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

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症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妄想症 delusional disorder
短暫精神病症 brief psychotic disorder
類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情感思覺失調症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1. 診斷準則
- 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症
A. 自成年早期開始,廣泛的社會與人際缺損,顯示出對親近關係的
急切不適、能力降低、認知和知覺扭曲、行為乖僻
符合以下五項(or 以上):
a. 關係意念
b. 古怪的信念 or 神奇的思考,影響行為且與常模不一致
c. 不尋常的知覺經歷,包含體錯覺
d. 古怪的思考 or 言語
e. 猜疑 or 妄想的信念
f. 不適切 or 狹隘的情感
g. 行為與外表古怪、怪癖、奇特
h. 除一等親外,缺乏親近朋友、知己
i. 過度的社交焦慮(不因熟悉而減少)、有妄想性害怕
B. 非僅存於精神疾病特徵中

- 妄想症
A. 出現一種(or 以上)、持續一個月(or 以上)的妄想
B. 從未符合思覺失調症診斷準則 A
C. 除妄想及衍生影響外,功能並未顯著減損、行為不明顯怪異
D. 若病程中出現躁症 or 鬱症,其發病時間相對妄想短暫
E. 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另一身體病況的生理反應
※註明是否有:
愛戀妄想型 (erotomania type)、誇大妄想型 (grandiose type)、
忌妒妄想型 (jealous type)、被害妄想型 (persecutory type)、
身體妄想型 (somatic type)、混合妄想型 (mixed type)、
非特定型 (unspecified)
- 短暫精神病症
A. 出現 1 項(or 更多)症狀,至少要有一種為 a b c:
a. 妄想
b. 換覺
c. 胡言亂語
d. 混亂 or 僵直行為
B. 失常發作期至少 1 天,但<1 個月,最後回覆發作前功能
C. 無法以其他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釋、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其他
生理狀況
※特別註明:
有顯著壓力 (with marked stressor)、無顯著壓力 (without marked
stressor)、產後發病 (with postpartum onset)

- 類思覺失調症
A. 在一個月內(or 成功治療時病程<1 個月),出現 2 項(or 以上)症
狀,至少有一項須為 a b c
a. 妄想
b. 幻覺
c. 胡言亂語
d. 整體上混亂 or 僵直行為
e. 負性症狀 (ex 減少情感表達 or 動機降低)
B. 此障礙症發作期至少持續 1 個月,但<6 個月,還未等到復原時要
下此診斷,應下「暫時診斷(provisional)」
C. 因以下原因而排除其他精神病症狀:
a. 活躍期症狀(active-phase symptoms)沒有同時出現在鬱症 or
躁症發作中
b. 情緒障礙症發生在活躍期症狀中,其占整個活躍期&殘餘期
僅一小部分
D. 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另一身體病況的生理反應

- 思覺失調症
A. 在一個月內(or 成功治療時病程<1 個月),出現 2 項(or 以上)症
狀,至少有一項須為 a b c
a. 妄想
b. 幻覺
c. 胡言亂語
d. 整體上混亂 or 僵直行為
e. 負性症狀 (ex 減少情感表達 or 動機降低)
B. 此困擾發病以來大部分間,有 1 項(or 以上)重要領域功能顯著降
低 ex 工作、人際關係、自我照顧
C. 此困擾的徵兆至少持續出現 6 個月,
6 個月期間須包含至少 1 個月符合準則 A (活躍期症狀)
6 個月期間可包含前驅 or 殘餘期
在前驅 or 殘餘期間,可能只表現負性症狀 or 2 項(以上)準則 A 中
的弱顯性形式症狀(attenuated from symptoms)
D. 因以下原因而排除其他精神病症狀:
a. 活躍期症狀(active-phase symptoms)沒有同時出現在鬱症 or
躁症發作中
b. 情緒障礙症發生在活躍期症狀中,其占整個活躍期&殘餘期
僅一小部分
E. 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另一身體病況的生理反應
F. 若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or 童年期發作的溝通障礙症病史,
G. 只有在必要症狀外,出現明顯的妄想 or 幻覺 1 個月(or 以上)才能
額外下思覺失調症的診斷
※DSM-5 改變?移除了亞型、增加五項對症狀的嚴重度評估

- 情感思覺失調症
A. 在一段沒有中斷的疾病期中,同時發生一次思覺失調症準則 A 中
症狀+情緒障礙症發作(鬱症 or 躁症)
B. 終生發病時期內,曾在無情緒障礙症發作時,有 2 週(or 以上)的
妄想 or 幻覺
C. 符合情緒障礙症發作的症狀,出現在整個疾病活躍期及剩餘期的
一半以上
D. 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另一身體病況的生理反應
※特別註明:雙向型 (bipolar type) / 憂鬱型 (depressive type)

