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1

阅读理解二 B+片段缩写 参考答案

练习 1:Cedar
B 组:
21 为什么李国煌获得提名金马奖不被一些国人认同?(4 分)【重整题】
答:
• 他们认为他凭什么获得提名/认为像李国煌这样的演艺才华,谁都可以有。
(1)。
• 看不起这个很草根的演员/看不起很接地气的知名人物(1),
• 他们习惯将奖项,特别是表演艺术的奖项,与高尚文化挂钩(1),
• 看不到这些接地气的艺人的“文化水平”/认为他的演技不具备被认同到
文化层次的境界(1)。
22 作者对李国煌的演技有什么评价?(4 分)【重整题】
答:作者认为李国煌获得金马奖提名所演的角色可圈可点(1)。这些年他的演
出概括面也许没有太大的突破,总是摆脱不了低下层人物的框框(1),不过他
诠释低下层小人物非常有“草根性”/演绎你我身边的人物,极为传神/基本上
已经不是在演,不过是在表现自己(1)。而且他演草根演员很有亲和力和说服
力(1)。
23 你认为金钱可以买到品味吗?为什么?(4 分)【评鉴题】
参考答案:P 我认为金钱无法买到品味。E 品味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
操,修养。有品位是能够挑选出适合自己并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物品。E 有些人认
为有了金钱就可以买到品味,认为穿戴名牌物品,出入高级餐厅,打高尔夫
球、到国外度假等就显得有品味,高人一等。但我们看到一些暴发户全身穿着
名牌的衣服,戴着昂贵的首饰或者手表,出入高档餐厅,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低
俗的。品味是要慢慢提高的,不是有了钱就自然会有品味。L 可见,金钱是无法
买到品味的。
24 有人认为获得提名演艺大奖的演员要有“文化涵养”,你同意吗?试加以
说明。(5 分)【评鉴题】
答:参考答案 1:P 我同意。E 好演员除了演技上的天赋,后天需要超强的知识
面来提供他们演技的基础。演员所要扮演的角色千百种,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科
班训练或大量阅读的话,意味着他们对一些角色的理解、感悟等能力低下,无
法很好的理解剧本,揣摩角色,更无法融入角色。E 演员如果想在演技上更上一
层楼,只靠外表或某一招牌动作是不够的,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必须有深度和社
会内涵,所以没有文化涵养的演员,可适应他们的角色面是比较窄的,他们可
能永远被定型在只能表演某几类型的角色,而因此很快的就会被新人辈出的演
艺圈所淘汰。L 所以,我认为被提名演艺大奖的演员需有“文化涵养”。
参考答案 2:P 我不同意。E 国人所谓的文化涵养指的是由学历或大量阅读培养
出来的。但我认为人生阅历也是一种文化涵养。E 就像国内一些老一辈的草根演
员,陈树承、朱厚仁等,虽然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也不属于那种大量阅
读的演员,但他们接受过生活的磨练,透过自己的经验及实地揣摩他人的经
验,使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栩栩如生。可见,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因此增添了他们
的文化涵养。再例如香港的出名演员,周润发、成龙、刘德华等巨星,他们所
受的教育程度也不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揣摩角
色、打磨自己、提升自己,所以能够创作出许多好的作品。L 因此,我认为获得
提名演艺大奖的演员并不一定要具备有国人所认为的“文化涵养”。
四 片段缩写 (12 分)【推断题】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第五和第六段(第 10 行至第 13 行;第
20 行至第 30 行),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李国煌获得金马奖提
名”。
• 没让人感觉有“高尚气质”的演员(1),
• 总是会被人唾弃(1)。
• 李国煌获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是本地演艺圈的大突破(1)。
• 虽没得奖,但表现可圈可点(1)。
• 他诠释小人物非常有“草根性”(1),
• 有亲和力(1)、
• 说服力(1)。
• 入围金马奖是对他的肯定(1)/他很努力(0.5)演绎极为传神(0.5)。
(85 字)

练习 2:Clementi Town
B 组 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
Q21 老人做出了什么“反常”举动?作者如何看待老人这一举动?
(3 分)
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他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2
分)作者觉得老人这样的做法令人赞叹(1 分)。
Q22 这位老人和大多数人面对失去的心态有何不同?(4 分)
老人面对失去的心态是: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1 分);大多数人则害
怕失去(1 分),觉得失去可惜可叹(1 分)。每有所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
为之痛苦(1 分)。
(题目问的是“失去”,若学生多抄“对得到的看法”以及对“得失”的看法,
斟酌扣分)
Q23 在第三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试加以分析。(4 分)
作者使用了比喻论证法(1 分),他把得与失的关系比作光与影的关系
(1 分),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的存在,就如得到某些东西时必然会失去
另一些东西(1 分),作者借此告诉读者,既然失去是难以避免的,不如
坦然对待。(1 分)
Q24 作者提到,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为失去一些,可能又意想不到地得
到了另一些。试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你的看法。(5 分)
 注意:必须要有立场,否则扣 1 分。
 说明和例子 2+3。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
 例子与说明不符,例子的部分将得 0 分。
参考答案: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得到与失去是并存的,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所以有
时候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必定要有相应的付出/牺牲/损失,有时也会有
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2 分)。
例 如 , 我所在的舞蹈团女生在参加青年节比赛之前都会严格控制食物的种类,
而且要保证少油少糖少冰,基本上我们平时喜欢的炸鸡、快餐、冰淇淋等都要
忌口。我们虽然失去了享受美食的机会,却因较健康的饮食方式而让身体变得
轻盈了起来,整个人更有精神,跳起舞来也不那么容易疲累了,不仅如此,我
们的自制力也得到了锻炼,团队精神也大有提升。(3 分)
四、片段缩写 (共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 ( B 组 ) 的第四段到第五段(第 17 行到 28 行)缩
写成 80 字的短文,说明 “如何坦然面对失去”。
 每个要点 1 分。
 字数最多 85, 接受 0.5 分。
 语文由内容决定,表达太差,语文可降 1 个等级。
 错别字不扣分,如果错别字影响答案,斟酌扣分。

内容 字数 分数
1 坦然面对失去,要调整心态 11 1
2 面对现实/承认失去 4 1
3 得到和失去是相对的 9 1
4 不要为失去懊恼,要争取新的得到 14 1
5 有时失去是进步/失去是好事 7 1
6 让胸襟更豁达、眼光更长远 11 1
7 排除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 11 1
8 集中精力于人生主要追求 11 1
78 8分

内容 8 分 7-8 5-6 3-4 1-2


表达 4 分 4 3 2 1
练习 3:PLMGSS
Q21 文章开头引用哈佛大学的故事,作用是什么?(4 分)
作用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文章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
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Q22 作者如何论述人和客观环境的关系?(5 分)
作者通过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对失败原因的不同
认识加以对比, 论证了“优秀的人” 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Q23 作者说“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自己越来越出众,同
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别人也会竞相仿效。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
会受到欢迎。
Q24 作者认为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你同意吗?
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追求优秀。他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自
我要求高,严于律己,进而能成为优秀的人, 也意味着优秀伴随着优秀的人,
是他的通行证。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自甘平庸。平庸的人对自己
没有严格要求,在失败时不是把原因归结于不够努力,而总是利用各种机会
表白、粉饰自己,最终只能成为平庸的人,最终他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平庸。
四 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三和第四段(第 10 行到第 25 行)缩写成 80 个字
的短文,说明“作者对追求优秀的看法”

