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 概念

南 帆

摘 要:古往今来,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 念 显 现 出 各 种 不 同 的 涵 义。 “历
史” 既可表示文学文本所再现的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也可表示人类自我发展的历
时过程,还可指文学赖以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与历史分离后, “历史”
概念逐渐成为文学批评赖以展开的一个轴心概念,并由此形成阵容庞大的社会历史
批评学派,无论是以道德、审美还是无意识、 形式作为 轴 心 概 念, “历 史” 始 终 是
不可或缺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于 “美学” 与 “史学” 的强调具有重大启
示意义。“历史” 概 念 对 于 精 神 分 析、 形 式 主 义 等 文 学 批 评 学 派 产 生 了 内 在 影 响。
文学话语的意义单位是 “人生”, 历史话语的意义单位是 “社会”, “典 型 性 格” 是
二者之间重要的转换机制。文学话语不仅与历史话语相辅相成, 但在某些时刻, 文
学话语可能偏离历史话语,甚至对其形成挑战。
关键词:“历史” 概念 社会历史批评 精神分析 形式 主 义 历史话语 文
学话语

作者南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福州 350007)。

成熟的文学批评通常包含对 作 品 的 阐 释 和 评 判 。 作 为 阐 释 和 评 判 赖 以 展 开 的 理
论依据 , 不同的文学批评学 派 分 别 拥 有 各 自 独 特 的 轴 心 概 念 , 例 如 道 德 、 现 实 、 典
型 、 审美 、 无意识 、 形式等 。 在诸多概念中 ,“历史 ” 不仅占有重要的一席 , 并且以
之为中心形成阵容庞大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派 。 然而 ,“历史 ” 概念由来已久 , 由于语
境的变化 、 理解的差异乃至分歧 , 这一概念逐渐累积了丰富 、 甚至不无矛盾的涵义 。
对于文学批评来说 , 这些涵义不 仅 隐 蔽 地 支 配 着 批 评 家 的 阐 释 和 评 判 , 同 时 也 构 成
各种重要的文学命题 。20 世纪被形容为理论的时代 , 精神分析学 、 形式主义 、 结 构
主义 、 新历史主义等各种文学批评学派纷 至 沓 来 , 它 们 与 文 学 批 评 中 的 “历 史 ” 概
念形成复杂的对话关系 , 甚至出现激烈争 辩 。 无 论 是 历 史 对 于 文 学 的 简 单 覆 盖 , 还
是文学对于历史的简单复制 , 两种倾向都 已 遭 到 普 遍 质 疑 。 然 而 , 另 一 种 共 识 正 在
从各个方向汇聚 ——— 无论是以道德 、 审美还是无意识 、 形式作为轴心概念 , “历 史 ”
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维度 。

· 14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一 、“历史 ” 概念与文学批评的相互关联

何谓历史 ?《说文解字 》 曰 :“记事者也 。 从又持中 。 中 , 正也 。”① 这种表述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认识 , 即历史是对于 过 往 事 实 的 公 正 记 录 。 当 然 , 这 些 记 录 的
意义远非单纯的资料保存 。 擅长归 纳 的 历 史 学 家 试 图 从 古 今 的 众 多 事 例 中 提 炼 出 某
种普遍的原则 : 在他们心目中 , 历 史 话 语 所 显 现 的 形 而 上 功 能 甚 至 可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替代宗教或者哲学 ; 强调 “历史 ” 概念内部隐含的历时形态演变 ,“分久必合 , 合久
必分 ” 则是历史哲学相对深刻的涵义 。 雷 蒙 · 威 廉 斯 在 《关 键 词 》 中 指 出 , 英 文 中

ist
ory与 s
toy 源于同一词根 , 前者 指 对 过 去 一 个 真 实 事 件 的 记 载 , 后 者 表 示 非 正

式纪录与 想 象 性 事 件 。 在 15 世 纪 末 ,h
ist
ory 时 常 指 谓 “关 于 过 去 的 有 系 统 的 知
识 ”。 除此之外 , 威廉斯同时还指出了 “历史 ” 概念的另一种涵义 , 并且概括描述了
这种涵义如何逐渐显现 :
也许把 h
ist
ory 当 成 是 “人 类 自 我 发 展 ” (
humans
elf-deve
l t) 的 解
opmen
释 , 就是另一种重要意涵的代表 ——— 这种意涵在 18 世纪初期维柯 (
Vio) 的作

品以及新种类的 “普 遍 历 史 ” (Un
ive
rsa
lHi
sto
ris) 里 是 很 明 显 的 ; 其 中 一 个

新意涵 , 就是过去的事件不被视为 “特殊的历史 ” (
spe
cif
ich
ist
ori
es), 而 被 视
为是持续 、 相关 的 过 程 。 这 种 对 持 续 、 相 关 的 过 程 做 各 种 不 同 的 系 统 化 解 释 ,
就成为新的 、 广 义 的 h
ist
ory 意 涵, 最 后 终 于 成 为 h
ist
ory 的 抽 象 意 涵。 此 外,
强调 h
ist
ory 的 “人类自我发 展 ” 意 涵 , 会 使 h
ist
ory在许多用法里失去了它跟
过去 的 独 特 关 联 性 , 并 且 使 得 h
ist
ory 不 只 是 与 现 在 相 关, 而 且 是 与 未 来
相关 。②
上述涵义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 “历史 ” 概念之所以拥有崇高声望的原因 。“历史
证明 ”、“以史为镜 ” 或者 “以历史的名义发言 ”, 这些修辞之所以潜藏了不言而喻的
理论威信 , 正是因为历史的客观 、 公 正 以 及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炼 出 的 种 种 发 展 规 律 令 人
信服 。 许多时候 , 重视乃至崇敬历史的态度被称为 “历史主义 ”。 詹姆逊曾做出一个
通俗解释 :“让我们 此 刻 先 在 经 验 或 常 识 上 把 ‘历 史 主 义 ’ 看 作 是 我 们 同 过 去 的 关
系 , 它提供了我们理解关于过去的记录 、 人工品和痕迹的可能性 。”③
在现代文化体系内部 , 文学 与 历 史 分 疆 而 治 , 这 种 文 化 地 貌 的 构 成 隐 含 了 人 文
知识的复杂博弈 。 回溯遥远 的 古 代 , 二 者 曾 经 处 于 混 沌 不 辨 的 状 态 , 许 多 神 话 、 史
诗既叙述了古老的民族历史 , 又 包 含 强 烈 的 抒 情 色 彩 。 文 学 与 历 史 的 分 割 是 一 个 漫

①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 116 页。


②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年,第 205 页。
③ 弗雷德里克·詹姆森:《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
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 19 页。
· 148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长的文化演变 过 程 , 二 者 之 间 的 相 异 旨 趣 很 早 就 有 所 显 现 。 先 秦 时 期 , 如 果 说 风 、
雅 、 颂 、 赋 、 比 、 兴组成的 “诗 六 义 ” 描 述 了 文 学 的 雏 形 , 那 么 , 孔 子 著 名 的 “春
秋笔法 ” ——— “微 而 显 , 志 而 晦 , 婉 而 成 章 , 尽 而 不 汙 , 惩 恶 而 劝 善 ”① ——— 则 显
示了历史的不同方位 ; 他的继承者孟子的 “《诗 》 亡然后 《春秋 》 作 ”② 似乎更关注
问题的另一面 : 两种不同的话语 体 系 如 何 衔 接 一 脉 相 承 的 主 题 。 古 希 腊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诗学 》 认为 , 诗按照可然律或者必然律 描 述 的 事 情 更 具 普 遍 意 义 , 历 史 相 对 而
言仅仅叙述已发生的个别事情 ——— 亚里士多德因此认为 ,“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
富于哲学意味 ”, 因为前者 具 有 更 为 明 显 的 “普 遍 性 ”。③ 不 论 亚 里 士 多 德 显 示 了 何
种褒贬倾向 , 这种比较首先证明 了 文 学 话 语 与 历 史 话 语 的 同 源 关 系 , 二 者 存 在 各 种
特殊的呼应 : 二者可能 相 互 重 叠 、 相 互 衡 量 、 相 互 参 证 、 相 互 解 释 。 这 显 然 是 “历
史 ” 概念与文学批评相互关联的重要理由 。
狭义的文学 批 评 通 常 考 察 一 部 作 品 或 者 一 个 作 家 的 若 干 作 品 , 广 义 的 文 学 批
评 ——— 可以与 “文学研究 ” 一 词 互 换 ——— 涉 及 文 学 话 语 的 所 有 因 素 。 按 照 现 今 的 研
究范式 , 这些因 素 往 往 划 分 为 三 个 部 类 : 作 家 、 作 品 、 读 者 。 古 往 今 来 , 无 论 是
“思无邪 ”、 意境 、 现实主义 、 现代主义 , 还是典型 、 无意识与恋母情结 、 符号结构 、
魔幻 、 接受美学 , 批评史上积累的诸多术语 构 成 了 多 元 的 理 论 工 具 。 不 同 学 派 的 批
评家各擅胜场 , 只有社会历史批评学派真 正 将 “历 史 ” 概 念 作 为 衡 量 、 分 析 和 评 判
文学话语的理论前提 。 顾名思义 ,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学 派 倾 向 于 将 文 学 问 题 置 于 社 会 历
史结构中 , 解释一个作家的情节 构 思 与 阶 级 出 身 以 及 教 育 程 度 之 间 的 隐 秘 呼 应 , 阐
述一个时代的经典名单为什么 在 另 一 时 代 遭 到 质 疑 , 或 者 , 分 析 一 个 文 化 区 域 的 读
者与另一文化区域的读者如何完成 “视野融合 ”, 印刷文化与出版行业的利润如何建
构现代作家身份 , 作家的经济收 入 如 何 投 射 于 文 学 风 格 , 民 族 主 义 维 护 了 民 族 文 化
的纯正性质还是限制 了 文 学 的 想 象 , 电 子 传 媒 的 崛 起 是 否 改 变 了 文 学 的 文 化 生 态 ,
如此等等 。 总之 , 社会历史批评学 派 擅 长 论 证 每 一 种 文 学 现 象 之 所 以 如 此 的 社 会 历
史原因 。
严格地 说 ,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学 派 的 “社 会 ” 与 “历 史 ” 并 非 同 义 语 。 相 对 而 言 ,
“社会 ” 更多地指向一个共时态的文化空间 , 更为重视多种成分构成的社会结构 。 韦
勒克曾经概括了文学社会学的三个领域 :“作家的社会学 , 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④ 文学社会学的基本观念是 , 文学是社会的产物 , 同时又介
入社会文化 。 一方面 , 由于复杂的社会 结 构 , 作 家 、 作 品 接 收 到 来 自 社 会 各 个 群 体
的不同信息,这些信息无 不 力 图 塑 造 符 合 自 身 利 益 的 文 学;另 一 方 面,作 家、作

