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0 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

高一化学
本试卷共 8 页,28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氯水、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

B. NaHSO4、HCl、HNO3 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 非金属氧化物 CO2、CO、SO3 均为酸性氧化物

D. 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都为混合物,水

银是金属单质汞,为纯净物,故 A 错误;

B.HCl、HNO3 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 属于盐,故 B 错误;

C.CO2、SO3 均为酸性氧化物,CO 和碱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 C 错误;

D.C60、C70、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 D 正确;

故选 D。

2.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 “真金不怕火炼”,体现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体现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 O2 等发生反应,B 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C 正确;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D 正确;
故选 A。

3. 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云雾 B. 蛋清溶液 C. 葡萄糖浓溶液 D. 淀粉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判断 。
【详解】A.云雾属于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 不符合;

B.蛋清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不符合;

C.葡萄糖浓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符合;

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不符合;

答案选 C。

4. 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成两等份,把其中一份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得到分散系 I;把另一份溶液滴加到凉水中,得到分散系 I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份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均为氯化铁 B. 两份分散系均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C. 分散系 II 比分散系 I 稳定 D. 两份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散系Ⅰ为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Ⅱ为氯化铁溶液,故两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不同,故 A 错误;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故 B 错误;

C.溶液的稳定性好于胶体,故分散系 II 比分散系 I 稳定,故 C 正确;

D.只有胶体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只有分散系 I 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5. 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 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2·4H2O 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

B. FeCl2·nH2O 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获得的纳米级 Fe 粉,属于胶体分散系

D. FeCl2 高温反应制备纳米级 Fe 后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FeCl2·4H2O 是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故 A 错误;
B.FeCl2·4H2O 和 FeCl2 是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则 FeCl2·4H2O 加热脱水生成 FeCl2 是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纳米级 Fe 粉不属于胶体,故 C 错误;

D.Fe2+易被氧化,反应在 N2 保护气下,H2 与 FeCl2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Fe 和 HCl,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 Fe+2HCl;反应后的气体中 HCl 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故 D 正确。

故选 D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Cl 在电流的作用下可以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B. CO2 溶于水能导电,CO2 属于电解质

C. 熔融的 NaOH 属于电解质

D. H2SO4 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aCl 在水溶液中自动电离出 Na+、Cl−,不需要在电流的作用,故 A 错误;

B.CO2 溶于水生成的 H2CO3 才能发生电离,CO2 属于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熔融的 NaOH 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 C 正确;

D.H2SO4 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但是 H2SO4 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 D

错误。
故选 C。

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

曲线如图,该小组同学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AB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电解质逐渐转变为非电解质

B. B 处的导电能力为 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BC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 Ba(OH)2 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 a 时刻溶液中的 Ba2+恰好被 完全沉淀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AB 段的反应为 Ba(OH)2+H2SO4=BaSO4↓+2H2O,BaSO4、H2O 都是电解质,故 A 错误;

B. 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 处的导电能力为 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

B 正确;

C. BC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故 C 错误;

D. B 处的导电能力为 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a(OH)2 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溶

液中的 Ba2+恰好被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故 D 正确;

选 AC。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2SO4 与 Ba(OH)2 溶液反应:Ba2++OH-+H++ =BaSO4↓+H2O

B. 氯气溶于水:Cl2 + H2O=2H+ + Cl- + ClO-

C.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 OH-=

D.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Ba2++ =Ba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2SO4 与 Ba(OH)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Ba2++2OH-+2H++ =BaSO4↓+2H2O,A

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难电离,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 H+ + Cl- +HClO,B 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O2+ OH-= ,C 正确;

D.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Ba2++2OH-+Cu2++ =

Cu(OH)2↓+BaSO4↓,D 错误;

答案选 C。

9.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l-、 B. H+、Ca2+、 、

C. Ba2+、K+、OH-、 D. Na+、 、K+、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某无色透明溶液, 为紫色,A 错误;

B.H+和 可以生成 CO2 和 H2O,Ca2+可与 生成 CaCO3 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共存,C 正确;