Q25
内容要点 分数 字数
追求优秀,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1 14
不睡懒觉、 1 4
不推责任、 1 4
不躲工作、 1 4
不能忍受没负担的生活。 1 10
追求优秀,也离不开客观环境。 1 12
命运只有把握在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1 16
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不能过分依赖。 1 16
8 80
练习 4:RGS
B组
Q21 人们是怎么看待父亲节、母亲节之类的节日?作者认同这种说法吗?
(3 分)
人 们觉 得父亲 节、 母亲 节之类 ,本 来是 无谓的 洋玩 意。 (1 分)
作者认为如果父慈子孝,每天都是父亲节,如果母不母,女不女,连
什么母亲节也是多余。(1 分)但作者也认为即使这类节日,由外国运
到,也没有什么不妥。它能够提醒我们尽孝。(1 分)

Q22 “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试说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
分)
• 人死之后,给他的供祭再丰盛,他也不能真正享受,徒然浪费财
物;(1 分)与其如此,还不如在生前给他即使是微薄的奉养,让
他多享受一些人生的乐趣。(1 分)
• 这两句话用于反对祭祀的铺张,(1 分)也可用于指责某些人对死
者生前吝啬,死后却以厚葬丰祭来沽名钓誉的错误行径。(1 分)
*若照抄第二段,只得 1 分。

Q23 文中欧美先进人士对于父母养子、子女受养有何看法?作者以什么论
据证明?(4 分)
欧美先进人士认为,父母养子,是一种责任而不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恩
德;(1 分)而子女受养,是孩子应有的权利,父母不必图取任何回
报。(1 分) *若照抄第二段,只得 1 分。
作者以事实论据证明:欧美的不少老人家孤零零地在家中病死、饿
死,到尸体发臭才由派报纸的、派牛奶的、派救济金的,辗转通知住
在同一条街的儿女了!(2 分)

Q24 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感恩,没有道
义,对他人,对社会,又怎会有真正的责任感?”你同意吗?谈谈你
的看法,并举生活例子说明。(5 分)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如果我们连供养父母这基本的做人责任也没有,
也不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对于身边的人就不会有责任感,更
枉论要我们贡献社会,为国家、为社会效力了。(3 分)譬如曾经引起
热议的新闻事件,有个新加坡人把亲生父母带到马来西亚的新山,将
他们遗弃在当地的养老院。他视年迈父母为负担,不愿同住奉养。这
种行为凸显了有关人士没有对父母感恩,他们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尚
且如此,那么对社会、国家就不会有真正的责任感。(2 分)
摘自陈耀南〈由父、母亲节说起〉

四、 片段缩写 (共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四段至第五段(第 19 行至第 32 行),缩
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作者对孝道的看法”。
内容 分数 字数
1 人类灵性高、懂得反哺/返过头来照顾父母。 1分
2 人性有“孝”这最高贵的成分,才会有“孝道” 2分
的道德。
3 人若连亲生父母也不感恩,对社会就无责任感。 1分
4 负心儿女越多,人间就越没指望。 1分
5 孝道即厚道/人道。 1分
6 认为现代化须放弃孝道,是野蛮做法。 2分
总分 8 分 80 字
人类灵性高、懂得反哺/返过头来照顾父母。人性有“孝”这最高贵的
成分,才会有“孝道”的道德。人若连亲生父母也不感恩,对社会就无责任
感。负心儿女越多,人间就越没指望。孝道即厚道。认为现代化须放弃孝道,
是野蛮做法。(80 字)

练习 5:TKGS
B 组
21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引出来的?(3 分)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1 分)
● 作者在文章开头时就以举例论证道出十三燕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虽然落于下
风,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
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强而有力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
人。”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2 分)
22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列举并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4
分)
● 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1 分)
● 作者指出在生活中“胜败乃兵家常事”,因为没有人能永远都保持胜利。
(1 分)
● 他也引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指出世事变化,盛衰无常,一时的失意并不代表一切、一时的成功也不
代表着你有多强。只要还在努力,还在奋斗,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1 分)
● 作者通过名言,有力论证了“输不丢人”的观点。(1 分)
23 作者第三段中以非洲和中国球员的竞赛为例,要说明什么道理?你觉得
恰当吗?(4 分)
● 作者通过非洲和中国球员的竞赛为例,是要进一步的说明“不怕”的精神历
来被人赞颂道理。(1 分)
● 这是恰当的,因为非洲乒乓球运动员,虽然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如对手,但他
们没有害怕失败、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仍然面无惧色与世
界一流高手过招,虽败犹荣。输球之后,他们依然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
抱,向观众致谢。他们不怕失败的精神令人鼓舞。(3 分)
24 作者认为“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和
自己生活阶段的经历,谈谈你的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5 分)
● 我认为作者指出的“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是很有道理
的。如文章所列举的例子,在生活中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在比
赛中,在各行各业中有竞争就会有输赢,也许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
年,你可能被淘汰出局。
重要的是输了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努力,不可怕丢人而放弃,只要努
力还可以卷土重来,若是畏惧就会彻底的输了。(3 分)
● 事例:在篮球比赛中,当我队遇到强敌时,虽然我们都很害怕,但绝对不会
当个逃兵。个个球员都会竭尽所能,坚守到底,打出最漂亮的一场球赛。最
终,就算输了,也会让对手赢得不易。我队可说是虽败犹荣。。(2 分)
四 片段缩写(共 12 分)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段至第五段(第 10 行到第 23 行)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 “与人竞争应有的态度”。
● 与人竞争,输赢是正常的。 (1 分)
● 因害怕而不战自败,很丢人。/ (1 分)
不要因害怕而不战自败
● 我们要不怕强手,屡败屡战,杀出一片天地 (1 分)
● 虽败犹荣。 (1 分)
● 输了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前行, (1 分)
● 只要努力就有赢的机会 (1 分)
● 而怕就彻底输了。 (1 分)
●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1 分)
83 字
练习 6:West Spring
B 组(Q21-Q24)
Q21 为什么作者说勤和惰的分歧,其实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
(4 分)【记忆】
因为原始人钻木取火时,他们虽然知道可以用一根木头猛钻木板来产生火种,
但谁也说不出要钻多久才能发出火来。(1)因此有的原始人耐不住了,可能扔
下木头,吃生肉去了。(1)懒惰使他们的种族落后甚至灭绝。(1)有的原始
人坚持不懈,于是木头终于起火,带来火的文明。这种族吃上了熟食,使他们
的大脑发达,火把为他们驱逐猛兽,他们成了又聪明又强盛的种族。(1)
Q22 为什么作者说成功也有可能成为勤奋的坟墓?作者如何说明了他的
观点?(4 分)【理解】
因为人们尝到成功后,有的可能从此嬉戏终日,不求进步。(1)他们可能因成
功而松弛,难以维持勤奋的心。(1)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法。(1)有的青年
勤奋攻读后,考的好成绩,觉得自己成功了,因此不再勤奋。有的则发表了成
功之作后,同样不再勤奋,因此再也发表不了有份量的作品了。(1)
Q23 作者认为有自知之明的人会如何看待成功?(4 分)
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对成功的美酒漠然置之(1),生怕妨碍了自己继续前进
(1)。他们知道若生活太安逸(1),便无法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也就难以
持续努力。(1)
Q24 作者认为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是在勤奋努力和艰苦的探索之中,而不
是在豪华大厅里摆庆功宴。你同意吗?为什么?(5 分)【分析】
我同意。成功只是一时的,而且是经历了我们勤奋努力和艰苦换来的。(1)若
没有勤奋努力,相信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是努力的过程。
而且若要持续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勤奋努力,而不是沉浸在人们的赞美中。
(1)更何况,成功的过程中才是我们收获最多、成长的的阶段。(1)因为自
己努力所得到的满足感,与远比在领奖台上的满足感更强。(1)例如我们庆祝
成功只是一时的,时间已过也不会有人记得,但我们一定会记得为了成功我们
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与勤奋以及艰苦。因此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1)
四、 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段到第五段(第 9 行到第 24 行),
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勤奋很难持之以恒”。

