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Vol1Aug

第 27 卷第 4 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7 ,No14


2007 年 8 月 JOURNAL OF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12007

试析晏殊 、
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周建梅
( 苏州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晏殊和欧阳修抒怀词中多次出现“花”、
“酒”、
“歌”、
“乐”的意象 , 以这些中心意象为切口 , 可以解读出
其抒怀词中的“丧失”
情结以及词人排遣丧失之痛的方法 : 在“酒乡”
中忘却 ,在“歌乐”中重扬生命情致 。另外 ,晏殊
还持有圆融的哲学观照眼光 ,可以不假它求地直接化解“丧失”
悲感 。
关键词 : 晏殊 ; 欧阳修 ; 抒怀词 ; 中心意象 ; 丧失
中图分类号 :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237 (2007) 04 - 0038 - 05

  在历代词论中 ,晏殊 、
欧阳修常被相提并论 “独
, 介入也很有限 “
, 粉蕊丹青描不得 。金针线线功难
文忠与元献 ,学之既至 ,为之亦勤 ,翔双鹄于交衢 ,驰 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 。风淅淅 。船头触散双溪鸟勒鸟 。
二龙于天路”( 冯煦《蒿庵论词》) [1 ] ( P3585) 、
“美成词多作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
态 ,故不是大家气象 ,若同叔 、
永叔虽不作态 ,而一笑 惜 。秋气逼 。盘中已见新荷的 。
”( 欧阳修《渔家傲》
)亦
[1 ] ( P4273)
百媚生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 、
“晏元献公 、
欧 无法从中寻绎出作者欧阳修的主体情感 。因此欲解
阳文忠公 ,风流蕴藉 ,一时莫及 ,而温润秀洁 ,亦无其 读两位词人的真实情感世界 , 关注的目光无疑应转
[1 ] ( P83)
比”( 王灼《碧鸡漫志》
) 如以上引文之类的众多词 向抒怀词这一类别 。纵观其抒怀词 , 挥之不去的印
论都将晏殊与欧阳修并列而赞 ,赞语虽各有不同 ,但 象是“花间一壶酒 , 歌乐送流光”的画面反复叠现 ,
罕有从词人主体情感世界入手者 。本文将以此角度 “花”“
、酒”“
、歌”“
、乐”
的意象层出不穷 ,这一现象值
为契入点 ,来辨味宋初这两朵词坛报春花的同中之 得论者深味之 。
异。 “把 酒 花 前 欲 问 君 。 ……任 是 好 花 须 落 去 。
……暗想浮生何时好 。唯有 。清歌一曲倒金尊”( 欧
一 阳修《定风波》) 、
“对酒追欢莫负春 。 ……残花飞絮两
纷纷 。粉面丽姝歌窈窕 。清妙 。尊前信任醉醺醺”
按题材 ,晏殊之《珠玉词》
大体可分为两类 : 艳情 ( 欧阳修《定风波》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
词和抒怀词 , 欧阳修之《六一词》可归为三类 : 艳情 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晏殊《浣溪沙》
)、“荷花落尽红
词、
抒怀词和写景词 。宋初艳情词基本上是以“他 英 。 ……美酒一杯新熟 , 高歌数阕堪听 。不向尊前
者”
眼光言说女性世界的“无我之词”“玉碗冰寒滴
, 同一醉 ,可奈光阴似水声”( 晏殊《破阵子》
) 。以管窥
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享单 豹 ,词集中随意拈出的这几首词已足以见出两位词
欲迎眉际月 , 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
” 人抒怀词之大略了 : 落花 、
残花满地 ,艳歌清曲绕耳 ,
) 描摹了女子的外貌妆容和闺中情怀 ,
(晏殊《破阵子》 拂拂酒气扑面 。抒怀词中“花”
意象多以“残花”“
、落
却不见作者本人的身影 。写景词中创作主体的情感 花”
的形态出现 “春秋代序
, ,阴阳惨舒 ,物色之动 ,心

