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1

桂城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级第一学段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 4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u:64 N:14 O:16 H:1 Cl:35.5 C: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1-10 题每小题 2 分,11-16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或不选得 0 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能、风能、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

C. 同温同压下, 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 不同

D. 越大反应越易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

以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

能等,A 错误;

B.相同质量的冰转化为水需要吸热,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B 正确;

C.对一个确定 的
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无关,同温同压下

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 相同,C 错误;

D. <0 为放热反应,会更易发生, >0 为吸热反应,不会更易发生,故与 数值有关,D 错误;

答案选 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B. S 在纯氧中燃烧是将全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物质所含化学键键能越大,其越稳定

D. 化学反应的∆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答案】B

【解析】

第 1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可能相等,故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或者从化学反应实

质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伴随着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故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

化),A 正确;

B.S 燃烧时产生光和热,故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B 错误;

C.化学键键能越大,则化学键越稳定,不容易断裂,对应物质越稳定,C 正确;

D.由盖斯定律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D 正确;

故答案选 B。

3.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B C D

反应装置

图或图象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
反应物总能量大 反应开始后,针 反应开始后,甲处
或图象信 水银柱上
于生成物总能量 筒活塞向右移动 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息 升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观察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故 A 不选;

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 B 不选;

C.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说明反应放热,故 C 选;

D.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故 D 不选;

故选:C。

4. 反应 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 A+B→X(吸热),② 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

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第 2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B→X(吸热),说明 A、B 的总能量小于 X 的能量;X→C(放热),说明 X 能量大于 C 的能量;

A+B→C(放热),说明 A、B 的总能量大于 C 的能量;故选 A。

5. 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O3(g)=3O2(g) ΔH<0 B. 2CO(g)=2C(s)+O2(g) ΔH>0

C. N2(g)+3H2(g)⇌2NH3(g) ΔH<0 D. CaCO3(s)=CaO(s)+CO2(g) ΔH>0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 ΔG=△H-TΔS 进行分析,凡 ΔG<0 的反应,能自发进行。

A.反应 2O3(g)=3O2(g), ΔH<0,ΔS>0,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A 不合题意;

B.反应 2CO(g)=2C(s)+O2(g),ΔH>0,ΔS<0,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 符合题意;

C.反应 N2(g)+3H2(g) 2NH3(g),ΔH<0,ΔS<0,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 不合题意;

D.反应 CaCO3(s)=CaO(s)+CO2(g),ΔH>0,ΔS>0,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D 不合题意;

故选 B。

6. 2 mol Na 和 1 mol Cl2 反应,其能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B . △H8=△H6+△H7

C. 相同条件下 NaCl(g)比 更稳定

D. 在相同条件下, 放出的热量比 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所以△H4>0,A 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① 2Na+(g)+2Cl-(g)=2NaCl(g) △H8;② 2Na+(g)+2Cl-(g)=2NaCl(g) △H6;

③ 2NaCl(g)=2NaCl(s) △H7,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③,整理可得:2Na+(g)+2Cl-(g)=2NaCl(g);所以

△H8=△H6+△H7,B 正确;

C.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时会释放能量,说明固体时能量低,

更稳定,故相同条件下 NaCl(g)不如 NaCl(s)更稳定,C 错误;

D.原子半径:Br>Cl,所以获得电子能力 Cl>Br,在相同条件下, 放出的热量比

少,D 错误;

选 B。

7.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 )

① 扩大容器的容积 ②使用催化剂 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④升高温度 ⑤缩小容器容积 ⑥增大容器内

的压强
A. ②③ B. ②③④⑥ C. ②④ D. ②④⑤

第 4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反应有气体参加,则扩大容器的容积,速率减小,故不选;

②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③ 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若为固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④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⑤ 缩小容积,则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⑥ 增大容器内的压强,若恒容充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故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常见外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考查,注意①反应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扩大容器容积会使反应速率减小。②

若反应物为固体,则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浓度不变。
8.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换

B. 过程 II 有 O-O 单键生成并放出能量

C. 过程 III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H2O2=2H2O+O2

D.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O→H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太阳能使水分解,则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 A 正确;

B.过程 II 中生成氢气、过氧化氢,形成化学键,过程Ⅱ放出能量并生成了 O−O 键,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Ⅲ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H2O2═H2+O2,故 C 错误;

D.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总反应 2H2O→2H2+O2,故 D 正确。

第 5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 C。

9.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 c(HI)由 0.1 mol·L-1 降到

0.08 mol·L-1 时,需要 20s,那么 c(HI)由 0.08mol·L-1 降到 0.07 mol·L-1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 等于 5 s B. 等于 10 s C. 大于 10 s D. 小于 10 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HI)由 0.1 mol·L-1 降到 0.08 mol·L-1 时,需要 20s,则该时间段的平均速率为