2. 臨床描述
A. 正性症狀 positive symptoms (急性發作的特徵):包含過度和扭曲
a. 妄想 delusions:
信念與事實相反,即使有否定證據仍深信不疑,研究顯示有
65%以上為被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s)
①、思考插入 thought insertion
②、思考廣播 thought broadcasting
③、誇大妄想 grandiose delusions
④、關聯性意念 ideas of reference
b. 幻覺 hallucinations:
在沒有任何相關的環境刺激下產生的感覺經驗
ex 聽幻覺(額葉與顳葉之間連結出問題)、視幻覺
c. 這些症狀也會發生在其他心理疾病上,要小心誤診
B. 負性症狀 negative symptoms (持續到急性期後):行為缺陷
-動機與愉悅領域 (motivation and pleasure)
a. 無動機 avolition:缺乏動機、看起來沒有興趣 or 沒有能力
持續日常活動
b. 無社會性 asociality:嚴重的社會關係缺損
c. 失樂症狀 anhedonia:失去興趣、對愉快的體驗減少
即時性愉悅感 (consummatory pleasure) 無缺陷
預期性愉悅感 (anticipatory pleasure) 不足
-表達領域 (expression)
d. 鈍化的情感 blunted affect:缺乏外顯的情緒表達
(只涉及到情緒外在表現,而非內在感受)
e. 貧語症 alogia:話量顯著地減少
C. 解構的症狀 disorganized symptoms
a. 解構的語言 disorganized speech (形式思考障礙):
在組織想法及陳述想法使人理解的能力出問題
- 思考不連貫 incoherence→思考的影像 or 片段不連貫,
難以理解
- 思想連結鬆散 loose associations / 思考脫軌 derailment
→較能溝通,但無法維持在一個話題上
與執行功能、知覺語意訊息的能力有關
b. 解構的行為 disorganized behavior:失去組織行為&使其符
合社會標準的能力,在執行日常生活任務有困難
- 僵直症 catatonia→重複出現一些姿勢
- 僵直性靜止 catatonic immobility→維持不尋常的姿勢

3. 病因
A. Bio-行為遺傳學研究
a. 家族研究:
- 血緣越近,危險性越高
- 負性症狀遺傳成分較強
- 雙親皆有思覺失調症→孩童發生率最高
- 思覺失調症&雙項情緒障礙症間可能有共同遺傳脆弱性
b. 雙生子研究:
- 遺傳率=64.44%
- 共享的&非共享的環境可能增加罹病危險性
- 高危險性基因即使沒有表,仍會傳遞給子代
c. 領養研究:排除雙親所帶來的共享(養育)環境影響
d. 家族高風險研究法(familial high-risk study):
正性症狀&負性症狀可能有不同病因
- 負性症狀→胎兒/出生時期有併發症
- 正性症狀→不穩定的家族史 ex 父母分居、被安置
B. Bio-分子遺傳學研究
a. 特定基因
- DTNBP1→影響 dopamine&glutamate 的神經傳導系統
- COMT→與前額葉皮質的認知控制歷程有關
- BDNF→與認知功能有關
b. 全基因組關聯 GWAS (CNVs 基因結構、SNPs 基因序列):
- 基因突變非常罕見
- 罕見突變中,只有一小群有思覺失調症
- 此基因突變並非思覺失調症獨有
※目前支持觀點:易感性由多個罕見基因突變組成(哪幾個則研究無定論)
C. Bio-神經傳導物質
a. 多巴胺理論:
- 與多巴胺過度活化有關。抗精神病藥物與 D2(多巴胺突
觸後受器)結合並阻斷→能有效治療某些症狀。
 副作用與 Parkinson’s disease 症狀類似
dopamine→ 過低 Parkinson’s、過高 Schizophrenia
 安非他命精神病產生類似 Schizophrenia 症狀→間
接證實 schizophrenia 的多巴胺理論
- 中腦邊緣路徑(mesolimbic pathway):
dopamine 受器過多→正性、解構症狀 ex.妄想、幻覺
(酬賞系統相關) [※已被修正]
- 中腦皮質路徑(mesocortical pathway):
(投射至)前額葉皮質的 dopamine 神經元活性過低
 無法抑制杏仁核 dopamine 而過度活化產生負性症
狀 ex.情緒
(抗精神病藥物對負性症狀治療效果不佳)
 無法控制中腦邊緣路徑,產生正性症狀 ex 認知功能
(抗精神病藥物可阻斷 dopamine 受器,但需數周時
間才能緩解正性症狀) [※修正後]
b. 其他神經傳導物質
- 新藥:可阻斷 D2 受器,也阻斷 5HT2(血清素)受器
- 前額葉皮質 GABA 傳遞被阻斷(∵多巴胺神經元)
- 解剖研究:麩胺酸濃度較低
- 懷孕婦女血液中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濃度較
高,較易發展出 schizophrenia
D. Bio-腦結構&功能
a. 腦室擴大 (∵腦細胞流失→充滿腦脊液)
- 已排除藥物副作用&遺傳
- 神經心理學測驗上表現缺損、發病前功能較差、對藥物
治療反應不佳
b. 前額葉皮質影響因子
- 說話、做決定、情緒、目的取向行為 受損
- 皮質灰質體積減少(樹突小刺):任務表現↓、解構症狀
 樹突小刺喪失→神經元間溝通瓦解
 失連接症候群 disconnection syndrome
- Working memory:記憶保留少,神經心理作業表現差
- PET 發現:葡萄糖代謝速率緩慢
- 額葉不活化與負性症狀嚴重度有關
c. 顳葉皮質與周圍區域
- 海馬迴體積變小
 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
 其他 disorder 發現:長期壓力使海馬迴體積變小
→壓力反應性與 HPA 軸功能瓦解,是造成海馬迴
體積減少的原因
E. Bio-大腦內連結異常
a. 結構性/解剖上的連結(structural/anatomical connectivity):
額葉皮質與顳葉皮質的白質較少
b. 功能性連結(functional connectivity):
額葉皮質中不同腦區之間的連結減少
c. 有效性連結(effective connectivity):
大腦不同區域間活化、時機、方向連結減少
d. 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mode network)
F. Bio+ Social-影響大腦發展的環境因子
- 生產併發症 ex.腦部受損導致氧氣供應↓、灰質缺損
- 母親懷孕時受感染→增加危險性
- 前額葉皮質早期發展歷程出問題
- 青春期面臨壓力事件,(HPA)serotonin 增加 dopamine 活動
- 過度神經修剪→突觸損失→突觸間連結減少
- 青少年使用大麻與發病危險性相關 (≠因果)
COMT 基因多態性&大麻使用:基因環境交互作用
G. Psycho
a. 患者對壓力較敏感 (而非經歷較多壓力)
HPA 活化作用與 dopamine 活性之間有雙向關係
b. 低社經地位(SES)
- 社會起因假說 sociogenic hypothesis:
受教育少、缺乏機會、受歧視 促使發病
- 社會選擇假說 social selection hypothesis:
因生病使能力受損,遷移到鄰近貧窮的地區 [※較支持]
c. 家庭相關因子 high EE:情緒表露 expressed emotion
- 批評性言論 critical comments
- 敵意 hostility
- 情緒過度涉入 emotional overinvolvement
d. 情緒表露現象:
- high EE 家庭有 58%個案再度住院 (復發)
- 負性症狀最可能引發批評
- EE 現象也有文化差異
- 患者與家人間為雙向關係,互相引響
H. 發展性因子
a. 回朔性研究:患者在兒童期的認知&智能衡鑑較低、發病前
較有負面情緒&違規行為
b. 前瞻性研究:兒童期智力測驗低、遺傳基因、近期功能下
降、嚴重正性症狀可預測發病可能。