D. 和 OH-可以反应生成 和 H2O,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故选 C。

10.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Ba(NO3)2、MgCl2、K2CO3、Na2SO4,现做以下实验:

实验Ⅰ: 将部分粉末加水溶解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Ⅱ: 取实验Ⅰ的沉淀物加入到过量稀盐酸中,白色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生成;

实验Ⅲ: 取少量实验Ⅱ的溶液,滴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原白色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A Ba(NO3)2 B. MgCl2 C. K2CO3 D. Na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实验 I 、 Ⅱ 可知 ,白 色沉 淀中一定有 BaSO4 , BaCO3 或 MgCO3 有一 种或 两 种 ,则一定 含

Ba(NO3)2、K2CO3、Na2SO4,实验Ⅲ中白色沉淀为 AgCl,但实验Ⅱ中加盐酸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是否

含 MgCl2,故 B 正确;

故选 B。

1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下列有关描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钟乳石的形成
C. 工业上利用火法冶炼金属铜 D. 谷物酿制酒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存在 C、O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不符合;

B.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长期的化学变化过程,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符合;

C.工业上利用火法冶炼金属铜,Cu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C 不符合;


D.谷物酿制酒过程中存在 C、O 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不符合;

故选 B。

12. 已知液氨能和 NaH 反应放出 H2:NaH + NH3 =NaNH2 + H2↑。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液氨和 NaH 反应中,液氨是氧化剂

B. 液氨和 NaH 反应生成的 H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NaH 与水反应可以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的产物有 NaOH 和 H2

D.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氢原子与被还原的氢原子个数比为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反应 NaH + NH3 =NaNH2 + H2↑中,NaH 中的 H 元素从-1 价升高到 0,NaH 失去电子,被氧化,

作还原剂,NH3 中的部分 H 元素从+1 价降低到 0,NH3 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详解】A.由分析知,液氨是氧化剂,故 A 正确;

B.由分析知,H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 B 正确;

C.NaH 与水反应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NaH+H2O=NaOH+H2↑,在该反应中,NaH 是还原剂,H2O 是氧化剂,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 C 正确;

D.由分析知,该反应中被氧化的氢原子与被还原的氢原子个数比为 1:1,故 D 正确;

故选 D。

13. 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 2B- + Z2 = B2+2 Z - ② 2A2+ + B2 = 2A3+ + 2B- ③2XO4- + 10Z - + 16H+

= 2X2+ + 5Z2 + 8H2O,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要除去含有 A2+、Z-和 B-混合溶液中的 A2+,而不氧化 Z-和 B-,应加入 Z2
B.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2+﹥B-﹥Z-﹥X2+
C. X2+是 XO4- 的还原产物, B2 是 B-的氧化产物
D. 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 XO4- +5 A2++ 8H+ = X2+ + 5A3+ + 4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 ③ 16H++10Z-+2XO4-=2X2+

+5Z2+8H2O 中,氧化性 XO4->Z2;反应② 2A2++B2=2A3-+2B-中,氧化性 B2>A3+;反应① 2B-+Z2=B2+2Z-中,

氧化性 Z2>B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O4->Z2>B2>A3+,所以要除去含有 A2+、Z-和 B-混合溶液中

的 A2+,而不氧化 Z-和 B-,应加入 B2,故 A 错误;B.由①②③反应中还原性的比较可知,还原性由强到

弱顺序是 A2+、B-、Z-、X2+,故 B 正确;C.反应③中 X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XO4-为氧化剂,则 X2+是

XO4-的还原产物,反应①中 B-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B2 ,即 B2 是 B-的氧化产物,故 C 正确;D.氧化还原反

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③ 16H++10Z-+2XO4-=2X2++5Z2+8H2O 中,氧化性 XO4->