,如果 c(HI)由 0.08mol·L-1 降到 0.07mol·L-1

时平均反应速率仍为 0.001mol·L-1·s-1,则所需时间为 10s,但实际上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变慢,所以所需时

间要大于 10s,故 C 正确;

故选 C 。
10.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 的是

A. 2H2(g)+O2(g) =2H2O(g) △H1;2H2(g)+O2(g) =2H2O(l) △H2

B. S(g)+O2(g)=SO2(g) △H1; S(s) +O2(g)=SO2(g) △H2

C. C(s)+ O2(g)=CO(g) △H1;C(s)+O2(g)=CO2(g) △H2

D. H2(g)+Cl2(g) =2HC1(g) △H1;2H2(g)+2Cl2(g) =4HC1(g),△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后者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则△H2<△H1,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气态硫的能量要高于固态硫的能量,因此前者放出的能量多,则△H2>△H1,故 B 符合题意;

C.前者是不完全燃烧,放热少,后者是完全燃烧,放热多,则△H2<△H1,故 C 不符合题意;

D.后者的化学计算数扩大 2 倍,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则△H2<△H1,故 D 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 B。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伟新教授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吴自力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在硼基催化剂上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机理,部分反应历程如图。

第 6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为 C3H8*=C3H7*+H*

C. 图中的过渡态 1 不如过渡态 2 稳定

D. 催化剂在反应中参与化学反应,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丙烷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丙烯和过氧化氢的总能量,所以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

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错误;

B.步骤 C3H8*=C3H7*+H*的活化能最大,C3H8*=C3H7*+H*是慢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快慢取决于

C3H8*=C3H7*+H*,故 B 正确;

C.能量越低越稳定,图中过渡态 2 比过渡态 1 稳定,故 C 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中参与化学反应并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故 D 正确;

故选:A。

1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瓶后,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对于 ,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第 7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能用勒

夏特列原理解释,A 不符合题意;

B.Cl2 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 H++Cl-+HClO,食盐水中含有 Cl-,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以使

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 Cl2 的反应消耗,因此能够达到收集氯气的实验目的,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 不符合题意;

C.生成 SO2 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过量的空气,可以增大 O2 浓度,

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而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不符合题意;

D.对于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容器

体积减小,碘蒸气浓度增大而使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增大但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

释,D 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 D。

13. 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 C(s)+H2O(g) CO(g)+H2(g)△H<0 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

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 N2O4(g) 2NO2(g)△H>0 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一 t2 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 图一 t2 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H 增大

C. 图二 t1 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D. 若图二 t1 时改变

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C(s)+H2O(g) CO(g)+H2(g) △H<0 是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图一 t2 改变条件时,正、

第 8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O4(g)

2NO2(g)△H>0 是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图二 t1 改变条件时,两种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且 t1 后生成

物浓度逐渐减小而反应物浓度逐渐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此分析。

【详解】A.C(s)+H2O(g) CO(g)+H2(g) △H<0 是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

移动,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合,故 A 错误,

B.ΔH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相对大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故 B 错误;

C.图二 t1 改变条件时,两种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且 t1 后生成物浓度逐渐减小而反应物浓度逐渐增大,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O4(g) 2NO2(g) △H>0 是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若升高了温度,平

衡向正向移动,N2O4 浓度减小,NO2 浓度增大,与图像不符,故 C 错误;

D.N2O4(g) 2NO2(g) △H>0 是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若图二 t1 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大,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14.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 。图 1 表示在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

化,图 2 表示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3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改变起始物 的物质的量对该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的转化率增大

第 9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 由图 2 信息,10 min 末该反应以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C. 由图 2 信息,从 11 min 起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的量,则 的变化曲线为 d

D. 图 3 中温度 ,e、f、g 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f 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 1 知,氮气和氢气的总能量大于氨气的能量,所以由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是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N2 的转化率减小,故 A 错误;

B.10min 末是瞬时速率无法计算,故 B 错误;

C.从 11 min 起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的量,则 n( )突变,接着平衡正向移动,n(N2)减小,n(N2)的变

化曲线为 d,故正确;

D.相同温度下,一定量氮气时,氢气的浓度越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氮气的转化率越大,所以

图 3 中 e、f、g 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 的转化率最高的点是 g 点,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15.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6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32 mol/L,下列有

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x+y>Z

C. B 的转化率升高 D. C 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于可逆反应 ,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6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

