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

敦煌 研 究 1994 年 第 4 期

吐 蕃 占 领 时 期 莫 高 窟 洞 窟 的 分 期 研 究

类 锦诗 赵 青兰

公 元 八 世 纪 八 十 年代 至 九 世 纪 四 十 年代 为 吐 蕃 统 治 敦煌 时 期 此 时 的敦煌佛 教 并未
, ,

因 政 权交 替 而 稍 减 佛教 及佛 教 艺术且 有 了 相 当 的发 展 莫 高窟 的 开 凿 进 入 一 个新 的发
。 ,

展 阶段 本 文 就是 在 前 人 对 莫高 窟 唐前期 洞 窟 的分期 研 究 之 后 ① 在 前 人 对 莫高 窟唐 后 期
, 、

洞 窟 的断代 与年 代 的研 究 基 础 之 上 ② 对莫 高 窟 吐 蕃 占 领 时期 的 洞 窟进行 了全 面 系统 的

分期 与年 代 的研 究
, , 、

首先 我 们 系 统地 收 集 了 吐 蕃 占 领 时期 约 5
7 个 洞 窟 的结 构 壁 画 的布 局 题材 与 内
, , , ,

容 塑 像 的组 合与 内 容 造 像特 征 供 养 人 服 饰 等 方 面 的 资料 参考 了 前 人 在 装饰 图 案
, , 。

与 完 内 屏 风 画 方 面 的 研 究 成果 ③选 出 了 约 4
7 个 保 存 较 好 的 洞 窟 进 行 了 样 式 论 的 研究
, ,

这 种 研 究 是 在 历 史文 献 的 基 础 上 以 纪 年 洞 窟 为 标尺 按 照 考 古 类 型 学 的 方法 将 以 上 各
, ,

项 资 料 进 行 分类 排 比 按 各类 型 自身的发 展 规 律 排 出序 列 然 后 分析 各 洞 窟 之 间类 型 上
, , ,

的异同 从 而 将 相 近 洞 窟进 行组 合 再根 据 文 献 资料 所 反 映 的 历 史 背景 结 合 洞 窟 自身
, 、

发 展 变 化的 规 律 进行 分期 与 年代 的研 究 由此 我 们将 吐 蕃 占 领 时期 的莫高 窟分 成早 晚
。 , ,

两期 以 下 分别 叙 述 各期 洞 窟 之 特 征 并探 讨 其 出 现 的 原 因 及 时代 背 景 由此 窥视 当 时

软煌 佛 教 及 艺术 的 发 展 状 况
,

为 了 更 清楚地 了 解 吐 蕃 时期 洞 窟 与前代 洞 窟 的关 系 及 其特 征 的 发 展 变 化 我们先将

_ 、
, ・ ,

〔 见樊锦 诗 刘 玉权 《
莫 高 窟 唐 前期 洞 窟 的 分 期 》 《敦煌 学 研 究 文 集 考 古 编 》 甘 肃 人 民出 版
, 。

社 1 9 9魂 年 (待 刊)
, , ;
《吐
蕃 支 配 期 的 敦 煌 》 《东 方 学 报 》 ( 京 都 ) 1 9 5 9 年 第 29 册 《敦 煌 千佛 洞 的 中
忍 主 要 有 藤 枝晃
,
, , ,
》 ;
兴 《东 方 学 报 》 ( 京 都 年第 3 5 册 敦 煌 文 物 研 究 所 《敦 煌 莫高 窟 内 容 总录 》 文 物 出版 社 1 9 8 2
) 19 64
、 、
,
;
年 赵 青 兰 陈悦 新 莫 高 窟唐 后 期 洞 窟分 期 试 论 》 ( 未 刊 稿 ) 江琳 崔莫 高 窟 吐蕃 张 氏 归 义军 时期 洞


,

窟 壁 画 的分 期 研 究 分 《美 术 史论 》 1 9 9 3 年 第 2 期
, ,

忿 见 薄 晓 莹 《敦 煌莫 高窟 六世 纪 至 九 世 纪 中 叶 的 装 饰 图 案 》 《敦 煌 吐 鲁 番 文 献 研 究 论 集 》第 五辑

. ,
l ”.
年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赵 青 兰 《莫 高 窟 吐 蕃 时 期 洞 窟 完 内 屏 风 画 的研 究 》 《敦 煌 研 究 》 1 9 9 4 年 第

、 , ,

明 此 文 中个 别部分 又 经 本 文 改 正 以 本文 为准

盛唐 末期 洞 窟 的大致情 况 介 绍 如 下
盛 唐 末 期 之 时代 大 致 在 唐 玄 宗 天 宝 年 间 至 吐 蕃 占 领 沙 州 ( 742 年 至八世纪 八十年
, , , 。

① 所开 洞 窟完 成 者 约 1
3 个 2
代 ) 0 余个
末 完成者 达 2 补 绘 前期 洞 窟 个 洞 窟规 模 一
。 , ,

般 为 中 型 或偏 小 型 洞 窟 的分 布 主 要 有 两 组 一 组 位 于 南 区 中段 的 最 下 层 其 上 接北 朝
、 、 、 ,
;
及 隋洞 另 一 组分 布 于 南 北 大佛 之 间的 上 中 下三 层 上 与 前期 盛唐 洞 窟 及 初 唐 洞
。 , 、

窟 混 在一 起 洞 窟 的窟 形 主 要 为 四 壁 一 完 覆 斗 顶 窟 个 别 为 佛坛 窟 中心 柱 窟 及 双 完 券
。 , ,

顶 涅 架窟 完形 多沿袭前 期 的单 坡 顶 深 敞 口 完 另外 少数窟 新 出现 了盈顶 完 但完 口仍


, , 。

然稍 向外 敞 开 应 该是 单 坡 顶 敞 口 完 向 孟 顶直 口 完 的 过 渡 形 式 完 外两 侧 且 多 置 小方 台
, , 。

塑 像 组 合基本 同 前 期 有方 台者 多 为一铺 七 身或 九 身 无 台者 多 为 一 铺 五 身或 七 身
、 、 , , 。

内容 有佛 弟子 菩萨 和 天 王 因 塑 像 多 已毁 具 体组 合情 况 不 清楚 现 存 主 尊结枷 跌
, , 。

坐 者 十身 倚 坐 者十一 身 另 有 释 迎 牟 尼 涅 桑 群 像 及 如 意 轮 观音 和 不 空 纂 索 观 音 各 一 铺
, 。

一般 认为唐 代倚 坐 像 为弥勒佛 说 明 此 期 弥勒 信仰 之 流 行
、 , ,

塑 像 中佛 菩 萨形象 可 以 分 成 两类 第 一 类接 近前 期 之 造 型 但 已 发 生 了 明 显 的变
, , , ,
“ ” “ ”

化 由前期 的丰满与 肌 骨匀 亭 变为 肌胜 于 骨 面 型 宽而 肥 厚 身体有 些 肥 胖 胸


, , , , 、
“ ”
4
肌 隆起 腹 部宽 而 高鼓 菩 萨 身体 有 明 显 的 S 形 曲线 不 佩戴 长缨路 如第 7
9 6
2
。 , , ,

窟 第 二 类 与第 一 类相 比 其 主 要 特 点是 头 部 变 得 较 小 面 型 宽 短 且 五 官 细 小集 中 脖
, , , ,

颈粗 短 腹部进 一步 增 大 且 圆 鼓 神 态稍 显板 滞 菩 萨肌 肤丰 肥 身体变 得 直 立 而 无 曲
, , , , , ,

线 不 戴冠 及 装 饰 品 上 身着 圆领 小 衫 披 巾宽大 下 着 曳地 长 裙 服装 上 绘 花纹 图 案
, , , ,

色调 清淡 神 态 端 正 凝重 气度雍 容典 雅 更富 于女性 特 征 此 类 形 象更接 近 吐 蕃 时期


, 。

的造 型 特 征 为 吐 蕃 时期 造 型 样 式打 下 了 基 础
, 、 ,

壁 画 布局 除 完 顶 沿袭 前期 的说法 图 或 华 盖 飞 天外 盈 顶 完 内 出现 了 新 的 题 材与
, , ,

内容 完 顶 平聂 多 画 棋 格 团 花 少 数 完 顶 仍绘 华 盖 后 者 是 前期 的 华 盖 向 后 期 的棋 格 团
, ,
; ;
花 的 过渡 形 式 孟 顶 四 披 上 多绘 药师 佛 完 壁 多 沿 袭前 期 题 材 绘 胁侍弟 子 或 菩 萨 像 新
, ,
;
出现天王 像 盈 顶 完 中出 现 了 屏 风 画 但 题材 仍 多 为 胁侍 像 有 的 窟 为树 下 人 物 或 山 水
,

花 卉; 第 18 ;
0 窟绘 弥勒 下 生 经 内容 同完 顶 壁 画 及 完 内 塑 像 组 成 了 完整 的弥勒 下生 经 变
, 。 , 、

17
第 1 窟 绘莲 花 菩萨 同塑 像 组 成 净土 变 完 外 两 侧 多 沿 袭前期 内容 绘 对 称的 地 藏 观
、 、 , 。

音 药师 佛 卢舍那 佛等 个别 窟新 出 现 了 文 殊 与普 贤菩 萨 完外 沿 为边 饰 和 山花 蕉 叶


、 、 , , ,

洞窟 左 右 前 壁多未 绘 完 少 数窟 完 成 一 般 两 侧 壁 各绘 一 铺 经变 经 变两 侧 附
。 , 、 、 、 、

条幅 状故 事 画 经 变 数量 不 多 新 出现 《报 恩 变 》 《天 请 问 变 》 《药 师 变 》 《观音 变 》
, 。

千 手 千 眼 观音等 密 教题材 开 始 出 现 于 本 期 的 壁 画 和 塑 像 中
, , , ,

窟 顶 壁 画 一 般 同 前期 西 披 所绘 干 佛数 量 增 多 比 例扩 大 而 且 持药 钵 的 干 佛 增 多

这类 窟 顶 表 现 的 应 该 是东方 药 师净 土
, , , ,

壁画 中佛及 菩萨 形象大 致 同塑像 色 彩 清丽 淡雅 形 体略 呈 弧 形 小巧 玲 珑 气度

, : , ,

① 关 于 沙 州 陷蕃 的 时 间 主 要 的三 说 一 为 建中 二 年 说 ( 7 8 1 年 ) 出 《元 和 郡 县 志 》 主 此 说 者
、 、 、 、 、
、 ,
;
有 徐 松 翟 理 斯 向 达 陈 柞 龙 藤 枝 晃 史 苇 湘 等 二 为 贞元 元 年 ( 7 8 5 年 ) 说 劳 贞一 苏 莹 辉 、 ,
: , ,

( 旧 说 ) 等牡 此 说 三 为 贞 元 三 年 ( 7 87 年 ) 说 戴密 微 饶 宗 颐 苏 莹 辉 ( 补 订 说 ) 等持 此 说 主 要 据

《唐 陇 西 李 肘 右 碑 》
, 。 ,

典雅 富 于女性 美 这 些 新 的 画 风 及 造 型 特 征 在 其 后 的 吐 蕃 时 期逐 渐 流 行 起 来 成 为一
、 、 、 ,

8 194 113
种主 要 样 式 其 代 表 洞 窟有 第 14 1 窟等
3 其 中第 4 8
1 窟完成 于 唐大历 十
, , ,

一年 ( 776 ) 之前 此 窟 中 出 现 许 多新 的 内 容 而 且 洞 窟规 模 宏 大 是 盛 唐末期的代表

, , 。

洞窟 它 承 前 启后 为 后 期 新 样 式 的 形 成 奠 定 了基 础
, , , ,

供养 人 的服 饰 除 继 承 前 期特 征 外 男 供养 人 仍璞 头 斓 衫 出 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巾子
, 、 。 ,

