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法学热点问题研究】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的否定及
实践展开
——兼评“反智化批判”与“伪批判”之争

陈 洪 兵

[摘 要] 人工智能刑法研究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赋予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主
体地位。肯定论的逻辑是:在可能到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会在人类设定的程序、
安排的计划外依照其自主的、不被操控的意志选择性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其具有辨认和
控制能力,具有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应承担刑事责任。肯定论看似环环相扣,其实不过是一
种主观臆测,缺乏有效论证,结论不易成立。在实践中,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财务管理、自
动驾驶、医疗等领域。在侵财犯罪方面,虽然应当肯定“人工智能不能被骗”,但考虑到人工
智能日益广泛地代替人类处理财务活动的现实,加之我国盗窃罪与诈骗罪法定刑并无差异,
财产性利益也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因而严格区分盗窃与诈骗已然失去意义;在自动驾驶方
面,可以将“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看成“被允许的危险”,汽车使用者因为信
赖自动驾驶系统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汽车使用者不承担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在医疗人工智
能方面,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医生诊疗的工具,属于医疗器材范畴,医生因为信赖医疗人工智
能而做出错误诊断的,应由医生承担医疗事故罪刑事责任。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自动驾驶;交通肇事罪;医疗事故罪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8BFX104)
[作者简介] 陈洪兵,法学博士,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 南京 211189)。
[中图分类号] D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198 (2021) 06-0092-07

现。笔者于 2021 年 7 月 12 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人工


一、“反智化批判”与“伪批判”之争 智能”为主题检索到 2018 年以来的相关刑法论文
401篇,而2018年以前 (1979年—2017年) 仅31篇。
近三年来,人工智能刑法研究“野蛮生长”, 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成果较多,其核心
相关成果和“人工智能刑法专家”如雨后春笋般涌 观点是:在可能 (即将) 到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①,

①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能够复制甚至超越人类智力范围的智能机器。弱人工智能只

92
强智能机器人会在人类设定的程序、安排的计划
二、核心:应否赋予强人工智能机器人
外依照其自主的、不被操控的意志,选择性地实
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因其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
刑法应赋予其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增设删除数据、 关于是否应承认强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主
修改程序、永久销毁等刑罚处罚方式,依法对其 体地位,学界存在肯定论与否定论两种立场。①
进行审判和定罪量刑。〔1〕 肯定论认为在将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应赋