收稿日期 :2007 - 01 - 17 ;   修回日期 :2007 - 04 - 10


作者简介 : 周建梅 (1976 - ) ,女 ,江苏东台人 ,苏州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唐宋词 。
 第 4 期          周建梅 : 试析晏殊 、
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39

[11 ] ( P103)
亦摇焉”( 刘勰《文心雕龙・ ) [2 ] ,词人由季节交替的
物色》 安等负面情绪 ,西哲常用“丧失”一词指称之 。
典型标志物“残花”、
“落花”联想到“红颜能得几时 本文将借用此语来描述晏殊 、
欧阳修抒怀词中“落
新”,从而产生了“可奈光阴似水声”的怅惘 。那么 , 花”
意象这一能指符号的深层所指 : 词人政治理想实
晏殊 、
欧阳修抒怀词中“落花”这一能指符号背后的 现可能性的丧失 。
深层所指究竟是什么 ? 生命主体在遭逢丧失情境时会有两种选择 : 其
有宋一代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 寒门才俊 一 ,浸淫在丧失悲境中无以自拔 , 走上“哀莫大于心
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进入政治中枢 , 获取在 死”
的不归路 “在同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的交往
,
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参政权 , 皇帝公开言论道 “
: 天 之中 ,个体会遭受到挫折 、
失败 、
屈辱 ,甚至是人身攻
下广大 ,卿等与朕共理 ,当各竭公忠 ,以副任用 。
”( 李 击等情境 ,某种经历也许就会毁损个体的自我价值
[12 ] ( P269)
) [3 ] 君主们对这些入帝王毂中的大
筹《续资治通鉴长编》 观 ,甚至人生之目的” 。其二 , 努力排遣丧失
臣们很是优待 “一登仕版
, , 迁转如流”、
“官秩既进 , 之痛 ,进行自我整合 , 在新的起点上重建心理平衡 ,
俸亦随之”《
(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恩逮于百官者唯恐 “事实上 ,弗洛伊德在其后期著作中认为人的自我的
) [4 ] 。士人阶层
其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 一个基本倾向 ,就是调和 、
综合和统一困扰着个人存
[10 ] ( P57)
皆被激扬出强烈的淑世情怀 , 入仕初他们无不抱有 在的种种矛盾冲突和二元对立” 。那么 , 晏殊
宏伟的经世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
, , 后天下之乐而 与欧阳修在面临丧失情境时会采取何种人生姿态
乐”,是其锐身自任心声之真实吐露 , 钱穆先生说 : 呢?
“宋朝的时代 ,在太平景况下 ,一天一天的严重 ,而一
种自 觉 的 精 神 , 亦 终 于 在 士 大 夫 社 会 中 渐 渐 萌 二
[5 ] ( P558)
出。
” 文献中对晏殊和欧阳修的勤政姿态亦多
有记载 : 晏殊“由王官宫臣 ,卒登宰相 ,凡所以辅道圣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两位词人的性格分析入
德 ,忧勤国家 ,有旧有劳 , 自始至卒 , 五十余年”( 欧阳 手 “公
, 为 人 刚 简 , 遇 人 必 以 诚 ”( 欧 阳 修《晏 公 神 道
修《晏公神道碑》
) [6 ] 、
欧阳修“孤忠一许国 , 家事岂复 碑》
) [6 ] “
、晏同叔赋性刚峻”《 ) [13 ] 、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恤”( 欧阳修《班班林间鸠寄内》
) [7 ]
。可他们的从政之树 “殊性刚简 ,文章典丽 ,应用不穷”《
( 宋史・晏殊传》) [8 ] 、
并没能如愿地结出累累硕果 ,晏殊作为辅弼大臣 ,史 “公为人刚正 , 质直闳廓 , 未尝屑屑于事”( 吴充《欧阳
载政绩只有一条 “
: 陕西方用兵 ,殊请罢内臣监兵 ,不 ) [14 ] 、
公行状》 “先 公 为 人 天 性 刚 劲”( 欧 阳 发《先 公 事
以陈图授诸将 , 使得应敌为攻守 ; 及募弓箭手教之 , ) [15 ] “
迹》 、公性至刚 , 而与物有情”( 罗泌《欧阳文忠公近
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凡他司之领财利 体乐府跋》) [16 ] 。以上引文反复申述晏殊和欧阳修性
者 ,悉罢还度支 。
”《( 宋史 ・晏殊传》
) [8 ]
欧阳修被贬外 格中共有的质素“刚”, 他们在政坛的一些做法也可
任 ,在多年游宦途中蹉跎了青春 ,也没能在青史主页 予以证明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载“
: 张耆镇
[17 ]
上留下多少可资记载的功迹 。 河阳 ,太后召耆为枢密史 。
” 当时很多人对张耆深
残花是“一个唤起人时间记忆的象征物 ……展 不以为然 ,但迫于太后的势力都不敢提出异议 ,晏殊
[9 ] ( P132 - 133)
现了人与时间的极度紧张关系 。
” 落花 、
残 并未效法他人依违取容 ,而是以“才不称 ,无勋劳”