Z2;反应② 2A2++B2=2A3-+2B-中,氧化性 B2>A3+;反应① 2B-+Z2=B2+2Z-中,氧化性 Z2>B2,则氧化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是 XO4->Z2>B2>A3+,所以溶液中 XO4-能氧化 A2+,发生的反应为 XO4- +5 A2++ 8H+ = X2+ +

5A3+ + 4H2O,故 D 正确;答案为 A。

点睛: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

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且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氧化性强的先被氧化。

14. 碘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 NaIO3 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 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已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含 I-的溶液中通入 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一定变蓝

B. 途径 III 中每消耗 1 个 Cl2,可以生成 2 个

C. 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2>

.
D 一定条件下,I-与 可能生成 I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向含 I-的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可产生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向含 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生成 ,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故 A 错误;

B. 根据转化关系 I-~IO ~6e- ,Cl2~2Cl-~2e-,途径 III 中每消耗 1 个 Cl2,可以生成 3 个 ,故 B 错误;

C.由途径 I 可以知道氧化性 Cl2>I2,由途径Ⅱ可以知道氧化性 I2<IO ,由途径Ⅲ可以知道氧化性 Cl2 >

,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O > I2,故 C 错误;

D.一定条件下,I-与 IO 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I2,故 D 正确;

本题应选 D。

15.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① Cr2O3 固体既能溶于 KOH 溶液得到 KCrO2 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 Cr2(SO4)3 溶

液;②将 K2Cr2O7 溶液滴加到淀粉KI 溶液中,溶液变蓝;③向 KCrO2 溶液中滴加 H2O2 溶液,再酸化,可得


K2Cr2O7 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Cr2O3 固体溶于 KOH 不能体现 Cr2O3 具有还原性

B. 实验③中每生成 1 个 K2Cr2O7,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6 个

C. Fe2O3 中含有少量 Cr2O3 杂质,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 实验③的溶液中一定会同时伴有大量气泡产生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r2O3 固体溶于 KOH 得到 KCrO2,Cr 化合价均为+3,未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体现 Cr2O3 具有还原性,A 正确;

B.实验③中 KCrO2 被氧化为 K2Cr2O7,Cr 化合价由+3 升高到+6,有 2KCrO2 K2Cr2O7 6e-,每生成 1 个

K2Cr2O7,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6 个,B 正确;

C.Cr2O3 能溶于 KOH 溶液,Fe2O3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 Fe2O3 中含有少量 Cr2O3 杂质,可以通过氢氧化钠

溶液除去,C 正确;

D.实验③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rO +3H2O2= Cr2O +3H2O,没有气体生成,不会产生气泡,D 错

误。
故选 D。

16.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向饱和食盐水溶液和 MgCl2 溶液中分别加入钠块,均可以产生气体和白色沉淀

C. 单质钠性质活泼,露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变质,在表面形成一层过氧化钠
D. 钠燃烧或氯化钠固体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透过蓝色钴玻璃均可观察到黄色火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钠燃烧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所以钠着火

时不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只能用沙子灭火,故 A 错误;

B.将钠块加入饱和食盐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溶液中水减少,有氯化钠晶体

析出;将钠块加入 MgCl2 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Na+2H2O+MgCl2=Mg(OH)2↓+2NaCl+H2↑,有 Mg(OH)2 沉

淀生成,所以二者均可以产生气体和白色沉淀,故 B 正确;

C.露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变质,主要发生反应为:4Na+O2=2Na2O,所以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钠,并非过氧

化钠,故 C 错误;
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用透过蓝色钴玻璃而观察到黄色火焰,故 D 错误;

故选 B。

17. 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2O2 与 CO2 反应,Na2O2 为氧化剂,CO2 为还原剂

B. Na2O2 与 H2O 反应,每消耗 1 个 Na2O2,反应中转移 2 个电子

C. 将 62gNa2O 和 78gNa2O2 分别投入同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Na2O2 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O2,其中 Na2O2 既属于氧化剂又属于还原剂,A 错误;