从 弱 人 工 智 能 到 强 人 工 智 能 (超 级 人 工 智 予强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主体地位。根据在于:
能) 存 在 着 鸿 沟 , 联 结 主 义 的 方 法 能 否 使 人 工 其一,从客观上来看,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
智能产生质变是个未知数。从目前的技术来看, 的距离并不遥远。换句话说,智能机器人特别是
强人工智能时代只是一种想象。针对学界人工 强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可能仅存在形体、机理等
智 能 刑 法 研 究 的 乱 象 , 刘 艳 红 教 授 撰 发 《人 工 客观形式上的区别。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的
智 能 法 学 研 究 的 反 智 化 批 判》 一 文 (以 下 简 称 水平后,智能机器人会在人类设定的程序、安排
《反 智 化 批 判》), 不 点 名 地 批 判 了 当 前 人 工 智 的计划外依照其自主的、不被操控的意志,选择
能 刑 法 研 究 中 , 出 现 了 “ 反 智 化 ”“ 概 念 附 会 ” 性地实施行为。因此,当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一
“ 学 术 泡 沫 ”“ 制 造 假 问 题 ”“ 不 可 知 论 ”“ 盲 目 样,能够以自主的意志控制、实施行为时,其就
跟风”“人工智能体崇拜”等现象。〔2〕 刘宪权教 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即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授 则 撰 发 《对 人 工 智 能 法 学 研 究 ‘ 伪 批 判 ’ 的 其二,将自然人以外的事物作为刑事责任主
回 应》(以 下 简 称 《伪 批 判》), 指 出 刘 艳 红 教 体具有可行性。单位作为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主
授系“‘为批判而批判’的‘伪批判’”,认为 体经历了从否定说即“法人不能构成犯罪”到肯
其既“混淆了‘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 定说的发展。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源自单位中自
的概念”,又“将弱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嫁接’ 然人意志的延伸。而智能机器人在实施人类设定
到对强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探讨中, 的程序、安排的计划以外的行为时所展现的自主
将强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嫁接’到对弱人工 选择,同样是对自然人意志的发展、延伸乃至超
智 能 时 代 刑 事 风 险 的 探 讨 中 ”; 同 时 还 “ 存 在 越,这种与自然人意志的紧密与超越关系甚至是
‘像人一样思考’和‘机器’含义的冲突以及 单位所不能及的。可见,既然与自然人差别很大
‘人造牛皮论’与‘法人的人工类人格’内涵的 的单位都可以成为刑事责任主体,智能机器人当
抵牾”〔3〕。 然也有资格为其实施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可以发现,上述 《反智化批判》 与 《伪批判》 其三,“智能机器人不存在自由意志”只是一
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争论的核心,是应否赋予将 种主观臆测,并不能得到有效证明。在强人工智
来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强智能机器人以刑事责任主 能时代,智能机器人具备自由意志产生的条件,
体地位。本文首先探讨这一核心问题,继而在人 即充当大脑的程序、算法以及大数据技术辅助下
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否定论的立场上,就有关人 的数据收集本领。而当智能机器人具备这两个条
工智能应用的人工智能侵财犯罪的定性、自动驾 件时,没有人能够绝对性地否定智能机器人存在
驶的归责方案、医疗人工智能的责任分配这三个 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因此,那种认为“智能机器
问题展开具体考察。 人不可能产生自由意志”,进而推定智能机器人不