容器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体系的压强减小,若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再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应

该为 0.3 mol/L,现在 A 的浓度为 0.32 mol/L,0.3 mol/L<0.32 mol/L,说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化学计量数关系为:x+y>Z,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反应物 B 的转化

率降低,平衡混合物中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合理选项是 B。

16. 在 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第 10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该温度下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生成 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 a kJ

B. 相同温度,若容器内 FeO、CO、Fe、CO2 四种物质物质的量分别为 5.0 mol、1.2 mol、1.5 mol、1.0

mol,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D.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 ,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生成 1 mol Fe 单质,吸收热量为啊 kJ,A 错误;

B.在相同温度,若容器内 FeO、CO、Fe、CO2 四种物质物质的量分别为 5.0 mol、1.2 mol、1.5 mol、1.0

mol,则 Qc= ,则化学平衡逆向进行,B 错误;

C.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C 错误;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由于化学平衡常数 K= ,若 ,则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二、填空题(共 4 大题,56 分)
17.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充分燃烧 a g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表示乙炔燃

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 → ,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 414 615 347 435

第 11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_____。

(3)碳(s)在氧气供应不充足时,生成 CO 同时还部分生成 。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应:

的 。但可设计实验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该反应的 ,计算时需要测得的

实验数据有______。

(4)硝酸厂的尾气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

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则甲烷直接将 NO2 还原为 N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CO、H2 可用于合成甲醇和甲醚其反应为(m、n 均大于 0):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则 m 与 n 的关系为______。

【答案】(1)

(2)+125 kJ/mol

(3) 的 和 的

(4)

(5)2m<n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第 12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2H2 分子中含有 2 个 C 原子,充分燃烧 a g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

量 b kJ,则反应产生 2 mol CO2 气体和液体水时反应的乙炔的物质的量是 1 mol,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是 2b

kJ,故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 2 详解】

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的差,则反应

→ △H=(414×6+347)kJ/mol-(414×4+615+435)kJ/mol=+125

kJ/mol;

【小问 3 详解】

碳(s)在氧气供应不充足时,生成 CO 同时还部分生成 。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应:

的 。但可设计实验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该反应的△H,计算时需要测得的实

验数据有 的 和 的 ;

【小问 4 详解】

已知:①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 ,整理可得:

【小问 5 详解】

已知:反应①:

反应②:

第 13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③: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③,整理可得 △H=-(n-2m)<0,所

以 2m<n。

18.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需用到如图所示的仪器,其名称是_____,除此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_______。

② 由甲、乙两人组成的实验小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样的实验仪器和方法进行两组测定中和反应

反应热的实验,实验试剂及其用量如下表。

注:表中 和 表示生成 1 mol 水的反应热

起始温度 终了温度 反应热

反应物

A. 溶液 50

25.1
mL、 溶

液 50 mL

25.1
B. 溶液 50

mL、

溶液

第 14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0 mL

甲在实验之前预计 ,他的根据是_____;

乙在实验之前预计 ,他的根据是____。

实验测得两组实验的终了温度不同,A 组的终了温度为 31.9℃。设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

,溶液密度均为 1g·cm-3,忽略实验仪器的比热容及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___。

(只需列表达式)B 组的终了温度____(填“>”、“<”)31.9℃

(2)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在对 溶液加热时,___(填

“能”、“否”)观察到 的黄色,原因是_____。稀释 溶液,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

“不移动”、“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答案】(1) ①. 简易量热计 ②. 量筒、烧杯 ③. 反应所应用到的一元酸和一元碱溶液物质的

量浓度、体积相等,因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 . 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 ⑤.

kJ/mol ⑥. <

(2) ①. 否 ②. 蓝色的 与黄色的 混合得到绿色溶液 ③. 向逆反应方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 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是简易量热计,除此外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和烧杯。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烧

杯盛放洗涤温度计的水。

② 因为两个实验中反应所应用到的一元酸和一元碱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相等,因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相等,所以甲在实验之前预计 ;因为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所以乙在实验之前

预计 。实验测得两组实验的终了温度不同,A 组的终了温度为 31.9℃,设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比

第 15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热容 ,溶液密度均为 1g·cm-3,忽略实验仪器的比热容及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kJ/mol;B 组因为一水合氨电离吸热,所以的终了温度低于 31.9℃。

【小问 2 详解】

在对 溶液加热时,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蓝色的 与黄色的 混合得到绿色

溶液,不能看到黄色;稀释 溶液,浓度商分析,平衡逆向移动。

19.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原理为: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室中模拟合成氨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浓度(mol/L)
实验序号 温度(℃)

