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下)冷僻与个性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4

网络课程 内部讲义

作文素材(下)
冷僻与个性

教 师:马昕

温馨提示:本讲义为 A4 大小,如需打印请注意用纸尺寸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第 16 课 作文素材(下):冷僻与个性
冷僻素材
谈意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
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
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
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
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
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
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怯?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
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蕴藻滨
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碧血染
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轰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
被世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
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们的人生虽有乌云蔽日,但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
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
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
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
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
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企业家系列:
松下幸之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彦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 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根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政治家系列:
卡斯特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尔扎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拉法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利莎白二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系列:
塞尔维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奥尔科夫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琴 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饶 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社科学者系列:
章太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汝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寅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毅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贝尔和平奖系列:
德里萨修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比斯·阿塞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贝尔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国界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素材
攻于一役
司马迁发挥自己在史学上的特长,潜心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
韩信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终助刘邦灭项羽,立大功成伟业。
郎朗、刘翔凭借自己的天赋和苦练,终在各自的领域各领风骚,名噪一时。
智者,便能心无旁骛地练就,强化自己的专长,毕其功于一役,成其大业。
去发掘自己的专长!
潜能、专长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掘、去开采。专长就是一双助我们在自己的领空翱翔
的翅膀。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天赋,别让自己被表面的暂时优势所迷惑,深入到个体内部,才会发现一个真正的
第 2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自己,那时候,你才会看清什么是自己真正擅长的。
勒布朗·詹姆斯,新科 MVP,连续征战七年终打入总决赛;球皇所获得的成绩令人瞠目结舌,可小时候的他却
长时间地辗转于医学、建筑、设计、音乐之间。这些付出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最后,他还是在篮球场上发现了属
于自己超强天赋,于是心无旁骛地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今天球场上的小皇帝。
发挥专长时需专一,心无旁骛。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必会替你关上一道门,人无完人,必有瑕疵。尽量避免因追求完美而付出沉重的代
价,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全心发展自己的专长,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缺陷,扬长避短。
朱德庸,小时候一提起学习就犯迷糊,可当他拿起画笔时,头脑却异常清醒,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放
弃令自己头疼的学业而转向绘画。今天风靡于青年人中的“涩女郎”便是他的杰作,他在艺术层面的杰出也为他
惨不忍睹的学业遮了羞。
人生的境界,便在于你在某方面的登峰造极。
当你专注于你的特长,长时间地倾注心血时,你便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在此方面登峰造极。人生有极,
不需要你在各个方面大显神通,多姿多彩,只需要做最好的自己,做好自己所擅长的,发挥自己微小的作用来改
变世界,这才是人生的境界。
韩愈的仕途并不顺利,早年屡遭贬谪。但他为官一地,造福一方,以至“一片江山尽姓韩”。他的厚重的文
字或许比不上苏轼洒脱,但人们从他文章里感受到的并不是中国文人柳宗元式的牢骚、苏轼式的豁达超然,而是
一份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一种中国士人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这个角度看,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及中国
文坛第一人也并不为过。
瀑布用自己的高度制造了雄伟。花儿用自己的鲜艳点缀了世界。那我们呢?
爱莎多娜·邓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萨尔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 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兰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宝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大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素材详解
松下幸之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
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 4 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
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 年,23 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
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
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 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二战之前,
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
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
1988 年的 63 年中,有 10 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 6 年居第二位,1989 年他逝世时,留下了 15 亿多美元
的遗产。
松下幸之助的求职故事
松下幸之助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年轻的他到一家大电器公司求职。矮小瘦弱,又破又脏的他被公司的
人事部门主管谢绝了:“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本是推托之辞,可一个月后他真的
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有事,过几天再说。隔了几天他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了真话:
“你这么脏是进不了我们公司的。”于是他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
只好告诉他:“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不料两个月后,他再次出现在人事主
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盯
着态度诚恳的他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从未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
和韧性。”结果,他的毅力终于打动了这位人事主管的心。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那家公司工作。
“自来水经营哲学”
松下和公司工会的关系,一直是比较融洽的。但是,有一次工会机关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却让松下大为恼怒。
起因是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嘲笑松下制造物美价廉产品以服务社会的自来水经营理念,否定了公司的经营宗旨。
尽管遭到了这样的抨击,但松下依然不改初衷。“自来水经营哲学”是松下电器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相当于
宪法中的总纲。这是松下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受到自来水的启发而总结出来的。他的经营信念即在于此:“如
果一切东西都像自来水一样,能够随便取用的话,社会上的情形就将完全改变了。我的任务就是制造像自来水一
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尽管实际上不容易办得到,但我仍要尽力使物品的价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
准。
1932 年 5 月 5 日,在松下电器公司的创业纪念日上,松下向全体员工表明了自己的这种信念,并把它确定
为公司的经营哲学,要求全体员工遵照执行。松下在演讲辞中讲道:“大抵生产的目的,不外乎丰富人们日常生
活的必需品,以充实生活的内容。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愿望。“松下电器公司要以达成这些使命为我们的目标,
今后更要全力以赴、更上层楼,期待早日完成使命。我殷切希望诸君能深刻体察这一目标和使命,并共同努力达
成之。松下体会到,以透明、公开的方式,让干部和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和目前的状况,建立互相的了解、信任,
可以加强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达成既定目标。
松下幸之助语录
不管别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坚持到底,换来的就是别人的羡慕。
不论是多么贤明的人,毕竟只是一个人的智慧;不论是多么热心的人,也仅能奉献一个人的力量。
唯有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才能领导更多的人。
人的生存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你为你的民族做了多少事。
经营者必须兼任端菜的工作。
我们可以为金钱而工作,但不可为金钱而出卖尊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第 4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李彦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经过多年发展,
百度已经牢牢占据中文搜索引擎超过 7 成的市场份额。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
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他 19 岁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梦想中的北大,学习信息管理专业。23 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
大学主攻计算机,31 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
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正是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李彦宏激动不已,原
来还有个世界如此美妙。
美国 8 年人生历程,西方文明改变了李彦宏的人生观。李彦宏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起:他先后担任了道•琼
斯公司高级顾问、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 Infoseek 资深工程
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 ESP
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 Infoseek 的搜索引擎中。
在美期间,他提出了“超链分析”理论,就是通过分析链接网站的多少来评价被链接的网站质量,这保证了
用户在百度搜索时,越受用户欢迎的内容排名越靠前。李彦宏就是超链分析专利的唯一持有人,目前该技术已为
世界各大搜索引擎普遍采用。他后来回忆说:“我想到了我在北大所学的科技论文索引,科学论文通过索引被引
用次数的多寡来确定一篇论文的好坏,超链就是对页面的引用,作弊网页没价值,不可能被很多网站主动超链。
超链上的文字就是对所链接网页的描述,通过这个描述可以计算出超链和页面之间的相关度。总之,超链是别人
评价你,超链上的描述是别人怎样评价你。”
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经崛起,而他选择了回国创业。1999 年底,李彦宏携 120 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回
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在短短 6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目前中国最大、最好的中文搜
索引擎的开发工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经历了阳泉—北京—硅谷—北京
后,他才发现原来 19 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他终身的追求在“搜索”上。李彦宏打出口号——“活
的搜索,改变生活”。“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彦宏说:“这是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服务之一,越来
越多地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百度就是一个佐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马 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他是《福布斯》杂志创办 50
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
一张棱角分明、削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狷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
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种种言行,颇似一
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他就是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 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 13 针,也曾多次被
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
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 1 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
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
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第 5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 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
差 5 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 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
一个月收入 700 元,房租 2000 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
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
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
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 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 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
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
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 个小时就收到了 4 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
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
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
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
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 24 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
底怎么样?其中 23 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
上决定还是干,哪怕 24 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
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 年 4 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
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 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
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 2000 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
是 2 万元人民币。不到 3 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 500 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 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
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 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 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
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
虾米,放弃那 15%大企业,只做 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
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
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
第 6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 年 9 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
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
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
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 B2B 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
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 500 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
团长级以上全部由 MBA 担任”的时候。彼时,12 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 年底,马云以 6 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 3 分钟
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 3500 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 700 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 70 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
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 8.9 万个;2000 年达到 50 万;在 2001 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
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 350 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 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
案例,连续 4 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 2 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 8200 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
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 1 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
巴已有 10 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 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 100 万;2005 年,我们要每天缴税 100 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
100 万的目标,其实在 2003 年 7 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 100 万的“海口”,也都
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伟大的企业要能赚钱,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伟大的企业。”
马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让自己的公司赢利,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的侠者气质也挥洒得淋漓尽致。著名的
“西湖论剑”便是一例。
2000 年 9 月 10 日,阿里巴巴成立一周年之际,通过马云的积极奔走并请大侠金庸从中穿针引线、广发英雄
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 8848 的王峻涛等,在马云的诚
意感召下欣然赴约。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这些平时激烈竞争和搏杀的对手,首次坐到了一起,在美
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
马云后来干脆将此活动改为了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
在马云的办公室里,高高悬挂着金庸先生手书的题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细品马云一直以来
的创业足迹,这个题词正是点到要害,这也正是马云步步成功的秘诀。
面对未来,马云又有豪气的预言——“中国互联网从广告市场的争夺到短信息市场的争夺,再到网络游戏市
场的争夺,很快就要进入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一直以来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互联网正在为客户和原厂
商创造新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更大规模化的企业活动。”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产生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
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马云语录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
天的太阳。
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是不是斯坦福,不要看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
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
看见 10 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
CEO 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 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
第 7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会丢掉。
做一份工作,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
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
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不管你拥有多少资源,永远把对手想得强大一点。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第 250-253 页、百度百科)

牛根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根生,男,1958 年 1 月 25 日生,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他白手起家,在短短不到 10 年的时
间里,为国家和民族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乳业集团。2004 年底,他又因捐出自己的全部股份成立“老牛专项基
金会”,被誉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以 50 元的价格卖给了养父母。养父母待他很好,
但毕竟生活清贫,整日与牛打交道——喂牛、挤奶、拉粪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童年。据说,他的养母是国民党军官
的小老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更是要受到许多莫名和无端的欺侮和蔑视,他从小就要学会看别人的眼色生活。这
也就是让牛根生懂得怎样满足别人的要求,也许这就为他以后的满足市场需要的经营道路埋下伏笔。
小的时候,养母给他几毛钱,他都乐意分给小朋友们花,结果大家都听他的话,跟着他干这干那,甚至可以
一起教训欺负过他的“浑小子”。牛根生似乎在那个时期就朦朦胧胧地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
1978 年,牛根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当了一名养牛工人。后来,他进行呼
和浩特回民奶制品厂(伊利集团的前身),先后当洗瓶工、车间主任、厂长等职,最后他做到了主管生产经营副
总裁,在全国的乳业界也是大名鼎鼎。
但后来,他被当时的伊利集团领导郑俊怀免除这一职务。虽然其中的具体原委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他们两人的基本人生观迥然不同:郑俊怀是要将公家和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以至于锒铛入狱,而牛根生是
要将自己的东西无私地给予别人。
1998 年,40 岁的牛根生被“免职”。他先是去了人才市场,但招聘单位直言不讳地告诉牛根生:“对不起,
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他曾筹划办一个海鲜大排档,但又遭到暗地里莫名的破坏和拆
台。后来,他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自己开办一个乳业公司。
1999 年 1 月 13 日,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一家居民楼里悄悄开张了。在当时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奶厂
的严峻形势下,牛根生却确定了最“牛”的目标——瞄准世界水平、打造百年蒙牛,定了最“牛”的经营策划——
先跑市场、再建工厂,施行了最“牛”的营销策略,从而使他这头“蒙牛”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短短 9
年间,他在几近荒芜的草原戈壁上建起了一个全国第二、世界级的乳业企业。
2002 年,蒙牛销售额突破 21 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 位一举跃升至第 4 位。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 11 月 18 日,央视 2004
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 3.1 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当蒙牛以 3.l 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
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 21 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 2004 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
容置疑地成为 2004 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借助这两次的出色营销,蒙牛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近 50 亿元。
蒙牛销售收入从 1999 年的 0.37 亿元飙升至 2003 年的 40.7 亿元,后者是前者的 110 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
达 323%!创造了在诞生之初 1000 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
的一面旗帜。
2004 年 6 月 10 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 3.5 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
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二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 3.925 元,
第 8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募集资金近 14 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其中,个人持股 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但是,也就是在 2005 年 1 月 12 日,牛根生却宣布捐出自己的所有股份,成立一个“老牛专项基金”。牛根
生由此被誉为“世界华人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的财富观由此可见一斑。
牛根生一向信奉的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财富观。他自己平时非常节俭。作为企业老总,他本来可以
坐好车,但他却与大家一起坐上了大巴——这大巴正是他用买好车的钱省下来的。他还经常成百上千,甚至动辄
几十万元把自己的分红发给了下属。至于对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更是关心有加。
2000 年 9 月 1 日,创业的第二年,牛根生就个人出资 10 万元,为大地贫困山区捐赠了一所希望小学。
2002 年 9 月,牛根生再向大连希望工程捐款 10 万元;10 月,蒙牛乳业捐款捐物(捐赠牛奶价值人民币 20000
元,捐款 161400 元),支持“上海移入内蒙孤儿返沪寻根活动”。
2003 年 4 月,为防治非典,蒙牛公司向社会捐款捐奶,总计 1200 万元;8 月 28 日,蒙牛公司向赤峰地震灾
区捐助 10000 箱纯牛奶,价值人民币 30 万元;9 月 10 日教师节前,蒙牛向全国 120 万名教职员工捐献纯牛奶价
值人民币 3000 万。
2004 年 4 月 8 日,集团公司将价值 32 万元的牛奶捐赠给遭受地震灾害的锡林郭勒盟。
2005 年 2 月 2 日,集团公司为印度洋地震海啸捐款 59 万元人民币。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 月 13 日,蒙牛在震后第一时间将 200 万包牛奶送抵灾区,成为第一个向灾区
捐赠的民营企业。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蒙牛共捐款 1010 万元,将 300 吨奶粉送到了德阳、北川等地。
(资料来源: 《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第 124-127 页)
蒙牛三聚氰胺事件时间表
从 2008 年 9 月 11 日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牛根生意识到奶农卖给三鹿的“毒奶”同样有可能混入蒙牛的
奶源。
9 月 16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曝光 22 家企业的奶粉中查出三聚氰胺,蒙牛名列其中。几分钟后,蒙
牛总经理杨文俊赶往呼和浩特市政府,政府要求蒙牛积极承担责任。
晚上 12 点,杨文俊赶回蒙牛总部开会。牛根生在会上将此事“对蒙牛的伤害”提升至“生死”高度,说:
“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
9 月 17 日凌晨 4 点,内部会议结束。2 个小时后,蒙牛董事会召开电话会议,牛根生、杨文俊以及焦震(鼎
晖合伙人)等资本方代表最终表决同意,为了不让股价暴跌,蒙牛股票暂时停牌。
9 月 17 日,蒙牛各家工厂前的奶罐车分别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由于只有几台三聚氰胺检测仪器可用,近
三分之二的奶还没有等到检测便已升温、变质。厂门口只见收奶车,不见发货车。全国大部分超市已将蒙牛奶粉
产品全部下架,所有的营销人员都忙于退换货。
17 日下午,蒙牛 3 万员工及各地经销商信息通报会上,牛根生发表演讲,标题是《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
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晚上 10 点 52 分 32 秒,这篇演讲稿出现在牛根生的博客中。截至 26 日,这篇博
文的点击率高达 188 万人次,回复多达 3 万个,其中大多数帖子是对牛根生和蒙牛表示质疑或者痛骂。
9 月 18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通报,国家质检总局抽检蒙牛液态奶产品 121 个批次,11 个批次
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为每公斤 0.8~7 毫克。
9 月 19 日,蒙牛的销量坠入低谷,当天近一半的超市将蒙牛所有的液态奶下架,掀起了液态奶退换货高潮,
部分区域当天的销量仅为平时的 2%。
9 月 23 日,蒙牛乳业的股票在港交所复牌当天暴跌 60.25%,一举创下当天港股最大成交额、最大跌幅、最
大百分比跌幅三项“跳水纪录”。瑞信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将让蒙牛奶类产品的销量急速下跌到两年前的水平,
估计蒙牛的直接损失高达 17.4 亿元。随后,蒙牛对媒体表示,瑞信的表态是不负责任的。
10 月初,在一次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郭广昌、俞敏洪等诸多知名企业家参与的聚会上,牛根
生备受质疑:蒙牛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蒙牛的员工是否也喝“染毒”的牛奶?牛根生说,蒙牛
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有可能被外资恶
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牛根生哭了。柳传志当场表示愿意助蒙牛一臂之力。
10 月 18 日,牛根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
第 9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学院同学的一封信》,在信中说:“宁肯把蒙牛白送兄弟们也不愿卖给外国人。”随后这封信被迅速地发到当时
参与聚会的一些企业家的邮箱里。牛根生在这封信中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蒙牛的补救措施做了详细的说
明。
11 月 4 日,蒙牛乳业发言人赵远花发表声明称:“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
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他强调,与各知名企业的资金往来都是通过“老牛投资”进行的,与
上市公司无关。
12 月 7 日,在“2008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牛根生解释称,所谓“万言书”中所说的股权事件只是老牛
基金出现了问题,有 3%~4%的蒙牛股权质押在外国银行,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元,钱不够用了。
而蒙牛本身没有出现财务问题,蒙牛账上还有将近 20 亿元现金。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整理)
牛根生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表态
尊敬的各位员工: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是因为有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
昨天,是乳制品行业最为可耻的日子,根据新闻联播的报告,国家从 22 家乳制品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
了三聚氰胺。
也就是说,全国一些婴儿的胃里,包括在场少数员工的孩子的胃里,或许就曾吞下过这种有可能让肾脏长出
石头的怪物。
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
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安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弹”?然而,“不知道”
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 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也不
能容忍这种行为。尽管我们在全中国创建了第一批万头奶牛规模牧场,尽管我们的主要奶源掌控在自己的安全视
线之内,但毕竟,哪怕 1%的疏忽也可以给顾客造成 100%的错误!——由于全球检验传统的惯性,由于行业检
测手段的局限,或者干脆说,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无知,我们没能完全把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阻在厂门之外,没有
替孩子的妈妈当好安全卫士,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我们要追究犯法者,严惩责任人,把制造灾难的那个“黑洞”完全堵上。
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们面前站着忠诚的消费者,背后站着投资的股东,四周还有广大合法经营的奶农……
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
我们要为消费者负起责任。
对于那 3 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对因食用问题奶粉而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
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双倍赔偿;今后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
我们还郑重承诺,为了做到对消费者坚决的、彻底的、全面的负责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委托国家及地方
相关检测机构,对蒙牛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奶粉要检测,液态奶要检测,冰淇淋也要检测。检测结果将于几
天后予以公告。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让市场上只存在安全产品,让全国消费者放心!因为我们不能
排除坏蛋只做三鹿,不做其他企业;只做奶粉产品,不做其他品种;只做河北,不做其他省份。
我们要为奶农负起责任。
凡经检验合格的原奶,我们要一斤不少地按照合约继续收购。
我们要为股东负起责任。
企业当初是股东拿钱创办起来的,无论对于老股东还是新股东,我们都要为他们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责任。
我们要为经销商负责任。
近百万经销商、物流大军在前线兢兢业业,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汗水。
我们一定要与、省市保持一致。
要懂大局,识大体,对各项决策坚决贯彻,认真落实。
我们还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在这场中国乳业责任事故中,我们三万员工是无辜的,你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本以为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
是“龙种”,却想不到一些时候收获的竟然是“跳蚤”。但大家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考验面前,千斤重担我们一
第 10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起挑。
我还想告诉大家,昨天我们管理层开会一直开到凌晨四点半,会议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但最后
做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大品牌要负大责任(伊利要学习)。
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
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
即使公司完蛋,我们也要毫不犹豫地履行承诺,把细节做到位,哪怕牺牲自我也要营造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乳
制品市场,坚持我们一贯的“始终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立场。
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
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思考”。
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资料来源:
《危机中的企业领袖——总裁演讲录之二》)