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复制或超越人类能力,例如汽车驾驶、医疗诊断、语言翻译等。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发生
“First Steps Towards an Ethics of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Practical
在弱人工智能领域中。参见 John Tasioulas,
Ethics,vol.7,no.1(June 2019),p.63.
①肯定论代表性观点参见刘宪权、胡荷佳: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法学》2018 年第 1 期;江溯:
《人工智能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基于刑法哲学的证立》,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 年第 3 期。否定论代表性观点参见刘艳红:
《人
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
《东方法学》2019 年第 5 期;冀洋: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体系不必重构》,
《比较法研究》
2019 年第 4 期。

93
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具备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的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会在人类设定的程序、
基础的观点没有凭据,难以被采信。① 安排的计划外依照其自主的、不被操控的意志选
其四,“自由意志”的概念并非牢不可破,不 择性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与此同时,智能机
应混淆“意志”与“自由意志”。“意志”是一种 器人便自动获得了刑法所承认的辨认、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决策机制,而非 即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自然应当成为刑事责任
“自由意志”般属于形而上的概念。“自由意志” 主体,承担刑事责任。这可谓环环相扣:强人工
实则是特定时期下一种必要的假设,来自“个体 智能时代可能到来→智能机器人在人类设定的程
自由”的主观感觉 〔4〕,其客观性与证明力都存在 序、安排的计划外选择性地实施行为→自由意志
不确定性。从罪责理论的角度来看,罪责理论已 →辨认、控制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主
经呈现出明显的“去形而上学”趋势。〔5〕 在这种 体地位→刑事责任。上述推理犹如多米诺骨牌,
背景下,同样具有决策机制 (基于算法等),即 并不牢靠。
“意志”的人工智能自然也可以实施刑法意义上的 其一,肯定论的前提始终只是假设。例如肯
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定论认为,“智能机器人有可能像霍金所预言的那
其五,自然科学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获得主 样成为地球上除男人、女人之外有意识、能思维
体地位的可能性持续提高。在神经科学等科学技 的‘第三类人’”〔12〕;“脱离人类设计和编制程序
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模仿人脑,人工智能 控制的强人工智能产品有出现的可能”〔13〕;“在人
可以被赋予人类智识,并由此生成意志和道德。 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有可能具有辨认能力和
未来,当人工智能获得意识和道德理性,其拥有 控制能力”〔14〕;“至少目前人工智能尚未形成意识
主体资格就是理所当然的。〔6〕 国外有学者指出, 和道德理性。至于何时能形成,很难有确切答
如果智能代理获得了自我反省和类似于良知的能 案”〔15〕。肯定论所坚信或者念念不忘的所谓“奇
力,就不得不考虑它们的人格问题。〔7〕 鉴于生物 点理论”,其实“缺乏科学依据”〔16〕。因而,“纯
进化速度的缓慢,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突破人 粹出于‘幻想’的理论探讨如同空中楼阁,其根基
类在智识和能力上的限制。因此,肯定人工智能 并不牢靠”〔17〕。若前提不能肯定成立,刑事责任主
具有主体地位是一种趋势。〔8〕 体地位的结论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 其二,所谓强智能机器人具有自主意识和意
对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力不断弱化。当人工智能能 志,只是肯定论者的猜想。肯定论者也只是认为,
够以自主意志而非他人意志实施超出人类设定的 通过人类的创造,智能机器人具备与人类大脑类
程序、安排的计划外的行为时,即尽管与人类有 似的构造,并通过深入学习,继而可能会产生独
互动,但仍是其基于自主选择实施行为时 〔9〕,就 立的意志。〔18〕 重点在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任
可以将其视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10〕 何人都不可能绝对确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智
其七,智能性是权利主体的本质,人工智能 能机器人可以拥有独立的行动意志。〔19〕 尽管刘宪
与人类在外在形式上的区别并无意义,只有人工 权教授认为,“绝对否定智能机器人具有自由意志
智能符合智能性的要求时,即明白自己的权利义 的论断是非常武断和不可靠的”“这种观点 (即否
务,并遵循法则实施行为,才可能被纳入权利主 定论——引者注) 的误区在于把主观臆断上升为
体的范围中。若科学界对“类人机器人”的预测 绝对真理”〔20〕,但我们何尝不可以认为“绝对肯
成真,彼时智能机器人便具备了智能性,取得了 定智能机器人具有自由意志的论断是非常武断和
权利主体的资格。将智能机器人建构为法律上的 不可靠的”“这种观点 (即肯定论) 的误区在于把
“人”,有利于处理未来新型社会关系,包括涉及智 主观臆断上升为绝对真理”?而且,人工智能做出
能机器人的各种“犯罪”现象与疑难社会问题。〔11〕 超出人类设定的程序、安排的计划的行为,不一
由此可见,上述肯定论的逻辑是在将来的强 定代表其产生了自主意志,也可以解释为发生了

①以上三点详见刘宪权:
《对强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否定说的回应》,
《法学评论》2019 年第 5 期。