1. 勤总与“苦”联系在一起(1),
2. 要一辈子勤奋,需要韧性。(1)
3. 人们不是因挫折怠惰(1)
4. 就是因成功而松弛,(1)
5. 因此勤奋需抱有远大的目标。(1)
6. 若生活太安逸(1)
7. 就无法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1)
8. 若能一生勤奋努力,就很了不起了。(1)
80 字
评分准则:
A. 要点 8 分,结构和表达 4 分。
B. 超过规定字数(85 字)的内容不予计分。可接受字数为 75-85.
C. 关键错别字扣分。
D. 文末未标明字数和开头未空两格都不扣分。
E. 可以打半分。
勤总是同“苦”字联系在一起。一辈子勤奋努力,没有一点韧性是很难做
到的。
成功将可能成为勤奋的坟墓。勤奋如果不是抱有远大的目标,那就很难持
之以恒,而我们常常不是因为挫折而怠惰,就是因成功而松弛。
他们知道若生活太安逸,便无法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也就难以持续努力。
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
练习 7:Tampines
Q21 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我们的心要变得阳光灿烂(1),因为没有一个心灵黑暗的人能走到未来
(1)。当我们的心变得阳光灿烂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光
芒万丈。(1)
Q22 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什么遭遇?他们对待事情的心态有什
么相似之处?(4 分)
一场大火烧毁了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实验室(1)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
(1)他们都乐观地对待所遇到的遭遇(1):爱因斯坦高兴地叫妻子和孩子看
他的实验室烧掉的难得情景而罗斯福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遇到更糟的事。(1)
Q23 篇章的第五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作者使用这个论证手法的用意是什么?
(4 分)
第五段使用了引用论证。(2)作者使用这个论证手法的用意是要说明人的一生
有时候输,有时候赢。(1)赢了,不可得意忘形;输了,更不必心灰意冷。
(1)
Q24 作者认为我们“赢了,不可得意忘形;输了,更不必心灰意冷。”你同意
这句话吗?为什么?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我同意这句话。这是因为我们就算赢了,还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吸取,很多新的
事物可以学习。赢了不代表可以骄傲自大,不再学习,否则就会退步。我们如
果输了,也不必感到灰心,总还有充实自己,下次再战的机会。我们不可能永
远输,努力后总有赢的机会。(2)例如:我们考取好成绩时,不应该骄傲而不
再学习,不然的话就无法学会新知识,下次的考试成绩会退步。但我们如果考
到很差的成绩,也不应该感到灰心而放弃,应该再接再厉,解决学习上遇到的
问题,下次考试再尝试。(3)
五 片段缩写 (共 12 分)
将阅读理解二的第三至五段,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人生遇到输赢时应
有的态度”,并把答案写在作答卷上。
大火烧毁爱因斯坦的实验室,他不沮丧 1,
还高兴地叫妻儿看这一幕。1
罗斯福家被盗,却觉得幸运 1:
家里没被偷光;家人无碍和自己非小偷。1
人生是场竞赛,有赢有输。1
赢了,不可得意 1;
输了,不必灰心。1
我们要永远保持乐观。1
(85 字)
练习 8: 德明政府
阅读理解二 B 组
Q21 作者通过书生的故事说明 “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用了什么论证法?试
加以说明。(3 分)
举例论证(1)。有个书生进京赶考,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两个梦。算命先
生说 那是他考不上的征兆,让他失去了赶考的信心,就收拾东西打算回
家。客栈老 板却说那是他一定高中的意思,书生觉得老板说得很对,于是
留了下来,结果 高中榜眼。(1)说明当你对某件事有着很强的期待,愿望
就会实现的现象。/ 一个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事情的走向。(1)
Q22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如何
理 解这句话的。(4 分)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的意思是心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的 是凡夫俗子/普通人(1),而对于圣贤来说,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
快 乐与否而决定的(1)作者认为,人生最难推倒的墙,在自己心里,因此不
要给 自己设限(1),不要把所有的可能扼杀在萌芽状态。(1)
Q23 和田一夫是怎么摆脱人生的困境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4 分)
他每周都会写“光明日记”,记录最近发生的快乐的事,这些快乐的事
情,让 他的心态保持开朗乐观。(1)凭着良好的心态,他慢慢从低谷爬出
来。(1) 启发(2)
Q24 作者认为“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你同意吗?试结合自己的经
历 加以说明。(5 分)

同意/不同意
-说明挡在你面前的是什么(困难/挑战/问题/障碍等)
-说明为什么你同意/不同意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你的心态/观念/想
法决 定了你在面对困难时的决定,是继续下去还是放弃
-说明放弃或继续下去的影响
-所举的例子必须是符合学生身份和生活的经历
-针对所举的例子说明为什么符合“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的意

四 片段缩写 (12 分)
Q25 将本文的第三段到第五段(第 11 行到第 27 行)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
文,说明“心态对一个人的人生所造成的影响”。
内容 字数 得分

不同的态度带来不同的结果和人生 13 1

心里没有墙,人生到处是路 11 1

快乐的事,让心态保持开朗乐观 13 1

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 11 1

只要撑下去,人生必然会豁然开朗/迎来崭新 14 1
天 地

成就主要与心态有关 9 1

心态对了 4 1

人生就顺了 5 1

80 字 8 分

练习 9:国初
Q21 为什么父亲用写匿名信?作者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3 分)
父亲为了鼓励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用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信。1 作者想说
明人们太脆弱了,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或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2
Q22 文章的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什么?(4 分)
举例论证法。(1 分)
举了音乐家在坐牢期间因为乐观、自爱而保持年轻的例子。(1 分)说明了人应
该爱自己,(1 分)这样才能拯救自己。(1 分)
注意:论点不是“证明了音乐家爱自己、拯救自己”
Q23 如何理解第五段中“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剪枝叶、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
沉沦为一棵自生自灭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这句话?(5 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学会严格要求自己(1 分),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1 分),并充实自己、让自己进步(1 分),不能放弃自我,要靠自己,成长
为一个严于律己,意志力坚强的人。(1 分)
如果只回答“要爱自己” ,没有具体解释“修剪枝叶、浇水施肥、自生自灭” ,
只得 1 分。
Q24 作者认为“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为什么?(4 分)
立场不给分。立场理由: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爱自己 2 分,不爱自己 2 分。
参考如下:
我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你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勇敢地面对失去亲人、朋友
时的痛苦,即使没有他们的关怀、爱护,你也能让自己变得坚强,让自己的生
命变得有意义。如此,才能有能力去关爱他人,才可以真正为这个社会做出贡
献,也就自然懂得爱这个世界了。反之,如果你没有学会爱自己,你只是期待
他人的眷顾,永远依赖于他人,长此以往,你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在这个社会
中,你也就没法帮助别人,没法为这个社会服务,所以又怎能谈得上爱这个世
界呢?所以说学会爱自己,才是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或者:论证一方面+举例
学生错误:只论证“爱自己”的好处,没有解释如何能够“爱世界”
四、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Q25 将理解篇章二(B 组)的第五段至第八段,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
“为什么要爱自己” 。
旁人的爱会失去。(1 分)7 (或)父母和朋友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在最痛楚无助孤立无援时(1 分)11
怀着美好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1 分)10
若自欺获得幸福也可以。(1 分)10
爱自己光荣,(1 分)5
是对生命的崇尚和珍重。(1 分)10
让生命更为健康,让灵魂更为强壮。(1 分)15
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1 分)10 ( 78-84 个字 )
开头未空 2 格扣 1 分。
文末未注明字数扣 1 分。
练习 10:花菲卫理
B 组(21 至 24)
21 青年人交友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形成这个特点? (3 分)
答: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热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1)
青年朋友许多心事羞于向父母启齿,又期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朋友便成为
极为重要而急切的精神寄托。(2)
22 第三段中作者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说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4
分)
答:作者用令人喜悦的小河一直都在,却不需要分分钟都守住看,(2)来
比喻令自己喜欢的朋友一直都在,却不能强求朋友达到自己的要求,来说明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2)
23 作者说:“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这里的“极品”是指什么?她认
为怎样才算得上“朋友中之极品”? (4 分)
答:“极品”是指知心朋友(1)。朋友之间偶尔清谈一次,没有要求,没
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是非口舌,相聚只为随缘。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
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相共,都不必了。才叫知心朋友(3)。
24 作者认为“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你赞同她的看法吗?为什么?(5
分)
答:我赞同。 因为朋友这种关系是世界上没有法律约束的关系,比不得家
人与亲戚关系,对我们没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不能强求甚至占有。应当彼
此尊重,理解,不加干涉和霸占,而是给予完全自由(2)。
生活经验(3)
四、片段缩写(共 12 分)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三和第四段(第 12 行到 20 行),缩写成 80 个字
的短文,说明“对待朋友不能去要求”。
a) 错别字不单独扣分,若句子非常不通顺或错别字太多,酌情在表达方面
降一个等级。
b) 文章 85 字以内都可接受。若超过 85 字,超出的字数一概不评分。
25
16 朋友是不能要求的,因为我们没有权利。
11“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话不假。
28 朋友的聚散离合,与时间空间有很大的关系,而内心也是会有变化的。
25 老友重逢,无需向对方索取友情的承诺, 以免流于幼稚和天真。

