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Sutra - Tutorial Discussion - Fall2023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心經》導修課討論問題

分組討論︰
問題 一︰「互即互入」(Interbeing)是一行禪師〈般若之心〉闡述的重要概念之
一(1-4 段),一行認為《心經》所說和「互即互入」的概念相反,觀世音菩薩說
「諸法皆空」(5 段)。試以「互即互入」和「空」的概念,分別說明你今天能夠
坐在香港中文大學教室的原因由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心經》說「五蘊皆空」(10-13 段)。而一行禪師認為要看破「五蘊」
空的本性,需要作為「參與者」而不是「觀察者」去契入。(14-18、20 段)為什
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三︰《雜阿含經》(1.9)︰「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
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換言之,「無常」應是苦的事情,因為
我們的身體會隨時間而老去或生病(無常的一例);我們擁有的東西亦因「無
常」的打擊而消逝或不似預期(無常的另一例)。既然如此,為什麼一行禪師主
張「無常萬歲」(21-27 段)?你認為一行禪師這主張能否在現實人生中實行?為
什麼?
問題四︰一行禪師在〈般若之心〉中提出一些和世俗一般觀念不同的說法,
如︰「一對夫妻如果想互相理解的話,必須對他們伴侶的感覺感同身受,……
根據佛教禪觀,沒有理解的愛是不可能的。」(19 段);「通常我們認為樹是母
親,而樹葉只是孩子,可是當我觀察這片樹葉的時候,我看出來,這片樹葉也
是這棵樹的母親。」(40 段)

根據佛家的看法,什麼是「愛」?什麼是「因」和「果」?這和世俗的看法有
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佛教的看法可能較世俗一般的看法較好/較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五︰在馬尼拉妓女的故事裏,觀音菩薩怎樣安慰這自卑自責的少女?[53-
56 段]你們覺得這妓女聽過這話後真的會得到安慰嗎?這妓女對個人的不幸遭遇
有沒有責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六︰一行禪師〈般若之心〉指出了佛教對於般若的看法︰「般若像流水,
而智慧和知識則是固態的,它們會阻塞我們的般若。在佛教中,知識被認為是
般若的障礙。」(7 段)
為什麼佛教的角度認為「知識」是「般若」的障礙?結合過去你在「與人文對
話」講座課和導修課學習的文本(如《會飲篇》和《論語》等),試指出「知
識」是有助還是妨礙人類道德修為的提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