94
机械故障。〔21〕 功能遭到严重破坏。按照这些手段进行刑罚处罚,
其三,所谓强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和控制能 将使刑法沦为“机器维修手册”〔29〕。
力,缺乏论证。一旦“强智能机器人具有自主意 其六,肯定论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例如,刘
识和意志”这一前提不能证立,后面的结论也就 宪权教授一方面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降临后,
无所依存。从概念上看,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学习 将进入机器人完全独立、自主进化的时代。在此
像人一样做事的技术。〔22〕 技术与人的概念可谓天 时代中,机器人可能会超越人类,机器人或与人
差地别,“人工智能没有灵魂,有的甚至没有实 类共生,或操纵、压迫、奴役甚至灭绝人类;〔30〕
体”〔23〕。因此,要拉近二者的距离已经十分困难, 另一方面又认为,可以为强智能机器人立法,给
想在它们之间画上等号,使其在某些功能上具有 其套上“缰绳”。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的决
同等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实际上,人工智能系统 定权仍在人类。而不可能自然具备”,人类“不可
的选择行为能力是算法技术赋予的,属于机械认 能先赋予其主体地位,并等到其出现有害活动后,
知而非自由意志的体现。〔24〕 如此,无法推定智能 才以讨论其刑事责任的方式来解决”〔31〕。
机器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能想当然地断言智 综上,肯定论所持立场仅具有结论,未被充
能机器人可以取得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分有效论证,前提不存在的相应结论不能成立。
其四,智能机器人根本不同于作为个人集合 因此,否定论更为合理。尽管人工智能的进步在
体的单位,类比单位犯罪没有说服力。肯定论的 大众话语中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兴奋和焦虑 〔32〕,但
逻辑是,智能机器人的自由意志与人类的意志联 应当肯定的是“刑法是为了人制定的”〔33〕,我们
系更加密切,且智能机器人的意志存在超越人类 不应杞人忧天地担心所谓“奇点”的到来,不应
意志的可能性。因此,智能机器人的意志的自由 通过超前立法赋予其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程度比单位更强,没有理由否认智能机器人的自
三、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否定论的实
由意志。〔25〕 换句话说,既然社会并不排斥对于纯
践展开
粹拟制主体 (例如法人) 加以处罚,就不应排斥
将智能机器人拟制为犯罪主体加以处罚。〔26〕 肯定 理论的研究不能仅满足于抽象的考察,还应
论显然忽视了单位 (法人) 本身并没有自由意志 当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关于人工智能刑
的事实。所谓单位的意志,其实是单位中自然人 法的具体适用问题主要涉及侵财犯罪、自动驾驶、
(法人机关) 的意志,而法人机关由真实的人组 医疗人工智能三个领域。对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
成,当然具有自由意志。而智能机器人犯罪中并 体地位的探讨影响着侵财犯罪的定性、自动驾驶
无自然人存在,何谈人的自由意志?所以,用单 的风险防范以及医疗人工智能的责任分配。
位作为类比,得出智能机器人具有自由意志,并 (一) 否定论之于侵财犯罪定性问题的止争
拟制为犯罪主体的结论不能成立。 应该说,如今以自动柜员机为代表的人工智
其五,肯定论所设想的处罚智能机器人犯罪 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各种财务处理活动中。
的方式根本不具有刑罚的惩罚属性和预防犯罪的 为此,刘宪权教授创造性地提出,ATM 机是“机
效果。刘宪权教授提出为智能机器人犯罪增设三 器人”,存在被骗的可能性。理由在于 ATM 机具有
种 特 别 刑 罚 措 施 , 即 “ 删 除 数 据 ”“ 修 改 程 序 ” “识别”功能,意味着 ATM 机同样可能因为行为人
“永久销毁”〔27〕。众所周知,作为刑罚方式,从功 的欺骗行为产生认识错误。由此,当行为人使用
能上讲必须具有惩罚的属性,从功利角度讲,必 这种手段获取财物时,应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须能够产生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效果。智能机器 而当行为人取得财物仅仅是因为机器的单纯故障,
人无痛感,无道德感,对其实施上述所谓刑罚措 则应当以盗窃罪论处 (如许霆案)。〔34〕 吴允锋也指
施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种“痛苦”〔28〕,也不可能 出,“机器人可以被骗”。线上利用手机银行、第
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针对智能机器人设计的这 三方支付账户侵财、线下利用 ATM 机侵财的行为,
些刑种,仅是对智能设备的维修工作,实现的是 一不符合盗窃罪的基本特征,即主动获取和秘密
一定的管理功能。将其纳入刑法会使刑法的性质、 窃取,二不具备诈骗罪中“处分意思”的构成要

