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3

学校代码: 10285

学 号: 20154501057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中文题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英文题目 The study on dieteticidiom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研究生姓名 刘 珅
指导教师姓名 赵杏根
专 业 名 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汉语国际教育
所 在 院 部 文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17 年 4 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饮食,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需求。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开始学习的肯定是关于饮
食方面的内容。熟语作为词语中重要的一部分,最贴近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人民的智
慧,也是留学生学习中文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前人相关方面的研究中,
比较多的是“饮食类”词语的教学研究,也有一些单纯的包含所有方面的熟语的教学
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某一类熟语研究的教学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饮食类”熟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和《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为考察对象,通过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相结合,探
究相关熟语教学研究的方法,并尝试提出了运用“隐喻观”和“对比法”进行教学的
方法,以期为今后在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上“饮食类”熟语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方面提供
一些借鉴。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取的缘由和意义,当前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及撰文的预料选取途径。
第二部分从“饮食类”熟语的来源和构成方面对其进行了概述。
第三部分从结构类型方面对“饮食类”熟语做了本体的研究,以成语和惯用语的
结构分析为主。
第四部分从修辞方面对“饮食类”熟语做了一个语用和文化的研究。
第五部分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发展汉语》综合课程对“饮
食类”熟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第六部分针对第五部分的考察结果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思考并
尝试做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第七部分为结语,回顾并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饮食文化 熟语教学 教学策略

作 者:刘珅
指导老师:赵杏根
I

万方数据
英文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The study on dietetic idiom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ic need of a human’s daily life. A foreigner who learns Chinese must
begins with dietetic words. As for idiom,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vocabularies as well as the most clos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it embodies the great wisdom
of people,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from foreigner who wants to learn
Chinese. However, the previous study concentrated more on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dietetic words or just on the idioms and got some results, but neglect a certain kind of
idi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research on idiom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using
"metaphor" and "contras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eaching of
dietetic idioms by taking “National Syllabus of Graded Words and Characters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and “Developing Chinese”as research objects and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f ontology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7 parts in the article.
The first part is abstract which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selected topic,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lated studies and lastly the study methods and
selected corpora.
The second par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origi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dietetic
idioms.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dietetic idioms especially on chengyu and set
phrase.
The fourth part makes the research of pragmatic and cultural of dietetic idioms on
rhetoric aspect.
The fifth part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dietetic idioms and submit
some questions by combining the “National Syllabus of Graded Words and Characters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and “Developing Chinese” comprehensive course.
The sixth part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tries to make som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part five.

II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英文摘要

The seventh part is the epilogue which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ietary culture, idiom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Written by Liu Shen


Supervised by Zhao Xinggen

III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目 录

绪 论.................................................................................................................................... 1
一、选题的缘由...................................................................................................... 1
二、选题的意义...................................................................................................... 2
三、文献综述.......................................................................................................... 2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5
五、语料的选取...................................................................................................... 6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7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构成................................................................................... 7
一、“饮食类”成语................................................................................................ 8
二、“饮食类”谚语................................................................................................ 8
三、“饮食类”惯用语............................................................................................ 9
四、“饮食类”歇后语............................................................................................ 9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来源................................................................................. 11
一、书面语............................................................................................................ 11
二、民间口语........................................................................................................ 12
三、外来语............................................................................................................ 13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14
第一节 “饮食类”成语的结构类型......................................................................... 14
一、联合型............................................................................................................ 14
二、主谓型............................................................................................................ 15
三、偏正型............................................................................................................ 15
四、动宾型............................................................................................................ 15
五、中补型............................................................................................................ 15
六、其他................................................................................................................ 15
第二节 “饮食类”惯用语的结构类型..................................................................... 16
一、动宾结构........................................................................................................ 16

万方数据
二、偏正结构........................................................................................................ 16
三、动补结构........................................................................................................ 17
四、主谓结构........................................................................................................ 17
第三节 其他“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17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18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 18
一、运用比喻修辞的典型例句............................................................................ 19
二、比喻修辞所体现的思维观............................................................................ 20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借代修辞......................................................................... 22
一、特征、标志代替本体.................................................................................... 22
二、专名代泛称.................................................................................................... 22
三、具体代抽象.................................................................................................... 22
四、部分代整体.................................................................................................... 23
五、结果代原因.................................................................................................... 23
第三节 “饮食类”熟语的其他修辞......................................................................... 23
一、夸张................................................................................................................ 23
二、谐音................................................................................................................ 23
三、通感................................................................................................................ 24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25
第一节 《汉语水平情况与汉字等级大纲》“饮食类”熟语收录情况................... 25
第二节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饮食类”熟语分布情况考察............................. 27
一、“饮食类”熟语的收录.................................................................................. 29
二、“饮食类”熟语的注释.................................................................................. 30
三、“饮食类”熟语的重现率.............................................................................. 32
第三节 对“饮食类”熟语教学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33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思考...................................................................... 35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意义......................................................................... 35
一、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35
二、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35

万方数据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内容......................................................................... 37
一、语义的教学.................................................................................................... 37
二、修辞的教学.................................................................................................... 38
三、文化的教学.................................................................................................... 38
第三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方法......................................................................... 39
一、运用隐喻观进行教学.................................................................................... 39
二、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41
第四节 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 42
一、“饮食类”熟语编排的方式.......................................................................... 42
二、“饮食类”熟语的练习形式.......................................................................... 43
结 语.................................................................................................................................. 45
参考文献.............................................................................................................................. 46
致 谢.................................................................................................................................. 49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绪 论

绪 论

一、选题的缘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世界的“汉语热”便持续升温。自 2004
年在韩国首尔设立全球首家孔子学院起,中国已在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所孔
子学院和 1000 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 190 万人。伴随着孔子学院井喷式地爆发,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在迅速地增加,且呈一个越来越细致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发
展。
熟语教学的研究就是这样一个研究细致化的必然产物。熟语是词汇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构成上的定型性、语义上的融合性、风格上的民族性、
功能上的整体性和品种上的多样性,1 熟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就应该和其
他词语的教学有所区分,应该将其列出作为一个专门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武占坤亦
在他的《汉语熟语通论》中说:“汉语熟语的一个总的特点,就是立体化地体现着汉族
人民文化智能的闪光和乡土风格的气派,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语言史和文化史的独特的
发展模式和丰富多彩自成体系、自在自为的内容,也反映了我们汉族人民在语言财富
的创造上、独立自主的巨大创造力。”2 熟语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处
处可见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我们汉语语言中的取之不尽的巨大宝藏。
熟语既然是紧贴民众的生活,其包含的内容肯定反映了老百姓方方面面的生活,
其中最基本的便是“饮食类”的熟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3“王者以民
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4 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也反映了一个民族最
鲜明的特色。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正如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一样,最开始学习的
必定是这种语言最贴近生活的一块。然而熟语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词汇类别,
“饮食类”
的熟语也具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地分类和分析,然后再在此
基础上考察其教学现状,提出一些科学的建议和意见,探索“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方
法,最终让学生实现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1
张红霞.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
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3
(西汉)戴圣.礼记[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4
(西汉)司马迁.史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万方数据
绪 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

“饮食类”的熟语作为民众基本生活的写照,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根
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一旦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
他需求就无从谈起。而衣食,便是人类生理需求的主要部分。人类的语言是一种最重
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而熟语作为语言词汇系统中一个重要的
部分,与最能反映人类基本需求的“饮食”结合起来,便可以一窥这个民族的生活百
态。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关于“饮食类”的熟语俯拾皆是。形容一件事情很小很
容易做可以说“小菜一碟”,形容惹了事必须自己承受可以说是“吃不了兜着走”,
形容男人依靠女人生存可以说是“吃软饭”,形容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可改变可以说“吃
了秤砣——铁了心了”。熟语是一种常用的固定的短语,因此熟语并非汉语中特有的
现象,在很多语言里面都有熟语的存在。比如英语中有 idiom,法语中 Idiotisme,日
语中有慣用句。很多人学习一种语言,对于熟语或者俚语都非常感兴趣,因为熟语的
运用情况可以看出一个人掌握这门语言的地道程度。我们学习英语时总喜欢去记住一
些谚语或者俚语,外国人学习中文同样如此,一旦他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熟语,总是找
各种机会把它运用其中。
令人失望的是,在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不重
视情况可以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的教材中出现的熟语非常少,而且是以成语
为主。二是对于熟语的解释不够科学详尽,因此学生对熟语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
三是课后词汇表中对于熟语并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和普通的词语放在一起,因此不能
让学生感受到熟语的独特魅力。四是教师平时对于出现的熟语也是一带而过,因此学
生会有一种这不是重点的感觉。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将“饮食类”熟语作为切点,通过对此类熟语的来源结构以
及修辞方式以及文化意蕴做详尽的解释,然后再定量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
大纲》和《发展汉语》综合课程中“饮食类”熟语的分布以及教学情况,对当前的此
类熟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给未来的熟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三、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这几十年来,对于词汇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有关词汇的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绪 论

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并且对于词汇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的研
究从未欠缺过。在熟语方面,无论是从本体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的教学研究也业
已开展,而研究某一方面熟语的论文还没有看到。综上所述,本人将从“饮食类”词
汇的研究和熟语的研究分析研究现状。
(一)“饮食类”词汇的研究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难理解,研究饮食的文献肯定不少,研究由饮食引
申出来的词汇也很多。笔者收集的主要有三本专著。第一本是鲁宝元的《汉语与中国
文化》(1999),在书中有一章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因为土
地资源有限而人口众多,因此吃饭问题成了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而在这个关注的过
程中便会产生一些和吃饭相关的词语,比如:吃大锅饭、铁饭碗等等。第二本是杨德
峰的《汉语与文化交际》(1999),这本书的针对对象主要是那些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
书中有一章名为《饮食与汉语》
,作者在这一章里从食物本身、食物的食用方式、食
物的烹调方式、食物的味道、食用食物的工具以及和食物相关的成语和惯用语这六个
方面陈述了和饮食相关的词语,比如:辣妹子、火爆、咬文嚼字、酒肉朋友、敬酒不
吃吃罚酒等等。第三本是常敬宇写的《汉语词汇与文化》(1995),它是我国首本对汉
语词汇文化内涵进行专门性研究的书,在书中就有一章专门介绍饮食词汇中的文化意
义,其中收录了不少我们常见的菜肴名,比如麻婆豆腐;还收录了一些和食物的食用
及烹饪方式有关的词语,例如:尝鲜儿、吃醋、爆炒等等。
除了这些专著外,笔者还查阅了不少研究“饮食类”词汇的硕士论文。如史雪芬
的《对外汉语“饮食类”词语的语义语用考察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博雅汉语>为
例》(2014)以对外汉语的流行教材《博雅汉语》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进行“饮食类”词语的教学。邓元元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烹饪动词研
究》(2014)从饮食文化当中的烹饪方式的角度研究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
纲》内所包含的常用烹饪动词,并从汉外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汉英及汉韩语言中常用
烹饪动词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异同。陈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味觉词研究》
(2013)对饮食类词汇中的味觉词做了梳理,并与英文中的味觉词做了对比。张军的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2008)着重对味觉熟语进行探究,探寻出味
觉词语产生转义的内部原因,从而探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姜亭羽的《试论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饮食类词汇教学》(2015)研究了饮食类词汇文化教学以及饮食类词汇之
3

