,村民的个人情感却被排挤这项工程之外。本 为为城市空间资本积累的工具。猎德的地方性重构打着
地居民在文化表征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表达个人情感 “追忆猎德”的旗号,但最终这种追忆和怀旧还是沦为迎合
的权力,导致这种本真的和选择性的文化表征形式很难让 城市高消费人群的情感和体验的消费需求的工具,而成为
本地居民产生情感响应和文化认同。 一种城市发展的战略。
第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地方的文化和记忆恰恰是 第三,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基于资本营销的地方性与
在这个怀旧和追忆中被无意识地遗忘。确实,当地方文化 基于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的地方性在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下
被彻底符号化为一种可供消费的商品,其真实的价值以及 具有内在的冲突性。猎人坊的地方性重构不但不能让本地
其背后承载的情感意义也不复存在。情感 (怀旧情感) 的 居民产生情感的认同,还破坏了原有的人地关系,导致情
商业化以及空间所展演的文化品位差异破坏了原来紧密的 感的断裂,其实质反映了这两种地方性建构方式的矛盾。
人 地 情 感 联 系 。 Svetlana Boyn 将 怀 旧 情 为 恢 复 性 的 怀 旧 这种矛盾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列斐伏尔 (Lefebvre) 所提出的
(restorative nostalgia) 和反思性 (reflective nostalgia) 的怀 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矛盾:通过剥削空间以谋取资本与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39
2016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 人文地理
空间的使用者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4]。一种是基于资本的 [8] Longhurst R.“Going nuts”: Re-presenting pregnant women[J]. New
积累,一种是基于生活世界的社会需求。这种矛盾也是城 Zealand Geographer, 1997,53(2):34-39.

市空间重构过程中空间权力和权利配置失衡的问题,猎德 [9] Longhurst R. Bodies: Exploring Fluid Boundaries[M]. London:


Routledge, 2001:25-42.
的居民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社
[10]Johnston L. Flexing femininity: Female body- builders refiguring
会需求。这不仅是一个权力结构的问题,还是一个基于人
the body gender[J]. Place and Culture, 1996,3(3):327-340.
类情感需求的伦理问题。这并不是说,猎德村民一旦拥有
[11]David B, Valentine G. Consuming Geographies: You Are Where
更多的表征和参与权利,他们就不会对自己的地方进行资
You Eat[M]. London: Routledge, 1997:1-30.
本营销。但作为对地方拥有深厚情感的社会行动者,他们 [12]Rachel C. 'Looking alright, feeling alright': Emotions, sizing and
至少能在资本利益和情感需求之间进行协商和权衡。相 the geographies of women's experiences of clothing consumption
反,在不平等的权力机构下,地方文化和人类情感更容易 [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4,5(4):583-596.
完全沦为了被剥夺的对象,地方性重构也就变成了“抽象 [13]Thrift N. Intensities of feeling: Towards a spatial politics of affect
空间”的简单复制,继而空间又沦为了一种冰冷的凝视, [J]. Geografiska Annaler, 2004,86(1):57-78.
而不是承载着人类丰富情感的生活世界。这种缺乏情感的 [14]Ahmed S.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M]. London: Routledge,
空间的复制也是当今城市空间同质性和无意义性的症结 2013:125.

