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文学研究

浅论三国郭嘉
○唐桂英

摘 要:东汉末年正是皇权衰微,阉党作乱之时,传统皇权统治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各路军阀恃强割据。群雄
割据,为士大夫风云际会、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郭嘉生于此时,他可以凭自己的才情一展宏图。《三国
志》与《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关于他的大致特点还是基本一样的。两书中既有他的机智
聪慧、忠心事主,又有他的委曲隐忍和桀骜不驯;有他的果敢犀利,也有仁义明礼;作为谋士,他足智多谋,有
远见,有胆略。他的过早离世不仅对曹操是一大损失,甚至对普通百姓对历史来说都是一大损失。
关键词:郭嘉 曹操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引言 展,曹操于赤壁兵败时的感慨用来评价郭嘉是再合适不过
郭嘉字奉孝,是中国古代十大谋士之一。其才智在三 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历史中对郭嘉的描
国时应是首屈一指的,世有“鬼才”之称。历史中对郭嘉 述不多,但就是那些不多的描述也仍不掩其英雄本色。晋
的描述不多,但就是那不多的描述也难掩其英雄本色。晋 朝的陈寿在其《三国志》中曾为郭嘉作传,我国古典小说
朝的陈寿在其所撰《三国志》中曾为他作传,我国古典小 《三国演义》中也有关于他的精彩描写。
说《三国演义》中也有关于他的精彩描写。《三国演义》 二、郭嘉之性情
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 都说诸葛亮隐居卧龙而知天下事,既然他关心时事
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 政治、关注国运民生又何必隐居呢?诸葛之“隐”实则是
的固定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而创造出来的。两书中关于 为了更好地“出”。从刘备“三顾茅庐”就开看出诸葛亮
他的性情、才智、谋略的记录相互补充,从而让我们更好 的面子之大。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虚伪骄傲之心。本事
地了解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郭嘉。 不是用来自夸的,而是用来实践的。既然他自比管、乐,
一、郭嘉之生平 何不早出,说不定可以阻止汉末的一场浩劫,救万千黎民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于东汉 于水深火热之中,免了那生灵涂炭的局面。他说刘备是汉
建宁三年(170年),卒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死时虚 室之胄,那他早日指点风云帮助汉献帝岂不更名正言顺?
岁三十八岁。郭嘉少年时就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富有远 郭嘉就是个直接洒脱的人,不谄主媚上,不矫揉造作,不
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三国志•郭嘉传》引《傅子》 沽名钓誉,不道貌岸然,他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勇往直
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 前的决心。他的目的是“欲与”某人“共济天下大乱,定
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唯识达者奇之。”他洞 霸王之业”,既然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他立刻
察天下大势,二十岁便开始隐于名迹,私下与各方英雄豪 离袁绍而去,另投曹操,了解到曹操“真吾主也”,遂尽
杰贤士交往,“腹藏经史,深通兵法,足智多谋”,“见 心尽力助他以图统一大业。郭嘉不似孔明骄矜,但经天纬
识才干高人一筹,被人敬重”。二十七岁时为袁绍宾客, 地之才、神机妙算之智、调兵遣将之能绝不在诸葛孔明之
但很快察觉出袁绍性格之缺陷,认为他“多端寡要,好谋 下;不似卧龙有“三寸不烂之舌”,待人接物也能八面玲
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良禽 珑,尤其是还能让曹操对他言听计从。在小说中,作者将
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既然袁绍远非霸王之才,郭 郭嘉塑造成一个智深谋远、谦虚谨慎的人,识人心、懂战
嘉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于是郭嘉转投曹操。当时曹操 略,并无半点差错。
帐下谋臣似雨,猛将如云,郭嘉“后来居上”,很快成 郭嘉是谦虚的,他善识人心,应该说对他身边的人都
为曹操身边最信任的谋士。在曹操帐下,他如鱼得水,跟 非常了解,但他却隐而不露,在曹操与其他同事之间游刃
从曹操南征吕布,北伐袁绍,西战张绣,东取刘备,其才 有余。试想,曹操对他比对自己的兄弟曹仁还要信任,如