卡斯特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德尔·卡斯特罗 1926 年 8 月 13 日出生在古巴巴连奥特省马亚里市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父亲安赫尔•
卡斯特罗原是一名西班牙军人,到古巴定居后,以种植甘蔗起家,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园主。菲德尔有同胞兄弟、
妹四人,比他小五岁的劳尔是他数十年生死与共的革命战友。卡斯特罗自幼胸怀大志,富有反抗精神,少年时代
就对劳苦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卡斯特罗革命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家庭。他反对父亲虐待雇农,为此多次与
父亲争吵,13 岁时曾组织蔗糖工人进行反抗自己父亲的罢工。青少年时代的卡斯特罗阅读了大量英雄人物传记
和著作,古巴民族独立先驱者何塞•马蒂、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都是他心目中最崇拜并引以为
榜样的英雄人物。
1945 年,他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他之所以选择法律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喜欢和别人辩论。当时正
值拉美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他积极投身于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爱国学生运动,成为哈大的风云人物。大学时代的
卡斯特罗不但积极参加反对古巴独裁政府的进步运动,而且把自己的革命行动延伸到了国外。1947 年他加入古
巴人民党,报名参加了远征多米尼加、旨在推翻独裁者特鲁西略的军事行动。远征行动遭到古巴海军阻挠后,卡
斯特罗奋身跳入大海,游过鲨鱼出没的海域,回到古巴。
哥伦比亚领导左派领导人盖茨遇害,引发武装起义。卡斯特罗出席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反帝反殖学
生大会,并参加了波哥大大学反对寡头政治的暴动。此次行动失败后,他乘坐一辆运送斗牛的运输车逃回到古巴
继续上学。
1950 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卡斯特罗成为律师后专为贫苦大众充当辩护人,同时,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了政治活动中去。
1952 年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加紧独裁统治,堵塞了民主道路。1953 年 7 月 26 日,26 岁的卡斯特罗率
领 134 名爱国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旨在夺取武器,在全国掀起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武装斗争,即
揭开了古巴武装斗争的序幕。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大部分青年起义者惨遭杀害。卡斯特罗兄弟等人幸
免于死,被捕监狱。在法庭上,他慷慨陈词,发表了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1955 年 5 月巴蒂
斯塔为自己“竞选”总统笼络人心,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罗及其战友意外获释。他出狱后立刻着手组织“七•二
六运动”革命组织,并赴墨西哥组织秘密武装。
1956 年,他返回古巴。1956 年 11 月 24 日深夜在隆冬的绵绵细雨中,一艘名为“格拉玛”号的游艇,悄然滑
出墨西哥的图斯潘港。船中载着年轻的卡斯特罗以及其率领的 81 名战友,游艇正驶向他们的目标:祖国古巴。
卡斯特罗回忆说:“我们迎着加勒比海的巨浪,为避开空中和海上侦察,不得不远离古巴航行,绕了一个弧形。”12
月 2 日清晨在奥连特省登陆时,立即遭到政府军袭击。远征战士大部分伤亡,卡斯特罗等 12 名幸存者进入山区
开展游击战争,他本人任起义军司令。卡斯特罗和战友们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立即受到当地穷苦人的拥戴,由
于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获得土地的斗争结合在一起,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不断袭击政府军展开游击战,多次挫败
数以万计的政府军的围剿,同时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浪潮。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仅用了两
年多时间就推翻了当初貌似不可战胜的巴蒂斯塔独裁政府。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很快土崩瓦解。1959 年元旦,巴
第 11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蒂斯塔逃往国外,起义军在万民欢呼中进入首都哈瓦那,全城市民上街,争睹这位解放祖国的年轻英雄。卡斯特
罗出任临时革命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领导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没收国外资本与大企业等重大措
施;对外高举反对外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遭到了美国的敌视和反对。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政治颠覆、经
济封锁、外交孤立,乃至组织雇佣军入侵,妄图扼杀新生的革命政权。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1961 年 4 月,卡斯特罗向全世界宣布“古巴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此后,他领导的“七•二六运动”与人
民社会党和“三•一三革命委员会”合并,组成了古巴共产党。他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卡斯特罗 1962 年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 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卡斯特罗担任中
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 年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和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在 1981 年、1986 年、1993
年、1998 年 2 月和 2003 年 3 月的选举中获胜,连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卡斯特罗尊崇拉美和古巴解放的先驱玻利瓦尔、圣马丁、马蒂等人。在领导古巴的半个世纪中,卡斯特罗始
终以这些拉美英雄为榜样,坚定维护古巴的民族利益。
卡斯特罗曾经风趣的说:“我觉得可以炫耀一下这种没有什么刺激性的‘记录’:没有任何时代或任何国家
的任何政治家像我这样,多次成为暗杀计划的目标。”据估算,卡斯特罗遭遇暗杀的次数高达 600 多次,关键“杀
手”正是美国(1975 年,美国参议员认真调查了中央情报局在 20 世纪 60 年代暗杀外国领导人的情报,在此基
础上公布了一份报告。其中凿凿有据的显示出,仅仅在 1960 年至 1965 年期间,即古巴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
中央情报局就卷入了至少 8 起针对卡斯特罗的暗杀活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卡尔扎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形”夫人
2001 年 l2 月 22 日,赛义德·哈米德·卡尔扎伊宣誓就任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
国际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频频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舞台上亮相。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卡尔扎伊的身边却
始终没有第一夫人的身影。
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携带夫人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可是,阿富汗第一夫人在哪里?几乎没有人见过、
甚至也没有听说过。
其实,卡尔扎伊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深爱他的人,那就是其夫人古娜特。她 l973 年出生在阿富汗南部城市
坎大哈,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喜欢别人称她为吉娜特大夫。高中毕业后,古娜特随家人到了首都喀布尔,并进入
喀布尔大学学习。然而,阿富汗连年你争我斗的内乱使她无法完成学业。1992 年,l9 岁的吉娜特与家人一起离
开阿富汗,流浪到了巴基斯坦西南部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城市奎达。
卡尔扎伊是普什图族人,1955 年生于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卡尔扎伊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很幸福,
他在老家坎大哈和首都喀布尔长大。卡尔扎伊曾先后在喀布尔哈比比亚高等学校和印度西姆拉的喜马偕尔邦立大
学学习,后在美国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卡尔扎伊的家族属于普什图族一个名叫伯帕扎伊的部落。l747 年,伯帕扎伊部落首领艾哈迈德·沙阿·杜拉尼
占领坎大哈城并在那里建都,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王。两个多世纪以来,伯帕扎伊部落被视为与国王最
亲密的部落之一。
卡尔扎伊的祖父曾经是查希尔王朝的国家顾问,他的父亲阿巴杜尔·阿哈穗·卡尔扎伊曾任前国王查希尔政
权时期的国民议会主席,并且是伯帕扎伊部落的首领。1973 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后,卡尔扎
伊一家开始了流亡生活。1983 年,他父亲带着 7 个儿子和 l 个女儿逃到巴基斯坦西南部边境地区,在巴基斯坦边
境城市奎达定居。
20 多年前,也就是卡尔扎伊刚念完中学的时候,苏联入侵了。卡尔扎伊随家人逃离了阿富汗,流亡巴基斯
坦。在巴基斯坦,卡尔扎伊的父亲成为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的圣战领导人之一,卡尔扎伊协助父亲做了许多工作。
也是在那期间,卡尔扎伊去印度上了大学,大学毕业,获得两个大学的学士学位。
第 12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1992 年,亲苏的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年轻的卡尔扎伊担任过拉巴尼政权时期的外交部副部长,成为伯帕扎
伊部落在政府中的唯一代表。他同前国王查希尔是好朋友,与塔利班也有过接触。l996 年,以宗教学生为主的塔
利班夺取了阿富汗政权,攻占了首都喀布尔。开始,卡尔扎伊对给阿富汗带来了和平的塔利班政权很支持,但是
很快,塔利班的宗教极端政策开始把卡尔扎伊推上了一条反塔利班的道路。
塔利班掌握政权后曾邀请卡尔扎伊担任阿富汗驻联合国代表,卡尔扎伊对此婉言谢绝。卡尔扎伊性情温和,
喜欢思考,对宗教、妇女和社会问题都持温和的现点,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反对宗教极端政策,因而和塔利班政
权格格不入。
大约在 1998 年前后,卡尔扎伊在奎达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吉娜特,不久便结婚了。
1999 年,卡尔扎伊的父亲在奎达市被塔利班及其外国支持者暗杀。父亲的死促使他加入了反塔利班的行动。
“9.11”事件前,卡尔扎伊主要在阿富汗的邻国进行一些外围活动。“9.11’’事件后,他秘密返回阿富
汗,在阿南部坎大哈省集结反塔武装,成为普什图族伯帕扎伊部落的领袖。他领导的武装力量曾攻占坎大哈邻近
的乌鲁兹甘省特林图特地区。与此同时,他通过游说活动获得了国内外的信任。
2001 年 12 月 5 日,出席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的阿各派代表一致推举卡尔扎伊出任临时政府主席。阿富汗 I
临时政府 12 月 2213 正式开始运作,他肩负起带领阿富汗人民走出战乱、重建家园的重任。
无论是在卡尔扎伊执政阿富汗之前还是之后,作为妻子的吉娜特,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过,也没有
向公众诉说过自己的感受。但可以想象,她应该是一直在默默承受着嫁给一个动荡时期的政治领袖所必须承受的
孤寂和担心。
吉娜特虽然随丈夫生活在喀布尔,但始终深居简出,从来没有伴随卡尔扎伊一起走上阿富汗社会的前台,即
使在阿富汗独立 13 的庆典上,人们也没有看到吉娜特的身影。吉娜特很少接受记者的采访,而且根本不接受男
记者的采访。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吉娜特不允许记者使用录音录像设备,不许拍照。所以,从媒体上很难
找到她的照片,很多阿富汗人根本不知道第一夫人的模样,甚至不知道卡尔扎伊还有个夫人。
“独裁”丈夫
卡尔扎伊执政阿富汗后,他的照片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喀布尔数十种杂志和报纸上,但他始终坚持吉娜特不
能抛头露面。不过,吉娜特充满渴望地说:“谁不希望周游世界呢?我听说过许多有关欧洲的事,但我从来没有
去过那里,我希望不久能随同丈夫一起出访!”当然,这个目标还很遥远,因为吉娜特甚至还没有在喀布尔的大
街上或者特别的仪式上亮过相。
很多阿富汗妇女对吉娜特的“隐身术”不以为然,她们认为,塔利班已经倒台了,第一夫人应该身先士卒,
表现得更勇敢一些,更开放一些,为了其他妇女的彻底解放,做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许多批评人士指责说,
总统总说要支持女权,可实际做起来却是另一套。卡尔扎伊的这些做法不免使人回忆起 1919 年率领阿富汗人民
从英国殖民时代解放出来的阿富汗国王可汗,他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下令在国家独立日那天所有的内阁官员都
得把自己的妻子带到庆祝现场,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把王后和其他妻子带到了庆典仪式上。因此,阿富汗人说,卡
尔扎伊也应该学老国王的样子,勇敢地把自己的妻子带到公众场合。
卡尔扎伊“雪藏”第一夫人的做法吊足了国人的胃口。8 月 19 日是阿富汗独立日,阿富汗政府在喀布尔体
育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在此之前,阿富汗人几乎一致认为,这么盛大的节日,第一夫人总该露一面吧?令
人遗憾的是,吉娜特仍然身在宫中为人不识。
吉娜特对此曾与朋友说:“作为卡尔扎伊的夫人,我当然理解国人希望更多地了解我的心情。说实话,我很
想为我的人民和我们的国家工作。我是一名医生,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计划,但如何
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商量。”
“全球最优雅的男人”
在妻子吉娜特的眼中,丈夫卡尔扎伊是世界上最优雅的男人。不仅如此,阿富汗民众也一致认为总统卡尔扎
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时尚代言人”,他每一次公开露面的穿着都很时尚。
为积极寻求阿富汗经济建设所需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援助和为恢复政府运转建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履行就职
时“把和平带给目前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阿富汗人民”的承诺,卡尔扎伊频频展开外交攻势。他内穿西装、外
披长袍式的着装不断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西方媒体称,“长袍使他具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尊严和风度,西装又
使他的形象在西方更深入人心”。甚至英国大牌服装设计师汤姆尔福特也将这位阿富汗领导人称为“全球最时髦
的男子”。
第 13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卡尔扎伊像其他政治家一样,也选择了西装作为自己的正装,但在西装之外通常要披一件蓝、绿、紫三色相
间的阿富汗长袍,他那顶轻便皮帽更是从很远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虽然在新闻发布会上卡尔扎伊希望记者能将
更多的精力放在阿富汗重建问题上,而不是他的服装上,但为吸引目光,卡尔扎伊在衣服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由于面容亲切、举止得体,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被称为全球举止最优雅的领导人之一。但因为在国
家内外政策上追随美国亦步亦趋,又有人说他是,美国第 51 州州长。为国家重建,他四处求援,又被冠以国际
乞讨团首席执行官的诨名。
尽管卡尔扎伊被称作全世界举止最优雅的领导人之一,可再优雅的人也有发脾气的时候。第一次是 2002 年
5 月 2 日,卡尔扎伊召集全国 12 个边境省份的省督和一些地方军阀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开始,卡尔扎伊就对
各边疆省省督拥兵自重、武装冲突不断,以及拒不上缴海关税收等做法大加抨击。谈到各省克扣海关税收一事,
卡尔扎伊越说越激动,他用手对圆形会议桌旁边的与会者指了一圈,说:“你们每年克扣的海关税收加起来至少
有 5 亿美元,还伸手跟我要钱。你们知不知道,这笔钱相当于我们每年接到的外援的一半还多!”说完,卡尔扎
伊的拳头重重地擂在了桌子上。据说,这是卡尔扎伊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火。
卡尔扎伊第二次发火是对记者。2002 年 6 月 9 日,卡尔扎伊主持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由于两天前驻阿国
际安全部队军车刚遭到自杀性爆炸袭击,当天的提问大多集中在安全问题上。发布会即将结束,卡尔扎伊起身准
备离开时,半岛电视台一名阿富汗雇员突然用英语发问:“您刚才说发动袭击的不是阿富汗人,而且阿富汗的恐
怖组织,且已经被您的部队打垮了。请问您手里只有不到 3000 人的兵力,是靠什么取得这么大胜利的?”
卡尔扎伊听到这问题先是一愣,然后坐下来指着那个记者大喊:“先生,你说靠什么,你说我该怎么办?是
不是也要我像你放弃你的母语一样放弃我的祖国,是不是要把塔利班请回来,让他们重新蹂躏这个国家?!”第
二天,喀布尔所有受雇于外国新闻机构的阿富汗人被叫到外交部新闻司,主管官员向他们传达了卡尔扎伊的“口
谕”:“无论给谁干,不管挣多少钱,都别忘了自己是个阿富汗人!”
(资料来源: 《60 位世界著名政要生活写真》第 371-375 页)