0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40min 50min 60 min

1 300 2.00 1.70 1.50 L36 1.25 1.20 1.20

2 300 2.00 1.50 1.28 1.20 1.20 1.20 1.20

3 200 2.00 1.60 1.39 1.29 1.27 1.27 1.27

(1)实验 1 中,50 min 时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He,则正反应速率____(域“增大”、“减小”或“不

变”)

(2)实验 2 中,前 20min 内以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

(3)比较实验 1 和 2,说明实验 2 隐含

条件是______。

(4)上述三组实验的化学中衡常数分别为 、 、 ,三者大小关系是______。

(5)某温度下,若把 ,与 置于体积为 10 L 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

得混合气体的压强弯为开始时的 0.8,则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 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

第 16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中 不变

d.

(6)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_____ (选填序号)。

A、 B、 C、

【答案】(1)不变 (2)0.024 mol/L·min

(3)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4)

(5) ①. 40% ②. ac

(6)A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实验 1 中,50 min 时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He,则正反应速率不变,因为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小问 2 详解】

实验 2 中,H2 浓度变化量为:2mol/L-1.28mol/L=0.72 mol/L,20min 内 的浓度为:0.72 mol/L×

=0.482 mol/L,v=c÷△t=0.482 mol/L÷20min=0.024 mol/L·min;

【小问 3 详解】

比较实验 1 和 2,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并且温度相同,实验 2 更快达到平衡,说

明实验 2 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小问 4 详解】

K 只受温度影响,且此反应放热,温度越低 K 值越大,故顺序为: ;

【小问 5 详解】

第 17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 ,x=4,平衡

时氢气的转化率 ;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
a.左右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体积不变,质量守恒,总质量不变,故密度不变,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

衡状态;

c.混合气体中 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 ac;

【小问 6 详解】

A.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A 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T1<T2,由 T1→T2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H3 的体积分数减小,B 正确;

C.达平衡时 c(N2)、c(H2)、c(NH3)不变,不是 c(N2)=c(NH3)=c(H2),C 错误;

故选 AB。

20.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 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

发生的反应为 。

(1)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 ,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

第 18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 图中曲线 Y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C 点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____。

③ 若起始时容器中 的浓度为 1.0mol/L,则 A 点的平衡常数 ___________。

(2)若在两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 、 ,测得不同温度下 的平

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 的裂解反应是____ (填“吸热”、“放热”)反应,图中代表加入 的曲线是____(填代码)。

A.M 点所在曲线 B.N、O 点所在曲线

②M 点、O 点和 N 点的逆反应速率 、 和 最慢的是____。

③M、O 两点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 K(M)____K(O)(填“>”、“<”或“=”,下空同);M、N 两点容器

内的压强 p(N) ____2p(M)。

【答案】(1) ①. ②. 16.0mol ③. 0.25

(2) ①. 吸热 ②. B ③. v(M) ④. = ⑤. >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产物物质的量关系应知图中曲线 Y 为 H2 的数据曲线(H2 的物质的量是同时刻 S2 物

质的量的 2 倍);

【小问 1 详解】

第 19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 根据分析,曲线 Y 表示的物质是 H2;

② 根据图像信息,此状态下 n(H2S)=4.0mol,n(S2)=4.0mol,代入三段式,得

故此状态下,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4.0mol+8.0mol+4.0mol=16.0mol;

③ 设 A 点对应 S2 的转化浓度为 x mol/L,代入三段式,得

由 A 点 n(H2S)=n(H2),可得 1.0-2x=2x,解之得,x=0.25,将数据代入平衡常数计算式

【小问 2 详解】

① 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高,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向为吸热反应;该反应是气体体

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低,相同容积内充入气体越多压强越大,故 N、O 点所在曲线

应是充入 2.0mol H2S 的对应曲线,故选 B;

② 温度越低,压强越小,反应速率越慢,根据本问①的分析,N 点温度最高、压强最大,M 点温度最低、

压强最小,故最慢的是 v(M);

③M 点与 O 点处于同一温度状态下,所以 K 值相等,K(M)=K(O);N 点状态与 M 点状态中反应物转化率相

同,由于 N 点起始投料是 M 点的 2 倍,所以平衡时 N 点状态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依然是 M 点状态下

的 2 倍,若两状态点温度相同,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N 点状态容器压强是 M 点状态容器压强的两倍,但

实际情况是 N 点状态温度高于 M 点状态,在恒容、气体物质的量恒定的前提下,N 点状态压强就要大于 2

倍的 M 点状态压强。

第 20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21 页/共 21 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