花勾起了词人青春盛年已过却志业无成的伤痛 “菊
, 由反对太后的这一举措 , 触怒了太后 , 于天圣五年
花残 ,梨叶堕 。可惜良辰虚过”( 晏殊《更漏子》
)“、如此 ( 1027) 被罢枢密副使 。欧阳修亦与晏殊一样非明哲
春来春又去 , 白了人头”( 欧阳修《浪淘沙》
) “
, 白了人 保身的唯喏之辈 , 而是坚持立身原则的正直君子 ,
头”
的同时也空白了生命画卷 ,词人怎能不在落红中 “天资刚劲 ,见义勇为 , 虽机井在前 , 触发之不顾 , 放
心悸 ,在“光阴似水”
声中长叹 “日月逝于上
, ,体貌衰 逐流 离 , 至 于 再 三 , 志 气 自 若 也 。
”《( 宋 史 ・欧 阳 修
于下 ,忽然与万物迁化 , 斯志士之大痛也”《
( 典论・论 ) [18 ]
传》
文》
) 。目睹着花树飘红飞雪 , 词人心头的时间意识 性格中“刚”
的质素可以使生命主体卓然挺立于
凸显得尤为强烈 “没有内在的不安
, , 时间并不真正 困境中悲而不颓 ,故“残红满地”时晏殊和欧阳修并
存在 ; 时间对完全没有焦 虑 的 动 物 是 根 本 不 存 在 没有哀伤无已地顾影自怜 ,而是努力进行心理突围 ,
[10 ] ( P118)
的” “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 , 倘若不存在‘障碍 重建自我的稳定结构 。且看《御选唐宋文醇》
对欧阳
物’( 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就是不存在挫折) ,肉体 修《醉翁亭记》
的一段评价 “
: 修之在滁 , 乃蒙被垢污
感官的愉快活动也就是一种无运动无变化因而也就 而遭谪贬 ,常人之所不能堪 ,而君子亦不能无动于心
[10 ] ( P104)
不处于时间之中的活动” 。可见 , 时间意识实 者 ,乃其于文 , 萧然自远 , 如此 , 是其深造自得之功 ,
[19 ]
质上对应着生命中的挫折遭遇和因之而来的焦灼不 发于心声而不可强者也 。
” 不能无动于心故有对
40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7 ( 第 27 卷)