伊利莎白二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幼的伊丽莎白公主
谈到英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像世界上无数国家元首在走出神秘政坛后依然是普通人一
样,她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是幸福的家庭生活和她褪掉王冠后的女人生活。
伊丽莎白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她具有一种坚韧的性格。关于这一性格的形成,有些可以追溯到女王的童年。
那时她还是伊丽莎白公主,公主自幼崇敬自己的父亲——艾伯特王子约克公爵。约克公爵是英王乔治五世的次子,
生性朴实,坚韧顽强。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在皇家空军受训,住茅草屋,自己打洗澡水都没有怨言。
1936 年英国王位危机,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逊位,由他继位英国国王,称乔治六世。乔治六世既是公主的父亲,
也是公主的老师。他患有口吃的毛病,作为一名君主,这似乎是一种不小的缺憾,于是他坚持不懈地和自己的语
言表达障碍进行斗争。有人说,这种精神就标志着他的整个君主风格。其实,这种精神也正是伊丽莎白公主极度
敬慕他的原因之一。乔治六世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懈怠。据说他的父亲乔治五世在每次会见大臣后都喜
欢对私人秘书口授回忆。而他则不然,坚持自己记笔记成了他的习惯。他还要求这些笔记在送往私人秘书办公室
之前,要交给他亲自过目。他坚持亲阅一切信件,甚至那些“狂热之徒”的来函亦不忽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了残酷的轰炸。有情报说,德国伞兵还可能突袭伦敦。当时伦敦的许多达官显贵纷纷把自己
的子女送往英国的海外领地,很多人建议国王也把自己的两个小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国王
夫妇的心肝送往海外,然而国王拒绝了这种请求,孩子们被决定留在英国。理由十分简单:因为他是国王,她们
是国王的女儿。王后曾镇定地对公众说,“孩子们不能没有我离开这里,我不能没有国王离开这里,而国王是决
不会离开这里的”。在德国法西斯空袭最严重的时刻,国王和作为王位继承人的伊丽莎白公主等王室成员留在了
英国,留在了伦敦,留在千百万普通英国人中间。那时,为数不少的伦敦平民曾亲眼目睹国王乔治六世走到德军
轰炸机刚刚炸过的废墟之中问候百姓,那时,国王乔治六世的身影也同样深深镌刻在还是一名少女的伊丽莎白公
主的心上。

第 14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独特的女王
1952 年 2 月 6 日,乔治六世不幸病故,其长女伊丽莎白公主继位,称伊丽莎白二世。4 年后,女王出访尼日
利亚。在访问途中,偶然得知附近有一处麻风病患者居住地,便不顾随行人员的极力劝阻,执意要去那里参观。
麻风病病是一种极为可怕的慢性传染病,在古代和中世纪,麻风病病人都会遭到非人道的对待,往往是被活活烧
死,以阻止疾病的传染和蔓延。后来人们将他们集中在孤岛或深山,与世人永久隔绝。在那个健康人躲都躲不及
的地方,女王却含笑与病人亲切交谈。1961 年和 1964 年,女王计划分别出访加纳和加拿大法语区,临行之前有
情报说女王可能会遭到谋害,但她毅然如期成行。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曾在自己的日记中由衷地感叹道:
“女王自始至终意志坚强。她对那些把她看作是一位妇女、电影明星或吉祥之人的态度感到不能容忍。她的确具
有男子的心胸”。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一次,一个一直服侍女王的年轻侍从大醉
之后在深夜回到白金汉宫,他踉踉跄跄地走错了路,又阴错阳差地从女王的专用入口处走入宫中。当他打开一扇
房门摸索着向前,走到一层楼梯的顶端时,不慎从楼梯上掉了下去,并碰倒了下面的一个人,此人正是女王。她
这时正准备上楼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不料突如其来地被这个醉鬼撞了个仰面朝天,而且身体还被他紧紧压住。女
王竭尽全力挣脱出来后立即恢复了常态,仍以以往的口吻对那侍从说:“我劝你马上去睡觉——如果你还能走的
话!”说罢一脚跨过醉汉的身体径直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1982 年 7 月,一个名叫费根的流浪汉深夜借助一根管子爬上高达 14 英尺的宫墙,从一个房间敞开的窗子潜
入了女王豪华的寝宫。他在宫中漫游多时,在清晨时轻轻推开了女王卧室的房门。睡梦中的女王突然被开门时从
走廊透进的光线惊醒,便不由得问道:“是谁?请问谁在那儿?”来人向女王走近,女王打开了床头灯。这人身
着牛仔裤和弄皱了的衬衫,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女王,阴森森地哭着说:“我仅仅是来同你聊聊,伊丽莎白女王,
因此我才来这儿,仅仅是为了闲聊……”女王当时并不惊慌,其实在房门刚被打开她被惊醒时就已按动了床边隐
藏的报警按钮,但一直没有人来,警卫人员一定是疏忽了。女王机智地问,“可以请您喝点什么吗?或是抽支香
烟?”那人喃喃低语:“是,你真和蔼可亲。我要一支香烟。”女王心平气和地说明她得按一下电钮叫一个男仆
给他送烟来,费根没有表示异议。于是女王又按动了床头桌上的报警按钮,平静地对仆人吩咐送烟来,随之而来
的保安人员抓走了流浪汉。女王的勇气使她与那个人周旋了将近一刻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当年的民意测验中
被誉为英国“勇敢的妇女”。
女王同样具有一种宽容和谦和的气质,就像许多普通英国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一样。在西方国家中,欧洲王
室生活特别是英国王室生活历来是各国新闻媒介争相报道的对象。1972 年,法国有人统计,在 1958-1972 年的
14 年间,法国报刊曾经发表了大量关于英国王室的各种报道,而其中的错误报道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仅有
关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退位”的报道就有 63 篇,有关女王同丈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将“离婚”的报道就
有 73 篇。对此,女王只是付之一笑,然后对朋友们说,她对这些作者的“虚构本领”感到“由衷地钦佩”。
伊丽莎白二世明白,她本人,以及全部王室成员的特殊的地位及生活方式是足以在其他人中引起不满情绪的。
对此,她并不力图以强权去压服,而是以宽容与谦和去弥补。一次,女王和丈夫菲利普亲王驱车行驶在乡间泥泞
的小路上,汽车在桑德林厄姆附近从一位步行的妇女身边开过,车轮溅了她一身泥水。当她随口骂道“杂种”的
时候,女王叫汽车停下,平静地对她说:“夫人,你做得对”。
战后,女王身体力行,尽量使自己,也尽量使王室成员更多地接近普通人民,参与大量公益和慈善事业,使
王宫内透进了一些新鲜空气。今天,女王和王室依旧是显赫、尊贵的,然而同时他们又与千千万万普通英国人一
起,成为一个整体。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女王与普通人邂逅的小故事。女王在巴尔莫勒尔堡度假时,单独在行宫外
面的乡野漫步,她走了很远很远,迎面走来一位农村妇女。她走近女王时盯着女王,然后与女王擦肩而过,突然,
她转过身,又凝视着女王。犹豫了几秒钟后,就又向女王走了过来。女王此时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周围美丽的
风光,并未理会农妇的举动,不料农妇竟亲热地把一只手放在女王肩上,以狡黠的神情注视着她,后退一步又双
手合掌说道,“上帝都做不到这样!您长得跟女王一模一样!”说罢又继续赶路去了,女王对此只是淡淡一笑。
农妇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这位独自漫游于旷野的夫人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与希腊王子订婚
勿庸置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冠上的确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然而,女王既有在正式场合中的雍容华贵,
同时也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平易近人,她既是神圣,威严的君主,同时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同样是女儿、
妻子和母亲,同样具有凡人的喜怒哀乐。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比她大 5 岁,生于 1921
第 15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年,是一位有丹麦血统的希腊王子。菲利普亲王的曾祖父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祖父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
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外孙女,因此他实际上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是远亲。
伊丽莎白公主第一次见到这位英俊的希腊王子时,还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在王子眼里,她是“一位喜欢
姜汁饼干和柠檬水的怕羞的小姑娘”,而他自己则被形容为“一个长得很像北欧海盗、有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和一
双敏锐的蓝眼睛的金发男孩”。两个月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曾就读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菲利普亲王
参加了英军,伊丽莎白公主也在德国空军的空袭中在伦敦近郊的一座城堡中隐蔽了起来。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
不可能相见,但仍互相思念着对方。6 年过去了,战争终于结束,和平又来到了人间。“知女莫如父”,此时,
乔治六世忽然发现自己的爱女已经在恋爱了。公主那时已年近 20,到了一个女孩子将要离开自己的家庭圈子的
年龄。最为明显的是公主房间里的壁炉台上出现了一幅照片,那风度翩翩的青年就是公主的恋人,希腊王子。1947
年 7 月 10 日,白金汉宫正式宣告,两位年青人已经订婚,并说,“对此,国王已经高兴地表示同意”。如英国
作家罗伯特·莱西所言,1947 年的英国正笼罩着一片阴霾:严酷的冬季定给的实行、印度和缅甸的独立以及冷
战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给英国带来了一种沉闷忧郁的气氛。唯独伊丽莎白公主订婚的消息“犹如来自另一世
界的一道光芒照射进来”,公主的欢乐使长期以来郁郁寡欢的人民也喜气洋洋起来。下议院投票通过议案,拨款
5 万英镑为这对新人重新装饰他们的第一个家。议员们同时还投票通过了每年给年轻公主未来的丈夫 1 万英镑,
给她 5 万英镑的议案。为了庆祝公主与王子的新婚,世界各地都送来了礼物。数千件礼品中既有艾森豪威尔总统
夫妇赠送的银制烟灰碟,也有圣雄甘地亲自在纺车上织成的一块莎丽,甚至还有一只美国火鸡。
1947 年 11 月,王室为他们俩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之后,王子被授予“爱丁堡公爵”的称号。
亲密合作的主角与配角
女王与菲利普亲王数十年来保持了他们热恋时的亲密感情,伊丽莎白二世深深地爱恋着自己的丈夫。每每完
成必须完成的工作,她就回到丈夫和儿女身边,以享天伦之乐。女王出国访问总是携丈夫同行,他们夫妻两人的
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女王曾明确表示她喜欢家庭生活。她为菲利普亲王生了 4 个儿女,如今他们都已
长大成人。菲利普亲王更是体贴妻子,并尽最大努力理解、照顾和帮助她。在女王即位初年,他有意识地与妻子
形影不离。人们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私下里为妻子鼓劲,在公众场合给妻子以支持。
其实,亲王在与女王结婚后的最初几年里,也曾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王室的驸马”是多么“浑身不自在”。
因为在所有正式场合中,他总得走在妻子的身后,他总是,也只能是一名“配角”。而这与生活原来给他准备的
一切截然相反:他比他的实际年龄要显得成熟得多,因为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不仅自幼经历过诸多不幸,而
且还受过战争的洗礼。那时,他的岳父——国王乔治六世刚过 50 岁,亲王作为一名英国皇家海军的现役军官,
还想在自己非常珍惜的事业中再工作一、二十年。不料,1952 年,国王因病逝世了,因此在妻子继位成为伊丽
莎白二世后,菲利普亲王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女王,也是为了国家,他退役回到自己的家中,成为克拉伦
斯府的男主人。此时他刚被任命为皇家海军少校,掌管一艘隶属于地中海舰队的驱逐领舰“黑嘴鹊号”,而这正
是他所梦寐以求的。
几十年来,菲利普亲王尽职尽责地履行“女王的丈夫”所应承担的一切,成为伊丽莎白二世忠实的伴侣。与
此同时,他还在科学研究,体育、青年、福利,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写了不少书,并参与了
慈善机构的各种活动。
相敬、幽默、争执的常人生活
1948 年 11 月 14 日,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当亲王得知他已经是一个健康男婴的父亲时,
便健步冲上楼去,来到妻子分娩的产房。他激动地先是握了握国王乔治六世的手,然后又与王后拥抱。几分钟以
后,当妻子苏醒时,映人眼帘的是自己欣喜的丈夫手持一大束玫瑰和石竹花,含笑站在床边。1986 年 10 月,女
王访华,菲利普亲王不辞辛苦乘专机与其他英国官员一起先期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他
率先登上刚刚停稳的女王专机,请求他的妻子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夫妻间的深厚感
情。
女王与菲利普亲王在夫妻关系上并非仅仅相敬如宾,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凡人相同的幽默。他们
婚前就曾商定,在未来的新居克拉伦斯府中两人分别睡在两间相连的卧室里,后来这一成例就没有改变过。在女
王卧室里,装饰精巧的双人床帏帘上悬挂着她那光彩照人的王冠,颇为引人注目,而亲王卧室相比之下显得比较
简朴。据说每天早上,他们常常坐在各自的梳妆台前,透过隔着他们两间卧室之间半开着的门谈笑风生。上世纪
50 年代初,有一次菲利普亲王和妻子分别乘坐两艘军舰在大海上游弋。亲王的军舰就是他本人担任舰长的“黑
第 16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嘴鹊号”驱逐领舰,而女王则坐在皇家海军总司令的交通舰“奇袭号”上。当“奇袭号”对“黑嘴鹊号”发出
“公主精神饱满”的无线电信号时,菲利普亲王幽默地回答:“难道这就是你们给公主的最好的早餐吗?”这个
利用双关语开的玩笑,一时成为王室的佳话。女王家里的客人还曾惊讶地发现,她与丈夫还会“像其他夫妻一样”
对一些事情发生争执。有时,在朋友与菲利普亲王争论问题达到高潮,女王甚至还会站到丈夫的对手一边,高声
鼓励其与自己的丈夫争辩到底。
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共有 4 个子女。长子查尔斯生于 1948 年,是女王的法定继承人。查尔斯王子的妹妹和弟
弟分别是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孩子们是英国王室,更是女王的掌上明珠。女王虽然十分疼爱他
们,但也像普通的英国妇女一样清楚地知道,溺爱子女,非但不对他们成长有利,而且是害了他们。
与女王本人的童年相比,她的子女童年时公开露面的机会要少得多,这正是女王千方百计保护他们的结果。
1957 年,不满 10 岁的查尔斯王子被送往他父亲曾经就读过的一所预备学校读书。可是,在头一学期的 88 天中,
新闻界竟有 68 天都有关于王子和王子所就读的学校的报道。女王遂下令王室有关官员对新闻界发出警告:如果
再继续打扰王子学习,女王将把查尔斯接回家中接受家庭教师的辅导。这一招果然灵验,以后的情况表明,儿子
在那里接受初级教育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
女王对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悉心照料表现出她盼望他们尽可能正常成长的一片苦心:她规定孩子们用茶点时要
先吃完面包和三明治才能吃蛋糕;她让人把孩子们的衣服的衣边放出来,并把衣服的肘部补上补丁;她规定孩子
们每周的零用钱不能超过 6 便士等等。
和普通妇女一样,女王在逐渐长大成人的孩子们面前也有自己的忧虑与烦恼。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由于
没有王位继承问题的约束,性格开朗随便得多。特别是安德鲁王子,婚前曾有很多艳遇。这在英国社会上引起了
极大的关注,最后,还是女王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些恼人的问题。
对女王来说,她的家庭和她的事业同等重要。站在权力的最高点,她一直在寻求自己喜欢的“双赢”的生活,
幸运的是,她做到了,家庭和事业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中。
(资料来源: 《60 位世界著名政要生活写真》第 208-215 页)

塞尔维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尔维特,西班牙生理学家。曾在巴黎大学医学院任教授。1553 年发表巨著《基督教的复兴》 ,主张“灵魂
本身就是血液”、“灵魂随肉体死亡”这样一种非正统的观点。他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1553 年,塞尔维特因
异端的罪名,被教会法庭判处火刑。
真金不怕火
1553 年 10 月 27 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年仅 42 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
死前,塞尔维特面无惧色,铁铮铮地说了一句简短有力的话:
“我既没有撒谎,也没有犯罪!”
塞尔维特确实没有撒谎,他的著作《基督教的复兴》是真实的记录。
塞尔维特确实没有犯罪,非但无罪,而且有功,他为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
这是因为塞尔维特大胆地指出盖仑(Claudius Galen,129-199,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继希波
克拉底之后的古代医学理论家。创立了医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体系。他的学说在约 2 至 16 世纪时期被奉为信条。
在哲学方面,他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著作中的错误。而盖仑是古希腊的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
界达 1000 多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
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所吸收,再也不会返回。
塞尔维特通过观察,却认为,血液由心脏的右心室里流出来,经过肺,被“改造”成鲜红色,再流回心脏的
左心室。
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并首创了血液循环理论,在生理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 17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然而,塞尔维特却受到教会的迫害。1538 年,塞尔维特被迫离开了他工作过的巴黎医学院,躲避到维也纳。
他一边以行医为业,一边继续研究血液循环问题。
1553 年,塞尔维特把他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虽然这一理论在
书中只占 6 页左右,却又触犯了教会。尽管他是匿名出版这本著作的,但很快就被教会发现,要判处他死刑。
塞尔维特没办法,被迫逃到了日内瓦。在那里,本来是他好朋友的加尔文却告发了他。于是,塞尔维特被捕,
并被用火刑处死。
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塞尔维特虽然被烈火夺去了生命。但是,“真金不怕火”,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
争精神在烈火中永存!
(资料来源: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 100 个》第 38-40 页)