95
件。换言之,这类行为既不在盗窃罪的处罚范围 察”。但在我国,财产性利益也可以成为盗窃的对
当中,又不能被评价为诈骗罪。因而我国现有立 象。当对象系财产性利益时,有无“处分意思”
法存在空白,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人工智能作为侵 关系到法定刑完全一样的盗窃与诈骗 (盗窃罪多
财犯罪对象的司法定性存在困境,为此应通过增 出了四种特殊盗窃),而非是否成立犯罪的决定性
设诈骗犯罪罪名进行及时回应。〔35〕 因素。因此,在我国强调“处分意思”的有无,
笔者持人工智能自由意志否定论的立场,对 实际意义很有限。既然如此,因应人工智能时代
上述观点并不认同。“机器人”只能是拟人化的一 的要求,不应再固守诈骗罪的“处分意思”要件,
种称谓,现实中不存在既不是“机器”也不是 无需严格区分盗窃与诈骗,而应将盗窃罪看作是
“人”的所谓机器人。“机器”没有处分意识,“机 夺取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犯罪,当“是否具有处
器不能被骗”可谓全世界的通识。〔36〕 德日刑法中 分意思”,即盗窃与诈骗难以界分时,可直接以盗
的所谓利用计算机诈骗罪,其实不是“诈骗罪”, 窃罪论处。
而是规制盗窃财产性利益的犯罪。〔37〕 所谓利用手 (二) 否定论下自动驾驶的分级化归责方案
机银行、支付账户窃取他人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 所谓自动驾驶问题,是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
款,以及捡拾他人银行卡后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 通事故后,在自动驾驶车辆的制造者、使用者等
等所谓利用人工智能侵占案件,只要不存在自然 不同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分配问题。实际上,自
人的处分行为,就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 动驾驶的概念可能存在误导性,因为自动驾驶存在
是,此类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以盗 不同等级,或者说“自动化”的程度存在差异。〔38〕
窃罪进行处罚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上述所谓不 在我国,2018 年 2 月,上海市公安局等部门联
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观点,仅是先验地认为 合颁布的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
“盗窃只能秘密窃取”而得出的结论。 法 (试行)》 规定自动驾驶分三个等级:由系统
在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财务处理工作 负责全部驾驶工作,驾驶者需要在系统提示时接
被人工智能系统所代替,例如超市的自助结账装 管驾驶,即“有条件自动驾驶”;由系统负责全部
置、手机银行、支付宝结算系统、淘宝购物退货 驾驶工作,即便系统出现提示,驾驶者也不必响
系统。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还坚持“机器不能被 应,系统能够自动响应并继续操控车辆安全行驶,
骗”“必须存在自然人的处分意思”,以此严格区 即“高度自动驾驶”;由系统负责全部驾驶工作,
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观点,恐怕已不合时宜。例 车上可以没有乘客或者有乘客却不需要具备驾驶
如,将普通牙膏塞到黑妹牙膏盒子里结账,若是 能力,因为不论在何种情境下都不需要驾驶者进
人工扫码结账,“因为存在自然人的处分意思”, 行操作,即“完全自动驾驶”〔39〕。
所以成立诈骗罪,若在无人执勤的自动结账处扫 笔者赞成上海市对自动驾驶的分类,自动驾
码结账,则“因为不存在自然人的处分意思”,不 驶的责任分配可以按照这一分类施行分级化安排。
符合诈骗罪的“处分意思”要件,而只能成立 不过,首先应当明确,无论哪一种自动驾驶,都
“不需要处分意思”的盗窃罪。又如,淘宝网上购 不应承认自动驾驶系统本身具有刑事责任主体地
买名牌运动鞋后,用普通运动鞋退货,如果退货 位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驾驶人员只需在他所
系统的后台存在人,则“因为存在自然人的认识 能掌握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范围内承担责任。〔40〕
错误”而构成诈骗罪,但如果退货完全由电脑系 对于“有条件自动驾驶”,一般来说,由于驾
统自动完成,则“因为不存在自然人的认识错 驶员需要在系统提示时承接驾驶工作,除非自动
误”,而只能构成盗窃罪。这恐怕过于形式化了。 驾驶汽车和系统设计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因违反
应该说,在德日法中之所以强调成立诈骗罪 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驾驶员
必须有“人的认识错误和处分意思”和“机器不 承担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有条件自动驾驶”的
能被骗”,是因为其刑法中未规定财产性利益的盗 归责方案容易被人接受,“高度自动驾驶”和“完
窃,当对象系财产性利益时,有没有“处分意思” 全自动驾驶”两种情形则是目前关于自动驾驶刑
决定其是否存在犯罪,所以“兹事体大,不可不 事责任讨论的焦点。