学、智谋甚至个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曹操手下最年 果他骄傲自大、锋芒毕露的话,那么在曹操集团内部,他
轻、最诡奇的谋士,只可惜“相与周旋十一年”后就不幸 就会有许多政敌,再加之不同政党之间的争权夺利、尔虞
早亡。他机智过人,可惜英年早逝,留得满腔抱负未能施 我诈,那他就真的是腹背受敌了。寄人篱下,就要隐忍不
25
XIANDAI YUWEN
M
odern chinese

2013.07
文学研究
发,更何况这篱还是曹操的。能在曹操手下出谋划策,指 “损人利己”,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对方而壮大自己。
点江山,深得曹操信任,又能做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但是,他并未忘记礼义之事。他尽可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
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郭嘉却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其 范围内,维护人伦大义中的一些基本准则。刘备“先礼后
深谋远虑之智、为人处世之道可见一斑。君子有所为有所 兵”,而曹操却斩来使,这是不合乎道德礼义的,所以郭
不为,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还要知道可 嘉反对这样做;其次,若斩来使,曹操就会在舆论上处于
以做的事应该何时做,这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被动地位,而他作为曹操的“首席政治军事顾问”,有责
郭嘉的谦恭是相对而言的。他满腹经纶,胸隐甲兵, 任有义务帮助“主公”选择一条能够最大限度争取民心的
又深得曹操喜爱与信赖,加之年轻气盛,总会有那么点恃 道路;最后,既然有办法既不失礼义又可破城,那又何乐
才傲物。郭嘉之傲正是他鲜明个性的表现,他是个有血有 而不为呢。
肉、有思想有见识的活生生的人。郭嘉性格上的缺陷不仅 关云长“义”薄云天,“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
没有让其在人格气度上减分,反而更显出其坦白与真诚。 五关斩六将”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郭奉孝“义”深
对于他的狂傲,我们可以从张紘使者的口中略窥一二。使 似海,南征北战,千里奔波,跋山涉水,只为知遇之恩。
者对孙策说:“曹操甚惧主公,其帐下谋士亦俱敬服。惟 关云长义释华容道,纵大敌成千古恨;郭奉孝义辞乌桓
有郭嘉不服。”曹操乃乱世之枭雄,对孙策犹有几分惧 路,留遗计定百世名。郭嘉以“道”为十胜之首,道,指
意,他府中的其他谋士亦都敬服于策的文史才智和英勇善 天道,自然之道,指人的本真自然天性。仁者爱人,郭嘉
战,独郭嘉不把他放在眼里,对孙策的评价更是“傲慢之 之仁便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极”。但是,他不会像阮籍那样自负到目中无人,狂妄到 三、郭嘉与曹操的关系
不拘礼节,最后不过是“反送了卿卿性命”,只能落个 曹操与郭嘉两个人相互之间是非常赏识的。郭嘉跟
“猖狂”的名声。 随曹操十一年,君臣相得,亲密无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
后人将诸葛亮冠以“忠绝”之名,郭嘉对曹操忠的 曹操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由衷
程度并不低于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冷眼看穿,热肠挂住。 地感慨道:“(曹操)真吾主也”。两人相见恨晚,此种
他全心全意为曹操出谋划策,以帮助“主公”完成统一大 情形恍如刘邦遇张良于陈留,刘备对孔明于隆中。他们
业为己任。只可惜英年早逝,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未 之间有主臣之情,也有兄弟之谊。曹操十分信任郭嘉,
竟。但他在短暂的生命中还是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地区。 凡郭嘉说的话,他无一不听。他走到哪都把郭嘉带在身
他为曹操的扩张事业而身染重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 边,他可以把荀彧、荀攸、程昱、蒋济、李典等人都分派
到的仍然是“主公”的统一大业,弥留之际还为曹操征服 出去,唯独离不开郭嘉。从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二年,曹操
乌桓谋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他身上一点也 有很多时候反对其他谋士的意见,但对郭嘉可谓是言听计
不为过。 从。郭说不能斩来使,操便不斩;郭说刘备杀不得,操就
《三国演义》中还塑造了郭嘉仁义明礼的形象。郭 善待刘备;郭说应先取吕布后图袁绍,“操然其言,遂议
嘉之注重仁义礼仪更多的是源于他自身道德精神层面上的 东征吕布”;郭说应“疾往击之”,操就“从其言”;郭
自我追求与约束,不似荀彧可以为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利 说引兵东征必能胜刘备而不用担心袁绍,曹操“遂起大军