残花含泪的观照和体认 “深造自得之功”
, 指生命主 欲与君归去来 , 千愁万恨付一 不
皿。”( 罗大经《鹤林玉
体面临丧失情境时超脱于挫折困厄的心理势能 。晁 露》
)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自号“醉翁”, 醉翁醉中喃喃
公武《郡斋读书志》
卷十九中说晏殊“性刚毅 ,幼孤笃 自语道 “
: 醉中遣万物 , 岂复记吾年 。
”《( 欧阳修集・外
学 ,为 文 温 纯 应 用 , 尤 长 于 诗 , 抒 情 寓 物 , 辞 多 旷 集》
卷三《题滁州醉翁亭》
) 从这些关于酒之功能的表述
[20 ]
达。
” 可见晏殊亦具自我排解之力 , 否则何来的旷 中可知 “醉翁之意”
, 并不在“酒”, 而在“忘”也“
, 忘
达之辞 。那么晏殊和欧阳修进行心理突围时会采取 忧”“
、忘世”“
、忘我”“忘”
, 中卸却情累 “忘”
, 后轻装
何种方法呢 ? 且来看几则关于他们公余生活的记 上阵 ,人生之旅方能有兴致地继续下去 , 晏殊以“长
载 “晏元献喜宾客
: , 未尝一日不宴饮 , 盘馔毕不预 似春”
一语形容 ( 晏殊《更漏子》
) 此混沌无差别之忘境 。
办 ,客至施营之 。苏丞相颂尝在公幕 ,见每有佳客必 既然“酒”
被国人赋予了这样的功能指向 , 处于困境
留 ,但人设一空案一杯 。既命酒 , 果实蔬茹渐至 , 亦 时国人怎能不倾心于酒呢 “牢落中得一醉之适
, ,非
[21 ] ( P292)
必以歌乐相佐 ,谈笑杂至 。
” “欧阳永叔中岁居 小补也 。
”( 苏轼《与程秀才三首》《苏轼文集》
, 卷五十五)
颍日 , 自以集古一千卷 , 藏书一万卷 , 琴一张 , 棋一 “暗想浮生何时好 。唯有 。清歌一曲倒金尊 。

局 ,酒 一 壶 , 公 以 一 翁 老 于 五 物 间 , 称 六 一 居 ) 其中提到了另两个中心意象“歌”、
(欧阳修《定风波》
[1 ] ( P976)
士。
” 宋祁在《上陈州晏尚书》中说 “
: 比毕从事 “乐”,古人对“歌”
“乐”之功用亦多有陈述 “
: 道思作
至 ,具道执事因视政余景 ,必置酒极欢 ,图书在前 ,箫 颂 ,聊以自救兮”( 楚辞《抽思》
)、“其能听之以耳 , 应之
笳参左 ,剧谈虚疑误往 , 遒句暮传”、
《避暑录话》载 以手 ,取其和者 ,道其堙郁 ,写其忧思”( 欧阳修《送杨置
“公 ( 欧阳修) 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 ,遣人走邵伯取 序》
)“、乐也者 ,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 韩愈《送孟东野
荷花千余朵 ,插百许盆 ,与客相间 ,遇酒行 ,即遣妓取 序》
) ,明其可以消烦解虑 、
涤除忧患也 “
; 五音会 , 故
一花传客 ,次摘其叶尽处以饮酒 , 往往侵夜 , 载月而 欢放而欲惬”( 嵇康《声无哀乐论》
)、“吹长笛兮弹五弦 ,
[21 ] ( P376)
归”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提取出几个关键词 : 高歌凌云乐余年”( 石崇《思归叹》
) 证其能愉悦情志 、