96
虽然学界普遍认为,在全自动驾驶中,“驾驶 者、涉医疗人工智能的主体 (包括医疗人工智能产
员”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乘客”,其不应承担交 品的设计者、生产者等) 之间的利益问题,主要表
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而只可能追究自动驾驶汽 现为这些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的分配问题。〔42〕 首
车的设计者与制造者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 先应当明确,医疗人工智能只是辅助人类医疗的
的刑事责任。①但问题是,道路交通的参与方 (被 工具,与医院的 CT 等检查设备一样,属于“医疗
害人) 就应承受自动驾驶的后果吗?由于 90% 的 器材”的范畴,不具有所谓的“自主意志”。因
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自动驾驶技术 此,医疗人工智能并没有相当的辨认、控制能力,
正是以防撞为目标而编写程序的。〔41〕 因此允许自 即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能成为医疗事故罪等
动驾驶对社会来说利大于弊,而且自动驾驶是社 刑事犯罪的主体。医生因为相信医疗人工智能而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故而自动驾驶可被认为是一 做出了错误诊断造成医疗事故的,承担刑事责任
种“被允许的危险”。对于交通肇事的被害人而 的主体只能是医生,可追究医生医疗事故罪刑事
言,更为关心的不是判处肇事者多少年刑罚,而 责任。若因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本身的缺陷所致,
是其遭受的人身财产损失能否在物质上得到最大 则应追究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的
限度的弥补。因此,对于“驾驶员”主观上无过 产品质量责任。
错,因完全信赖自动驾驶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应
四、总结
当通过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前的强制性保险的缴纳,
以及因自动驾驶汽车设计、制造本身存在一定缺 人工智能刑法研究的争论焦点在于应否赋予
陷导致交通事故的汽车设计者与制造者所承担一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地位。肯定论认为,在可
定的产品质量赔偿责任,来弥补被害人所遭受的 能到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会在人类
人身财产损失。 设定的程序、安排的计划外依照其自主的、不被
至于“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操控的意志选择性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因具
责任,要根据车上“驾驶员”有无违反注意义务、 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应承认强智能机器人的刑事
有无过错,进而决定其应否承担交通肇事罪刑事 责任主体地位。这些看起来环环相扣的推理,其
责任。若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制造本身的 实如多米诺骨牌,前提不存在,结论也就不能成
缺陷导致交通事故的,只能追究设计者与制造者 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超前为所谓强智能机器人
的产品缺陷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进行刑事立法,增设新罪名和刑罚种类。
(三) 医疗人工智能主体地位被否定后的责任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财务处理、自
分配 动驾驶、医疗等领域。我们不应承认“人工智能
自人工智能被引入医疗领域,医疗人工智能 能够被骗”、人工智能系统本身能够成为刑事责任
成果不断问世。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于诊 主体和被追究交通肇事罪、医疗事故罪等刑事责
疗、治疗等多个医疗环节,在医疗活动中发挥越 任。在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考虑到我国
来越大的作用。在我国,发展医疗人工智能早已 盗窃罪与诈骗罪法定刑不存在差异,严格区分盗
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为平衡法益保护与医疗人 窃与诈骗,并无实际意义。在“是否具有处分意
工智能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医疗人工智能的法 思”,即盗窃与诈骗难以区分时,应直接以盗窃罪
律问题。医疗人工智能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相较 论处。对于“完全自动驾驶”,因为不存在“驾驶
于传统的医患关系,增加了与人工智能产品相关 员”,或者“驾驶员”因完全信赖自动驾驶系统而
的一系列主体,包括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者、 导致交通事故的,不应追究自动驾驶使用者的刑
制造者等。因此,所谓医疗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事责任。对于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失,只能通过
即如何平衡医者 (包括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患 保险公司和自动驾驶系统缺陷产品的设计、制造

①参见刘宪权: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路径》,
《现代法学》2019 年第 1 期;付玉明: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刑事归责与
教义展开》,
《法学》2020 年第 9 期。

97
者的产品质量赔偿责任来弥补。医疗人工智能只 〔21〕
〔31〕皮勇:
《论医疗人工智能的刑法问题》,
《法律科
是医生进行诊疗的辅助工具,属于医疗器材的范 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 年第 1 期。