①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1913 页。


②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295 页。
③ 参见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第 29 页。
④ 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
984年,第9
4页。
· 149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品进入社会,按照文学的审美理想潜 移 默 化 改 造 社 会。泰 纳 被 视 为 文 学 社 会 学 的
先驱 。 他 曾 经 论 证 文 学 话 语 存 在 三 个 根 源 , 即 种 族 、 环 境 和 时 代 。 “社 会 ” 通 常 关
注三者之间的共时互动,然 而,种 族、环 境 和 时 代 无 不 拥 有 自 己 的 独 特 传 统,拥
有独 特 的 发 展 逻 辑 ——— 这 显 然 在 三 者 互 动 之 间 增 添 了 纵 向 的 坐 标 。 这 时 , “历 史 ”
概念就登场了。
由于 “历史 ” 概念引入的 纵 向 坐 标 , 文 学 批 评 极 大 地 拓 展 了 视 野 , 从 而 将 文 学
带入一个更为宽阔的领域 。 这时 的 文 学 不 再 显 现 为 一 部 孤 立 作 品 , 而 是 获 得 了 历 史
之维的重新定位 。 这种定位包含了多种 坐 标 。 考 察 表 明 , 文 学 批 评 中 “历 史 ” 概 念
的涵义可能沿着诸多不同方向 展 开 : 可 能 赞 叹 文 学 的 再 现 如 何 成 为 历 史 的 写 照 , 如
何生动地还原某一个历史事件的 现 场 , 甚 至 如 何 保 存 了 历 史 话 语 遗 漏 的 史 料 或 者 风
俗民情 , 例如鸿 门 宴 、 赤 壁 之 战 ; 也 可 能 解 释 一 个 时 代 如 何 造 就 作 家 的 天 才 想 象 ,
一种文学形式是在何种文化气氛 之 中 酿 成 , 例 如 五 四 时 期 的 叛 逆 与 激 昂 如 何 点 燃 郭
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情 , 或者 , 瓦舍勾栏的讲 史 如 何 酿 成 章 回 体 长 篇 小 说 。 对 于 卢 卡
奇来说 , 文学批评所涉及的历史 是 一 个 宏 大 的 总 体 , 对 于 利 奥 塔 这 种 以 后 现 代 主 义
著称的理论家来说 , 历史已经成 为 无 法 聚 合 在 某 个 统 一 原 则 之 下 的 碎 片 。 文 学 史 无
疑是 “历史 ” 概念的阐述对象 , 批评家必须 关 注 文 学 的 各 种 因 素 如 何 在 “历 史 ” 之
中显现一脉相承的运动轨迹 。 这 种 运 动 轨 迹 并 非 单 向 地 延 伸 , 而 是 交 织 着 古 今 之 间
复杂的往返对话 。 无论是唐朝 “文起八代 之 衰 ” 的 古 文 运 动 、 宋 朝 江 西 诗 派 的 “夺
胎换骨 ”、“点 铁 成 金 ”, 还 是 20 世 纪 艾 略 特 的 “传 统 与 个 人 才 能 ”, 或 者 布 鲁 姆 的
“影响的焦虑 ”, 历史既召唤文学承袭传 统 、 延 展 传 统 , 又 激 励 文 学 反 叛 传 统 、 抗 争
传统 。 正如马克思在 《路易 · 波拿 巴 的 雾 月 十 八 日 》 之 中 一 段 精 彩 名 言 所 描 述 的 那
样 , 文学同样借助历史开拓未来 ——— 借助古老的语言 、 口号 、 服装 ,“演出世界历史
的新的一幕 ”。① 当然 , 人们没有理由忽略另一些批评家由来已久的疑问 : 对于文学
批评来说 ,“历史” 概念有意义吗 ? 某些理论家公然将 “历史 ” 概念视为审美的干扰 。
这毋宁是另一种 “历史” 概念的理解 。 由此可以察觉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 概念隐
含了纷杂的理论线索 。

二 、 文学批评中 “历史 ” 概念的多重涵义

詹姆逊曾在谈论文学阐释时 考 察 了 多 种 历 史 主 义 的 理 论 内 涵 , 例 如 存 在 历 史 主
义 、“本原 ” 历史主义 、 尼采式反历史主义等 。② 然而 , 阐述 “历史 ” 这个概念如何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471 页。


② 参见弗雷德里克·詹姆森:《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
学批评》。
· 150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具体地投入文学批评 , 笔者更愿意援引 本 尼 特 和 罗 伊 尔 在 《关 键 词 : 文 学 、 批 评 与
理论导论 》 之中的清晰归纳 。 他们指出在批 评 家 的 视 域 中 文 学 文 本 与 “历 史 ” 概 念
有以下四种关系 :
1.文学文本不属于具体的时代 , 它们是普遍的 、 超越历史的 。 它 们 历 史 上
的生产语境 和 接 受 语 境 与 独 立 存 在 、 拥 有 自 身 法 则 和 审 美 自 治 性 的 文 学 作 品
无关 。
2.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语境 ——— 指当时围绕着它的 生 产 语 境 ——— 对 合 适 地
理解作品是不可缺少的 。 文 本 是 在 具 体 的 历 史 语 境 中 产 生 的 , 但 是 作 品 的 文 学
性可以与该语境相分离 。
3.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处的时代 。 现实主义文本尤其提 供 了
对具体历史时刻 、 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想象性的再现 。
4.文学文本与其他的话语和修辞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它们仍然是 上 述
写作过程历史的一部分 。
本尼特和罗伊尔补充说 , 第 一 种 模 式 往 往 指 新 批 评 与 广 义 的 形 式 主 义 家 族 , 第
二种模式指文 献 学 、 传 记 式 以 及 文 化 或 者 政 治 背 景 的 批 评 , 第 三 种 模 式 可 以 称 为
“反映的 ”(
ref
lec
tive) 批评 , 批 评 家 倾 向 于 将 文 学 视 为 某 一 时 期 历 史 的 镜 子 , 第 四
种模式是新历史主义 , 批评家恢复关注遭受新批评或者形式主义摒弃的历史 , 但是 ,
他们的兴趣隐含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折射 。①
当然 , 没有理由将历史赢得 的 敬 重 想 象 为 世 界 范 围 的 普 遍 原 则 。 相 反 , 西 方 的
一批思想家就对历史显示出嫌 恶 态 度 。 尼 采 就 曾 经 不 恭 地 认 为 , 脱 离 生 活 的 历 史 仅
仅是一些无法消化的知识 , 从而将生动的世界变为乏味的 “木乃伊 ”。② 作 为 著 名 的
历 史 学 家 , 海 登 · 怀 特 在 《历 史 学 的 重 负 》 一 文 之 中 全 面 回 溯 了 科 学 家 、 艺 术 家
以 及 知 识 界 对 于 历 史 学 的 “敌 意 ”。 他 们 将 历 史 形 容 为 一 个 “梦 魇 ”, 一 些 令 人 窒
息的 无 聊 知 识 :“现 代 作 家 对 历 史 学 的 敌 意 最 清 楚 地 体 现 在 , 他 们 把 历 史 学 家 看 作
是 小 说 和 戏 剧 中 感 受 力 被 抑 制 的 极 端 例 证 的 代 表 ”, “艺 术 洞 见 与 历 史 学 识 之 间 是
相 对 立 的 , 它 们 所 分 别 激 起 的 对 生 活 的 反 应 在 性 质 上 是 相 互 排 斥 的 。”③ 面 对 现 成
的事物 , 为什么拒绝直接审视而 求 助 于 腐 朽 的 陈 年 往 事 ? 模 仿 过 去 才 能 赋 予 现 在 合
法性吗 ? 谁说只能从逝去的往昔获取诗意 ? 这 些 人 毋 宁 觉 得 , 历 史 是 一 种 华 而 不 实
的权威 ,“这与其说表达了一种对现在的牢固控制感 , 还不如说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
无意识恐惧 , 未来太可怕了 , 人们不敢去思考 。”④ 但是 , 海登 · 怀特并未主张抛弃