万方数据
绪 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间的关联规律。田梦婕的《中高级留学生阶段对外汉语饮食文化教材与教学研究》
(2016)以教材中的饮食文化的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些教学的建议。李丹的《中
国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2013)以中国饮食文化为切入点,编著了一本适
用于初级者的教材,其中有一章对饮食方面的词汇做了一些拓展。
(二)熟语的研究
熟语研究主要有熟语本体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研究。研究熟语的
专著有武占坤的《汉语熟语通论》,作者认为“熟语是言语经过艺术加工的预制的语
言建筑材料,它不是寻常的砖瓦木,而是现成的画栋雕梁,金门玉户,恰当地运用它,
会使语言馏金溢彩,文章格外生色。”1 崔希亮的《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认为
“汉语熟语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代码’。”2 姚锡远主编的《熟语学纲要》认
为熟语除了谚语、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外,还应包括俗语、锦句和格言三类,从而
丰富了熟语的内涵,扩大了熟语的研究范围。此外还有马国凡编著的《熟语丛书》、
《汉语熟语大辞典》和《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研究熟语本体的论文也不少。
陈建民的《从汉语成语和谚语窥探汉人的思想观念》(1988)一文以成语和谚语作为
切入点探讨了汉族人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伦理关键以及封建专制主义等。周荐的论
文《熟语的经典性和非经典性》(1994)指出“熟语唐代业已产生”。但直到近四五
十年才开始被人们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和熟语本体研究的成熟,研究对外汉语中
熟语教学的论文也越来越多。汪晓欣的《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
(2011)
认为“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熟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
的启发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熟语的隐喻认知分析,重视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3
石美丽的硕士论文《对<发展汉语>精读课本中熟语的研究及分析》(2012)对于教
材的编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靖晖的硕士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熟语研究》
(2012)
对当前流行的近三十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对其中熟语的分布状况、出现频率
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留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教材中熟语教学的问题
和优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王萌的硕士论文《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材中
的典故熟语研究》(2013)着重研究了熟语中的典故熟语,认为其有助于增长对外汉
1
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
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5 年版,第 4 页
3
汪晓欣.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1(43)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绪 论

语教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方法。唐燕娟的硕士论文《对外
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研究》(2013)对现行教材中的熟语教学分析结果与《汉语水
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现行教材的优缺点。张红霞的硕士毕业
论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研究》(2014)以作者在韩国蔚山大学初级学
生的熟语教学实践为例,总结出了一些熟语教学的原则,并做了相关教学案例的设计。
闫凌燕的论文《汉英熟语中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研究对外教学的启示》(2013)选
取了汉语和英语中常见的动物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汉英熟语中的动物词在联想意义上
表现出来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外语的教学现状,深层次探讨了外语中熟语教
学的对策。白婉玉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汉语熟语教学》(2013)从熟语的特性、文化
内涵等方面研究了熟语教学方法。荣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试论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学
中的熟语文化》(2008)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要将熟语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
践中来。韩宪镇的硕士毕业论文《熟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2)通过韩汉熟语的横向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些熟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
法。赵清永的论文《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2007)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
熟语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对如何给熟语进行等级切分提出了一些意见。
综上所述,前人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或集中于饮食类词语,或只是笼统地对熟语这
个整体该如何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而且很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教学。将熟语的某
一类整理归纳再结合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研究的特别少,基于此现状,本文的目的便是
将最贴近民众生活的“饮食类”熟语整理出来,然后进行归纳分析,并将《发展汉语》
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作为考察对象,并探究此类熟语的教学方法,旨
在为今后熟语教学的专门化研究提供借鉴。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综述法、统计法和对比法还有文化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本文先是根据关键词“饮食类”词汇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找到了一
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再根据需求进行筛选,整理出一些我需要的“饮食类”的熟语,
然后再利用《辞源》找出这些熟语的出处。其次我利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些熟
语的结构类型及修辞方法。再次我利用统计法统计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和《发展汉语》中“饮食类”熟语出现的次数,分析其科学与不科学之处。最后我将

万方数据
绪 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利用对外汉语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我对于此类熟语教学的一些建议和
意见。

五、语料的选取

(一) 选取标准
本文选取的熟语是“饮食类”熟语。顾名思义,“饮食类”熟语包括饮食名称、
表示饮食味道和含有表示饮食味道语素的熟语和表示饮食烹饪方式和饮食食用方式
及含有表示饮食烹饪方式语素和饮食食用方式语素的熟语。由于熟语的划分标准暂时
还没有确定,所以选取熟语是按照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中的分类
标准,分别是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二)语料的来源
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编
制的,此大纲将 HSK 常用的词语按照难度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于 HSK 考试试
题的编制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于我们研究“饮食类”熟语具
有很大的参考性。
2、对外汉语教材
当下流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有三十多套,本文选取的是相对流行的《发展汉语》初
级中级高级综合教材。
3、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有很多留学生写的作文,通过搜索关键词可以找出留学
生运用“饮食类”熟语的句子,分析他们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掌握情况。
4、词典
熟语是词汇的一部分,因此在分析“饮食类”熟语的出处时《辞源》是不可或缺
的工具书,在补充相关的熟语时还会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汉语惯用
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等来进行深入分析。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构成

自古以来,无论在哪个领域,要想对一样东西下一个定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
于熟语的定义亦然。一般认为,熟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
特殊的词汇单位。可是熟语包括哪些具体的类别,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各种辞典在收集熟语时也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见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5 年)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见王勤、武占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年;易洪川《应用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
年)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见王勤《汉语熟语论》,山东
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
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可见不同的教材对于熟语的收录标准是不一样的。由于黄廖版本的《现代汉语》
是当前流行相对广泛的现代汉语教材,因此本文所选熟语的标准便按照成语、谚语、
惯用语和歇后语来。“饮食类”熟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
由于《新 HSK 词汇表》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所收录的“饮食
类”熟语太少,无法展开研究。而相关的词典如《汉语惯用词典》、《实用汉语词典》
收录的熟语又太多,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再加上有些熟语过于难或者偏,使用率不
高所以不可能全都列入研究范围。因此下文所列举的“饮食类”熟语是按照前文的选
取标准经过筛选后的一些常用的熟语。

万方数据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一、“饮食类”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1 成语具有意义
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风格典雅性等特征,一般为四字结构。
形容饮食味美的成语:珍馐美味、饕餮大餐、玉盘珍馐、秀色可餐、凤髓龙肝、
回味无穷、唇齿留香、色味俱佳、垂涎欲滴、八珍玉食、其味无穷、垂涎三尺
形容饮食状态的成语:暴饮暴食、酒足饭饱、饥不择食、茹毛饮血、生吞活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挑肥拣瘦、细嚼慢咽
与餐具和炊具有关的成语:破罐破摔、破釜沉舟、釜底抽薪、人声鼎沸、鼎足而
立、和盘托出、杯盘狼藉、箪食壶浆、磨刀霍霍、牛刀小试
与食物原料有关的成语:五谷杂粮、五谷不分、黄粱一梦、无米之炊、沧海一粟、
糟糠之妻、肉食者谋、兔死狗烹、庖丁解牛、鱼米之乡、瓮中之鳖、藕断丝连、投桃
报李、望梅止渴、瓜熟蒂落、囫囵吞枣、瓜田李下、鸡飞蛋打、杀鸡取卵、油盐酱醋、
火上浇油、添油加醋、争风吃醋、鸡毛蒜皮、画饼充饥、酒池肉林、茶余饭后、分我
杯羹、柴米油盐
非“四字格”的饮食类成语:换汤不换药、瓜皮搭李树、糠菜半年粮、旧瓶装新
酒、冷锅里爆豆、漏瓮沃焦釜、湿肉伴干柴

二、“饮食类”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2它凝结了众人的智慧,总
结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以朗朗上口的形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给人们的生活以指导。
由于“饮食类”谚语相对成语而言要少很多,而且基本是关于养身方面的,所以就不
对其做分类,现选取一些常用的谚语列举如下: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少吃荤腥多吃素,没有医生开药铺;若想长寿安,须
减夜来餐;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一天吃个枣,容颜不易老;戒掉烟和酒,疾病
绕着走;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饭吃八成饱,老来胃肠好;贪吃又贪睡,添
病又减岁;吃萝卜喝茶,气的医生满街爬;男人不可百日无姜,女人不可百日无糖;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少吃荤腥多吃素,没有医生开药铺;气大伤神,
食多伤身;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跑;饭前喝口汤,永远没灾殃;早吃好,午吃饱,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晚吃巧;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饭前一口汤,胜过良药方;欲得长生,
肠中常清;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甜言夺志,甜食坏齿;锅碗瓢
勺洗得光,不靠佛爷甭烧香;精细粮食巧搭配,少荤多素有营养;补锅不断风,锔碗不
断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饮食类”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1惯用语短小精悍,多由三个字组成,
如:
吊胃口、炒鱿鱼、吃豆腐、磨豆腐、嚼舌根、吃干饭、吃闲饭、吃软饭、灌米汤、
吃鸭蛋、吃白食、吃独食、吃苦头、熬日子、炒黄鱼、喝墨水、背黑锅、吃小灶、耍
贫嘴、砸饭碗、喝黄汤、半瓶醋、铁饭碗、万金油、闭门羹、夹生饭、辣妹子、啃老
族、菜包子、倒栽葱、定心丸、鸿门宴、一刀切、一锅端、一锅粥、鱼水情、芝麻官、
香饽饽。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惯用语都是三字的,也有一些多于三字的惯用语,
如四个字的有:扯老婆舌、煮夹生饭。四个字以上的有:拔出萝卜带出泥、饱汉不知
饿汉饥、吃不了兜着走、豆腐渣工程、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捡了芝麻丢西瓜、天下没
有免费的午餐、捧着金饭碗要饭、一碗水端平等。