4. 治療技巧與療效機制
(較有挑戰,患者的病識感較不足)
A. Bio-藥物治療: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 drugs)
a. 第一代(&其副作用)
- 與 D2 結合(阻斷 dopamine)→可降低正性、解構症狀
- 維持劑量(maintenance doses)→減少復發
- 副作用:
 常見:反應緩慢、頭暈、視力模糊、坐立不安、性
功能障礙。
 錐體外徑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與帕
金森氏症狀相似
 肌肉失張(dystonia):肌肉僵硬狀態
 運動失能症(dyskinesia):肌肉不正常動作
 靜坐不能(akasthesia):無法保持靜止
 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嘴部肌肉不
自主吸吮、咂嘴、下顎顫動
 抗精神病藥物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可能陷入昏迷 or 致命
b. 第二代(&其副作用)
- 氯氮平(clozapine):副作用較少,但仍有嚴重副作用
 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免疫系統功
能受損
- 金普薩(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one)
- 降低正性、解構症狀與第一代相當,但能較佳減輕負性
症狀&改善認知缺損
- 普遍副作用:
 錐體外徑副作用
 體重增加、血糖&膽固醇上升

※PORT 建議對 schizophrenia 應結合藥物治療與心理社會介入


→復發率&中斷治療比率較低、功能改善程度較高

B. Psycho-社交技巧訓練 social skills training


- 教導個案處理各種人際情境
- 常採用角色扮演、其他團體活動
C. Psycho-家族治療
- 對家庭成員進行衛教
- 告知家人有關抗精神病藥物的訊息
- 協助避免/減少指責個案
- 改善溝通&問題解決技巧
- 拓展社交網路、注入希望
D. Psycho-認知行為治療
- 改變個案適應不良的信念
- 共同討論:將妄想症狀賦予非精神病性的意義
- 降低負性症狀(目前為最好方法)
E. Psycho-認知修復(提升)治療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ies
- 認知提升治療(CET)vs 加強支持性治療(EST):症狀減輕程度
相當,但 CET 的就業準備度較高
- 減輕症狀與增強認知功能→帶來好的功能表現
F. Psycho-心理教育
- 教導相關知識 (衛教)
G. Psycho-個案管理
- 積極性社區治療模式
- 密集個案管理模式
H. Psycho-住宿治療(中途之家)
- 不用留在醫院,但未能自己 or 與家人生活
- 作為職業復健的一部分
- 整合性治療&有酬勞的工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