① 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 批 评 与 理 论 导 论》, 汪 正 龙 等 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09—110 页。
②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23 页。
③ 彭刚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 22、24 页。
④ 彭刚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第 38、26 页。
· 15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历史 , 他认可的是这种观点 : 历 史 并 非 一 个 凝 固 的 过 去 , 相 反 , 历 史 主 义 的 精 髓 恰
恰是不懈的内在运动 :“历史学家的任务并非在于规定一种时时处处都有效的特殊伦
理制度 , 而在于激发人们认识到 , 他 们 当 下 的 状 况 从 来 都 部 分 地 是 特 定 人 群 选 择 的
结果 , 因而可以在同一程度上被进一步的人类行为所改变 。”① 事实上 , 海登 · 怀特
对于历史的观念汇入另一个文学批评学派 , 从而被视为 “新历史主义 ” 的组成部分 。
如果说 , 本尼特和罗伊尔以 及 海 登 · 怀 特 涉 及 的 是 西 方 批 评 史 , 那 么 , 人 们 同
时还可以看到 ,“历史 ” 概念曾经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以及现今的批评实践之中衍生出
另一些特殊的命题 , 例如 “诗史 ” 或者 “正史之余 ”。
“诗 史 ” 是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批 评 家 授 予 杜 甫 诗 作 的 特 殊 荣 誉 : “杜 逢 禄 山 之 难 ,
流 离 陇 蜀 , 毕 陈 于 诗 , 推 见 至 隐 , 殆 无 遗 事 , 故 当 时 号 为 ‘诗 史 ’。”② 在 批 评 家
心中 ,“诗 史 ” 并 非 仅 仅 以 凝 练 的 诗 歌 语 言 记 录 各 种 见 闻 。 某 些 时 刻 , 历 史 是 一 个
发烫的对象,悲愤的诗人如同 真 诚 的 历 史 学 家,直 面 破 碎 的 山 河 与 人 间 疾 苦,感
叹兴亡,仗义执言,无畏地记录 统 治 者 试 图 删 除 或 者 掩 盖 的 历 史 景 象。文 学 史 上
赢 得 “诗 史 ” 称 号 的 诗 人 并 不 多 , 汪 元 量 、 文 天 祥 、 黄 道 周 、 钱 谦 益 等 诗 人 无 不
出 现 于 改 朝 换 代 之 际 。 结 合 自 己 的 跌 宕 生 平 , 黄 宗 羲 再 度 拓 展 了 “诗 史 ” 命 题 的
内 涵 。 他 “史 亡 而 后 诗 作 ”③ 的理念以颠倒的方式延续 孟 子 的 观 点 , 并 且 断 言 “诗
之与史 , 相为表里者也 ”、④ “以诗补史之阙 ”。⑤ 尽管 “诗史 ” 命题阐述的是诗歌 的
功能 , 但是 , 批评家围绕的中心显然是 “历史 ”。 当 “诗史 ” 被解释为 “以诗存史 ”、
“以诗证史 ”, 或者 “以诗注史 ” 的时候 , 前 者 仅 仅 是 一 种 工 具 或 者 补 充 资 料 , 后 者
才是真正的目的 。
相对于 “诗史 ”, 另一个异曲同工的命题是 “史统散而小说兴 ”。⑥ “小说者 , 正
史之余也 ”。⑦ 不论是著名的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封 神 演 义 》, 还 是 名 声 稍 逊
的 《说岳全传 》、《杨家府演义 》、《说唐演义全传 》, 这些小说均依附于特定的历史事
件 , 铺张扬厉 , 加工充实 。 种种杂史 、 传说 、 笔记 、 传记具有明显的文学话语形式 ,
它们往往被视为正史的外围材 料 , 填 充 补 白 或 者 增 添 趣 味 。 这 种 观 念 甚 至 一 直 延 续
到 20 世纪 , 如众多历史小说即是以通俗 的 形 式 普 及 历 史 知 识 。 吴 沃 尧 表 示 : “是 故
吾发大誓愿 , 将遍 撰 译 历 史 小 说 , 以 为 教 科 之 助 …… 旧 史 之 繁 重 , 读 之 固 不 易 矣 ;

① 彭刚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第 40 页。
② 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 中华书局,1983 年,
第 15 页。
③ 《黄宗羲全集》 第 19 册 《南雷诗文集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 43 页。
④ 《黄宗羲全集》 第 19 册 《南雷诗文集上》,第 9 页。
⑤ 《黄宗羲全集》 第 19 册 《南雷诗文集上》,第 42 页。
⑥ 橘君辑注:《冯梦龙诗文》,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年,第 36 页。
⑦ 橘君辑注:《冯梦龙诗文》,第 81 页。
· 152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而新辑教科书 , 又适嫌其略 。 吾于是欲持此小说 , 窃分教员一席焉 ”, 他力图 “使今


日读小说者 , 明日读正史如见故人 ; 昨日读 正 史 而 不 得 入 者 , 今 日 读 小 说 而 如 身 亲
其境 。 小说附正史以驰乎 ? 正史藉小说为先导乎 ”?①
“诗史 ” 或者 “正史之余 ” 的命题可以追溯至历史的意识形态功能 。 中国古代文
化体系内部 , 历史的地位远远超过文学 。 历史往往负有立规矩 、 明是非 、 认定传统 、
标榜模范 、 褒贬兴亡 、 借古喻 今 的 责 任 , 相 对 而 言 , 文 学 时 常 被 视 为 娱 乐 遣 兴 的 雕
虫小技 。 二者的主从关系甚至决定了两种 语 言 风 格 的 分 野 。 历 史 推 崇 质 朴 无 华 , 秉
笔直书 , 同时 , 历史学家时常公然对文学 的 词 章 之 学 表 示 鄙 视 。 曾 几 何 时 , 《论 语 》
认为 “质胜文则野 , 文胜质 则 史 ”, 当 时 史 官 的 浮 夸 之 辞 曾 经 引 起 孔 子 的 不 满 ; 然
而 ,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心目中 , 华 美 的 言 辞 仿 佛 是 文 学 的 独 特 标 识 。 “诗 史 ” 或 者
“正史之余 ” 的命题表明 , 文学批评乐于接受历史的基本观念 , 包括语言风格 。 对于
那些秉持 “信言不美 , 美言不信 ” 的批评家来说 ,“彩丽竞繁 ” 的夸饰几乎无法摆脱
巧言令色的嫌疑 。
如果说 “诗史 ”、 “正 史 之 余 ” 的 命 题 将 “历 史 ” 作 为 一 个 强 大 的 中 心 , 那 么 ,
另一些时候 , 这个概念恰恰标识了文学话 语 的 内 在 性 质 。 众 所 周 知 , 文 学 的 一 个 重
要特征是虚构 , 然而虚构的界定往往借助历史作为 “他者 ”。 没有如实记录 , 无所谓
虚构 。 历 史 通 常 被 视 为 如 实 记 录 的 标 本 。 无 论 是 以 想 象 、 不 及 物 还 是 施 行 语 言

per
forma
tive) 解释文学的虚构 , 历 史 的 实 录 、 及 物 和 记 述 始 终 作 为 一 个 甩 不 下 的
理论影子活跃在论述的间隙 。 回 到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观 点 , 文 学 超 越 历 史 展 现 了 更 具 普
遍意义的可能 , 虚构是文学实现这种意图 的 手 段 。 这 时 的 历 史 作 为 “他 者 ” 负 责 显
示文学的虚构 增 添 了 什 么 。 精 神 分 析 学 倾 向 于 将 文 学 描 述 为 欲 望 和 无 意 识 制 造 的
“白日梦 ” ——— 由于坚硬而强 大 的 “现 实 原 则 ”, 受 挫 的 欲 望 不 得 不 返 回 内 心 , 贮 存
于无意识 , 伺机借助文学形式化 妆 出 演 。 作 为 这 种 文 学 观 念 的 一 个 支 点 , “现 实 原
则 ” 无疑代表了与 “白日梦 ” 相对的 “历史 ” 逻辑 。
尽管虚构意味着无中 生 有 , 但 是 , 文 学 ——— 尤 其 是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 必 须 维 持
一定程度的表象真实 。“真 实 ” 不 仅 意 味 着 一 种 正 面 的 文 化 价 值 , 同 时 涉 及 审 美 经
验的完整召唤。多数读者不会为一个 塑 料 制 造 的 英 雄 热 泪 长 流,破 绽 百 出 的 战 争
场面也无法震撼 人 心,表 象 真 实 的 破 损 可 能 严 重 干 扰 审 美 的 投 入 程 度。 从 京 剧、
电影 、 诗 歌 到 科 幻 作 品 或 者 现 代 主 义 小 说 , 不 同 的 文 类 分 别 制 定 自 己 的 真 实 标 准 。
童话可以描述一辆马车从木匠嘴里吐出来,现 实 主 义 小 说 必 须 兢 兢 业 业 地 再 现 各
个 工 艺 环 节 。 文 学 批 评 时 常 启 用 “历 史 ” 概 念 作 为 表 象 真 实 的 担 保 , “于 史 有 据 ”
的 描 述 可 以 赢 得 读 者 的 信 赖 。 通 常 的 观 念 之 中 , “真 实 ” 是 历 史 记 录 的 附 属 特 征 。