练习 11:聚英
B 组 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
21 为什么作者认为做任何事要留一点退路给人家?(4 分)
因为作者觉得如果做事太绝,就会树敌。(1 分)人生很长,不一定什么时候就
会遇到冤家,(1 分)如果不给别人留一些余地,做事太绝,传出去名声不好
(1 分),也很可能因小失大。(1 分)
照抄原文 扣 1 分
22 作者起初不赞同父亲的教诲,为什么他后来又同意父亲的话?(4 分)
起初,作者觉得要是非分明,做坏事就应该得到惩戒,也要对别人负责,不能
给坏人留有余地。(1 分)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作者慢慢发现人是个很复杂的
动物,好人也有做坏事的时候,坏人也有发善心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1)
做人最主要是不要给别人做坏事的机会,不去引诱别人犯罪。(1)任何事不能
做绝,凡事多一点包容之心,这世界会减少很多纷争。(1)
23 作者的父亲认为那名掌柜该怎样对待那名被辞的伙计?为什么作者的父亲会
这么说?(4 分)
作者的父亲认为当时掌柜辞退了这个伙计,让他在别处找到工作,他或许会改
邪归正。(2 分) 因为作者的父亲认为教化的目的是使人超越本性,但不是每
个人都有机会受教育,因此不要太苛责,放别人一条生路。(2 分)
24 作者说:“凡事留有余地,别人有路可走,自己才能进退自如”。你同意吗?
为什么?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5 分)
我同意,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两面性的转变,好的也许会
变坏,坏的也有可能会变好。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个朋
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可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留有余地,
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既要给自己留下余地,也要给别人留下余地。这样
才可以从容转身而行,才有退路和生路。(3 分)例如:我和我的朋友之间出现
了一些矛盾,我们闹得很不愉快,我一气之下,便对我的朋友说:“从今天起,
我们断绝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才几天,老师安排我们在一个小
组合作完成一项专题作业,这个作业需要用到一些网络平台,而她是这方面的
高手。我需要她的帮助,也需要和她合作,但当我想起自己讲过的话,很尴尬,
不知该如何开口,只得另求他人。如果我当初话没说那么绝,也不至于这么麻
烦。(2 分)
(评卷教师酌情给分)
四 片段缩写:(共 12 分)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四段到第五段(第 17 行到 28 行),缩写成约 80 个
字的短文,说明“为别人留一条退路的原因和方法”。
贪是人的本性,不要给人机会做坏事 1
不要去测试这个本性 1
教化要使人超越本性 1
但不是人人都受过教育 1
不要太苛责 1
人很复杂,好人有做坏事,坏人也有发善心 1
任何事情不要做绝 1
多包容,减少纷争 1
(80 字 )
练习 12:美华
B 组
Q21 为什么作者强调不能用简单的数理逻辑概括人生?(3 分) 因为人生
如意的事仅一二,(1)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一件让人开心 的事情之
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 的事抵
消了,幸福指数就会变成了零,甚至变成负数,让人沮丧至极(1)。 人
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1)。 Q22
依照作者的人生逻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
(4 分)
(作者的人生逻辑是: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
好的 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要坦然接受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1 分),同时看到逆耳的话、
拂 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1 分),
帮助我 们进德修行(1 分),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1 分)。
Q23 为什么作者认为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正数?(4 分) 生活中
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 (1);那
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同样也是正数(1)。 由此
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 会
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1)。事实上,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
性就越大。(1)因此,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正数。 Q24“不是生活
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试结合 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文章主题:作者认为若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人生的幸福指数将是负数,
14
我们会陷入悲观之中,因为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乐观
积 极的人生态度看待人生,为人生赋予意义。
我的看法:我完全认同作者的看法。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不顺心的事很
多。 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它们。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一切,我们
必将有 所受益。例如,今年我参加了全国辩论比赛,虽然最终没有进入决
赛,但在 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提高了思辨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拓展了眼
界,受益匪浅。因此这个比赛在我的人生中并非负数,而是一个正数。
四、 片段缩写:(共 12 分)
Q25 根据阅读理解二(B 组)第 3、4、6 段,缩写成约 80 个字的短文。
说明 “人生是一个正数”。
人生有缺憾,不能求全责备 1,(11)
要接受现实的残酷 1,(8)
期待未来的美好,为之做力所能及的事 1,(16)
拂心的事能助人成长 1,(9)
比开心的事对人帮助更大 1。(11)
应把拂心的事、悲多于欢的人生看成是个正数。2 分
(19) 由你选择生活 1。(6)(80 字)
练习 13:美廉
Q21 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下的最简单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3 分)
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下的最简单的结论是“活个几十年”,(就是说吃、
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再用黄土来掩埋)(1 分)。因
为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是无意义和
价值可言的,死后,他没有生命,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2 分)。
Q22 作者在论证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结果不尽相同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试加以说明(4 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法(1 分),举了同样想做文豪的人,有的成为大诗人,有的成
为蹩脚诗人,同样向做首领的人,有的成为伟大君主,有的成为昏庸君主的例
子(2 分)来说明这两种人即使择业相同,成就也不会相同(1 分)。若学生答
成对比论证,可酌情给分。
Q23 结合上下文,说明以下两句话的意思。(4 分)
(a)他们在生活取舍上,就有了分歧。
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1 分)对于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选择是不一样的(1
分)。
(b)他们个个对现实皱眉,却为理想倾心。
这些伟大的人/心性绝顶聪明的人,个个对现实不满(1 分),一心追求自己的
理想(1 分)。
Q24 你想成为文中的哪一种人?你希望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被定
义?为什么?(5 分)
学生可以选择成为文中的某一类人(聪明人/伟大的人)(1 分),根据文章内
容说明希望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怎样的(2 分,完全照抄原文只得 1
分)
成为聪明人——希望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