四、“饮食类”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2
歇后语一般是说完前面一部分停顿一下以后再说后面的部分,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
因为间歇之后的部分有时候不说出来而让别人猜,所以就叫做歇后语。歇后语一般都
很风趣幽默,类似于俏皮话。
歇后语经常使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因此可以将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是
喻意歇后语,一类是谐音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的谜面部分是一个比喻,谜底是对谜面的解释。有些解释的是它字面
的意思如: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万方数据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吃咸鱼蘸酱油——多此一举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吃过屎的狗——嘴巴臭
吃过黄连喝蜂蜜——先苦后甜
吃了冰糖吃豆腐——先硬后软
吃下苍蝇——直感到恶心
吃稀饭泡米汤——多余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吃得耳朵都动弹——味道好爽
吃辣的送海椒,吃甜的送蛋糕——投其所好
吃过响午搭旱车——不赶趟
吃饭泡米汤——喝粥的命
白糖拌蜜糖——甜上加甜
茶壶装饺子——易进难出
出水的虾子——乱蹦乱跳
老太太吃排骨——难啃
有些解释的是它的转义,如: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表示受了别人的气但是又说不出)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比喻两边讨好)
吃着话梅讲话——一股酸味(比喻说话酸溜溜的)
吃着肥肉唱歌——油腔滑调(比喻说话轻浮不诚恳)
吃了蝎子——心肠歹毒(比喻心肠坏到了极点)
吃过三斤老蒜头——好大的口气(口气既指嘴巴里的气味,又指语气)
吃了芋头不下肚——顶心顶肺(比喻心中忿忿不平,忍受不下去。或心里不好受)
吃了秤砣——铁了心了(比喻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可改变。或比喻铁石心肠,不为
感情所动。)
吃了算盆子——心里有数(比喻已经掌握了情况和问题的底细。

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吃了木炭——黑了良心(比喻心肠变坏。)
10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吃剩饭长大的——尽出馊主意(比喻净出一些歪点子)
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开花是从下往上开的,形容生活越来越好)
吃了冰糖吃豆腐——先硬后软
谐音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利用同音字表达意思,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妙
语双关的修辞手段。如: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了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吃多了盐——尽讲闲(咸)话
吃瓜子吃出虾米来——什么人(仁)都有
吃了磨刀的水——锈(秀)气在内
老太太喝汤--------无耻(齿)下流
熟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词汇单位。从上文列举的各种形式的熟语可以看到,熟
语大都形式简短,寓意深刻。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都是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朗朗
上口,便于记忆。特别是“饮食类”谚语,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
汉语中具有极高价值的语言单位。成语虽然口语性没有另外三者强,但有很多也都是
与日常生活相关,简单易懂。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来源

“饮食类”熟语作为一种反映民众生活的词汇单位,大都流传广泛并且源远流长。
作为民众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广泛的来源。但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古代书面语、民
间口语和名人之言、外语。

一、书面语

书面语包括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语句等,这是“饮食类”熟语尤其是成语
最主要的来源。如“箪食瓢饮”,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意是孔子夸奖弟子颜回道德高尚,即使过着清贫的
生活也很快乐。后来演变为成语“箪食瓢饮”用来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又如“望梅止渴”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
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
前源。”原意是指梅子很酸,人们一想到梅子就会分泌很多唾液。后来比喻愿望难以

11

万方数据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再如“秀色可餐”
,出自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
“鲜
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原意形容女性非常美貌。后来也用来形容风景秀丽。
来自书面语的“饮食类”惯用语也不少。如“闭门羹”出自唐朝冯贽《云仙散录》
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
羹待之。
”指这位姓史的高级妓女,不愿意接待下等客时就饷之以羮表示婉拒,客人
见到羮就心领神自然就会告退了。现在用闭门羹形容拒绝客人进门。
来自书面语的“饮食类”谚语也有很多。如“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
出自宋朝黄庭坚的《拙轩颂》: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
眼开……”形容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根源。

二、民间口语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化而生产发展。我们
使用的词汇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饮食类”熟语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必然也有许
多来自于民间。如“炒鱿鱼”。
“炒鱿鱼”和“卷铺盖”的意思一样,都指工作被辞退
或者被解雇。旧社会时被人雇佣都是自备被褥的,一旦被人辞退了就要卷起铺盖走人。
而在炒鱿鱼的过程中,鱿鱼由平直的形状卷起来变成了圆筒状,和卷铺盖的形状类似。
因此炒鱿鱼被引申为被解雇的意思。又如“吃豆腐”,指男人调戏妇女。可信度最高
的一种来源是在唐朝时的长安街上,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豆腐店。老板娘长得十分漂
亮,被称为“豆腐西施”。为了招揽生意,老板娘难免会卖弄风骚,引得周围很多男
人经常去光顾生意,与老板娘调情,付钱时顺便摸摸老板娘的纤手。因此后来用“吃
豆腐”比喻男人轻薄女人。再如“喝墨水”
,此词来源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北齐。
当时朝廷下过这样一道命令:在考试时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
水一升。”南北朝时期,郭仪有一次拉着冯魂(洗夫人之子)的手问他读了些什么书,
洗夫人说道:“要不是我督促,他们(指她的四个儿子冯魂、冯喧、冯盎、冯仆)连
丁字都不认识。他们一旦读书偷懒,我就学朝廷课试秀才、贡士那样,写不好便罚喝
墨水一升!你问问他们喝过多少墨水了?”这故事的真实度已无法考察了,在愚昧的
封建时代,洗夫人或许会这样做的。如今这种事是不太可能发生,但“喝墨水”用来
形容一个人知识储备的高低,却一直保留在词汇里面。

12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一章 “饮食类”熟语概述

谚语“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来自于一则很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相传古
代有一位姓李的老汉,人们敬仰他勤俭的品德,便送了他一块匾,上面题有“勤俭”
二字。李老汉去世后,两儿子为了分家而吵闹不已,最终将这块匾一分为二。结果,
长子崇“勤”而不崇“俭”,难以致富;次子崇“俭”而不崇“勤”,越过越穷。后人
吸取教训,只有勤俭结合,开源节流,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因此“勤是摇钱树,俭是
聚宝盆”便用来劝诫后人。

三、外来语

在一般词汇里面,有很多词语是来自于外语的,被称为外来词。“饮食类”熟语
作为一般词汇的一部分,也有不少是来自于外来语言的。如成语“火中取栗”来自法
国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与猫》,比喻被人利用为人出力自己却一无所获。再比如
成语“旧瓶装新酒”,
《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耶稣说:
“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
里;如果这样,皮袋就会裂开,酒也会漏出来,连皮袋也会坏掉。只有把新酒装在新
皮袋里,才能两者都保全。”后来用“旧瓶装新酒”表示用旧的形式来表示新的内容。
还有“酸葡萄”,形容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挫败感,
而编造一些理由进行自我安慰。“酸葡萄”来源于《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与葡萄》,
一只狐狸很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可是它无论怎么跳都够不到葡萄,于是它便说:
“这
葡萄反正是酸的,吃不到就算了。”

13

万方数据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对熟语进行结构类型的分析,有助于加强对熟语的了解。由于熟语是属于固定短
语的一种,而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因此不存在单纯词的熟
语。所有的短语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由于本文选取的关于“饮食
类”的熟语比较多,而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类型比较复杂,因此本文选取了一部分“饮
食类”的成语和惯用语分为两节来进行分析。

第一节 “饮食类”成语的结构类型

“饮食类”成语的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有联合型、主谓型、偏正型、动宾型和中
补型五种。

一、联合型

联合型成语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者相关的词语合并组合而成,又
叫做并列式。在这五种主要的成语结构中,尤以联合型的成语结构最多,且最为繁难。
(一)A+B+C+D式
油盐酱醋、柴米油盐
(二)(动+宾)+(动+宾)式
茹毛饮血、挑肥拣瘦、鸡飞蛋打、添油加醋、争风吃醋、换汤不换药、饭牛屠狗
(三)(主+谓)+(主+谓)式
酒足饭饱
(四)(偏+正)+(偏+正)式
玉盘珍馐、凤髓龙肝、生吞活剥、细嚼慢咽、箪食壶浆、瓜田李下、鸡毛蒜皮、
酒池肉林、茶余饭后、象箸玉杯
(五)一对同义词交叉使用
破罐破摔、暴饮暴食
(六)两对同义词交叉使用
添油加醋、投桃报李、挑肥拣瘦、生吞活剥

14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二、主谓型

主谓结构是指前一词语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语是陈述前一词语的。又叫陈
述式。主谓结构是成语中除了联合结构以为最常见的结构类型,
“饮食类”成语亦然。
主谓结构的“饮食类”成语有:秀色可餐、唇齿留香、色味俱佳、其味无穷、食
不厌精、脍不厌细、人声鼎沸、杯盘狼藉、五谷不分、肉食者谋、庖丁解牛等。

三、偏正型

所谓偏正结构,是指既有中心语又有修饰语,前一词语修饰、限制后一词语的结
构。偏正结构是短语常用的一种结构,“饮食类”成语作为短语的一种,也有很多此
类的结构。偏正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定中结构,一种是状中结构。
(一)定中式
无米之炊、雨后春笋、酒肉朋友、饕餮大餐、黄粱一梦、沧海一粟、鱼米之乡、
瓮中之鳖
(二)状中式
釜底抽薪、和盘托出、鼎足而立

四、动宾型

动宾结构是指前一词语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
事物。又叫支配式。动宾结构的成语不少,但是“饮食类”成语非常少,例如:
不辨菽麦、尝鼎一脔、分我杯羹

五、中补型

中补结构是指成语的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通常所说的
谓语。从词性来说,前一部分一般是形容词或者动词。如:
垂涎三尺、磨刀霍霍、垂涎欲滴

