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一章

道的自然性

翻译:邓莹

1.道之路径并非“全道”。事物的名字并非这个事物的命名。

2.未被昭示的,是天——与地- -的神秘之父;昭示了的,是它们之母。

3.若要探微此种神秘,你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若你还未达到此种自由,至少要对其略知一二。

4.道是一个整体,德是道中的一个阶段。此种神秘的深处,是奇迹之蛇的智慧之门。

第二章

能量——自我之源

1.所有人都知道美与丑相互关联,一如熟练与笨拙;一方表明另一方。

2.所以有与无相辅相成;一如易与难,长与短;高与矮。一如音乐的产生,是有声与无声的相互转化;时间与
空间依赖于彼此换位。

3.通过这种方法,圣人得以不行为便足其愿,不说话便行其教。

4.万物的初始是没有区别的;它们的成长,外力不加以影响;他们的改变,是其自然的规律,而非对结果的渴
求。事情业已完成;却依然遵循着它自己的规律,未有目的,未有改变。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就是能量得以
持久的原因。

第三章

平定人心

1.夸赞美德就是煽动对美德的仿效;嘉奖罕见之物就是鼓励掠夺;展现欲望之物就是刺激欲望。

2.因此,圣人领导人们的方式,是使他们身心放松,想无方得无,想有方得有。他满足他们的欲望,使他们
没有矛盾;他让他们身体强壮,得到相似的结果。

3.他让人们远离对知识的渴求,远离无法填补的热望。他教导智者,以无为来处事。只有如此,世界才不会
动乱。

第四章

无源之春

1.道似宇宙之空;若用之,则须弃智。哦道,汝乃那深渊的深处,汝乃所有父性那神圣的神秘之父!

2.让我们化犀利为愚钝;让我们抛弃复杂;让我们的光芒淡化成为黑暗。哦道,汝乃寂静之艺术,如此之纯洁,
如此之恒久的凌驾于天之上!

3.道无父;它超越所有孕育,高于最高!
第五章

真空的公式

1.天与地之运行无预先之动机,只是顺其自然,如护身符一般,使万物无所忧虑。圣人也如此对待他的人民,
不是去练就他们的善心,而是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本性,不产生矛盾。

2.天与地之间是它们呼吸的腑脏:呼气不是排气,而是补充吸入之气,呼与吸是同等的。言语耗尽;守住你自
己,才得以保存你天然的自由。

第六章

完美的形式

1.德是道的天敌,它是母体。它开启大门,天与地才得以生成;这个大门便是西卡莫树之根。它由纯洁与爱来
运转,从未停歇

第七章

隐蔽之光

1.天与地运行之不怠,乃出于他们之未为欲望。

2.圣人亦然,不怀目的,却得到所有;不强制身体,身体却少有矛盾。不循私情,事情便行之简易。

第八章

平和的自然性

1.仰慕啊,那高高在上之水!水难道不是那给予万物生命,改变万物的源泉吗?它却循自己的道路,默默无闻。
道之道,大抵也是如此罢!

2.居所的美德,乃择优而居;思想的美德,乃安静自在如置身宇宙;社会的美德,乃各尽其职;政府的美德,
乃保持肃静;工作的美德,乃技巧娴熟;运动的美德,乃适时合拍。

3.人的美德乃无怨的静处;如此,便无悖于他人。

第九章

沉默之道

1.不盛满容器,否则搬移时会溢出。不时时触碰刀锋,否则会变钝。

2.金与玉给它的拥有者带来灾害。财富与荣誉使人傲慢善嫉,走向毁灭。名声能让你与众不同吗?回来罢,做
完分内之事, 便墨守沉默;此乃天道。

第十章

可成之事
1.灵与肉在爱之骨髓中结合。专注于呼吸便可获得完美的伸缩性,变的如同婴儿一般。从三昧(Samadhi)中
净化自己,使自己完整。

2.应对个人与社会,不受欲望之影响。调整呼吸,如同雌鸟。智慧能为人所理解;而非知识。

3.此乃美德之神秘。它创造万物,滋养万物;在万物之中;它操控万物,却无人知晓;它管理万物,却不刻意
为之。

第十一章

无言的价值

1.三十个车轴共用一个中殿,它们组成一个车轮;但车轮有用的地方却是车轴间的空隙。黏土被塑造成器皿,
但器皿有用的地方却是它的中空。因此我们唯一所做的,只是用种种界限去标示出那些有用的空间。

第十二章

逃离外界

1.五种颜色使眼生翳;五种声音使耳生钝;五种风味使舌生乏;移动和行为使思维苦恼;珍重于现实之物使人心
生贪念。

2.于是智者乃寻寻觅觅,去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而不是用奢华去刺激他们的欲求。他禁止这,去充盈那。

第十三章

蔑视环境

1.宠与辱应同等的回避;荣与难应相似的对待 。

2.宠与辱是什么?辱在宠之下。得宠则伴随着恐惧,失宠则恐惧加剧。荣与难是什么?苦难,是由我们对身体
的信仰所造成的;若我们没有躯体,敌人拿我们奈何?