越,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成为伟大的人——希望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不计个人得失,致力于
改变令人不满的社会现实,为人类更好的未来而奋斗,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影响
同时代的人,甚至被后世铭记。
解释这样选择的理由(2 分)。
成为聪明人——不希望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想要做更好的自己,过更好的生
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成为伟大的人——对那些不满的现实,想要去改变它,希望世界变得更好(希
望自己的名字被记住),人类的进步需要这种人的存在。
四、片段缩写(共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七、八段(第 17 行到第 25 行)缩写成约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还有一种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无法被时间
定义” 。
还有一种人,心性绝顶聪明(1 分),想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1 分),
他们都为人类指引方向(2 分),死后变得很伟大(1 分)。这种人的思想、风
度、文章活在人类记忆中(2 分),生命无法被时间定义(1 分)。
评分标准:内容满分为 8 分,表达满分为 4 分。
练习 14:泉原
Q21 作者在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1 分)和比喻论证的方法(1 分)进行论证。
作者先引用古人的话“从恶如崩,从善如登”提出这一段的分论点(1 分)然后
把小善比作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1 分)把小恶比作则隐藏
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只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
座雪山坍塌,让心灵的底线彻底溃烂。 (1 分)
Q22“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的意思是平日里我们所做每一件不起眼的善事,
汇聚起来,就会是极大的善事,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善了。 (1 分)
,作者会这
么说是因为生活中我们顺手做的小善事其实不止是顺手,(1 分)它汇聚了我们
的责任、爱心、热情和善良。(1 分)正是这些看得见的小善,让我们自己活得
快乐,也让身边的人得到慰藉。(1 分)因为有了这些小善,我们会在平凡中变
得伟大;社会也会应为这些小善而成为爱的天堂。 (1 分)
Q23(a) 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小善虽小却如同台阶,能一步步让人成为道德高
尚的人;小恶虽小却如同隐藏在雪山中的小石头,很容易让人的心灵崩溃堕落。
(b) 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生活中小小的善举,往往是爱的表现。
Q24 我同意。因为每个人都行小善会让自己快乐,身边的人也会比较快乐,周围
世界的幸福也会渲染和扩大我们个体的幸福快乐。所以,虽然每个人只付出“1”
的小善,却能收获无穷的快乐。(2 分)例如,组屋楼下有垃圾,靠清洁工或者
一个人两个人很难捡干净,也总是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如果,每个居民都付出
“1”的小善,不乱丢垃圾,看到扔垃圾的就提醒一句,或者捡起垃圾。那么,
居民们就会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了。 (3 分)
四 片段缩写:(共 12 分)
从恶如崩,从善如登。(1 分)小善汇聚了责任爱心。(1 分)做小善让自己快
乐,(1 分)让别人得慰藉。(1 分)小善让人在平凡中变伟大;(1 分)让社
会成爱的天堂。(1 分)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1 分)如每个人付出小善,定
能看到爱的合力焕发的独特光辉。。(1 分)
练习 15:圣升
B组
21 你如何理解“成熟的稻谷会弯腰”这句话?(4 分)
这句话是说弯腰不是倒下,是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1 分),通过
自身的改变,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1 分)。弯腰并非软弱,而是
一份弹性,一种韧性,也是睿智(1 分)。弯腰也是谦卑的一种表
现。(1 分)
22 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方法(1 分)。
作者先举雪松例子从正面证明“谦卑能获得成功”的道理(1
分)。之后再举梧桐之例,从反面证明“不谦卑会失败”的道理(1
分)。这样可以使论据更全面/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地论证谦卑能让人
获得成功(1 分)。
23 前辈说的“该低头时就低头”这句话让富兰克林得到怎样的收获?
(4 分)
富兰克林从中得到启发,知道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总是仰
着高贵的头(1 分)。他改掉盛气凌人的态度,(1 分)始终保持低姿
态(1 分),因此能通往成功之路(1 分)。(学生围绕谦卑回答便
可)
24 作者认为“弯腰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你赞同吗?为什么?(4
分)
同意。弯腰就是谦卑,保持一定程度的低姿态,这容易让你获得别
人的钦敬、认同和支持(1 分)。以低姿态出现,让对方心理上感
到一种满足(1),彼此距离拉近,使合作成为可能,所以弯腰是特
别重要的处事原则(1 分)。有一次我们老师上课时在白板上写错
了一个字,被一个同学发现并指出来,老师听了欣然改正,并感谢
这个同学。因此我们都觉得老师很可亲,从此愿意和他分享学习和
生活上的事情(1 分)。
*学生围绕懂得弯腰来谈或利用第四和第五段的放低姿态的内容来谈
都可以,也可以从反面加以说明。答案合理便给分。
四、 片段缩写(共12分)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 4 至第 5 段(第 13 至 24 行)缩写成约 80 字的
短文,说明为人处世保持低姿态的好处。
保持低姿态,让你获得钦敬、认同和支持,(1)
为自己创造价值、效益。(1)
保持低姿态,让你在社会中获得广泛且良好的人际关系,(2)
保持低姿态,让对方心理满足,(1)
愿意合作,(1)
拉近彼此距离。(1)
你就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1)
(80字)
练习 16:VS
Q21 作者认为读书与学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3 分)
答: 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1 分)学问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
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1 分)读书是把几千
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
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1 分)
Q22 第二段如何论证书籍过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这一弊端的?(5 分)
答: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来证明。作者用举例论证,举许多初学者贪多
而不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结果把基本要籍耽搁了的例子,证明
了“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的观点。(2 分)作者用比喻论证,把做学问比作打
战,要打攻坚战,不要打消耗战,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做学问要目标明确,注重
基本要籍,不要分散注意力在过多书籍上的道理,从反面说明了“书籍过多易
使读者迷失方向”。(3 分)
Q23 试从第三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它的作用。(4 分)
答: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2 分)
作用:作者把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比作暴发户炫耀家私,批评了许多人读
书只是追求书多的做法,有力证明了读书应该选得精,读得彻底。(2 分)
Q24 作者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你同意这种看
法吗?为什么?试结合生活经验加以说明。(5 分)
学生自由作答,老师斟酌给分
(观点+解释 3 分,例子略 2 分)
*问答题中出现错别字,每两个字扣 1 分,每题最多扣 1 分
四、片段缩写(1 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二到第三段(第 5 至 21 行),缩写成约 80 个字
的短文,说明“读书不易的原因及应对的方法”。
从内容(8 分)和表达(4 分)两个方面评分,评卷只评到第 80 个字 为
止,一个错别字不扣分,两个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1 分为限。