所在。 [15]Lim J. Immanent politics: Thinking race and ethnicity through af-
fect and machinism[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10,42(10):
但长期以来,科学和理性主义一直主导着城市空间的
2393.
逻辑秩序,情感常常被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被边缘化。正
[16]Saldanha A. Psychedelic White: Goa Trance and the Viscosity of
如 Kay Anderson 所言,情感关系常常被认为是脱离经济和
Race[M].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7:225.
纯粹私人的事情,并没有充分地纳入公共政策的考虑范
[17]Anderson B. Affect and biopower: Towards a politics of life[J].
围[6]。的确,情感不应成为一个主观的精神问题,而应成为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11,37(1):28-
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的一个维度,成为构建人类生活世界 43.
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以情感重新审视和理解“空间” [18]Barnett C. Political affects in public space: Normative blind- spots
和“地方”的意义,是地理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in non- representational ontologies[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08,33(2):186-200.
[19]朱竑,高权.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与情感地理学研究述评[J].地
注释:
理研究,2015,34(7):1394-1406. [Zhu Hong, Gao Quan. Review on
① Williams(2003)认 为 情 感 消 费 是 晚 现 代 性 的“ 无 意 义 性 ”
"emotional turn" and emotional geographies in recent western geog-
(meaninglessness)危机和人际关系疏远(alienation)的背景下,社会个
raph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34(7):1394-1406.]
体为寻求情感满足或浪漫体验而产生的一种消费形式(例如怀旧餐
[20]Tuan Y F. Space &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 Min-
厅、体验性的休闲产业等),从而实现情感的商业化[40]。
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1-17.
②猎德街道办事处网站:http://liede.thnet.gov.cn/v2010/ldzx/sqxw/
[21]Relph E. 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London: Pion Limited, 1976:
201212/t20121206_57 3510.html。
1-23.
③微博用户 http://weibo.com/u/1829023592。
[22]Auge M. Non-Places: 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
④微博用户 http://weibo.com/u/5236930972
dernity[M]. London: Verso, 1995:77-79.
[23]潘朝阳.大湖地方性的构成——历史向度的地理诠释[J].地理研
参考文献 究报告(台湾),1996,25(1):1-42. [Pan Chaoyang. The formation of
[1] Thomas M, Brey P, Feenberg A. Modernity and Technology[M]. Dahu's placeness: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its history[J].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3:1-21.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6,25(1):1-42.]
[2] Touraine A. Critique of Modernity[M]. Oxford: Blackwell, 1995: [24]Relph E. Rational Landscapes and Humanistic Geography[M].
235-250. New York: Barnes and Noble, 1981:220.
[3] Parr H. Emotional geographies[M]//Cloke P, Grang P, Goodwins M, [25]Coddington K S. Spectral geographies: Haunting and everyday
eds. Introducing Human Geographies. London: Hodder Arnold, state practices in colonial and present-day Alaska[J]. Social & Cul-
2005:472-484. tural Geography, 2011,12(7):743-756.
[4]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Blackwell, 1994: [26]Reid B. Trellising the girders: Poetry and the imagining of place in
1-25. Northern Ireland[J].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2008,9(5):519 -
[5] Williams S J. Emotion and Social Theory: Corporeal Reflections on 533.
the (Ir)Rational[M]. London: Sage, 2001:1-28. [27]Cresswell T.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M]. London: Socio Pub-
[6] Anderson K, Smith S J. Emotional geographies[J]. Transactions of lishing Co, 2006:1-25.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01,26(1):7-10. [28]Amanda K, John J.“Too strong to ever not be there”: Place names
[7] Davidson J, Bondi L, Smith M. Introduction: geography's“emotion- and emotional geographies[J].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2009,
al turn”[M]//Davidson J, Bondi L, Smith M, eds. Emotional Geogra- 10(1):77 -94.
phy.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5:1-16. [29]唐顺英,周尚意.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作用——对近年文

40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高权,钱俊希:
“情感转向”视角下地方性重构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J].地理科学, 2011,31(10): [43]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