“酒”“
、歌”“
、乐”,与抒怀词的中心意象大体一致 ,可 情快心也 。故私生活领域里晏殊 、
欧阳修“酒筵歌席
见“词如其人”,抒怀词是生命样态的真实记录 : 落红 莫辞频”( 晏 殊《浣 溪 沙》
) , 饮 酒 的 同 时 相 伴 有“歌”
飞舞时词人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时光飞逝
, , 青春 “乐”“醉乡人”
, 在“忘”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更快地推
凋零 ,志意无成 ,生命空耗也”,但这声叹息很快便淹 开生命苦痛和更好地养护心境的效果 “酒”
, 、
“歌”、
没在引杯推盏的欢笑声 、
轻歌曼舞声和丝竹管乐声 “乐”
之功能叠加使得生命主体被社会政治生活撕裂
中了 。词人的主体情感世界亦可从中推断而出 : 从 了的伤口得以快速弥合 ,因生命丧失残损了的 、
呈碎
政时殚精竭虑 ,力求在政治领域内尽展事功梦想 ,可 片状态的自我得以重新整合为和谐的一体 。
词人政治理想的实现被无情地阻断 , 从而招致丧失
之痛 ,性格中“刚”的一面努力将自我从丧失情境中 三
抽拔而出 ,在“酒乡”
中忘却 ,在“歌声乐海”
中重拾生
命情致 。叶嘉莹先生对欧阳修词作中的主体精神亦 在丧失情境中晏殊除了与欧阳修有着相同的排
有过精辟阐发 “赏玩之意兴使其词有豪放之气
, ,而 遣方法外 ,从抒怀词中我们还可解读出晏殊对待生
悲慨之感情则使其词中有沉着之致”、
“这两种相反 命的独特观照眼光 , 词人籍此超越眼光无所假借地
相成之力量 ,不仅是形成欧词之特殊内格的一项重 直接化解丧失苦痛 。
要原因 ,而且也是支持他在人生之途中 ,虽历经挫折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
贬斥 , 而 仍 能 自 我 排 遣 慰 藉 的 一 种 精 神 力 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 落花风雨更伤
[22 ] ( P65 - 66) [23 ] ( P62)
量。
” 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
在中国士子的文化记忆中“酒”
是有着深长意味 “有限身”
无法完成一己之志愿 , 风雨摧落的残
的符号 ,大英雄曹操在“忧从中来”的时候 , 吟出了 红不也是伤怀者心头滴落的点点鲜血吗 ? 面对着志
“何以忘忧 ,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 。魏晋名士刘 业无成的苦痛 , 何以处之 ? 词中晏殊给出了他的独
伶如此形容饮酒之趣 “
: 无思无虑 ,其乐陶陶 ,兀然而 特思维策略 “
: 不如怜取眼前人”。俞陛云在《唐五代
醉 ,忄兄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 , 熟视不见泰山 两宋词选释》中解释道 “
: 结句言伤春念远 , 只恼人
之形 。
”( 刘伶《酒德颂》
) 宋人对酒之佳境也深有会心 : 怀 ,而眼前之人 ,岂能常聚 ,与其落月停云 ,他日徒劳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 齐得丧 , 忘祸福 , 混贵贱 , 等贤 相忆 ,不若怜取眼前 ,乐其晨夕 ,勿追悔蹉跎 ,串足第
[24 ] ( P149)
愚 ,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 苏轼《韩魏公醉白堂记》
) , 三句‘歌席莫辞’
之意也 。

杨诚斋诗云 “
: 华胥别是一天地 ,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 “眼前人”
一语在词中可宽泛地理解为当下情境
 第 4 期          周建梅 : 试析晏殊 、
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41

中的一切人 、
事、物 “不如怜取眼前人”
, 这句话实隐 提供了精神从“无可奈何”
之忧伤情绪中解脱的一条
含着“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的佛学观念 《华严经》
, 卷 新径 。
“似曾相识”这四个字大可寻味 , 归来之燕可
九对此佛学观念有着详细阐释 “
: 知一世界即是无量 能确实是去年翩翩于园中的那只 , 春天又回归旧巢
无边世界 ,知无量无边世界即是一世界 ,知无量无边 了 ,也有可能是新来的造访者 ,因为它也属于燕这个
世界入一世界 ,知一世界入无量无边世界 ……无量 物种 ,有着共同的类本质 ,与去年翻飞于小园中的那
劫即是一念 ,知一念即是无量劫 , 知一切劫入无劫 , 只形貌相似 ,从而使观者产生“似曾相识”之感 。但
[25 ]
知无劫入一切劫 。
” 依据此词作出的这一推断并 不管是何种情况 “旧燕”
, “新燕”
并无实质性区别 ,因
非空穴来风 ,从晏殊的一些诗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晏 此当这只“似曾相识”之燕飞入词人视线中时 , 词人
殊对佛教禅理素有濡染 “何妨静习闲中趣
, , 欲问林 于小园中徘徊着 、
思索着 , 对造物的喻意似有所领
僧结净缘”( 晏殊《正月十八夜》
) [26 ]