等级 上 中上 中下 下
内容(8 分) 7-8 6.5 5-6 4.5 3-4 0-2
表达(4 分) 4 3 3 2 0 - 1
内容要点:
字数 内容要点 分值
18 人类精神遗产越丰富,书籍越多,读书越不易。 2
16 书籍是种拖累,可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1
9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 1
9 也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1
14 读书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1
9 应选真正值得读的书, 1
6 深入反复精度/熟读深思/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1
81 字 8分

(完)
练习 17:维林
B 组 (Q21 – Q24)
Q21 让作者感到愤怒的是什么?(3 分)
作者愤怒的是女佣是个弱势群体,(1 分)可是近年来,尽管当局不时出台
新的监管措施,虐佣案还是层出不穷。(1 分)现在,24 岁的缅甸籍女佣
遭女雇主及其家人虐待致死。(1 分)
Q22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再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句话?(4 分)
因为作者觉得女被告的丈夫、诊所医生、同住的两名房客甚至左邻右舍,
(1 分)在死者受到那样可怕的虐待,即使是个哑巴也会发出痛苦的哀嚎的
情况下,非常无情和冷漠,完全没有人向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警方报案。
(2 分)这让人觉得我们的社会良知完全没有了。(1 分)
Q23“冰块”在第三段的论证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加以说明。(4 分)
作者把人们只顾自己的冷漠自私的想法比喻做冰块。(1 分)作者运用了
比喻论证,(1 分)用冰块聚集成冰山可以冻僵周围的一切,来说明有自
私想法的人多了,整个社会良知就会消失,会毁掉整个社会。(2 分)
Q24 作者认为每一个人提升自己的社会良知,才能伸张正义。试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历,谈谈你的看法。(5 分)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社会良知是要依靠每个人来形成的,不能仅仅依
靠一部分人或者政府法律。如果每个人都能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那么正义必将战胜邪恶。(2 分)就比如有一次,我在地铁上看到有人持刀抢劫
老人。路上的几个行人立刻冲过来,旁边的人也立刻帮忙报警。那个抢劫犯,
虽然拿着刀,但是面对那么多人,很快就被抓住了。相反的,如果每个人都不
愿意出手,或者觉得与自己无关,默不作声,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犯罪分子就会
越来越大胆,继续进行犯罪活动。所以,只要每个人提升自己的社会良知,才
能伸张正义,打击犯罪活动。(3 分)
(举例要能够说明解释中的关键语句。)
四、 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Q25 根据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段至第四段(第 13 行到第 22 行),缩写
成 80 字的短文,说明“找回社会良知的重要性”。
女佣之死提醒我们:找回社会良知,刻不容缓。(2 分)冷漠言论会毁掉
社会。(1 分)找回社会良知, “甘榜精神”会继续,国家凝聚力增强。
(2 分)有社会良知的人,会有同情心,坚持维护正义。(2 分)人人提
升社会良知,才能真正伸张正义。(1 分)(80 字)
内容 8 分 7-8 5-6 3-4 1-2
表达 4 分 4 3 2 1

练习 18:文殊
B 组(Q21-Q24)
Q21 为什么说这些幼苗是死在了作者的“爱”之下?(4 分)
因为作者原本认为幼苗种植在小花盆中是要保护它们(1)。但是作者却忘了幼
苗会长大(1),在这么一个小花盆中,它们的根系生长受了到局限(1),不
管浇再多的水,施再多的肥,也躲不过它们死亡的厄运(1)。
Q22 你认为作者在第 4 段提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最终会
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4 分)
我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中,这些孩子可能成为白眼狼。他们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
的问题,也不会体恤父母赚钱的辛苦。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便是用
金钱填补孩子心中的空缺(2)。而在第二中情况中,这些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
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任何的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只会随波逐流的人。这是
因为家长已经帮孩子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家长不在乎孩子的看法,在这样的成
长环境地下,又如何能够养成自信心呢?(2)
(只要言之有理,老师斟酌给分。)
Q23 本文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使用哪些例子进行论述?(4 分)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孩子小的时候固然需要父母的保护,但是父母也要学会适
时放手,否则孩子则会“溺死”在父母的爱底下。(2)文中提到了作者因为没
有及时帮幼苗换花盆,幼苗因而枯萎。同样的,第 4 段中的两类父母也因为没有
给予孩子对的爱,而可能导致孩子之后的性格偏差。(2)
Q24 作者“有时候,我们自认为的‘爱’,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伤害与桎梏。该
放手时就放手,种植植物与教育孩子,道理相同。”你同意吗?为什么?
(5 分)
我同意。我们经常都会听到长辈们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我不否认
长辈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智慧,他们说这句话之前是否真的有站在晚辈的立场
为他们着想?还是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小辈身上?新加坡人崇尚理科,若
孩子的理科不好,喜欢艺术,相信有许多家长第一件事便是帮孩子找补习中心,
专注理科补习。因为“艺术赚不了钱”。孩子无奈只能遵从家长的意愿,长大
之后就只能找自己毫无兴趣的行业,浑浑噩噩过了这一辈子。这便是“爱”所
带来的伤害。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老师斟酌给分)
四 片段缩写(共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段到第五段(第 9 行到第 22 行),缩写成约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 “照顾幼苗与照顾孩子的相同之处”。

句子 分数 字数
1 幼苗在小花盆中长大, 1 9
2 根受到局限,再浇水施肥仍会死亡。 1 14
3 有些家长忙,就用钱弥补孩子, 1 12
4 有些家长认为为孩子好,事事帮孩子安排。 1 17
5 自认为的爱, 1 5
6 可能是伤害。 1 5
7 该放手就放手。 1 6
8 种植植物与教育孩子,道理相同。 1 13
总 8 81

练习 19: Bukit Batok


B 组(Q21-Q24,共 4 题 17 分)
Q21 现代人有什么通病?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3 分)
答:现代人的通病是贪图享福,不愿吃苦。(1)无论是成年父母(0.5)还
是 年轻人都追求享福(0.5),害怕吃苦。作者认为这种不劳而获的想
法最终 必将一无所获。(1)
Q22 第二段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说明什么?(3 分)
答:第二段使用了反问(0.5)和排比(0.5)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说明:正
是 无数的劳动者辛辛苦苦地耕耘,我们才能享受他们通过劳力所得来的成
果。 (1)我们要吃苦尽责,才能对得起他们。(1)
Q23 第三和第四段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试概括论据并说明作者的观点。
(6 分)
答:第三和第四段使用了对比论证法(0.5)和引用论证法(0.5)。在第三
段 中,作者引述了古今中外的圣贤豪杰,例如:中国的孔子和英国名相格莱
斯顿 自我磨练的例子(1)对比第四段中清朝末年人民安逸,不思进取导致
清朝灭亡 的例子(1),说明了自我磨练可为国效命(0.5),反之则精神涣
散,导致国 家衰亡(0.5)。第四段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句话“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难 矣哉!”(1)说明了只知享福,而不努力只会招来灾难
(1)。
Q24 作者认为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才能享有一生
的 幸福。你同意吗?试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5 分)
答:评分标准:立场+看法 2 分+结合生活事例 3 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
分。 教师斟酌给分。】
参考答案: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做人一定要从吃苦做起,因为无论做什么事-学习、处
理问 题、工作都难免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经历磨练,才能换来美好的成
果。要做 优秀的人,更是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唯有这样,才能享受所
得来的硕果, 过上美好的生活。(2)例如: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进入公司工
作后必须从最基本 的工作做起,期间,他们必须以坚韧的心志克服各种挑
战,才能慢慢地站稳脚 步,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享受努力所得来的幸福生
活。(3)
4
弹性思考
四、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二段到最后一段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
说明 “要吃苦的原因”。
要吃苦尽责,才对得起辛勤的劳动者。(1)许多圣贤豪杰都是吃苦磨炼出
来的(1),以为国效命(1)。饱食终日,不思进取(1),则使国家衰亡
(1)。先要备尝艰苦,而后享福。(1)人要从吃苦做起(1),吃得苦中
苦, 做得人中人,才能享有幸福(1)。 (82 字)