3.所以若一个人能够用尊重自己身体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那么我们就把国家交给他,他会象爱惜自己的身体一
般来治理它,就象其他人爱惜自己的身体一般。

第十四章

神秘的往复

1.它无所不在;却看它不见;我们称之为“根源平衡”。它无所不知,却听它不到,我们称之为“沉默”。它
无所不能;却摸它不着,我们称之为“隐藏”。这三种美德中有它,但它却不是由这三种美德组成的;只有把三者
准确的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一”体的理解它。

2.它上面,不闪耀;它下面,不晦暗。它默默的运转不息,往复为零。此乃形而上之形;此乃不可见之见;此
乃无限制之变化。

3.我们面对它,却不见其面;我们追赶它,却不见其背。啊!彼时的道依然适用于于此时;我们了解道就象了
解过它的初始;因为它一直热切的遵循着自己的轨迹。

第十五章
真实的自然

1.古时,习道的高人十分热衷于探索这门神秘之学,他们的深刻,常人无法理解。从那时起,他们就不为人
所知,现在就让我来揭晓他们的自然罢。

2.从表面上看来,他们很恐惧,如人们在寒冬穿越湍急的河流;他们很犹豫,如担心四周的敌人;他们很敬畏,
如在豪宅中作客;他们随时会消失不见,如融化的冰雪;他们谦逊若木;空若谷;钝若沼泽。

3.谁能将浊水涤清?静置之。谁能获得静止?平稳持续的运动,方能达到平和。

4.习道的高人,沿袭着这种平稳的方式,不去主动追寻自我意识。虚其心,便不必去夸耀活力与完美;古老与
缺憾才是他们所追寻的荣耀。

第十六章

复归根本

1.虚能致完美,静能致完备而无穷的力量。万物必然经历运动的时期;而后复归平静。它们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而后归根。归根称之为静籁,静籁就是自我实现的见证。

2.此循环乃宇宙的法则。了解它,是了解智慧;忽略它,是愚蠢,只能致狂。了解它,能使人善解与平和;明
辨自我与非我。明辨让人成为王,王性可上升至神性。神性便可致道。若致道,道便持久的进入身体,身体的条
律即可调和,经久不衰,直至“改变之时”。

第十七章

民风淳朴

1.生活在黄金时代的人,不知何谓统治者;生活在白银时代的人,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生活在青铜时代的人,
敬畏统治者;生活在红铁时代的人,轻视统治者。可见,若不是统治者抱着取信于民的态度,人民便也不会信任统
治者。

2.黄金时代的大臣,十分注重言行。他们为人民作好了所有事情;人民却浑然未知,以为自己的安乐是得自天
然。

第十八章

伤风败俗

1.人们若是心中无道,便需要善良与正义来约束日常行为。既有善良与正义,必有狡黠与奸诈,于是一切都
流于妄论。若六个“原质”不再和谐,则须用显耀的“圣子”来对其进行管制。

只有三界与人种发生混乱之时,才会有忠臣出现。

第十九章

复归淳朴

1.人若不知才干与智慧为何物,将得到百倍的益处。人若不知善良与正义为何物,将淳朴如初。人若不知机
器与商业为何物,狡诈也将不复存在。
2.古老的方式为新兴的观念所鄙,但新兴的观念也不过是个叫的好听的祸根罢了。人只须活的简简单单,便
可终结野心与欲望。

第二十章

脱离正轨

1.忘记学习就是忘记烦恼。学者们津津乐道于对措词的研究,即便是“是的”还是“好的”,都可引起一场
论战。每个人都害怕死亡,所以害怕就是死亡;事物的根底,是刨不完,也问不完的,若非要刨根问底,是比死亡
更可怕的事!

2.世人穿金戴银,登高远眺!我却没有太大兴致。我就象没笑过的婴孩,不知道什么才是乐趣。世人看我,是
既孤苦,又伶仃。他们除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之外,还有余财。我却好像失掉了所有财富。他们机敏可人,我的思
想却一片空白。我的思维就象停滞了一般,没有确定的形式。世人渴望批判;我却没有是非之观。他们行之有理,
我却无理无用,好像个边缘人。我就象在大海之上随波逐浪,没有预期的港湾。 就是这样,我不同于天下之人:
但我有宝藏“全母”!