“海峤黄金刹 , 安禅 悟 ,亦为处于丧失情境中的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思
不记秋 , 来赝臣幸诏 , 归泛越人舟 。达性融三界 , 随 维策略 : 倘若具圆融观照眼光 ,把生命个体看作人类
缘极四流 ,还持双股锡 , 拂藓坐岩幽”( 晏殊《送僧归护 无限延续的链条上的一环 , 未完成人生使命的一己
国诗》
) 。 《因果禅院佛殿记》
[27 ]
《 第十册) 一文更
( 全宋文》 之小我纵然会随着时间之流远远漂走 , 但这根链条
是表明了晏殊对佛理的确深有会心 。这与宋代三教 却可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 小我之后还会有数不
融通合一的时代风尚有关 , 宋朝多数士人都有佛禅 清的“似曾相识”之我归来 , 实现“已去之我”未竟的
雅好 ,纷纷以居士自称 。因此在化解生命情累时 ,词 事业 “彼我”
, 亦“此我”
也 ,那又何须为一己的丧失而
人将佛教“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的观念加以活用 ,采 伤怀呢 ?
取了“不如怜取眼前人”
的思维策略 。时间链条上过 “勘破 人 的 主 位 , 便 进 入 时 间 与 空 间 的 逍 遥 。
[28 ] ( P222)
去、
现在 、
未来之三维 , 人所能掌控并有所作为的只 ‘逍遥游’, 即‘自然人’的无时间存在状况 。

有现在 ,也就是“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的佛学观念之 如果取消了自我的主位 , 认识到“吾身非吾有也”,
“一”,也即词中所说的“眼前人”。人生其实就是由 “大化之委形也”《
( 列子・
天瑞篇》
) ,也就能取消我与他
无数的当下之“一”所组成 , 如能用所有的心力与精 人的区别对待 ,从而就能进入无时空的逍遥之境 ,摆
力去占取眉睫前的当下 ,将此刻活到极至 ,倾心瞬时 脱时间意识的追逼和围剿 ,所有因小我生命 、
时间意
的生命享受 ,不去反刍已遭遇丧失之揪心痛苦 ,亦不 识而来的烦恼顷刻间皆会消散殆尽 。这首词的精神
去先行进入未来预取担忧 , 为将来是否还会与丧失 内蕴与庄学思想在精神命脉上是相通的 , 既然宋朝
情境劈面相逢而忧心忡忡 , 这样就能把握住当下的 三教融通合一已然成为士林中的共识 , 晏殊除佛学
“一”,也就能将“一切”这一整体人生发挥到可能范 思想之沾概外自然也免不了受庄学的熏染 。相似的
围内的最大值了 , 也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晏殊将自 超然思想苏东坡也以自己的语言予以呈现 “
: 自其变
己置于无视过去和未来的现在节点上 , 从而摆脱了 者而观之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丧失情境所致的焦虑不安等情绪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 苏轼《前赤壁赋》
) [29 ] 变者 , 即个
同为“情中有思”,以哲思化解生命情累 ,另一首 体之燕和个体之人 , 是“不能以一瞬”的“隙中驹 、