六、其他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五种结构类型,“饮食类”成语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类型。
(一)连动式
杀鸡取卵、瓜熟蒂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二)兼语式

15

万方数据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请君入瓮
(三)复句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二节 “饮食类”惯用语的结构类型

惯用语刚产生伊始,并无固定的结构和字数,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临时组织起
来。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约定俗成,惯用语开始走向定型化。惯用语短小精悍,正
如上文所列,三个字是最基本的结构,也有一些四个字的,四个字以上的也有不少。
从三字格惯用语的内部组合方式和结构关系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动宾结构

惯用语多为动宾结构,“饮食类”惯用语亦然。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分为前后两个
部分,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或者关涉的事物。前后
两部分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因此又叫做支配式。例如:
吊胃口、炒鱿鱼、吃豆腐、磨豆腐、嚼舌根、吃干饭、吃闲饭、吃软饭、灌米汤、
吃鸭蛋、吃白食、吃独食、吃苦头、熬日子、炒黄鱼、喝墨水、背黑锅、吃小灶、砸
饭碗、喝黄汤、受煎熬。
四字格的“饮食类”惯用语也是以动宾结构居多,如:
煮夹生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动语前面有修饰或者限制的成分,如:倒栽葱。有些动语则
是后面有修饰说明的成分,如:吃独食。

二、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的“饮食类”惯用语数量仅次于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的“饮食类”惯用
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被修饰或者限制的部
分。前后两部分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偏正关系的“饮食类”惯用
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中心词为名词
半瓶醋、铁饭碗、闭门羹、夹生饭、定心丸、鸿门宴、一锅粥、鱼水情、芝麻官
(二)中心词为动词

16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二章 “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一勺烩、一锅端

三、动补结构

动补结构的“饮食类”熟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表示动作或者性状,后
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说明动作或者性状的结果。前后两部分是一种说明与被说明、
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此类惯用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前一部分中心词为动词
吃得开
(二)前一部分中心词为形容词
凉半截

四、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的“饮食类”惯用语也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表示被陈述的事
物,后一部分是陈述前一部分的。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又叫做陈述式。
此类惯用语的谓语大部分是由形容词充当的。如:
嘴巴硬
由动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比较少见(非“饮食类”的惯用语有龙虎斗、猢狲散)。
如果是动词,它后面必须带上宾语。如:
狗吃屎

第三节 其他“饮食类”熟语的结构类型

除了“饮食类”的成语和惯用语外,“饮食类”的熟语还包括谚语和歇后语。由
于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类型比较复杂,字数也多变,而且大多具有前后两个部分,用
逗号或者破折号分开,多是复句的结构,因此分析起来比较繁杂,便不做专门的归类
分析。

17

万方数据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修辞者,顾名思义,修饰言辞也。修即为修饰。辞的本义是辩论的言词,后来引
申为一切语言的言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不仅要使别人
明白我们的意思,而且还要表达得流畅、通顺、简短,尽可能给别人深刻的印象和语
言的美感。由于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与巧妙调整语言的行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
以修辞便是在适应语言环境和表达内容的情况下积极调动一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因
素,为了达到最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的加工。修辞不是中文所独有的,西
方也十分重视修辞学。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滥觞的西方文化同样十分重视修辞的研究
和学习。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定义为“修辞是一种发现存在于每一种可行事例中说服方
式的能力”。1“饮食类”惯用语作为一种凝缩的短语,含义隽永,传播广泛,便在于
它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从而让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便于传播的特点。分析“饮食类”
熟语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对于它的含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我们的对外汉语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饮食类”熟语的考察,发现“饮
食类”熟语中运用比喻修辞和借代修辞的方法最多,因此本文将着重对这两类修辞手
法进行分析。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也叫“譬喻”。2比喻一般分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比喻是汉语词汇或者短
语引申的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让深奥晦涩的东西浅显化从而
更容易被人吸收,并且加深体会;二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更容易被人接受;三
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和
比喻词)的不同,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大类。笔者通过对大量“饮食类”熟语
进行考察,发现这些熟语用的最多的修辞方式是暗喻。例如:一刀切、饕餮大餐、背
黑锅、上刀山、小菜一碟、刀子嘴豆腐心、吃苦头、炒鱿鱼、苦尽甘来、闭门羹、半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8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瓶醋等,还有所有的喻意类的歇后语,如吃咸鱼蘸酱油——多此一举,吃猪肉念佛经
——假善人,吃过屎的狗——嘴巴臭,吃过黄连喝蜂蜜——先苦后甜等。

一、运用比喻修辞的典型例句

为了更好地分析“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手法,笔者将抽取几例常用的熟语进
行详细的分析。
1.小菜一碟
“小菜一碟”既可以当做一个成语,也可以作为一个歇后语的谜底(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小菜一碟指代一件事情非常容易非常微不足道。民以食为天,我们
每个人都是要吃饭的,吃饭时也肯定要做菜,而小菜一碟本义是指最简单的那种家常
菜如炒青菜等等,是每一个居家过日子的人都会做的。小菜一碟既指做菜的简单(小
菜)又指量的小(一碟),因此用小菜一碟来形容非常简单和微不足道的事是非常贴
切的。有趣的是,在西方也有一个相类似的短语“a piece of cake”,都是与饮食相关,
不同的是英语中是用蛋糕来指代,中文是用小菜来指代,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共通性
同时还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2.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嘴豆腐心”既可以做一个成语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歇后语的谜面:刀子嘴
豆腐心——嘴硬心软。形容一个人说话言词尖利无比刻薄,但其实内心却很宽厚。说
话的时候虽然很硬但其实内心很软。把嘴巴比作刀子,把心比作豆腐,形成一种鲜明
强烈的对比。先抑后扬,看似是在批评一个人其实是在夸奖一个人宅心仁厚。其反义
词是口蜜腹剑,也是用一软一硬,来突出人的表里不一。
3.烧冷灶
烧冷灶比喻关心没有权势的人或者奉承尚未得势的人。在古代以及今天的农村地
区,烧饭做菜都是要用灶的。灶一开始肯定是冷的,要将冷灶烧热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些人现在没有权势,可是假以时日说不定就炙手可热。因此关心没有权势的人现在
看来可能是白费工夫,可是却是放长线钓大鱼。用冷灶来比喻没有权势的人,这不仅
体现了民众的类比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还体现了一种长远的思维。
4.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9

万方数据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形容有投入没有回报,或者比喻没有良心的人。用肉包
子去打狗,狗不仅不会痛,反而得到了一份美味。这个歇后语既诙谐幽默又生动形象
地比喻了一种投入了很多却一无所获的情况,画面感十分强,生活气息浓厚。在汉语
里面,包子与狗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联系。天津有一种叫做“狗不理”的包子,是天津
最有名的小吃,已经成为了天津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比喻修辞所体现的思维观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虽然
该假设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语言的确能够反映使用该语言者观
察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即思维。“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体现了中国人的思
考问题的方式。
首先便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又叫做具象思维。汉民族由于受传统观
念的影响,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具象思维的特征,在思维过程中,注重从整体上对思维
客体进行直接把握,运用形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进行具象化。1我们这种具象的
思维特征,对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汉语词汇具有丰富内涵和想象
力的原因之一。“饮食类”熟语表现的主要是词汇的引申义,它超出了词汇表面的意
思,便得益于我们这种具象的思维。例如用老帮子(白菜帮子)比喻年老无用之人。
用老油条比喻油腔滑调之人。用老黄瓜刷绿漆比喻某人作风浮夸有装嫩之嫌。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要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就必须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来渲染。中国作
为世界三大美食国家之首,衣食的地位在中国不言而喻,用衣食来比喻我们想要表达
的意思可行性是比较高的。形象思维,指我们不仅仅用单纯的具象思维来思考问题,
还在具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从而使我们表达的东西更加具有形象化。
最典型的形象思维加工便是“比喻”。而隐喻作为比喻的一种,是省略比喻词,在有
联系的事物之间进行一种隐藏的比喻。它反映了这样一种心理语言行为:在彼类事物
的暗知之下感知、想象、体验以及讨论、理解这一类的事物。体验主义认为:
“我们
的范畴、概念、推理、心智乃至语言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通过我
们身体的感知和体验形成的,特别是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2在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
隐喻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认为隐

1
李敏.汉语同义词蕴含的文化特征[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 3 期第 52 页
2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J]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年第 16 页

20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人们思维的一种体现。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便是词汇的扩充和词义的丰富性的发展,以及语言的简洁性。我们在表达一种观点时,
通常不是直接说出我们想表达的意思,而是喜欢用一些与其相似有共同点的话来表达
我们的观点。隐喻的使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简洁性,可以使听
者的印象更加深刻。用隐喻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使人物形象越发鲜明活泼;描写景
物和事物时,可以使其的特征更加突出;用来描述事理时,可以使道理深入浅出。隐
喻还可以触发不同词汇之间的互动从而生成新的词汇。
其次“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还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与西方“二元对立”
的哲学思维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都是天人合一。中国人认为,世界万物之间
都是相互联系的,天地通过阴阳五行来运转。因此在观察和思考一个事物时,中国人
总喜欢用整体的思维来看待。反映在“饮食类”熟语方面,也可以一窥中国人的这种
整体的思维。如我们用“酸甜苦辣”来比喻人生中的各种情感感受,便是用一种隐喻
的手法和整体的思维来形容我们所体会的各种经历。再比如“甘苦自知”,用甘苦来
比喻人生的欢乐和忧愁,可以从整体上来描述生活中所经历的幸福与苦楚,让人感同
身受,表现力极强。
最后“饮食类”熟语的比喻修辞还体现了中国人含蓄的思维。受儒家中庸思想的
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恪守着含蓄的讲话原则。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
语·庸也》
)它的核心便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适度,发而皆中节”
(《礼
记·中庸》)。它不排斥文字具有思想性,也不否定抒发人的真实性情,可是我们要有
所节制,要“思无邪”
,要合乎“礼”。“饮食类”熟语中的比喻修辞,便淋淋尽致地
展示了中国人的含蓄性思维。比如说“背黑锅”,表面上看是写一个人背着黑色的锅,
但其实是比喻一个人被冤枉或受了委屈,或者帮别人承担了罪名。又比如“吃独食”,
表面上看是一个人吃东西,但其实是比喻一个人好处占尽却不知道分享,形容一个人
自私自利。再比如“肉烂在锅里”,表面上看是指在做菜,但其实是指好处没有被别
人拿走或者是形容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损失。从上可以看出来,“饮食类”熟语运用
了比喻修辞以后,在批评时可以减少尖锐度,并且运用戏谑的说法,无意中还增添了
一种幽默,符合语言方面“喜曲不喜直”的要求。