齐奥尔科夫斯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俄国和前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
奠基人。1857 年 9 月 5 日生于俄国伊热夫斯科耶镇。童年因听觉几乎完全丧失而辍学,14 岁以后主要靠自学,
读完中学和大学数理课程。1880 年开始在卡卢加省博罗夫斯克县立学校任教并开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有:飞
艇、流线型飞机、气垫火车和星际火箭的基本原理等。1903 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
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
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为研究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十月
革命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研究喷气飞行原理方面卓有建树,提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方案,
解决了航天器在行星表面着陆的理论问题,研究大气层对火箭飞行的影响,首次探讨从火箭到人造地球卫星的诸
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撰写了 730 多篇论著。1932 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5 年 9 月 19 日在卡
卢加逝世。
童年生活
1857 年 9 月 17 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美丽的村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是康斯坦丁。
这个家有七个孩子,康斯坦丁是老五。对于双亲,康斯坦丁在晚年回忆说:“父亲总是那么沉着冷静,在熟人中
间,他聪明善辩,而在官僚中间,他以赤色和令人难以容忍的正直闻名。”父亲爱好建筑,曾经带领着几个孩子
一起造过楼房和宫殿的模型,还总是不停地告诉几个儿子要多做体力活儿,要自立。母亲则完全是另一种性格,
她活泼、热情,急躁的时候就用大嗓门说话,非常能干。康斯坦丁认为,父亲给了他坚强的意志,母亲给了他才
华和对事物的热情。
童年的康斯坦丁活泼伶俐,爱读书,喜欢思考问题,尤其是爱不着边际地幻想。他说:“小的时候,为了让
弟弟听我的狂想,我甚至会付钱给他。我幻想过我有很大的体力,幻想我像猫一样,顺着绳子和竿子爬得很高,
看得很远。”由于家里的条件不好,康斯坦丁不能到学校读书,他受过的惟一正规的教育是在伊耶夫斯科的乡村
上过一些日子的村办学校。但不幸的是,10 岁的时候,他在滑雪的时候得了严重的感冒,导致猩红热,最终几
乎完全失去了听觉。从那以后,康斯坦丁与外界几乎隔绝了。康斯坦丁回忆说:“我的耳朵近乎全聋,因此成了
邻近的儿童们嘲笑的对象。这个生理缺陷使我同人们疏远了,但却使我发奋读书,用幻想来忘却所有的烦恼。”
受到伤害的自尊总要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充和满足,康斯坦丁开始把自己幻想成一些伟大的、英雄式的人物。
也许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早期遭受的各种磨难都是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必备条件。康斯坦丁由于耳聋与外界
断绝了联系,却从此走上了独立思考、善于幻想的道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他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掌握的
知识进行检验。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个量角器,没有出屋就测量出了与远处的火警瞭望台的距离是 284 米。然
后,他又步行进行校验,结果完全正确,这使他对科学的信心倍增,他开始了解到理论知识对实践生活的指导意
义。

第 18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求学生涯
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不得不考虑孩子进一步受教育的问题。在齐奥尔科夫斯基 16 岁的那年,父亲用积攒
的钱送他到莫斯科去求学。虽然这时他仍无法进学校学习,但莫斯科的环境显然比乡下优越得多。他在莫斯科的
三年多时间里完全钻进图书馆里。家里每月给他寄来 15 卢布生活费、学习费,但他只吃最简单的面包和蔬菜,
把余下的钱都买了书和实验用品。他自学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和微积分,学习了物理化学和力学,还以极大的
兴趣学习天文学甚至大量阅读小说和杂志。
在莫斯科,齐奥尔科夫斯基为自己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而由衷地兴奋,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的体质却越来
越弱了。1876 年的一天,他父亲的一个熟人在莫斯科偶然看见了他,被他那疲倦和虚弱的模样吓了一跳。于是,
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父亲召回了家。
业余探索
1877 年秋,齐奥尔科夫斯基通过了乡村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四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卡卢加省波罗夫县一个
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波罗夫县,他租了两间房子住了下来,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叫索科洛娃。齐奥尔科
夫斯基自己搞了一个实验室,一边教书,一边开始独立的研究工作。后来他与索科洛娃结了婚。
1881 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对气体理论进行了大量思考和研究,并完成了一篇论文,送交彼得堡的物理和化
学学会。学会的科学家看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后十分惊讶。因为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完全正确,但这一问题早
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得到了圆满解决。科学家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看作是骗子或剽窃者。他们认为:这位年轻学者
可能与外界缺乏联系,并不知道他的“发现”已经问世多年了。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给齐奥尔科夫斯基写了一封
措辞谨慎的信,对他的工作和成绩表示赞赏,还对他进行鼓励,希望他将来取得更大成果。
1892 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兴趣转到飞艇上来。他曾发表了多篇有关飞艇的论文,提出了全金属硬式
飞艇的设想。这段时间他还研究过飞机,但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工作无法开展。这使他认识到,像飞艇或者飞机
这类大型的工程问题,靠一个人在业余时间里摸索,很难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因此他觉得还是应当做一些理
论研究工作。这时,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太空飞行研究上。
太空理论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中,他最感兴趣、花费精力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航天。在很小的时候,有关
星际航行的问题已经开始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在 1911 年回忆说:“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也和其他人一样,认
为火箭不过是一种少有用途的玩具。我已很难准确回忆起我是怎样开始计算有关火箭的问题。对我来说,第一颗
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播下的,它们在我的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我开始把它作
为一种严肃的活动。”
在莫斯科求学期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开始思索实现太空飞行的方法。16 岁那年,他忽然想到利用离心力。
这使他极度兴奋,以为发现了通向星际空间的道路。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简直高兴得发狂,那一晚我整夜都
无法入睡。我慢慢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徘徊,一直思考着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但到了第二天黎明,我终于认识
到我的推理是错误的。”
1882 年,他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了牛顿第三定律。这个看似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突然使他豁然开朗。他
在 3 月 28 日的日记中写道:“如果在一只充满高压气体的桶的一端开一个口,气体就会通过这个小口喷射出来,
并给桶产生反作用力,使桶沿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段话就是对火箭飞行原理的形象描述。
1883 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一篇名为《自由空间》的论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
的推进动力,他对这种火箭动力的定性解释是:火箭运动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这些思想
在 1893 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月球上》和 1895 年写的《地月现象和万有引力效应》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896
年,他开始从理论上研究星际航行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1897 年,他推导出
著名的火箭运动方程式。
研究成果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齐奥尔科夫斯基于 1898 年完成了航天学经典性的研究论文《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
空间》,接着,他又于 1910 年、1911 年、1912 年和 1914 年在《科学报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火箭理论和太空飞
行的论文。这些出色的著作系统地建立起了航天学的理论基础。
在对火箭运动理论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对星际航行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展望。在 1911 年
发表的论文中,他详细地描述了载人宇宙飞船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全过程,内容涉及飞船起飞时的壮观景象,超
第 19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重和失重对宇航员的影响,失重状态下物体的奇异表现,不同的高度看地球的迷人景观、天空的景色等。人们读
起他的著作来有如亲临宇宙飞船登天的感觉。
齐奥尔科夫斯基既是一个踏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热情的探索者。他在一篇名为《太空火箭工作:1903-1927
年》的文章中,系统总结了他在火箭和航天学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然后,他对航天的未来发展
阶段进行了展望。这些阶段包括:火箭汽车、火箭飞机、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工厂、空间基地、太阳能的
充分利用、外太空旅行、行星基地,以及恒星星际飞行等。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在飞船中利用植物生产食物和氧气、
依靠旋转产生重力、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思想至今仍是航天领域的研究方向。
“十月革命”改变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和研究条件,他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1919 年他被选为
社会主义科学院的会员,1921 年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给予他个人特殊养老金。从那
时起,他更加勤奋地专心于航天学的研究。“十月革命”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共写出了 130 篇论文,以后却写出
了 450 余篇。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论文和著作的影响下,一批火箭和航天爱好者走上了航天探索的道路。他的
成就也被欧美广泛承认,德国航天先驱奥伯特曾在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信中说:“您已经点燃了火炬,我们绝不
会让它熄灭。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以实现人类最伟大的梦想。”
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在 1931 年写道:“儿童时代以来,严重的耳聋使我完全不
顾及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因此缺少‘交际’。这也许是我到了 68 岁仍然进展缓慢,没有取得真正成功的原因。
沉思、计算和实验构成了我的全部生活。我的住房底层的车间始终陪伴着我。即使由于火灾和洪水将其摧毁,我
也很快把它恢复起来……重大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我还有足够的能力或者健康允许我把这些思想变成现实吗?”
随着世界范围内火箭和太空飞行研究热潮的兴起,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望在迅速增长。1932 年在他 75 周岁
生日时,苏联的各大报纸和杂志都刊登了有关他的事迹和科学成就的长篇文章,斯大林也向他发去了生日贺电,
一时间这位老人成了苏联杰出的人民英雄。他在新的时代里感到充满了希望。他在给斯大林的信中表达了他的兴
奋之情:“我在航空、火箭和太空飞行方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人类文化发展的卓
越领袖。我充分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
精神永存
1935 年 9 月 19 日,齐奥尔科夫斯基逝世于卡卢加,享年 78 岁。他晚年已获得了许多荣誉。逝世后,苏联
政府给予了他更多的荣誉:1954 年,苏联科学院设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金质奖章;政府为他建立了纪念像,并
在卡卢加市建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博物馆。他被誉为“俄罗斯航天之父”、世界上最伟大的航天先驱者。今天,
在航天界仍然流行着一句名言,这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给《航空评论》杂志的信中写下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琴 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花,是一种蹂躏人类的可怕传染病。过去,因感染天花死亡的人成千上万。为了对付这种病魔,人类进行
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众所周知,现代人是通过接种牛痘的方法来抵御天花的。接种牛痘的创始人是 18 世纪的英
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他从产生在 11 世纪的宋朝时的“人痘”接种法(后来流传到欧洲)中得到启发,发
明了牛痘接种法。再后来牛痘接种法又传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当今,人类终于消灭了可怕的传染病天花
的时候,这不禁使人怀念牛痘接种法的创始人、伟大的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
1749 年 5 月 17 日,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生于英国的格洛斯特,父亲是一个牧师。琴纳长大以后,立志学
医。于是,他十三岁那年,就被送到留德洛夫医师那里当学生。琴纳勤勉地工作着,帮助留德洛夫诊疗病人达七
年之久。
像许多科学的先驱者一样,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研究地理,精通诗文,喜爱雀鸟,还会制作气球。
勤奋的琴纳终于学成了!他获得了医学士的称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开设了一家医院。
防治天花是当时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那时天花是人类疾病中最可怕的一种。天花患者的死亡率达百分之
十,而幸存者也大都变成了麻子,许多人一谈到天花就谈虎色变。甚至认为,与其变成麻脸,倒不如死去。天花
并不择人而染。乔治·华盛顿在 1751 年患上天花,虽没有因此而丧生,却从此变成了麻子。1774 年,法国国王
第 20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路易十五死于天花。
事实上,在那时没有麻子的脸是少见的。女人如果没有麻子,仅仅这一点,比起那些不幸的人们来,就被认
为是美丽的了。
每年发生好几次天花流行,这使琴纳感到难以应付,眼看病人痛苦的死去,医生也毫无办法。可是奇怪的是,
只要得过一次天花,皮肤上留下疤痕的人再也不会得第二次天花。而且,患天花的尽是地主、神父和农民,那些
从事挤牛奶的姑娘却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1718 年,英国贵族梅丽·惠特尼·蒙塔古夫人从土耳其旅行回来说,土耳其人把症状轻的天花患者的疤疹
液故意接种到自己的身上,接种后就会患轻度天花,却因此而获得了免疫力。梅丽夫人相信这种说法,并给自己
的孩子接种。
实际上,中国在 16 世纪明朝隆庆年间,就发明了种痘术预防天花的方法了。到了 17 世纪,中国的种痘术传
入俄国、土耳其、朝鲜和日本,传布到欧洲各国。一直到 18 世纪,在欧洲才发现了牛痘。
琴纳开设医院后不久,就对防治天花发生了兴趣。他也许听过梅丽夫人的实验,但也许毫无所闻。然而,他
确实听到过家乡格洛斯特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即牛痘既可以传染给牛,也可以传染给人。那里的人们认为,牛
痘和天花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琴纳细想,自古以来挤奶姑娘和牧牛姑娘漂亮,她们没有麻脸。那么,牛瘟和天花又有什么关系呢?果真牛
痘预防了天花了吗?
琴纳决心要解答这一连串的问题,他以顽强的精神对牛痘研究了二十多年。当时中国的种痘术已传到了欧洲,
他仔细地阅读了有关种痘术的报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琴纳开始仔细地对家畜进行了观察,他观察了马的“水疵病”和牛的“牛痘”,最后得出结论。水疵病也好,
牛痘也好,都是天花的一种。为什么得过一次天花而没有死去的病人,永远不再会得第二次天花的秘密了。原来
是只要患过一次天花不死,就能在身体内部获得了永久对抗天花的防护力量。天花不仅危害人类,同样也袭击牛
群,几乎所有的奶牛都出过天花。挤奶姑娘和牧牛姑娘在和牛打交道的过程中,因感染上牛痘而具有抵抗天花的
防疫力了。牛瘟的秘密终于揭开了。琴纳决定给人们进行牛痘的人工接种来预防天花。
1796 年 5 月 17 日,正是琴纳四十七周岁的生日。这天,琴纳的候诊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许多好奇的人,决
定性的实验时刻来到了。琴纳抱着对自己理论的充分信心,亲自承担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风险和责任进行人体实验。
他从挤牛奶姑娘尼姆斯手上取出牛痘疮疹中的浆液,接种到一个八岁小男孩菲普斯的身上。两个月后,他再一次
给这个儿童接种,不过这次不是牛痘,而是真正的天花浆液。结果那个儿童没有感染上天花,他确实获得了免疫
力。为了慎重起见,琴纳还想再重复一次这个实验。为了找到一个明显的牛痘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两年。两年
的等待使他无比焦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发表只实验过一次的研究成果,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着。
1798 年,琴纳终于又找到了一位牛痘患者,重复实验的结果也获得了成功。琴纳这才发表了自己的报告,
宣布天花是可以征服的。
在拉丁语中,牛叫 Vacca,牛痘叫 Vaccina。因此,琴纳把通过接种牛痘来获得对天花免疫力的方法叫作
Vaccination,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种痘”。
1797 年,琴纳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送到英国皇家学会时,曾遭到了拒绝。一年以后,
琴纳自己筹集经费刊印发表了这些论文,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表示坚决支持,有的怀疑,也有的反对。
在无数次实践的面前,一切怀疑、反对都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终于占据
了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种痘在欧洲迅速传开了。
英国皇室的人也接受种痘。为了鼓励种痘,1803 年成立了皇家琴纳协会,由琴纳任会长。天花所引起的死
亡在十八个月内就下降了三分之二。
1807 年,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实行义务种痘制。在巴伐利亚,现在仍然纪念琴纳的诞辰,并规定这一天为休
假日。其它各国也都效仿巴伐利亚,就连当时落后的俄国也沿用了这一作法。在俄国,最初接受种痘的儿童被称
作 Vaccinov,这些儿童的教育费由国家承担。
在英国,医学界使琴纳享受荣誉颇费周折。1813 年,琴纳被推举为伦敦医科大学的教授候选人,但是,校
方却要以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前 377,古希腊哲学家)和盖伦(129~ 199)的理论,即所谓医学的“经
典”来考琴纳。琴纳对此加以拒绝,他认为,征服天花就充分具备了教授的资格。然而,大学当局却不同意,琴
纳终于因此没有被选为教授。
第 21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1823 年 1 月 24 日,爱德华·琴纳去世,终年七十四岁,终生没有得到大学教授的头衔。但是,一个医生所能
得到的一切荣誉,他都得到了。
战胜天花只不过是琴纳功绩的一部分。他的更重要功绩在于发现了预防疾病的办法,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
功地对疾病进行预防的人。他利用可以产生免疫这一人体自身的机能,实现了对疾病的预防,从而成功地开辟了
一个新领域,这个领域就是免疫学,并为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琴纳的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征服了天花,
他还给人类指出了征服其它危险疾病的道路。他向人类揭示,总有一天,一切传染病都将得到预防。琴纳的牛痘
接种不仅使人类免受了天花的灾难,而且还鼓舞许多科学家不懈地向传染病展开了新的攻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饶 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饶毅,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曾主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支持的 Gordon
国际会议。为三十多种国际杂志审稿、经常正式应邀为世界重要学术机构演讲。
1985 至 1991 年在旧金山加州大学读研究生,1986 年进行博士论文研究,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果
蝇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1994 至 2004 年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2004 年起任西北大学医学院神
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实验室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
对中国教育科技的建议
2007 年,时年 45 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结构生物
学家施一公在 2008 年回国时年届不惑,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
的 1000 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
一。
饶毅在全职回国前,就多次对中国的教育科技问题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施
一公回国后,两人开始联合发表文章,直陈中国教育科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在今年 1 月 6 日的一篇发表于《科学网》的博客文章中,饶毅就谈到了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并失望地表示:
“经费分配这个问题,可以说近年丝毫没有解决。”
他说,他和鲁白、邹承鲁发表于 2004 年的文章,没有过时。
“在目前,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得到后台支持的、科学记录并不很好的人,
却不难得到支持。”目前的问题不是好科学家没有经费,而是差的科研人员,如果会拉关系,也能得到很多经费。
所以他们在社论中写道:“无须陈述科学研究和经费管理中的伦理规章,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研究界的权势人
物都在工业化国家接受过教育。”“这种潜规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回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
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所以,在饶毅看来,如果目前状况没有改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
后会努力争取改善我国科技体制的猜想是不成立的。
院士落选事件
饶毅在 2011 年 8 月 17 日的博客中写道:“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
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 50 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
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 80 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
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 2011 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说,“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 2011 年 8 月 17 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在落款时间上,饶毅写的
是,“2011 年 3 月 5 日写,2011 年 8 月 17 日添加日期”。
饶毅在 3 月已经写好博文,而在 8 月 17 日才对外发出,饶毅解释说:“我总要等到别人公布结果后才发吧,
其实我早就预计到了这样的结果,在 3 月就已经想好了”。
饶毅在博客《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表示:“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
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 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
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
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 90%以上时间不听学
第 22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
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
饶毅《中国梦》
我希望,本世纪的华人能创造一个“中国梦”: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群体幸福的
中国,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
在这个前提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国:失去的是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获得的是以个人与群体
共同幸福为自豪的“中国梦”。
在这个前提下,我也希望归国者和国内的人成为同志: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
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
如果大家携手并肩,有可能以中国为基点推动人类进步。
我记得,文革末期,我生活的江西南昌连蔬菜都要定量,肉类已经极其缺乏多年,中秋月饼也要定量,每年
春节才有按家庭人口供应的所谓“年货”,不过是目前的常见食品腐竹、香菇、木耳、冰糖等。通过中国人民
30 多年的努力,中国不仅远离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起飞。我相信,中国还能在其他方
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的进步并非无可挑剔,应该欢迎继续批评。中国有时还有退步。比如,我回国后才知道现在有的大学的
政治课所要求的科目比文革时期还多,十分令人不解。显然,中国大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从政者,政治课更
不能比文革时期还多。中国的缺点当然不止这一点。但是,正因为中国的进步有限、不如意处还很多,所以才需
要吸引更多的人、需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人做好各方面工作。
毋庸讳言,许多人出国的一个原因是以为美国代表人类发展的理想。这样的想法,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出
国的华人中大概不是少数。而如果纵观世界历史、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可能:
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包容传统,结合中西的理性思维,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不同于受宗教极大影响
的西方模式,也许优于西方的模式。
中国的缺点众目睽睽,好像从来不乏国内外的批评。中国的优点,有些却没有得到冷静的挖掘。有位尚未回
国的学者说:如果中国可以自由买卖枪支,将比美国乱很多。我想说:如果美国没有宗教,腐败和道德问题可能
比目前中国还多。一个不依赖宗教而建立了道德体系的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突出的成就。
很多海外华人批评中国的问题,有些非常中肯。但是,与其在国外批评、抱怨,不如在国内批评、在国内扎
扎实实做工作。在国外批评勇气不需要很多,而且起的作用不大。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能像梁漱溟、马寅初那
样有脊梁。在国外不是不能为中国做事,但不如在国内做的多。目前,还没有人能赶上“两弹一星”时期科学家,
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却为中国做出很重要的贡献。
中国肯定应该改进缺点。但是,批评中国的华人,也不妨想想西方是否有些根本性质的问题没有解决。宗教
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华人能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迄今为止、以及在可以预见的将
来,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是不信基督教的(而且除了一个天主教徒外,其他都是新教徒)。华人批评中国有些事情
过分政治化,不无道理。但是,同样的华人,有几个要求自己的子女不屈服于公众压力而拒绝在中小学经常宣誓、
拒绝用带有“上帝以下的国度”的誓词?
这样的说法有些华人为美国开脱成不重要的表面文章,其实是表明宗教势力强大。我曾在芝加哥参加过一个
上千人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开场竟然也要用同样的宣誓,我坐下来拒绝宣誓,成为全场的异数,而其他人无论是
否信上帝,都没坐下。这样的宗教影响,对个人还有很多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家长期的副作用,也常常有例子。
美国宗教势力不懈地压制生物课讲进化论,不断创造名目不同的神创论名词塞进正规教育体系。美国对非犹太基
督教国家的态度,没有脱离宗教的潜台词。
毋庸赘言,如果和西方相比,中国在许多方面还落后、甚至很落后。但是,如果我们努力,中国不仅可以解
决很多问题,而且也可能在多方面超越西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诸方面。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中
国也将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探索超出西方的模式。
中国还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尚未通过艰难的坎,既有勇气问题,也有具体怎么过的问题,但是,中国已
经从近代最严重的外忧内患(日本入侵、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中国还有人权问题,但是中国近年只有进步没有
退步。而布什当任总统期间美国的人权退步到践踏几十年前签订的《日内瓦公约》。奥巴马也慑于国内压力,并
没有向伊拉克人民、向世界道歉当年美国国家对联合国撒谎、对国际公约的肆意曲解。
第 23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我认为,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根本是优点。中国不热心侵略是优点。中国不依赖宗教来约束人民是优点。中
国的文化传统在根本上优于西方经宗教深刻改变后的传统。中国的诸子百家,是民主、平等、和平、理性的探讨。
没有宗教的吓唬人,没有强求他人信自己才能得救,没有故意以谎言、欺骗为基础。在美国的生活告诉我,宗教
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影响,消失将相当缓慢。宗教的负面影响去除的过程,会慢于中国现有的主要问题和各
种大毛病改变,而且会慢很多。海外华人并不能影响美国宗教副作用是否消失、多快消失,而回国来参与工作,
却可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我们今天可以说:“不仅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 (Ask not only what