益而将伦理道德弃之不顾,也不像诸葛孔明凭一张“三寸 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曹操征乌桓时众臣皆劝曹操
不烂之舌”霸着荆州不走;郭嘉之仁,不似小说中刘备在 尽早回师许都,只有郭嘉一个人认为应继续北上,曹操就
“仁”上表现出来的做作和虚伪,郭嘉之义,也不像关云 力排众议北取柳城;直到最后的“遗计定辽东”,曹操对
长在“义”上表现出来的凛然和决绝;他于刚烈中带有人 郭嘉一直都是深信不疑。谋臣猛将几百人中而能得曹操如
性的柔暖,委婉中带有政治家的果敢。郭嘉的“仁”有其 此赏识与信任者,只郭奉孝一人而已。郭嘉抱病易州,
特殊的内涵与魅力。 “太祖问疾者交错”。在闻知嘉之死讯后,曹操大哭:
曹操借父仇而进攻陶谦占领的徐州时,刘备遣使书 “奉孝死,乃天丧吾也。”郭嘉之死也的确是曹操军事战
递曹操,“劝令解和”。曹操看完书信后认为“中间有讥 略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奉孝死后不到一年即公元208年,
讽之意”,欲杀来使。这时郭嘉进谏:“刘备远来救援, 曹操就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溃败。而赤壁一战,“实在是
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 分裂与统一的关键”,初步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至少
城,城可破也。”在古时素有“战不斩来使”的习惯,这 对孙权只能是“望江兴叹”了。也难怪曹操战败后愤然感
其实是一种礼仪。郭嘉的这个计谋可真是将计就计、一石 叹:“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并“捶胸大
二鸟。一来给自己留有余地,表明自己并不是无礼无义之 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在经历
徒,但是日后还可以找到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二来在战略 重创后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死去的人,也可见其对郭嘉的信
上可以达到分化的作用,就跟他日后在第三十三回中为 任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曹操哭典韦在相当一部分程度
曹操留的遗计如出一辙。我们不能说他阴险狡诈,他是一 是作秀,而他哭奉孝却是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试想,损
26 个政治家、军事家,是个谋士,是个臣子,他的职责就是 兵折将数十万并痛失江南而且还在逃命途中,若非出自真
XIANDAI YUWEN
M odern chinese

2013.07
文学研究
心,谁会有心情有心思去作秀呢?他哭典韦是在其战死之 作者亲自写诗凭吊一个人的现象在此小说中不多见,
所,而哭奉孝是在长江边上,离他病死之地相隔千里之远。 诸葛亮死后罗贯中也只是引了杜工部、白乐天和元微之各
“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出谋赞划,立功卓著。其 一首诗来凭吊。更何况在诗的首联中就说他“冠群英”,
英年早逝,曹操十分哀痛。小说中描写曹操曾三哭郭嘉, 并在尾联中称他为“中原栋梁”。可见,郭嘉在罗贯中眼
把曹操痛惜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次哭郭嘉, 中是个文不逊陈琳、智不亚诸葛的重要人物。
曹操说:‘奉孝死,乃天丧吾也!’‘诸君年齿,皆孤等 四、结语
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 郭嘉机智聪颖,思维敏捷,身在曹营十一年,他为曹
肠崩裂矣!’原来托孤之重,寄托在郭嘉身上了。封建帝 操运筹划策,出过很多好主意,可以说是言必有中,条条
王所倚重的托孤之臣都是心腹之人、肱股之臣。第二次哭 到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所应有
郭嘉,是在公孙康诱杀袁熙、袁尚后,将首级送给了曹 的高深的智谋、惊人的果敢和胆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
操。曹操感叹:‘不出奉孝之料!’遂拿出郭嘉临死所封 的细腻柔肠和真情率性。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恰如我们所
之书给诸人看,上面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 熟知的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不同的是,刘备盘踞蜀中而
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 诸葛亮终是“两朝开济老臣心”,曹操尽占江北而郭嘉却
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 是英年早逝宏图未展。诚然,遇上曹操是他的幸运,因为
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事后果然不出郭嘉所料, 曹操对他的赏识和信赖可以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遇上郭