21

万方数据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借代修辞

不直接交代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名称来代替,这种辞
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借代和比喻存在共同性,即两者都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
联系。
运用借代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可以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
还可以引发人的联想,且使语言富有幽默,达到生动活泼、形象突出、色彩鲜明的文
字效果。
“饮食类”熟语的借代修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特征、标志代替本体

用借体(人或者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如“高粱花子”,高粱
是中国北方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分布面积广并且生存能力强,易于种植。因此用高
粱花子来指代农民。比如说一个人“世世代代都是高粱花子”,意思是指这个人的家
庭世代务农,是农民出身。

二、专名代泛称

用经典的人或者事物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杜康”,
杜康被公认为是中国的酿酒始祖,有“酒圣”之誉,后来被专门用来指代酒。如“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在这句诗中用杜康指代酒,不仅使文字富有诗
意与含蓄性,还使语句的结构更加工整。如果我们把杜康换成了酒,便成了“何以解
忧,唯有酒”,不仅失去了诗意,而且连诗的格律也丢失了。

三、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的事物指代概括抽象的事物。例如“金饭碗”,工作的第一个功能便是养
家糊口,而养家糊口最重要的便是吃饱饭。所以饭碗便形象体现了工作的本质。而金
饭碗又是与众不同的饭碗,金子的珍贵赋予了这个饭碗的贵重性。因此用金饭碗指代
报酬极高的工作,便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再如“菜篮子”、“菜园子”,用“菜篮
子”指代“副食品”,用“菜园子”指代“蔬菜”,化抽象为具象,使读者一目了然。

22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四、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指代本体事物。例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
茶”,用这老百姓平常所需的七样东西,来代替老百姓为了生活所奔波的事情,也泛
指与人民利益切身相关的一些事情。

五、结果代原因

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取代本体事物。例如“打翻了五味瓶”,五味指代“酸甜
苦辣咸”,
“打翻了五味瓶”是心情复杂的结果,指代一个人五味交杂,心情一下子难
以说出来。
用“饮食类”的熟语来代替其他领域的一些事物,体现了饮食类词汇在整个词汇
系统中的地位,也可见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 “饮食类”熟语的其他修辞

除了上文中所说的比喻修辞和借代修辞外,
“饮食类”熟语还运用了其他不少的
修辞手法。

一、夸张

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从而对
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进行一种合乎情理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从而给人一种虽
不真实却胜似真实的感受。
“饮食类”熟语中运用夸张修辞的例子虽然不多,但却很有特点。例如“狼吞虎
咽”,像饿狼一样吞,像猛虎一样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人吃东西又猛又急的
样子,极具渲染力。又比如“鸡蛋里面挑骨头”,正常人都知道鸡蛋里面是不可能有
骨头的,更不可能有人吃鸡蛋的时候挑骨头,这个熟语用了一种夸大失实的修辞手法
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极度挑剔和找茬儿的形象。再比如“敲骨吸髓”,把骨头
敲碎来吸取里面的骨髓,极为恐怖残暴,极为形象地刻画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二、谐音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情况,用同音或近音字来取代本字,从而产生辞
趣的修辞格。谐音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饮食类”的熟语利用谐音来达到一种
谐趣横生的效果是非常常见的。

23

万方数据
第三章 “饮食类”熟语的修辞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上文已有讲过,歇后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喻意歇后语,还有一种便是谐音歇
后语。后者便是利用同音的条件来表达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例如“盐吃
多了——尽说咸(闲)话”。咸和闲本来是毫无关系的,这里利用同音将两者放在一
起,不仅让语言的受众者感受到语言的诙谐幽默,而且会使语言本身自带一种巨大的
冲击力。
又比如“年年有鱼”
,“鱼”是一种动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余”是剩余的意
思。年年有鱼是利用“鱼”和“余”同音的现象,寄托了中国人希望每年生活都能够
富足的美好愿景,因此鱼是中国过年必备的一道菜。

三、通感

通感又称“移觉”,即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发生转移,将人的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
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比如“苦尽甘来”,
“苦”和“甘”是味觉上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这里是用来
形容生活中的不幸与幸福。汉语中利用味觉词来表示一些情感的体验是非常常见的。
又比如“咸涩人生”,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用“咸”和“涩”两个味觉形容词来表示,
便是通感的一种典型用法。
通感是“饮食类”熟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因为“饮食类”的熟语属于“饮食
类”词汇的一种,而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感觉。利用我们中国人的最重视的饮食感受去
描述其他的感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4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第一节 《汉语水平情况与汉字等级大纲》“饮食类”熟语收录情况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
会办公室考试中心编制的一种规范性的等级大纲。与一般的大纲不同的是,它取材于
教学,却又是教学的一个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切教材和考试的设置都要以此为蓝
本。
根据笔者的统计,《大纲》共收录词语8822个,按照难度从高到低以甲乙丙丁四
个等级来排列。通过一一排查,笔者发现熟语在《大纲》词汇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仅
为177个,为总数目的2%,并且这些熟语几乎都是丁级词汇,具体如表1所示(保留
小数点后两位):
表1

等级 熟语(个) 词汇总数(个) 所占比例(%)


甲级 0 1033 0
乙级 4 2018 0.2
丙级 35 2202 1.59
丁级 138 3569 3.87
总数 177 8822 2.01

由上表可见,尽管熟语的数量和比例随着词汇等级的升高而增大,可是所占比的
绝对值还是非常小。而且经过再一次的排查,发现这些熟语里面,主要是成语,也有
一些惯用语,但是谚语和歇后语一个都没有。详见表2:
表2

类别 成语(个) 惯用语(个) 歇后语(个) 谚语(个) 熟语(个)


甲级 0 0 0 0 0
乙级 2 2 0 0 4
丙级 20 15 0 0 35
丁级 129 9 0 0 138
总数 151 26 0 0 177

25

万方数据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从表2可以看到,
《大纲》对于谚语和歇后语的重视度很低,而对于本文的研究对
象——“饮食类”熟语——的收录,则更是少之又少。笔者经过排查发现,发现与饮
食工具、饮食部位、饮食材料及饮食味道相关的“饮食类”熟语仅有6个,占《大纲》
收录熟语比例的4.35%,占所有词汇比例的0.07%,详见表3:
表3

等级 “饮食类”熟语(个) 熟语总数(个) 所占比例(%)


甲级 0 0 0
乙级 0 4 0
丙级 0 35 0
丁级 6 138 4.35
总数 6 177 3.39

在这6个“饮食类”熟语中,有两个惯用语,分别是:铁饭碗、大锅饭。其他4
个全都是成语,分别为:津津有味、如痴如醉、饮水思源、没吃没穿。可见,
《大纲》
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收录非常少,对于其他种类的熟语收录亦然。究其原因,主要
是因为熟语不同于其他词汇,熟语的结构复杂,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授过程中难度势
必会增大。有些教师在讲到熟语时,总是采取回避或者一带而过的策略,这样不仅会
让学生对这些熟语的含义和用法一知半解,而且还会产生一种熟语不重要,不用去认
真学习的错误心理。笔者前文已有阐述,熟语作为词汇宝库中的重要成员,对其的掌
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使用地道的汉语,因此理应受到重视。
笔者认为,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常用的“饮食类”熟语,都可以收录到《大纲》里
面,如“炒鱿鱼、闭门羹、捞油水、老油条”等惯用语,是与工作生活紧密联系且在
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惯用语,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里面已有涉及,理应收录到《大
纲》里面。
而在成语方面,可以多收录一些典故性的成语,因为这些成语故事性强,易于激
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且这些典故性成语生命力旺盛,是我们汉语词汇取之不
竭的源泉。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因噎废食”等。值得一提的是,《大纲》也可
以适度收录一些非四字格的成语,如“换汤不换药、酒瓶装新酒”等等,这些非四字
格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并且可以打破留学生觉得成语都是四字格的惯性
思维。

26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谚语和歇后语作为熟语中的另外两大类,口语性强并且含义丰富,理应也选取一
部分常用的收录到《大纲》里面,而现有《大纲》中却一个都没有。如“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这些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并且朗朗上口。还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馒头睡”,不仅仅是与饮食相关的谚语,还是劳动人民总结的与气象有关的农
谚,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宝贵的经验。歇后语在我们日常口语以及文学中出现的频率中
也很多,也应该引起重视。例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小葱拌豆腐——一青
(清)二白”等,十分诙谐幽默,如果适当在教学中教授这一类歇后语,不仅能让学
生学到地道的汉语,了解中国的一些文化意象,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因
此这类歇后语应该被收录进《大纲》。
汉语词汇形式丰富多样,包含广泛,寓意深刻。而《大纲》对汉语词汇的收录对
于汉语词汇的收录太局限于一些基本词汇,而对于一般词汇如熟语的重视度太低,不
能满足汉语学习者的深层次要求,也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是《大
纲》的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在《大纲》之外,选取一些常用的
贴近民众生活的例如“饮食类”的熟语来进行教学,为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
供更有效的途径。

第二节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饮食类”熟语分布情况考察

《发展汉语》是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流行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学院
编写的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
《发展汉语》教材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又分为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五套教材,每套教材又分为上下两册。
《发展汉语》是一套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比较全面的教材,旨在通过培养留学
生听说读写各个语言技能,从而使他们达到能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由于各套教材的侧重点不同,而综合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融
合了各套教材的优缺点,比较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笔者是选取了《发展汉语》中的
综合教材,分初级、中级、高级,每个阶段上下两册共六册来考查“饮食类”熟语在
本教材中的收录情况。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各级别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不一样的。其中,
《初级综合》
的适用对象是零起点或者掌握了1000个词汇的进修生,一个星期10个课时;《中级综
合》的适用对象为本科一年级或者掌握了2500个词汇的进修生,并且掌握了基础汉语

27

万方数据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语法,具备基础的汉语交际能力;《高级综合》的适用者为掌握了4000个词汇以上、
已具备高级汉语入门水平并且能理解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多种语言材料的进修生。
笔者先对三套教材中的所有的熟语进行了排查,共找到了总共390个熟语,详情
如表4所示:
表4