B.Na2O2 与 H2O 反应每消耗 1 个 Na2O2,反应中转移 1 个电子,B 错误;

C.将 62gNa2O 和 78gNa2O2 分别投入同质量的水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溶质的质

量相等,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也相等,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

D.Na2O2 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 错误;

故选 C。

18. 失去标签的 Na2CO3 和 NaHCO3 无色溶液,某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① 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 Ba(OH)2 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

② 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 Na2CO3 溶液

③ 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HCO3 溶液

④ 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 NaHCO3 溶液

⑤ 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与 Ba(OH)2 溶液反应,均会产生 沉淀,且几乎无先后顺序,无

法区分,①不选;
②Na2CO3 和 NaHCO3 溶液均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均变为红色,②不选;

③NaHCO3 固体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产生 ,但溶液不行,③不选;

④ 向 Na2CO3 溶液中滴加盐酸,会先生成 NaHCO3,NaHCO3 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④正确;


⑤NaHCO3 与 BaCl2 不反应,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Na2CO3 溶

液,⑤正确;
故答案选 D。

19. 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 Na2O2 与 H2 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 A 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

气密性良好
B. 装置 B 中盛放无水硫酸铜,目的是除去 A 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 装置 A 也可直接用于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CO2

D. 反应结束后,将玻璃管 C 处固体加水溶解,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 C 中生成了 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装置 A 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关闭 K1,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

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A 不正确;

B. 装置 B 中应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 A 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等等,B 不正确;

C.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C 不正确;

D. 反应结束后,将玻璃管 C 处固体加水溶解,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 C 中生成了 NaOH,因为 Na2O2 与

水反应也生成 NaOH,D 正确。

本题选 D。

20.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Ⅰ 对,Ⅱ对,有

CO2 中的少量 HCl 杂质可将气体


B Na2CO3 可与 HCl 反应 Ⅰ 对,Ⅱ错,无
通入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Na2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NaHCO3 NaHCO3 可与 NaOH 反应生成


C Ⅰ 对,Ⅱ对,有
杂质,可加入适量 NaOH 除去 Na2CO3
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气
D NaHCO3 难溶于水 Ⅰ 对,Ⅱ对,有
体,有白色晶体析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所以

陈述Ⅰ错误,故 A 错误;

B.Na2CO3 可与 HCl 反应,但 CO2 也可以和 Na2CO3 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CO2 中少量的

HCl 杂质,故陈述Ⅰ错误,故 B 错误;

C.NaHCO3 可与 NaOH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H2O,可用适量的 NaOH 溶液除去 Na2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有

NaHCO3 杂质,陈述Ⅰ和陈述Ⅱ都对,故 C 正确;

D.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可发生反应:Na2CO3+ CO2+H2O=2 NaHCO3,由于相同温度下,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 Na2CO3 的溶解度,所以有 NaHCO3 晶体析出,陈述Ⅰ对,陈述Ⅱ错误,故 D 错误;

故选 C 。

21. 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 HClO 和 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C. 纯净的 H2 在 Cl2 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 H2 和 Cl2 的混合气体时,因

迅速化合而爆炸
D. 通常状况下氯气能和 Fe 反应,氯气的储存不能用铁质容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氯化铜,生成棕黄色的烟,故 A 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所以久置氯水最终变为

稀盐酸,故 B 正确;

C.纯净的 H2 在 Cl2 中安静地燃烧生成氯化氢,发出苍白色火焰,氯化氢结合水蒸气产生盐酸小液滴,所

以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 H2 和 Cl2 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故 C 正确;

D.通常状况下氯气和 Fe 不反应,氯气的储存能用铁质容器,故 D 错误。

故选 D。

22. 已知 KMnO4 在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生成 Cl2,下图是用 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Cl2 的简易装置,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试管①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试管②收集 Cl2