畴。医生因为相信医疗人工智能而做出错误诊断 “An Ethical Obligation to Use Artifi⁃


〔22〕Ndrew Arruda,
cial Intelligence?An Examination of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
造成医疗事故的,应由医生承担医疗事故罪刑事
gence in Law and 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
责任。若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医疗
ty,”American Journal of Trial Advocacy,vol. 40,no. 3(January
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制造者应承担产品质量的
2017),p.444.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23〕Gabriel Hallevy,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tities From Science Fiction to Legal Social Con⁃
〔参考文献〕
trol,”Ak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Journal,vol.4,no.2(December
〔1〕
〔13〕刘宪权:
《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忧”
“外患”与刑事 2010),pp.200-201.
责任》,
《东方法学》2018 年第 1 期。 〔24〕陈禹衡:
《算法优化语境下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
〔2〕
〔28〕刘艳红: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 的困境纾解》,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1 年第 3 期。
《东方法学》2019 年第 5 期。 〔27〕刘宪权: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
〔3〕刘宪权:
《对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伪批判”的回应》, 构》,
《政治与法律》2018 年第 3 期。
《法学》2020 年第 1 期。 〔29〕冀洋: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体系不必重构》,
〔4〕Monika Simmler/Nora Markwalder,Roboter in der Ve⁃ 《比较法研究》2019 年第 4 期。
rantwortung? -Zur Neuauflage der Debatte um den funktionalen 〔30〕刘宪权: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行为道德伦理与刑
Schuldbegriff,ZStW129(2017),S.28. 法规制》,
《比较法研究》2018 年第 4 期。
〔5〕
〔26〕江溯:
《人工智能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基于刑法 〔32〕Luke Goode,
“Life,but not as We Know It:A. I. and
哲学的证立》,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 年第 3 期。 the Popular Imagination,”Culture Unbound:Journal of Current
〔6〕
〔15〕彭文华:
《自由意志、道德代理与智能代理—— Cultural Research,vol.10,no.2(October 2018),p.186.
兼论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资格之生成》,
《法学》2019 年第 10 〔33〕Sabine Gleß/Thomas Weigend,Intelligente Agenten
期。 und das Strafrecht,ZStW126(2014),S.566
〔7〕Sabine Gless,Emily Silverman and Thomas Weigend, 〔34〕刘宪权: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演变:昨天、今
“If Robots Cause Harm,Who Is to Blame? Self-Driving Cars 天、明天》,
《法学》2019 年第 1 期。
and Criminal Liability,”New Criminal Law Review,vol.19,no.3 〔35〕吴允锋:
《人工智能时代侵财犯罪刑法适用的困境
(Summer 2016),p.417. 与出路》,
《法学》2018 年第 5 期。
〔8〕彭文华:
《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
《现代法学》2019 〔36〕张明楷:
《诈骗犯罪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年,
年第 5 期。 第 117 页以下。
〔9〕Jacob Turner,Robot Rule:Regulating Artificial Intelli⁃ 〔37〕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
gence,Cham:Palgrave Macmillan,2019,pp.16-17. 年,第 561 页以下。
〔10〕王燕玲: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问题与应对思路》, “Self-Driving Cars:On the Road to a
〔38〕Brian A.Browne,
《政治与法律》2019 年第 1 期。 New Regulatory Era,”Journal of Law,Technology & the Inter⁃
〔11〕周详:
《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论”之提倡》,
《法学》 net,vol.8,no.1(October 2017),p.2.
2019 年第 10 期。 〔39〕周铭川:
《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
〔12〕
〔18〕
〔25〕刘宪权、胡荷佳: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1 期。
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法学》2018 年第 1 期。 〔40〕
〔德〕弗兰克·彼得·舒斯特:
《自动驾驶下生产商的
〔14〕刘宪权: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罚体系重构的法理 刑事责任》,李倩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1 年第 3
基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 年第 4 期。 期。
〔16〕李本灿:
《自然人刑事责任、公司刑事责任与机器人 〔41〕Paul Gao,Russell Hensley and Andreas Zielke,
“A
刑事责任》,
《当代法学》2020 年第 3 期。 Road Map to the Future for the Auto Industry,”McKinsey Quar⁃
〔17〕时方: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法律科学 terly,no.4(December 2014),p.51.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 年第 6 期。 〔42〕刘建利:
《医疗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的法律挑战及应
〔19〕
〔20〕刘宪权:
《对强智能机器人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对》,
《东方法学》2019 年第 5 期。
否定说的回应》,
《法学评论》2019 年第 5 期。 【责任编辑:简 绛】

9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