① 陈平原、夏晓虹编: 《二 十 世 纪 中 国 小 说 理 论 资 料》 第 1 卷,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1997 年,第 188、191 页。
· 153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然 而 , 这 时 文 学 批 评 的 “历 史 ” 概 念 仅 仅 泛 指 某 一 个 历 史 时 期 普 遍 认 可 的 常 识 ,
而不是独特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如实记录依循严格 的 执 行 标 准 。 不 论 是 首 次 历 史 书 写 核 对 记 载 对 象 , 还
是后续历史书写核对前人记载的史料 , 历史话语通常设立一个清晰的外部验证体系 。
相对而言 , 文学话语不存在 外 部 验 证 体 系 , 文 学 话 语 的 表 象 真 实 来 自 作 品 内 部 ———
来自情节逻辑的自洽和仿真的细节复 制 。 然 而 , 鉴 定 “自 洽 ” 与 “仿 真 ” 是 否 合 格
的时候 , 常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成 为 不 言 而 喻 的 准 绳 。 哪 一 个 作 家 构 思 唐 朝 的 军 队 使
用坦克作战或者乾隆皇帝通过互联网发号施令 ,“历史 ” 概念所携带的常识都将给予
断然的否决 。
对于史传文学 ——— 中国文学内部一个极为活跃的部类 ——— 来说 ,“于史有据 ” 的
要求极为苛刻 。 史传文学不仅要保证故事情节与基本史实相符 , 同时 , 服饰 、 礼仪 、
饮食 、 官衔 、 宫廷规矩 、 各个行政部门职能等诸多细节同样不得有误 。 这时 “历史 ”
概念仿佛仅仅是指定一个单纯的模仿 对 象 。 然 而 , 批 评 家 对 《三 国 志 》 与 《三 国 演
义 》 的异同考察发现 , 前者更为重视历史演 变 的 天 下 大 势 , 后 者 更 为 关 注 人 物 的 性
情言行 。 所以 , 《三 国 志 》 有 意 回 避 曹 操 的 “不 仁 ” 之 举 , 例 如 恩 将 仇 报 诛 杀 吕 伯
奢 , 仿佛这种细节没有资格载入史册 ;《三国演义 》 视刘备为正面主角 , 认为 “抛妻
弃孥 ” 的情节并非无情无 义 , 而 是 胸 怀 天 下 无 心 恋 家 。① 这 种 差 距 表 明 , 文 学 话 语
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完全接受 “历史 ” 概念的规训 。
无论是将文学视为某一个时 期 的 历 史 产 物 , 还 是 强 调 文 学 真 实 地 再 现 了 某 一 个
时期的历史 , 文学批评之中的 “历 史 ” 概 念 将 文 学 与 社 会 历 史 的 关 系 置 于 考 察 的 核
心 。 事实上 , 从政治家 、 宣传家 、 教育家到革命的志士仁人或者通常的社会工作者 ,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许多人普遍关注的首 要 问 题 。 围 绕 “历 史 ” 概 念 , 文 学 批 评 获 得
了充分展开这个问题的论述空间 。 现今 ,“诗史 ”、“正史之余 ”、“真实 ” 以及 “于史
有据 ” 这些 “历史 ” 概念派生的命题多半已 经 纳 入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范 畴 。 现 实 主 义 文
学时常被比喻为社会历史的镜子 , 然而 ,“历史 ” 概念所包含的宏大内容如何凝聚于
文学文本 ? 文学之中的日常现实怎样才能浓缩充分的历史含量 ?

三 、 从个性特征 、 社会关系到历史渊源

1859 年 5 月 , 恩 格 斯 致 斐 迪 南 · 拉 萨 尔 的 一 封 信 , 谈 论 拉 萨 尔 的 剧 本 《济 金
根 》。 恩格斯在信中的最后一段表示 : “我 是 从 美 学 观 点 和 史 学 观 点 , 以 非 常 高 的 亦

① 参见李庆西:《三国如何演义———史家叙事与小说家讲史》,《中华读书报》2018 年 9 月
26 日,第 13 版。
· 154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 。”① 学界 通 常 认 为 , “美 学 ” 与 “史 学 ” 是 马 克 思
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重要衡量准则 。 那么 , 相对于 “美学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
的 “史学 ” 意味着什么 ?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 ,“历 史 ” 并 非 一 个 抽 象 的 概 念 。 《德 意 志 意 识
形态 》 批判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与 费 尔 巴 哈 的 观 点 , 阐 述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主 要 观
点 , 指出人类物 质 生 产 的 历 史 意 义 , 并 且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揭 示 出 生 产 力 、 生 产 关 系 、
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内在矛盾形成的历史发展规律 。
在 1892 年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英文版所写的 “导言 ” 中 , 恩格斯对
“历史唯物主义 ” 这一观点作了简要说明 : “这 种 观 点 认 为 , 一 切 重 要 历 史 事 件 的 终
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 济 发 展 , 是 生 产 方 式 和 交 换 方 式 的 改 变 , 是 由 此 产 生
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 , 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② 显然 , 马克思和恩格
斯所描述的是一个持续发展同时又充满 现 实 气 息 的 “历 史 ” 概 念 。 因 此 , 文 学 批 评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如何理解和评判一部作品对于这种历史景象的再现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描 述 必 将 发 展 出 一 个 主 题 ——— 无 产 阶 级 终 将 通 过 阶 级 革
命获得真正彻底的解放 , 这是生 产 力 、 生 产 关 系 的 内 在 矛 盾 长 期 演 变 造 就 的 必 然 结
果 。 尽管如此 , 成 熟 的 文 学 并 非 直 接 论 述 这 些 政 治 观 念 , 相 反 , 恩 格 斯 的 主 张 是 ,
“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 中 自 然 而 然 地 流 露 出 来 , 而 无 须 特 别 把 它 指 点 出 来 ”;③ 他
甚至觉得 “作 者 的 见 解 越 隐 蔽 , 对 艺 术 作 品 来 说 就 越 好 ”。④ 这 时 , 恩 格 斯 强 调 了
“美学 ” 准则的完整性 ——— 不能因为历史主题的政治论辩而放弃或者降低 “美学 ” 准
则的要求 ,“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 ”。⑤
如果说 , 历史内部生产力与 生 产 关 系 的 内 在 矛 盾 及 其 演 变 是 一 幅 理 论 图 景 , 那
么 , 如何把这一幅理论图景展示 为 人 们 所 熟 悉 的 日 常 现 实 ? 文 学 批 评 从 现 实 主 义 文
学之中找到了一个转换的中介 : 典 型 人 物 。 恩 格 斯 在 另 一 封 致 明 娜 · 考 茨 基 的 信 中
说 : “每 个 人 都 是 典 型 , 但 同 时 又 是 一 定 的 单 个 人 , 正 如 老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 是 一 个
‘这个 ’。”⑥ 正如恩格斯在与拉萨尔的通信之中解释 的 那 样 : “主 要 的 出 场 人 物 是 一
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 , 因而也 是 他 们 时 代 的 一 定 思 想 的 代 表 , 他 们 的 动 机 不 是 来
自琐碎的个人欲望 , 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 。”⑦ 如果说 , 通常的人物仅仅
是负责完成情节的个别 “行动者 ”, 那 么 典 型 人 物 的 性 格 则 包 含 了 重 要 的 历 史 内 容 。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177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09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545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570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176 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544 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174 页。
· 155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马克思对于 《济金根 》 的不满恰 恰 在 于 , 拉 萨 尔 没 有 处 理 好 济 金 根 的 阶 级 身 份 承 担


的历史角色 ——— 作为一个骑士 , 济 金 根 代 表 一 个 垂 死 阶 级 , 他 对 于 皇 权 的 反 抗 没 有
前途 。① 恩格斯的批评意见与马克思不谋而合 :《济金根 》 忽略了农民运动的历史意
义 , 以致于济金根无法真正展示这个悲剧的全部内涵 。②
的确 ,“典型人物 ” 是马克思主义文学 批 评 之 中 一 个 举 足 轻 重 的 范 畴 。 《恩 格 斯
致玛格丽特 · 哈克 奈 斯 》 的 信 中 认 为 , “典 型 人 物 ” 是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 标 志 之 一 :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 除细节的真实外 ,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③
典型人物不仅是典型环境的产物 , 同时还将深刻地影响典型环境 。 二者的互动表明 ,
典型人物的性格之中隐藏了历史 的 密 码 。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如 此 重 视 典 型 人 物 的
一个原因是 , 他们的性格构成了认识历史 的 一 个 视 窗 。 换 言 之 ,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不 仅
逼真地再现某一个历史时期的 社 会 表 象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作 品 将 通 过 人 物 的 言 行 举
止 、 生活癖好或者社交圈子 再 现 历 史 的 内 在 肌 理 ——— 诸 如 阶 级 结 构 、 不 同 阶 层 的 升
降沉浮 、 某个如日中天的群落将 不 可 避 免 地 衰 亡 、 另 一 个 新 兴 的 群 落 将 拥 有 真 正 的
未来 , 如此等等 。 批评家之所以热衷于典型 人 物 的 性 格 阐 述 , 是 因 为 典 型 人 物 很 大
程度上寄寓了作者对历史的态度 。
因此 ,“典型人物 ” 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一个阐释范畴 ——— 这个范畴成为人物与历
史之间的联结 。20 世纪 50 年代 , 许多批评家把典型视为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 曹 操 、
林冲 、 贾宝玉或者阿喀琉斯 、 堂 · 吉诃德 、 哈 姆 雷 特 这 些 公 认 的 典 型 人 物 无 不 显 现
出独一无二的个性 , 批评家的工 作 是 阐 释 隐 藏 于 个 性 背 后 意 味 深 长 的 共 性 , 继 而 借
助这些共性展示历史的内在结构 。 然而 , 文 学 批 评 实 践 表 明 , 共 性 的 阐 释 时 常 陷 入
困境 。 首先 , 典型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并不 对 称 。 《红 楼 梦 》 之 中 的 林 黛 玉 相 貌 俊 俏 ,
多愁善感 , 自尊 , 才思敏捷 , 言辞犀利 , 具有肺病症状 ;《水浒传 》 之中的鲁智深是
一个酒徒 、 一个军官 、 一个力 大 无 穷 的 拳 师 、 一 个 不 近 女 色 的 和 尚 、 一 个 喜 欢 打 抱
不平的莽汉 ——— 事实上 , 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每一种个性特征均可提炼出某种共性 。
这时 , 批评家不得不返回初衷 : 哪些共性可以纳入对 “历史 ” 的解释之中 ?
为破解这一难题并透视历史之谜 , 这一 时 期 的 批 评 家 选 择 “阶 级 性 ” 作 为 共 性
的同义语 。 换言 之 , 所 有 的 个 性 特 征 无 不 归 结 为 人 物 的 阶 级 出 身 。 从 服 饰 、 社 交 、
娱乐到酒量 、 语速 、 步态以及 一 颦 一 笑 , 一 个 人 的 阶 级 地 位 负 责 解 释 一 切 。 作 为 典
型人物 , 一个贫农 、 一个士兵或者一个资本 家 往 往 成 为 阶 级 形 象 的 代 表 。 尽 管 这 种
解读吻合历史概念对于阶级谱系的理论 核 定 , 然 而 , 某 些 时 候 , 典 型 人 物 的 奇 特 个
性可能与既定的阶级涵义尴尬 “脱钩 ”。 例如 , 鲁迅笔下的阿 Q 曾经给批评家制造了