类别 初(上) 初(下) 中(上) 中(下) 高(上) 高(下) 总数


成语 4 4 12 22 120 158 320
惯用语 0 1 7 25 6 13 52
歇后语 0 0 0 0 0 0 0
谚语 0 0 1 9 4 4 18
总数 4 5 20 56 130 175 390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过,《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对于熟语的收录情况与《大纲》
中所体现的情况一样,都是按照难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同样是成语的收录最多,惯
用语其次,谚语的收录很少,可是歇后语的收录依旧是零。
笔者又对“饮食类”的熟语进行了一个筛选,发现《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共收录
“饮食类”熟语14个,第一次出现是在中级综合的下册,其他全部是分布在高级综合
中,详见表5(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5

类别 “饮食类”熟语(个) 熟语总数(个) 比例(%)


初(上) 0 4 0
初(下) 0 5 0
中(上) 0 20 0
中(下) 1 56 1.79
高(上) 3 130 2.31
高(下) 7 175 4.00
总数 11 390 2.82
在这11个“饮食类”熟语中,只有一个“闭门羹”是惯用语,其他10个全是成语,
分别为:狼吞虎咽、衣食无忧、滚瓜烂熟、鸡毛蒜皮、津津有味、苦口婆心、另起炉
灶、寝食不安、同甘共苦、煞费苦心。

28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由上表所示,熟语在《发展汉语》综合教材里面的分布是按照教材的难度等级及
外国留学生的水平来的,与《大纲》的分布一致,这反映了《发展汉语》教材作为当
下较为流行的一套教材,遵循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但是熟语作为汉语词汇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收录太少,而“饮食类”熟语
的收录则更少,仅占熟语总数的2.82%。笔者将从“饮食类”熟语的收录、注释及重
现率三个部分再来详细论述一下《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情况。

一、“饮食类”熟语的收录

前文我们已有讲到,无论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还是《发展汉语》

对于熟语的收录都非常少,在这些收录的熟语中又主要是成语和惯用语,而谚语和歇
后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许这是因为成语具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风格典
雅性的特点,流传较广并且易于讲解,方便识记。但是一般来说,精读课的定位是从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相关的文化知识等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出发,对学生的听、
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训练的课型。1因此笔者认
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谚语和歇后语,以及提高惯用语的比例对于开
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交际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高级综合下册第
4课《司徒雷登》,课文在写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新校址时有这样一句话:
司徒雷登一边改善原有的小摊子,一边策划另起炉灶。
很简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一个成语,表达出了司徒雷登为了创建燕大新校址而忙
得不可开交的状态。这句话口语化十足,把原有的小燕大比作“小摊子”,把创建新
燕大比作“另起炉灶”,诙谐幽默。笔者认为,如果编者将其换成一个歇后语“司徒
雷登一边改善原有的小摊子,一边策划打铁的分伙——另起炉灶”
,这样会更加具有
表现力,且增加了课文的口语性和趣味性。
在熟语的收录上,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原文的基础上,耐心地选择一些我们常见的
熟语加入在课文中,这样既增加了收录的汉语,又可以让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去学习。
比如高级综合上册第10课《一辆自行车》,讲的是一个男生偷了一个女孩的自行
车后发现那辆自行车的车闸是坏掉的,结果重重地摔了一跤,可是因此他却认识了自

1
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6,165

29

万方数据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行车的主人——一个非常善良温婉的姑娘。文中讲到主人公腿摔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心
理活动时有这样一句话: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应有的惩罚,谁让自己这么做呢!
这句话用简短的语句,描述出了主人公忏悔自责的心情,学生很容易明白。但如
果我们将其改成: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觉得这是自食其果,谁让自己这么做呢!
这样改写以后,不仅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而且会使原文变得更加简洁明了。对
于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句子不仅不会造成他们理解上的障碍,而且还使他们
无意中多学了一个成语,这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饮食类”熟语的注释

前文提到,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直到中级综合下册才出现有注释的“饮食类”
熟语,但笔者经过排查发现,在中级综合上册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成语,可是文中并
没有给出注释。如中级综合上册第10课《给咖啡加点儿盐》中有这样一句话:
“她和那位服务员一样大吃一惊,别的客人的目光也一下子集中到了他的身
上……”
这句话里面出现了“大吃一惊”这个成语,可是生词表中完全没有提到。这是现
代汉语里面一个典型的表示具象的“吃”与表示抽象的情感的“惊”相结合的成语,笔
者认为应当将其放在生词表中加以解释,而不能采取忽视的策略。中级综合教材的适
用对象是已经掌握2000-2500个词汇的进修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简单成语的能力,因
此对于简单成语不应该置之不理。
在高级综合里面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高级综合上册第7课《北京人与上海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汉语里面一个很常见的熟语,用这七件东西来比喻我们生活奔波的目的。在
高级阶段,学生完全有接受该类熟语的能力,因此应该放在生词表里面加以解释。
而对于一些“饮食类”熟语的注释,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下册出现了第一个有注释的“饮食类”熟语“狼吞
虎咽”:

30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他特意为乖乖煮了一大罐肉,乖乖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
生词表中“狼吞虎咽”的解释为:
狼吞虎咽 lángtūn hǔyān to devour ravenously
既有拼音又有英文解释,这对于初级和中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可是在对于“狼
吞虎咽”的解释方式上,编者用的是意译的方法,翻译成中文就是“很贪婪地吞食”。
虽然能让学习者理解该成语的基本含义,但却丢失了中文的韵味,成语的魅力难以凸
显。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这个成语最好使用直接翻译的方法,改成“devour like wolves
,这样不仅一目了然地表达了该成语的意思,还还原了此成语夸张和比喻
and tigers”
的修辞手法,极具渲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激发学习者对于成语学习的兴趣。
高级综合教材中出现的“饮食类”熟语相对来说比较多,但还是以成语为主,唯
一的一个惯用语出现在高级综合上册第一课《享受旅行》中:
“……我在一个小城看到一个十分古老的剧院,兴冲冲地奔过去,却吃了闭门羹
——大门紧闭。”
生词表中“闭门羹”的解释为:
闭门羹 bìméngēng 参观或探访某地、某人时,门锁着,或被拒绝,叫“吃闭
门羹”
笔者发现,
《发展汉语》到了高级综合教材时,注释只有中文没有英文了。并且
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生词表都在课文的前面,而到了高级阶段,生词表在课文的后面。
这主要是考虑到高级阶段学生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用一种纯中文的环境,用中文解
释中文。并且之所以在课后给出生词表是因为希望学生先不看生词的注释而是通过上
下文来推断生词的意思,这样的方式的确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可是有些熟语的解
释不够详尽,比如“闭门羹”,编者只给出了“闭门羹”的引申义,却没有给出它的
本义,这样不仅不能够解释清楚该熟语的意思,还会因为“羹”字的笔画繁杂而让学
生产生畏惧感从而造成该熟语教学的失败。
再比如高级综合下册第十课《看不见的“邮”戏规则》中出现了一个成语“鸡毛
蒜皮“:
“……那些鸡毛蒜皮的邮件,你能不能不抄送我啊?”
生词表中“鸡毛蒜皮”的解释是这样的:
鸡毛蒜皮 jīmáo suànpí比喻不重要的(小事)
31

万方数据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这样的解释太过简略,没有顾及到外国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这样
的解释对于中国的学生或许是可行的,可是外国留学生只死记硬背这个解释的话肯定
不利于对这个成语的掌握。因此,笔者建议编者对于该词的解释应该注明这个成语的
原意,还可以把与此相关的典故,即两个邻居,东家是卖鸡毛的,西家是卖蒜的,因
为风把东家的鸡毛吹到了西家,把西家的蒜皮吹到了东家而争吵不休最后对簿公堂。
因此后人将不重要的小事叫做“鸡毛蒜皮”
,如此解释的话相信学生会很好地掌握该
成语。
正如前文所讲,熟语不同于一般的汉语词汇,它大多源远流长,含义丰富。因此
我们在注释熟语时,最好将其单独归类,并且加以更加详细的解释,可能更利于学生
的学习。

三、“饮食类”熟语的重现率

“饮食类”熟语的重现率,顾名思义就是“饮食类”熟语在教材中重复出现的次
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指出,我们在记忆一个新东西时,遗忘的
速度是先慢后快。因此科学的记忆方法便是及时复习。
当前有一种叫做“频率效应”的研究,与词语的重现率密切相关。词的频率是指
一个词语在期刊、报纸或者杂志上出现的次数。研究表明,词频是影响词语识别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词频比较高的,是一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
词汇;词频比较低的、是一些脱离生活、出现在专业领域中的专门词汇。一般来说,
高频词的识别比低频词快,这个现象被称为词识别的频率效应,也称“词频效应”1
对外汉语教学学界也一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加强重现原则。刘
珣认为“由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能一次完成,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都应
采取循环往复、加强重现、以旧引新、逐步深化、螺旋式提高的原则。传统的对结构、
功能做线式安排,不讲究重现率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2
科学研究还表明,对于一个新词的记忆,至少需要新词重复出现6-8次。而在一些结
构主义的教材和读物中,新词出现的平均次数是30-40次。新词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加
强对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然而,经过对《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的考查,发现只
有数量极少的一些成语和惯用语出现在词汇表中,“饮食类”的熟语就更加少。而在

1
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力[J].世界汉语教学,2005 年,第四期:31
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2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词汇表里面,只有少量的成语和惯用语重复出现。全套《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共六本,
只有六个成语重复出现过,这六个成语分别是:一见钟情、众矢之的、成千上万、显
而易见、入乡随俗、自由自在。而“饮食类”的熟语,则一次也没有重现。