B. 用试管①收集 Cl2,试管②可防止 NaOH 溶液倒吸到试管①中

C. ③ 用于吸收多余的 Cl2,防止污染环境

D. 用该装置收集到的 Cl2 中会混有 HCl 气体和水蒸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导管的进出长短可知试管①用于收集 Cl2,试管②用于防止 NaOH 溶液倒吸入①中,NaOH 溶

液吸收多余的 Cl2,防止污染环境,①中收集到的 Cl2 不纯,混有 HCl 和水蒸气,故 A 选项错误,B、C、D

选择正确;
答案选 A。

23. 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 Cl2 存 在
B. 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氯水中,溶液变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 H+和 HClO 存在

C.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 Cl-存在

D. 将氯水加入到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有 HClO 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A.氯水中 HClO 具有漂白性,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可说明有 HClO 存在,故



A 错误;

B.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因溶液中存在 H+,会使溶液变红,而 HClO 具有漂白性,能够使红色褪

色,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 H+和 HClO 存在,故 B 正确;

C.先加入盐酸酸化,引入 Cl-,不可说明原溶液中有 Cl-存在,故 C 错误;

D.加入 NaOH 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的原因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氯化钠和次氯酸

钠,并不能说明有 HClO 存在,故 D 错误;


故选 B。

24. 如图所示,从 A 处通入新制备的 Cl2,关闭 B 阀时,C 处的干燥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 B 阀

后,C 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D 瓶中装的溶液不可能是

A. 浓硫酸 B. NaOH 溶液 C. KI 溶液 D. 饱和 NaCl 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

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 处通入氯气,关闭 B 阀时,C 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 B 阀后,C 处红

色布条逐渐褪色,因此说明 D 中溶液可以吸收氯气或可干燥氯气,据此分析来解答。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故 A 与题意不符;

B.氯气通过 NaOH 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关闭 B 阀时,C 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 B 与题意

不符;
C.氯气通过 KI 溶液,与 KI 溶液反应,关闭 B 阀时,C 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 C 与题意不符;

D.氯气与食盐水不反应,进入 C 的为潮湿的氯气,关闭 B 阀时,C 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选 D。

25. 二氧化氯(ClO2)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对酸性污水中的 Mn2+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其反应原理为 ClO2+Mn2+→MnO2↓+Cl-(部分反应物和产物省略、未配平),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


A. 工业上可用更为廉价的 Cl2 来代替 ClO2

B. 利用该原理处理含 Mn2+的污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C.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

D. 处理污水获得的 MnO2 副产物,可用稀盐酸直接溶解来制备农业微量元素肥料 MnCl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l2 有毒并且氧化效果没有 ClO2 好,故 A 错误;

B.已知 2ClO2+5Mn2++6H2O=5MnO2↓+2Cl−+12H+,所以处理含 Mn2+的污水后溶液的 pH 降低,酸性增强,

故 B 错误;

C.已知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从+4 降为−1,ClO2 为氧化剂,生成 2Cl−为还原产物,Mn 元素化合价从+2


升高到+4,Mn2+为还原剂,生成 MnO2,为氧化产物,由反应比例可得,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5:2,故 C 正确;

D.MnO2 和稀盐酸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MnCl2,故 D 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50 分。
26. 海水是宝贵的资源宝库,目前氯碱工业、海水提镁、海水提溴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图是海水

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已知:Br2 的化学性质与 Cl2 的性质相似

(1)步骤 I、II、III、IV、V、VI 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

(2)SO2 按分类属于酸性氧化物,写出将过量 SO2 通入到烧碱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4)实验室通常用 MnO2 与浓盐酸混合制备氯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为防止氯气

污染空气,需要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尾气处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流程中步骤 VI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根据上述流程 SO2、Br-、Cl-的还原性由强到弱

的顺序为:___________。

(6)粗盐中主要含有的主要杂质离子是 Mg2+、 、 ,检验粗盐溶液中是否存在 ,一定需要选

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A.稀盐酸 B.BaCl2 溶液 C.NaOH 溶液 D.稀硫酸