评分标准:
内 容 8 7-6 5-4 3-0

表 达 4 3 2 1

注:
A.文末未标明字数扣 1 分
B.少于 76 字扣 1 分
C.超过规定字数 83 字, 后面的内容不予计分
D.每 2 个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2 分为限
5
练习 20: USS
B 组(21-24)
21 作者电脑荧屏上的《天鹅湖》舞者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作者始终展
示它? (4 分)
作者电脑荧屏上的《天鹅湖》舞者照片里的两位舞者并不是普通人(1 分),他
们都下半身残疾:一位是右腿截肢,一位是左腿截肢。(1 分) 照片里,两人的
舞姿刚好把彼此的缺陷互相掩盖住了。(1 分) 这是需要经过仔细观察才看得到
的震撼美。(1 分)
22 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分析。(4 分)
比喻的论证手法。(1 分)以张挂在晾衣架上的裤管比喻舞者缺了一只脚(1
分);以冬阳凄冷,寒风凛冽来比喻舞者以一只脚来跳舞的艰苦环境(1 分),
说明了尽管他们残疾却没有放弃舞蹈,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那股韧性是残缺美
(1 分)。
23 你对霍金“在 21 岁时我对生命已经零期望,此后的一切都是额外的收获。”
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4 分)
我认为霍金非常了不起 (1 分),虽然得了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
剩下三只手指能动,却还是没有放弃自己(1 分),继续坚持研究,还甚至认为
是因为自己的病况才让他的生命历程更加有意思(1 分),做到了自己原来可能
做不到的事。(1 分)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24 你同意文章所提出的“残缺效应”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5
分)
我同意。我们出现残缺时,只要不放弃,这份残缺会促使我们继续努力,为了
这一分你可能会不辞辛劳的学习,不懈努力后,你会得到比这一分更多的东
西。(2 分)
或者,当我们面对残缺,并想方设法去弥补残缺时,美丽便会被创造。残缺能
使我们奋进;残缺能使我们坚持;残缺能给我们带来美丽背后生命的真谛。(2
分)例如:我中三的学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及格;我今年便下定决心,更加
认真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去年考不好,虽然很难过,但我好好反省,让它
发挥残缺效应,时时鞭策,提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辙。(3 分)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四、片段缩写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三到第五段(第 14-35 行)缩写成约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残缺美让人前进、坚持与理解生命的真谛”。
1. 残缺美能鞭策人们奋进。1 分
2. 残缺让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2 分
3. 遇到不顺遂时,把它当作一种残缺,相信自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只要我
们努力克服,迎难而上,最终会得到成功/得到你想要的美好。2 分
4. “残缺效应”是得到比原来失去的得到更多的东西。1 分
5. 当我们面对残缺,并设法弥补残缺时,美丽便会被创造。2 分
(80 字)
内容 6-7 3-5 1-2
紧扣题目,符合 基本上能扣住题 偏离题目,或不
缩写要求,能抓 目,符合缩写要 符合缩写要求,
住内容要点和关 求,能抓住一些 大部分内容要点
键词语。 内容要点和关键 和 关 键 词 语 缺
词 语。 失。
语文 5 3-4 1-2
语言精炼流畅,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文
条理清晰,过渡 文 句 连 贯 性 稍 句不连贯,别字
自然。 弱,别 字少。 多。

注:
• 开头未空 2 格扣 1 分
• 字数浮动空间是 5 个字符,超过 80 字之后的内容不予计分
• 每 2 个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2 分为限
• 文末未标明字数扣 1 分
练习 21: Xinmin
B 组(4 题 17 分)
Q21 作者为什么说高尔基的语录能无比贴切地表达他的心情?(3 分)(题型:
复述)
答:因为作者青春期的最重大事件是对书的迷恋(1),从中学开始作者的课余
时间都是在阅览室里度过的(1),看的多半是课外书(1)。
注:如照抄第一段,扣 1 分。如:抄第一段中“这使我终身受益”,是无效答
案。
Q22 作者认为青春期的阅读和成人的阅读有什么不同?(3 分)他的用意是什么?
(2 分)(题型:复述+分析)
答:青春期的阅读是纯洁而痴迷的,是人生中不会再有的时期(1)。而每翻开
一本新书,心中期待的是一次新的奇遇(1)。成年人的阅读几乎不可避免地被
功利、事务、疲劳损害(1)。作者是要指出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养成阅读习
惯的关键期,以后再不会像青春期那般纯洁而痴迷的阅读了(1);一个人在青
春期的阅读经验对他的影响深远必定在后来的人生中显示出来(1)。
Q23 作者如何判断一个学生的心智好不好?(2 分)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试加
以说明。(2 分)(题型:重整+分析)
答:看一个学生的心智素质好不好,作者就看他是否具备了两种能力,一是快乐
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1)即是否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1)。我
同意作者的看法,因为学习的心态很重要,具备快乐学习的能力就能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并能坚持下去,做到终身学习(1),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 21 世纪
软技能之一,只有善于学习,往后无论学习什么新的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自己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让自己在更全面、更大的空间有所发展(1)。
Q24 你赞同作者所说的“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即使功课稍差,他将来
的作为定能超过那种功课全优但毫无自主阅读兴趣的学生”这句话吗?为
什么?(5 分) (题型:分析+评鉴)
答:我同意这句话,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我们的
技能(2)。而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的人因为喜欢学习,能通过阅读培养出自
己的兴趣,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1)。而且学习是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1),若没有自主阅读兴趣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不再读书,那么他
们就无法再进步,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将来不会有很大的成就(1)。
学生可举生活中一些优秀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加以说明,如:淘宝总裁马云,文学
家沈从文,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甚至
是身边认识的人等,指出虽然他们功课稍差,但是有阅读兴趣,因而能培养出自
主学习能力,他们的成就和作为就比一般人更突出。
四 片段缩写(12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二段至第四段(第 5 行到第 20 行),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作者对青春期阅读的看法”。
• 青春期的阅读是纯洁、痴迷的,(12)
• 成年人的是功利的。(8)
• 青春期阅读对人生影响深远,(12)
• 能丰富精神生活。(7)
•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8)
• 爱读书的人在年少养成阅读习惯,(14)
• 产生强烈持久的阅读兴趣,(11)
• 形成阅读眼光、品味。(8)
(80 字)
等级 上 中上 中下 下
内容(8 分) 7-8 5-6 3-4 0-2
表达(4 分) 4 3 2 1
总分 11-12 8-9 5-7 1-3