第三节 对“饮食类”熟语教学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笔者经过一些课堂实际的考察,发现精读课上关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情况确
实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以一位老师上《发展汉语》高级综合2第十篇课文《看不见
的“邮”戏规则为例。本课里面有一个“饮食类”成语“鸡毛蒜皮”,在该老师的教
案中,她写道:
“鸡毛蒜皮:成语,比喻不重要的(小事)”
由此可见,该老师的教案对该词的解释完全是照本宣科。一般在上精读课的时候,
老师讲课的顺序都是生词—课文—语法,可是在熟语方面,有些老师认为其对于学生
来说难度很大,没有必要多讲,而是结合课文来讲。这样的做法本是没有什么大错,
可是上课文的时候,由于课时有限,并且除了熟语以外的生词之前已经讲过,所以老
师仍旧是一笔带过。这样学生掌握情况必定不够理想。
为了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我给学生编了一些练习。练习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
行编排。
1、请写出成语“鸡毛蒜皮”的拼音。
2.判断下面“鸡毛蒜皮”的用法是否正确。
A.这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B.这件小事很鸡毛蒜皮。
3.请用“鸡毛蒜皮”造一个句子。
结果发现,学生对于鸡毛蒜皮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为“蒜”字是一个相对复
杂的字,因此很多学生注音都有错误。而第二题判断题,认为B正确的学生竟然有11
个,全班共20名学生,占总数的55%。而第三题造句,很多学生造出的句子都存在语
法错误,而且还有4位学生“鸡毛蒜皮”写成了“鸡皮蒜毛”。这些都说明该“饮食类”
熟语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为了论证该文的教学方法的观点,笔者选择了另外一个水平相当的班,学生人数
同样为20人,进行了另一种教学方法,教案如下:

33

万方数据
第四章 “饮食类”熟语教学现状的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1、课前准备好两样道具:鸡毛和蒜皮。
2、让学生将该成语和老师一起书写两遍。
3、在解释生词时告诉学生“鸡毛蒜皮”的典故,并让学生掌握这是一个并列式
的成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常做定语修饰名词。
4、在讲解课文时通过一些其他例句向学生展示鸡毛蒜皮的用法。
课文讲解完以后,笔者再次用同样的试题考察学生。发现三道题的正确率分别为
100%、90%和80%。这说明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教师千万不能流于表面,一
带而过,而应该采取一种更加重视的态度。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将详细阐释对于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思考。

34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思考

第一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东西,有了兴趣才有源源不竭的动
力。刘珣认为:
“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
力,让相对说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教材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
原则。”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教学,而是要在充分了
解外国人的兴趣和目标取向后再因材施教。
笔者在进行苏州大学CLS语伴实习时,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俚语”也就
是我们的熟语非常感兴趣。外国留学生多次向我们询问一些汉语熟语特别是“衣食类”
熟语的含义,而这些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是他们听到别人讲起时好奇而向我们咨询
的。并且一旦他们了解了该熟语的意思后,便会经常性地使用它。因此我们如果能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加入一些“饮食类”的熟语,对于激发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有很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刘珣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点: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
自学能力;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
养。2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教学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必须都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考
虑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讲解汉语知识,而是为了提高外国留学
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于“饮食类”熟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性,对外
汉语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熟语,这样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与对外
汉语教学的目的更好地契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评判外国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的能力的指标之一便是它所讲的汉语是否地道。比如在形容一个人在哪里都很受欢迎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5

万方数据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受赞赏,或者指某样事情或者事物行得通的时候,用“吃得开”便可以很好地表达。
而如果没有一些熟语的积累的话,留学生只会用“受欢迎”之类的词汇,这样表达不
仅不够地道,有时候还会造成不少语义的偏误。
此外,对外汉语交际的能力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言者和非本族语言者之间进行的交际,也
指文化背景和语言有差异的人进行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受文化之间的差异、交际原则
和价值观念、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
人进行交流时势必会发生文化的碰撞,而“饮食类”熟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特色,甚至
有可能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因此我们从最贴近民众生活的“饮食类”熟语入手,解决
好熟语这个难题,必定会扫清一些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既是一种词汇的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文化和语言
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影响了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语言反过来又会影响文化的形成。
熟语是在普通的词汇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又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起
来。留学生习得一些常用的“饮食类”的熟语,也就逐渐地习得了一些中国的文化。
例如:
“男人不可百日无姜,女人不可百日无糖”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养生文化)
“蒸咸煮淡”、“精细粮食巧搭配,少荤多素有营养”
(饮食文化)
“早茶一盅,一日威风”、“贵客进门三杯茶”
(茶文化)
“无酒情不厚,无酒礼不真”、“酒后吐真言”
(酒文化)
“饮食类”熟语是词汇的一部分,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张公瑾先
生认为:
“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我们把语言看成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
过语言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文化信息,这就是部分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所致,这就
是语言与文化的自相似性。”1语言和文化的自相似性决定了语言的教学和文化的教学
是相互交融的。外国留学生习得“饮食类”熟语,也就习得了“饮食类”的文化,而
饮食类的文化又与其他各种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因此掌握了“饮食类”熟语,也就掌
握了不少中国的文化,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对于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具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36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第二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
际的能力,这一目的决定了汉语教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要素的教
学,它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教学;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它包括了汉
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三是言语交际技能,它包含了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和交际策
略的教学;四是相关的文化知识,包括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
知识。“饮食类”熟语是词汇的一种,因此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而“饮食类”熟语
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凝结了不少中国的文化在其中,因此“饮食类”熟语的教学自
身又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本节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饮食类”熟语的特点,从
语义的教学、修辞的教学和文化的教学三方面来阐述“饮食类”熟语的教学内容。

一、语义的教学

语义顾名思义便是词语的意义。语义学从严格意义的语言学研究来分,可以分为
结构主义语义学研究和形式主义语义学研究。结构主义语义学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
美国,研究内容着重于词汇的意义和结构,例如语义场、义素分析以及词义之间的结
构关系等。结构主义语义学也被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同义词、
反义词和同音词等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形式语义学则是形成于20世纪70
年代的一个理论阵营。该阵营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但后来却摒
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而强调语义解释与句法结构的统一,最终
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本文中所讲的语义的教学,是综合了两种理论进行阐述的。即对外汉语中进行“饮
食类”熟语语义的教学时,不仅要教授熟语本身的含义,还应该教授熟语的语义、语
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使其掌握熟语的文化内涵和熟语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附加色彩的
变化从而具有在不同情景和动能中对熟语的限制和选择的能力,区别熟语之间语义差
别的能力,猜测新熟语语义的能力,掌握熟语的聚合、组合规则的能力,特别是在语
言交际中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运用“饮食类”熟语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炒鱿鱼”这个熟语的语义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熟语的本
义,然后引申到其常用义是工作被辞退的时候要卷铺盖走人,其形状像是鱿鱼被炒之
后卷起来的样子,所以“炒鱿鱼”通常是指被解雇。然而,光是教授到这一步还是不

37

万方数据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够的。如果不进一步教授学生“炒鱿鱼”的用法,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学生经常
会出现一些偏误。比如笔者曾在实习时发现学生讲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不努力工作,老板会炒鱿鱼了你。”
很明显,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把“炒鱿鱼”当做及物短语了。及物动词或者
及物短语后面是不能直接加宾语的,因此此句正确形式为:
“如果不努力工作,老板就会炒你鱿鱼。”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炒鱿鱼”还有被动用法,还可以放在把字句里
面构成“主语+把+宾语+炒鱿鱼”的用法。只有当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准确无误地
使用“炒鱿鱼”这个短语的时候,该词的语义教学才是一种成功的教学。

二、修辞的教学

关于“饮食类”熟语的修辞用法,前文已通过专门章节进行详细阐述过。这些修
辞手法不仅可以形象具体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以及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该
熟语表达的意思,而且还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进行“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时,
对其使用的修辞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还可以使学生附带学习汉
语中的修辞手法。
比如学习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给学生讲解谐音的定义,
使他们明白该句的谐音是“清”和“青”,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
且能够让学生明白了谐音修辞的妙用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再比如在讲授“铁饭碗”、“金饭碗”该类词汇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不直接说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它。这里“铁饭碗”
指代稳定的工作,“金饭碗”指代稳定又高薪的工作。然后还可以跟来自于英语的词
汇“白领”(white-collar worker)和“金领”
(gold-collar worker)作对比,让学生明
白借代手法不仅是“饮食类”熟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是一种各个语言中都普
遍存在的修辞手法。

三、文化的教学

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这几个原因:其一,要完全
学会一种语言,光学习语言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该语言代表的文化(称为
“第二文化”或者“目的语文化”
)。交际能力中的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话语能

38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力,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
内容之一。其二,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因此对其培
养的交际能力实质上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以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来指导语言
的教学。其三,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肯定不满足于汉语语言的学习,他们
对于与汉语相关的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这些使我们教授“饮食类”熟语的时候教授
相关的中国文化有了必要性。
其次,“饮食类”熟语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从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习惯到内
在的思维方式,“饮食类”熟语都可见一斑。比如“狗吃屎”、“肉包子打狗——有去
无回”等熟语可以反映出汉语里面的“狗”是一种贬义的意象。“饮食类”熟语还可
以反映出某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反映的是扬州人早
上吃汤包,晚上洗澡的文化。
还有大量的成语是取自典故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比如“箪食瓢饮”、
“望梅止渴”等,在教授这些成语的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不仅可以让“饮食类”
熟语的教学成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能使其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
重要的窗口。

第三节 “饮食类”熟语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在充分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一些相关的理论从各方面
探索我们的教学方法。本节将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研究理论提出一些“饮食类”
熟语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隐喻观进行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语义的形成来源于人的认知与外部世界的主客观相
结合的互动中,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
机制。”1隐喻的本质是用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的事体,即把一个认知域(来
源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的域)中。
“饮食类”熟语作为熟语的一个类别,因为牵涉到语义、修辞及社会政治经济个
方面的文化,对于其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是非常复杂的。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我们
1
汪晓欣.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J].科教导刊,2011:43