problems China has, but also what problems you can solve for China)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章太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太炎,名炳麟,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
章太炎年少时好学不倦,虽痛恨科举,但碍于父母之命,16 岁时勉强赴童子试。考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别的考生都在苦思冥想,大作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在那里歌功颂德,而他却想到时局的混乱,挥笔而就。考官
悦其敏捷,但见其试卷上公然写道:“国难未已,外人祸我甚烈,当务之急,应革故鼎新。”考官当即训斥,但
章太炎不卑不亢地答道:“国之实情也。”考官见其倔强,怕事态扩大,忙声言他是疯子,命差役赶出考场。章
太炎哈哈大笑,若无其事地离开考场。
1900 年,上海名流聚集在张园召开中国国会成立大会,章太炎大声疾呼:“一面排满,一面勤王,既不承
认满清政府,又称拥护光绪皇帝,实属大相矛盾,决无成事之理。”他当众剪去辫子,脱去“戎狄之服”,换上
“欧罗巴衣笠”,扬长而去。
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 1913 年 8 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章
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在龙泉寺。1916 年 6 月袁世凯死后,章才恢复自由。
章太炎被幽禁期间,为泄心头愤懑,他每天大书“袁贼”。他喜欢以油炸花生米佐酒,吃花生米时必去其蒂,
口口声声“杀了‘袁皇帝’的头”。
1915 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
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
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梅汝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寂大法官
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
年的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
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
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 60 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
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
第 24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
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
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
注。
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
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弗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
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
字典而已。”
“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
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
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
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
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在上世纪整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
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
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 年 3 月 19 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
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
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
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
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
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
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
28 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 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
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 7 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 16 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 2
人。
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
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
灾祸。”
(资料来源:
《民国那些人》第 17-20 页)

马寅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朗的“兄弟我”
马寅初(1882-1982),浙江人,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
士学位。1919 年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1951 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因“人口问题”1960 年被迫辞去校长职务。
堂堂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讲话这样开头:“兄弟我今年七十三岁……”其后他大讲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
持冷水浴的乐趣,甚至在火车上也必弄桶凉水来冲洗,“凉水一激,汗毛孔里的泥垢就出来了”。
这是北大老校友回忆当年初入北大,听马校长讲话时的情形,他们的感觉是“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情和不加
修饰的真率”。而他们看见马校长,第一个印象是,“身体出奇地棒,当时他年已古稀,虽然鹤发稀疏,却有红
润的童颜。他仍常常在假日到西山去爬山,还常年坚持洗冷水澡,在北京冬天那寒风刺骨的河岸上,老人家光着
第 25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身子往冷水里跳”。
马寅初的儿子马本寅告诉记者,父亲 1961 年以 80 高龄回故乡嵊县视察,由于洗冷水澡而患上肺炎,才终于
停止了这一习惯。
此前,北大开大会批马寅初,会议开始了很久,他不来。派人去“请”来了,他搬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自若。
台下有人开始喊口号,他很镇静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不管多冷的天都不怕。现在天气并不冷,给我
洗热水澡,我就更不在乎了。”
马校长搬张椅子坐在台上讲桌旁的场景,北大师生并不陌生。遇有领导人或文化名流来校讲演,他常常这样,
以便随时和主讲人交流。一次,国家体委某副主任来北大讲话,按常理,马寅初不用陪同,可他不但往讲桌旁边
一坐,而且不断插话,越说越起劲,最后干脆喧宾夺主地批评起一个人来,说这人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这
样重要的会他竟然不来听讲。
被批评的是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有当时在场的学生回忆,马校长这番背后的“人身攻击”让大家哑然失
笑。“眼前浮现翦教授那清瘦、文弱的身影,再看看马校长壮硕的姿容,也真感到马校长的话有点道理”。
当年,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论》,马寅初却拒不检讨,照常笑眯眯地出入北
大燕南园住所,“圆圆一张脸像弥陀”。所以董桥曾撰文,让今人“学学马寅初的硬朗”。
这种“硬朗”,自在北大学生的回忆中:“马校长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让他屈服,没门!”
在 1958 年,马寅初说:“我总想以行动来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 10400 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
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1960 年,这位不妥协的学者终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搬离燕南园,回到东总布胡同的旧宅。
马本寅曾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家里很冷清,少有人来拜访。但在如此境况中,马寅初根据大量的农村实际
调查,写出 100 万字的《农书》。他坚信“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在特殊年代里,
马寅初不得不痛下“与其让别人烧,不如自己烧”的决定,整整一藤箱、几十卷的《农书》手稿,在作者亲手点
燃的火中灰飞烟灭。
马寅初的硬朗由来已久。1927 年北大校庆时,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
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
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有一本关于北大校长的书,写马寅初那篇,标题赫然是——“为真理而死,壮哉!为真理而生,难矣!”
(资料来源:《民国那些人》第 103-105 页)

林毅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2 年 10 月 15 日,林毅夫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自小牢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惟愿诸君将振兴
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1978 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
1979 年 5 月 16 日傍晚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
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
1979 年在北大认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获其赏识,去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1994 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
1996 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
能成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的终生遗憾。
2002 年 5 月 9 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享年 84 岁。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
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林毅夫写的《祭父文》凄婉感伤:
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
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
第 26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2008 年,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在北大 08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我们从这里出发》: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是这个时代里面最优秀的一群人;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谦卑的心,面对各种挑战;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 110 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及五千年来中国士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关怀
作为我们人生的追求。
……
只要国家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结;
只要天下还有饥饿的人,就像是我们在饥饿;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苦难。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特里萨修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民窟里的圣人
莫什·特里萨(1910—1997),印籍南斯拉夫人,1979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9 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 56 位评委,决定将本年度诺
贝尔和平奖授予修女特里萨。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悲
惨的人,都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公报还说:
“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点在两者之间构架了一座桥梁。”
当评审委员会把诺贝尔奖授予特里萨吋,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
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把这笔巨额奖金用来为穷人和受苦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
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她请求诺贝尔奖评委员会取消照例举行的授奖宴会。诺贝尔奖评委员会答应了这一请求,
并把省下的 7100 美元赠予她领导的仁爱传教会。
特里萨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
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
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
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直到 87 岁
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也有
不少慈善家义务捐赠,而特里萨的目的,不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一个住处,不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遇难者
提供医疗服务……她要在这一切之中或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
爱!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她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
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
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过着穷人的生活,也成为穷人的朋友。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
的一句至理名言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
心的饥饿。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特里萨,被人们称为“贫民窟的
圣人”。
特里萨曾这样说过:“我不但要民主,而且要尊严——我要参与侍奉。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实践——我要
身体力行。我不但要宽恕,而且要爱人——我要忘却得失。我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众人。我不
但要关怀,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为乐。我不但要梦想,而且要实干——我要广施善行。我不但要施予,而且
要效力——我要服务终生。”
各个方面的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但她的态度从以下两例中可见一斑:1964 年,罗
第 27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马教皇赠给她一辆白色林肯轿车,她将轿车作为抽奖义卖奖品,用所得款项建了一座麻风病医院。1922 年,美
国哥伦布团将“喜乐与希望”奖牌授予她,获奖后她立即打听哪里可以出售奖牌,将出售所得及奖金一起交给修
女会,用于帮助穷人的事业。
特里萨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几十年如一日奔波操劳,身患重病时依然毫不停歇,只是为了世界上最底层、
最悲惨的穷苦人。她这样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品行,怎能不为人们所传颂?在一个玩世不恭盛行、贪婪压
制人性的时代,特里萨,这个来自偏僻乡村的瘦小妇女,能够挺身出来,走进苦海,释放出如此惊人的能量,感
召了如此众多的民众,靠的是她那无限的、坚韧的爱。
特里萨品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她的出身。她的家乡位于现在脱离南联盟独立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那一
带至今还处在贫穷、混乱之中。小小年纪的特里萨就开始思索人生,12 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
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 岁时,她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 岁
时发誓终身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女会办的圣玛丽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加尔各答贫民窟又多又脏,在
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一直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在特里萨看来,周围凄惨破败、可怕肮脏
的环境,那些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衣不遮体、臭气熏人的乞丐、孤儿、老人、病人和穷汉,不但不可逃避,而
且不能漠视;不但不能漠视,而且必须帮助;不但必须帮助,而且值得为他们服务。于是,出于对受苦者的爱,
出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退出了劳莱德修女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无偿服侍受苦人的修女会,即“仁爱传教会”。
她身无分文,只有两名志同道合的修女做帮手,先是到一个美国医护修女会学习医疗护理,然后向加尔各答市政
府申请至两间旧神庙中的两个房间,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细心的护理,让孤苦的濒死者在修女们的爱抚
中得到临终关怀。这是仁爱传教会创办的第一个机构,被称为‘纯洁之心”。随后,她又设了一所露天学校,收
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一面给予教育,一面为他们寻找愿意收养的人家。不久之后,她又开始关注麻风病的境
况,这种已可治愈的疾病被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的痛楚远胜于身体的病痛。特里萨为
此开办了许多麻风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大城市吉大港的麻风病治愈率达到了 l00%。当艾滋病
开始被人们视为新瘟疫时,特里萨又奔走于欧美各国,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在所有这些事情中,特里
萨不仅表现了罕见的组织才能,更重要的是表了纯洁的爱心。她细心地从病人腐烂的伤口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
麻风病人的残肢……所有这些行动,都深深地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靠着这种爱心,她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近干个类似机构。
当特里萨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
悼念他们敬爱的“特里萨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
往加尔各答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
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声明向她致敬。
“我们所感到、所做的只不过是汪洋的一滴,当汪洋缺了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赞同做大事,
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紧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
会在数目中迷失,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
露宿者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祈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他们同你我一样,
所需要的,还有人与人之间亲切的关系,还有人对人的情谊和关心,还有很少人愿意给予陌生人的爱心!就让我
们成为慈爱的见证:面容中有慈爱,目光中有慈爱,笑容中有慈爱,亲切问安中有慈爱。我们对小孩子、贫困者,
所有受苦、孤单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他们不但得到你的关怀,也感受到你的爱心。”特里萨说。
(资料来源: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童年、人品与治学》第 363-366 页)