高 直 不分 瓣 呈 圆头垂 长脚 的璞 头 斓 衫同前 女供 养 人 衫裙 同前 新 出 现 数 种 博鬓 抛

髻 的发式
,

装 饰 图 案 基 本 上 是 前 一 期纹 样 的发 展 其 中 较 突 出 的是 宝 相 花 和 石 榴 花 受 到 牡 丹 花
, , 。

的 影 响 出 现 了 新形 态 杂 花流行 并 发展变 化 代 表 着 一种 新 的 发 展 趋 势 随 着盈 顶 完 的

出 现 而 出 现 了 完顶 平 聂 图 案 ①
, , 。
“ ”
此 期 出现 了 一 大 批 开凿有人 图 素未 就 的洞 窟 正 是 当时 社会 动荡 不安 的表现
, , , ,
“ ”

安 史之 乱 后 吐 蕃乘 河 西 空 虚 相 继 攻 陷 了 陇右诸 州 隔 断 了河 西与 长安 的通 道 后
、 , 。

又 攻 陷凉 州 甘州 大 历 元年 (7 66 年 ) 河 西节 度 使被迫 迁镇 沙 州 为 应 付大 量 的军 需 开
, ,
“ ” “ ”

支 河西 节度 使 不 得 不 施 行 亩别 税 四 升 和 费 用约 俭 等措 施 以 养 活 大量 西 逃 的
, , 。 ,

兵 民 祭 社 也 必 须 交 纳 税 钱 沙 州 成 为河 西 唯 一 的军 需 供应 站 ② 大 历 十 一 年 瓜 州 陷落 后
。 , ,

沙 州 成 为 河 西 最 后 的抗 蕃据 点 在 吐 蕃 军 队的 围 困 下 沙 州军 民齐 心 合力 前 后 坚持 了
, , 。
“ ”

十余 年 的抵抗 终于 械 尽 援 绝 以 勿 徙它 境 为条 件接 受 了 吐 蕃 王 朝 的管 辖 ③ 在 这 种
、 、 , ,

艰难 的政 治 军事 经济情 况 下 沙 州 的佛 教 活 动 自然 也受 到 了极 大 影 响 开 窟 造 像受
, 。 ,

到 很 大限 制 许 多 未 完 成 的洞 窟 不 得 不 停止 只 有 少数 世家 大族 如 李太 宾才 有力 量 继
, , 。
“ ”
14
续开 凿 象 第 8 窟这 种大 型 洞 窟 用以 休庇 一 郡 光 照六 亲 而 当时 的节度 观察 处 置
, , , ,
“ ”

使周 鼎 在 蓖 练 之暇 以 申礼 敬 之 诚 至 此 窟礼 拜 ④ 更 说 明 在 当 时 紧 急 的 军 事状 况 下

人 们 渴 望 神 灵 保佑 的 心 情

吐 蕃 统 治之 早期

, , 。

5
莫高 窟此 期 共 开 窟 约 29 个 补绘前 代 洞窟 约 2
0 个 后 代重 绘 者 约 个

1 补绘 前代 洞 窟
。 ,

多数 盛 唐末期 开 凿 而 未完 成 的 洞 窟 在 此 期 得 以 进 一 步 的完 成 但 布 局 较 为混 乱 无

, 。 , 、

一 定 规律 而 是 随心 所 欲地 绘 制 题 材 与 内 容均 为盛 唐末 期 之 延 续 主 要 有 千佛 菩萨
、 、 、

如意 轮观 音 与 不 空 鬓 素观 音 对 称 观音 与 药 师 佛组 合或 对 称 千手 千 眼 观 音 观 音与 地
、 、 。 , 、

藏组 合 观音 与大 势 至 对 称 日藏 与 月 藏菩 萨 等 经变 仍 多 为净 土 变 另有 《法 华变 》
。 , ,
《维 摩 洁 变 》 及 《观音 变 》 等 可 能 是 颜料 来源 受 到 阻 碍 壁 画 的 色 彩 较前 期单 调 贫 乏
。 , 。 ,

大 面 积 使 用 土 红 或深 浅 不 同 的红 色 造 型 也 基 本 同 前期 但绘制 较 为粗率 总 的看 壁

画 的艺术 效果 远 不 如 前期


,

① 前 揭 薄 晓 莹文 以 下 同

, , ,

② 参 看 史 苇 湘 《河 西 节 度 使 覆 灭 的 前 夕 》 《敦煌 研 究 》 创刊 号 198 3
年 第 n g 页
・ 。

③ 《新 唐 书 吐 蕃 传 》

④ 见 《唐 陇西 李府 君 碑 》

2 新 开洞 窟
,

14 )
新开 洞 窟 的分布大 致分 三组 第 一组 位 于 盛 唐末 期 所 开 之 大 型 涅 架 窟 ( 第 8 烹 之
, 、
; ;
左 右 两侧 第 二 组 分布较 为零 散 插在南 北大 佛 之 间 的盛 唐 洞 窟 中 间 第三 组 位 于 北
。 。

大 佛 北侧 的 最 下 层 基本 上 都 与盛 唐 洞 窟 毗 邻 这 正 与 莫高 窟 洞 窟 的 开 凿 时 代与 分 布 规
, , , 。

律一致 后 期 洞 窟 基本 上 是 围 绕前 期 洞 窟 由 中 部 向两 侧 由 中 层 向上 下 开 凿
, 。

此期 洞 窟规模 一 般都 为特 小 型 或 小 型 洞 窟 极 个别 属 中 型 洞 窟 窟 形 基 本上 沿 袭 前
, ,

期 洞窟 之形 制 一般 为 四 壁 一完覆 斗 顶 窟 除 少 数完仍 沿 袭 前期 之 单 坡 顶 完 外 ( 多 已改
, , ,

口 ) (插图 1 ) 口
为直 多数 都改 为 盈 顶 直 完 而 且 多数 完 中新 出 现 倒 凹 字 形 坛 塑 像均 置
, , ,

于坛 之上 在 此 之前从 未 出 现 这 种布 置 完 外 一 般 亦 不 置方 台 塑 像基 本 上 都 集 中在 完
, 。

内 这种 布置 也 与前期 不 同
, 、 、 , ,

塑 像 已 大 多毁坏 1 154 19
仅第 2
1 7 窟 残 存 部 分塑 像 据 现 存遗 迹 推 测 塑 像组
, , 。

合一 般 为 一 铺 五身或 七 身 个别 为九 身 具体 内 容 已 不 清楚 但 此 时的完 壁 中 屏 风 画 已
, 。 ,

开 始 流 行起 来 且 出 现 很 多 的故 事 屏 风 画 从完 内壁 画与 塑像 的关 系看 一 般 是完 内 壁
, 、 ,

画 作 为 塑 像 的补 充 两 者 共 同组 成 洞 窟 中 最 主 要 的 绘 塑 结合 的一铺 变相 所 以 塑 像尽
, 。

管 多 已不 存 但 我 们 仍 可 根据 完 内壁 画 的 内 容 大 致 推 测 出 主 尊 塑 像 之 名 称 此 期 洞 窟完
, “ ” “

顶 四 披 几 乎均 绘药 师 佛 其下 的 屏 风 画 中 又 多 绘 《药 师 变 中 十二 大 愿 与 九横
。 、 、 、 、 、 、 、 、 、 、 、

死 4 72 47 1 470 4 75 9 3 198 11 2 112 150 153
等 内容 由 此 我 们推 测 第 2 22
, 、 、 ,

15 1 4 72 19
4 窟 的 主 尊 可 能 是 药师佛 另 外第 4
7 8 窟 完 外西侧 又 绘 出药 叉大 将 进 一步
。 ,

说 明 这 些 壁 画 与 完 内塑 像 组 成 了一 铺 《药 师 变 》 第 47 4 窟 完 顶 四 披 绘 倚坐 弥勒 佛 其下
, 。

屏 风 画 中 又 绘 《弥勒变 》 中弥勒世 界 诸 事 推 测 此 窟 中 主 尊可 能是 弥勒 佛 第 15
4 窟完
, 。 ,

内存 弥 勒 倚 坐 像 屏 风 画 内 容待 考 19
第 7 窟 屏 风 画 中绘 十大 弟子 像 彩 塑 存倚 坐 弥 勒
, , , ,

佛 但完 顶 则 绘 药师佛 看 来完 顶 内容 较 为 混 乱 不 一 定 与 主 尊 内容完 全附 合 但盒 壁
, 。 ,

屏 风 画 的 内容 一 般与 主 尊 内 容 吻 合 两 者 同 属 一 铺 变相 由此 可 知 此 期的 主 尊 可 能 以
, , ,
;
药师 佛最 多 弥 勒 佛退 居 第 二 已不 同 于 前 期 洞 窟 完 内屏 风 画 流 行 起 来 除 前 期流 行
, , ,
;
的胁 侍像 外 故 事 屏 风 画 开始 盛行 但故 事 画 的题 材 内容还 较单 一 构 图简单 ① 完外 两
、 , 。