同调小令可以使我们观照出别种思维角度 : 中火 、 ) [23 ] , 在大化中留存的时
梦中身”( 苏轼《行香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 间实在太短暂了 ; 不变者 , 即人和各种生物的类整
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 体 ,在具生生之德的大化中繁衍不息 “皆无尽也”
, 。
[23 ] ( P61)
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因此倘能具此整体观照的通脱眼光 , 自然就能直接
“无可奈何花落去”“花”
, 意象如前所述其深层 超越生命中诸多情累 ,轻松地化解丧失之痛 。
所指仍是词人所遭遇的丧失情境 , 生命主体难免会 欧阳修 、
晏殊的抒怀词因融入了作者的真实生
因之产生“无可奈何”的怅惘情绪 , 可如果仅仅停留 命体验 ,包孕着丰融的生命内蕴而光华灿烂 ,故能特
在此负面情绪中 , 不是也于事无补吗 ? 紧随着的一 出于宋初众多作品之上 ,赢得后人的甚多赞誉 。
句“似曾相识燕归来”顿将全词引至一明朗新境 , 并

参考文献 :
[1 ] 唐圭璋 . 词话丛编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
[2 ] 刘勰 . 文心雕龙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60.
[3 ] 李筹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二六)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9.
[4 ] 赵翼 . 廿二史札记 ( 卷二五)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42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7 ( 第 27 卷)

[5 ] 钱穆 . 国史大纲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6.


[6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居士集 ( 卷二二) [M] . 中国书店影印本 . 北京 : 中国书店 ,1986.
[7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居士集 ( 卷二) [M] . 中国书店影印本 . 北京 : 中国书店 ,1986.
[8 ] 脱脱 . 宋史 ( 卷三一一)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7.
[9 ] 朱良志 . 曲院风荷 [M] . 合肥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10 ] 诺尔曼・
布朗 . 生与死的对抗 [M] . 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11 ] A・
马塞勒 ,等 . 文化与自我 ──东西方人的透视 [M]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12 ] R・
D・莱恩 . 分裂的自我 ──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 [M] . 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7.
[13 ] 永王容 ,纪昀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 海口 : 海南出版社 ,1999.
[14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附录 ( 卷一) [M] . 中国书店影印本 . 北京 : 中国书店 ,1986.
[15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附录 ( 卷五) [M] . 中国书店影印本 . 北京 : 中国书店 ,1986.
[16 ] 罗泌 . 近体乐府跋 [A ] . 欧阳文忠公文集 [M] . 四部丛刊初编本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1936.
[17 ] 徐自明 ,王瑞来 .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
[18 ] 脱脱 . 宋史 ( 卷三一九)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7.
[19 ] 乾隆 ( 敕编) ,朱良裘 ,董邦达 ( 校刊) . 御选唐宋文醇 [M] . 四库全书 ( 第一四四七册) [ Z]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0 ] 晁公武 . 郡斋读书志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1 ] 丁传靖 . 宋人轶事汇编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1.
[22 ] 叶嘉莹 . 唐宋词名家论稿 [M] . 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23 ] 唐圭璋 . 全宋词 [M] . 郑州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
[24 ] 吴熊和 . 唐宋词汇评 [M]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5 ]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 . 中华大藏经 ( 第九十册)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4.
[26 ]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 全宋诗 ( 第三册) [ Z]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7 ] 晏殊 . 晏元献遗文 [M] . 四库全书 ( 第一三五六册) [ Z]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8 ] 胡晓明 . 中国诗学之精神 [M] . 南昌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9 ] 苏轼 . 苏轼文集 ( 卷一)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

[ 责任编辑  许婴  校对  许婴 ]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Images of Yan Shu’s and


Ou Yangxiu’s Sentimental Ci
ZHOU Jian2mei
( College of Arts ,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China)

Abstract :The images“flower , alcohol , song and music”often apprear in Yan Shu’s and Ou Yangxiu’s sentimental ci. By reading
these images , readers can taste in their sentimental ci the loss complex involved and their same way of eliminating the sorrow of the
loss :forgetting the sorrow in the drunk and recovering their living pleasure in music. In addition , Yan Shu has another philosophic
view that can make the sadness of loss disappear directly.
Key Words :Yan Shu ; Ou Yanxiu ; sentimental ci ; the major images ; los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