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 ) Date:___________________

聖公會李炳中學 中四級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課題 2 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工作紙 10 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1 香港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

1.1 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

A 支持香港應對風險和挑戰
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多次推出措施,協助香港克服各種挑戰,確保香港持續繁榮穩定。
香港面對的困難 中央政府的支援
 市民 健康 受威脅  內地 無償 為香港提供大量藥品和
 經濟 受嚴重打擊 醫療器材
 疫後與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
沙士疫情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 的安排》
(2003 年) (CEPA)
→ 加強兩地經濟合作
 推行內地居民來港「 個人遊 」政策
→ 協助香港經濟復甦
 出口增長 明顯放緩 為刺激香港經濟復甦:
環球金融危機  中小企 經營 困難  推出 14 項措施支援香港經濟發展
(2008 年)  失業率 上升  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
2 000 億元 貨幣互換協議
急需加強應對疫情的能力  應特區政府請求,派遣檢測人員來港展
開大規模 病毒檢測 計劃
新冠病毒疫情 → 協助找出隱型患者
(2020 年)  協助香港加快建設臨時隔離和 治療
中心
→ 提高隔離和治療患者的承載能力

B 鞏固和提升香港競爭優勢

1
 中央政府透過一系列政策,鞏固和提升香港在不同領域的 競爭力 和地位。
香港固有的競爭優勢 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援
 亞洲金融中心:  支持香港辦理 人民幣 兌換及債券等業
金融市場 多元化 務;
→ 吸引各國銀行和金融機  建立兩地股市、債市的 互聯互通 機制
金融服務業 構 來港營業 → 香港成為:
 內地 集資 和 融資 離岸人民幣業務 樞紐;
中心 外資 進入內地的要道;
中資進入 國際資本市場 的要道
 國際貿易中心:  與特區政府簽署 CEPA 和多個補充協議
進出口 貨品的貨值、 → 免除港產進口貨品的 關稅
機場與貨櫃碼頭的 貨運  在 國家規劃 中,提出鞏固和提升香港
對外貿易 量 均居世界前列 國際航運與空運中心地位的方針
 最大 貿易伙伴 :內地
(以 轉口 貿易為最大
宗)
 科技基礎設施 完善  科學技術部與特區政府簽署多項 合作
 知識產權 制度完善 協議
 有發展 創新科技產業 → 加強科研、設立研發 基地 、培育
的潛力 人才 等方面合作;
→ 增加對兩地合作研發項目的 資助
 把 16 所香港大專院校實驗室認證為
創新科技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有助香港科研項目取得 國家支持
 支持 中國科學院 與特區政府合作,在
香港設 附屬機構
→ 推動科研成果 轉化 ;
→ 進行科技 教育 和推廣工作

C 加強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
 中央政府在不同方面推行多項政策,促進兩地交流合作,有助香港持續發展。

2
中央政府的政策 對兩地交流合作的成效
發展來往兩地的交通基建,包括:  應付兩地的交通和運輸需求
 深圳灣公路大橋  縮短往來兩地所需 時間 ,
基礎設施  廣深港 高速鐵路 形成「 一小時生活圈 」
 港珠澳 大橋 → 加快香港與珠三角地區
 香園圍口岸 融合
與特區政府簽訂 CEPA,措施包括:  消除兩地在貨品貿易、服務貿
 免除入口 關稅 易、投資等方面的 障礙
經貿合作
 加強雙方在金融、旅遊、會計、電子  促成香港與內地城市簽訂合
商務等 行業 的合作 作協議,建立 溝通平台
支持 跨境 招生,措施包括: 令本地學生可:
 制定「 內地高校招收 香港中學  依文憑試成績到內地 升學
文憑考試學生計劃」  在本地院校與內地生交流
 協助香港院校招收內地 自費學生 → 到內地發展更具 競爭力
 支持香港院校: 為香港學術研究帶來:
教育交流
與內地高校合作 開辦 大學  資金
 支持香港院校、科研機構和人才:  發展機遇
(1) 申請國家 科技研發 項目
(2) 參與 各項科技項目(如航
天、人工智能)
與特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書,領域涵  電影:如 CEPA 促進內地開放,
蓋: 推動兩地 合拍 電影
文化交流  人才 培育  文物展覽:如內地博物館常
 文化 保育 借出 珍貴文物予港展覽
 文化及創意 產業 等