托比斯·阿塞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法之神
托比斯·阿塞尔(1838-1913)荷兰人,1911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城里,有一家不起眼的律师事务所。这个事务所有一位年仅 22 岁的律师,他的名字叫
阿塞尔。“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每个人必须知法循法。”年轻的阿塞尔笃信这一点,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信。然
而,他毕竟太年轻了,谁也不知道这名律师,找他打官司的人微乎其微,事务所的收入维持不了一家四口的生活。
第 28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他不得不去阿姆斯特丹大学做兼职副教授,讲国际法和商法。
一个夏天的上午,阿塞尔律师事务所来了一位名叫毕契尔的乡下老人。老人见阿塞尔律师那么年轻,有些犹
豫不决,带着半信半疑的神情问:“你敢不敢接受我的委托?”阿塞尔看了看老人,坚定地回答:“只要有法可
循、有理可讲的委托,有什么不敢接受呢?”可是,当阿塞尔听完老人的陈述后,感到这是一桩非常棘手的案子。
先前,毕契尔的父亲在世时,曾经在皇家册封的水域内——水深十来丈的海滨——围堤造田。这项规模浩大
的工程花费了他们的巨额投资,经过整整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才告完成。这项工程开始之初,皇家并未禁止,毕契
尔父亲长大成人时,海滩新地已经露出水面,皇家仍然没有干涉;到了毕契尔这一代,一大片海滩新地终于变成
了万顷良田,这时皇家的贪心就暴露出来了,扬言这片新地是皇家的旧有封域,他人不得占有。毕契尔无数次的
申诉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鼓足勇气和皇家打官司,企求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毕契尔找遍京城所有著名律
师,这些律师不是不受理,就是官司未打即输。万般无奈,他才找到了这位“无名小卒”。
这个案子旷日持久,早已轰动整个京城。人们都心知肚明,法律不过是皇宫贵族手中的一纸空文,他们掌握
着国家权力,与皇家较量,无疑是以卵击石,搞不好,得罪了皇家,还有掉脑袋的危险。阿塞尔对此十分清楚。
但是年轻好胜的阿塞尔,对法律的公正性深信不疑,希望通过这个案子来显示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于是,他欣然
接受了毕契尔的案子,倾心投入这一场权与法的激烈较量。
法院开庭前,阿塞尔倾注全部精力,尽可能多地掌握案子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荷兰的法律文本逐条进行仔细
研究,对法定的陈述和辩论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同时,他还把掌握的案情公布于众,要求法院进行公开审理,
目的是广泛地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在法庭上,阿塞尔面对皇家贵族和他们请来的著名律师,毫无畏惧之色,第一句话就震撼了整个法庭:“如
果政府和皇家不守法,那么就应该把所有的法律首先毁掉。”这句话一直作为后来成为国际著名大律师的阿塞尔
的名言,留存在国际法律界。
接着,阿塞尔详尽地陈述了毕契尔家族的建造,以及他们拥有这片海滨所有权的事实和法律依依据,条分缕
析、义正词严地驳得对方律师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经过法庭几次审理,当法官把手中的棒槌砸向桌子、宣布毕
契尔胜诉时,整个法庭沸腾起来了!这简直是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律师居然战胜了声名显赫的
皇家!从此以后,在荷兰,阿塞尔的名字同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场官司的胜利,使阿塞尔更加重视法律工作的具体实践。在成为著名国际法专家后,他始终没有放弃一般
的律师业务。他经常对学生说:“要鉴定一条法律是否完善,往往律师要比法官体会更深刻一些。”他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认真地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
阿塞尔更重大的贡献是创建国际法庭。1865 年开始,他同著名的法学家韦斯得累克和贾克米季恩斯一起开
创了国际法的比较研究。他的这种比较研究方法,对国际司法制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国际社会的法
律进步和法制健全。1873 年他们创立了国际法学会,阿塞尔被推选为会长,当时他只有 35 岁。从 1891 年到 20
世纪初的 10 年间,阿塞尔多次主持国际法研究会,多次召开国际法律研讨会。在 1899 年的国际和平会议上,阿
塞尔主张建立国际法庭。他说:“人与人之间需要法庭,为什么国与国之间就不需要法庭?”在他的力主下,国
际社会终于在海牙建立了国际法庭。这个法庭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1911 年,年逾古稀的阿塞尔又与许多国家的代表商讨制定了“国际通兑及通货交换法”,把世界各国的法
律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面对年老体弱、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阿塞尔,各国的法学家们都为之担忧,医生
也劝他停止工作,但他仍然每天孜孜不倦地抱病工作到深夜。1913 年阿塞尔在海牙逝世,终年 75 岁。
(资料来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童年、人品与治学》第 215-217 页)

贝尔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和平设计师
贝尔塔·苏特纳(1843-1914),奥地利人,获得 1905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她生于布拉格,奥地利著名女作
家,资产阶级和平运动的代表人物,其父曾是奥地利显赫一时的大元帅,其母亲出身豪门,性情温和,喜爱旅游,
常常带着女儿游历欧洲各地。苏特纳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在她出生之前,父亲就已经去世了。她是一直在母
亲的抚育和外祖父的资助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时代的苏特纳非常浪漫。她长得花容月貌修长的身材,大大的眼睛,
第 29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美人”。她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在法国和意大利读过书。她很有才华,很有语言才能,除
精通德语外,还会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她喜交际,好打扮、能弹会唱,曾经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她阅历很
广,因而很早就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无论她走到哪里,都引起人们的注意。
1876 年春天,贝尔塔在报纸上看到了诺贝尔登的一则广告,他希望“找一位成熟的,并且有语言才能的妇
女当秘书和管家”。处于穷困潦倒、一筹莫展的苏特纳,对这则广告产生了兴趣,于是立即前去会见了这位享有
盛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对她非常满意,经过一次谈话之后,便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担任秘书。作为诺贝尔的秘
书与诺贝尔相处,她是最早唤起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对和平感兴趣的一位女性。苏特纳总是鼓吹着一些崇高的雄
心勃勃的计划,例如关于总裁军,建立一座仲裁法庭等。她几乎是一个狂热的和平主义者;从那时候起,她煽动
着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热情。下面是诺贝尔写给她的一封信的摘录:“夫人,我永远爱您。只要您能拿出扑灭
人间恨与仇的办法来,我永远为您尽心效力!我现在只有在想到您时,心灵上才获得些微弱的宁静。”苏特纳与
诺贝尔相处的另外两次分别在 1887 年和 1892 年。她于 1905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
女性。
当苏特纳成年后,求婚者纷至沓来。她终于同一位名叫阿道夫·维特根施泰因的青年订立了婚约。但很不幸,
她的未婚夫很快就去世了。苏特纳在婚姻问题上受到挫折,这时已是父亡母病,外祖父家也无力接济。为谋生计,
她不得不去维也纳城外女校教书,每天往返 20 余里,十分辛苦。她就这样为生活而奔波,直到 30 岁还没有结婚。
后来,经亲友介绍,她去冯·苏特纳侯爵家里当家庭教师。冯·苏特纳的长子阿图尔·贡达卡尔·苏待纳和她一
见钟情,他虽然比她小 7 岁,但却狂热地爱慕着她。苏特纳对这个多情的青年人也分外倾心。然而,阿图尔的父
母,即苏特纳侯爵夫妇却不同意儿子和女教师之间有任何私情,并要她当即卷起铺盖走路。爱情的波折,世态的
炎凉,使苏特纳怨愤不已,一气之下,她决定远行巴黎。
1876 年 6 月 12 日,在双方家庭没有任何人参加的情况下,她和阿图尔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教堂里举行了婚
礼。结婚的消息使冯·苏特纳侯爵十分生气,恼怒之下,和儿子断绝了一切关系。于是这对新婚夫妇被迫来到高
加索的第比利斯定居,一住就是 9 年,直到 1885 年家庭对他们有所谅解时,才重新回到维也纳。他们在高加索
期间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因为没有钱,做妻子的苏特纳必须自己操持家务,甚至不得不为丈夫缝补衣服。但是,
他们精力充沛,对生活满怀信心和热情。夫妇俩都喜爱文学,而且阿图尔还擅长绘画。为了生计,他们走上了创
作的道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888 年,她化名出版了一本叫《机器时代》的小说,反映了她的上述思想。在小说中,她直言不讳地对当
时流行的很多观点进行了抨击。她在书中写道:“你们如此高度赞赏死亡,以致你们心目中的偶像在十字架上受
难、苦恼、流血、呻吟——也认为是值得的。在你们看来,最光荣、最值得羡慕的死是死于‘杀人的斗争之中’,
是让那些被你们贴上‘非法出生’标签的可爱的孩子们去死。”
苏特纳 1889 年出版反战小说《放下武器》,该书主要描写一个年轻姑娘在战争中的遭遇。她最初同一个青年
军官结了婚,丈夫在马让塔战役中牺牲,她违背父亲的意愿,又同另一个穷军官结了婚。丈夫非常爱她,也同她
一样厌恶战争,但由于受到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驱使,他还是参加了 1864 年和 1866 年两次战争。这位军官退役
后,夫妻俩住在巴黎,过着太平日子。不久,爆发了普法战争,巴黎被围困,丈夫因被怀疑为普鲁士的间谍而被
捕,随即遭到枪决。作者描述的这一故事,深刻表达了人们对于战争深恶痛绝的思想感情和明确立场。《放下武
器》写好后,她把手稿寄给了几家报纸和杂志社,但都被退回来了,其理由是在一个军事国家中不可能刊载或出
版这样一本书。然而,挫折没有使贝尔塔灰心失望,她继续为出版这本书奔走。最后又把手稿寄给了德累斯顿的
一家出版社,该社的出版商同样认为出版此书太危险,希望作者让一位有经验的政治家看一看原稿,删去那些所
谓有问题的部分,但贝尔塔没有同意。出版商希望起码要把书名改一改,也同样遭到了她的拒绝。最后还是出版
商作了让步,贝尔塔取得了成功,《放下武器》一书终于按照作者的意愿出版了。
苏特纳 1891 年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和平之友协会”,并且担任了伯尔尼国际和平局的副局长,成为当时
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世界和平大会的领导成员。同一年,她出席了在罗马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此后,无论和平
大会在哪里召开,她都积极参加。她是一位受到普遍注意的与会者。她的小说《放下武器》已成为当时宣传和推
动和平运动的口号和宣言书。她先后写了许多著作,重要的有《清理灵魂》、 《作家与小说》、
《马大的子孙》、
《在
里维耶拉、 《内心世界》、 《汉纳、
《暴风雨到来之前》、
《孤独与贫困》、 《欧洲的皇帝》、
《海牙和平大会》、
《声音与
形象》、《人类的崇高思想》以及《制造和平主义的工场》等。1902 年她的丈夫去世,她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
痛继续顽强地为和平而奔走。在 1905 年的和平大会上,她为进一步协调英、德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曾警告
第 30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把先进的飞机用于战争的危险性;反复强调“欧洲是一个整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防止战争。她曾经设想,
如果三国同盟(指 1882 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的同盟)中包括每一个国家,而不是只有三个国家,那
么几个世纪的和平就会有保障。
她确是一位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战士,授予她诺贝尔和平奖金是实现了诺贝尔本人的意愿,她也
是受之无愧的。
(资料来源: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童年、人品与治学》第 187-189 页)