侧 的 内容 有菩萨 天 王等 少数窟 出 现 文 殊与 普贤 菩萨 对称 布 局
、 , , ,

四 壁的布 局 均 为 上 下 两段 壁 画 保 存 现 状较 差 个别 窟 沿 袭前期 旧 制 经 变两 端
。 、 、 、

即 方 台 之 上 绘 单 身药师佛像 47 1 15 112 13
第 0 窟 开 始 出 现 两 侧 壁 各绘 两 铺 经 变 的
, , 。

布局 而 且 经变 下方 亦 开 始 出 现 附 属 于 经 变 的故事 屏 风 画 这 是 此 期 的一 大 特 征 但多
, 。 ,

数窟 仍 沿 袭盛唐 旧 制 故事 画 一般 绘 于 经变 两 侧 经变 内容 基 本 同 前期 仍 以 净土变 为
, ,

主 《西方 观 无 量 寿 变 》 与 《东方 药师 变 》 一般 对称 分 布 于 洞 窟 的两侧 壁 这 种 布置 与 内


, 。

容 在 此期 十分 流 行 这 种 形 式 应 该是 前期 第 14
8 窟 壁 画 的 延 续与 发 展 此 期 新 出 现 《金
、 , 。

刚 变 》 《金 光 明 变 》 与 《华 严 变 》 等 经 变 的 内容进 一 步 丰 富
, ,

前壁 壁 画 多 已毁 坏 现 存者 除 沿 袭前 期 旧 制 绘 《维 摩 洁 变 》 中 文 殊 与 维 摩洁 对 称
。 ,

分布 于 门 之 两 侧 还 出 现 了 更 多密宗 题材 的 观 音变 相 这种 现 象 可 能 与 吐 蕃 人 有 很 大 关
。 , ,

系 吐 蕃 人 除 了从 中 原 唐 王 朝 那 里 吸 收 佛 教 的 经 典 和 造 像 外 还 有 他 们 自 己 求 法 之 路 即

④ 见 76 页 注 ③ 赵 青兰 文
,

从 吐 蕃经 泥 婆 罗 (尼 泊 尔) 可 以 直 达 天 竺 ( 印度 ) 即是 《大 唐 西 域求 法 高僧 传 》 中所 谓
。 , 。

的吐 蕃 道 义 净 就是 出 沙 债 到 泥 婆 罗 ① 王 玄 策三 次 出使 天 竺 也是 走 的这条 道 ② 吐蕃 人
、 , ,

吸 收 了 中原 印度 等 各方 面 佛教 经典 及 艺 术 又 结合 本 民族 的 宗 教 信仰与 艺术传 统 逐
, 。

渐 形 成 自 己 特 有 的佛 教 信 仰 与艺 术 也 丰 富 了 沙 州 等 吐 蕃 占 领 区 的佛 教 内 容
, ,

此 期 窟顶 的布 局 与 内容 除 沿 袭前期 旧 制 外 四 披 千 佛 中央新 出 现 了 说 法 图 一 般绘
, , ,

单 身 佛说 法 少数 为 一 佛 二 菩 萨 的组 合 四 披 的 构 图 基 本相 同 其 内 容 可 能 与 四 方 佛有
。 , ,

关 ③ 另 外 个 别 洞 窟 顶 四 披 中央 还 出 现 了交脚 菩 萨说 法 图 其 内容 可 能为 弥勒菩 萨 那 四
, , 、 、

周 的 贤劫 千 佛 均 为 两 身 一 组 架装 由 深 浅 不 同 的 土 红 组 成 头光 身光 及 莲 座 则 由深 褐
、 , , , 。

绿 白色 和 红 色有 规律 地搭 配 组 合 排 列 整齐 但与盛 唐 洞 窟相 比 色彩 较 为单 调
、 , ,

塑 像 及 壁 画 中的佛 菩 萨 形 象基 本 上 是 前 期 第 二 类 造 型 的 延 续 头 部较 小 面 形丰
, , , , ,

圆 腹 部 圆鼓 肥 大 身体 基 本 上 直 立 神情 较 为 呆 板 色 彩较 为单 调 贫 乏 其 艺术效 果
, 、 、 , , ,

远 不 如盛 唐 洞 窟 112 15 15
但在 第 0 4 窟中 线描 的运 用 仍 有所 发 展 更 加精 细 流 畅
, 。
;
富 于 质感 经 变 的 构 图 更 加 严谨 紧凑 屏 风 画 的 流 行 使 经变 内容 更 加 丰 富 细 致
, ,

装饰 图 案中茶 花 形 团 花 流 行 起来 杂 花 继 续 发展 出 现 大 量 的 平 弧端 瓣 或 翻 卷瓣莲
, , , ,

花 完 帐 中 出 现 三 角端 垂带 完 媚上 出现 山 花蕉 叶 完 顶平 聂 中流 行 四 方连缀 方 格 其
、 。

内是 宝 相 花 团 花 或莲 花
, 、 。

112
供养 人 服 饰 基 本 延 续前 期式 样 第 15
4 窟 中 男 供 养 人 璞 头 后 垂长 脚 女供 养 人
, 、 , 。

服 饰 有大 袖裙 儒 和 衫裙 发 髻 有 高髻 抛家 髻 等 有的 头 上 戴 冠 饰
, , ,

总之 吐 蕃 占领 沙 州 的 初 期 莫 高窟基 本 上 沿 袭前 期 洞 窟的特 征 并将其进 一 步 固


。 , , ,
;
定并 稍有 发 展 在 形制 上 敞 口 完 已 消失 盈 顶 完 流行 起来 完 内出 现 倒 凹 字 形 坛 在
, , ,

塑像 上 主尊 以 药 师佛 为 主 取 代 了盛 唐 末 期 弥 勒 佛 的 主 要 位 置 弥勒 佛 的数 量 退 居 第
。 , .
;
二位 在 壁 画 的布 局 与 内容 上 完 内盛 行 屏 风 画 且 出 现 许 多故事 画 四 壁下 方 亦 开 始
, 、
;
出现 屏风 画 使 屏 风 画 的 分 布 和 内容 更 加 扩 大 和 丰 富 经变 数量 分 布及 内 容亦 有 所 发
. , ,

展 虽仍 以 净 土变 为 主 但 可 见 其 它 宗 派 之 变 相逐 渐发 展 起 来 尤 其是 禅 宗 及 密 宗的 题
,
; ;
材开 始流 行 窟顶 开 始 流 行 四 方 佛 的 内 容 装 饰 图 案 不 断丰 富并继 续 发 展 形像 造型上
。 , 。

进 一 步 发 展 前斯 的 新 样 式 由上 可 以 看 出 吐 蕃时 期 洞 窟的 新 样 式 已逐 渐 形 成
, ,

吐 蕃 管辖 沙 州 后 采 取 了 一 些 缓 和 民 族矛 盾 的政 策 此 时 正 值赤 松 德 赞赞普 ( 7 5 5一
, ,

7
9
7 年 ) 在位之 后期 他 逐 渐 改 变 了攻 城 即 杀 掠徙 民 的 办 法 而 采取 录 用 汉 族 地 主 委 以 官
、 、 , 。

职 清查 户 口 规 定 赋 税 及 屯 军 耕牧 的政 策 在 沙 州 保存 了 唐制 或 吸 收 北 朝时 期 的 制度
, ,

赤松 德赞 还 采 取 了扶 植 佛教 的 态 度 支持佛 教徒 对 旧 势 力苯教 的斗 争 废除 了 禁佛 的命
, 。

令 并建 成 了 吐 蕃 历 史 上 第 一 座 佛 教 寺 院 一 桑 耶 寺 ④ 他 还 主 持 了 著 名 的佛 教教 义 方 面 的
, 。 ,

渐 顿 之 争 即 由 禅 宗 汉 僧 摩诃 衍 与 印 度 僧 人 莲 花 戒 进 行 的争 论 ⑤ 在 这 次 争论 中 他 甚 至

。 。
, ,

① 汤 用 彤 《隋 唐 佛 教 史稿 》 第 二 章 第 二 节 西 行 传法 之 运 动 中华 书 局 1 9 8 2 年
, 。 , 。

② 岑仲勉 《隋 唐 史 》 唐 史 第 三 节 太 宗 平 服 西 域 中华 书 局 1 9 8 2 年
, ,

③ 参 看 贺 世 哲 《莫 高 窟第 1 92 窟 ( 发 愿功 德 赞文 > 重 录 及 有 关 问题 》 《敦 煌 研 究 》 19 93
年第 2

, , 。

① 参 看 姜 伯 勤 《唐 五 代 敦 煌 寺 户 制 度 》 第 01 一 n 页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 5 月版
, , , 。

⑤ 参 看 戴 密 微 著 耿 升 译 《吐 蕃 僧 净 记 》 甘 肃 人 民 出 版 社 1 9 8 5 年
。 ,

还 向住在 沙 州的僧 人 昙 旷提 出 质 询 ① 他还 遣 使 至 长安 请善 讲佛 理 的 高 僧 前 往 吐 蕃说 法
。 , 。

教化 ② 驻 沙 州 的 吐 蕃统 治者更 是 崇信佛 教 他 们利 用 一 些 汉 族高 僧成就 其 佛教大 业 这


, ,

些 高 僧 利 用 其特 殊 的精 神权 力 在 吐 蕃 统 治 者 与汉 族 官 员 之 间 起 着 特 殊 的 联 络 作用 他
,

们对敦 煌 的佛教 及 其政 治都 有着 不可忽 视 的 影 响 和 作 用 其 中 最 主 要 者 当 属 摩诃 衍 和 昙


旷③
, , , 、 、

吐 蕃统 治 初 期 沙 州 有 寺院十 三所 九 所僧 寺 中 龙兴 寺 开元 寺 大 云 寺 等唐 朝
, 、 、 、 、 、 ,

官寺 继 续保 留 下 来 并有 莲 台寺 灵 图寺 金光 明寺 永安 寺 乾元 寺 报 恩寺 等 尼
、 、 、 。 ,

寺 中 则 有 灵 修寺 普 光寺 大 乘寺 潘 原堡 等 处 吐 蕃 统治 者 为 了 扶 植 佛 教 的 发 展 将
、 , , 。 ,

俘囚 破落 官 配 为寺 户 增 加 了 寺 院的 劳动 力 使寺 院经 济进 一 步 发 展 ① 而 且 此 时 无
, , , ,

论是 汉 族官 员 还是 普通 百 姓 为了避 免 为 吐 蕃 人 效 力 而祸 及 自身 或被 编 入 部落 他
, , 。 ,

们常 采取 的办法 就是 进 入 释 门 这 也使 得寺 院 人 数增 多 寺庙 数 目也 逐 渐 增 加 ⑤ 另外
, , . ,

经 过 长 期 的战争 苦难 沙 州 民众 渴 望 寻 求 灵 魂 的安 慰 避 开 人 世 的纷 争 即转 向宗教 这

也是 敦煌佛 教 继 续 发 展 的 客 观原 因 ⑥
, , ,

尽管 吐 蕃 占 领 沙 州 后 对 佛教 采取 扶植 的政 策 寺 院 经 济也 有所 发 展 但 由于 经 过
, ,

了 十 余年 艰 苦卓 绝 的抗蕃 斗 争 沙 州 经 济 已 元气 大伤 佛 教 洞 窟 的 开 凿 自然 受 到 极大 的
, 。 ,

影响 洞 窟 规模 均 很 小 而 且 由 于 道路 不 通 畅 中原 新 的佛经 及 造 像 艺术 不 能 及 时 传 到
, 。

敦煌 此 时敦煌 的佛 教艺 术 只 能 继 续沿 袭前 期 的特征 并 从 中寻 求 发 展 另 外 颜 料来 源 受
, , 。

到 限制 色 彩变 得十 分单 调 影 响了整 体 的艺术 效果
,

此期 《药师 变 》 十分 流 行 正 反 映 了 沙 州 人 民 在连年 战 争 之 后 和 在 外 族 统 治 下 渴 望
, , 。 ,

消 灾致 富 九横 莫侵 万 事遂 愿 的 强 烈 心 情 ⑦ 而 且 净 土 变 在 洞 窟 中盛 行 说 明 净 土 宗深
, , ,
“ ”
入民间 成 为 民 间 信 仰的 主 流 其主 要原 因 就 在 于 净 土 宗 所 宣 传的 作来 生 之 计 正迎

合 了 一 般 民 众的 普遍 心 理
, 。 ,

此 期 出 现 有 关禅 宗 题 材 的变 相 《金 刚 变 》 这 并不 是偶 然 的 唐初 禅 宗五 祖 东
山 弘 忍 发挥 《金 刚 般若 》之 义 旨
, —
之后

《大乘 百 法 明 门 论 开 宗 义 决 》中
禅 法 大 行 于 两 京⑧
.
, 、 , ,
: “
昙 旷 自序 云 … … 后 游 京镐 专起 信 金 刚 … … 及 旋 归河 右 方事 弘 扬 … … 始在 朔方
, 。

撰金 刚 旨赞 … … 其 时 巨 唐 大 历 九年 岁次 寅三 月 廿 三 日 ⑨ 与 昙 旷 同 时 的京 师 西 明 寺高 僧
, , , , ,

乘恩 及天 宝末 关 中版 荡 固避 地姑 藏 旅泊 之 间 … … 恩 化其 内众 勉其 成 功 深染
, , , 。 ,

华风 悉 登 义府 自是 重撰 百 法 论疏 并 钞 行开 西 土 … … L 从 其经 历 可 以 推 测 昙旷

,
,

参 看上 山 大 峻 《昙 旷 和 敦煌 的 佛 学 》 《东 方 学报 》 ( 京都 ) 第 3
5 册 19 64 年


, ,

② 《佛 祖 统 记 》 卷 四 十 一 《大 正 藏 》 卷 四 十九 第 3 79 页上

, “ ”

