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论文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艺术创作

当诗人叶芝前往都柏林寻找乔伊斯时,乔伊斯如此对他说:“我从未尊重过你,因为你我
都会被遗忘。”
吕楠在 1989 年到 1990 年,两年时间拍摄了《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这是
他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而后续的《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
的日常生活》则是分别经历了五年和八年的淬炼。这三部曲以完整而宏大史诗般的规模,
借形为意,用瞬间描述当今世代人的“精神现状”,祈祷着“人类伟大精神复归”的期望。
“三部曲”曾在 2005 年的平遥摄影节上短暂露面,之后直到 2008 年,才通过广州美术馆
正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吕楠特立独行的作风,以及他叫人过目难忘的影像风格,让吕楠成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
的摄影家”。 而他也用苦行僧的生活进行着自己的创作,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每天工作十
四个小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选片上,在一个场景会拍四五个胶卷,多时会是四十卷,而
微差就在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一遍一遍的挑选、编辑、排列。不参加影展,不接受采访,
不让人拍照,也是最早也是唯一被传奇的“马格南图片社”选中的中国通讯员,是唯一登
上过美国《光圈》杂志的中国当代摄影家。
而此篇希望借《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这部吕楠最先出版的摄影集,管窥
一斑探索其影像特质及哲学思想。
在最初的创作中吕楠也经历了系列上下而求索的阶段,在放弃了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原理
他选择了用更加原始的手段来接近艺术的本质,不断的拍摄。是因为有对于精神病这题材
的敏锐预感,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人文关怀,是因为有人告诉吕楠,齐齐哈尔有一个精神
病院,就这么点信息,他就带着两千块钱去了,仅仅是在路上。
假如整理吕楠 1989 年以后的作品将会发现他几乎没有单张的摄影作品出现,大部分都是
成组的形式提供在观者面前。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之下,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呈
现在观者面前的大多数都是单张的摄影作品,显然这种“整体化”的形式是很吃力不讨好
的。对此吕楠则是呈如此的态度,“苏珊·桑塔格在摄影论里说在一个摄影展览上,题材与
题材之间留下的是巨大的鸿沟。”“艺术是以整体向世界说话的”,吕楠希望自己能够填
补这道鸿沟,犹女娲补天裂的决心,实现完整化的个人表达。甚至是这部《被遗忘的人》
拍摄构思的缘起,也是因为吕楠观看了玛丽·艾莲·马克拍摄了一家医院的 81 号病房。德巴
东拍了意大利的十家医院。他想全面了解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希望拍摄的精神病生存状
况是一个结实的整体。从而他的这个系列作品分成了三个部分,不仅是医院,家庭还有流
浪,形成一个精神病人的各种生存状况。
艺术主体
同时精神病患者在当今时代的存在,是在过去每个村子必然有的街头流浪的疯子,是《天
才在左疯子在右》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猎奇化的想象,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因为艺术而带着
癫狂的特性,精神病患者这一群体都处于失语的状态之下,在他人的浪漫化想象中成为标
杆,忽视了精神病在其身上所带来的苦楚。
而吕楠则是甚至可以被称为冷漠的方式,记录下属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像是张父亲
和奶奶坐在石头房前的照片,而身后石头屋唯一的小口伸出支手,那是发病的儿子。在影
集的左下角只有短短一行“陶世茂,22 岁,他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寒假时回家时首
次发病,杀死母亲,打伤父亲。极度恐惧的家人便把他关进石头房子里,每天为他送饭的
是最疼爱他的 85 岁奶奶。”所以正如吕楠,每日阅读的乔伊斯对待叶芝般,他也如此的对
待精神病患者,在终将遗忘的未来中追寻永恒。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述,人类作为物
种最高级别的体现,其行为及其意识都不应该被割裂开来,他们任何行为都应该被记住。
就像黛安·阿布斯镜头下的美国最"隐蔽"的一群底层人民的样子,这些人不仅有长相怪异
的唐氏综合征患者,马戏团中的天生残疾表演者,还有在法律边缘徘徊的嬉皮士们,这些
人有着自己的生存结构和生活状态。人类往往以污名作为正常与异常的分界线,将具有特
殊的身体特征或是身份特征的人推向边缘,从而逐渐被主流社会所遗忘。这些不被重视的
人群将因为摄影、社会环境的日渐成熟而逐渐成为社会记忆中的记忆点。
与此同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