(7)步骤 V 也可以采用纯碱吸收,吸收后得到 NaBr 和 NaBrO3 溶液,同时有 CO2 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 ___________

【答案】 (1). Ⅱ 、 Ⅲ (2). SO2+OH- = HSO (3). Cl2 (4). 1 : 1 (5). MnO2+4HCl ( 浓 )

MnCl2+Cl2↑+2H2O (6). Cl2+2OH- =Cl-+ClO-+H2O (7). Cl2+2Br- =Br2+2Cl- (8). SO2 >Br- >Cl- (9). AB
(10). 3Br2+CO +4OH-=CO2↑+5Br-+BrO +2H2O

【解析】
【分析】海水通过海水淡化,得到粗盐、卤水、淡水,粗盐提纯除去杂质,得到饱和氯化钠溶液,电极饱

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得到卤水中主要是含有氯化镁,卤水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

单质,通过萃取分液方法得到低浓度的溴单质,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得到含

HBr 的溶液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富集溴元素,得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分离出氢氧化镁沉

淀,氢氧化镁用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

据此解答。
【详解】(1)步骤Ⅰ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是氯化镁溶液得到溶质晶体,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反应Ⅲ是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Ⅳ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

单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V 是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

反应Ⅵ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反应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Ⅱ、Ⅲ,故答案为:Ⅱ、Ⅲ;
(2)SO2 按分类属于酸性氧化物,过量 SO2 通入到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OH-=HSO ,故答案为:SO2+OH-=HSO ;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氧化产物是 Cl2,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还原产物是氢气,

电极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2NaOH+Cl2↑+H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

1:1,故答案为:Cl2;1:1;

(4)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需要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尾气处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Cl2+2OH-=Cl-+ClO-

+H2O;

(5)步骤Ⅵ的反应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根据上述流程,

二氧化硫被溴单质氧化生成硫酸,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SO2、Br-、Cl-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2>Br->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SO2>Br->
Cl-;

(6)取少量精盐溶解,向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精盐中不含有 SO ,

粗盐中主要含有的主要杂质离子是 Mg2+、 、 ,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酸钡不溶于水,

可溶于酸,因此检验粗盐溶液中是否存在 ,一定需要选用的试剂是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

AB;

(7)步骤 V 也可以采用纯碱吸收,吸收后得到 NaBr 和 NaBrO3 溶液,同时有 CO2 放出,该反应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3Br2+CO +4OH-=CO2↑+5Br-+BrO +2H2O,故答案为:3Br2+CO +4OH-=CO2↑+5Br-+BrO

+2H2O。

27.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研究“干燥的 CO2 不能与 Na2O2 反应”和“潮湿的 CO2 才能与 Na2O2 反应”,设计了如

下实验装置:

(1)写出过氧化钠与 CO2 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

(2)如图装置,在干燥管中装入 Na2O2 后,打开活塞加入稀硫酸,生成 CO2.打开 K1,关闭 K2,加热铜丝,X

是___________。
(3)若打开 K2,关闭 K1,出现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潮湿的 CO2 与 Na2O2 反应产生了 O2.某同学提出质疑,

认为不一定是 CO2 与 Na2O2 反应产生了 O2 导致该现象的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同学的提出质疑原因

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测得反应结束后,球形干燥管中仅有 Na2CO3 和未反应完的 Na2O2 固体,为测得固体混合物的组

成,某实验小组将 1.45g 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随盐酸的加入量

如图所示。
① 加入盐酸 0~100 时间段,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_。

② 若在加入盐酸体积为 150 时,收集到 CO2 共 0.44g,则固体混合物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③ 设计另外一种实验方案来测定 Na2CO3 和 Na2O2 固体混合物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简单描述实验方案和需

要测定的数据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可以用字母代替)

【答案】 (1). (2). 浓 硫 酸 (3). 红 色 铜 丝 变 黑 (4).