• 前面没空两格扣 1 分。
• 错字一个扣半分,扣满 1 分。
• 字数超过规定的 80 个字,只批改首 80 字(或完成该句为止)。不
考虑后面的文字。
• 文末未标明字数扣 1 分。
练习 22:永青
Q21 有些人在“觉得是自己不应该,欠对方一句道歉”时会怎么做?
(3 分)
他们会找出种种逃避道歉的借口(1),如:他们现在很忙,改天有空就会去道
歉;对方更忙,自己不好意思打扰;或者,事隔已久,双方早已断了音讯,联
络不易。(2)
*照抄原文得 1 分
Q22 作者为什么说“最需要表达歉意的对象,常常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或朋
友”?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为什么?(4 分)
因为我们和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互动紧密,摩擦在所难免,一句无心的话语往往
带着强大的杀伤力(2)。我赞成。我们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最亲密,无所不
谈,也畅所欲言,因此不小心说错话冒犯他们的几率也比外人更高,以致有许
多需要道歉的情况发生。(2)*学生须表现自己对原句的充分理解,扩展原句
才能得 2 分。
Q23 人们为什么觉得道歉难以启齿?(4 分)
第一, 因为被人拒绝的感觉不好受,因此越想越焦虑,便一拖再拖。(2)
第二, 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怕自己受伤。当我们令他人受伤时,
会感觉到自己面目可憎,于是担心对方的回应正好印证了我们对自己
的丑陋印象,所以,一句“对不起”,迟迟说不出口。(2)*第二点
若照抄原文,只得 1 分。
Q24 作者说:“及时说出“对不起”,修复双方的关系,才是人与人之间该有
的尊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试结合生活经历加以说明。(5 分)
参考答案:
在意识到自己做错事,伤害了别人的同时,应该立刻反省,尽早向对方道歉
(1),这表示自己能放下自尊心,显示自己珍惜与对方感情(1)。这才能让
彼此的关系长长久久。我有一个朋友,数学成绩一向不好,总是在及格边缘。
有一次,他在数学测验中竟然得到全班前三名,我一时口快,说了一句:“你
一定是作弊才得到这样好的成绩!”他的脸色一变,我立时察觉到了我的口误,
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完全抹杀了他的努力,也质疑了他的学习能力。我马上
道歉。虽然他接受了,但是我们的感情也开始有了转变,渐渐疏远了。我也意
识到我对他的伤害。没有人会喜欢跟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做朋友的。不过,我
很庆幸自己道歉了,这表示我在当下知道自己错了而毫不犹豫地说“对不起”,
也表示我重视和他的友情,至少问心无愧。(3)
*所举的例子必须论证第一道小题的答案,才能得 3 分。
*若只有例子,没有说明,最多只得 1 分。
Q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五段到第六段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如
何有效地向人道歉”。
内容要点 得分 字数
首先,要做好心理建设。 1 9
把最糟情况在心理反复演练, 1 12
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1 10/
借此强化内心承受窘境的力量, 13
内心会较稳定(1),你也更有勇 2 16
气表达歉意。(1)
我们也要清楚了解自己哪里出 1 14
错,
有针对性地道歉。 1 7
让对方觉得你曾深刻反省/ 1 11
态度要真诚,也要直接。 9
8分 80 字

练习 23:育英
Q2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4 分)
中心论点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
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 分)作者在第一段举出鲁迅和哈
佛大学的事例,提出并证明了中心论点。(2 分)
Q22 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养成优秀的习惯?(4 分)
作者认为我们要不断追求,(1 分)勤勉努力,(1 分)做什么都要
有“争创一流”的意识,(1 分)还不能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把命运把
握在自己手里,(1 分)这样才能养成优秀的习惯。

Q23 文章的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意是什么?(4 分)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 分)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
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1 分)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
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2 分)

Q24 作者认为“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同意他的看法
吗?为什么?(5 分)
同意。言之成理,老师酌情给分。
参考:
 因为优秀习惯的养成,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
的终点。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
点。
 优秀习惯的培养很有挑战性,不是一蹴而就的。
 在培养优秀习惯的过程里,会面对很多诱惑,一旦不能经受考验,
一切又会重新来过。
 恰当的例子可以作为一个理由

四、片段缩写(1 题 12 分)
Q25 内容:8 分 表达:4 分
内容 字数 分数
1 让优秀成为习惯,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17 1
2 以追求卓越为人生信条。 10 1
3 优秀离不开客观环境, 9 1
4 但真正优秀的人会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18 1
5 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9 1
6 成功时心怀感恩, 7 1
7 失败时认为自己努力不够, 11 1
8 始终谦逊。 3 1

练习 24:耘青
21 对于成长和努力的关系,作者在小时候和长大后有何不同的认识?
(4 分)
作者在小时候认为成长是因为年纪还小,得学习、锻炼、劳动,好好努力才得
成长;(1 分)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1 分)
(照抄第一段扣 1 分)
长大后才知道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活到老,学到老”;
(1 分)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也不同,还得努力不休。(1 分)
(照抄第三段扣 1 分)
22 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比喻论证。(2 分)
用庄稼“蹲苗”为喻,生动形象且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
情”,从而证明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种经历挫折、积蓄力量的过程。(2 分)
23 第五段中“这真是既正常又荒唐的事”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这样
说?(4 分)
“这真是既正常又荒唐的事”指的是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
生理上已经不再年轻的长者。(2 分)
这是正常的事。因为年纪轻轻,经验不足,往往不懂成长的意义,到了一定年
龄,有了阅历才懂得;(1 分)
这也是荒唐的事。因为年长者年纪一大把,才懂得成长的意义,但时日不多,
无力回天,这时候才懂得成长意义不大了。(1 分)
24 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5 分)
我同意这一观点。
成长是人生的必然过程,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成长就伴随一生,
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克服困难,跨越难关,一步步地迈向成熟;慢
慢有了更多责任和担当,最终走向不同程度的独立与强大,获得幸福感。(2-3
分)
比如: 去年我父亲出差了,母亲生病住院,我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又要
读书又要照顾母亲。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之外,也可以承担更多家庭责任了。
后来父亲回来时,母亲已经在我的照顾下恢复了健康。通过这个事,我觉得自
己不但可以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我的家人。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受
到一种成长的幸福。(2-3 分)

四 片段缩写(12 分)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的第三段到第五段(第 6 行到第 29 行),缩写成 80
个字的短文,说明“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1 分 成长是件漫长至终生的事, 11 字
1 分 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 9字
1 分 努力不休,是种必然状态。 10 字
1 分 成长是件最丰饶的事, 9字
1分 须经历挫折、积蓄力量的过程。 12 字
1分 成长总等待我们迈向成熟, 11 字
1分 让长者生命充实而厚重, 10 字
1分 是件最深情的事。 7字
总 79 字

评分准则:
 字数不可超过 85。多出来的答案,直接删除,不评分。
 错别字,不扣分。

内容 7-8 5-6 3-4 1-2


表达 4 3 2 1

练习 25:中华
B组
21 天空下起大雨时,两个路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分)
路人甲拔腿就跑,路人乙则坚持自己的步调,继续在雨中漫步。(1)
因为路人甲比较积极,他努力跑,是希望雨水不会把衣服弄得太湿(1);
而路人乙认为反正都是全身湿透的,所以不必浪费力气跑。(1)
22 作者通过路人甲和路人乙的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4分)
作者通过路人甲和路人乙的故事来说明不同的人生态度/想法会带来不一样的
人生。(2)选择勇敢面对的人还有希望,而选择消极逃避的人却只剩下失
望。(2)
23 文中第六段“这样的人在人生的路上碰到的雨比别人大,没有伞就要努力奔
跑。”,指的是什么?(4分)
这句话是指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平凡的(1),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挫
折/逆境(1)。在没有其他条件/背景的帮助下(1),就必须靠自己积
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克服/改变(1)现状。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但必须解释关键词,不可用回句子里原本的词,如
“雨”、“奔跑”等]
24“人生要学会知足,但是不要轻易满足。”你同意吗?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
例子,谈谈你的看法。(5分)
立场+解释(3)+例子(2)
参考:
同意。人懂得知足才会感到幸福,学会珍惜。不轻易满足才能带来进步,
尤其是在我们还有能力做得更好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精益求精,让
自己变得更进步/有更大的机会继续发展。
例如我的姐姐现在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让她十分感恩。但她并不想一
辈子都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因此她趁年轻时不断地充实自己,通过
进修和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等机会到来时,她就能胜任更
具挑战性的工作了 。她的不要轻易满足让她距离理想的工作更靠近一步
了。
四.片段缩写(1 题共 12 分)
25 将阅读理解二(B 组)第二、第四和第五段(第 5 行至第 7 行;第 14 行至
第 19 行),缩写成 80 字的短文,说明“态度决定人生”。
人生没有对错, (1)
每一步的选择带来不一样的人生。(1)
人生存在不同, (1)
是因为对机会和挑战的定义不同。(1)
选择勇敢地面对还有希望。(1)
消极地逃避只有失望。(1)
今天是昨天努力的结果;(1)
明天是今天所决定的。(1)
(79 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