无国界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国界医生(法文名称:Medicins Sans Frontieres;缩写是 MSF,英文名称:Doctors Without Borders)是一
个非牟利团体(NPO)。1999 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无国界医生于 1971 年 12 月 20 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
员皆为深信世界人类都有获得医疗权利的法国医生和记者。但目前成员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 2000 多位志愿人
员在约 60 个国家中服务,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在全球各地设有 19 个办事处,而五个主要的行动中
心则都位于欧洲,分别是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和日内瓦。
“医生无国界组织”成员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医师、实验室研究员、后勤人员、助产士、行政人员等,他
们来自不同地区,信奉不同宗教,但却有共同目标:协助那些受战火及自然灾害蹂躏的灾民脱离困境。他们贡献
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等地对待不同种族及宗教背景的人士。所有的志愿工作者都遵从“无国界医生组织”宪章。
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帮助世界各地需要医疗援助的人。他们提供迅速而有效的医疗服务。“无国界医生组织”
的工作不受种族、宗教及政治等因素所影响。目前全球共有超过两百万的热心人士支持“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义
举。
无国界医生组织的目标,是在发生紧急事故及危机时,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救济行动。当有危难发生后,“医
生无国界组织”先派人员进行实地视察,随即组织队伍及配备出发,特为“无国界医生组织”设计的紧急装备,
使医疗队可以立刻展开抢救工作。今年在科索沃、东帝汶、土耳其等地均可见该组织成员的身影。
无国界医生组织亦坚持自行安排分配救援物资的工作,以保证救济品能直接到达灾民手上,因此,不论采购、
运送及分配救援物资,都毋须经他人之手。多年以来,“无国界医生组织”逐渐扩大其专业范围,又增加救援项
目。
无国界医生组织每年需用二亿美元营运经费,大部份经费由大约二百万个热心人士捐赠。财政上的独立,确
保了该组织在道德及运作上的独立及自主性。其余的经费来自国际组织、如欧共体、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及个别
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志愿工作作者最少须为“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一年。在外地工作期间、每月可获得一笔津贴,至于执行任
务时的生活费用则由“无国界医生组织”支付。
无国界医师组织目前针对下列四大项状况进行医疗协助:
针对战争和内乱地区的民众进行紧急医疗帮助
针对难民和流亡的群众进行医疗安置和协助
天然或人为灾难的紧急医疗支持
长期对偏远地区做医疗协助
2004 年 7 月 28 日,是无国界医师组织挫折的一天,由于自 2003 年开始,共计 30 多位无国界医师组织的成
员在阿富汗陆续遇害身亡,特别是 2004 年 6 月,有 5 名医生被枪杀,而阿富汗政府没有逮捕凶手,无国界医师
组织宣布因医生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所以决定退出已驻守有 24 年的阿富汗地区、将医疗工作交接给阿富汗政
府当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第 31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爱莎多娜·邓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的波涛汹涌澎湃、浪花飞跃激起了她跳舞的意念,她坚信,自己这一生是要跳舞的。她的母亲也说她刚
生下来就四肢乱舞,一听到音乐就更加疯狂,她便说自己有跳舞的天赋。于是,她为着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开始
了她一生漫长而又艰辛的坎坷追求。最终,她赢得了人们的赞识,被誉为舞蹈的天才,她的名字在本世纪初就响
遍了整个欧洲。她还创建了舞蹈学校,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失意、挫折和成功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平分秋色,
在最后的迷惑中,她选择了苏俄作为自己的归宿。
雏鹰练翼
爱莎多娜·邓肯 1878 年 5 月 27 日出生于美国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她的家庭贫困而不幸,父母在她很小的
时候就离了婚,邓肯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跟着母亲过着拮据的生活。她觉得母亲的贫困对她是一种幸运,母亲不
能雇请仆人或保姆来约束自己,当母亲外出教课时,她可以自由轻松地游荡于海滨欣赏海水的翻涌。她觉得自己
的意念随着海浪的起伏可以任情地臆想,随意地舒展,同时她还觉得心灵深处有一种有节奏感的乐律引诱她翩翩
起舞,于是海边的人总是惊奇地望着这个小姑娘相互询问:“这个小女孩怎么了?”
她很庆幸自己每天都很快乐的生活,她反而开始同情那些随时有女保姆跟着、衣冠整洁的孩子了,她认为那
些孩子不会遭受危险,可是没有自由和发展的机会。而自己则可以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可以让不羁的灵魂自由
地飘浮,可以随心所欲地舒肢展臂,这就是她以后所承认的自由表现的独特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完全受赐于儿时
的放任生活。
邓肯在启蒙期受她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她的母亲是一个无神论者,是英格索(Bob Ingersoll)的信徒,她
常常给邓肯读英格索的演讲,小邓肯也慢慢地被熏陶成了一个爱跳舞的反抗者。她 5 岁就进了公共学校,她这种
反抗性格在学校就与众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一次,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邓
肯站起来大声吼道:“没有圣诞老人,我不相信。”她被老师罚了站,但自始至终她坚信没有圣诞老人,她的母
亲夸奖了她。母亲每天晚上都给她弹贝多芬的曲子,读莎士比亚、雪莱、利特尔的诗篇,邓肯的舞蹈也由此常常
表现出诗的韵致。她常常从诗的情调中演绎自己的动作,这也奠定了她以后独特的风格。邓肯认为没有上帝,指
导自己行动的只是精神,她觉得当时的公共学校就像专制的君主一般令人难堪。这些奇特的思想促成了她命运的
转机,也注定了她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邓肯 6 岁时就能做出几个漂亮的动作,她总爱不停地想,然后慢慢地抬起手臂摸索最佳的表现动作,这成了
她不可阻挡的习惯。终于有一天,小邓肯心血来潮,召集邻近的五六个小孩子教他们挥舞手臂,她的母亲对此很
感兴趣,就协助她办了一个跳舞班,谁知这个做法竟出奇的成功。10 岁的时候,邓肯正式离开了使自己虚掷光
阴的学校,在家教授舞蹈,并高束发髻声称自己已 16 岁了。当地许多有钱人家都请她去教跳舞,她对那些有钱
人的孩子毫无嫉妒羡慕之心,相反,她甚至觉得有钱人家的小孩很呆笨,他们在人生各方面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
上比自己差千百倍。那时的邓肯,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了。
她所教授的舞蹈是新奇的动作,一点也不系统,脑子里想着什么样式就教什么样式,但这些新奇动作很惹人
喜爱。例如,她常依据诗来创造舞姿,编制舞剧,有人说她将成为爱斯娜第二。有一天,她的母亲把她送到当时
一位著名的舞蹈教师那儿去学习,但邓肯觉得老师带着很重的枷锁在跳舞很笨拙,根本激不起她的兴趣,她自信
只有自己的创造才能进入舞蹈的玄妙世界。
离开学校的小邓肯在跳舞之余依然爱读书,当地图书馆成了她常去的地方。随着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拓,
渴望走出家门,渴望去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渴望到外边去闯一片精彩世界的欲望在她的心中无限膨胀,已经使她
不能再忍耐下去,于是她说服了母亲随行。
磨练从流浪开始
外边的天空并不像邓肯想象的那般灿烂。在一个很热的 6 月天,她们来到了芝加哥,随身携带了 25 块钱,
希望立即找份工作。她穿着希腊式的白长衫,见了一个又一个经理,表演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们总是说:“好是
好,但不适合戏院表演。”当她把自己衣服上真正细致的花边领卖掉时,邓肯确实也意识到她们已是走投无路了。
最后,她决定到职业介绍所去,无论什么工作都愿意干,那里的人问她:“你会做什么?”她说:“我什么都会
第 32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做。”而别人却说:“我看你什么都不会做。”
她拖着疲倦的身体在街上盲目地游荡,她想到昨天一个经理建议她到那儿去跳刺激点儿的舞,她决定为了生
存去试一试,她和母亲已经连续一周靠吃番茄维持生活了。终于,当她在经理面前卖力地跳了一个有刺激味的舞
蹈时,经理先生立刻宣布让她在这儿工作,并预付了一周的工资 50 元。这 50 元已足够支撑她们再维持一段时间
了。邓肯对这种舞是非常厌恶的,她希望寻找新的机会。一周以后,当经理准备再续约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段日子是邓肯终生难忘的,以至于若干年后她一来到芝加哥的大街便有一种莫名的饥饿感。
秋日的一天,她通过报纸得知以爱艺术爱审美而著名的达利带着他的公司来到了芝加哥。邓肯站在戏院门口,
经过几个下午和晚上终于见到了这位老板。邓肯心里很清楚,对自己来说,这是最佳的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会抱
悔终生。于是她鼓起勇气对他进行了一次很长的演讲:“我有一个伟大的艺术要贡献于你,恐怕全国只有你才懂
得这个艺术……”达利对这个单薄而又古怪的小姑娘敢于这样高傲地侃侃而谈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和爱莎多娜
约定 10 月在纽约见面。
在纽约达利公司的戏院里,她忍受了极大的屈辱和排挤,违背心愿地去练习自己不喜欢的哑剧。由于在练习
期间没有薪水,邓肯和她的母亲从客栈里被赶了出来。中午她从没吃过饭,练习结束时总想晕倒。就这样艰难地
熬了六个星期,才给她发了薪水。当时的邓肯激动不已,她认为自己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尔后,她参加剧团到
外地演出《仲夏夜之梦》,两周以后又回到纽约继续进行她的哑剧。由于薪水很微薄,邓肯又回到了她以前的那
种奔波的旅程和寻找客栈的痛苦的生活。她的快乐、梦想,目标都成了泡影,在纽约的一年中她没有交下什么朋
友。终于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就向达利交了辞职书,告别了这个曾工作过两年的戏团。邓
肯靠着微薄的积蓄又在纽约呆了一年。在这一年中,她靠一位有钱的朋友帮忙筹办了几次音乐会,结果很成功,
使整个纽约城都为之轰动,但这依然没能使她摆脱困境。更为不幸的是,她所寄身的旅馆发生了火灾,把她烧得
和初来纽约时一样一无所有。她便决定到伦敦去,她对伦敦充满了信心。
她们没有足够的钱坐客船,便在码头寻了一只运牛船,船主被她们的苦诉所打动。于是她们白天就和几百头
笼中的牛相依相伴,晚上伴着参差的悲惨号叫声人眠,以至于后来邓肯每逢坐大邮船时心头总涌起一阵伤感。当
时在牛船上惟一的营养品算是腌牛肉和茶,吃在嘴里和草一样没味,睡的都是硬木板,这次旅程在邓肯心里烙下
了深刻的印痕。
伦敦的情况不比纽约强多少,她们无钱、无友,晚上只能露宿于公园的冷凳子,还得躲避警察的驱赶。白天
她们吃的是一便士的小饼子,还须满街跑着找活干。虽然这种状态很悲惨,但历经磨砺的邓肯却感到格外快乐,
她坚信着好运马上就会降临,经历了风雨,应该见到彩虹了。
艺术之神渐露笑脸
她们准备重整旗鼓,以另一种精神面貌来对付这个世界。
她们在伦敦偶然遇到了邓肯在纽约时结识的一位有钱夫人,这位夫人盛邀邓肯到她家去跳舞。星期五这位夫
人举行宴会,邓肯光脚穿着拖鞋,披着很薄的白纱,母亲为她弹琴,给宴会上的英国贵族表演。这些贵族们对邓
肯独出心裁的服装和与众不同的舞姿未作评论,只是不约而同地说“很好看”,“好玩极了”。从这一夜以后,
她的好运便如约而至,她接到许多请帖,都是社会上有名望人的邀请,甚至有一次还在英王面前跳舞。因为她的
这些舞蹈多半是没有报酬的,那些人只这样说:“爱莎多娜,你不久就会在伦敦出名的。”因而她的生活并不阔
绰,但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她还拥有一间艺室,租了一架钢琴。只要生活能过得去,她不迷恋金钱。有一次,
她给一个慈善机构募捐,义务跳舞四个小时,筹到一提包金镑,而她分文未取。
在伦敦她很幸运地认识了康柏夫人和温夫人,她们为邓肯安排舞会,给她介绍英皇太子,甚至把他引见给爱
德华英王。英王称赞她是一个格英斯柏拉的美女,使邓肯为之欣喜。当地的报纸也对邓肯格外钟情,她的名字在
伦敦被人传诵。就这样她在伦敦快乐地度过了一年。她在一个地方是呆不长的,尽管在当地很红火,她还是决定
动身到巴黎去。
在巴黎,邓肯热衷于卢浮宫和国立图书馆,但由于她已出名,便常受到一些伯爵的邀请,她还交了几个热心
朋友,过得很顺利很快乐。一年以后的一天,一位神采奕奕的妇人敲开了她的房门:“我是波利拉王子夫人,我
和丈夫很欣赏你的舞蹈。”当时的邓肯对自己的舞蹈已形成了一套理论,她和王子一见如故。波利拉王子很赞识
她的理论,邓肯于是便成了王子家的常客。她在这儿跳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她的舞蹈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自此以后,邓肯便在自己的艺室里举行了好几次收门票的舞会,波利拉王子和夫人每次都到,有一次王子还当众
对邓肯的灵感、个性、天才、艺术大加称赞。邓肯平时还喜欢和一些大艺术家在一起讨论她的理论,因而她拥有
第 33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许多艺术家朋友,她从中也受益匪浅。
随后,她又离开伦敦到了柏林、莱比锡、慕尼克、维也纳等地做旅行表演。最后她在布达佩斯和乌兰尼亚戏
院经理格拉斯签了一个月的合同。这一个月的演出非常成功,30 个晚上的演出,每场观众都是爆满,当时她也
明白了自己的舞蹈不仅是上流人士、艺术家所赞赏的,更是为广大一般群众所欢迎的。其中的一个晚上,当邓肯
开始跳最后一个节目“蓝色多瑙河”时,观众像触了电一样,全体站了起来狂热地呼喊,他们要求邓肯一直跳,
重复了好多遍,人们才归于平静。
她独特的舞蹈动作使人们大开眼界,这种自创的新颖的表现形式有一种摄魂的韵致,导致了舞蹈表演形式的
革新。所到之处,人们都模仿她的动作,推崇她的理论。她的名字被写到她所到城市的各个地方,观众常常在演
出后以一种狂热的方式来庆祝表演的胜利,大家请邓肯站在一辆白色的马车上,四周放满了白花,人们护拥着她
回到住处。有一次她和一位朋友在一家饭店里吃饭,狂热的人们立刻涌了进来,把饭店的窗户都挤碎了。她受到
了各阶层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她在慕尼克进行的一次跳舞表演,成了该城市艺术界许多年来轰
动一时的大事。
邓肯的舞蹈也为各地学生所喜爱。有一次她在凯门学院跳舞,那里的学生差不多发狂了。每晚他们让邓肯骑
着马在街上游行,这些学生则拿着火把分列两旁唱着歌欢呼跳跃。他们还常常聚在邓肯下榻旅馆的窗下唱歌,直
到邓肯丢下许多花和手巾,被他们抢着戴在帽上。他们还把邓肯拥到学生咖啡屋里,让她站在桌子上跳舞,学生
们则反复地唱:“爱莎多娜,爱莎多娜,人生是多么的美妙!”
在布达佩斯居住的两年期间,她和黑格尔交上了朋友,还把黑格尔邀请到她的住处。黑格尔的心智过于科学
化,他对邓肯的舞蹈未做评价,但他们在一块经常讨论一些理论问题,他们都感到很高兴,邓肯还把黑格尔介绍
给其他朋友。
邓肯的事业正如雨后彩虹射出七彩霞光,但她丝毫未沉湎于她的成功。她很清楚,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
的,艺术是她的生命,她惟有不懈地去奋斗去探索,一时的好运只不过为她的追求增加了一点便利,这根本不能
说明她已攀上了舞蹈艺术的巅峰。她的舞蹈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去发展、去丰富,不停地追求才是她的理想,
在奋斗中才能使生命得以升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投身到了另一项伟大的事业——创办舞蹈学校。
醉心于舞蹈学校
邓肯热衷于古希腊艺术,在一个很恰当的时机里,她抛下了一切名誉和金钱去拜谒雅典神庙女神,并准备在
雅典定居。她们准备在雅典建起自己的艺术宫殿,还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有一天希腊的国王还去看望
了她们。
在一个月夜,一个希腊儿童的歌声刺激了她,从而诞生了要组织一个儿童唱诗班的理想。因为当时邓肯很迷
恋于古希腊儿童唱诗,并想恢复古希腊悲剧舞蹈。于是她很快便行动起来,在雅典城集合了几百个小孩,并挑出
10 个声音好的来习曲练音,并配乐起舞。她还想把这班小孩改组为古希腊那种原有的唱诗班,同时邓肯还研究
礼拜堂里演奏的古希腊神话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她通过这些诗歌来改进自己的舞姿,以求达到一种神妙的效果。
她这种提倡古希腊文化的做法受到了雅典城人民的热烈欢迎,希腊的乔治王公开邀请邓肯到皇家戏院表演。但是
由于她的组织开销很大,她决定带领十几名儿童离开雅典到外边宣扬古希腊悲剧的舞蹈艺术。邓肯明确地表示:
“我生命的中心就是舞蹈艺术。”
但不幸的是,她的这种恢复古希腊悲剧舞蹈在维也纳、慕尼克等地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支持,人们只对她的舞
蹈感兴趣,并且这十几个小孩对新环境也有些厌恶,他们常常闹事。终于有一天,邓肯很伤心地把这些小孩都遣
送回家。但她开办舞蹈学校的梦想却更加迫切。
邓肯随后又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莫斯科演出,在俄国她同样受到了欢迎。演出之后她有了足够的金钱回到
柏林正式筹办她的舞蹈学校。她的母亲也热心地帮助她,于是她们先买了一个庄宅,买了 40 只小床,每只床上
盖着白纱单被,用蓝带子系着。中间大厅里悬挂着亚马孙女神的肖像,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
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邓肯跳舞学校广招有天才的女孩子,使她们受特殊艺术的训练。广告刊登后,她的住
宅门前的街上涌满了女孩和她们的父母。由于急于办学校,她对人员的挑选并不严格,其中有许多生病的孩子也
被挑了进来,邓肯又花钱为她们治病,一位医生说:“你办的不是学校而是一个医院,有些孩子的病是遗传病,
别说让她们跳舞,活下去都非常幸运。”所以花在学生健康方面的费用极大,但效果很好。
学生挑来了,学校组成了,课程也开始了。邓肯整日忙得不亦乐乎。她的经理一天对她说:“伦敦有些人效
仿你的动作赚了许多钱。”她不为之所动,她的心里只有学校。终日不知疲倦地训练这些学生。她让学生们研究
第 34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塑像,从中揣摩内涵精神,习染谐和韵调的秘密,激起心灵美的意念。她还强调每日的标准训练要和内心的意志
相吻合,要让训练合乎自己的性情和愿望。她还教授体操来作正式跳舞前的准备,在跳舞时要求学生用意志来跳,
把精神融人,让身体伸展到最佳的程度。平时她还让学生身着轻衫在森林里自由地跑跳、轻松地散步,以一种自
然的方式表现自己,还要顺应心里自然而生的节奏,应节而舞。她让学生不要仅限于摹仿动作,要抓住艺术的本
质,鼓励学生们多研究,多观察,多思考,例如云的飘逸,树的摇曳,叶的飘零,鸟的飞翔等等,以一种独特的
心境去感受一种别人所不知的自然神韵,然后很坦诚地用四肢和身体表现出来。
由于训练方法的独特,活动安排的合理,学生们进步很快。邓肯在柏林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人们称她为“圣
洁的爱莎多娜”。城里的人甚至相传,只要到戏院看了邓肯的表演,病就会好的。邓肯的形象总是白纱舞衣,赤
足拖鞋,人们对她的态度都是一种崇拜宗教的神圣态度。就这样一面演出一面办学校,日子一天天过了下去。
经过两三年的调教,她的学生已相当成熟,她们一块儿跳潘沛依城雕刻的爱神式舞,多拿的罗的青春舞,或
是泰坦利亚的旋空舞。她的学生一天强似一天,她们的颜面和形体充满了灵感和神圣音乐的光辉。这些女孩子们
如此之美丽引起了艺术家和诗人们的赞叹。
但是愈往后,学校的开支愈庞大,于是她想带领学生们到各地演出,看有没有哪国政府能够认识这种艺术教
育的美丽,这样便有机会把学校办下去。每次演出以后,邓肯总是对观众发表演讲,请他们帮忙能够把她的创造
传授给别人。渐渐地她明白了,德国的保守使她的梦想根本不会实现。
1907 年 11 月,她带领 20 个学生到圣彼得堡,但这次未能成功,她的这种新兴舞蹈的思想只引起了一般观
众的热忱,而传统的巴乃特舞在贵族中已根深蒂固。她和她的学生参观了一个教巴乃特舞蹈的学校,那些学生望
着邓肯的学生,好像关在笼子里的燕子望着天空中飞翔的天鹅。邓肯很清楚,俄国要建立一个动作自由的舞蹈学
校,时间还没有到来。1908 年夏,她又带了一批学生到伦敦去,她们表演了几周,人们认为她的学校教授的舞
蹈是一种很有趣的娱乐,这对邓肯的希望没有实际的帮助。邓肯已快没有信心了,她的存款已告危机,不得已,
邓肯把学生带回格伦华德,自己和佛那曼签约到美国去作游行表演。在华盛顿演出时,罗斯福总统亲自看了她的
演出,并带头拍手庆贺。
当她在美国赚了一些钱后,立刻返回学校,继续进行她的事业。就这样每当她的钱快花完的时候,她就赶快
到外地演出,把学校交与专人管理。初开学的那批学生都已出落成相当熟练的舞蹈演员了,邓肯就又招了一批小
孩子,让已经长大的学生替她教授。
这样的日子反复着一天天往前推进,直到 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争,学校的学生大多
都回了各自的家,学校成了当地人们的避难所。1915、1916 年她的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只有她和几个未
走的学生还在闲暇之余给人们跳跳舞来打发时光。1917 年,俄国宣布革命,爱自由的邓肯又开始在大城市跳起
舞来,然而她的一些曾经离开的学生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沾染了世俗的习气,使她的学校处于低迷状态,再也没有
出现从前那样兴盛的局面。1920 年,希腊王逝世,政局混乱,她提倡的恢复古希腊悲剧舞蹈彻底破灭,她抛弃
了在雅典城重新建校的梦想,陷入了沉思,难道这是她艺术历程的终结吗?她不知道。
1921 年,她收到了苏俄政府的电报:“只有苏俄政府能了解你,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替你建学校。”
邓肯从这张电报中看到了曙光,她又振作起来,为了她的艺术,她将永无止境地追求下去。她用轻蔑的眼光
望着欧洲那些中产阶级的旧制度和风俗习惯,她要告别旧世界到一个新世界去进行她伟大而平凡的事业了。
1927 年 9 月 14 日,邓肯不幸死于车祸,终年 49 岁。
(资料来源:
《世界著名艺术家传》第 315-328 页)