①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170 页。


②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176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 卷,第 570 页。
· 156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许多难堪 ——— 一个欺软怕硬 、 擅 长 “精 神 胜 利 法 ” 的 形 象 如 何 与 贫 下 中 农 的 阶 级 性


衔接起来 ? 笔者曾经指出 , 典 型 人 物 的 个 性 、 共 性 、 阶 级 性 三 者 的 递 进 结 构 时 常 无
法完成 :
一方面 , 当共性与阶级性相互重叠的时候 , 一个阶级仅需要一个典型人物 ,
同一阶级的众多人物无助 于 解 释 社 会 历 史 ; 另 一 方 面 , 许 多 人 物 的 性 格 特 征 并
非来自他的阶级身份 , 例如奥赛罗的嫉妒 、 猪八戒的懒惰 , 或者阿 Q 的 “精神
胜利法 ”。 因此 , 作品时常 剩 余 众 多 与 共 性 、 阶 级 性 无 关 的 人 物 、 情 景 与 细 节 ,
成为主题无法吸收的赘物与噪音 。①
因此 , 笔者 倾 向 于 放 弃 典 型 人 物 的 抽 象 “共 性 ”, 代 之 以 具 体 的 “社 会 关 系 ”。
对于阶级 、 性别 、 种族以及各种物质力量造 就 的 社 会 历 史 来 说 , 社 会 关 系 构 成 了 内
在的肌理 。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之 中 提 出 一 个 精 辟 的 命 题 : 人 是 一 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中对此的解释为 “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
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 ”。③ 各种社会关系不断地塑造一个人的性格 , 这些塑造有机
地组织在众多人物彼此交往形成的情节 之 中 ; 同 时 , 正 如 《德 意 志 意 识 形 态 》 所 描
述的那样 , 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构成了生 产 方 式 , 并 对 历 史 产 生 了 深 刻 的 影 响 。 换
言之 ,“只有把人的思想归结于社会关系 , 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 , 把生产关系
归结于生产力 , 自然的历史过程才成为可能 , 历史才最终成为科学的历史 。”④ 在此
意义上 , 我们认为 , 文学批评 对 于 典 型 人 物 的 解 读 应 围 绕 个 性 、 社 会 关 系 、 历 史 之
间的联系展开 。
文学作品的每一个典型人物 都 显 现 了 不 可 复 制 的 个 性 特 征 , 这 些 个 性 特 征 无 不
可以追溯到人物曾经拥有的社会 关 系 。 胆 小 怯 懦 可 以 追 溯 到 童 年 时 期 父 母 的 过 度 宠
爱 , 大智若愚可以追溯到青年时 期 闯 荡 江 湖 的 教 训 , 强 烈 的 数 学 兴 趣 可 能 来 自 某 一
个邻居无意之中的启示 , 斤斤计较 的 报 复 心 可 能 与 一 次 隐 秘 的 心 理 创 伤 有 关 …… 种
种社会关系并非抽象观念 , 而是包含了带有体温的具体情节 。 由于社会关系的中介 ,
任何一个性格的完成都经历了 来 自 社 会 历 史 的 多 方 锤 炼 。 某 些 历 史 时 期 , 阶 级 关 系
可能晋升为社会关系之中最为强大的关系 , 对于一个性格的塑造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
但是 , 完整的社会关系之网显然包含了比 阶 级 关 系 远 为 丰 富 的 内 容 。 事 实 上 , 性 格
之中的社会关系含量远比抽象的 “共 性 ” 或 者 狭 隘 的 “阶 级 性 ” 更 为 充 分 地 解 释 典
型人物的历史渊源 。 从个性特征 、 社会关系 到 历 史 渊 源 的 递 进 分 析 , 文 学 批 评 的 解
读终将抵达 “历史 ” 概念所出示的结论 。

① 南帆:《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东南学术》2018 年第 4 期。
②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01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第 532 页。
④ 张江:《评 “人人 都 是 他 自 己 的 历 史 学 家”———兼 论 相 对 主 义 的 历 史 阐 释》, 《历 史 研
究》2017 年第 1 期。
· 15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四 、 对话 : 历史 、 心理 、 文学形式

20 世纪形形色色的文学批评学派 分 别 显 现 了 各 自 的 理 论 模 式 , “历 史 ” 概 念 曾
经遭受不同程度的轻视 、 拒绝 、 曲解乃至挑 战 , 包 括 围 绕 于 这 个 概 念 周 边 的 意 识 形
态 、 政治 、 社会现实 、 生活等 。 论争不可避免 。 很大程度上 ,“历史 ” 概念能否介入
文学和审美构成论争的焦点 。 社会 历 史 批 评 学 派 从 未 放 弃 “历 史 ” 概 念 具 有 的 阐 释
意义 , 并陆续与其他文学批评学 派 展 开 深 入 对 话 , 从 而 使 文 学 批 评 对 历 史 的 理 解 出
现了某些前所未有的视角 。 当然 , 这 些 著 名 的 文 学 批 评 学 派 多 半 拥 有 庞 杂 的 概 念 体
系 , 学派内部众多成员的理论观点也不尽 一 致 , 因 此 , 所 谓 对 话 更 多 是 轴 心 概 念 的
相互较量 。 如果说 , 接受美学的轴心概念 “期待视野 ” 已经隐含着历史建构 , 那么 ,
精神分析学的 “无意识 ” 和形式主义家族 围 绕 的 “形 式 ” 都 对 “历 史 ” 概 念 摆 出 了
拒绝的姿态 。
精神分析学不仅活跃在心理学领域 , 同时是 20 世纪声名显赫又极具争议的文学
批评学派 。 无论是考察作家 、 作品还是读者 , 精 神 分 析 学 为 文 学 批 评 提 供 了 一 套 独
特的概念 术 语 , 诸 如 恋 母 情 结 、 无 意 识 、 压 抑 、 童 年 创 伤 、 现 实 原 则 、 快 乐 原 则 、
阉割焦虑 、 本我 、 自我 、 超 我 、 升 华 等 。 根 据 意 识 、 无 意 识 、 象 征 、 力 比 多 这 些 术
语的描述 , 人类的内心世界层层叠叠 , 曲 径 通 幽 , 远 非 一 面 公 正 而 客 观 的 “镜 子 ”。
某种程度上 , 汹涌的内心波澜与 历 史 的 回 旋 起 伏 异 曲 同 工 , 只 不 过 激 烈 的 冲 突 与 角
逐仅仅是躯体内部的精神领域事件 。 现在 , 这 个 问 题 已 经 愈 来 愈 尖 锐 : 内 心 乃 至 无
意识多大程度地存有历史维度的 印 记 ? 每 一 个 时 代 具 体 的 历 史 内 容 是 否 可 以 重 写 恋
母情结和无意识的内涵及其形 式 ? 换 言 之 , 这 是 一 种 生 物 性 的 遗 传 还 是 特 定 历 史 时
期家庭构造的副产品 ? 如果每一个时代的恋母情结和无意识仅仅是一种重复 , 那么 ,
历史概念的这种涵义 ——— “人 类 自 我 发 展 ” 以 及 前 后 相 随 的 持 续 演 变 ——— 与 精 神 分
析学的概念术语如何兼容 ?
精神分析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决定论色彩 。 从恐惧 、 焦虑 、 崇拜到梦 、
口误以及之所以喜爱某种乐曲 、 服装款式 、 食 品 或 者 发 型 , 所 有 的 个 人 言 行 均 存 在
特殊的心理原因 , 各种 蛛 丝 马 迹 无 一 例 外 都 隐 蔽 地 埋 藏 于 深 不 可 测 的 无 意 识 之 中 。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念之中 , 生产力 、 生产方式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决定因素 , 然而 ,
精神分析学将关注焦点收缩到主体内部 建 构 的 某 一 个 特 殊 情 结 ——— “历 史 ” 概 念 能
否涉足这个陌生领域 ?
“如果说马克思是从与其有关的社会关系 、 社会阶级和政治形式的角度出发来观
察我们的劳动需要的影响 , 那 么 弗 洛 伊 德 观 察 的 则 是 它 对 心 理 生 活 的 含 义 ” ——— 作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 , 伊格尔 顿 不 仅 意 识 到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精 神 分 析 学 之 间 的 差
异 , 同时 , 他试图恢复 “历史 ” 概念与精神分析学的联系 :“社会和历史的因素与潜
· 158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意识有何联系 , 这是一个问题 , 但 是 弗 洛 伊 德 著 作 的 目 的 之 一 就 在 于 帮 助 我 们 从 社
会和历史的角度去探讨个人的成 长 。 弗 洛 伊 德 所 创 立 的 确 实 是 一 个 关 于 人 这 个 主 体
如何形成的唯物主义理论 。” 伊格尔顿对于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 的分析表明 , 他将
“儿子 ” 恋母情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矿工的家庭生活形式 。① 然而 , 这种观点
遗留的潜在问题是 , 资产阶级或者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是否会出现相同的恋母倾向 ?
马尔库塞的 《爱欲与文明 》 显然是精神分 析 学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相 互 融 合 的 另 一 种
积极尝试 。 如果说精神分析学各种术语的描述对象是 “个体 ”, 那么 ,《爱欲与文明 》
则将其置换为 “社会 ”。 在此意义上 , 精神分析学的 “压抑 ” 基本上相当于 “社会压
迫 ”。 马尔库塞呼吁建立 “非压抑性文明 ”, 但 是 , 他 的 解 放 论 述 并 未 依 赖 阶 级 政 治
的一系列术语 , 而是集中指向精神分析 学 的 “现 实 原 则 ”。 精 神 分 析 学 认 为 , “现 实
原则 ” 制造的压抑是维持文明的必要条 件 , 因 此 , 压 抑 的 痛 苦 不 可 祛 除 。 在 马 尔 库
塞看来 , 如同历史的原始开端不存在压抑 , 历 史 的 最 成 熟 阶 段 同 样 不 存 在 压 抑 。 这
时 , 人们不再处于某种压抑体系 的 监 管 之 下 为 了 财 富 而 劳 动 , 劳 动 就 成 为 人 的 全 面
而自由发展的具体形式 ; 另一方面 , 弗洛伊德 意 义 上 的 性 欲 转 化 为 远 为 丰 富 的 “爱
欲 ”。 在 《爱欲与文明 》 之中 , 马尔库塞专门论证了 “作为感性科学的美学 ” 如何隐
含了 “快乐与自由 、 本能与道德的和解 ”, 即文学和艺术如何为人类提供了力比多的
自由空间 。
一旦这些哲学以及美学观念成为精神分析批评学派的强大背景 ,“历史 ” 的概念
将无声地回归 。 马尔库塞在 《爱欲与文明 》 的 “序言 ” 中说 :“本书之所以运用心理
学范畴 , 是因为这些范畴已变成 政 治 范 畴 。 人 在 现 时 代 所 处 的 状 况 使 心 理 学 与 社 会
政治哲学之间的传统分野不再 有 效 , 因 为 原 先 自 主 的 、 独 立 的 精 神 过 程 已 被 个 体 在
国家中的功能即其公共生存同化了 。”② 心理学范畴与政治范畴的转换包含了深刻的
历史判断 。 所谓的 “成熟文明 ” 与 “优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 并非抽象的观念 ,
而是以具体数据证明某一个历史 阶 段 的 表 征 。 精 神 分 析 学 仅 仅 将 社 会 关 系 限 制 于 家
庭内部 。 然而 , 按照马尔库塞 的 设 想 , 个 体 的 创 伤 及 其 修 复 必 将 跨 出 家 庭 范 畴 , 这
必然是 “历史 ” 概念启动的时刻 。
相对于精神 分 析 批 评 学 派 , 形 式 主 义 家 族 的 众 多 成 员 似 乎 更 为 坚 决 地 拒 绝 了
“历史 ” 概念 。 什克洛夫斯基这一句话几乎 众 所 周 知 : “艺 术 从 来 都 是 独 立 于 生 活 之
外的 , 在它的颜色中 , 从未反映过城堡上空旗帜的色彩 。”③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
抛开了 “内容 ” 与 “形式 ” 的传统划分 , 扩 大 了 文 学 形 式 的 外 延 , 并 且 认 为 “文 学
性 ” ——— 文学之为文学的本性 ——— 的主要特征显现于自足的文学形式 。“陌生化 ” 关