2H2O+2Na2O2=4NaOH+O2↑ (5). CO +H+=HCO ,4H++2Na2O2=4Na++O2↑+2H2O (6). (7). 用沉

淀法测定 Na2O2 固体的质量分数,取样 ag 溶解,加过量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得沉淀为 BaCO3,

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为 bg。

【解析】
【分析】试剂 X 是浓硫酸,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打开 K1,关闭 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

稀硫酸,先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空气,以免氧气与铜反应而干扰实验,再加热铜丝,实验观察到

铜丝未变化,则得出无水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不反应,然后打开 K2,关闭 K1,出现红色铜丝变黑色红

色铜丝变黑色现象,可证明有水时 CO2 与 Na2O2 反应产生了 O2。

【详解】(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1 价变化为 0 价和-2 价,2mol 过氧化钠反应电子转移 2mol,双线桥表示电子转

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

(2) 试剂 X 是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 打开 K2,关闭 K1,出现红色铜丝变黑,可证明有水时 CO2 与 Na2O2 反应产生了 O2,只有水时也能和


Na2O2 反应生成 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Na2O2=4NaOH+O2↑;

(4) ① 加入盐酸 0~100 时间段,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溶液中发生碳酸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的反应

以及,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CO +H+=HCO ;4H+

+2Na2O2=4Na++O2↑+2H2O;

② 根据发生反应 CO +H+=HCO ;HCO +H+=CO2↑+H2O;碳元素守恒,n(Na2CO3)=n(CO2)=

,m(Na2CO3)=0.01mol×106g/mol=1.06g,则固体混合物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为=

③ 用沉淀法测定 Na2O2 固体的质量分数,取样溶解,加过量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沉淀为

BaCO3,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即可测定质量分数,故答案为:用沉淀法测定 Na2O2 固体的质量分数,

取样 ag 溶解,加过量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得沉淀为 BaCO3,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为

bg。

28. 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

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亚氯酸钠(NaClO2)受热易分解;

② 高浓度的 ClO2 易爆炸。

(1)Cl2 与 ClO2 因有强氧化性而用作常用消毒剂,消毒时均被还原为 Cl-,则 ClO2 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的 Cl2

的___________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反应 1 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反应 1” 需要鼓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反应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 2”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温度过高可

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

(5)为探究 NaClO2 的氧化性,可以选择下列试剂___________。根据选择的试剂,描述能体现 NaClO2 氧化


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A.淀粉-KI 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氯水 D.Na2SO4 溶液

【答案】 (1). 2.6 (2). 1:2 (3). 稀释 ClO2 以防爆炸 (4).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 (5).

双氧水容易分解 (6). 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7). NaHSO4 (8). A (9). 溶液变蓝

【解析】
【分析】NaClO3 和浓 H2SO4 充分溶解后,在反应器中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 ClO2 和 NaHSO4,ClO2 在反应器

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减压蒸发,冷却结晶得到粗产品,据此判断。
【详解】(1)设质量都是 71g,氯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得到 2mol 电子,ClO2 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则 ClO2 消毒的效率是 Cl2 的倍数为 ÷2mol≈2.6,故答案为:2.6;

(2)产物中的 2molNaHSO4,1mol 是 SO2 氧化得到,为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 ClO2,由反应方程式可得,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所以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 1:2,因纯 ClO2 易分解

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后会更安全,故答案为:1:2;稀释 ClO2 以防爆炸;

(3)根据生成 NaClO2 目标物的特点可知,反应 2 的方程式为 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因为

反应物双氧水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物亚氯酸钠受热也易分解,所以“反应 2”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

高,故答案为: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双氧水容易分解;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4)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lO2 和 NaHSO4,则母液中应含有 NaHSO4,故

答案为:NaHSO4;

(5)为探究 NaClO2 的氧化性,需要选择还原剂 KI 溶液,NaClO2 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使淀粉显蓝色,

故答案为:A;溶液变蓝。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 900 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