见 8
0 页 注 ⑤戴 密 微 书 第 34 页 吐蕃 统 治 敦煌 时 代 一 位 汉 族 节 度 使 的档 案 文 书
③ 7

见 8。 页 注
④ ④姜 伯 勤著 书

⑤ 见 戴密 微 著书
. . .
、 ,

⑥ 陈 践 《蕃 占 期 间 的 敦煌佛 教 事 业 探 微 一 P T 9” 1 0 01 藏 文 写 卷译 释 》
王尧 《世界 宗 教 研

究》 1 9 8 8 2
年第 期

,

⑦ 详 见 罗 华 庆 《敦 煌 壁 画 中 的 <东 方 药 师 净 土 变 ) 》 《敦煌 研 究 》 1 9 8 9 年 第 2 期 。
, ,

⑧ 汤 用 彤 著 书 第 四 章第 六 节 隋 唐 之 宗 派 禅 宗
. 。
,

⑨ P 1 0 6 8 号 《大 正 藏 》 卷 八 十五

,

L 《宋 高 僧 传 》 卷 六 《乘 恩 传 》 《大 正 藏 》 卷 五 十 第 7 34 页
, , 。

似 与 乘 恩 有着 相 近 的 经 历 都是 由于 中原 天 宝 末年 的 动荡 不 安 而 避乱 于 河西 建康 出
, , ,

生的 昙旷 回到故 乡 弘 扬法 相 之 学 及 禅学 并 随 着 吐 蕃 对河 西从 东 向西 的 不 断进 攻 最
.
, , 。

后退 至敦 煌 继 续传 法 其 中就有 《金 刚 经 》 5 2
7 1 《金刚般若 经 旨赞 》写 于 应 德二 年
,

( 764 年 ) 六 月五 日 敦煌 遗书 另 有 许 多 无 纪 年 抄本 的 《金 刚 经 》 及 昙 旷的 《金 刚 般 若 经
, 。

》 可 见 当 时 《金 刚 经 》 的 出 现 并 流 行 与 昙 旷的 弘 扬是 分 不 开 的
旨赞 此时敦 煌 的 另一 高
,
, , , 。
“ ”
僧 摩 诃衍 在 沙 州 陷落 后 奉 赞 普 恩 命 远追 令 开 示 禅 门 乃 至 逻婆 众 人 共 问禅 法 等 ①
, 。

更 可 见河 西 禅 法 大 兴 莫高 窟 《金 刚变 》 的 出 现 正 是这 种 现 象 的 具 体 反 映
, ,

从 此 期 洞 窟 的特 点 及 当 时 的 历 史 背景 看 此期 的 洞 窟 开 凿 时 代 应 在 吐 蕃 统 治 之 初 期
、 。

大致 是公 元 八 世 纪 八 十年代 至 八 九世 纪 之 际

吐 蕃统 治 之晚期

, 。 、 、 、 、

此期 共 开 窟 约 25 后 代重 绘 者 约 6 个 其 中第 24 1 143 14 4 145 147


个 窟 分布
, 、 、
;
于 盛 唐 末期大 型 涅 架 窟 之 南 侧 15 7 159 16
与早 期 洞 窟 相 邻 第 0 窟分 布 于 南大 佛 北
, 、 、 、 、
; 2 31 232 237 238 24
侧 的第三 层 上 其 下 两 层 均 为盛 唐 洞 窟 第 0 窟 位 于 北大 佛 之
, 、 、 、 、 、 、
;
北 侧 中层 上 365 3 60 369 358 35 9 3 61 7
其 下 接前 期 洞 窟 第 窟 分 布于 南 区 窟
, 。

群 之 北 端 中层 其南 邻唐前 期 洞 窟 可 见 此 期 洞 窟 的 开 凿 仍然 按其 分布 与时代 的规 律进


、 。

此期 洞 窟 又 可 分 成前 后 两段
.

1 前段 洞 窟
。 , , ,

现存 洞窟 1
8 个 洞 窟规模 一 般 为 中 型 少数 为 小 型 偏 大或 大 型 窟 与 前期 洞 窟 相 比
, 。 ,

洞 窟 规 模 扩 大 很 多 且 窟形 更 加 规 沽 2 )
窟 形 绝 大 多 数 仍 为 四 壁 一 完覆 斗 顶 窟 ( 插 图 完
, , ,

形 皆呈 盈顶 直 口 形 单 坡 顶 已 完 全 消失 完 内几 乎 均 设倒 凹 字形 坛 完 外 已 基本 上 不 设
, 、 ,
; 14 14
小方 台 多 数 洞 窟存 有前 室 第 3 窟 前 室 侧 壁开 始 出 现 碑 完 其 上 字 迹 已漫 德 不
。 。 ,

清 大 型窟 有 涅 架窟 ( 第 巧8 窟 ) 和七佛 堂 (第 36
5 窟 ) 第 巧 8 窟规 模宏 大 形似 一 大
, . , ,

棺 横 长方 形平 面 覆斗 顶 四 披 近 似弧 顶 与窟 四 壁 连接 处 塑 出 横 仿状 的 凸 棱 窟 室后
, 。 “

半 部 设 长 方 形 佛涅 架 台 前 室 南 侧设 一 附窟 (插图 3 ) 第 36 5 窟 是 吴 和 尚所 开 之 七佛
, , ,
” ; ;
药师 之 堂 平 面 亦 为横 长 方 形 横 券顶 中部 偏 后 设 横 长 方 形 坛 坛 上 后 部 开 券 顶 大完
, ,
;
完 内下方 又 置横 长方 形叠 涩佛 床 上塑七 佛 佛 坛 后 部 开 凿隧道 式 的券 顶 礼拜 道 设前
, 。

室 雨道 皆 为 平 顶
, , ,

塑 像组 合 中 完 内塑 像 皆 为 一 铺 七 身 一 般 为 一 佛 二 弟子 二 菩 萨 二 天 王 组 合 另外
、 、 , 。

14 3 69 1 窟 多 出 二 力 士像 台 位 于 完外 或 前 室 塑 像 几 乎 均 已 毁 坏或 被 清代 重
第 3
2
, 、 、 、 。

159 240 155 3 65


修 仅第 窟 尚存部 分 塑 像
,

藤枝晃 先生 认 为第 15
9 窟 为 吐 蕃期 的 张 家窟 ② 此 窟 完 内 存 二 弟子 二 菩 萨二 天 王 塑
, 。 , , ,

像 皆 是 中唐 塑 像 的代 表 之 作 弟 子像一老 一幼 个性 鲜 明 年 青者 神态 宁静 而 憨 厚 内

. 。

① P 46 场 《顿悟 大 乘 正 理 决 叙 》

② 前 揭 藤 枝 晃 《敦煌 千 佛 洞 的 中 兴 》 第 39 页
, , ,
; ,
穿 团 花 镶 边 绿僧 低 支 外 罩右袒 式 田 相 纹 袭 装 足踏 僧履 年老 者 浓 眉 深 目 表情 肃 穆
, , 。 ,

内穿 团 花 镶 边 绣 花 僧 抵支 外穿右袒 式 山 水钠 衣 一 副 资深高僧 形象 菩萨像 头 梳高 髻


, , , ,

宝增垂 肩 头 上 束莲 花 宝 冠 戴项 圈 一 者 上 身斜 披 团 花 纹 缨 络 肩 披 海 石 榴 卷 草纹 被
,
, , , ,
; ;
子 下 身着 团 花 罗 裙 另 一 身袒 上 身 斜披 巾 着 团花 长裙 菩萨 面 相 丰艘 曲眉 秀 目
, , , ,
;
身材 丰润 健 美 修长 玉 立 胯 部稍 扭 体 态 比盛 唐 时 期 典 雅 含 蓄 自然 和 谐 服 饰 的塑
, , , ,
;
造更 加 写 实 富 于 质感 服饰 的 彩 绘 则 更 加 华 丽 精 致 色调 淡雅 肤 肌 白哲 细 腻 进一
。 , , , ,

步 体 现 出 女 性 化 的特 征 天 王 脸 形 宽大 头 顶 发 或戴盔 身着 甲 脚 登靴 下 有地 神承
, , 。

托 威武有 力 ( 图版拾 贰 图 l)
, 。 ,

15
第 8 窟释 迎牟 尼 涅 桨 像右 胁 而 卧 神态 超 然 宁 静 肉髻 与 头 发 呈 水 波 纹 面相丰
, , , , ,

映 身体 圆 润 比例 适 度 通 肩架 装 上 的 衣 纹 随 身体 的起 伏 而 自然 变化 线 条流 畅 富
。 , 、 、 、

于韵律 感 卧 佛 周 围 的 壁 画 绘 出 《涅 桨 经 》 的 内容 有 天 龙 八部 梵 释 天人 各 国王子
、 , 、

弟子 菩萨 举 哀 及 散 花 天 人 等 与大 型 卧佛 共 同 组成 一 铺 规模 巨 大 绘 塑结 合 的 《涅 架
。 ,

变 》 卧佛 前方 两 侧 又 塑 出 过 去佛 立 像 和 未 来 佛弥 勒倚 坐 像 与 释 迎 牟 尼 涅 桨 像组 成三 世

佛群像
, , , ,

第 3 56 窟 的 七 身禅 定 坐 佛 头 部 经 清代 重修 身体 尚基 本 保 存 原 型 丰满 健壮 比
。 , , 。
“ ”
例适度 据 《吴 僧 统 碑 》 记 载 吴僧 统 开七佛 药 师之 堂 指 的就是 此窟
,

四 壁 一 完窟 中 尽 管 主 尊 塑 像 几 手 均 毁 但 我 们仍可 根据 完 内 壁 画 的 内容推 测 出 主 尊
。 , ,

名称 此 期 洞 窟 完 内 屏 风 画 中 均 绘故 事 画 胁 侍像 已消 失 故 事 画 的 题材 与 内 容 比 前期
.
, , 。

大 为丰 富 构 图 更加 复杂 情节 更 加 细 致 可 以 说 完 内 屏 风 画 的发 展 达 到 了 顶 峰 其中
、 、 、 、 、 , , 、
“ “

第 14 1 144 14 5 159 232 23 6 窟完 内屏 风 画 均 为 《药 师 经 》 中 十二 大 愿 九横


.
, 。
” “ ”
死 和 供 养药 师 佛 等 内容 完 顶 四 披 又 均 绘药 师 佛 两 者共 同 组 成 一 铺 《药师 变 》
、 、 ,
“ ”

第 23 1 23 7 3
2 8 窟 完 内屏风 画 为 《佛 传 》 苦行品 和 佛本 生 故 事 完 顶 四 披 又 绘 瑞像
, ,

图 故 推 测 此 三 窟之 主 尊 为 释 迎 牟 尼 佛 而 且 《阴 处 士 功 德记 》 中 明 确 记 载 第 2
3 1 窟的
, 。

主 尊是 释 迎 牟 尼 佛 进 一 步 说 明 完 内 壁 画 与 塑 像 的关 系 实 为 一 体 另外 第 24
0 窟 完 内屏
, , ,

风 画 中绘 弥 勒 世 界 诸 事 而 且 完 内 尚存倚 坐 的 弥 勒 佛 像 更 可说 明 两 者 的 内容 相 同 塑
, . 。

像 为 主体 壁 画 为 附属 两 者共 同 组 成 一 铺 《弥 勒 下 生 变 》 第 1
4 7 窟 完 内屏 风 画 为 《报
, , 。

恩 经 》 中诸 品 顶部 四 披绘 坐 佛 此 窟之 主 尊亦 应 为 释 迎 牟 尼
, ,

由上 可 知 此 期 洞 窟 中的 主 尊 仍 以 药 师 佛 为 主 另 外 一 些 较大 型 洞 窟 中 出 现 了 以 释
, ,
“ ”
迎 牟 尼 佛 为主 尊 的 情 况 1
其 中 第 23 窟是 敦煌 世 族 中 阴 嘉 政 所 开 之 报 恩君 亲 窟 这
, ,

种 现 象 反 映 了 吐 蕃统 治的 后 期 敦煌 佛教 信 仰 上 的变 化 开 始转 向佛 教 中最伟 大 的佛
释迎 牟 尼世 尊
. , —
说 明 了他 们 对 佛 之 正 统 的 尊 崇 间 接 地 表 现 了 敦煌 民 众 尽 管 处 在 吐 蕃 统
.
, 、 。

治下 但 他 们 仍 然 从 内心 将 中 原 唐 王 朝尊 为真 正 的 正 统 的统 治 者 P 34 51 号 残卷 记
, , , 。 ,
.’

