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和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氣候和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

壹、議題與動機
作為一名環工系的學生,第一眼看到這標題就挺有興趣的,氣候和自然生
態環境的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要議題之一,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降雨模
式的變化以及森林退化等現象的加劇,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
的影響,隨著氣候變暖,高溫環境可能改變寄生蟲與宿主的生長和繁殖速度,
也可能會改變寄生蟲傳播的範圍;降雨模式的變化可能對水生寄生蟲的生態環
境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相應的寄生蟲疾病的傳播;森林退化也與寄生蟲的宿主
有關聯,例如蚊子繁殖地減少或媒介動物數量減少等。

貳、氣溫對於寄生蟲生命週期的影響
透過潮間帶吸蟲從第一中間宿主螺牛到第二中間寄主端足類動物的實驗結
果可以發現,在低溫(<20°C)下,雖然端足類動物存活率不受影響,但因為低
溫傳播量較低;在中等溫度(20 至 25°C)下,雖然溫度上升直接增加了端足類
動物的死亡率,但潮間帶吸蟲傳播階段的感染力達到最佳水平,加速了寄生蟲
在端足類動物內的發育;在高溫(≥30°C)下,潮間帶吸蟲數量減少、感染力降
低,且溫度上升引起的端足類動物死亡率最為顯著,寄生蟲的傳播量減少。研
究顯示溫度強烈地但有所不同地影響著傳播過程的各個步驟,也因此在某些緯
度、海拔較高本來較為寒冷不適合寄生蟲傳播的環境可能因為氣候變暖而變的
適合傳播,但也會因為一些緯度較低、海拔較低本來就較暖和的地方因為變太
熱而不太適合寄生蟲傳播與生存,所以在傳播的範圍會發現在兩者間的傳播量
差值大略的抵銷而沒有擴大或縮小,但是也會因為較溫和且適合寄生蟲的環境
位置變動,而使得傳播的範圍有所改變。

參、降雨模式變化對寄生蟲疾病的影響
降雨模式的變化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隨著氣候變暖,
我們可以觀察到洪水和乾旱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增加,也因為寄生蟲與季節性
變化有很大的關係,而降雨是季節性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這些變化對水生寄
生蟲的生態環境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了相應的寄生蟲疾病的傳播,從
野生有蹄類葛氏瞪羚中的蠕蟲感染的研究中了解,寄生蟲如何受到季節性降雨
變化的影響,降雨的變化可以通過改變資源的數量和品質來影響宿主的免疫功
能,研究中發現降雨量與蠕蟲寄生蟲的數量和存在呈負相關,與降低降雨量和
相應的食物資源減少可能會導致免疫功能逐漸下降有關,但也有一些研究表示
降雨量與寄生蟲數量呈正相關,因為降雨量太少反而會抑制寄生蟲本身生長,
增加降雨量反而增加宿主暴露在寄生蟲環境中的機會,雖然降雨量多寡對於宿
主和寄生蟲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相關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降雨量會是影響寄
生蟲感染宿主的一個重要因素。

肆、海平面上升與寄生蟲流行率的關係
在環境變化的討論中,海平面上升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在中國珠江三
角洲現代海平面上升的前 300 年期間,河口雙殼綱貝類的吸蟲流行率顯著升
高,溫度和鹽度是造成海平面與寄生蟲疾病流行率呈正相關的種因素,由於海
平面升高造成潮間帶鹽度及溫度也跟著升高,再加上鹽度與宿主和吸蟲本身數
量呈現正相關,例如溼地因為海平面上升遭到海水入侵,高鹽度使的原來生活
在此一些物種無法適應,但普遍被認為耐鹽性高的海洋內寄生蟲,反而受益於
這種變化,以及升高的溫度提高了寄生蟲的繁殖能力和傳染性,綜上所述,海
平面上升驅動的環境改變確實可能增加吸蟲流行率,因此時時的監測與提前預
防就尤為重要,以防止海平面上升導致寄生蟲的爆發。

伍、森林退化與寄生蟲疾病爆發的關聯
在人類社會的蓬勃發展下,人口壓力與資源的需求,導致大量森林遭到砍
筏以做為開發使用,過度的開發造成森林退化,森林退化是地球暖化的重要原
因,也是影響寄生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以瘧疾為例,很多地方都因為森林的
破壞與森林退化造成瘧疾的傳染形勢惡化,但每個地方的造成這樣的過程都有
些微的差異,早在 20 世紀初馬來半島紅樹林就遭到破壞,紅樹林木被砍伐用於
製作木炭和礦井支撐木,本來的鹹淡水帶相對不易發生瘧疾,但暴露在陽光下
的鹹淡水有利於瘧蚊得孳生,導致瘧疾爆發;在巴西隨著森林的砍伐,地面少
了樹根抓住,侵蝕情況增加,洪水退去時留下的淺水池塘、道路或定居點建設
後的挖土坑、伐木後的侵蝕土地以及排水溝和露天礦坑成為了瘧蚊繁殖的場
所,導致亞馬遜地區的瘧疾病例增加,其實不只有瘧疾還有利什曼病、疥癬、
恙蟲病和血吸蟲病等…都與森林退化有關,這些病症的病例模式直接或間接受
到熱帶天然森林喪失的影響,有時可能因為森林退化而消除了疾病的傳播路徑
(例如肯尼亞的蚊媒傳播的蠕蟲病),但有時也是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疾病爆發,
儘管未來可能無法阻止森林的繼續開發,但在開發前應謹慎的評估,以防止對
於當地居民與環境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

陸、結論與心得
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的重
要性和現實要面對的挑戰,氣候變化對寄生蟲生命週期、傳播範圍和疫情爆發
都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控制氣候變化對寄生蟲病的防治至關重要,
為了減緩寄生蟲病流行的風險,我們應該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努力,
保護森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資源等措施都對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起著
重要作用,同時加強寄生蟲病的監測和預測,以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對寄生蟲
病流行的影響,將有助於提前採取措施,控制和預防疫情的爆發。

參考文獻
Alyssa-Lois M. Gehman, Richard J. Hall, and James E.
Host and parasite thermal ecology jointly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epidemic dynamics.
DOI: 10.1073/pnas.1705067115

A. Studer1, D. W. Thieltges, R. Poulin.


Parasites and global warming: net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n intertidal host–
parasite system
DOI:10.3354/meps08742

Caroline L. Shearer , Vanessa O. Ezenwa.


Rainfall as a driver of seasonality in parasitism. Caroline L. Shearer a, Vanessa O.
Ezenwa
DOI: 10.1016/j.ijppaw.2020.04.004

J. F. Walsh, D. H. Molyneux and M. H. Birley,


Deforestation: effects on vector-borne disease.
DOI: 10.1017/S0031182000086121

John Warren Huntley, Daniele Scarponi


Parasitism and host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a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Holocene record of th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bivalve Chamelea gallina,
northern Italy
DOI: 10.1371/journal.pone.0247790

A. Studer, R. Poulin
Effects of salinity on an intertidal host–parasite system: Is the parasite more sensitive
than its host?
DOI: 10.1016/j.jembe.2011.11.0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