3
D 保障香港的基本生活所需
中央政府的舉措 對香港生活所需的裨益
 1962 年起實行「 三趟 快車」  確保鮮活食品的 供應 穩定
(定期、定班、定點):
當內地自身食物供應緊張時,
仍安排三趟火車運送 鮮活食
品 (如活畜、水產、蔬菜)
到港
食品  近年:
內地供港食品改由公路口岸輸

 安排具備 優質安全 條件的  使內地供港食品的 品質 有所保障
農場生產和加工供港食品
 嚴格 監管 產地環境、生產和
運輸過程
 1960 年代:  擺脫 水荒 的困擾
支持廣東省政府與港府簽訂協  保障食水的供應穩定
議,對港供應深圳水庫和 東

食水
的淡水
 近年:  使東江水的 水質 有所保障
修建輸水 密封 管道;
加強對東江水源的 環境保育
 支持兩地企業合營 大亞灣核  可享 價格  逐步以 潔淨 能
電廠 較低廉的能源 源取代燃煤發電
能源
 建設「 西氣東輸 」管道  確保天然氣供 → 減少 碳排放
 建設 液化天然氣 接收站 應穩定 和改善環境

4
1.2 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A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央政府的政策 香港具備的優勢
自「十二五」規劃起,將涉港內容 單獨 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 戰
成章 略地位
如「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 擁有「一國兩制」賦予的
 提升自身金融、航運、貿易、航空的國 競爭優勢,包括可運用開
國家五年規劃 際中心 地位 放的金融市場、 普通法
 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 制度,與內地合作發展
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 功能 人民幣業務 、法律調
 成為法律、 知識產權 貿易、文藝交 解等產業
流等方面的國際或區域中心
 制定大灣區內優惠港人的措施: 維持「一國兩制」特色,
(1) 支持政府機構和企業 招聘 港人 可利用高度開放、 國際
大灣區發展
(2) 鼓勵香港 青年 創新創業 化 的優勢,擔當 推動
(3) 購房 待遇與內地居民同等 區內發展的角色

B 內地與香港民商事司法互助
內地與特區政府的司法互助政策 香港享有的優勢
 達成多份協議,涵蓋民事和 商業仲裁  借助「一國兩制」下 普通法 制度、與
案件,協調雙方送達與 取證 安排 世界接軌等優勢
 互相承認破產、婚姻等 民事判決 → 發展中外跨境法律服務 → 成為亞太
 同意仲裁程序相互協助 保全 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 服務中心

5
2 香港特區對國家的貢獻

2.1 促進內地改革開放

A 投資內地市場
 改革開放初,外國企業對內地市場狀況和經濟政策 了解 不足,不敢貿然投資。
 香港工商界率先在內地投資,開設工廠,建立 中外合營 企業,將先進的生產 設備 、 技
術 和 管理方式 引入內地。
 港商的成功經驗帶動了歐、美等 國際資本 投資內地。至今,香港仍是內地 外來投資 的
主要來源地。

B 推動內地市場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初,內地的 市場經濟 法律和制度方興未艾,便以香港為借鏡。
經驗借鏡
如 1980 年代的 上海 參考香港經驗,建立了配合市場經濟的土地制度。
不少香港專業人士往內地 培訓 專業人才,亦為內地市場經濟發展
建言獻策 ,如:
(1) 促進現代化 專業人士協會:
知識引進 義務向內地官員介紹香港的市場經濟和相關的專業及管理知識。
(2) 梁振英:在內地講解西方土地經濟管理制度
(3) 梁定邦:協助改革內地證券市場
(4) 史美倫:協助內地建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

C 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 中央政府不時在香港 試行 新政策,積累經驗後逐步 推廣 ,以便國家對外開放時可有效
控制風險 ,例如:
(1) 按照 CEPA 的框架,試行廣東對香港、澳門的 服務貿易自由化
(2) 支持香港開辦離岸人民幣業務
(3) 建立兩地股市、債市互聯互通機制
→ 有助累積發展貿易、金融服務業的 經驗
→ 以便擴大開放內地商貿市場

6
D 城市管理示範
 內地借鑑香港在 城市 建設和管理、 公共服務 等方面的經驗,例如:
(1) 廣州借鑑香港的 地鐵 建設和管理經驗,以地鐵 沿線物業 發展收益支持營運
(2)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引入香港的 機場 管理經驗,提升上海虹橋機場的服務品質