卡萨尔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萨尔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以惊人的演奏和
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在本世纪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贡献最大,成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风格极
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们许多作品的录音成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第 35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青年时接触大提琴
在卡萨尔斯 11 岁时,从巴塞罗那来了一个三重奏组,到他们村里演了场音乐会。大提琴那亲切、温暖、富
于人情味的声音立刻迷住了这个少年。他整天磨着父亲要大提琴。不久,他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由妈妈带着,
卡萨尔斯来到巴塞罗那,拜在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加西亚的门下学习。妈妈把他安置好后,托付给亲戚照管,只
身返回乡下去了。小小年纪就照料自己生活的卡萨尔斯为了不拖累别人,每晚都赶到郊区的一家咖啡馆,去演奏
三重奏,每次 3 小时,每次能得到 4 个比塞塔的酬劳。这家咖啡馆是当地名流佳丽荟萃的地方,每天靠着音乐吸
引大批的常客。这些音乐主要是从当时流行的说唱剧中选出来的,如华尔兹、进行曲和抒情小曲。老板是个很有
见识的人,带着卡萨尔斯出去听萨拉萨蒂拉小提琴,欣赏理查·施特劳斯指挥乐队,还答应了卡萨尔斯的一个请
求:每周留出一个晚上的时间让他们演奏古典音乐,包括他的大提琴独奏。不久,这家咖啡馆成了大众闲谈的话
题。很多人专门从市中心跑到这里来“品尝”音乐,而不是咖啡。西班牙著名作曲家阿尔贝尼兹当时在这里听到
了 12 岁的卡萨尔斯的演奏(当时还在使用一把四分之三琴)就预言他必将有一个远大的前程。
卡萨尔斯 13 岁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把成人大提琴送给他,还常常陪他一起到处搜寻乐谱,那是为了晚间在
咖啡馆里开独奏音乐会。那一天,对卡萨尔斯来说真是终生难忘。他和父亲一起沿着海滨大道漫无目的地闲逛,
一定是命运女神的指引,他们爷俩撞进了一家寄卖店,不经意中卡萨尔斯看到一本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集,紧
跟着,叫他大吃一惊的是,在一个布满尘埃的架子上,刺目地躺着一本乐谱,上面写着:6 首大提琴独奏组曲——
巴赫作。卡萨尔斯揉了揉眼睛,激动得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里。“我那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也从来
没有人对我提起过它们。这次发现对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启示。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些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
意义。我紧抱着我的宝贝,飞也似地跑回家,马上以一种无法言传的兴奋状态开始练习这些组曲。整整 12 年,
我每天面对着这些乐谱,读啊,研究啊,反复练习啊。直到快 25 岁了,我才鼓起勇气,公开演奏了其中的一首。
在我这样做之前,没有一个小提琴家或是大提琴家从头至尾地演奏过整首组曲。所以我觉得怎样准备都不过分。
他们或者拉一段萨拉班德,或者拉一段加沃特,或者拉一段阿莱曼德。但是,我的志向是要从头至尾地演奏它
们……遵守所有的反复记号,以保持每个乐章的内在结构和内聚力。在那时,这些作品被看作是冷冰冰的学院派
的东西。听到这些组曲闪烁着的最诗意的光辉,谁还能够把巴赫视为冷冰冰的呢?”
当时,音乐学院里的大提琴教学法有较多的束缚。比如,规定持弓的手臂必须紧靠肋旁,甚至在胳膊下面夹
本书来检验。这使演奏者运弓拘谨,在演奏大提琴最富歌唱性的高音弦时无法挥洒自如。卡萨尔斯看到许多民间
艺人演奏得那样自由自在,暗暗自问:我们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呢?他开动脑筋,提出了“我们是在演奏音乐,而
非音符”的口号。也就是说:只要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内容,不管什么样的技术手段都是可行的。这是对多
年来死板僵化的学院派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卡萨尔斯 12 年独自钻研巴赫独奏组曲的思想指南。卡萨尔斯的学
艺进展神速。他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毕业后,经阿尔贝尼兹的举荐,为西班牙克丽斯蒂娜皇后演奏,结果大受赏
识。皇后资助奖学金,使他在马德里音乐学院又度过了 3 年愉快而充实的学艺时光。
水色天光共蔚蓝的故乡,道旁开花满园香的巴塞罗那,典雅高贵的皇城马德里,这些都是卡萨尔斯昼思夜想
的地方。马德里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怀着满腔的热忱,来到巴黎,希望在锦绣繁华的花都一展身手。
拉穆勒的帮助
在巴黎经人介绍他拜见著名指挥家拉穆勒。第一天,拉穆勒正在伏案阅读乐谱,见了推荐信,头也没抬地说
了句:明天带琴来。第二天,拉穆勒仍在埋头工作,卡萨尔斯就在一边开始拉起拉罗的协奏曲。拉了几小节,拉
穆勒便抬起了头。当时拉穆勒重病在身,仍挣扎着站起来,直站到听完第一乐章的演奏,一步一拖地走近卡萨尔
斯,抱住他,泪水模糊地说:可爱的孩子,你真是个天才!正是这位拉穆勒先生,帮助卡萨尔斯打开了成功的大
门。1898 年 10 月,眼看着新的世纪就在眼前,卡萨尔斯在拉穆勒和他的乐团的协奏下,演奏了拉罗的协奏曲,
在巴黎一举成名,奠定了事业的基础。
演奏岁月
在巴黎安家度日的岁月,是卡萨尔斯广交贤士、艺业精进的时期。当时和他在一起经常聚会切磋的艺术家有:
伊萨伊、蒂博、埃奈斯库、克莱斯勒和柯托等。他们在一起不是打桥牌,不是打网球,不是喝酒,而是演奏音乐。
卡萨尔斯正是在这时期形成了自己雄浑、深沉、厚重的独特风格。新的世纪已经来临。卡萨尔斯——这位时代的
骄子以巴黎为中心周游世界。他频频地往返于欧洲各大城市:伦敦、布鲁塞尔、圣彼得堡、柏林、维也纳。1904
年来到美国白宫为老罗斯福总统演奏。他的大提琴艺术逐渐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第 36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反法西斯演奏家
古老的西班牙推翻了封建王权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国家。自由和民主的气息在西班牙萌发,卡
萨尔斯为此欢欣鼓舞。1931 年春天,在巴塞罗那庆祝共和国诞生的盛大庆典上,卡萨尔斯指挥他的乐团演出了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当终乐章宏伟的合唱响彻大厅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这是人类的理想在音乐中的伟大体现。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美好,仅仅相隔 5 年,1936 年,在希特勒德国的支持下,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各地的纳粹
分子群起暴动,全国各地迅速陷入混乱。虽然国际上的正义之土自愿组织了援助共和政府的第五纵队,仍然未能
阻止佛朗哥的夺权。1939 年,卡萨尔斯离开西班牙以抗议佛朗哥政权的统治。他来到位于西班牙边境的法国小
镇普拉德隐居起来,以罢演来提醒世人对西班牙黑暗现实的关注。这时,纳粹势力在欧洲猖撅一时,进步人士屡
遭迫害。卡萨尔斯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在德军占领法国期间,卡萨尔斯蛰居普拉德,度过了艰难困苦的
战争岁月。食品短缺,冬季缺乏燃料,德国纳粹的严密监视以及随时不保的生命之虞,这些并未使他屈服。他仍
旧坚持多年的习惯,清晨散步,然后坐在钢琴前弹奏巴赫的平均律,钻研大提琴技艺,并抽暇作曲。
重返舞台
战后,卡萨尔斯重返国际舞台。在英美及许多国家巡回演出。此时的他,已经不单纯是一位音乐家,同时是
一位人道主义战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卡萨尔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但是和平并未使他平静。在西班牙,佛朗
哥的统治一如既往,世界仿佛是忘掉了古老的骑士精神,忘掉了唐·吉河德的故乡。画家毕加索发誓佛朗哥在位
一天,他便不回祖国。卡萨尔斯决定隐退,以这种无言的沉默来反抗恶势力。他返回普拉德小镇,甘愿在此颐养
天年。但是世人并未忘记他。1946 年,卡萨尔斯七十华诞。贺电、贺信如春风般从四面八方飞来,温暖着这位
老人的心。为了不违背他的心愿,朋友们开始筹划在普拉德举办音乐节。1950 年 6 月,普拉德巴赫音乐节如期
开幕。整个世界来到他的面前,洗耳恭听他的声音。
晚年生活
晚年的卡萨尔斯定居于波多黎各的桑图尔塞。100 多年前,他的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加勒比海岸边的国度里。
1971 年 10 月 24 日,在他 95 岁生日前夕,在联合国举行的特别音乐会上,他指挥首演了自己的最后一首作品《联
合国赞歌》。联合国会议主席颁发给他联合国和平勋章,并表示:“卡萨尔斯先生,你将一生贡献给了真理、美
与和平。身为一个人和一位音乐家,你是这枚勋章象征的理想化身。”
1973 年 10 月 22 日,卡萨尔斯逝世于波多黎各,享年 97 岁。
经典语录
卡萨尔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他说:“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他就是年轻的。晴朗的天空、
森林和花朵,你们看世界上有多少值得热爱的东西啊!”“大自然给了我灵感,它是我的老师,是我深思的源泉,
是大自然帮助了我,而不是对哲学的研究。”“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欣赏大自然,然后就是巴赫的音乐。就像
对待任何一个人那样,我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圣洁的。世界上没有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两个人会完全相同。”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罗 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主题,并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
力,被认为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
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1917 年 11 月 17 日欧洲
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 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进校学习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
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 1765 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
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
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
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
第 37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
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让他作为推荐
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
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
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受打击进修道院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
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
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
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
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
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
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 23 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艺术的开始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
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
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
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
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
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
的源泉。
伟大的老师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
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
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伟大的人格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
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
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
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
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
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
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
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
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
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
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
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
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
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思想者》在 1904 年沙龙上展出,但这个巨大的雕像使罗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击。美术学院、
法兰西学院的支持者们称它为“妖怪”、“猿人”。罗丹的朋友们筹集了 15 万法郎买下了这座塑像作为对反对
派的答复。他们把塑像赠给巴黎市,准备立在先贤祠前。罗丹断定市政厅不会允许把《思想者》竖立在巴黎市内
的,但是对方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罗丹同意退回为《地狱之门》预支的费用再加利息,市政厅则接受这座《思
第 38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想者》并将它立在先贤祠前。罗丹感到了安慰,这将是他第一件矗立在巴黎市内公共广场上的作品,同时美术部
购买了一件《思想者》的复制品,并作为礼物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完工的《思想者》的铜像安放在先贤
祠的前面。《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尤其在 20 世纪初,
它被视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列宁就曾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代会而要路经法国的青年代表说你们
一定要去看看罗丹的《思想者》。
经典语录
1、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
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2、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
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3、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4、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5、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6、恶是枯干。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梅兰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 《霸王
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
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艺名由来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
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 8 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 岁登
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
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 16 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梅兰芳为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
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
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
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
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
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
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
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
外的艺名。
愤然毁画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
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
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
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
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 20 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
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 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
第 39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
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
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
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
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
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
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
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
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艰难求生
梅兰芳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出卖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
这样,后来还是举债度日,向亲友借了一笔钱。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绝境,便解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
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的影响。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提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
境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 170 多件,题材十
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 1945 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
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被迫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
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
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
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生平成就及贡献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
曾于 1919 年、1924 年和 1956 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 年访问美国,1935 年和 1952 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
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侯宝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宝林(1917-1993),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 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
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
1929 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
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12 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
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
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
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
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第 40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
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
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
《一贯道》等。
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 《相声溯源》、
《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
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
《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电影。
侯宝林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
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作用。
1993 年 2 月 4 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 77 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
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作为 20 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相声艺术家,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但却从不因地位变
化而傲视他人。他终生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朋友遍及各行各业多个阶层,他自称是观众的“仆人”,始
终把观众视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师。
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在他漫长的 60 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
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
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
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
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
大学兼职教授。因病于 1993 年 2 月 4 日逝世。临终前口述“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
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
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
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
别观众,我也会带微笑而去。祝愿大家万事如意,生财有道。”侯宝林的功绩将永载曲坛。
逸闻趣事
关于侯宝林的故事实在太多了,甚至在“文革”中人们仍编出许多关于他的段子。比如,有一次他等着挨批,
结果人家没斗他,他便来了一句:等了半天白等了。
“文革”期间,有一次人代会把人大代表的名单送到毛泽东主席那儿,他专找姓侯的那一栏,问怎么没有侯
宝林,工作人员赶忙纠正。那时,侯宝林正在干校劳动。侯宝林在地里干活儿,听到军代表叫他“回去洗洗脚,
换双鞋准备一下”时,侯宝林心里直打鼓。他被送到火车站,问边上的人怎么回事,人家也不告诉他。他到了北
京之后马上去革委会报到,发现人们都冲着他笑,对他的称呼也变了,都叫他同志。这时才有人告诉他有革命任
务,让他回忆传统段子,侯宝林从此才“翻了身”。侯宝林留下来的录像几乎都是给毛主席在中南海说相声时录
下的。
生活中,侯宝林的段子还有很多。比如他到美国访问,当地记者问他:里根是演员,但他当了总统,你也是
演员,在贵国可以当总统吗?侯宝林说:里根我知道,我们不一样,他是二级演员,我是一级的。他的回答充满
了机智与风趣,令人叫绝。
有一家饭馆让侯先生给题个字,他题了三个字“不起眼”:这是一语双关,一是说饭馆的地方不起眼,二是
饭馆的菜有特色让人抬不起眼。他从不装知识分子,却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化内涵,他可以说是没有学历的高级知
识分子。
侯宝林平时极其风趣,自谦中透着自豪。他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的是“一户侯”。他说,我姓侯,我的官印
叫一户侯,意思是,我一家姓侯,我只管一家,过去的都叫万户侯什么的,我没那么多。
侯宝林于 1993 年 2 月 4 日 14 时 42 分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还在录音里给观众留下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听
众,尊敬的观众,侯宝林将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第 41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

张大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
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
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
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张大千幼时,家贫。曾随母、姊、兄学画,打下了绘画基础。他祖上曾作过内江知县,后归田耕读,写诗作
画,过着闲淡的田园生活。传到张大千已是第十代。其父张忠发,字怀忠,母亲名叫曾友贞。张忠发夫妇共生育
九男二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兄弟张正兰也是现代著名的画家。在他六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姐姐、哥哥
读书识字。九岁时在母亲和姐姐的教导下,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书法。他姐姐琼枝擅长画花卉、小鸟,在幼年时
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大千自幼就很聪明,所以作画进步很快。十岁的孩子就能帮助母亲描绘花样,画比较复杂的
花卉、人物,写字也很工整。他的四哥张文修在资中教私塾,故大千也就从四兄就读古籍,在课余常随兄赴资中,
游览山水名胜,培养了对自然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同时也为他打下了坚
实的国学基础。后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8 岁时,张大千随兄张善子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20 岁
时,张大千由日本回国,寓居上海,曾先后拜名书法家曾农髯、李瑞清为师,学习书法诗词。接着因婚姻问题,
削发出家,当了一百多天和尚。还俗后,即以其佛门法名“大千”为号,从此全身心致力于书画创作。
在 20 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
年来第一人。”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
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
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
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
地,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
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1918 年来到上海后,他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技术,不久回国。1920 年他在上海拜
曾熙为老师学习书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曾熙为他改名张猨。后经曾熙引见,又拜临川李瑞清为师研习书法。
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自此以卖画为生。那时的张大千在上海艺术
界一鸣惊人。但是那个年月兵荒马乱,未婚妻的退婚,使得大千的心情感到无比的郁闷,他似乎看破了世俗,再
加上对佛学的钟爱,顿有出世之心,于是决定在当时的松江县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张大千之名由此而来。
和百日师爷一样,过了一百多天,他便还了俗。
在上海期间他作画习书,以画水仙花见长,时人谓之“张水仙”,同时他开始了以石涛艺术为中心,旁及八
大山人、渐江、石溪、唐寅,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对于石涛他尤为推崇,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
艺术,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他还从李瑞清之弟李筠庵学会仿制古画的方法,并做了许多石涛的赝品,
曾多次骗过程霖生。石涛画境变化无尽,新颖怪奇而又法度严谨,大千正是通过石涛而涵泳了唐宋元明百家之长。
在二十年代的上海他获得了“石涛专家”的美誉。
三十年代,他艺术更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1936 年
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在南京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此时创作了传世名作《中郎授女图》 (现
藏于首都博物馆)。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很快日寇就占领了北平,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
键时刻,大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拒绝了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
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借出所藏明清书画。由于在言论上表示了对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满,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了
一个多月。随后他又回到了四川,这时的风格略脱八大山人、石涛的粗犷写意而趋于唐寅、沈周的细润华滋。
张大千因受曾、李二师影响,曾广泛学习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绘画,尤得石涛等大师神髓,被国内外艺坛称
为“当代石涛”。其画路宽广,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走兽等,无所不工。其工笔写意,俱臻妙境。特善写
第 42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
荷花,独树一帜。20 年代,他与其兄张善子,被称为中国画坛的“蜀中二雄”。30 年代,他与北方大画家溥儒
(心畲)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南张北溥”,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教授。徐悲鸿曾盛赞张大千为“五百年
来第一人”。
40 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
人和世界广为瞩目。从此,张大千的画风也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被誉为“画中李白”、
“今日中国之画仙”。1942 年,春末,他决定举家赴敦煌临摹壁画。在敦煌的生活是艰苦的,恶劣的气候条件,
再加上住在与世隔绝的石洞子里对于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但对于一个艺术家却可能是有益的。大千在此时画风
为之一变,他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
不仅考察莫高窟的壁画佛像,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了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为保存文化遗产做了积极
的贡献。他还到达青海西宁,邀请藏族画师共同赴敦煌协助临摹工作。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对摹品的负责,每
幅画上都注明了画家的名字,凡与他合作也注明了作者的名字,所以在他许多临摹的敦煌壁画中都标有“番僧某
某同画”。两年后他结束了在莫高窟的临摹工作,同时开始了对安西榆林窟的临摹工作。1940 年至 1942 年,国
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在离开莫高窟后,他花了大量时间
对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朝的壁画代表作及雕塑进行了临摹,共有摹品共记三百
多幅。
1949 年,张大千赴印度展出书画,此后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并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
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被称为了“东张西毕”。他荣获了国际艺术学会的金
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世界舆论称之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为中华
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
张大千是位旅行家,旅行不仅可以陶冶情趣,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在美学观念的层次上体会山水、花鸟,禽兽,
形成了良好的审美意识与丰富的创作题材。他从青年时代到老年时期足迹遍布了祖国各地,游资阳;登峨嵋,临
敦煌;之康定,到了晚年更是游历列国,穿梭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
在他五十一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台湾,从此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游子生活。在国外期间他的一首诗句写道:“行
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从这首诗中可以读出淡淡的乡愁,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之情。
1951 年他终于来到了印度,在印度期间他临摹研习了印度的石窟壁画,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风景胜地大
吉岭居住了一段时间。其后他辗转于香港、台北、日本等地开画展。在东南亚颇有声誉。但是对志在行万里路的
大千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1953 年五十四岁的画家来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南美,为了不使名画落到外国人的
手中,他低价把所藏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文物卖给了大陆,由国家文物局收购,使国宝回到了祖国。一
方面在风光明媚的巴西他在新购土地上大兴土木,布置园林,取名为摩诘山园,后来回到了台湾又为新宅取名“摩
耶精舍”,画画,写字,读佛经,过着空闲淡雅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在美国、香港、日本、韩国、欧洲等
地办画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大学特颁赠七十六岁的张大千人文博士学位,从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
地位。可能是历史的巧合,在法国他会见了毕加索,我们不知道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名人相遇的情景,但是两位艺
术大师能够在同一时间空间会面,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的幸事。
张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
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张大千长期旅居海外,爱国怀乡之心浓烈。1976
年,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庐山图》后,不幸于 1983 年 4 月 2 日病逝,享年 85 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第 43 页
在线学习网址:www.Jinghua.com
客服热线:4000-150-750(9:00—20:00 everyday)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