敦 煌百 年 阻 汉 没落 西戎 尚敬本 朝 余 留 帝像 其余 四 部 悉莫 能 存 … … 独 有沙 州 一
.
, 。 ” :
郡 人 物 风 华 一 同 内地 P 3633 后 梁 乾 化 元年 ( 9 1 )1 沙 州 人 民 上 甘 州 回 鹊 可汗 书 云
, 。 , , ,

沙 州 本 是善 国 神 乡 福 德之 地 天宝 之末 河西 五 州 尽 陷 唯敦煌 一 郡 不 曾破 散 直为
, , , , 。

本 朝多 事 相 救 不得 口 没 吐蕃 四 时 八节 些些 供 进 亦 不 曾辄 有移 动 这些 说 明 沙 州
, , , , ,

虽 陷 吐蕃 但 与 河西 其 它 各郡 不 同 衣 服未 改 城 邑如 故 且 有 不 徙他 境 之 待 遇 沙州
, ,

仍 然 是 河西 汉 民 的 聚 集地 其 后 的 张 议 潮起 义 即是 以 沙 州 为基 础 得 到 了 沙 州 民众 的 一

83
。 , , ,

致支持 可 见 沙 州 人 民 虽 陷 吐蕃 始终 心 怀 故 国 佛教 成 为他们怀 念 唐 王 朝 渴望 回 归
。 、 、

7
的精 神工 具 另外 第 3 1
2 3
2 窟 完 内 屏 风 画 中 出 现 了 前所未 有 的 十分详 细 的悉 达 多太
, 。

子 苦 行 及 成道 品 的 内 容 也 是 喻意 颇深 的
,

此期 洞 窟 西 壁完 外两侧 全 部绘 《文 殊 变 》 与 《普 贤变 》 在前期 只 有 少 数 洞 窟 绘 制此
, , 。 、

内容 这 也是 此期 的 一大特 征 而 且变 相 下 方还 出现 了相 应 的 屏 风 画 文殊 普贤 流 行
, , , , 。 。
“ ”
于 主 尊完 的 两 侧 正是 文殊 主智 普贤 主 理 二 圣 合 为 毗 卢 遮那 万 行 兼能 ① 毗卢
, , , 、 ,

遮那 即佛 真身 之尊 称 亦 即佛 之 法 身 ② 故 文殊 普 贤亦是 佛 之 法 身的 代表 象 征 着佛
, 。 、

及 佛 法 的 伟大 性 与永 恒性 他 们 的出 现 正 表示 着护 法之 意 图 2 37 15
第 9 窟 的 文 殊与普

贤 下 方 又 出现 了 屏 风 画 式 的五 台 山 图 和 普 贤事 迹 五 台 山 图的 出 现 当 在 长 庆 四 年 ( 8 2 4
, 。

年 ) 吐 蕃 遣使 求五 台 山 图之 后 ③ 故 此 二 窟的 时代 也 当 在 此 之 后
, , ,

此期 洞 窟两侧 壁 的布 局 更 加 规范 均分 上 下 两 段或 三段 上 段 皆绘 二 或三 铺 经 变 经
。 、 ,

14 1 23
变 数量大 幅 度地增 长 也是此 期 的 一 大 特 征 其 中第 8 窟 各绘两 铺经 变 而 且经变
, ,

的 内 容与 位置 完全 相 同 北壁 均 为 《药 师 变 》 与 《弥 勒 变 》 南 壁 均 为 《报 恩 变 》 与 《观
。 、 、 , , 、

无 量 寿变 》 第 14 5 4
1 7 23
2 窟 亦 各 绘两 铺 经变 除 以上 四 经 变 外 还有 《法 华 》 《华
。 、 、 、 、 、 、

严》和 《金 刚 》 第 3 69 360 231 23 7 15 9 14 3 144 窟 两侧壁 各绘 三 铺 经 变 ( 图版


, , 、 , 、

拾叁 图 1 ) 又 多 出 《天 请 问 》 千 手 千 钵 文 殊等 其 中第 159 23
7 窟 经 变 与 位置 完全
, , 。 ,

1
吻合 第 23 窟经 变 内容与 以 上 二 窟相 同 但 排 列 位置 不 同 总之 此 期 两 侧壁 经变 中
, 、 、 、

虽然 仍 以 净 土 变 为多 另 外 《华 严 》 《夭请 问 》 《法 华 》 《报 恩 》 和 《金 刚 》 变相 亦 十
, , 。

分 流行 经变 下方 均 附 屏 风 画 有 的窟屏 风 画 之 下 又 绘 壶 门或供 养 人 像
, 、 、 、

I 14 1 14 232
前壁 的布 局 与题 材 分三种 是 在 门两侧 及 门 上 方 各 绘 一 铺变 相 ( 第 7
, 、 、
;
15 I 14 14
8 窟 ) 是 在 门 两 侧各 绘 一 铺变相 门 上 则 为供 养 人 及 碑 形 愿 文 榜 题 ( 第 3
、 、 ,
;
3 8 23 1 0 以上 两 种 洞 窟 中变 相 内 容 多 为密宗 菩萨 变 相 又 以不 空 纂索 观 音 和
2 0
2 窟)
, ,

14
如 意 轮 观 音最 多 这是 前期 的 旧 制 另外 第 窟 新 出 现 千手 千 眼 观 音 和 干 手 千 钵 文 殊
, 、 、 ,

对称 分 布 的 情 况 第 231 23 8 4
1 3 窟十分相近 门 两侧 各 绘 《维 摩 洁 变 》 与 《报 恩
。 、 、 、 , ,

变》 l 是前 壁 皆绘 《维 摩洁 变 》 ( 第 3 6
0 3 69 159 23 7 窟) 这是 前代 之 旧 制 但有
, , ,

趣 的 是 在 维 摩洁 帐 下 方 各 国王子 群 像 中 吐 蕃赞 普 形 象被 放 到 了 最 前方 时代 特 征 明
, 。

显 ( 图版拾 贰 图 2)
, , , ,

综 上所 述 此期 洞 窟 壁 画 中经 变数 量 大 增 内 容 亦 十分 丰 富 净土 变仍 占 多 数 但
, 。 ,

其 它 变 相亦 很 流 行 这 正 是 当 时佛教 宗派林 立 的 反 映 各种变 相 同 时 出 现 于 一 个 洞 窟 中


, 。 、

反 映 了 民 间 信徒 对 各宗 派 平等 对待 一 律 信 仰 的现 象 而 且 各 经 变 在 不 同 洞 窟 中的位 置
, 。

内 容与 构 图 的 相 似性 使此时 的 石 窟壁 画 形 成一 定 的程式
,

此 期顶 部 的壁 画 皆 为 千 佛 中央 绘 一 铺 说 法 图 盛 唐 以 前 顶 部仅 绘 干 佛的 现 象完 全 消
。 , ,
;
7
失 千 佛 中央 的说法 图 第 14 窟是 药 师佛 反 映 的应该 是 东 方药 师净 土 第 20 窟新
,
;
出 现 释 迎多 宝 二 佛并 坐 于 塔 中说 法 应 该 与 《法 华 经 》 有 关 另 外 大 多 数窟 顶 的 内容 可

① 《宋 高 僧 传 》 卷 五 《澄 观 传 》

② 丁 福保 《佛学 大 辞 典 》 。

③ 《册 府 元 龟 》 卷 五 十 二
, , ,
; 15
能 仍是 四 方佛 有的是 在塔 中说 法 或在树 下 说 法 第 8 窟顶部 绘 出 十 方 净 土 与 千 佛
, 。

将 净 土 与 涅 梁 联 系起 来 进 一 步 反 映 了 净 土 宗宣 扬 的往 生 之 道
,

此期 洞 窟 的 壁 画 技 巧 在 前 期 洞 窟 的基 础 上 有 了 很 大 进 展 其 整 体 的艺 术效 果 虽 仍 不
, , , ,

如盛 唐 但 在某 些 局 部 仍有超 越 前期 的成 就 如 线描 逐渐 转 向精 细 柔 丽 线 条 潇洒 流 畅
,
; ;
更 能 表现 出 物 体 的质感 色 彩 上 由前 期 的单 调贫 乏 逐 渐 丰 富 起来 变得 清雅 明 丽 在人
,
; ;
物 精 神面 貌上 的 刻 划 也 有 新的发 展 更 加 细 腻深 刻 在 经变 的 构 图 上 更 加 严 谨 紧 凑 屏
, 。

风 画 的盛行使 洞 窟 更富 于 生 活 气 息 更加世 俗 化 总之 此期 壁 画 已形 成 一 种精 致 细 密 而

秀 丽 的风 格 ①

供 养 人 的服饰 以 男供 养 人 的璞头 靴袍 和 女 供养 人 的 裙儒服 为 主 男 供 人 养的 璞 头 两


, , , , ,

脚 形 式 不 一 有 长 脚 或垂脚 垂脚 翘 于 头 之 两 侧 开 始 趋 向 于 平直 ( 图 版 拾 叁 图 2
) 这
, 。 ,

是 此期服 饰 的 一 大变 化 具有 很 强 的时代 特征 女 供养 人 的服 饰基 本 同 前期 有 大袖裙


、 。 。 ,

糯 衫 裙和 丈 夫 靴 衫 壁 画 中 还 出现 了许 多 吐 蕃装 俗 人 形 象 从供 养 人 服饰 看 吐蕃时
, ,
“ ”

期 的 敦煌 人 仍 着 汉 服 这 与 文 献 中记 载 的 独 有沙 州 一 郡 人 物 风 华 一 同 内地 的现 象

吻合
, , 、

此 期 的 装饰 图 案基本 上 与前 期相 同 并 继 续发 展 茶 花 卷 草边 饰 茶 花 形 团 花 十分
, , , 。
;
流行 成 为主 要 纹 样 石 榴花 出 现 复 旧 趋 式 完媚 上 流 行 山 花 蕉叶 纹 杂花 继 续 发 展 联
, , ,