第二十一章

无限的子宫

1.道是能量唯一的来源。但孰能撇清道的来源?它超越感知,包容形式。它超越感知,包容感知。它超越感知,
包容万物。万物激发感知,感知激发词汇。在其原初,直至眼前,甚而将来,浑然不改。道之名运转不息,将万
物卷入其“改变”之循环,即爱与美。吾何以知之?吾乃悟道矣。

第二十二章

谦虚的回报

1.有了部分,才能有整体。有了弧线,才能有直线;有了空白,才能有满盈;有了老去,才能有新生。我们的
渴望越少,就越专心,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若是渴望过多,注意力分散了,反而难以成功。

2.因此,圣人只会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这样做的原理就象是光,只要够亮,就算是只有一束,也足以
照亮世间的万物。他越是藏匿自己,反而越是闪耀;他越是退缩,反而越是吸引别人;他越是谦卑,反而越是得到
褒奖。他从不自满,却总是达成所愿。他不争,所以别人也对他没有怨言。

3.要时时谨记古语:“.有了部分,才能有整体”;此乃完美之准则。

第二十三章

虚空之无

1.我们若要言行一致,就要保持沉默。狂风不能持续的刮,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天与地是狂风暴雨的源头,
天地的激情都不能持久,人就更无法守住片刻的心血来潮了!

2.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道,与道一致;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德,即便是失败者,也要与德一致。

3.寻道的兄弟心情愉悦,共享此道;寻德的姐妹心情愉悦,共享此德;寻道寻德的失败者也心情愉悦,共享道
德。但若他们的诚心动摇,便很快反映在外,让人一眼便知。
第二十四章

魔鬼的习俗

1.人若踮着脚尖,很难站稳;人若直着脚跟,很难迈步。同样的道理,刻意打扮反而不夺人眼球;高谈阔论反
而粗俗轻浮;夸耀自负反而低人一等。如此种种,对于习道之人而言,有如疮俎,应唾弃之。这是大道所不准许的。

第二十五章

奥秘之象

1.有一物,超越天地,没有极限。它浑然不动,没有任何形制;它独立存在,从不改变;它无限扩张;没有对
手。它就象“全母”一般。

2.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暂且称它为道。我还称它为“庞大”。

3.庞大,渐远!远去,又回来。庞大就是道;天乃庞大;地乃庞大;神圣的国王亦庞大。宇宙之中有四个庞大,
神圣的国王是其中之一。

4.人遵循地的规范;地遵循天的规范,天遵循道的规范。道的规范就是遵循道本身的自然。

第二十六章

群体的自然性

1.群体是流动的轴心;宁静是运转的父亲。

2.因此圣人之王,即便走远,心中也挂念着群众;即便受到诱惑,也意志坚定。出征之人怎能轻浮?如果他迎
战时没有后方支援,将失掉自己的军队;如果换作他去攻打别人,只怕连龙椅都难保。

第二十七章

方法技巧

1.有经验的旅人不会留下足迹;聪明的讲师不会给评论留机会;熟练的数学家不用算盘;精致的门锁不用插销,
盗贼拿它没辙;巧妙的活页夹不用绳也不用结。圣人也是这样,熟练掌握解放人性的技巧,却毫不吝啬的用于所有
人;了解一切事物的价值,却不拒绝任何事物。这就是玄妙的养生之道。

2.得道的高人是问道者的导师,问道者拥戴得道的高人。若不道明哪些是高人,哪些是学徒,恐怕连最聪明
的观察者也分他们不清。这就是奥义之桂冠。

第二十八章

重回简单

1.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雄性和雌性两种能量,若能平衡它们,便可吸引任何事物,这气势就象大海吞没了所
有的河流; 你应该学着象婴儿般超脱 ,婴儿的状态是永恒、简单并且完美的。

你若知道什么是明亮,就会藏身黑暗中。你若显耀自己,说明你并不荣耀,默默无闻才是荣耀。你若能象婴
儿般超脱,便可以向“原始状态回归”。你若知道什么是荣誉,就会墨守耻辱;你就象只身溪谷中,却如磁石般迷
住了所有人。是的,他们将赞美你那婴儿般的的超脱,永恒,简单和完美。