①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 译, 西 安: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1987 年,第 167、178—179、191—196 页。
②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第 12 页。
③ 维·什克洛夫斯基:《马步》(选译),《苏联文学》1989 年第 2 期。
· 159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注的是文学形式体系的内部新颖 与 陈 旧 的 交 替 。 韦 勒 克 的 “内 部 研 究 ” 与 俄 国 形 式
主义遥相呼应 , 他对于 “内容 ” 与 “形式 ” 的划分同样表示不满 :“显然一件艺术品
的美学效果并非存在于它所谓的内容 中 。” 韦 勒 克 的 论 断 是 : “无 论 是 一 出 戏 剧 , 一
部小说 , 或者是一首诗 , 其决定因素不是别的 , 而是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① 许多时
候 , 韦勒克被视为英语世界的 “新批评 ” 派成员 。“新批评 ” 认为 , 依赖作家的意图
解释文学作品显然是不智之举 , 而读者的 感 受 同 样 见 仁 见 智 , 不 足 为 凭 。 “新 批 评 ”
的 “意图谬误 ” 与 “感受谬误 ” 如 同 两 扇 大 门 将 环 绕 于 作 家 与 读 者 周 围 的 历 史 关 在
文学之外 。 结构主义很大一部分 脱 胎 于 语 言 学 , 描 述 一 个 不 受 外 部 世 界 各 种 因 素 影
响的语言结构是这个学派的理 想 。 结 构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接 过 这 个 理 想 之 后 , 批 评 家 心
目中的 “结构 ” 内部显然没有历史的位置 。 许 多 时 候 , 形 式 主 义 家 族 的 众 多 成 员 分
别从不同的角度与一个命题发生联系 : 审美是无功利的 , 审美没有理由屈从沉重的 、
充满了血与火的历史 。 种种不无 相 似 的 论 述 之 中 , 审 美 与 历 史 构 成 了 相 互 抗 衡 的 两
个知识谱系 。
从后结构主义至 “文化研究 ” 的兴起 ,“形式 ” 独尊的观念遭到了愈来愈多的质
疑 , 尽管文学文本的理论意义并未下降 。“新历史主义 ” 之所以引人瞩目 , 一个重要
原因是 “历史 ” 概念的重现 。 作为一个新兴学派 ,“新历史主义 ” 之称多少有些模糊
含混 , 语焉不详 。 然 而 , 作 为 历 史 主 义 的 定 语 “新 ” 表 明 , 另 一 些 内 涵 开 始 注 入
“历史 ” 概念 。 M.H.艾布 拉 姆 斯 在 为 《文 学 术 语 词 典 》 撰 写 “新 历 史 主 义 ” 条 目
时曾经进行了清晰的总结 :
新历史主义者不再将文本 孤 立 于 其 历 史 背 景 之 外 进 行 研 究 , 而 是 将 注 意 力
主要投向文本产生时的 历 史 、 文 化 背 景 , 文 本 的 意 义 所 在 , 其 影 响 力 以 及 后 世
批评家对它的理解与评价 。 这 并 非 是 对 早 期 学 术 成 就 的 简 单 回 归 , 因 为 新 历 史
主义者的观点与实践都与从 前 的 学 者 有 着 显 著 的 不 同 : 从 前 的 学 者 或 者 把 社 会
与知识历史看做 “背景 ”, 而将文学作品视为是此背景下的独立实体 , 或者把文
学视为某一时期特定世界观的 “反映 ”。 与其相反 , 新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
“处于 ” 构成某一特定时间 、 地点的整体文化的制度 、 社会实践和话语之内 , 而
文学文本与文化相互作用 , 同 时 扮 演 了 文 化 活 力 与 文 化 代 码 的 产 物 与 生 产 者 的
角色 。②
艾布拉姆斯还引用了一个观点 : 新历史主 义 可 以 描 述 为 “对 文 本 史 实 性 和 史 实
文本性的交互关注 ”:“历史 不 应 被 视 为 一 套 固 定 、 客 观 的 事 实 , 而 是 如 同 它 与 之 互
相影响的文学一样 , 是本身需要得到解释的文本 。”③ 因此 , 进入新历史主义的批评

① 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第 146、72 页。
②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365—367 页。
③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 367 页。
· 160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实践 ,“历史 ” 概念出现了若干异于传统 理 解 的 重 要 特 征 : “历 史 ” 从 未 脱 离 文 学 生
产 , 但是 , 历史并非简单的 文 学 背 景 或 者 文 学 对 象 , 具有现 成 的 固 定 性 质 , 客 观 不
变 ; 文学内在地嵌入历史并且试图改造历史 ——— 哪怕仅仅在微小的范围形成微弱的改
造 ; 同时 , 文学文本也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意义 , 批评家根据不同价值观念形成的多维
阐释意味着改 造 历 史 的 各 种 冲 动 。 总 之 , 历 史 不 再 是 一 个 孤 立 的 庞 然 大 物 矗 立 在 远
方 , 单向地对文学施加影响 ; 历史具体地交织于文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 甚至与文学
混为一体 。 这个意义上 ,“历史” 概念可以全方位地进入文学批评的文本阐释 。
作为后结构主义的遗迹 , 新历 史 主 义 将 历 史 叙 事 的 语 言 效 果 敞 开 在 理 论 的 聚 光
灯之下 。 历史之所以不是一套固定的客观 事 实 , 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即 是 : 历 史 是 叙 述
出来的 , 不同的叙述主体可 能 言 人 人 殊 。 正 如 詹 姆 逊 所 言 , 历 史 本 身 并 非 文 本 , 但
是人们只能了解以文本形 式 显 现 的 历 史 ——— 没 有 人 还 能 返 回 历 史 现 场 。① 历 史 叙 事
与实在论之间注定存在各种激烈的争辩 , 但 是 , 无 论 如 何 , 形 式 与 文 本 的 意 义 正 式
成为 “历史 ” 概念的组成部分 。