珠 圈 纹 一般 由茶 花 组 成 的 团 花 连 接 而 成 在 早 期就 已开 始 流 行 至 此期 更 加 盛 行 这种
。 , ,

现 象 与 吐 蕃 人 有 直 接关 系 吐 蕃 人 喜 爱联 珠纹 织物 早有 其传统 初唐 吐 蕃 所 用 织 锦可
, , ,

以 取 自中原 至 吐 蕃 占领河 西 时 早 已 与 唐朝 兵 戎 相 见 也 就 无法 从 唐 人 手 中 源 源 不 断
。 , 、 ,

地 得到 此 类 织 锦 何 况此 时 由 于 中亚 西 域 以 至 河西 都 处 于 战乱 影 响 了唐 朝 与 西 方
, , ,

的丝绸 贸 易 也就 降 低 了唐 人 对 联珠 纹锦 的 兴 趣 从 现 有 的考 古 资料 看 此 时的 联 珠 纹
, 。

锦十分 罕 见 所 以 吐 蕃 人 也 不 可 能从 唐 人 手 中得 到 这 种联珠 纹 锦 应 是 吐 蕃 人 从 中亚 人
。 , ,

手 中得 到 的 至 敦煌 陷蕃 时 安 西 镇 已在 唐 与 吐 蕃 之 间 两 易其 手 而 且 他 们 另 有两 条 西
, , ,
;
通之道 一 条是 沿 柴 达木 盆地南 或北 缘 越 阿 尔 金 山 至 若羌 然后 绕道 于 闻 另一 条道
、 , 。 , ,

路 就是 通 过大 小勃律 然后越 昆仑 山而 达于 闻 吐 蕃 假道这 些 国 家 不 但意 在 四 镇 而


且 欲与大 食争 中亚 吐 蕃 与西域 及 中 亚 的交 往 也促 进 了 联珠 纹 在 吐 蕃 及 其 占 领 地 区 的 流

行 ②
, , ,

综上 所述 吐蕃 占领 沙州之 后期 莫 高窟 仍 基 本 上 沿 袭前 期 的特 征 并有 很 大 的 发
。 , 。 , ,

展 洞 窟 规模扩 大 很 多 出 现 少 数大 型 洞 窟 口
在形 制 上 完形 皆变 成孟 顶 直 形 完内
。 ,
; ;
几 乎均 设 倒凹 字 形坛 窟 顶 出现 双 层 井 心 新 出 现 带 隧 道 的 七 佛窟 在 塑像上 随 着完
, , , ,
;
的扩 大 塑 像组 合也 有所 扩 大 一 般 为一 铺七 身 少 数 窟 为 九身 主 尊 仍 以 药 师 佛 为主
, , , ,
;
释 迎牟 尼 佛 增 多 弥 勒 佛数 量 大 减 塑 像 造 形 圆 润 丰满 比例 适 度 衣 纹 自然 流 畅 个
, , , ,
;
性鲜明 菩 萨像典 雅 含 蓄 身体 较 直 塑 像 的 彩 绘 更 加 华丽 精 美 色 调 清雅 与雕 塑 本
, 。 , , ,

身 和 谐 自然 融 为一 体 在 壁 画上 完 内 屏 风 画 已 完全 成熟 皆 为故事 画 构 图 情 节复

, ・ , ,

① 参 看段 文 杰 《唐 代 后 期 的 莫高窟 艺 术 》 《中 国 石 窟 敦 煌 莫 高 窟 》第 四 卷 文物出版社 平凡
, 。

社 1 98 7
年 。

② 前 揭薄 晓莹 文 第 4 2 页
, ,
; ;
杂 完 外 两 侧 盛 行 文 殊 与普 贤变 并 出 现 附加 的 屏 风 画 经 变数 量 分 布与 内 容大 为丰富
,
; ;
除净 土 变 内 容 外 其 它 宗 派 的变 相 也发 展 起 来 窟 顶 内容 也 更 加 复 杂 经 变 构 图更 加 严
, ,
;
谨 在 某 些 地 方 的艺 术 技 巧 超 过 了 盛唐 形 成 了 新 的绘 画 风 格 男 供 养 人 的 璞头 垂 角 开
, , 。
;
始斜 翘起 来 装 饰 图 案更 加 丰 富 多 样 盛行 茶花 联珠 圈纹和卷 草纹等 吐 蕃时 期 洞 窟

的 新 样 式 完 全成 熟 并 达 到 了 顶 峰
,

36 1
此 期 洞 窟 中第 5 窟 和 第 23 窟有 明 确 的 建 窟 纪 年 这 就 为 我 们 的 断 代提 供 了 最 有
.
。 ,

5
力 的证据 第 36 窟 佛 坛 正 中西 夏 壁 画 底 层 残 存 汉 文 发 愿 文 一 方 其 上的 坛沿 上 还有
, ,

墨 书古 藏 文 题 记 三 行 据 黄 文 焕 先 生 的译 文 可 知 此 窟 建 于 可 黎 可 足 赞普 (8 5 一 86
1 3
, 。

2一 4 《吴 僧 统 碑 》 中记 的 吴 和 尚所 开
年 ) 在 位其 间的 水 鼠年 至 木 虎年 即 公元 83 3
8 年刃
。 , , ,
“ ”

的 七 佛 药师 之 堂 就 是第 3
6 5 窟 关 于 吴 和 尚其 人 有 两 种说 法 一 种 认为 是 法 成 艺
。 , ,

另 一 种认 为是洪 誓 ③ 此 窟表 面 已全 部 经 西夏 重 绘 但据 《吴 僧 统 碑 》记 载 此 窟 壁 画有
、 、 、 、 、 、

贤劫 千 佛 《华严 变 》 《药 师变 》 《法 华变 》 《报 恩 变 》 《文 殊变 》 《普 贤变 》 及 一 未 详
, , 。

经变 等 从 其 内容 看 基本 上 与本期 其 它 洞 窟 相 同
,

第 23 1 窟 主 室 东 壁 门 上 男 女 供养 人 前 皆有 题名 此 题名 与 《大 蕃故 敦煌 郡莫 高窟 阴
, ,

处 士 公修 功 德记 》 中题 记基 本 相 符 窟 中内 容 与 《功德 记 》 中所记 完 全 吻 合 此窟 即 阴
。 。
“ ”
嘉 政 所开 之 报 恩君亲 窟 据 《功 德记 》 中 纪 年推 出此窟 完工 于 唐 开 成 四 年 ( 8 3 9 年 )
、 、 、 、 、 、 ,

与 此 窟 十分相 近 的 洞 窟有 第 2 37 158 159 360 36 9 14 3 14 4 窟等 说 明这 些 窟的


, ,

1 9
时代 与 第 23 窟 同 时或 接近 其 时代大 致 在 8
3 年左 右 而 这 些 窟 中 又 有 较多 的早期 因
, , 。 , 、 、 、

1 9 2
素 其 时代 可 能 又 比 第 23 窟稍 早 3
8 年 可 能就是 此期 的 下 限 另外 第 2
3 23
8 24
0
、 、 、 , 、 、 、

14 1 14 5 147 468 112 200 150


窟等 比 以 上 各窟 的早期 因 素更 多 更 接 近 前期 的第
, , ,

15
4 等 窟 说 明 它 们 的 时代更 早 上 接 前期 洞 窟 故 此 期 前段 洞 窟 的 时 代大致 当在 公 元 九

8
世纪 初 至 公元 9 年左 右
3

吐 蕃 王 朝 的 佛 教 在 可 黎 可 足 赞普统 治 时 期 达 到 了 顶 峰 这 位 赞 普与 唐 穆 宗 缔 结 了 唐
, 。 , , ,

蕃和 盟 缓和 了 民 族矛 盾 并大 力提 倡 佛教 尊 崇僧 人 翻 译 大量 经 论 修建 一 批 寺 庙
.
。 。

等 ④ 吐 蕃 的佛 教 得 到 了 前所未 有 的发 展 在 吐 蕃 管 辖 下 的敦煌 也 与 吐 蕃 本 土 一 样 在吐
, 。 、

蕃 统 治 者 的 大 力提 倡与 扶植 下 佛 教 的发 展 也 达 到 了 一 个 新 的 顶 峰 出现 了 吐 蕃统 治 者
, 、 、 、

汉 族 高官 与世家 大族 竟相 布 施 的热 潮 给予 的布 施 有 整 所寺院 的 资 金 田产 水皑 和
。 , , ,

隶属人口 等 在 他 们的支 持 下 沙 州 寺 数 和 僧数 不 断 增 长 寺 数 比 早期 增 加 了 九 所 僧
。 , ,

尼 达 千 人 ⑤ 佛教 教 团 的 势力 不 断 膨 胀 占有 众多 的 田 产 和 寺 户 都 拥 有极 大 的 权力 和 经
。 。

5 15
济实 力 莫 高窟 第 36 窟 就 为高级 僧 官 吴 和 尚所 开 第 8 窟 甫通 北 壁 底 层 供 养 人 西 向
, 、 ,
“ ”

第 二 身题 名为 大番 管 内三 学 法 师持 钵 僧 宜 … … 南 北 甫道 绘 六 身 僧 人 像 说 明此 窟
。 ,

的 开 凿 可 能 也与 僧 团 或 僧 人 有 很大关 系 以 上 二 窟都 是规 模 宏 大 的 大 型 洞 窟 比 阴家 所
, 。

开的第 23
1 窟还 大 这 也 间 接 地 说 明 了 当 时 佛教 教 团 经 济 实 力 的增 强 与 庞 大

,
1 98。
① 黄 文焕 《跋 敦煌 3 65 窟 藏文 题 记 》 《文 物 》 年第 7


② 主 此说 者 主要 有 上 山 大 峻 苏 莹 辉 等

③ 主 此 说者有李 永 宁 马 世 长 等

④ 见 7
6 页 注 ③赵 青兰 文

⑤ 参 看前 揭 藤 枝 晃 文 和 姜 伯 勤 文
, , ,

吐番 统 治 沙 州 后 吐 蕃 当 局 把世 族 当 作 依 靠 力 量 促使豪族 在政 治 上 的荣 升 并随
, , ,

着 吐 蕃统 治者对 世族 的扶植 大 族在 免 税 特 权的庇 护 下 其产业 也 有 了发 展 如敦煌 阴


, , , ,
“ ” “
氏阴伯伦家 族 一家 镯十 一之 税 复 旧 来之 井赋 乐 已忘 亡 创新益 之 园 池 另外 更
, 。 , , 。
” “ ”

有 山 庄 四 所 桑 杏 万 株 ① 矩鹿 氏索 定 国 家 耕 田 凿井 业 南 亩而 投 替 也 富有 地 产 ②
、 , ,

随 着 世 族政 治 经 济 实力 的 增 强 他 们 也 有 了 能 力 去 开 凿 一 些 规模 较大 的 洞 窟 如 已知
, , 。 ,

2 1 窟 为阴家 所开 4 9
第 3 第 14 窟为索 家 所 开 第 15 窟 为张 家 所 开 另外 敦煌 各 世 族
, , “

在佛 教 界 也 都有 其 代 表 人 物 如 阴 伯 伦 第 三 子 入释 门 被称 为 沙 州 释 门 之 学 都 法 律大
, 。 。
” “ ”