39

万方数据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对其进行分析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虽然难以解释“饮食类”熟语全部的内在规
律,但对于我们的教学却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隐喻能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认知
主体中的,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
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不可低估的影响”。1理解“饮食类”熟语的隐
喻认知机制,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隐喻性的熟语。
比如在教授“饮食类”熟语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隐喻认知机制对相关的熟语进
行语义分析,使外国留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熟语的含义。例如“酸甜苦辣咸”,
是一种“味觉词”的概念,在熟语中我们却经常用其组建“情感”的概念,不同的味
觉象征着人类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
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者哄骗别人而说好听的话。
苦尽甘来:艰难的日子过完了,美好的日子来到。
忆苦思甜:回忆曾经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吃着话梅讲话——一股酸味(比喻说话酸溜溜的)
辣妹子:形容女性性格泼辣。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人们常用喜欢的味道比如“甜”来形容一些好的情感,
比如幸福、开心、甜蜜等,而用一些不喜欢的味道比如“苦、酸”来形容一些不好的
体验比如艰难的生活、说话刻薄等等。
以上的隐喻都是一种结构隐喻,即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
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2
在“饮食类”的熟语中,还有不少反映了实体隐喻,即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
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做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
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3比如:
铁饭碗:稳定的工作。
闭门羹:参观或探访某地、某人时,门锁着,或被拒绝。
一刀切:不考虑特殊情况,采用一种方式处理问题。
由此可见,不同的“饮食类”熟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其隐喻机制的体现形式是
不一样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且培养其主动去建构熟语的隐喻意义。比如
1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0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看到与味觉有关的词语便让学生去猜测它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利用上下文验证,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运用了隐喻的一些“饮食类”熟语,还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
的能力。

二、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我们知道,熟语不是汉语中独有的现象,在其他语言中也存在不少熟语。我们在
对外汉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中,遇到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熟语现象,便可以利用
对比法进行巧妙地教学。
以汉英双语为例。汉英中的“饮食类”熟语可以分为四类。
(1)重合型。即汉英“饮食类”熟语中所采取的意象基本一样。比如汉语中有
“吃啥补啥”,英语中有“you are what you eat”。又比如汉语中有“众口难调”
,英语
中有“It’s difficult to cater for all tastes”。再比如汉语中有“酒后吐真言”
,英语中有“In
wine there is truth”。
(2)相似型。即汉英两个“饮食类”熟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选取的意象不
一样。比如汉语中的“民以食为天”等同于英语中的“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面包
是生活的支撑)。又比如汉语中的“饥不择食”等同于英语中的“Hunger finds no fault
with the cookery”(饥饿找不到烹饪的毛病)

(3)冲突型。即汉语“饮食类”熟语中的意象在英语中的意思是不同甚至截然
相反的。比如“凤髓龙肝”在汉语中指代珍奇美味,而龙在英语中是残暴的象征,比
如“sow dragon’s teeth”(播种龙牙)指代种下祸根,
“dragon teeth”(龙的牙齿)指代
“相互斗争的根源”。
(4)交叉型。即汉语“饮食类”熟语中的某些意象和英语中的同等意象有同有
异,呈现一种交叉对应的关系。比如“狗”在汉语中和英语中所代表的形象都可以表
示贬义形象,如汉语中的“狗改不了吃屎”,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等,英语中
的“sly dog”(暗中寻欢的人),“yellow dog”(卑鄙的家伙,坏蛋),“dirty dog”(卑
鄙的家伙,坏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因为英语受基督教影响比较大,而在《圣经》
中“dog”被视为不洁净的卑鄙动物,因此虔诚的基督教徒会亦步亦趋。但与汉语不同
的,在英语中,狗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褒义的形象,如“lucky dog”(幸运的人),
“top
dog”(当权的人)。

41

万方数据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根据迁移理论,如果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产生积极影响,则被称为
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产生消极影响,则被称为负迁移。由
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因此他们在学习“饮食类”熟语
的同时必定会受到先前所学习的语言的影响。比如重合型的“饮食类”熟语,由于他
们之前学习的语言中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习起来不仅不会感到陌生,还会更
快地去接受。而对于冲突型的“饮食类”熟语,虽然相同的意象在汉语中的涵义与英
语中截然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负迁移作用。但是一旦掌握了这种差异,也可以自由
地进行转换不会产生混淆。而在交叉型和相似性的“饮食类”熟语中,由于两种相同
的意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情况十分复杂,因此是教学的重难点。对于这两种“饮
食类”熟语的教学,我们要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背景知识的介绍,加强他们对中
国文化的了解。同时让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涉及到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关的资
料查询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补充。并且要跟学生讲清楚交叉和相似的原因。

第四节 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经过对《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的考察,认为除了上文所
提到的增加“饮食类”熟语的收录、改进注释的方法和提高“饮食类”熟语的重现率
外,还可以在“饮食类”熟语的生词编排和练习形式方面做一些改进。

一、“饮食类”熟语编排的方式

对“饮食类”熟语的编排首先是建立在对外汉语教材大量引进熟语的基础之上的。
笔者认为,编者应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明确熟语的概念。其次,在生词表中,应该将
熟语与其他的词汇分开来,建立一个“熟语表”。最后再在熟语表里面将熟语分类。
比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汉语熟语的物质文化 汉语熟语的精神文化
汉语熟语与饮食文化 汉语熟语与信仰文化
汉语熟语与居住文化 汉语熟语与政法文化
汉语熟语与旅行文化 汉语熟语与婚姻文化
汉语熟语与服饰文化 汉语熟语与民俗文化
汉语熟语与体育文化

42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饮食类”熟语归入物质文化。当然,在综合性的对外汉
语里面编排如此多的熟语也不太现实。我们可以在教材之外,针对我们常见的汉语熟
语编排专门的《常用汉语熟语大全》以及《常见汉语“饮食类”熟语大全》之类的书。

二、“饮食类”熟语的练习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精讲多练”。练习是课堂的延伸,是检
验和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笔者在对《发展汉语》
综合教材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的练习形式存在不少弊端,比如形式单一、
客观题比重过大、过分重视成语而忽略其他熟语等。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1、增加新的题型
教材中对于“饮食类”熟语的练习主要是选词填空,甚至有不少生词表中列出了
“饮食类”熟语的课文在课后根本就没有该熟语的联系,更不用说那些没有在生词表
中列出课文中出现的“饮食类”熟语的课文了。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练习形式之外,
应该多增加一些主观型的练习,比如用“饮食类”熟语造句、编一段对话、编故事等
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该熟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平等对待各类熟语
笔者发现,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饮食类”熟语的练习多是成语的练习,但对于其
他种类的熟语比如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等几乎没有出现,这与各类熟语的收录情况
有关,笔者建议应该对各类“饮食类”熟语一视同仁,多增加一些其他“饮食类”熟
语的联系。
3、增加交际练习部分
交际练习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编者在课后习题中可以多增加一些针
对课文中出现的“饮食类”熟语而设计的交际练习。比如让学生根据“闭门羹”来演
一场情景剧。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记忆,还能锻炼他们的言语交际技能。
教材改进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且为教师讲课提供一个参考。可是再好的教材
也需要好的教师,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人。因此,在“饮食类”熟语的教学中,教师的
素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43

万方数据
第五章 对于“饮食类”熟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首先,教师应该有扎实的汉语文化功底。对于“饮食类”的熟语教学,教师应该
在自身深厚的基础上,课前对于要讲授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避免一些教学中
的疏漏。
其次,教师应该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比如在“饮食类”熟
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探讨该熟语的来源与结构等。
最后,教师要时刻牢记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
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教师应该突破课堂的束
缚,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饮食类”熟语真正运用到现实
生活中。

44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结 语

结 语

中国作为一个饮食大国,很多文化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作为人类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定承载了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文化。因此,汉语中必定充满饮食
的影子。而“饮食类”熟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自身的词汇意义外,
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向外国留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一面重要的
窗户。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其本体的研
究、对以《发展汉语》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饮食类”熟语的考查以及对于其教
学的研究,提出了运用“隐喻观”和“对比法”进行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拓展
对外汉语熟语教学的思路,为今后专门类熟语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也希
望为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当然,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精力的问题,文章必定会有不少疏漏之处。也希望同行
可以提出意见,帮忙斧正,共同为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45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 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3] (西汉)戴圣.礼记[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4] (西汉)司马迁.史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5] 鲁宝元.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6] 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 史雪芬.对外汉语“饮食类”词语的语义语用考察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博雅汉
语》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4
[9] 邓元元.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烹饪动词的对比研究及教学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10] 陈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味觉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1] 张军.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
[12] 姜亭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类词汇教学[D].云南大学,2015
[13] 田梦婕.中高级留学生阶段对外汉语饮食文化教材与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6
[14] 李丹.中国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D].西北大学,2013
[15] 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5
[16] 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3
[17] 马国凡.熟语丛书[M].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1983
[18] 陈建民.从汉语成语和谚语窥探汉人的思想观念[J].汉语学习,1988(35)
[19] 周荐.熟语的经典性和非经典性[J].语文研究,1994(33)
[20] 汪晓欣.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J].科教导刊,2011(43)
[21] 石美丽.对《发展汉语》精读课本中熟语的研究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2] 王靖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熟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3] 王萌.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典故熟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4] 唐燕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46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25] 张红霞.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6] 闫凌燕.汉英熟语中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内江科技,
2013(6)
[27] 白婉玉.论汉语熟语教学[D].苏州大学,2013
[28] 荣亮.试论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学中的熟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9] 韩宪镇.熟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0] 赵清永.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3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2] 王勤、武占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33] 易洪川.应用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
[34] 王勤.汉语熟语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5]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6]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37] (唐)冯贽.云仙散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8]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0] 李敏.汉语同义词蕴含的文化特征[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3)
[41]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J].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16)
[42] 荣继华.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综合(1)[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3] 徐桂梅.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综合(2)[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44] 徐桂梅等.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1)[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45] 武惠华.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46] 岑玉珍.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综合(1)[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7] 高增霞、游舒.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综合(2)[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
[48] 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6)
[49] 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力[J].世界汉
语教学,2005(4)

47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50]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51] 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5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8

万方数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类”熟语的教学研究 致 谢

致 谢

光阴真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毕业在即。历时近一年,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也即将告
一段落。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从选题、论文思路、资料搜集还是到论文的书
写、修改和定稿,我的导师——赵杏根老师都给了我不可替代的帮助和指导。赵老师
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每次向他提出疑问总能得到耐心的指导和解答。
赵老师的无私帮助让我深受感动,同时,老师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敦
促我不断前行。我的论文从最初的初现思路到最终的完稿,都离不开赵老师的悉心指
导,借此机会,我谨向赵老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两年读研期间给我授课的恩师们,朱景松老师、王建军老师、
高永奇老师、吉旭老师、何薇老师和莫娲老师等,是你们的循循善诱和诲人不倦,才
让我顺利地完成学业。当然,我也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和好友同学,700 余日的学习
历程即将结束,在苏州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论文内容难免有疏忽妄言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
评指正。同时,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及参与本人论文
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49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