五 、 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

历史叙事与实在论的争辩不仅远未结束 , 而且 , 争辩的理论意义正在逐渐展现 。
这种争辩驱使人们进一步认识 “历 史 ” 概 念 内 部 包 含 的 两 种 内 容 : 历 史 实 在 与 历 史
话语 。 历史实在通常指过往发 生 的 一 切 , 历 史 话 语 通 常 指 历 史 实 在 的 记 载 与 叙 述 ,
例如历史学著作 。 时至如今 , 历史 话 语 的 记 载 与 叙 述 逐 渐 显 现 出 某 种 稳 定 的 规 律 乃
至构成某种共同遵循的规则 。 很 大 程 度 上 , 这 些 规 律 和 规 则 也 是 区 别 历 史 话 语 与 文
学话语的标志 。
区分历史实在 、 历史话语与 文 学 话 语 有 助 于 阐 明 一 个 事 实 : 历 史 实 在 是 主 体 意
志之外的客观存在 , 历史话语 仅 仅 是 历 史 实 在 的 一 种 描 述 方 式 ——— 这 种 状 况 同 时 带
出了另一个隐蔽的事实 : 另一些 话 语 类 型 也 可 以 积 极 参 与 历 史 实 在 的 描 述 , 例 如 文
学话语 。 文学话语如何叙述 “过往发生的一切 ”? 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具有哪些真正
的差异 , 以致于二者不可能合二而一 ? 这 时 , 文 学 批 评 之 中 的 “历 史 ” 概 念 必 须 负
责解释文学话语的独特贡献 。 当然 , 这种解 释 隐 含 的 前 提 是 , 历 史 话 语 无 法 提 供 这
种贡献 。
《本馆附印说部缘起 》 通常被视为中国小说理论的一份重要文献 。 作者指出了历
史话语的种种不足 , 这些不足恰恰反衬 了 “稗 史 小 说 ” 的 深 入 人 心 : “夫 说 部 之 兴 ,
其入人 之 深 , 行 世 之 远 , 几 几 出 于 经 史 上 , 而 天 下 之 人 心 风 俗 , 遂 不 免 为 说 部 所

① 参见弗雷德里克·詹姆森:《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
学批评》,第 19 页。
· 16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持 。” 按照作者的区分 ,“有人身所作之史 , 有人心所构之史 ”,① 文学话语显然擅长


“人心 ” 的历史 。 海登 · 怀特认为 , 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 前者时
常依赖后者的遗产 , 例如 , 历史话语对于情节结构的使用 。“如何勾勒某一个特定的
历史处境 , 端赖于历史学家的匠 心 独 运 , 以 将 某 一 特 定 的 情 节 结 构 与 他 想 要 赋 予 某
种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序列相 匹 配 。 这 本 质 上 是 文 学 性 的 、 也 即 制 造 虚 构 的 行 为 ”。
在他看来 ,“以这样的情节结构将事件进行编码 , 乃是一个文化将个人的和公共的这
两种过去赋予意义的一种方式 ”。②
文化赋予各种生活景象特 殊 的 意 义 , 话 语 类 型 决 定 了 编 码 的 基 本 模 式 。 相 对 于
科学话语 、 宗教话语 、 经济话语或者文学话 语 , 一 轮 明 月 或 者 一 江 春 水 的 意 义 远 为
不同 。 考察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差异 , 二 者 之 间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野 是 : 历 史 话 语 的
分析单位是整体社会 , 文学话语 的 分 析 单 位 是 具 体 人 生 。 历 史 话 语 的 内 容 往 往 拥 有
跨度巨大的时间与空间 , 并且在大 型 的 因 果 关 系 脉 络 之 中 描 述 各 种 历 史 事 件 的 来 龙
去脉 。 因此 , 历史 话 语 热 衷 的 题 材 往 往 是 社 会 制 度 、 战 争 、 国 家 权 力 体 系 的 交 替 、
某些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殊人物 , 如此等等 , 这 些 现 象 由 于 “社 会 ” 范 畴 从 而 合 成 一
种表示 “意义 ” 的独立单位 ; 文学话语热衷 的 题 材 往 往 是 个 体 之 间 的 悲 欢 离 合 , 恩
怨情仇 , 这些现象由于 “人生 ” 范 畴 而 合 成 另 一 种 表 示 “意 义 ” 的 独 立 单 位 。 “意
义 ” 的独立单位同时意味 着 一 种 价 值 评 判 ——— 某 种 事 物 获 得 了 单 独 显 现 的 资 格 。 如
同国家 、 社会从混沌的 “天下 ” 显现 , 主体与 个 人 的 聚 焦 同 样 是 哲 学 与 社 会 学 的 一
个重要转折 。 这时 ,“人生 ” 成为主体与个人的具体诠释 。 如果说 , 文学对于悲欢离
合的关注曾经被视为一种狭小的兴趣 , 那么 ,“人生 ” 范畴的形成与文学话语的地位
晋升均是 “现代性 ” 的文化产物 。③
显而易见 , 没有哪一种脱离了 “人生 ” 的 “社 会 ”, 犹 如 不 存 在 脱 离 了 “社 会 ”
的 “人生 ”, 但是 , 历史话 语 与 文 学 话 语 的 聚 焦 视 域 显 然 不 同 。 肖 像 、 对 白 、 恋 爱 、
邂逅 、 伤春悲秋的情绪转换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 的感叹 …… 这些因素
无助于历史话语考察一个社会 ; 然而 , 文学 话 语 提 供 了 组 织 这 些 因 素 的 模 式 , 各 种
人生从宏大的历史图景背后显 现 。 文 学 话 语 的 视 域 之 中 , 历 史 并 非 某 种 宗 教 观 念 的
投射 , 并非黑格尔式绝对精 神 的 化 身 , 同 时 , 历 史 也 不 是 若 干 帝 王 将 相 的 舞 台 , 历
史是无数大众共同创造出来的 。 大 众 并 非 一 个 抽 象 的 平 均 数 , 他 们 构 成 了 历 史 的 实
体 ; 很大程度上 , 大众现身于历史图景源于现代文化的诉求 , 文学积极地给予呼应 。
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 , 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 》 以 及 《平 民 文 学 》 之 所 以 赢 得 广 泛 反
响 , 显然与这种诉求密切相关 。 现代社会的 世 俗 气 氛 、 日 常 生 活 的 显 现 以 及 神 话 传

① 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 1 卷,第 27 页。
② 彭刚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第 47 页。
③ 此问题的详细辨析,参见南帆 《无 名 的 能 量》 第 2 章 “重 组 与 聚 焦: 历 史 话 语 与 文 学
话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年)。
· 162 ·
文学批评中的 “历史” 概念

奇的后撤 、 现实主义文学对于小人物的关注无不表明 ,“人生 ” 范畴正在文学演变之


中陆续加重分量 ——— 这同时是文学话语摆脱历史话语从而赢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
文学话语的相对独立出现了多方面的理论后果 。 首先 ,“以诗证史 ” 或者 “正史
之余 ” 这些命题不得不进 一 步 重 新 辨 析 : 作 为 中 心 词 的 “历 史 ” 指 的 是 历 史 实 在 ,
而不是历史话语 。 换言之 , 文学作品并非证 明 历 史 著 作 , 而 是 以 另 一 种 方 式 叙 述 历
史实在 。 这种叙述意味着不同 于 历 史 著 作 的 独 特 发 现 ——— 这 无 疑 是 文 学 话 语 之 所 以
存在的基本理由 。 其次 , 历史话语关注的 “社 会 ” 与 文 学 话 语 关 注 的 “人 生 ” 存 在
转换与呼应机制 。 人 们 可 以 从 历 史 话 语 描 述 的 “社 会 ” 状 况 了 解 那 个 时 代 的 “人
生 ”, 也可以根据文学话语描述的 “人生 ” 状况证实那个时代的 “社会 ” ——— “典型
人物 ” 的性格解读通常包含了这方面的内 容 。 尽 管 如 此 , 某 些 目 光 犀 利 的 作 家 可 能
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洞见 , 这时 , 文学话语再 现 的 “人 生 ” 可 能 偏 离 乃 至 激 进 地 挑 战
历史话语表述的 “社会 ”, 二者将在文学批评领域展开激烈角逐 。 历史话语和文学话
语对于历史实在的分别表述遗 留 下 一 个 重 大 的 理 论 分 歧 : 二 者 发 生 分 离 的 时 候 , 维
护某种统一的大写的历 史 , 还 是 支 持 多 元 的 小 写 的 历 史 ? 最 后 , 如 果 说 , 社 会 历 史
批评学派与形式主义家族曾经分别守 护 “历 史 ” 与 “形 式 ” 两 个 中 心 词 , 那 么 , 正
如新历史主义所阐述的那样 ,“历史 ” 与 “形式 ” 两个领域正在相互交织 。 文学文本
的叙述并非依据一个超 然 世 外 的 固 定 结 构 , 相 反 , 从 命 名 、 词 汇 、 修 辞 、 叙 事 模 式
到文类等级以及写作制度 , 文学形式内部 充 满 了 各 种 争 夺 、 对 抗 和 冲 突 。 人 们 已 经
察觉 ,“历史 ” 的波澜将在文学形式领域产生各种回响 。
从文学与历史混沌不分 、 前 者 依 附 于 后 者 , 到 文 学 话 语 相 对 独 立 、 二 者 相 互 角
逐 , 文学批评之中 “历史 ” 概念的分量愈来愈重 。 正如中国当代学者所言 ,“有没有
真实的历史 ? 对历史学家而言 , 是原生态历 史 和 文 本 历 史 的 区 别 ; 对 文 学 批 评 家 而
言 , 有没有原生的历史精神存在 , 这 种 历 史 精 神 的 客 观 存 在 要 被 生 产 它 的 民 族 世 代
保存并发扬下去 ; 有没有文本所 表 达 的 原 生 历 史 精 神 , 这 个 精 神 应 该 而 且 必 须 为 批
评家所认定 , 确当阐释给读者和历史 ”。① 面对 20 世 纪 众 多 文 学 批 评 学 派 , “历 史 ”
概念再度从激烈的理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历史 ” 概念的多种涵义同时表明 , 文学
批评业已进入复杂多变的文化网 络 , 种 种 对 话 与 论 辩 可 能 进 一 步 卷 入 不 同 脉 络 的 理
论话题 。 尽管如此 ,“历史 ” 概念赋予文学批评的基本观念是 : 文学生产从未摆脱历
史的影响 , 然而 , 文学始终力图以自己的方式再现历史 。