德 其姐 妹有 一 位成 为 智 惠 比丘 尼 分 索家 索清 宇 之 弟 索 义 辩 后 任 沙 州 释 门 都 法 律 ①
, ,

翟 家 之翟 涓 亦 入 释 门 其 长 子 后 任僧 统 等 可 以 看 出 敦煌 佛 教的 发 展 实得 益 于 这 些 世族

的大 力支持
, ,
“ ”
吐 蕃 后 期敦 煌佛 教 界 最 有 代表性 的 僧 人 就是 法 成 做为 大 蕃 国三藏 法师 现 存的
, 。

敦煌 遗书 中 留有 许 多他 的译 经 著述 和 讲经 文 他 所讲 的 主 要 是 《瑜 伽 师 地 论 》 ⑤ 《瑜 伽 师
。 , 、 , 。

地 论 》 是法 相宗 的 主 要 经 典 法 相 宗 由玄 类 开 基 在 窥基 圆测 后 一 时 颇盛 ⑥ 昙 旷 初
, 、 , , 、 ,

在本 乡建 康时 切唯识 俱舍 后 游 京镐 专 起 信 金 刚 … … 及 旋 归河 右 方 事 弘 扬 … …
, , , , ,

次 于 凉城 造 起 信 广 释 后 于甘 州 撰起 信销 文 后 于 敦煌 撰 入 道 次第 开 决 撰 百 法论
。 , 。

开 宗义记 … … ⑦ 可 见 盛唐 末期 以 后 敦煌 法相 宗 的 发 展 与 昙 旷 的 弘 扬是分 不 开 的 敦
,

煌 遗书亦 有 一 些 昙 旷 的著述 如 宝应 二载 ( 763 年 ) 在 沙州龙 兴寺 写 讫 的 《大 乘起信 论 略


・ . .
, ,

述 》 (S 24
3 )
6 5 13
1 3 的 《百 法 明 门 论 疏 》 5 2 104 的 《大 百 法 论 开 宗 义 记 分 别 义 取
.
, , , ,

记》 P 231 1 的 《百 法手 记 》 等 说 明 昙 旷 的法 相 唯 识 俱 舍之 学 尤 其是 唯 识 俱 舍 之 学
。 , ,

在 敦煌 的 影 响极 大 吐 蕃 统 治敦煌 后 明 法 成继 承 了 昙 旷 的 学 问 进 一 步 弘 扬法相 宗 的

经典
、 、 ,

法 相 宗 除 了 《瑜 伽 》 《唯 识 》 《俱 舍 论 》 等 主 要 经典 外 法 相 宗 大 师 还 十分 看重 其
.
, 、 ,

它 一 些经 典 如 窥 基 著有 《法 华 经 略 记 》 《妙 二 莲 花 经 玄 赞 》 等 有 关 《法 华 经 》 的 著 述
、 、 、 、

还有 《金 刚 般 若 玄 记 》 《药师 经 疏 》 《观 无 量 寿 经 疏 》 《弥 勒 上 生 经 疏 》 《弥 勒 下 生 经
、 。 、 。

疏》 《天 请 问 经 疏 》 等 圆 测 著 有 《金 刚般 若疏 》 《阿 弥陀 经 疏 》 等 靖迈 著有 《金 刚
、 、 、 。

般若 经 疏 》 《弥 勒 成 佛 疏 》 《药 师 本愿 经 疏 》 《天 请 问 经 疏 》 等 慧 沼有 《金 光 明 最 胜
、 、 、 、 。

王 经 疏 》 《法 华 经 玄赞 义 决 》 《金 刚般 若 经 疏 》 《法 华 经 略 赞 》 《涅 梁经 义记 》 等著 述
、 。

智 周 著述 有 《梵 网 经疏 》 《法 华 经 摄 释 》 等
、 、 、
:
吐 蕃 时期莫 高窟 流 行 的 主 要 变 相有 《药 师变 》 《观 无 量 寿 变 》 《弥 勒 变 》 《法 华
、 、 、 、 、 、 、

变》 《金 刚 变 》 《天请 问 变 》 《金光 明 变 》 《涅 粱变 》 《华严变 》 《报 恩 变 》 《维 摩洁


变 》 及 密 宗题 材 的变相

① 《大 番 故 敦 煌 郡 莫 高 窟 阴 处 士 修 功 德 记 》

② 《沙 州 释 门 索 法 律 窟 铭 》
.
, 。

③ 见 《阴处 士 碑 》 P 4 64。号
. .
, 。

④ 见 《索 义 辨 碑 》 P 2 02 1 号和 5 5 30 号
, , ,

⑤ 郑炳林 《敦煌碑 铭 赞 辑 释 》 第 8
5 页 《吴 和 尚赞 》 以 上 碑 铭 此 书 也 有 收 录 甘 肃 人 民 出版 社
199 2

⑥ 前揭 汤 用 彤 书 之法 相 宗一 节

⑦ 前揭 赵 青 兰文 第 4 页
, , ,

两者 对照 我 们可 以 看 出 莫 高 窟 流 行 的许 多变 相 与 法 相 宗 宣 传的佛 经 基 本 一 致 这
,

种 现象 也许 可 以 说 明 吐 蕃 时期 莫高 窟许 多变相 的 流 行 可能与 法 相 宗 在 敦煌 盛行有 一 定


, 。 ,

的关 系 而 法 相 宗 在 敦 煌 的盛行 又 实 有赖 于 昙 旷 与 法 成 的 宣 传 和 弘扬 当然 以上 各 经
, ,

典 也 并 非 只 有 法 相宗 才 宣 传 各 净 土 变 的 流 行 自然 与 净 土 宗 早 就 深 入 民 间 密 不 可分 另
、 、 、 、 ,

外我 们 还 可 以 看 到 禅 宗 天 台宗 涅 架宗 华严宗 密宗对莫 高 窟的 影 响 也 很 大 这有
。 , ,

待 进 一步 的研 究 无 论如 何 由 于 昙 旷 和 法 成 的努 力 吐 蕃 时 期法 相 宗 诸 学 在 敦煌 曾 一
, 。

度十分 盛行 这 一 点是毫 无 疑 问 的
.

2 后 段洞 窟
、 、 、 。 , 、
:
现存洞窟 四 个 7 3 58 359 36 7 36
第 1 窟 窟形 基 本 同前 段 洞 窟 第 1 窟 的完
, 。 “ ”
形 有所变 化 4 )
新 出 现 孟顶 双 层 完 (插 图 这种 平面 呈 凸 字 形 的 完 室 早 在 隋代 洞 窟
, , ,

就十 分 流 行 初 唐 以 后 减少并 消 失 此期 又 重 出现 反 映 了 吐 蕃 时期 所 出 现 的 一 种复 旧
。 , , , ,

趋势 但 亦非 完 全 模仿 隋代 完 形 内 完 顶 改为 此 期 流 行 的孟 顶 形 外 完 顶 降低 呈 平顶
。 。

这种 完 形 属 于 新 旧 形式 的一 种融 合样式 洞 窟规 模 皆为 中 型 偏 小
, , 。

塑 像 皆毁 组 合 为一铺 七身 具体 内容 不 清 楚 我 们仍可 以 根 据 完 内 壁 画 的 内容推


, , ,
“ ” ;
测 出 主 尊 称名 35
第 9 窟 完 内屏 风 画 为 九横 死 完 顶 绘 跌 坐 佛 其 主 尊可 能 为药师佛
, 、 , ,
“ ” “ ” “ ”
8
第 35 窟 完 内屏风 画 为 九横 死 十六 观 未生怨 完 顶 绘 药师 佛 其 主 尊 有两 种
, , ,

可能 药 师佛或 观 无 量 寿佛 吐 蕃时期 的 洞 窟 主 尊 中 此 前 尚无 观 无 量 寿 佛 而 且 《药 师
,
;
经 》 中 也 提 到 了 信仰 观 无 量 寿 佛 故推 测此 窟 主 尊更 有可 能仍是 药 师佛 第 7 窟 完 内屏
, , ,

风 画 绘 观 世 音菩 萨三 十三 现 身 及 救诸苦 难 其 主 尊 亦有 两 种 观 世 音菩萨 或 释 迎 牟 尼 自
, , ,

本 期 以来 洞 窟 中 尚未 见 《观 音变 》 且 完 内尚未 出 现 过 以 观 音 为 主 尊 的情 况 另 外此 窟
, ,

完 顶 四 披绘 的是 跌 坐佛 而 非 观 音像 而 且 吐 蕃 时 期 《法 华变 》 下 方 的 屏 风 画 中 皆 绘
, 。

《观音普 门 品 》 作 为 《法 华 变 》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故 推 测 此 窟 的 主 尊 很 可 能是 释 迎牟 尼
, 。 ,

1
第 36 窟 完 内屏 风 画 风 容待 考 主尊 也无法 定 名 由上 可见 此 期 主 尊 多 数仍 基 本 同 前
, , , ,

段洞窟 为药师佛 新 出 现 在 完 内表 现 《法 华变 》 的 内容 在 吐蕃 时期 只见此 一例 而


, ,

在 唐 前期 洞 窟 中 比较 流 行 只 是 唐前 期 《法 华变 》 中多表 现 《见 宝 塔 品 》 而 吐蕃 时期 表
, ,

现 的 皆是 《观 音 普 门 品 》 而 且 在盛 唐末期 以 来 还 出 现 《观音变 》 这 种 现 象 反 映 了盛 唐
,

末期 以 来 观 音信 仰的 不 断 增 长 敦煌遗 书 中有关 《观 音普 门品 》 和 《观音 经 》 的抄本 很


, 。

多 也 是这 种信 仰普 及 民 间的例 证
, ,

此 四 窟 西 壁 的 布 局 和 构 图 十 分相 近 尤 其是 完 上 装饰 均 为仿佛 殿 建 筑 顶 部式 样 的
, , , ,

建 筑装 饰 向上 一 直 伸 到 了 窟顶 西披 的 中部 分 三 或五 层 最 下 层 皆为帷 慢 以上 数排
, 、 ,

皆用 千 佛 装 饰 最 上 层是 山花蕉 叶 摩 尼 宝 珠 和 迎 陵频 迎 鸟等 殿 脊装 饰 ( 图 版 拾肆 图
。 ,

1) 这 些 建 筑 装 饰与 佛 完 ( 即佛 堂 ) 一 起 构 成 了 一 座 完 整 的仿 木 构 佛 殿 建筑 加强 了佛
, , 。

完 在 洞 窟 中 的 位置 使 其 更 具 有 佛 殿 的性 质 也 使 洞 窟 更 具有 寺庙 的性 质 与功能 另外
, , 。

完 下 方 一 般 绘 壶 门装 饰 使其更 似佛 殿 之 台 基 部分 壶 门 内 皆绘 香 炉 和 伎 乐 供养天 人
, , 、
,
两 侧壁 的壁 画 亦 分 上 下 两 段 上 段 皆各 绘 两 铺经 变 各 窟经 变 内容 十分相似 35 9

, 、 、 、 ,

36
1 窟 完全相 同 均为 《药师 》 《弥勒 》 《阿 弥陀 》 和 《金 刚 》; 第 7 3 8 窟完 全 相 同
5
、 、 。 ,

为 《药师 》 《弥勒 》 《观 无 量 寿 佛 》 和 《天 请 问 》 经 变 内容 基 本 上 是 前 段 洞 窟 的 延 续
。 , ,

经 变 的绘 制更 加 程 式 化 此 时经 变 下 方 已 不 绘 附 属 的 故 事 屏 风 画 而 改 绘 供养 人 像 说
88
。 ,

明 窟 内的 屏 风 画 已 开 始 出 现 衰 落 的 趋 势 经变 中的 故 事 画 又 重 新 绘 于 经 变 之 两 侧 表现

的也是 一 种复 旧 倾 向
, , ,

前 壁壁 画 沿 袭前段 之 特 征 一 种 绘 《维摩 洁 变 》 另 一 种 为 密 宗 菩 萨变 相 密 宗 内容

稍有 扩大
, 。 、

窟 顶 壁 画 基 本 上 沿 袭前 段 洞 窟 的布 局 和 内容 但 又 有 了 新 的变 化 窟 顶 四 披 中仅 东
、 , , , ,

南 西 披 同前段 千 佛 中央各 绘 一 铺 说法 图 而西 披 已 不绘 千佛 中央各 绘 一 铺 说法 图


, , ,

两侧 则绘 五 组 化 佛 3
说 法 图 下 方 有绿 色 或 红 色 的莲 池 第 9 窟莲 池 中还 有 二 化 生 天 人
5
, , ,

1
一 弹琵 琵 一 吹 横 笛 此 窟 与 36 窟西 披 的 空 处 还绘 出 了各 种 乐 器 在 空 中 飞 舞 的情 形 乐
、 、 、 、 、 、 、 ,