2.2 參與支援內地的慈善活動

A 支援救災和災後重建
 香港往往在內地遇到 嚴重災害 時,不遺餘力支援受災地區。
內地的災害事件 香港的支援行動
 香港市民捐款共 130 億元,用作賑災和災後重建
汶川大地震  不少港人到災區擔任 義工 ,協助救災和災後重建
(2008 年)  特區政府派遣搜救隊、醫療隊、防疫隊參與 救災/救
援 工作
玉樹大地震  香港向災區捐款超過 1 億元
(2010 年)  香港演藝人協會舉辦匯演,為災區 籌款

B 捐助內地教科文衞體事業
 香港市民關注內地教育、科研、文化、醫療、體育等事業的發展,更不遺餘力地 捐獻 ,以
改善內地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動社會發展。
 其中 霍英東 、 邵逸夫 、 田家炳 等香港企業家的慷慨捐輸獲得內地政府和社會認同。

C 支援內地貧困地區脫貧
 香港 志願組織 :樂施會、苗圃行動、香港小母牛等組織致力籌款、
支援貧苦家庭、推動落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如樂施會結合不同舉措,
協助內地達到可持續的扶貧成效。
 香港市民:積極 響應 各志願組織的募捐行動;部分更會到內地擔任義工,參與扶
貧工作。

7
核心內容解構

香港與國家互惠互利的關係

國家
貢獻

支持香港發展: 促進改革開放:

 支持應對風險和 挑戰  投資 內地市場

 鞏固和提升 競爭優勢  推動內地 市場經濟 發展

 加強兩地 合作交流  發揮 先行先試 作用

 保障 基本生活所需  提供 城市管理 示範

維持「一國兩制」優勢: 參與內地慈善活動:

 融入 國家發展大局  支援 救災 與災後重建

 推動兩地 司法 互助  捐助 教科文衞體事業

 支援貧困地區 脫貧

裨益

香港
8
(一)選擇題
把代表正確答案的圓形空格填滿。

1. 以下哪些是內地與香港在文化方面積極合作的例子?
(1) 香港、澳門與廣東共同成功申報將粵劇列入《人類非物
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香港與內地合拍《葉問 4》。
(3) 香港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4) 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進行更新工程。
A. 只有(1)、(2)和(3)
B. 只有(1)、(2)和(4)
C. 只有(1)、(3)和(4) A B C D
D. 只有(2)、(3)和(4) ● ○ ○ ○

2. 以下哪項不屬於「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新興發展領域?
A.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B. 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C.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A B C D
D. 國際航空樞紐 ○ ● ○ ○

3. 以下哪些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描述正確?
(1)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
幣的條件下建設的。
(2) 由兩個特區及十二個內地城市組成。
(3) 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
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
(4)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擁有便利的交
通,
有助增加國家與國際的交流。
A. 只有(1)、(2)和(3)
B. 只有(1)、(2)和(4)
C. 只有(1)、(3)和(4) A B C D
D. 只有(2)、(3)和(4) ○ ○ ● ○

9
(二)填充題
在橫線上填寫適當的答案。
1. 香港屬於 外向型 經濟,奉行自由市場原則,容易受外圍經濟影響。

2. 2018 年,國家支援港深合作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實現

「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 一區兩園 」。

3. 2018 年, 港珠澳大橋 和廣深港高速鐵路正式全面開通,有助香港在粵港

澳大灣區「 一小時生活圈 」的大格局下,促進人流和物流。

4. 國家推動改革開放進程中,有些政策是在香港 先行先試 ,積累經驗之後再

逐步推廣,從而控制國家對外開放的風險。

5. 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 五年規劃 確立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

的角色,在 2011–2015 年「 十二五 」規劃綱要中首次將涉港澳內容單獨

成章。

(三)辨正題
在左欄寫出下列各題中錯誤的字詞,然後在右欄寫出正確答案。

1. 2016 年,「債券通」開通,深圳和香港股票市場實現互聯互通。
債券通 ➔ 深港通

2. 2019 年,香港是世界第八大貨物貿易實體,美國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

美國 ➔ 中國內地

3. 自 1994 年起,秦山核電站向香港供電,每年供電量佔全港電力總消耗的四分之
一。

秦山 ➔ 大亞灣

4. 國家在《「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考慮了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創新科技
中心的需要,在未來繼續支持香港提升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國際航運中心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