〔责任编辑 : 王兆胜 张 聪〕

① 张江:《当代西方阐释:强制与独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年,第 309 页。


· 163 ·
ABSTRACTS

thec risiso fc ap
italism,Ro sa Luxembur gc reatedt hed ia
l e
cticso fc api
tal’ss e
lf-
nega t
ion a f
ter exp loring t he charactero fc apitala ccumu la t
ion i nt he age o f
impe rial
ism andi tsr el
a t
ionshipt ot heg l
obalc risiso fc ap it
alism.Thed ial
ec t
icso f
capital’ss elf-negation wa saf orm o fhistori
cald ialect
ic st hatdeve lopedi nr espons e
tot henewi ssuesc on fronti
ngt heageo fimpe r
ialism a tt het urno fthe20 thc entury.
Theyr eve alt her ootsandt heinternal mechanism o ft hec r
isi
so fc apital
ism a tt he
levelo fc api
t ala ccumu l
ation.Th is ha sg reat me thodo log i
cals ignificancef or our
recogn it
ionandana lysiso fwo r
ld-histo
ricaltrendss incet heg loba lfinanc i
alc ri
siso f
2007-2008andc allsf orust ocrea
tead ia
lecti
co fc apital’ss elf-negationf ort he21s t
centur ytha tlinksupwi thchange sinwo r
ldh i
sto r
ys i
ncet hec r
isis.Thenewh i
s tor
ical
dial
e ct
icr evol ve
sa round c api
tala ccumu lat
ion,exp loring t he s t
r ugg l
es be tween
monopo lyandt rust-bus tng,hegemony and an
i ti-hegemony,and g lobali
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t o c ons t
ruct a t heoret
ical f ramewo rk f or d is
cerning t he
unp redictablena tur eandd ivers
ityo fwo r
ld-historicaldeve lopmen t.TheCh i
ne sepat h
affordsac lassicexpe r
ientialprototypef o
rt hec ons truc
tiono ft henew d ial
ectic.


7) Vir
tue and S
ituat
ion—Th e Re
spon
seo
f Ar
isto
tle’s Moral Ps
ycho
loyt
g ot h

Chal
lengeofSitua
tion
ism Xu XiangdongandChen Wei·126·

Overt he pat20 ye
s ars,d rawing ont hes i
t uat
ionis
texpe r
i enceofs o c
ialand
ind
ividua l psychology and t he research findings o fc ogni
tive s c
ience, s ome
phi
l o
s ophershavea rguedtha tvi
rtuee th
ics,espe cia
lly Ari
stot
eleanv ir
tuee this,i
c s
not emp ir
ica
lly app l
icabl
e. Al though emp iricalr e
search con tr
ibutes t o our
understandingo fthepsychologi
calme chani
smsbeh indmo ralmotivesandj udgmen s,


tc anno tbeus edasade cis
iver e
futat
iono fvir
t uee th
ics.Infact,Ar is
toteleanethic


tsefno
l tonlyp res ss
age omeimport
antemp
iri
calf
ind
ingsbu
tal
sor
espondst
othe

ituat
ion
istcha
llengetov
irt
uee
thi
cs.


8)Th
eConc
epto
fHi
sto
ryi
nLi
ter
aryCr
iti
cism NanFan·147·

Thec oncepto fh is
t o
r y( lishi)i nlitera
r yc rit
icism ha sa cqui
red a va r
ietyo f
me aningsfrom anc ientt ime st ot hep resent.The wo rdno ton lyde scribest hes ocia

real
itiesofag ivent imef oundi nal iteraryt ex t,bu ta l
sor eferst ot hes oc
ialand
culturalcontexti n wh icht hatl i
te r
a tureo ri
gi nated and wa sd issemina ted overt he
courseo f humank ind’s s elf-developmen t.Onc eliterature wa ss eparated from
history,h i
storyevo lvedi nt oanax i
alc onc ep
ti nliter
ar ycrit
icism,f ormi ngas trong
schoolo fsocio-his
to r
icalc riti
cism.Whe ther mo ralo ra es
thetic,o rrevo lvi
nga round
theunc onscious ort hef orma l,t heax i
a lconc epto fh istoryi sindispens abl
e.The
stressp lac
ed by Ma r
xistl i
terar yc ri
tici
sm on a estheti
cs and h ist or
yi sh ighly
signif
icant.Hi s t
ory exe rted an i nheren ti nfluence on t he c r
iti
c als choo l
so f
psychoanalysisandf orma l
ism.Thes ememeo fl iter
aryd iscourseis“ l
ife,”wh il
et hat
· 20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ofh is
tor
icaldi
sc our
sei s “soci
ety”;t he typic
alfeatur
eso feach cons
tit
ute an
importan
tt r
ans
itiona
lme chanism be
tweent hetwo.Al t
houghlit
erar
yandh isto
rica

disc
oursescomplemente a
cho t r,a
he tt
imesl it
eraryd
iscours
e maydevi
atefrom and
evenchall
engehistor
ica
ld i
scourse.


9) Mi
li
tar
yFi
nanc
ingi
nLa
teQi
ngFr
ont
ierDe
fen
se uZenghe·164·
Li

Int he middleo ft heGuangxur eign,Ch ina’sf ron t


ie rswe r ebe ingha ras
sedby
for egnagg
i ress
ion.F inanci ald if
ficulties me antt hato ffic
ial satc our tandt hosea tt he
fron t
ie rhadd if
ferentv iewsont hede fens eo fthef r ontier,bu tt he Qi nggove rnmen t
even tua l
ly madet he de c
isi on t o moun ta de fenseo ft hef ron t
ie r againstt hr eat
s.
Nego tiat
i onst oregain Yi l
it rigger ed a t
h reat from Tsarist R ussia on the north west
andno rthe a
stf rontiers.The gove rnmen ts etup ded ica
t edf und ing suppo rt
ingt he
de fens eo ft he northea stf r ontier.On t he no rthwe stf ron t
ier,i t made Xi ni
jang a
pr ovinc ,
e wh i
leo ffi
cialsi nc luding YanJ ingmi ng a rrangedt o bailou tt het reasury
wh ilesuppo r
tingt he de fens eo ft hatf ron t
ier.Thec ris
isp rovoked byt he Fr ench
inva siono fTaiwand rovet heQi ngt o makeap r ovinc eofTa iwan,bu tt hede fens eof
Ta iwanandt hePenghui slandsr equiredf urtherl ar ge-scalef und ing.Fu i
jant riedt o
ma i nt
a int heun it
yo fFu i
janand Ta iwan p, rovi di
ngf inanc i
alsuppo rtt o Ta iwanand
financ ialba cking t os out he astc oastal defense.Mi li
taryf inancing o ft he fron ti
er
de fens e wa s impeded by t he gove rnmen t’s f inanc iald i
fficulties.Pa cif
ying t he
fron t
ie rc onfl
icted withadd res s
ingt hedyna sty’sf inanci alp roblems,bu tt hetwo
we r ec loselyc onne c
t ,
ed be comi ng animpo rtan tt esto ft he Qi ng gove rnmen t’s
ab i
lityt opa cifythef rontie randde fendit sbo rders.


10)Th
eTr
ans
forma
tiono
fth
eIn
terna
tiona
lOr
derandCh
ina’sChoi
c e

TangShiping·187·

Sincet heg l
oba lfinancialc r
isi
so f2008,t he reha sbe enano ticeab l
ei ncrea sein
dome s
ticandf oreign discussion oft he curre nt and future Am er
ica n/ W e
ste r
n -based
inte
r nationalorde r,bu tther elevantr esearchf ind i
ngsno ton lyl ackaf ramewo rkf or
assessingt heope rabil
ityo fthei nter
na tionalo rderbu ta l
sol ackc ase-studiesg ivingan
emp iri
c a
lana lysi
so fitsh is
toricaltr ansforma tion.Ourpape rc onstruc tsar ela
t i
vely
comp letede fi
niti
onanda ssessmen tfr amewo rkf ort heinternationalo rde ,
r p roviding
case-studieso f ma jorchange si nt ha to rders inc e1800and o ffer
ingt hef o
llowi ng
optionsf orCh ina:name ly , China w il
l be a “builderof w orld peace , contributor to
globaldeve lopmen tandke epero finte rnat
iona lo rder.”Asl onga swec anbesur et hat
noou ts
idec ountrywi llimpedet hecoun t
ry’se conomi cgrowt h;andt ha tgr owthwi l

tendt odepend mo reondome sti
cr ef o
rm andopen ngup,wha
i twene edt odoi st o
reta
i nc a
lm and manageourdome st
ica f
fairsi na ccord withr eform andopen ingup,
wh i
lea sf a
ra s possibl
ep romo ti
ng s teadyimp rovemen ti nt hei nter nat
iona lo rder
oi

j ytl with o
ther c ountr
ies and non s
- tateact o
rs , with benef
its fort he wor
l d.

· 20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