1159- 1165. [Tang Shunying, Zhou Shangyi. Role of text in place- 学,2002(1):168- 179. [Li Peilin. Tremendous changes: the end of
ness construction: Analysis on core literature of cultural geography villages: A study of villages in centre of Guangzhou City[J]. Chi-
in recent years[J]. Scientia Geographyica Sinica, 2011,31(10):77- nese Social Science, 2002(1):168-179.]
94.] [44]Denzin N K, Lincoln Y S, 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30]周尚意,杨鸿雁,孔翔.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 Research[M]. London: Sage, 2001:1-44.
析——以 798 和 M50 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 [45]Burgess J, Gold J. On the significance of valued environments[J].
例[J].地理研究,2011,30(9):1566-1576. [Zhou Shangyi, Yang Hong- Valued Environments, 1982,5(1):1-9.
yan, Kong Xiang. The structuralistic and humanistic mechanism of [46]Katy B. Telling tales: Nostalgia,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an ex-min-
placeness: A case study of 798 and M50 art districts[J]. Geographi- ing village[M]//Smith M, Davidson J, Cameron L, et al., eds. Emo-
cal Research, 2011,30(9):77-94.] tion, Place and Culture.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9:
[31]Escobar A. Culture sits in places: Reflections on globalism and sub- 187-205.
altern strategies of globalization[J]. Political Geography, 2001,20 [47]Michael P, Emily K. The modalities of nostalgia[J]. Current Sociol-
(2):139-174. ogy, 2006,54(6): 919-941.
[32]钱俊希,钱丽芸,朱竑.“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48]Jackson P. Maps of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
[J]. 人 文 地 理,2011,26(6):40- 44. [Qian Junxi, Qian Liyun, Zhu phy[M]. London: Psychology Press, 1989:1-20.
Hong. A global sense of plac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 case [49]Escobar A. Culture sits in places: Reflections on globalism and sub-
study of Guangzhou[J]. Human Geography, 2011,26(6):40-44.] altern strategies of globalization[J]. Political Geography, 2001,20
[33]Harvey 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M]. Oxford: Brasil (2):139-174.
Blackwell, 1989:225. [50]周尚意,吴莉萍,苑伟超.景观表征权力与地方文化演替的关系
[34]Fainstein S, Judd D. The Tourist City[M]. Cornell: Yale University ——以北京前门一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为例[J].人文地理,
Press, 1999:120-125.
2010,25(5):1-5. [Zhou Shangyi, Wu Liping, Yuan Weichao. The re-
[35]Urry J. The Tourist Gaze[M]. London: Sage, 1990:1-20.
lation of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power and local culture succes-
[36]Urry J. Consuming Place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ion: A case study of landscape changing in an old commarcial dis-
1995:1-25.
trict of Beijing[J]. Human Geography, 2010,25(5):1-5.]
[37]Rakic T, Donna C. Rethinking the consumption of place[J]. Annals
[51]Mitchell D. The lure of the local: Landscape studies at the end of a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39(3):1612-1633.
troubled centur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1,25(2):269-
[38]张京祥,邓化媛.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
281.
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1):43-47.
[52]包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金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Zhang Jingxiang, Deng Huayuan. On the forming of consumer
2000:6-11. [Baudrillard J. Consumer Society[M]. Liu Chengfu, Jin
space in modern urban & cultural areas: An analysis from the per-
Chigang, trans.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6-11.]
spective of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J]. Urban Planning Interna-
[53]Eco U. Faith in Fakes: Travels in Hyper-reality[M]. New York: Ran-
tional, 2009,24(1):1612-1633.]
dom House, 1986:1-20.
[39]Maurizio M.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ces: The emotional capital of
[54]Slater D. Cultures of consumption[M]//Anderson K, Domosh M,
Tianjin's Italian concession[J]. Emotion, Space and Society, 2010,3
Pile S, et al.(eds). Handbook of Cultur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1):62-70.
Publications Ltd, 2003:147-163.
[40]Boden S, Williams S J. Consumption and emotion: The romantic
[55]Bourdies P.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ethic revisited[J]. Sociology, 2002,36(3):493-512.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1-15.
[41]Chen 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s in market oriented Chinese
[56]Boyn S. The Future of Nostalgia[M]. New York: Basic Books,
cities: Place for localities or symbol of culture?[J]. Habitat Interna-
2001:49.
tional, 2011,35(2):410-418.
[57]Mestroviç G. Post Emotional Society[M]. London: Sage, 1997:1-28.
[42]Chang T C, Huang S. Recreating place, replacing memory: Cre-
ative destruction at the Singapore River[J]. Asia Pacific Viewpoint,
2005,46(3):267-280. 责任编辑:赵永宏

HUMAN GEOGRAPHY Vol.31


Vol.31.. No.4
No.4 2016
2016//8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