器 有 排箫 竖笛 横笛 竖笛 直 颈 或 曲颈 琵 琵 方响 拍扳 束腰 鼓 等 这 些都 与 阿
, 。

弥陀 净 上 和 无 量寿净 土 变 中的西方 净 土 十 分相 似 ( 图版 拾肆 图 1) 《佛说 观 佛 三 味海


, , ,
: “
经》 本行 品和 《金 光 明 经 》 寿 量 品 中记 四 方 佛 为 东方 阿 阴 南 方宝 相 西方 无 量 寿
。 ,

北 方 微妙声佛 ① 此 四 窟 中 顶 西 披 表 现 的 可能就 是西 方 无 量 寿佛 那其 它 三 面 就 应 该是
, , 。

东 方 阿 阴佛 南方 宝 相 佛 北方微 妙 声 佛 了 只 是 此 四 窟 中的 四 方 佛 已和 前段 洞 窟 不 太
, ,

相同 西方 的 无 量 寿 佛 周 围 表 现 出 了西 方 净 土 世 界 的部 分 内 容 使 四 方 佛 的 内 容更 加 丰
。 , ,

富形 象 这 种形 式 也代 表 着 一 种 新的 发 展 趋 势 至 归 义 军时 期 窟 顶 干 佛 的分 布 及 数 量
, ,

都 开 始减少 并 且 出 现 了大 幅 的 经 变 隋 到 唐前 期 及 吐 蕃时 期窟 顶 大 面 积 的 干 佛 开 始让
, 。

位 于 经变 此 段 洞 窟中窟 顶 壁 画 的发 展 只 是 一 个 前 兆
,

3
供养 人 服饰完 全 同前段 洞 窟 另 外第 9 窟北 壁 下 段 男 供养 人 像均 着 吐 蕃装 ( 图 版
5
, , , ,
, ;
拾肆 图 2
) 头 戴 红 色 高冠 身穿左 社 袍 脚 登马 靴 此 窟 女 供养 人 则 为 汉 服 着衫 裙
, , ,
;
披帛 西 壁门 上 的男女供 养 人 亦 皆着 汉 服 男 供 养 人 的璞 头 两 脚 翘起 趋 向于 平 直 与

前 段 部分洞 窟相 同
。 ,

此 段 洞 窟 中的装饰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的变 化 井 心 是 以 金 刚柞 为中 心 的尖瓣 莲 花 四角
,
;
饰莲 花 组 合纹 样 中藻 井 垂帐 完 全 由 三角 端 长 带 和 花 串铃 组 成 完 帐 和 壁 帐 的慢形 同 藻
, 、 ,
;
井垂 帐 完 上 流 行 复杂 的建 筑 装饰 顶部 饰迎 陵 频 迎 蕉 叶和宝 珠 下行 格段 内饰莲 花
、 、 。 .
;
宝珠 蕉叶 山 花或 团 花 海 石 榴纹 呈 波状 二 方连 续排 列 等 其 中井 心 图 案形 态 特 异 可

能来 源 于 吐 蕃
, , ,

总之 此 段 洞 窟虽基 本 上 沿袭前 段 洞 窟 的许 多特 征 但 也 有 了 很 多新 的变 化 如窟
,
;
内 屏 风 画 出 现 衰 落的 趋 势 四 壁 下 段 改绘 供养 人 像 窟 顶 西 披 出 现 了近 似西方 净 土 变 的
, ,
; ;
内 容 与构 图 千佛 开 始 减少 出 现 了大 量 的 吐 蕃 装供 养 人 出 现 了 许 多 新 的 图 案纹 样等
, 。

另 外壁 画 形 象的绘 制 上 流 行 以 很 细的 红 线条 勾 勒 人 体 细 部 及 轮 廓 以 上 大 多特 征 在 归
, 。 ,

义 军 时期更 加 流 行 成 为一 种 主 要 特 征 这 些 都 说 明此 四 窟 之 时代 比 前 段 洞 窟稍 晚 又
, 。

比 归 义 军 时 期的 洞 窟 为早 处 于 两 者 的过 渡 阶 段 9
从 第 35 窟绘 出 的大 量 吐 蕃供 养 人 像
, , ,

83 1
看 这 一 时期 的 洞 窟 尚处 在 吐 蕃 统 治 的 时 期 又 比完 成 于 9 年 的第 23 窟稍 晚 故此
,

段 洞 窟 的时代 大 约 在公 元 九世 纪 四 十年 代 下 限 即 在 张 议 潮大 中 二 年 ( 8 48 年 ) 收 复 沙州

前后

子 《大正 藏 》 卷十 五 第 5 98 页 卷 于六 第 3 6
3 页
吐 蕃统治 时期 莫 高窟 洞窟 分 期 表

分期 典 型 洞 窟 插 入 洞 窟 纪 年窟
窟 年 代

、 、 、 、 、 、 、

93 2 2 3 353 80 5 111 11 1 元八
公 1 世 纪1八 十 1 1 1

、 、 、 、 、 、 、 、

5 8 8 83 90 9 5 5 2 2 1 4 1 1 1 1 4 到1 八 1九世
1世 1 4 1
期 年代
、 、 、 、 、 、

93 9 8 29 200 2 02 2 1 1 7 1 纪之 际 1

、 、 、 、 、 、

0 2 3 44 7 4 7 4 71 4 7 4 7 4 74

5 47

、 、 、 、 、 、 、 、

月 3 5 5 U
3 62 12
4 5 1 434 154 1 3 6公
1 4元 九1 4世7 纪1初7至 1 14

、 、 、 、 、 、 、 、

58 5 9 260 23 2 23 3 3 63 13 6 8 13 6 2 1 38 1 年左
3 9右 7 7 1
期 段
、 、 、 、

2 8 23 0 360 3 6 98 6 4 4

、 、 、

后段 58 3 5 3 9 3 6 7 1 纪 四 十年代
九世 代

D t n i n o b eTt i n v e S Do f n h a n a a a g
g C
by

n n s a
A J N hi & i AZ H Q in l F O g

hoe
e n t t e t r s s r o at r s
B ik e n
by e
h o
l a sr o
f hd n n
i b d he P e es n t P aa P es r
m C a a d a a d
.

o e s u r e r
g f t h in t o t h e s t a g e s o
f t h e
T ib e t a n e a v e s
i n
D u n
h u a n g

, -
e e o r u
A d in g t o t
h is p a p e r t h e T ib e t a n e a v e s o
f D u n
h a n g e a n
be d lv id e d in t o t w o p e

r
io d s
In t h e e a r
lie r p e r io d f r o
m 7805 to t h e e n
d o
f t he s th e e n t u r y a n
d t h e
be g in n
in g o
f
,
e e e n u r e e a u s e o e a a e o a r e e e n e e t a n s a n t e s
t h g h t t y b f th d m g f w b t w t h T ib d h Ch in e e

.
,
o v e r n e n u e o 一
g m t B dd h is m a n
d e e e o n o
my o
f Sh a z
h o u w e r e u n
d e r
mi n e
d t h e ir l s t it u t io n

, ,

A ft e r t h e
T ibe t a n o e e u p ie d S h a z
h o u
it s r u
le r s s u p po r te d t
h e
de v e
lo p m e n t o
f B u d d h 一s m
,
e n s v s s
t h fe w m a ll e a e
w e r e e a r v e
d s o
me e a v e
w h ie h w e r e e u t e
d o u t bu t
had n o r
be e n

p a in t e
d in t he T a n g w e r e p a in t e d in th is p e r io d T h e
fe a t u r e o
f t h e e a v e s
b a s ie a
lly e a r r ie d

fo r w a r
d t h e t r a
dit io n o
f t h e
T a n g o n
ly f e w e o n t e n t s o
f p a in t in g s a n
d fo r
ms o
f n ie h e s
had
.

be e n e
ha n g e d in t o t he T ibe t a n s t y le
, r
T he la te r pe r io d in e
lu d e s t w o s t a g e s
fi r s t o n e
b e g a n
f o
m t h e
be g in n
in g o
f t he gth
.
-
e e n u r a n e n
t y d d e d in 8 3 9 A D 二 Be e a u s e o
f s u pp o r t fr o
m t h e T ibe t a n r u
le r s a n
d t he a r is

, -
t o e r a t ie f a m il i e s o
f Sh a z
h o u B u
d d h is m a n
d e e e o n o
m y o
f m o n a s t e r ie s in Sh a z
h o u
de v e
l
, , 一
o ped v e r y s o o n t h e
Bu d d his t a r t s r e a e
he d t o a n e w a
lt it u
de t h e e a v e s in la r ge s iz e w e r e

90
,
e a e a a e e a u u a e v a r 一o u s
i i ie a e a
i i g I i a ge t h e s e e r s o
f
.

u
B dd h is m w e r e
f o r
m e
d in s u e e e s s io n
.

e s e e o n s a e e o r r e s
Th d t g Po n
d s t o 8405 A D e n t e T ib e t a n 5 o
m i n io n in a z o u
Wh h d Sh h
.
, r r e e a s a s s r
wa s o n t he v e r g e o
f e x t in e t io n
G e n e r a
lly s p e a
k in g t h e e
h a a e t e o
f t
h v e w im il a

, . , ,
o a o
t th t f t h e la s t s t a g e
bu r e o n t e n t s o
f p a in t i n g s in e e il i n g t
he t e e
h n iq u e
fi g u r e s a n
d
,
e s n s v
d ig in th e e a v e s
h d a e
h a n g e
d a n
d e r e a t e
d a p r e e e
d e n t
f o r t h e e a e a r t o
f t
h e p e r io d
.
一 一
o a n a u Ju n e e
f Zh g f m il y G i y i 归义 军 R g im

9]
.




l,1l1

!1 1
:


甲ù
、 卜

rl|
舍 ` , . . .
. . . . . ,

}
月,!11 l

!

! _

] l _

_ J


.̀ ..̀
,.`
.
{ 一
:

. 尸,
甲叼 p . 户

O I 之日
. . . . . . 曰
.

2 23 1
插图 第 窟窟形图



, ・ ` ,
J
一 电
几 k 仁’
i 为 厂 从 , :..

、月̀

~ .
一 - 门. 侧 . . . 月, , . .
- - 卜 , .
~ . -̀ |
1
t・



・ ・
||,1,l|r


!!;l

. ,

誉口 少
.

认 , 吃

l 丫
ó

可-.11
-

:卜 1 ~
e 一 一
,
-L卜 二 l


.

一 _ 一 二_ J
一 一
一 +

-
一 一 ~ 一
曰̀

!l!l .

::

l

一 一 一一 4

; 谈

,!.I

;

・ 口 ,
、. `
、 ; 户 .
加 二


` 曰 自 ~~ J _ 尝
- -
插图 3 第 1
5 8 窟窟 形 图

3
9


_

产竺戈



)

)犷

{

;
;
,


.

!
.

}
.

}
!
I
.
I
.

.

l
1
lJ

竺沙

尸 比
白. . . . 曰 才

4 36
插图 第 1 窟窟 形 图

9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