‘众皆踊跃称善。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第三次 嘉也是曹操的幸运,因为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才得以统一北
哭郭嘉是赤壁败北,使曹操在悲痛中思念起曾为他在重大 方地区。失去郭嘉是曹操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历史的一
决策上出谋赞划的郭嘉,他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 大损失,因为如果有他在,曹操就能完成南北统一,东汉
孝!惜哉奉孝!’” 之后就不会有三国纷争。然而,历史只有一个,历史更没
其实,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叙述,曹操应有“四 有“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来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
哭”郭嘉。第一次应是郭嘉卧病车中之时,曹操视之而泣 郭嘉以自己十一年的谋士生涯左右了曹操的事业,以自己
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 三十八岁的年轻生命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安!”此时曹操因行军困难,前驱不易,后退不甘,正犹
豫不决,情绪低落,忽又见身边最信赖最得力的谋士身染 参考文献:
重疾,忧上加忧,岂能不哭。 [1]林成西,许蓉生.另眼看三国[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
郭嘉是十分了解曹操的,他几乎知道曹操的每一个 社,2007.
心思,所以他才能几次三番适时地解救曹操于难堪之中。 [2]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J].天津师大学报,
曹操自然也是非常了解郭嘉的,他也知道郭嘉对自己的了 1994,(1).
解,因此才会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的感慨。 [3]崔钟雷编.四大名著人物点评[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在《三国志》中,曹操曾对左右说:“惟奉孝为能 2008.
知孤意。”只这一句在实质上就否决了他身边其他所谓的 [4]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8.
贤能之士。郭嘉死后,曹操作表,曰:“军祭酒郭嘉,自 [5]盛巽昌.说三国[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 [6]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 [7]蔡大东.三国那些人儿[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在曹操 [8]毛宗岗.三国演义回评[M].曲径,王伟编.三国人物古今谈[M].
众多的文臣武将中,死后能得曹操作表的,也不过郭嘉一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人而已。而且“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的追赏亦无人能 [9]郑铁生.三国演义诗词鉴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及。曾几度舍命救出曹操,最终也是为保护曹操而稀里糊 [10]吕思勉.三国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涂丢掉性命的典韦也不过是多赚了曹操几滴眼泪而已。程 [11]南怀瑾.历史的经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昱是什么都没捞着,荀彧更是被曹操赐死的。在《三国演 [12]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M].上海辞书出版社,
义》中,曹操表赠郭嘉为贞侯,并将他的儿子收在自己 1983.
府中抚养。能将他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对待,可见他 [13]沈伯俊.你不知道的三国[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
们关系之密切,感情之深厚。小说的作者对郭嘉也十分敬 [14]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
佩,为他的不幸早亡而惋惜,并为他作悼诗: 书社,1989.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唐桂英 湖南省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411105) 27
XIANDAI YUWEN
M
odern chinese

2013.0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