2.原始的材料,经由锻造,具备了一定的形式后,便可成为容器。所以,圣人之王的蓝图是用法律使四分五
裂的领土统一起来,具有一定的形式;他所制定的法律没有暴力也没有约束。

第二十九章

克制行动

1. 倾其所能去得到天下的人,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天下是自自然然的,行动往往对它不起作用。抓住它,
反而是毁了它;得到它,反而是失去了它。

2.自然之轮在不停的转动;最末端的转动到最前面,最前面的也转动到最末端;暖转为冷,冷转为暖;柔弱战
胜刚强;得到的东西不久就会失去。因此,聪明的人会避免强求,欲望以及懒惰。

第三十章

战争之告诫

1 “道之主”召唤君王来辅佐自己,但他不让君王使用武力来对待民众。将心比心,民众自然也不会用武力来
反抗他。

2. 敌人身处杂草中。厄运伴随我主。

3.良将决绝的攻打敌人,一蹴而就。但他不会因过分冒险而身处险境。因为他战胜敌人,却不吹嘘自己的胜
利。他袭击敌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为了谋取胜利。

4.事物一旦变壮,就会成熟,一旦成熟,就会衰老。这违背了道的意志;事物若是违背了道的意志,不久就会
灭亡。

第三十一章

调解矛盾

1.武器固然能保护家园,但也能给人造成伤痛,所有生物都对之深恶痛绝。故有道者不使用武器。

2.战争期间,右边是尊贵之地;人居于左边。尖兵利器对君王来说是噩兆;所以只有不得已时才使用它们。君
王渴望和平与安定,而不是改革与胜利。渴望胜利就是渴望他人的死亡;他人的死亡无法抚慰民众。

3.在喜筵上,左边是高席;葬礼上,右边才是高席。庆功宴上,副将领居于左侧,首席司令官居于右侧;这与
葬礼上的场景如出一辙!杀死的人越多,也应哀悼的越多;所以胜利者的光鲜席位,不过是粉饰过的葬礼罢了。

第三十二章

德之智慧

1.“全道”没有名字。

2.即便是拥有全世界的人,也不敢去反对拥有“极小”的人。若是君王与大臣得到并遵从了“极小”,那么
全人类都能遵从他们自己的意志。
3.天与地撒下咒语,它们交和,并降下甘露,这咒语扩大至万物,使万物服从于天地的法则,没有人为的干
涉。

4.道,在它行动时,有个名字。此时人们能够理解它;当他们理解道时,就不会罹患更多的危险和错误。

5.大河与海洋化育了溪流,所以道化育了全宇宙。

第三十三章

认识德

1.如果一个人试着去理解另一个人,那么他就能理解两个人;如果一个人只想了解自己,那么他就只能了解一
个人。如果说征服别人的人很强壮;那么征服自己的人则更强壮。

2.能够适应周遭环境的人,往往能生存的更久;肉身虽死精神却没有消亡的人,永存不朽。

第三十四章

取得成就的途径

1.道是无所不在的;它扩展至左手边,也扩展至右手边。

2.万物从道中得到自己的存在;道创造了万物,万物也遵从于道。道为万物做了很多事,却从不让万物知晓。
道装饰万物,却从不向万物索取;世上没有如此小之物,小到道无法寄居其中,小到道无法掌控。

万物回归;世上也没有如此大之物,大到道无法栖居寄居其中,大到道无法掌控。

3.圣人也用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而取得了成功

第三十五章

德之善意

1.全天下都被他所吸引,因为他心中有道。全天下的人都朝他蜂拥而来,却没有互相诟病,反而得到了和平
与平静,身心放松。

2.甜美的声音和诱人的美食能引导途中的旅人。但在道的世界中,只有艰苦和枯燥,我们听不见道,也看不
见道;但每当用到道时,却又发现它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十六章

隐蔽之光

1.若要吸气,就要先把肺里的空气排净;若要削弱某人,就要先使他强壮;若要推某人下台,就要先要让他升
官;若要抢夺某人,就要先送他礼物;这就是“神秘之团”。

2.柔战胜刚;弱打倒强。

3.鱼一旦离开海洋就会迷失;所以政府也必须对人民隐瞒它的政策。

第三十七章
政府的良策

1.道的运作,是出于它的天性,也就是无为;因此,人们无法理解它的运作,人们以为它什么都没有做。

2.若君王与太子能用这种方式来管理国家,那么天下万物也就能遵循着自己的本性而运作了。

3.若我们的目标是达到上述的改变,那么我称这个改变为“质朴”;质朴是不为名也不为利的;它为的是万物
能够自在,静籁的融洽相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